志向遠大范文
時間:2023-04-02 06:57:3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志向遠大,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作為一名小學生,雖然沒有他們的勇氣和能力,可是我們依然能夠視他們?yōu)榘駱印K麄優(yōu)樽鎳龀隽司薮蟮呢暙I,我們應該樹立遠大的志向,爭取用自己的點點滴滴來為祖國做貢獻。
樹立遠大的志向,就應該從現在做起。從小就確立努力的方向,這樣才可能努力學習,為之奮斗。昔日我們偉大的就是從小就樹立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志向,后來他終于實現了自己的愿望,趕走了日本帝國主義,奪取了手中的政權,贏得了中華民族的崛起。
樹立遠大的志向,更應該向那些勇敢的殘疾人學習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精神,學習那從小被摘掉眼球的袁靚,雖然失明了,仍然立志長大要當個作家。殘疾人都能這樣勇敢,努力前進,我們又怎么能這樣膽小呢?
樹立遠大的志向,我們要為之付出很大的代價。托舉楊利偉上天的“神五”總設計師王永志爺爺,在美國人的合同前,不怕困難,立志要在短程的十八個月里研制一枚新型火箭。雖然這在當時一般都要四五年,可王永志爺爺就是憑夜以繼日的工作換來了最后的成功,向美國人證明了中國人不會被看扁。我們也應該學習王永志爺爺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努力學習,天天向上。
我們是一群小學生,我們也是新世紀的好少年。我們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雖然我們現在不能夠為中國拿金牌,不能為祖國爭取光榮,可是,我們都有一顆愛國的心,我們都應該從小樹立遠大的志向,向我們的榜樣學習: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困難,從現在做起,為了奉獻祖國,做21 世紀的好少年!
篇2
樹立勤奮學習立志報國的遠大志向
《西游記》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老少皆宜的作品。其中充滿了離奇,精彩的神話故事,每每讀起《西游記》,老是會情不自禁地溶入那精彩的情節(jié)之中。西游記》向人們展示了一個絢麗多彩的神魔世界,人們無不在作者豐富而大膽的藝術想象面前驚嘆不已。然而,任何一部文學作品都是一定社會生活的反映,作為神魔小說杰出代表的《西游記》 通過《西游記》中虛幻的神魔世界,我們處處可以看到現實社會的投影。
孫悟空是《西游記》中第一主人公,是個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無窮的本領,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有著大英雄的不凡氣度,也有愛聽恭維話的缺點。他機智勇敢又詼諧好鬧。而他最大的特點就是敢斗。與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斗,楞是叫響了“齊天大圣”的美名;與妖魔鬼怪敢斗,火眼金睛決不放過一個妖魔,如意金箍棒下決不對妖魔留情;與一切困難敢斗,決不退卻低頭。這就是孫悟空,一個光彩奪目的神話英雄。孫悟空那種正義大膽、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本領高超是妖怪們的克星,橫掃一切妖魔鬼怪的大無畏氣概,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他代表了一種正義的力量,表現出人民戰(zhàn)勝一切困難的必勝信念。說到豬八戒,他的本事比孫悟空可差遠了,更談不上什么光輝高大,但這個形象同樣刻畫得非常好。 豬八戒是一個喜劇形象,他憨厚老實,有力氣,也敢與妖魔作斗爭,是孫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但他又滿身毛病,如好吃,好占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難,常常要打退堂鼓,心里老想著高老莊的媳婦;他有時愛撒個謊,可笨嘴拙腮的又說不圓;他還時不時地挑撥唐僧念緊箍咒,讓孫悟空吃點苦頭;他甚至還藏了點私房錢,塞在耳朵里。他的毛病實在多,這正是小私有者的惡習。作者對豬八戒缺點的批評是很嚴厲的,但又是善意的。他并不是一個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們并不厭惡豬八戒,相反卻感到十分真實可愛。師傅唐僧,雖說沒有孫悟空的本領、豬八戒的活絡、沙僧的勤快、白龍馬的腳力,但他品行端正,會念真經,不怕“千刀萬剮”,有堅定的信念;沙僧和白龍馬雖說沒有什么大本事,但都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甘心當好后勤,不好出風頭。這四個人物形象各有特點,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寫作技藝的高超,也許作者善于刻畫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處。其中我最喜歡的便是孫悟空,因為他神通廣大、技藝高超,一路保護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經,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還有一種叛逆心理,以及他敢于和強大勢力做斗爭的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欣賞。即完成了造福人類的事業(yè),為人類群體做出了貢獻。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完成了偉大的事業(yè),最終達到了造福于人群的目標。
篇3
為期半天的全縣貫徹落實行政問責辦法等四項制度動員會議,通過與會同志的共同努力,圓滿完成了會議的各項議程,今天就要結束了。
會上,方縣長作了題為《強化責任規(guī)范行為全面提高行政效能和工作效率》的重要講話,講話全面地傳達了全市貫徹實施行政問責辦法等四項制度動員大會主要精神,對我縣如何貫徹落實行政問責辦法等四項制度作了全面安排部署,要求我們要增強貫徹落實四項制度的重要性和使命感。講話站得高,立意新,目標明確,重點突出,措施具體,針對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強,對抓好落實四項制度的各項工作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會后,各鄉(xiāng)鎮(zhèn)、各單位務必認真組織學習,切實抓好貫徹落實;剛才,縣監(jiān)察局、人勞局作了工作發(fā)言,縣國土局、白鶴灘鎮(zhèn)人民政府作了表態(tài)發(fā)言,發(fā)言都很實在,信心很足,希望在執(zhí)行過程中,各鄉(xiāng)鎮(zhèn)、各部門相互學習,互相借鑒,共同抓好落實??偨Y這次會議,主題鮮明,重點突出,會風務實,會議開得很成功,達到了會議預期目的。
下面,就貫徹落實好這次會議精神,講三點意見:
一、深刻領會,強化宣傳抓落實
各鄉(xiāng)鎮(zhèn)、各部門參加會議的領導要吃透此次會議精神,會后,必須迅速召開本鄉(xiāng)鎮(zhèn)、本部門干部職工大會進行傳達學習,扎實抓好會議的貫徹落實,要進一步統(tǒng)一思想,提高認識,真正學習好、傳達好、貫徹好、落實好這次會議精神,在全縣范圍內迅速掀起學習貫徹執(zhí)行四項制度的良好氛圍。
二、明確使命,強化責任抓落實
行政問責辦法等四項制度對各級領導干部都作出了嚴格的要求,因此,各鄉(xiāng)鎮(zhèn)、各部門領導要充分認識認真貫徹執(zhí)行四項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率先錘范,以實際行動踐行四項制度。要認真進行自查,按照此次會議的安排部署認真抓好各階段的工作。要把各項工作量化到崗,細化到人,明確分管領導和具體的責任人,做到事事有人抓,有人管,件件有落實,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有具體責任人,做到縱向到底,橫向到邊。
三、統(tǒng)一思想,深化認識抓落實
篇4
一,度量衡文化的基本內涵
我們通常講的文化指“精神文化”,包含了語言、文字、文學、藝術、觀念、信仰、習俗等,這些方面的差別,往往體現了一個民族、一個地區(qū)、一個行業(yè)的特點與個性。度量衡文化是基于度量衡的產生、應用、影響等形成的行業(yè)文化。度量衡文化在歷史與時代、行業(yè)與社會、文化主體與實踐客體的互動中,積累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它既是中華文化孕育的一種貫穿古今、涉及廣泛的特殊文化成果,也是中華文化一體多元格局的重要內容。
從實踐主體看,度量衡文化的創(chuàng)造者、實踐者、弘揚者是從事生產生活實踐和經濟文化交往的人,主要指勞動群眾,也包括一些學者及統(tǒng)治者。度量衡文化既有一般意義上的人文性,又有特定意義上的行業(yè)性。度量衡的出現,可以追溯到四、五千年以前的原始社會末期。早在父系氏族社會,人們開始廣泛使用測量技術,度量衡和計時已是農業(yè)文明的基礎。傳說黃帝設“五量”:衡、量、度、畝、數?!妒酚?夏本記》記載大禹治水時,禹“左準繩、右規(guī)矩,載四時”,“身為度,稱以出”,說明了大禹治水不但經過丈量,而且還有了統(tǒng)一的長度和重量標準,這個標準制定者就是大禹。西漢末年,歷律學家劉歆等考證歷代度量衡制度并整理成文,收入《漢書?律歷志》,成為我國最早的度量衡專著。
從活動載體看,度量衡文化的載體是體現度量衡價值作用的特定器具,如丈、尺、斗、升、權、衡等,特定的器具和特定的實踐活動賦予度量衡文化以特定品質。我國古代特別是專家學者為建立度量衡的自然基準,始終做著不懈的努力,并且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遠古時代人們對度量衡的概念很模糊,他們在長期的勞動實踐中,創(chuàng)造了諸如“結繩記事”、“布手知尺、布指知寸”、“手捧成升”、“邁步定畝”、“滴水計時”等計數和計量方法。很多度量的標準就是開始于人體的某一部分,很不精確。但隨著經濟社會發(fā)展,古人逐漸學會用音律的標準即固定音高的黃鐘律管作為長度標準,以長度作為基本量,由它推導出容量和質量。還用黍、粟定度量衡標準,《漢書?律歷志》記載:“橫排一百粒黍為一尺之長”。從實物看,商代的骨尺、牙尺是目前所見到的最早的度量衡器具。戰(zhàn)國時秦國制造的商鞅銅方升是目前所見最早“用度數審其容”的標準量器;齊國的栗氏量是依《尚書?舜典》把度量衡同之以律而制造成的標準量器。王莽新朝留下的許多度量衡標準器被后世尊奉為漢家重器,尤其是銅嘉量,譽為曠世瑰寶。1972年國際權度局制造的標準米尺和標準公斤砝碼,是用90%鉑、10%銥合金而成,以保持穩(wěn)定性。
從成果功效看,度量衡文化是我國勞動人民使用度量衡在生產生活實踐和經濟文化交往中創(chuàng)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是人類社會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成果形式。度量衡的萌芽始于原始人建造房屋,人們用手幅和肘幫助記憶,用棍棒進行測量。學會種植糧食特別是有了儲存后。氏族酋長每年用來測量和分配糧食的容器便成為在一定范圍內的專用量器。在生產發(fā)展推動下,由于度量衡特有的測定、評判等基準作用,“授權量征收賦稅”成為西周等統(tǒng)治者分封諸侯的重要方式,最初“征收貢賦”的度量衡器具逐漸成為經濟統(tǒng)治的重要工具,進而成為政權確立和穩(wěn)固的基石。隨著經濟社會發(fā)展,度量衡的精準程度越來越高,使用范圍越來越廣泛,逐漸深入到經濟、科技、文化和整治活動等各個方面,成為我國古代文明的重要基礎,也成為現代文明社會重要的技術規(guī)范和行為準則。
二,度量衡文化的功能作用
文化作為一種上層建筑,對于人、單位、行業(yè)、民族和國家都具有很強的輻射、引領、凝聚、教化、熏陶等作用。通常說“以文化之”,就是發(fā)揮文化的作用,使原有的事物增加了劑和融合劑,由僵硬、呆板、松散變得柔和、活潑、凝聚起來。度量衡文化經過五千年的歷史沉淀和發(fā)展,已成為一種具有豐厚的文化內涵、強勁的輻射功能、穩(wěn)定的文化形態(tài)和自我創(chuàng)新能力的行業(yè)文化種類。它主要具有以下功能作用。
引導功能。度量衡文化的引導功能,主要體現在對度量衡實踐者思想、行為和價值取向的導向作用上。度量衡文化集中反映了度量衡實踐者的共同理想、共同價值觀、共同行為規(guī)范,在無形之中對每個行為個體都產生了很強的文化影響力和感召力,能夠統(tǒng)一大家的思想認識,規(guī)范大家的行為習慣。此外,在重要的歷史時期,度量衡制度也成為政治和經濟變革的重要手段。春秋時期,齊國的田氏把改革量制作為奪取姜氏政權的手段,采用“大斗出貸、小斗收進”的辦法,在百姓心中制造了厚德愛民的假象,籠絡了民心,最終取得了政權。
支撐功能。度量衡文化的核心內容是技術規(guī)范,其社會意義在于技術支撐。只有標準穩(wěn)定統(tǒng)一,才能保障政令暢通,實現有序發(fā)展;若沒有度量衡,社會發(fā)展就會陷于混亂無序狀態(tài)。在古代社會,征收賦稅、發(fā)放俸祿、興修水利、建造城垣、制造兵器以及組織生產、交換、分配等,都離不開度量衡。所以,度量衡逐漸成為國家機器正常運轉的技術保障,成為鞏固和發(fā)展政權的重要手段。公元前350年,商鞅在秦國第二次變法,建立了統(tǒng)一的度量衡制度。對于統(tǒng)一賦稅制和俸祿制、發(fā)展軍事力量都發(fā)揮了積極作用,為秦國統(tǒng)一六國奠定了堅實基礎。秦始皇統(tǒng)一全國后,頒布了統(tǒng)一度量衡的詔令,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度量衡制度,對于發(fā)展封建生產關系,鞏固中央集權和國家統(tǒng)一具有深遠意義。此外,度量衡的發(fā)展與科學技術進步也有密切關系,對我國古代數學、天文學、音律學、醫(yī)學等發(fā)展進步發(fā)揮了重要支撐作用。他們互相促進,共同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中華文明。
標志功能。由于度量衡對于生產實踐、戰(zhàn)爭儲備、社會發(fā)展乃至日常生活等都具有不可或缺的技術支撐作用,逐漸成為經濟社會發(fā)展是否健康的晴雨表,成為體現一個國家在不同歷史時期政治、經濟、文化發(fā)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歷代統(tǒng)治者也都把度量衡視作行使統(tǒng)治權力的工具和象征。據史書記載,西周成王六年,“周公朝諸侯于明堂,制禮作樂,頒度量,而天下大服?!?《管子?明法解》說:“明主者一度量、立儀表而堅守之,故令下而民從。”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實行“一法度量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字”,形成了我國計量單位制獨特的體系。秦以后,歷代開國紀元,都要重新校定度量衡標準器,頒布度量衡制度、法令,列為國家典章。
熏陶功能。度量衡作為評價和衡量其他事物的尺度,具有準確、規(guī)范、統(tǒng)一的特性,要求有嚴格態(tài)度、嚴格標準和嚴謹作風;否則,“失之毫厘,謬以千里”。人們看到度量衡的形制、刻度,想到度量衡的功能、作用。自然會想到精心做事、精細操作、精準把關,久之就會養(yǎng)成嚴謹細致的作風。此外,度量衡以統(tǒng)一規(guī)范的標準對事物作出評定,中正無欺、不偏不倚,彰顯了公平、公正、誠信的特點。據說十六兩秤的發(fā)明就起源采用北斗七星、南斗六星,最后三星為福、祿、壽,寓意凡缺斤少兩者折其福壽。度量衡的發(fā)明與應用,促成了平等、正義、和諧的良好社會氛圍。近年來,我局結合質監(jiān)文化淵源和工作特點,提出了“精心、精細、精準、精益求精”的“四精”:工作理念,營造了恪盡職守、勇于負責、嚴細工作、力求卓越的良好風氣。
三,度量衡文化的主要特征
文化特征是文化本質的外在表征,是文化內涵的外延化體現?;仡櫠攘亢獾陌l(fā)展歷程,分析其豐富內涵,了解其功能作用,可以看出,度量衡文化是一種涵蓋廣泛的綜合文化,它體現出民生文化、經濟文化的顯著特征,也反映出政治文化、誠信文化的明顯特點。歸納起來,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它和人民大眾息息相關。文化是人類勞動創(chuàng)造的成果,文化的基礎是人民大眾。度量衡文化也不例外。度量衡文化產生于人民大眾發(fā)明、使用、發(fā)展度量衡的過程之中,其作用也體現在人民大眾使用度量衡進行生產生活的實踐之中。因此,它體現出民生文化的鮮明特點。
它和生產發(fā)展息息相關。度量衡的產生首先是生產發(fā)展的結果。只有生產力發(fā)展到一定水平,才提出對發(fā)明度量衡的需求;隨著生產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物品交換的推動,又提出了統(tǒng)一度量衡的需求。生產力水平越發(fā)達,對度量衡的精密程度和計量水平要求就越高。
它和政權穩(wěn)固息息相關。古代社會,度量衡是丈量土地。征收賦稅、修建城池、組織戰(zhàn)備的重要技術標準,逐漸成為統(tǒng)治者行使統(tǒng)治權力的重要載體。度量衡制度是否穩(wěn)定健全,執(zhí)行是否到位,直接關系政權穩(wěn)固。秦始皇通過統(tǒng)一度量衡,迅速提升了綜合國力。而現代太空探索更是展示大國強國實力的舞臺,支撐這一舞臺的則是精準的基準檢測。
它和公正誠信息息相關。度量衡的特有屬性和特定功能,顯示出公平、公正、誠信的獨有品質,是中華文化大家庭中的一朵奇葩。度量衡文化的解讀、宣傳、推廣,有利于促成平等、正義、和諧的社會氛圍,在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中將發(fā)揮積極推動作用。
總之,度量衡文化,根植于人民大眾,適應于生產發(fā)展,服務于政權穩(wěn)定,促成于公眾誠信。
四,度量衡文化對于大質檢文化建設的啟示
大質檢文化和度量衡文化是一脈相承的。我們要認真研究、借鑒和弘揚底蘊豐厚的度量衡文化,用寬廣的視野和開放的思維,明確大質檢文化建設的前進方向,以合心、合力、合作的新氣象構建和諧質檢大家庭。
一要積極順應人民群眾需求。關注民生、重視民生、保障民生,是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一貫要求和傳統(tǒng)作風,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職責。古代度量衡文化根植于人民大眾,當今大質檢文化建設更要積極順應人民群眾的需求。要積極有效地履行好質檢部門職能,不斷夯實質量基礎,守住安全底線,提升質量水平,讓人民群眾買得放心、吃得安全、住得舒心、生活得開心。
二要著眼經濟社會發(fā)展大局。度量衡文化是生產生活實踐的產物,它產生、依托和服務于經濟社會發(fā)展。大質檢文化建設也要強化大局觀念和服務意識,緊緊圍繞政府中心工作,主動放在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大格局中來考慮,放在“保民生、促和諧”的大趨勢中去實踐、要大力實施以質取勝戰(zhàn)略,深入推進質量振興和質量提升活動,不斷提高經濟發(fā)展的質量和效益,為加快經濟發(fā)展方式轉變、促進經濟平穩(wěn)較快發(fā)展作出積極貢獻。
篇5
關鍵詞:技能大賽;高職院校;影響
隨著我國職業(yè)教育的多元化發(fā)展,社會對高職院校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既培養(yǎng)一流的技術人員和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同時也為高職院校發(fā)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全國職業(yè)院校技能大賽,已經走過了十幾個年頭。十幾年來,全國大賽的擴散效應逐漸突顯,逐漸延伸至省、校、系、班、人,各省份經過層層選拔、層層篩選,選拔出專業(yè)技能掌握的佼佼者參加全國比賽。確實給社會帶來了不小的“沖擊波”[1],同時技能大賽對職業(yè)教學的三個基礎組成學校、教師、學生的影響也日益明顯。
一、職業(yè)技能大賽對高職院校的影響
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中,取得成績最大的是“基于實際工作過程的項目導向型”課程的改革,這種改革的核心理念是基于工作過程的體系建設,這就要求打破原有的課程體系和課程教學模式,積極推行“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3]。由于技能大賽與實際工作過程結合,因此學校參與的比賽項目就是一個實際的工作過程。學校組織學生參與技能大賽以及培訓的過程,就是“基于實際工作過程的項目導向型”課程開發(fā)的過程。因為職業(yè)技能大賽在很大的程度上促進了學校的教學改革。全國職業(yè)技能大賽是職業(yè)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重要推進器,引領著職業(yè)教育的院校建設、課程建設、實訓基地建設、師資隊伍建設以及教學改革[4]。
全國技能大賽所選用儀器設備大部分是行業(yè)較為先進的設備。學校組織學生參加比賽,必須選用大賽指定設備。學?;蚱髽I(yè)投入部分資金購置比賽用儀器,這些都在客觀上促進了實訓基地的建設[5]。不論是“國賽”還是“省賽”其實訓室和與比賽設備均由承辦學校自行解決,能否滿足競賽的要求,一方面體現了承辦院校實訓室的建設水平,另一方面也體現了承辦院校的實訓計劃是否真的適應了崗位要求。 [5]
基于對實際崗位的充分聯系,各高職院校積極與企業(yè)開展“校企合作”,共同建設實訓基地。一方面在“產、學、研結合”、“校中廠”、“廠中?!钡葘W校發(fā)展建設背景下,另一方面在職業(yè)技能大賽的社會、企業(yè)參與度逐漸增強的促進下,各省份選拔參賽選手的過程也融入也很多企業(yè)元素,比如與企業(yè)共同制定比賽賽方案,企業(yè)工程師入校指導,參賽選手下廠鍛煉等。
承辦單位,為了與崗位充分結合,賽場的布置基本與實際工作環(huán)境一致。比賽期間引入行業(yè)仲裁,很多“國賽”的先身就是行業(yè)競賽。因此學校的“人才培養(yǎng)”過程和企業(yè)的“人才需求”一致。在學校人才培養(yǎng)和行業(yè)企業(yè)的需求之間,就有了一個很好的對接?!捌髽I(yè)積極支持大賽,大賽人才回報企業(yè)”,恰好是學校與企業(yè)直接對接、多點契合、實現雙贏的最佳時機[5]。
二、職業(yè)技能大賽對教師的影響
高職院校積極參與技能競賽是培養(yǎng)學生職業(yè)技術能力,促進學生就業(yè)的有力措施,同時也提高學生實踐能力,適應社會需求的重要保障[3]。職業(yè)教育的理念是“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yè)為導向”。在以往的教學方法中,“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做,學生看”使得學生始終處于被動的填鴨狀態(tài)。而職業(yè)技能大賽考察的是學生的職業(yè)綜合能力,除了行業(yè)的基本知識外,更重要的在于具體工作的完成情況,早已摒棄了應試教育下“分數決定命運”的格式。因此教育理念發(fā)生本質上的轉化,更注重技術與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高職高專教育的改革重點是教學內容與教育理念的轉化,教育只能適應技術崗位的發(fā)展,而不是崗位適應教育,客觀來說符合高職高專教育的理念與思想。技能競賽的實施過程,就是一個教師教學理念轉化的過程。
另一方面,技能競賽主辦單位公布的技術指標與參考文件,清楚地表明了高職高專院校學生所必需掌握的理論、技術層次,同時幫助職校解決教學與實際需要脫節(jié)的原因,明確教學內容的教授程度,增強了教學的針對性與實用性[6]。職業(yè)教育的目標是培養(yǎng)具有良好職業(yè)能力的高素質技能型專業(yè)人才,職業(yè)學校教師則是這一目標的具體實現者[6]。因此教師的實踐技能水平與實踐教學能力直接影響學生的職業(yè)素質與職業(yè)能力。
從“國賽”領隊教師的經驗分析,專業(yè)教師領隊參賽,對教師的職業(yè)素質的提高有很明顯的推動作用。在全國職業(yè)技能的影響下,帶動了一批“雙師型”教師的成長。教師自身的素質過硬,從原有的“填鴨式”教學轉向為“基于實際工作過程的”項目導向教學,把知識真正轉化為技能。這樣培養(yǎng)的學生才能在技能大賽中脫穎而出。因此通過組織教師直接參與指導學生參加技能大賽,促使教師全面掌握用人單位對高素質技能人才培養(yǎng)需求和相關職業(yè)崗位的技能要求,及時更新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從而使職業(yè)教育能真正走向實踐、走進企業(yè)、走入社會[6]。
三、職業(yè)技能大賽對學生的影響
職業(yè)技能大賽對學生的影響應該是最重要的,學生做為職業(yè)教育的主體。一個學校辦的是好是壞,培養(yǎng)學生的素質是最重要的指標。學生參加技能大賽是對自己綜合素質的重要提升過程,對于學生而言,訓練初期僅僅能夠完成部分操作任務,大部分選手不能再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所有任務,同時操作也存在著多方面的不足,更談不上熟練掌握。但隨著不斷的練習在加上指導老師的指導,學生的職業(yè)技能得到了跨越式的發(fā)展,涌現了一大批能工巧匠[5]。
職業(yè)技能大賽所選用的設備大部分部是生產一線操作的最新設備,學校在參加比賽的過程使得學生充分接觸行業(yè)前沿操作與要求,對學生的知識拓展大有裨益。參加技能大賽的學生,不僅能夠掌握職業(yè)的前沿動態(tài),更能夠熟練掌握高、精、尖儀器。所以說職業(yè)技能大賽是學生能力提升的“第二課堂”。技能競賽對高職院校的影響,遠遠不止本文中敘述的方面,只有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各院校才能借著職業(yè)技能大賽的東風迅速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茅建民.職業(yè)技能大賽引發(fā)的思考[J].職業(yè)教育研究,2011(8)
[2]牛鵬濤.技能競賽對提高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的意義探析―以河南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工程測量專業(yè)為例[J]. 岳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2)
[3]張靜,聶章龍. 淺議技能大賽對高職院校課程改革的促進作用[J]. 新課程研究(中旬刊). 2012(01)
[4]金國英,何柳,陳君慶.淺議職業(yè)技能大賽對中職學校教學改革的促進[J]. 科教新報(教育科研). 2011(31)
篇6
關鍵詞: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1-027-01
21世紀的今天,我國進入了一個多元化的時代。我國的高等教育飛速發(fā)展,人們的思想動蕩,人們的價值觀也趨向多元化。尤其是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成為社會的熱點問題。無論從宏觀層面,還是從微觀視角來考察,新形勢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都面臨著不少嚴峻挑戰(zhàn)。針對目前大學生的現狀,談談新形勢下對高職院校大學生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看法。
一、當代高職院校大學生的特點及成因分析
1、接受新事物快,正確篩選信息的能力有待提高
隨著我國的改革開放不斷發(fā)展,我國經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fā)展,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投入的精力和財力都在變大,90后大學生從懂事開始,就與網絡一起成長,網絡的迅速發(fā)展使得各種各樣的信息充斥“90后”的生活。無論是手機、寬帶、數碼產品等,他們對新媒體的熟悉程度和親和力遠遠超過前幾代人,他們是全球化時代中最易感染和吸收的人群。高職院校學生的課余時間相對充裕,學生可以進行課外閱讀或上網獲取信息,但目前的現狀是學生課外閱讀中有大量的時間用于閱讀那些對自身的長遠發(fā)展無意義的消遣性讀物。計算機這個信息時代的寵兒似乎對大多數學生來說只不過是一個上網玩樂的工具,與此同時,網絡上大量的不健康信息也對大學生的成長產生著不利的影響,有些學生甚至因為瀏覽了某些不健康的信息而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這一切都表明學生篩選、接受外來信息的能力急需教師來幫助提高。
2、集體觀念淡薄,缺少責任感
目前的大學生很多都是獨生子,而他們的父母、爺爺奶奶等長輩的青少年時代生活條件多數不好,生怕他們吃苦受罪,所以對他們疼愛有加,久而久之他們養(yǎng)成了什么事都以自己為中心、按著自己的意愿去做事的習慣。缺少心與心的溝通與感情上的交流,從而導致他們養(yǎng)成不知道什么是忍讓、不知道什么是協(xié)作。由于沒有經歷過太大的風浪,致使他們的心理普遍比較脆弱,常因為一點小事受挫就會感覺人生毫無意義,輕者出現學習動力不足、厭學等現象,重者產生焦慮、焦躁甚至抑郁等一系列心理問題。這就造成他們缺乏社會責任感、缺乏為人服務的意識。對很多社會現象不聞不問,更談不上參與了,沒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缺少政治追求。
3、公民意識淡化,缺乏基本公德
公民意識包括國家意識、主體意識、法治意識、公德意識、全球意識、環(huán)保意識。在這里我們想著重說一下法治意識、公德意識和環(huán)保意識。就法治意識而言,學生一方面對法律知識知之不多,另一方面表現為在情緒失控后無視法律法規(guī),圖一時之快,步入違規(guī)違法的道路,制造事端。就公民的基本道德而言,從小學至高中階段,學生接受的是不折不扣的應試教育,很少接受法律道德教育。所以,雖然步入了大學,他們的公民道德意識并未全面養(yǎng)成。在大學里,亂扔垃圾、吃飯浪費、缺乏禮讓、沒有目標、不知自強的表現隨處可見,這些都應該引起教師們的警惕。就公民的環(huán)保意識而言,雖然大學生都知道塑料袋應該盡量少用,廢電池、舊塑料不應該亂扔,但是知易行難,學生很難將其兌現到行動中。因此,規(guī)范學生在這方面的行為顯得非常重要。
二、對高職院校大學生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
1、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思想政治教師的工作有其特殊性,是在向學生講述有關思想政治、道德修養(yǎng)方面的立德立身之本。不同思想素質的人對于立德立身各有自己的看法,一些正確的觀點極易被先入為主的不合理觀點所抵制。 現代教育心理學研究認為,教育對象對強制性的要求持反對態(tài)度,他們只愿意接受來自于自己心靈的觀點。這就要求教育者要做被教育者的朋友,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著想,讓學生明白教師的要求、標準也是他們自身發(fā)展應該努力達到的標準,這樣才能達到令人滿意的教育效果。由此觀之,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對學生進行成功教育的前提和基礎。
2、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
通過廣泛深入地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引導大學生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要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深入進行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引導大學生既積極學習、正確吸收人類優(yōu)秀文明成果,又自覺鑒別和抵御各種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教育和引導他們牢固樹立集體主義意識,堅信社會主義制度必然可以戰(zhàn)勝資本主義制度。運用理論武裝大學生頭腦,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大學生,使他們正確認識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意識到自己的社會責任,確立的堅定信念。
篇7
關鍵詞:志愿服務行動;校園文化建設
浙江育英職業(yè)技術學院志愿者工作始于1998年,十幾年來,通過開展扶老助殘、社會實踐、形象禮儀等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活動,在展示學院青年學生的風采,樹立育英學子良好社會形象等方面起到了突出作用。同時,學院志愿者行動隨著時間的推移,也形成了自身的文化特點,對志愿者本身和在校學生均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現已成為學院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大學生志愿服務行動對校園文化建設內涵的影響
大學生已經成為“青年志愿服務行動”的中堅力量。開展志愿服務行動,以志愿服務的方式組織和引導廣大學生青年積極參與到校園文化中來,從而有效地調動其參與建設和諧校園的內在積極性。
(一)在參與中建構新認知
青年志愿服務行動,其主體是“青年”,重點突出主體“志愿”的自主性和自愿性,強調“行動”的實踐性。高校大學生志愿服務行動,主張大學生青年群體的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推崇利他主義和共享方式,尤其在互聯網時代,主張志愿主體的主動參與,在實踐參與中找到歸屬感和存在的價值感,通過實踐參與行動,與更多青年志愿者共享參與的喜悅、經驗與知識分享,在參與中建構主體的認知、拓展其社交范圍和知識層面。
(二)在參與中豐富新內涵
校園文化建設內涵的核心,是對于“人”的釋放和尊重。大學生志愿者作為高校比較有影響力和正能量的群體,其對于活躍校園文化的活力、豐富校園文化建設的內涵、引領校園文化風尚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新生代大學生熱衷于公益事業(yè),其原因多樣:一是公益項目的流行化導向,二是公益項目的全民性參與,三是名人明星效應的影響,四是公益活動開展過程中的社交化傾向,五是移動互聯網化的傳播效應,六是公益項目參與的價值化體現等。大學生志愿者積極參與志愿服務,又是一種新型的社會化教育方式,它可以發(fā)揮群體效應,引領更多學生參與其中,在無形之中將社會價值、集體主義、紀律教育、道德教育等主流價值觀融入其中,發(fā)揮潤物細無聲的潛移默化作用,繼而引領校園文化風尚,豐富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與內涵。
二、志愿服務行動對“應用型合格職業(yè)人”校園文化建設的應用分析
自建院以來,大學生志愿服務行動已經成為學院“青年志愿者行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全院青年學生積極開展各類志愿服務。其中,民航交通分院依托空中乘務專業(yè)特色,結合學生專長及學科特點,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類志愿服務行動,彰顯大學生到職業(yè)人的風采,同時,也對校園文化建設產生了積極而深刻的影響。
(一)突出專業(yè)優(yōu)勢與志愿服務的結合
依托空中乘務等專業(yè)優(yōu)勢,將職業(yè)禮儀形象等專業(yè)基礎教育發(fā)展成為學生必備的專業(yè)能力和素質,在知識結構儲備和專業(yè)技能應用方面為此類志愿者夯實了專業(yè)的基礎性,提高了學生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的應用能力。近年來,學院空中乘務專業(yè)學生志愿者廣泛參與到省市各大型賽會,充分發(fā)揮專業(yè)優(yōu)勢,學以致用,將專業(yè)規(guī)范的會務服務、禮儀服務與大型會場會務志愿服務有機對接。
(二)強調志愿服務與專業(yè)實踐的結合
禮儀接待服務等相關專業(yè)志愿服務過程中,對學生禮儀形象、接待規(guī)范等專業(yè)性的實戰(zhàn)操作要求相對較高。學院積極組織相關專業(yè)學生將課堂上學習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戰(zhàn)操作能力,并配備專業(yè)師資全程給予指導,將每一次志愿服務活動作為空乘專業(yè)的實踐課程進行高標準開展,并在實踐考核制度等方面給予保障。
(三)強化專業(yè)參與與社會服務的結合
依托空中乘務等專業(yè)群優(yōu)勢及專業(yè)自身特點,決定了學院大學生志愿者服務廣泛的社會需求,其社會服務的影響面也隨之不斷擴大。學院積極發(fā)動分院學生參與各類社會志愿服務項目,學院與浙江省人民大會堂、共青團杭州市委、浙江電視臺等單位結為緊密型志愿服務合作單位,每年參與大型會場志愿服務20余場,學生的專業(yè)參與率超過50%。在參與社會服務過程中,學生很好地展示了服務的專業(yè)性,從而提升了學院志愿服務專業(yè)的社會影響。
(四)加強專業(yè)志愿與職業(yè)理想的結合
專業(yè)學生志愿者通過以省市大型賽會和展覽為主體的志愿服務活動,在實踐中接觸到了各種規(guī)模與形式的志愿服務,這些成為學生親眼所見和親身經歷的最鮮活、最真實的教育素材。他們通過實踐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課堂德育與專業(yè)知識教育,因此而留下深刻印象,從而促使學生樹立“應用型合格職業(yè)人”的職業(yè)理想和職業(yè)精神。
三、大學生志愿服務行動對“應用型合格職業(yè)人”校園文化建設的思考
(一)志愿服務行動凸顯了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題
學院以“走進來的是大學生,走出去的是職業(yè)人”的理念為育人方向,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應用型合格職業(yè)人為育人目標,一直以來,在青年志愿者服務行動方面,也朝著育人方向和目標開展。志愿服務行動時刻凸顯了學院校園文化精神文明建設和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應用型職業(yè)人才的主題。
(二)志愿服務行動強化了校園文化建設的功能價值體系
志愿服務行動導入校園文化建設內容之中,強化了引領、提升和輻射的功能價值體系。
1.引領價值。思想引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志愿服務作為公益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動載體,能夠有效的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和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引導青年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奉獻的精神啟迪人,用公益的行為引領人,有助于弘揚社會正能量和優(yōu)秀美德,增強校園文化建設的思想引領價值。
2.提升價值。參與志愿服務活動,不僅能加強大學生的思想品德塑造、人文情操陶冶、公益社會責任感培育等,還能增強學生的專業(yè)技能實踐、增加社會見識和體驗經歷等,提升個人專業(yè)實踐能力和服務社會的意識與能力,增強了學生對“應用型合格職業(yè)人”理念的認知與認同,并進一步提升校園文化建設的提升價值和功能。
3.輻射價值。志愿服務內容豐富、類型多樣,科學技術類、公益愛心類、環(huán)境保護類、文化藝術類等等,構成大學生志愿服務的重要內容,也比較突出反映出校園文化建設的豐富性,志愿服務不僅服務學校內部師生,也大大增強校地社會服務和高校文化輻射作用。
(三)志愿服務行動拓展了校園文化建設的范圍
大學生志愿服務行動在一定程度上也拓展了校園文化建設的范圍,它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面向全社會拓展各類志愿服務活動。比如,民航交通分院禮儀志愿服務行動,青年志愿者廣泛參與第二屆世界互聯網烏鎮(zhèn)峰會、第八屆全國殘運會、浙江省兩會、浙江省教育博覽會、杭州市共青團西湖情玫瑰婚典、杭州世界休閑博覽會、杭州西博會、上海世博會、大學生文化創(chuàng)意節(jié)、杭州地鐵客服大使等省市大型賽會和展覽的志愿者禮儀服務活動,大大拓寬了學生志愿服務活動的空間,為學生更好地步入社會、融入社會,提高綜合素質提供了有效平臺,從而拓展了構建和諧校園文化的范圍。青年志愿服務是大學生參與公益、服務社會、專業(yè)實踐和思想提升等的重要途徑和內容,也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內涵提升、育人理念呈現的有效載體。浙江育英職業(yè)技術學院的志愿服務工作,通過開展扶老助殘、社會實踐、愛心奉獻等公益性社會服務,和形象禮儀、會務接待等專業(yè)性公益社會服務的開展,在校園內引起一股熱心公益和志愿的校園文化風尚,樹立著育英學子良好的社會形象,成為一張矚目的校園名片。
作者:高嘉佳 單位:浙江育英職業(yè)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張敏慧,王為群.淺談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現狀與不足[J].才智,2011年22期.
[2]楊曉文,張海媛.淺析新形勢下如何加強民辦高校校園文化建設[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2年07期.
篇8
關鍵詞:遠程教育;資源共享;管理機制
中圖分類號:TP39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08)35-2578-02
Study on Distance Education Resource Sharing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 in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HAO Hai-tao
(Zhongshan Radio & TV University, Zhongshan 528403, China)
Abstract: Distance Education resource sharing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ubject of education in China. Considering actual situation of Zhongshan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this paper discussed a series of detailed program of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system resource sharing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 in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Key words: Distance Education; resources sharing; management mechanism
1 遠程教育資源共享的現狀和意義
隨著社會科技與現代教育的迅速發(fā)展,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建立終身教育體系和學習型社會,已成為中國建設與發(fā)展的必由之路。要建立終身教育體系和學習型社會,重要的基礎和前提就是要發(fā)展現代遠程教育。通過遠程教育和網絡教育,建立開放性、標準化、信息化和社會化的學習平臺,共享開放的網絡教育資源,實現終身學習。遠程教育和網絡教育是廣播電視大學的辦學特色,建立良好的資源共享機制對提高廣播電視大學的辦學質量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2 遠程教育資源共享與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邊實踐邊研究,至今已初步完成了具有分布式特點的資源庫系統(tǒng)的設計與開發(fā),但在實際操作中也遇到了一些制約資源共享與管理的現實問題,例如資源共享與管理體制不完善、優(yōu)質資源匱乏、網絡設施和服務平臺差異大、資源標準不一、共享與管理存在安全隱患。為了實現遠程教育的資源共享、方便開放教育學生的學習,針對廣播電視大學系統(tǒng),結合中山廣播電視大學實際情況,本文對上述問題的解決方案進行了探討。
3 遠程教育資源共享與管理實施方案
3.1 更新觀念
遠程教學所具有的開放性、協(xié)作性、交互性等特點決定了我們在遠程教育資源共享中要樹立起開放、協(xié)作與交互的觀念。
首先,要搞好校內的網上教學資源共享工作,校內的課程教學充分運用網絡教學資源提升教學效益,校本品牌的網絡課程要走出去引進來,不僅要共享網上教學資源,還應共享校外的教學支撐服務體系。 其次,網上資源建設要加大經費投入,減少重復建設,協(xié)作開發(fā)豐富的高質量的網上教學資源、試題庫及網上測試系統(tǒng),保證網絡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如通過認證或收購建立電大系統(tǒng)共享的課件庫,盡量減少學校自行建設課件的重復,保證國家投入的經費能夠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作用,產生最大化的效益。
教育資源建設和學習過程要互動結合。老師和學生一方面是資源的受益者,另一方面又是資源的創(chuàng)建者,他們在教和學的過程中不斷創(chuàng)建新的資源。人人都共享資源,人人又創(chuàng)建資源,使資源庫變成一種動態(tài)生成式的資源庫。資源共享是人類智慧的共享,而且需要互動的共享,這樣才能水漲船高。如果孤立的建設資源如同封閉地搞經濟建設,一則閉關自守,搞重復;二則沒有使用已有的成果,進步不大,最終是效益不高。
要依法保護知識產權,建立起資源共享的形式和管理機制,形成遠程教育資源建設的滾動發(fā)展機制。
3.2 建立有效的共享機制和制度保障
對于遠程教育,國家已經制定出了一系列相關標準。教育部于2000年成立了現代遠程教育技術標準化委員會,力求在跟蹤國際相關遠程教育技術標準的基礎上,制定出一系列符合我國國情的遠程教育標準??萍妓菊絾恿爽F代遠程教育技術標準研究項目。教育部制定了《網絡課程(課件)評審標準》 用于遴選優(yōu)秀課程教材資源。
中國廣播電視大學系統(tǒng)“統(tǒng)籌規(guī)劃、分級辦學、分級管理”的體制,決定了廣播電視大學系統(tǒng)特有的資源共享機制。廣播電視大學系統(tǒng)通過中央、省級以及縣市級廣播電視大學三級統(tǒng)籌規(guī)劃管理,制定學分互認的政策,協(xié)調教學資源的共享,從政策上既鼓勵推動共享,又保持地方自身的特色。
這種機制對遠程教育資源的共享和管理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3.3 實施服務平臺
到目前為止,廣播電視大學系統(tǒng)已建立健全了中央、省級和縣市級三級網絡教育資源服務體系,中山電大的服務平臺也是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山電大已建成中山電大網站服務、電大在線學習平臺以及國家現代遠程教育資源庫節(jié)點資源庫(以下簡稱節(jié)點資源庫)學習平臺服務體系。
每個服務平臺的用戶只通過瀏覽器即可使用本平臺的各種資源。信息基于數據庫保存的網站架構配置,可提供信息交流的模塊,亦可采集網上的用戶數據反饋如在線咨詢中心等。可以通過授權、審核等步驟控制不同類別信息的內容;作為基于Web的資源庫管理平臺,集資源管理、優(yōu)化、積累、檢索、使用為一體,其資源規(guī)范以現代遠程教育工程資源建設基礎教育項目的規(guī)定為準則,能夠有效地整合和管理學校自有資源、共享資源庫管理平臺及其它資源庫內的各種教育資源。
3.3.1 網絡設置和管理
網絡教育資源服務體系必須重視技術系統(tǒng)的優(yōu)異性。通過規(guī)劃網絡結構以及設置軟硬件進行網絡設置、流量控制,有效的管理資源,從而更好的提供遠程教育資源共享。如中山電大在網關進行服務器組的流量、網絡訪問實時監(jiān)控,并制定相應的帶寬、流量控制、上網權限以及網絡準入設置策略等,從網絡數據傳輸角度確保服務器的正常、高效的運行。如圖1所示,通過網關設置,提高服務器的服務能力。
通過網關的流量設置,控制網內其他上網用戶的流量和會話數,保證服務器組的網絡帶寬。通過服務端口設置,校外用戶可以訪問三個服務平臺,而校內用戶則可以訪問除此之外的FTP資源、視頻點播、數字化圖書館等。
3.3.2 服務安全設置
電大系統(tǒng)的各級網絡教育資源服務體系都通過訪問控制權限、注冊賬戶及密碼方式進行安全控制。通過訪問控制策略設置,控制用戶訪問服務平臺的資源。跟據用戶屬性對注冊用戶分配相應的訪問權限,規(guī)定用戶可訪問和可管理的資源類型、數量等。如:在網關開啟殺毒、入侵檢測防御功能,降低服務器感染病毒的隱患;在電大系統(tǒng)的在線平臺把不同的訪問與管理資源權限分配給教師和學生;在節(jié)點資源庫中對不同的用戶設置不同的權限進行資源訪問和管理,如圖2所示。
3.4 建立健全遠程教育資源的共享與管理方式
遠程教育資源包括教學文本、圖形圖像、動畫、音頻及視頻、CAI課件、案例、試題試卷等多維信息的網絡課程資源,涉及物流管理、工商管理、行政管理、會計學、法學、英語等品牌專業(yè),合理的利用和管理這些豐富的資源顯得尤為重要。同時,與兄弟電大、下屬單位共享這些資源,則能促進優(yōu)質教學資源交流、拓展其應用,這也是資源庫得以拓展和延伸到各教育單位、各社區(qū),使庫存資源在更大范圍內進行共享的必要前提。
對于遠程教育資源的共享和管理方式,電大在線平臺的資源通過授權訪問,節(jié)點資源庫把優(yōu)質資源分為免費,付費,共享三種,其中付費資源主要是保護一些優(yōu)質課程資源的知識產權。如圖3所示,當課程資源管理者上傳資源時,要把被上傳資源進行合理的歸類和共享方式的設置。
4 總結
本文對廣播電視大學系統(tǒng)現代遠程教育資源共享與管理機制的進行了一些探討。在遠程教育日益普及的情況下,如何建設豐富的精品課程是值得我們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張向華,張彥潔. 網絡環(huán)境對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的影響[J]. 現代情報,2002.22(9):39-40.
[2] 張學波. 建立網絡教育優(yōu)質資源共享機制的探討[J]. 中國電化教育,2005(4):68-71.
[3] 鄧辛濤. 遠程教育技術標準的研究與應用[J]. 中國遠程教育,2002(2):6-9.
[4] 馬費成,裴雷. 我國信息資源共享實踐及理論研究進展[J]. 情報學報,2005.24(3):22-24.
[5] 劉亞紅. 試析網絡環(huán)境下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J]. 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2(3):69.
篇9
關鍵詞:并行計算框架; PANDA; 有限元; 軟件開發(fā); 并行機制
中圖分類號:TP319; O246 文獻標志碼:A
Parallel strategy of object-oriented finite element parallel computation framework PANDA
LI Yufeng, ZHANG Yalin
(Institute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China Academy of Engineering Physics, Mianyang 621900, Sichuan, China)
Abstract: To support high performance computation in object-oriented finite element parallel computation framework PANDA, the data structures which are relative to parallel computation are designed in the parts such as computation flow, domain decomposition, partition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encapsulation and so on. The collaborative approach between domain decomposition and parallel solver is established in computation flow, and then three meshing methods are described for domain partition. Due to the good organization of boundary elements and node information of partition with parallel communication encapsulation, the complicated communication invoking becomes simple and feasible. While developing finite element programs, parallel computation service can be obtained by programming in serial codes. An example about clamp indicates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on parallel computation of PANDA is correct and reliable.
Key words: parallel computation framework; PANDA;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development; parallel strategy
0 引 言
有限元法是當今主流的數值計算方法,被廣泛應用于工程領域的各個方面.大量高性能計算機的出現,特別是集群系統(tǒng)的廣泛應用,使大規(guī)模復雜數值模擬得以實現,但必須采用并行技術進行程序開發(fā).有限元并行計算框架開發(fā)的目的是使在復雜網格上進行的大型數值模擬程序開發(fā)變得更加快捷、高效.近年來,面向對象有限元技術[1-4]發(fā)展迅速,而開發(fā)框架卻為數不多,且功能模塊有較強耦合[5].為此,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總體工程研究所和計算機應用研究所聯合開發(fā)有限元并行計算框架PANDA[6].框架中各組件松散耦合,可適應各種線性和非線性有限元法,不僅提供單元公式和本構模型的添加接口,也提供各種復雜邊界條件的實現方法.
基于消息傳遞在分布存儲模型的并行機上開發(fā)并行程序,能顯著控制數據分配和通信,這種控制又促進在大規(guī)模分布存儲并行機上的高性能編程.[7] 針對目前高性能集群的廣泛應用,采用MPI(Message Passing Interface)以分布存儲方式實現有限元并行是正確的選擇.
面向對象技術對并行編程過程有重要影響(如對數據和函數的封裝、繼承和多態(tài)性),許多基于類等的編程思想都來源于串行編程領域,但也開始在并行編程中使用,尤其是恰當的抽象可隱藏那些使編程復雜的并行性.[7] 以面向對象技術為基礎設計的PANDA框架正體現該優(yōu)點.
1 框架的數據結構
框架的主要數據結構有網格、場變量、單元組和通信數據管理等.
網格是整個模擬計算區(qū)域的離散,支持線段、三角形、四邊形、四面體和六面體等幾何形狀.一個計算區(qū)域可包含不同形狀的網格子集.所有網格單元被劃分為若干單元集,一個單元屬于且僅屬于一個單元集.
場變量即自由度及其微分,框架以場的形式組織變量.任意一個自由度變量都歸屬于某個場,場通常定義在網格節(jié)點或單元上.根據時間積分算法,變量可能存儲的數量不一,即場可能含有d階微分,均要開設存儲.所有的場均由節(jié)點管理器管理.
單元組是PANDA框架的算法核心類,實現一類有限元公式,在特定單元形狀、形函數(含單元空間積分方式)、計算參考系(Euler或Lagrange或ALE)和物理固有非線性(如接觸)等情況下形成一種特殊的計算模式,即如何形成系統(tǒng)方程的單個單元貢獻.每個單元組都會關聯一個場,同時關聯若干個單元集,負責遍歷所施加的單元,進行單元矩陣和右端項的計算,并提供組裝方程組的接口.
通信數據管理基于網格剖分,所有單元集作為一個整體進行剖分.在采用鏡像節(jié)點后,通信只發(fā)生在節(jié)點信息上.
2 并行的實現策略
PANDA框架基于MPI實現并行,具體策略為:首先,基于幾何網格的區(qū)域分解,將子域映射到各進程;然后,每個進程在其子域上計算單元矩陣和單元右端項并提供組裝接口,借助并行線性代數求解器實現大規(guī)模矩陣的分布式存儲、組裝接口以及方程求解,求解后,交換場數據邊界信息;最后,進程在局部進行時間積分更新.所有的有限元相關計算都是分布式并行的,而大規(guī)模方程求解的主要并行任務交由線性求解器庫負責.目前,已在PANDA框架中集成Aztec,SPOOLES,SuperLU,HYPRE[8],PETSc,Trilinos和PHG(由中國科學院科學與工程計算國家重點實驗室開發(fā))等著名求解器庫.
3 框架的并行計算流程
框架并行設計的關鍵是數據變量的分布式存儲和場數據時間更新算法的并行化.框架默認對所有的場變量基于網格區(qū)域分解進行并行通信.框架并行計算流程見圖1.
圖 1 框架并行計算流程
Fig.1 Parallel computation process of framework
由圖1可知,并行計算首先需進行區(qū)域分解,然后將局部模型信息讀入框架,再進行場變量的編號(局部編號在進程內部確定,全局編號則通過全局通信確定). 基于編號的局部和全局映射關系,每個子域將遍歷其所存單元,進行單元矩陣和右端殘力的計算和組裝,并組裝到在初始階段就設置好的并行求解器中.
有限元計算對每個自由度都形成一個代數方程,方程的編號很重要,框架采用的編號方式為:局部編號按節(jié)點進行,節(jié)點內按場順序進行,場內按自由度順序進行;全局編號按進程號排序,并保持局部編號的連續(xù)性.框架的并行是基于節(jié)點的剖分,所以按節(jié)點編號的方式對于并行處理十分方便.得到自由度編號和活動方程的編號(包括全局編號和局部編號對應關系),就可將從單元算法得到的單元矩陣和殘量組裝得到整體方程的矩陣和殘量.通過并行求解器得解的本地部分.
并行求解器主要完成A(u)=f的求解.作為一個獨立的外部接口模塊,其輸入包含向量f(或者還有初始值u)的分布式存儲、算子A的操作對u的影響方式.其中,可能涉及稀疏矩陣的分布式存儲、A(u)的分布式計算和規(guī)約;輸出為解向量u的分布式最終結果,其在誤差允許范圍內近似滿足方程或報告不收斂狀態(tài).
求得分布式存儲后,下一步對場的時間積分算法更新.為計算內力,需從相鄰分區(qū)獲得外部影像節(jié)點場信息,需用到分區(qū)管理和通信管理.PANDA框架將分區(qū)和通信進行封裝,使上層只需1~2個函數的調用即可完成外部信息的交換,設計靈活、巧妙.
在進行場信息的更新以及內力的計算后,就可推進時間步進行下一次的循環(huán)迭代:根據算法選擇進入局部單元遍歷計算和組裝,或只進行右端殘量的遍歷計算和組裝,再到并行求解器求解,最后到場的更新和內力計算,循環(huán)往復.
3.1 區(qū)域分解
框架采用網格區(qū)域剖分的方法實現計算任務的分解.目前,框架網格分解以串行實現,且以節(jié)點分解為基礎,進而對單元和通信作出安排.
PANDA框架提供的分解方法有3種:圖分解方式、索引分解方式和空間分解方式.圖分解方式先將網格組織成圖的形式,然后按照圖的分解方法進行分解,最后將結果轉變?yōu)榫W格單元和節(jié)點的分解;索引分解方式是按照模型讀入的節(jié)點順序依次分配給p個進程;空間分解方式是按照空間坐標進行箱子分解,每個箱子的尺寸都相同,先形成很多小箱子,然后按照箱子的鄰接關系,借助圖剖分將箱子分成p個組.由于有限元計算大多是以單元為單位進行的計算密集型作業(yè),對于復雜幾何構型的離散化,圖剖分方式似乎是最好的選擇.
將網格組成圖的方式由單元連接關系和節(jié)點場關聯信息共同確定.場關聯信息存在于一些復雜相依的約束條件(如邊界條件或接觸條件)中.目前,PANDA框架調用METIS[9]開源軟件包進行多水平圖剖分,也可采用其他方式分解.由圖剖分得到網格節(jié)點的劃分情況,然后需確定如何對有限元計算形成分區(qū)信息,用這種信息指導數據通信.
3.2 分區(qū)信息
框架采用類PartitionT管理所有的分區(qū)信息.首先明確的是哪些節(jié)點或單元信息需進行通信,哪些在本地局部范圍不需要與其他分區(qū)通信.
從區(qū)域分解得到節(jié)點-分區(qū)號映射后,結合圖的表示進行節(jié)點的類別劃分,再結合單元連接關系進行單元的類別劃分.根據圖和單元連接關系可將本地存儲的節(jié)點和單元進行分類,形成3類節(jié)點和2類單元,見圖2.圖中網格被虛線分為2個子域,節(jié)點和單元的分類基于右邊的子域.內部節(jié)點指沒有與其他分區(qū)節(jié)點有連接關系的本分區(qū)所擁有的節(jié)點;邊界節(jié)點指至少與某個其他分區(qū)節(jié)點有連接關系的本分區(qū)所擁有的節(jié)點;外部節(jié)點指與本分區(qū)邊界節(jié)點有連接關系的其他分區(qū)的節(jié)點.內部單元特征是其所有節(jié)點均為內部節(jié)點,邊界單元特征是至少一個節(jié)點為邊界節(jié)點或外部節(jié)點.
圖 2 并行計算中分區(qū)的單元和節(jié)點分類
Fig.2 [WB]Node and element classification in a partition
of parallel computation
在節(jié)點和單元分類后,就可以明確消息的來源和目的.為方便管理,采用分區(qū)對象處理這些信息.調用分區(qū)函數,得到分區(qū)信息的初始化,其中主要函數有4個:(1)Set()設置分區(qū)總數、ID號和本地3類節(jié)點,接收信息的分區(qū)號和節(jié)點號等;(2)SetOutgoing()設置發(fā)送信息的節(jié)點號;(3)InitElement Blocks()設置2類單元數組,單元映射和逆映射數組的主維數為單元塊數目;(4)SetElements()按照單元連接關系將單元劃分為2類,設置各單元數組及映射數組.
通過這些函數可對分區(qū)對象進行必要的設置,另一種方法是讀取分區(qū)文件.在設置完成后就可使用PartitionT對象,得到的重要信息包含本分區(qū)所有節(jié)點號、所有單元號、編號局部到全局的映射及其逆映射等.得到分區(qū)信息后,可根據需要寫幾何輸出文件.設總分區(qū)數目為M,本分區(qū)號為m(0≤m
在框架中有限元管理器讀入分區(qū)文件,構造本地分區(qū)PartitionT對象.通信管理器設置其成員fPartition.在并行模擬中,可通過PartitionT實現對通信消息的掌握,通過層次封裝,上層只能得到通信管理器和有限元管理器掌握的節(jié)點的處理器位置信息.
3.3 通信封裝
邊界節(jié)點信息的傳遞是整個通信的核心任務.在圖剖分的區(qū)域分解中,通過分區(qū)類PartitionT的NodesOut和NodesIn函數可獲得本分區(qū)需互換信息的節(jié)點號.
節(jié)點數據的分布在框架中影響以下重要的計算步驟:大型稀疏矩陣的分布式存儲和場信息的更新.求解器的初始化函數設置方程的全局方程總數、局部方程總數和局部方程起始號;在單元貢獻集成時需判斷方程號是否在本地范圍內,不在則不集成;場信息的更新由節(jié)點管理器負責,在其成員函數的實現中,調用通信管理器的AllGather函數(已經過封裝,在圖剖分情況下屬于點到點的非阻塞通信).
圖 3 通信的封裝層次
Fig.3 Hierarchy of communication encapsulation分區(qū)信息通過通信的封裝影響系統(tǒng)方程的并行求解和場信息的更新.通信在框架中的重點類有CommunicatorT,MessageT和CommManagerT,封裝層次見圖3,上層的類使用下層的類提供服務,應用程序可使用以下各層,但最方便的是使用通信管理類,其與分區(qū)之間的協(xié)作見圖4.圖 4 通信管理類與分區(qū)之間的協(xié)作
Fig.4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munication classes and
partition
通信器類CommunicatorT是對標準MPI函數的封裝.涉及的全局通信有全規(guī)約、收集、全收集、廣播和同步等;局部通信有非阻塞和阻塞的發(fā)送與接收.開發(fā)者在需要其他數據通信時,可使用這種封裝的通信函數進行.該方法體現模塊性,提高錯誤處理的能力,但用戶使用時需理解具體的通信細節(jié).
MessageT是對各種并行消息通信模式的封裝,有PointToPointT,AllGatherT和CartesianShiftT等3個派生類,分別完成點對點、全收集和笛卡兒網格移位通信,對應于圖剖分、索引分解和空間分解等3種區(qū)域分解方式的通信.
PointToPointT提供點對點的阻塞、非阻塞通信.fPartition成員提供剖分信息,其他成員包括非阻塞的接收緩沖區(qū)、發(fā)送緩沖區(qū)、接收和發(fā)送請求.成員函數Initialize()按分區(qū)的進出節(jié)點信息檢查或分配接收和發(fā)送緩沖區(qū),接收發(fā)送請求.AllGatherT()依據分區(qū)進行非阻塞的通信,先投遞接收信息,然后對要發(fā)送信息的節(jié)點信息進行發(fā)送投遞,接著等待處理接收到的消息并組裝到欲通信的數組里,最后等待發(fā)送的完成.
AllGatherT類提供全收集的通信功能,經過通信,每個進程都得到相同的全局數據場,主要服務于基于索引的區(qū)域分解方式.成員函數Initialize()設置本進程發(fā)送數據的長度以及確定本進程數據在目標數組中的位移.AllGatherT()執(zhí)行全收集操作.應用于索引分解的全收集通信只是計算功能的并行,在數據空間上并沒有分布存儲,每個進程都存儲全局數據.
CartesianShiftT提供笛卡兒網格上的移位通信,主要成員為構造函數和AllGatherT().針對空間分解方式,在空間的方向和位移上交換數據.該類的主要成員有周圍進程號,通信移位模式以及發(fā)送、接收信息的節(jié)點號.在實際應用中,可利用框架提供的3種消息模式進行通信,只需創(chuàng)建對象,初始化數據分布,然后調用AllGatherT()就可實現.
CommManagerT是框架中對并行操作的頂層封裝.它維護分區(qū)信息、管理消息列表,作為框架的重要組成部分負責節(jié)點場信息的通信.使用CommManagerT進行數值模擬物理量的通信非常方便:其將所有的通信消息管理起來,開發(fā)者只需提供欲通信的數組,在進行注冊后就可通過簡單的調用完成通信.
CommManagerT的主要接口函數有Init_AllGatherT()和AllGatherT().前者根據區(qū)域分解方式初始化相應的消息通信方式,將分配好的消息追加存儲到成員fCommunications數組;后者調用相應消息的通信函數(對于圖剖分則調用點對點消息的AllGatherT()函數).
典型的CommManagerT使用方式為
nArray2DTvalues(num_nodes,num_dofs);
int id = fCommManagerT.Init_AllGatherT(values);
… /* values assingment locally */
fCommManagerT.AllGatherT(id, values);
fCommManagerT.Clear_AllGatherT(id);
其中:nArray2DT為框架工具箱中二維數值數組模板類.使用CommManagerT很方便,隱藏具體的分區(qū)通信方式,易于上層應用,并行通信在框架中逐層抽象封裝,應用程序可選擇使用不同封裝層次的類.
4 算 例
用基于PANDA框架開發(fā)的有限元模擬程序對某夾具進行計算,采用開源并行預條件庫HYPRE求解代數方程組.模型自由度約為10萬,得到的位移云圖見圖5.
圖 5 某夾具位移云圖
Fig.5 Displacement clound picture of a clamp
由圖5可知,并行計算的結果與串行計算結果一致,并行計算中單計算節(jié)點的時間和內存消耗見表1,測試平臺為某Linux集群,單計算節(jié)點處理器為Intel(R) Xeon(TM) CPU 3.40 GHz,內存4 GB.可知,基本呈現出線性加速比.
5 結 論
PANDA框架可實現區(qū)域分解、分區(qū)管理、通信封裝、場的通信等的無縫集成、相互協(xié)作,完成工程計算的并行通信任務,屏蔽具體通信底層實現的復雜性,與外部線性代數求解器的接口設計巧妙,可配置多種求解器.基于PANDA框架開發(fā)有限元程序,開發(fā)者只需以串行的方式編寫與物理相關的代碼,就可得到并行的計算服務.在PANDA框架中利用封裝好的CommManagerT進行自定義變量的通信也十分方便,甚至只需1~2個函數的調用就能實現多計算節(jié)點間復雜拓撲關系的通信.
參考文獻:
[1] BOSE A, CAREY G F. A class of data structures and object-oriented implementation for finite element methods on distributed memory systems[J]. Comput Methods Appl Mech Eng, 1999, 171(1-2): 109-121.
[2] PATZAK B, BITTNAR Z. Design of object-oriented finite element code[J]. Adv Eng Software, 2001, 32(10-11): 759-767.
[3] PANTALI O, CAPERAA S, RAKOTOMALALA R. Development of an object-oriented finite element program: application to metal-forming and impact simulations[J]. J Comput Appl Math, 2004, 168(1-2): 341-351.
[4] COMMEND S, ZIMMERMANN T. Object-oriented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programming: a Primer[J]. Adv Eng Software, 2001, 32(8): 611-628.
[5] YU Lichao, KUMMAR A V. An object-oriented modular framework for implementing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J]. Computers & Structures, 2001, 79(9): 919-928.
[6] 史光梅, 何穎波, 吳瑞安, 等. 面向對象有限元并行計算框架PANDA[J]. 計算機輔助工程, 2010, 19(4): 8-14.
[KG*2]SHI Guangmei, HE Yinbo, WU Ruian, et al. Object-oriented finite element parallel computation framework PANDA[J]. Comput Aided Eng, 2010, 19(4): 8-14.
[7] DONGARRA J, FOSTER I, FOX G, et al. 并行計算綜論[M]. 莫則堯,陳軍,曹小林, 等, 譯. 北京: 電子工業(yè)出版社, 2005: 198-199.
篇10
關鍵詞 園林;大樹移植;概念;措施;方法
中圖分類號TM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2)68-0080-02
0 引言
現代社會,隨著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園林綠化也要求所建景觀盡快出效果。所以,作為綠化骨架的大喬木必然首當其沖的要大量栽植,于是大樹移植現在已經在全國非常常見,不僅造成了大樹原產地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破壞,而且在移植過程中因為管理或者移植方式方法不對造成了大樹的死亡,造成了巨大浪費,所以在園林綠化中作者本身不建議過量移植大樹。
1 大樹移植的概念
按園林綠化施工規(guī)范規(guī)定胸徑或基徑10cm~20cm的稱為大規(guī)格苗木,落葉喬木胸徑大于20cm,常綠樹胸徑(基徑)超過15cm稱為大樹。
2 大樹移植常用的方法
2.1 大樹裸根移植
適用鄉(xiāng)土落葉喬木的休眠期移植作業(yè),適于因生長環(huán)境及土質不能掘土球,不能掘箱板土臺時應用。
1)大樹的修剪作業(yè)可分兩步進行,在挖掘之前可鋸下部分枝條,放倒之后按規(guī)范要求細致修剪;
2)大樹裸根苗的挖掘
(1)挖掘下鍬范圍比土球苗要大一個規(guī)格。盡可能多地保留側根和須根。掏底時采用單側深挖.以便于推倒樹木。根據土質情況決定去土多少,盡可能多留護心土。去除散落的土時應注意不要傷根;
(2)根部套漿為提高裸根大樹的移植成活率,可在掘苗現場挖泥漿池,將過篩的原土加水攪拌成泥漿,將掘起的樹苗根部浸人,或把泥漿涂刷在已起掘的苗木根系;為促進根系的生長,還可以在泥漿中加人生根劑;
3)吊裝裸根大樹,不準捆干提拉,容易傷干皮。應多點位捆綁吊裝,嚴禁使用鋼絲繩,應用黃麻繩或專用吊帶吊裝;
4)運輸途中到栽植前,應對根系進行噴水等措施,為裸根保濕;
5)安排緊湊,提前準備好種植坑,即到即栽,一次到位不要假植;
6)如栽植土和原生態(tài)土壤差異較大,應從原生地區(qū)取土作為移栽回填土,或進行土壤改良。栽前對裸根進行生根素處理;
7)較高大的樹木裸根栽植后,根基相當不穩(wěn),必須及時設立牢固的支撐,以防大風把樹吹倒。
2.2大樹帶土球移植技術
如果所移植的大樹胸徑在15cm以上,所挖土球的直徑最低要求1.5m以上,如果大樹生長地的土壤不好,很容易散土球。一般情況下大樹生長的土質比較堅硬,無法用箱板進行移植時才會選擇帶土球移植。有以下幾個比較特殊的要求:
1)大樹所帶土球的規(guī)格
按照相關規(guī)范和要求,大樹土球的直徑可以按照大樹胸徑的8~10倍作為最小的標準,假如要進行移植的大樹是珍稀樹種,移植時大樹所帶的土球一定要加大一個標準。
2)帶土球的大樹進行吊裝、裝卸車和運輸過程中的要求
(1)大體估算大樹跟土球加在一起的重量,根據重量選擇匹配的吊裝機械、吊繩等物品;
(2)大樹起苗的場地必須保證各種吊裝和運輸機械的正常操作和運行,進行作業(yè)是必須遵照各種相關的安全規(guī)定;
(3)進行吊裝作業(yè)前,大樹所帶的土球應當進行保護,在吊裝錢用3cm厚度以上的木板鑲嵌在吊車鋼絲繩和土球中間,最好用比較軟的棕繩和柔軟的吊帶;
(4)如果需要將大樹吊至8m高度以上時,必須在大樹高度的1/3位置系上3~4根繩子,在系繩子的地方用麻布對樹干進行包裹,避免繩子把樹皮勒壞。在大樹快要到地時,需要在兩個方向對大樹進行調直,避免大樹摔倒傷人。如果當時不能種植進樹坑,必須對大樹進行臨時固定,進行假植,并且做好臨時性的支撐。
2.3帶土球大樹的栽植要求
1)栽植帶土球大樹的樹坑直徑必須要大于土球80cm,樹坑深度比土球高最少20cm。假如移栽的樹特別大或者需要栽植大樹的地方土壤質地差,樹坑就應該合理的進行擴大和加深。如果栽植地的降水很多、粘性土排水不好,就應該在樹坑里面做地下排水。把標準樹坑再往下挖30cm,在樹坑的底部鋪設排鹽管,使樹坑跟樹坑外的排水管線相連。在管子上面鋪30cm的鵝軟石或者大號陶粒,在鵝軟石上面再鋪上土工布。土工布上面鋪上種植土進行找平,然后就可以進行大樹栽植了;
2)在栽植大樹時,一定要根據樹木的原先方向進行栽植;
3)對大樹樹干進行保護,可以用草繩進行纏繞,外面用塑料布進行包裹;
4)大樹定植,架好后要一次性灌足灌透水。
2.4大樹箱板苗移植技術
對于特大土球或古樹名木的移栽最可靠的辦法就是采用箱板進行移植。常用的是木質箱板,其施工程序、技術要求前面已有敘述。南方在箱板材料上有所創(chuàng)新,以下介紹兩種:
1)鋼筋混凝土槽包裝法
此方法與木箱包裝法相似,只是將木板換成鋼筋混凝土槽,但應注意的是鋼筋混凝土澆筑后要保證28天的養(yǎng)護期后,才能吊裝或移動。
2)鋼板包裝法
土球四周用鋼板和螺栓固定,鋼板和土臺接觸部位用草包填實,防止意外振動導致土臺破裂。節(jié)約了木材,節(jié)省了部分工力。不足之處是加大了箱板苗的重量。
3結論
總之,大樹移植在園林綠化中已經經歷了許多歲月,各個地方各個施工隊伍都有自己的方式方法,以上所列出的方法措施并不能代表全部的大樹移植,根據不同的實際情況要靈活運用。由于自身經驗所限,不足之處還請廣大同仁指正。
參考文獻
[1]張東林.園林苗圃育苗手冊[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3.
[2]北京市園林局.城市園林綠化養(yǎng)護管理標準[S].北京市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