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全詩范文

時間:2023-03-26 02:35:3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全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全唐詩》中你最熟悉的是哪一首,能背誦吧?”

“杜牧的《清明》,全詩是:‘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p>

“能否把它改為六言詩?”

“清明節(jié)雨紛紛,路上人欲斷魂。問酒家何處有?牧童指杏花村?!?/p>

“能否把它改為五言詩?”

“清明時節(jié)雨,行人欲斷魂。酒家何處有?童指杏花村?!?/p>

“能否把它改為四言詩?”

“清明節(jié)雨,行人斷魂。酒家何處?有杏花村?!?/p>

“能否把它改為三言詩?”

“清明雨,人斷魂。酒何處?杏花村?!?/p>

“能否把它改為詞?”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p>

“能否改為別的體裁的文學作品?”

“臣能把它改成一個劇本,有兩個人物,兩句臺詞,劇名《清明》:‘[舞臺提示]: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①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②牧童(遙指):杏花村?!?/p>

乾隆皇帝拍手笑道:“好!后人要異于前人,高于前人。必然是‘踵其事而增華,變其本而加厲。有了增與變,才有創(chuàng)新,才能永葆文化之樹常青。但這個增中之新,變中之新,又必須植根于前人的文化積累之上。創(chuàng)新與承傳,恰似車行的雙輪,鳥飛的雙翼,是不可偏廢的?!?/p>

乾隆喝了一口茶水,又接著對紀曉嵐說:“我們天朝大國就需要你這樣有真才實學的人,而且越多越好。宋朝蘇軾《論書》中說:‘書必有神、氣、骨、肉、血,五者闕一,不為成書也?!瘣矍浒l(fā)揮最佳技能,按照蘇軾提出的標準,為朕書寫孟浩然《過故人莊》一詩。朕要將它懸掛于南書房?!?/p>

紀曉嵐聽了乾隆的話,有些緊張。

乾隆見狀,命公公敬酒。

篇2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唐?杜牧《清明》

仲春之末、暮春之初,這時春意盎然,天氣清朗,四野明凈,大自然處處顯示出勃勃生機。用“清明”稱這個時期,再恰當不過了。

據(jù)傳清明節(jié)起源于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后來民間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掃墓。到唐朝,人們將祭拜掃墓的日子定在清明(寒食節(jié)),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祭奠亡靈是清明節(jié)最重要的活動。清明時節(jié),人們心態(tài)會因祭奠的對象不同而不同:“告慰與祈福”――祭奠祖先者的心態(tài);“解脫與擔當”――祭奠同輩者的心態(tài);“悲涼與無奈”――祭奠黑發(fā)人的白發(fā)人的心態(tài)。

杜牧《清明》詩中的“行人”又是一種什么心態(tài)呢?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這個清明,天氣不清朗,四野不明凈。這個清明,飄蕩著朦朦朧朧、紛紛綿綿的仲春細雨,飄蕩著似有若無、無邊無際的惱人愁雨。這仲春細雨呀,沒有盛夏暴雨的豪放,沒有清秋雨的憂愁,沒有冬日凍雨的苦寒;這仲春細雨呀,讓人莫名生出些許感慨――自己的、亡人的、現(xiàn)實的、未來的、人生的、宇宙的……這仲春細雨呀,是使行人的幽思若有若無地涌上心頭卻又無處安放、無法排遣的雨!

“路上行人欲斷魂”?!扒迕骷娂娪辍敝械挠巫?,最為煩惱最為焦灼。祭奠掃墓,本應在故鄉(xiāng);如果安居他鄉(xiāng),可以設置祭案遙對故里祝祭一番;游子卻奔波在異地陌途;如果在客舍驛站,也可以購置祭品遙祭亡人??墒?,這游子還行走在這惱人愁雨中。

籠罩著游子的鄉(xiāng)愁,是清明雨簾中的鄉(xiāng)愁,不能回味月圓中秋的溫馨,不能回味清爽重陽的安慰,不能回味融融年夜的和樂?!皵嗷辍币咽且环N難以承受的鄉(xiāng)愁了。

這“斷魂”的鄉(xiāng)愁,有歉疚,有憂傷――我是一個男兒呀!今天,我應該在祖先的靈牌前焚香奠酒呀!今天,故里亡靈的墳墓有人祭掃嗎?

這“斷魂”的鄉(xiāng)愁,有告慰亡靈的渴盼,有擔當光耀門楣責任的和擔當不足的失落與自責;這“斷魂”的鄉(xiāng)愁,有羈旅的孤寂,有人生的失意;這“斷魂”的鄉(xiāng)愁,有安頓好自己以免除家人掛念、擔憂的移情;這“斷魂”的鄉(xiāng)愁,有急于卸下心頭的煩憂、急于擺脫“清明紛紛雨”的焦躁。

這“斷魂”的鄉(xiāng)愁,有很多,有很多很多。

“欲”在這里是“將要”“快要”的意思。如果只有一個“斷魂”,詩總?cè)绷诵┮饩场!坝麛嗷辍报D―“那簡直就是要斷魂了”。游子的魂在斷嗎?游子的魂斷了嗎?游子的魂沒斷吧?“斷”使得游子豐富復雜的情感心態(tài)有了動感:游子的“魂”好像一直在“斷”又一直沒“斷”。這真是似斷非斷、無休無止的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有什么可以慰藉游子這似斷非斷、無休無止的鄉(xiāng)魂呢?懷里的那一鄉(xiāng)井土嗎?胸前懸掛的先人遺留的佩飾嗎?讀過一遍又一遍的來自故鄉(xiāng)的尺素嗎?珍藏于行囊中不舍得穿戴的慈母嬌妻“臨行密密縫”的衣巾嗎?

在這“清明紛紛雨”中,這些都不是最好的選擇。最好,還是來一壺異鄉(xiāng)的濁酒哦。用來遙遠地祭奠,也用來痛快地消愁。

“借問”,既是游子的行為,也是游子的語言。那么客氣,那么小心“借”字,從“清明紛紛雨”中的游子嘴里迸出,急切而肯定。

“問酒家”實際上是在尋找暫時的“故鄉(xiāng)”。找一處“酒家”飲酒,實際上是讓自己欲斷的肝腸在暫時的故鄉(xiāng)得到一絲慰藉。

“何處有?”游子看不到酒家,不知道它在哪里,但酒家是肯定有的。這一問,是一種“不管你是誰,請你一定要回答我”的堅定與執(zhí)著。

“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是游子眼中牧童的動作?!斑b”是這句的關鍵,模糊而空靈。

“遙”,可以是遠遠的牧童。一聲牛哞,讓沉浸在鄉(xiāng)愁中的游子看見遠遠的騎牛背戴草笠的牧童?!斑b”可以是游子遠遠的“借問”。發(fā)現(xiàn)救星般牧童的游子,遠遠地對牧童堅定而執(zhí)著、響亮而高亢地喊出“借問――,酒家――何處――有――?”“遙”,可以是遠遠的牧童抬手遠遠的一指?!斑b指”,是兒童的動作和神情:指得很明確,但又指得不是很清楚;疑惑于眼前這個“怪人”為什么不像自己和牛兒一樣回家卻要去“酒家”,于是情愿又不情愿的遠遠一指。“遙”可以是牧童所指的遠遠的杏花叢中隱約可見的村落的屋脊。

“杏花村”,這是全詩中唯一的溫馨的字眼;杏花,為惱人愁雨增添了一抹亮色。全詩只有這三個字配得上詩題“清明”,也讓“響亮、清脆”的標題有了依托。這遠遠的杏花,再次觸動了游子的鄉(xiāng)情:那暖暖的顏色,讓游子耳中又響起了曾無數(shù)次回響在心中的家人的歡聲笑語;那粉粉的質(zhì)感,讓游子人歡喜,讓游子心疼。

杏花叢中飄著酒旗的地方,熱鬧,還是孤獨;彌漫在“杏花村”酒家的酒香,熟悉,還是生疏。這矛盾的滋味,這可望的、將可及的而又不可及的“慰藉”,揉碎了游子斷魂的鄉(xiāng)愁……

篇3

古詩詞的畫面有的恬淡自然,有的華美壯麗,有的安謐幽靜,有的雄偉壯闊,怎樣把詩詞的畫面美體會出來成為教學的一個難點,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嘗試了一些體會意境美的做法,現(xiàn)列舉如下。

一、繪畫體味法

繪畫體味法就是在讀熟理解古詩的基礎上,把詩描寫的景物畫出來,通過圖畫體現(xiàn)詩的意境美。此法適合于小學生。小學階段的學生形象思維能力強,邏輯思維能力弱,如果讓他們在誦讀理解詩意的過程中把詩詞描寫的景物畫出來,這樣體味詩的意境美就容易多了。

例如:

飲湖上初晴后雨

蘇 軾

水光瀲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妝濃抹總相宜。

詩歌大意:晴天的西湖波光粼粼多么美好,雨中的山巒蒼茫也很奇妙。若把西湖比作絕代佳人西施,不管淡妝濃妝總是如此多嬌。

畫面解析:從題目看,詩人用一首詩描繪了兩幅畫面,即“西湖初晴圖”和“西湖后雨圖”,“西湖初晴圖”是“淡妝”,“西湖后雨圖”是“濃抹”,無論是“淡妝”,還是“濃抹”,都做到了恰到好處,如西施般婀娜妖嬈。

繪圖品味畫面美:在充分朗讀背誦理解詩意的基礎上,讓學生把“西湖初晴圖”和“西湖后雨圖”畫出來,畫完之后先自主將兩幅圖進行比較,體會詩作的畫面美,再全班進行交流展示。在繪圖展示交流的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的想象力特別強,“西湖初晴圖”有同學是這樣畫的:天幕拉開,白云片片,湖中荷花盛開,荷葉田田,一片碧綠,湖水蕩漾,波光粼粼,湖邊大堤楊柳依依,遠處群山蒼翠,畫面清新迷人。“西湖后雨圖”更是超乎了課前的預想,“小荷青翠,雨滴點點,一艘小船停在湖邊,三兩行人撐著花傘駐足賞景,遠處群山連綿,籠罩在雨霧之中,給人以虛無縹緲之感”,繪畫鮮艷優(yōu)美,令人陶醉。

二、文體轉(zhuǎn)換體味法

“文體轉(zhuǎn)換體味法”指的是在誦讀理解古詩詞的基上進行再創(chuàng)造,即把詩改成詞,把詞改成詩,把古體詩詞改成現(xiàn)代詩,或把古體詩詞改成文筆優(yōu)美的散文。這種做法適宜于中學生。

例如:

清明

杜 牧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畫面解析:這首詩寫的是清明時節(jié),春雨綿綿,詩人趕路在外,心中傷感悲愁,于是想借酒釋解,便問路尋找酒家,恰好遇一牧童。牧童熱心告訴:遠處杏花似錦,酒旗飄飄的村落就是。詩的前兩句,畫面凄迷感傷,后兩句,畫面鮮明生動。

將唐詩改為元曲的小令:原詩主體變?yōu)椋骸扒迕鲿r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把改后的詩與原詩比較發(fā)現(xiàn),“紛紛”由修飾限制“雨”變?yōu)榱诵揎椣拗菩腥?,突出了路上行人之多,進而讓“欲斷魂”這種悲愁的畫面更加厚重。“有”由修飾限制“酒家”,變?yōu)榱诵揎椣拗啤澳镣保坝心镣锰鹈缆曇?,熱心指點酒家的所在”,增添了詩作畫面的暖色。通過文體轉(zhuǎn)換,讓讀者近一步體味到了詩作的畫面美,獲得了情感熏陶。

三、概括評價法

概括評價法指的是在誦讀理解全詩的基礎上分析景物描寫進而概括出詩詞的畫面特點。

例如:(2012山東卷)閱讀下面宋詩,回答問題。

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補之

曉路雨蕭蕭,江鄉(xiāng)葉正飄。

天寒雁聲急,歲晚客程遙。

鳥避征帆卻,魚驚蕩槳跳。

孤舟宿何許?霜月系楓橋。

問題:開頭兩句描寫了怎么樣的景色?營造了怎樣的氛圍?

篇4

又是清明雨季,再次緬懷,感情中增添了更多,不只是懷念,更多的是崇敬。關于清明節(jié)緬懷先烈手抄報怎么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清明節(jié)緬懷先烈手抄報圖片,歡迎大家前來欣賞。

清明節(jié)緬懷先烈手抄報圖片

更多關于清明節(jié)緬懷先烈手抄報內(nèi)容歡迎點擊進入↓↓↓

2020清明節(jié)緬懷先烈手抄報簡單又漂亮

小學生清明節(jié)緬懷先烈手抄報圖片大全

2020疫情下清明節(jié)緬懷先烈手抄報內(nèi)容

2020最新清明節(jié)緬懷先烈手抄報一等獎

2020清明節(jié)懷念革命烈士手抄報模板素材

清明節(jié)網(wǎng)上祭英烈的寄語

1.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英烈忠魂滿乾坤,借問蒼天何處好,泱泱大國中華夢!

2.通過追思先人,緬懷英雄,我們會更珍惜當前的幸福生活,從而繼承先烈遺志,銘記歷史使命,好好學習、通過“網(wǎng)上祭先烈”,為英雄燃上獻上一束鮮花,以表達我們不盡的景仰和追思!

3.英勇的先烈們永遠是我們學習和敬仰的榜樣,你們的精神和勇氣將會激勵和鼓舞我們,讓我們知道今天的幸福是用你們的生命和熱血奠定,我們會更珍惜今天的一切,我們會繼承先烈的精神,堅強勇敢樂觀,積極向上,成為對社會和國家有用之人!

4.沒有先烈的付出,就不會今天的中國,為了一個強大的中國,他們付出了太多,今天在面對復雜的國際國內(nèi)環(huán)境,新時代的中國人應該像先烈一樣,守住和平,守住我們寸寸山河和海疆。

5.向烈士們致敬!因為你們的大無畏,你們的先天下之憂而憂,你們的堅持不懈義無反顧,才有了祖國的和平穩(wěn)定,才有了如今的繁榮發(fā)展,才有了“中國夢”!

6.緬懷革命先烈!你們用犧牲自己的生命,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是你們,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沒有你們,我們今天怎能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學習;沒有你們,我們怎么會有今天幸福的生活。今后我會更加珍惜紅領巾,會更加熱愛和平的生活!

7.在華夏大地上,浩浩湯湯的5000年歷史長河中,上演了多少悲壯的英雄史詩!不雪靖康恥不罷休的岳飛,為國家南征北戰(zhàn)的李廣,為國家統(tǒng)一而收復臺灣的鄭成功,中用致遠號撞向敵艦的鄧世昌……這些中華名族的英雄令人振奮,發(fā)人深省。在清明之際,也讓我們一起緬懷先烈,感謝它們當時用自己的生命為我們換來美好的現(xiàn)在!

篇5

【關鍵詞】語文教學 “有余不盡”

唐代詩人杜牧的《清明》留傳至今,給人幾多感懷,幾多深思,也給人幾多啟迪。教學之余再詠此詩時,不由得對牧童肅然起敬起來,敬就敬在那“有余不盡”的回答藝術――遙指杏花村。而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往往陷入“填鴨式”“滿堂灌”“教授式”教學的誤區(qū),帶著知識走向?qū)W生,學生的思想成了老師的跑馬場,試想,這樣教出的學生有多少人能有強烈的發(fā)現(xiàn)問題,開拓創(chuàng)新的意識呢?他們能有多少時候是處于既獲得知識,又身心愉悅之中呢?

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如果固守著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不放,貽害的只能是學生。因此,我們不妨放下架子,低下頭來,學一學牧童的引導藝術,做一個“牧童式”的教師吧!

下面就先來戲解全詩,淺談“牧童式”的“有余不盡”的引導藝術。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清明節(jié)是個色彩情調(diào)都很濃郁的大節(jié)日,又是一個“做冷欺花,將煙困柳”的凄迷而又美麗的境界,預示著或家人團聚、或游玩觀賞、或上墳掃墓,只要不是旁觀者,都會觸景生情,而感情又是復雜多樣的,尤其是那孤身獨行,離家在外而又愁緒紛紛的行客;路上行人欲斷魂:當思也綿綿,雨也綿綿時,便急于想尋找一個小酒店,一來歇歇腳,避避雨,二來小飲三杯,解解料峭中人的春寒,暖暖被雨淋濕的衣服,更要緊的是借此也能散散心頭的愁緒。這是一種強烈的情感,這是孔子所說的“憤”和“悱”的境界。避雨需要雨具,蕩舟需要船槳,求知需要教師,那就去拜師吧;借問酒家何處有:行人問路是主動的,不是牧童拉住行人說你要喝酒嗎?那就喊“請你喝酒,喝好酒,上勒!”分明有做廣告拉客的嫌疑,行人未必真的能理你。主動問詢還是被動填壓,其效果是有天壤之別的。而我們的課堂上學生中有多少人能像行人這樣主動問詢的呢!這一方面有學生羞于問或懶于問的因素,還有可能是老師的教學有問題;牧童遙指杏花村:在《小放?!纺鞘赘柚校斢腥讼蚰镣鐔柭窌r,牧童將手一指:“您順著我的手兒瞧!”同樣,杜牧這首詩中的牧童也是將手遙指杏花村。牧童將手一指就戛然而止,再不多費一句話。剩下的,行人望見了怎樣的“杏簾”“酒幌”,找到了老窖還是佳釀,能否獲得避雨、消愁兩方面滿足和快意,他把這些都付與行人想象,為行人留下了比詩篇字句所顯示的更廣闊得多的想象空間,有余不盡,耐人尋味。教師是不是也該學一學牧童呢!

假如根據(jù)新課標來仿寫杜牧這首《清明》詩來表現(xiàn)目前教學現(xiàn)狀和努力方向的話,不妨這樣寫:新課改下語紛紛,教師學生欲斷魂。借問語文怎么講,當學牧童遙指村。這種“有余不盡”的引導藝術落實在語文教學上就是要做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老師要變“帶著知識走向?qū)W生”為“帶著學生走向知識”

“有余不盡”的引導藝術還體現(xiàn)在教者的教學觀念上。

在傳統(tǒng)的語文學習中,學生主要是被動的接受式學習,學生的自主意識無法喚起,學生的主體作用無法得到發(fā)揮,學生的個性化學習無法得到滿足。讓學生富有個性地學習語文,必須改革接受性學習這種學習方式,變學生被動接受、機械接受為學生主動參與、主動獲取,同時還需要改變接受性學習這種單一的學習方式統(tǒng)治課堂的局面,引導學生采取一些個性化的學習方式。

未來學家對未來學生的要求概括為三條:一要學習對明天有用的知識――獲取知識的方法;二要學習對付明天的應變能力――會實踐的能力;三要學習終身受用的本領――會創(chuàng)造的本領。

二、設置“憤”“悱”情境,讓學生躍躍欲試

“有余不盡”還體現(xiàn)在老師在問題的設置上要有一定的激勵性、啟發(fā)性,讓學生有思考問題尋找答案的沖動。

例如教學歸有光的《項脊軒志》時,針對歸有光散文的語言風格“質(zhì)樸細膩,具有詩意”的特點作如下的引導:文中對項脊軒周圍的環(huán)境描寫得十分細膩,如:“又雜植蘭桂竹木于庭”“庭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墻,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作者筆下的項脊軒風景如畫,如換用詩的形式來傳達,豈不更佳?”請同學們根據(jù)作者所繪之境,寫一首小詩。同學們躍躍欲試,經(jīng)過思考,同學們寫出了一首首精彩的小詩。其中有一首這樣寫:

項脊軒

蘭桂竹木植于庭,

舊時欄亦增新。

明月半墻風移影,

偃仰嘯歌抒真情。

篇6

在我們眼巴巴地期盼綠意時,天氣卻出現(xiàn)了異常的“倒春寒”現(xiàn)象,無意間,一場春雪給我們帶來了意外的驚喜!雪,樂壞了孩子們,也喜煞了城市里的大人。盼了整個冬季卻不見雪的農(nóng)民更是把串串笑聲撒進了村莊、田間地頭。此時,一首《春雪》――“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背诗I給孩子們,誦讀后,所有贊美春雪的言語都顯得乏味了。

第一站――驚蟄

我用一節(jié)課的時間給孩子們講了24節(jié)氣的來歷。讓孩子們對24節(jié)氣有一個大概的了解。之后我在黑板上寫出了24節(jié)氣歌,第一次晨誦的內(nèi)容確定為24節(jié)氣歌:

地球繞著太陽轉(zhuǎn),繞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節(jié)緊相連。

按照公歷來推算,每月兩氣不改變。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這些就是交節(jié)日,有差不過一兩天。

二十四節(jié)有先后,下列口訣記心間: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連;

驚蟄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滿,六月芒種夏至連;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處暑八月問;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緊季節(jié)忙生產(chǎn),種收及時保豐年。

然后布置同學們回家查看日歷,記錄下令年24節(jié)氣的具體日期。

接下來的日子里,我們選擇了幾條有關驚蟄的諺語及韋應物的《關田家》作為誦讀內(nèi)容,使孩子們朦朦朧朧地感悟著農(nóng)歷的蹤跡。

正當我們喜度婦女節(jié),誦讀《游子吟》的時候,我班同學肖越驚喜地向大家報告:“杏花開了?!蔽乙宦?,便跑到山上,看著漫山遍野的杏花,真是“一夜春風來,杏花滿園開”?;貋砗?,我精心挑選了兩首描寫杏花的詩供同學們誦讀:“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幾時心緒渾無事,得及游絲百尺長?”“春色方盈野,枝枝綻翠英。依稀映村塢,爛漫開山城。好折待賓客,金盤襯紅瓊?!比缓蟛贾么蠹抑苋蘸图胰艘黄疬呌^賞杏花,邊吟誦詩句。

杏花詩誦后,我們隨著春的腳步步入了桃花、梨花詩詞的世界,先后誦讀了6首古詩《江畔獨步尋花》(兩首)《惠崇春江晚景》《千葉桃花》《雜曲歌辭

桃花行》《次韻梨花》和一首宋詞《桃夭》。“桃天――桃之天天,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天天,有黃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天天,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p>

當時,我?guī)ьI同學們經(jīng)過反復誦讀之后,問大家讀到“桃之天天,灼灼其華”你想到了我們班的誰?學生聽后齊聲高喊――潘金子。潘金子擔任班長兼大隊委,在同學們中威信很高。同學們說完,我趕快亮出了她的照片,大家不約而同地“哇”了起來,接下來,我告訴大家,什么樣的女子才是最美麗的,然后,大家齊聲把詞朗誦給潘金子聽。其實,這節(jié)晨誦已不僅僅是誦讀了,孩子們還進一步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美!

“同學們,桃花落了,她把美好的光陰留給了果實,春天也總會過去,但是明年的春天再來時,你們還記得我們此時吟誦過的詩嗎?還會記得你們此刻美麗如花嗎?唐朝詩人崔護已為我們寫好了《題都城南莊》,讓我們來一起讀一讀: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p>

第二站――春分

我給孩子們講了有關春分的養(yǎng)生、趣事,并讓大家搜集了有關春分的農(nóng)事、諺語,從而使孩子們了解了今年的20日是春分。此時太陽運行到黃經(jīng)0度,這一天為春季的一半,所以叫春分。春分這天陽光直射赤道,晝夜幾乎相等。在這一站,我們誦讀了唐詩《早春》和宋詞《丑奴兒》。

第三站――清明

4月4日是清明節(jié),利用一周的時間,我們誦讀了兩首唐詩、一首宋詞――“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薄笆晟纼擅C!2凰剂?,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汨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p>

第四站――谷雨送春歸

篇7

立春

自秦代以來,我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們的心目中,春是溫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在氣候?qū)W中,春季是指候(5天為一候)平均氣溫10℃至22℃的時段。時至立春,人們明顯地感覺到白晝長了,太陽暖了。氣溫、日照、降雨,這時常處于一年中的轉(zhuǎn)折點,趨于上升或增多。小春作物長勢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麥拔節(jié)時耗水量增加,應該及時澆灌追肥,促進生長。農(nóng)諺提醒人們:“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大春備耕也開始了。雖然立了“春”,但是盆地大部分地區(qū)仍會有霜凍出現(xiàn),少數(shù)年份還會有“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的景象。這些氣候特點,在安排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時都是應該考慮到的。人們常愛尋覓春的信息在哪里呢?那柳條上探出頭來的芽苞,“嫩于金色軟于絲”;那泥土中躍躍欲出的小草,等待“春風吹又生”;而為著奪取新豐收在田野中辛勤勞動的人們,正在用雙手創(chuàng)造真正的春天。

雨水

雨水節(jié)氣的涵義是降雨開始,雨量漸增,在二十四節(jié)氣的起源地黃河流域,雨水之前天氣寒冷,但見雪花紛飛,難聞雨聲淅瀝 。雨水之后氣溫一般可升至0 ℃以上,雪漸少而雨漸多??墒窃跉夂驕嘏乃拇ㄅ璧?,即使隆冬時節(jié),降雨也不罕見。我省盆地這段時間候平均氣溫多在10℃以上,桃李含苞,櫻桃花開,確以進入氣候上的春天。除了個別年份外,霜期至此也告終止。嫁接果木,植樹造林,正是時候。盆地繼冬干之后,常年多春旱,特別是盆地西部更是“春雨貴如油”。農(nóng)業(yè)上要注意保墑,及時澆灌,以滿足小麥拔節(jié)孕穗、油菜抽苔開花需水關鍵期的水分供應。川西高原山地仍處于干季,空氣溫度小,風速大,容易發(fā)生森林火災。另外,寒潮入侵時可引起強降溫和暴風雪,對老、弱、幼畜危害極大。所有這些,都要特別注意預防。光陰易逝,季節(jié)催人,“一年之計在于春”。小春管理和大春備耕都應抓緊進行,爭取今年勝過往年。

驚蟄

反映自然物候現(xiàn)象的驚蟄,含義是: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這時,氣溫回升較快,長江流域大部地區(qū)已漸有春雷。我省盆地東部和涼山州南部,常年雨水、驚蟄亦可聞春雷初鳴;而盆地西北部除了個別年份以外,一般要到清明才有雷聲,為我省雷暴開始最晚的地區(qū)。到了驚蟄,我國大部地區(qū)進入春耕大忙季節(jié)。真是:季節(jié)不等人,一刻值千金。我省盆地驚蟄節(jié)氣平均氣溫一般為12℃至14℃,較雨水節(jié)氣升高3℃以上,是全年氣溫回升最快的節(jié)氣。日照時數(shù)也有比較明顯的增加。但是因為冷暖空氣交替,天氣不穩(wěn)定,氣溫波動甚大。盆地東南部長江河谷地區(qū),多數(shù)年份驚勢期間氣溫穩(wěn)定在12℃以上,有利于水稻和玉米播種,其余地區(qū)則常有連續(xù)3 天以上日平均氣溫在12℃ 以下的低溫天氣出現(xiàn),不可盲目早播。驚蟄雖然氣溫升高迅速,但是雨量增多卻有限。盆地中部和西北部驚蟄期間降雨總量僅10毫米左右,繼常年冬干之后,春旱常常開始露頭。這時小麥孕穗、油菜開花都處于需水較多的時期,對水分要求敏感,春旱往往成為影響小春產(chǎn)量的重要因素。植樹造林也應該考慮這個氣候特點,栽后要勤于澆灌,努力提高樹苗成活率。驚蟄時節(jié),春光明媚,萬象更新。通過細致觀察,積累物候知識,對于因地制宜地安排農(nóng)事活動是會有幫助的。

春分

春分是反映四季變化的節(jié)氣之一。我國古代習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表示四季的開始。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則處于各季的中間。春分這天,太陽光直射赤道,地球各地的晝夜時間相等,所以古代春分秋分又稱為“日夜分”,民間有“春分秋分,晝夜平分”的諺語。春分后,我國大部分地區(qū)越冬作物進入春季生長階段。華中有“春分麥起身,一刻值千金”的農(nóng)諺。我省各地氣溫則繼續(xù)回升,但一般不如雨水至春分這段時期上升得快。3月下旬平均氣溫盆地北部多為13℃至15℃,盆地南部多為15℃至16℃。高原大部分地區(qū)已經(jīng)雪融冰消,旬平均氣溫約5℃至10℃。我省西南部金沙江、安寧河等河谷地區(qū)氣溫最高,平均已達18℃至20℃左右。盆地除了邊緣山區(qū)以外,平均十有七、八年日平均氣溫穩(wěn)定上升到12℃以上,有利于水稻、玉米等作物播種,植樹造林也非常適宜。但是,春分前后盆地常常有一次較強的冷空氣入侵,氣溫顯著下降,最低氣溫可低至5℃以下。有時還有小股冷空氣接踵而至,形成持續(xù)數(shù)天低溫陰雨,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不利。根據(jù)這個特點,應充分利用天氣預報,抓住冷尾暖頭適時播種。

清明

清明是表征物候的節(jié)氣,含有天氣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清明這天,民間有踏青、寒食、掃墓等習俗。常言道:“清明斷雪,谷雨斷霜?!睍r至清明,盆地氣候溫暖,春意正濃。但在清明前后,仍然時有冷空氣入侵,甚至使日平均氣溫連續(xù)3天以上低于12℃, 造成中稻爛秧和早稻死苗,所以水稻播種、栽插要避開暖尾冷頭。在川西高原,牲畜經(jīng)嚴冬和草料不足的影響,抵抗力弱,需要嚴防開春后的強降溫天氣對老弱幼畜的危害?!扒迕鲿r節(jié)雨紛紛”,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牧對江南春雨的寫照。但是就四川而言,情況并非如此。特別是盆地西部,常處于春旱時段,4月上旬雨量一般僅10 至20毫米,尚不足江南一帶的一半;盆地東部雖然春雨較多,但4 月上旬雨量一般也不過20至40毫米,自然降水亦不敷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之需還須靠年前蓄水補充。此外,4 月是涼山州一年之中冰雹最多的月份,應當加強對雹災的防御。

谷雨

俗話說:“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時,谷類作物能夠茁壯生長。谷雨節(jié)氣就有這樣的涵義。谷雨時節(jié)的四川盆地,“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柳絮飛落,杜鵑夜啼,牡丹吐蕊,櫻桃紅熟,自然景物告示人們:時至暮春了。這時,盆地的氣溫升高較快,一般4月下旬平均氣溫,除了盆地北部和西部部分地區(qū)外,已達20℃至22℃,比中旬增高2℃以上。盆地東部常會有一、二天出現(xiàn)30以上的高溫,使人開始有炎熱之感。 川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帶業(yè)以進入夏季。盆地春季氣溫較高的氣候特點,有利于在大春作物栽培措施上抓早。適宜紅苕栽插的溫度為18℃至22℃,這時已能滿足。盆地老旱區(qū)的經(jīng)驗證明,紅苕在谷雨后早栽,能夠在伏旱前使藤葉封廂,增強抗旱能力,獲得高產(chǎn)穩(wěn)產(chǎn)。我省盆地東部這時雨水較豐,常年4月下旬雨量約30至50毫米,每年第一場大雨一般出現(xiàn)在這段時間,對水稻栽插和玉米、棉花苗期生長有利。但是盆地其余地區(qū)雨水大多不到30毫米,需要采取灌溉措施,減輕干旱影響。川西高原山地,仍處于干季,降水量一般僅5至20毫米。盆地谷雨前后的降雨,常?!半S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是因為“巴山夜雨”以4、5月份出現(xiàn)機會最多。“蜀天常夜雨,江檻已朝清”,這種夜雨晝晴天氣,對大春作物生長和小春作物收獲是頗為適宜的。

立夏

顧名思義,立夏是指夏季開始。但是,各地冷暖不同,入夏時間實際上并不一致。按氣候?qū)W上以五天平均氣溫高于22℃為夏季的標準,立夏前后,四川盆地南部剛跨進夏季;盆地其余的地區(qū)氣溫為20℃左右,還處于“門外無人問落花,綠陰冉冉遍天涯”的暮春時節(jié);而川西南低海拔河谷則早在4月中旬初即感夏熱, 立夏時氣溫已達24℃以上,可謂夏日炎炎了?!兑拙暋酚辛⑾摹半娨姟敝f。但就四川而言,即使在初雷最晚的盆地西北部,常年雷暴也始于4月上、中旬,“電見”無須等到立夏。立夏以后,正是盆地中稻大面積栽插的需水關鍵期,大雨來臨的早遲和雨量的多少,與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關系密切。此時如不下較大的雨,那些無水灌溉的農(nóng)田就無法梨耙栽秧。據(jù)氣候資料統(tǒng)計,多年平均大雨開始期,盆地東部在4月中、下旬,中部在5月中、下旬,西部在5月下旬。5月雨量盆地東南部為100至200毫米, 西北部為75至100米。盆地西部、中部因大雨開始較晚,雨量偏少,往往有夏旱露頭。這段時間,正當盆地收獲小春作物,播栽大春作物,特別要注意多變天氣的影響。晴天要及時搶收,雨天應抓緊栽插,連陰雨天氣須提防小春收獲物生芽、霉爛,還要搞好抗旱保苗,警惕20℃以下的低溫對早稻的危害。

小滿

二十四節(jié)氣大多可以顧名思義,但是小滿卻有些令人費解。原來,小滿是指麥類等夏熟作物灌漿乳熟,籽粒開始飽滿。四川盆地的農(nóng)諺賦予小滿以新的寓意:“小滿不滿,干斷思坎”;“小滿不滿,芒種不管”。把“滿”用來形容雨水的盈缺,指出小滿時田里如果蓄不滿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種時也無法栽插水稻。因為“立夏小滿正栽秧”,“秧奔小滿谷奔秋”,小滿正是適宜水稻栽插的季節(jié)。盆地的夏旱嚴重與否,和水稻栽插面積的多少,有直接的關系;而栽插的遲早,又與水稻單產(chǎn)的高低密切相關。盆地中部和西部,常有冬干春旱,大雨來臨又較遲,有些年份要到6月大雨才姍姍而來,最晚甚至可遲至7月。加之常年小滿節(jié)氣雨量不多,平均僅40毫米左右,自然降雨量不能滿足栽秧需水量,使得水源缺乏的盆地中部夏旱更為嚴重。俗話說:“蓄水如蓄糧”,“保水如保糧”。為了抗御干旱,除了改進耕作栽培措施和加快植樹造林外,特別需要注意抓好頭年的蓄水保水工作。但是,也要注意可能出現(xiàn)的連續(xù)陰雨天氣,對小春作物收曬的影響。川西高原山地區(qū),這時多已進入雨季,作物生長旺盛,欣欣向榮。

芒種

芒種是表征麥類等有芒作物的成熟,是一個反映農(nóng)業(yè)物候現(xiàn)象的節(jié)氣。時至芒種,四川盆地麥收季節(jié)已經(jīng)過去,中稻、紅苕移栽接近尾聲。大部地區(qū)中稻進入返青階段,秧苗嫩綠,一派生機?!皷|風染盡三千頃,折鷺飛來無處?!钡脑娋洌鷦拥拿枥L了這時田野的秀麗景色。到了芒種時節(jié),盆地內(nèi)尚未移栽的中稻,應該抓緊栽插;如果再推遲,因氣溫提高,水稻營養(yǎng)生長期縮短,而且生長階段又容易遭受干旱和病蟲害,產(chǎn)量必然不高。紅苕移栽至遲也要趕在夏至之前;如果栽苕過遲,不但干旱的影響會加重,而且待到秋來時溫度下降,不利于薯塊膨大,產(chǎn)量亦將明顯降低。農(nóng)諺“芒種忙忙栽”的道理就在這里。

夏至

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四川各地從日出到日沒大多為十四小時左右。夏至這雖然白晝最長,太陽高度角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最熱的的時候。因為,近地層的熱量,這時還在繼續(xù)積蓄,并沒有達到最多之時。過了夏至,我省盆地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因農(nóng)作物生長旺盛,雜草、病蟲迅速滋長蔓延而進入田間管理時期,高原牧區(qū)則開始了草肥畜旺的黃金季節(jié)。這時,盆地西部雨水量顯著增加,使入春以來盆地雨量東多西少的分布形勢,逐漸轉(zhuǎn)變?yōu)槲鞫鄸|少。如有夏旱,一般這時可望解除。近三十年來,盆地西部6 月下旬出現(xiàn)大范圍洪澇的次數(shù)雖不多,但程度卻比較嚴重。因此,要特別注意作好防洪準備。夏至節(jié)氣是盆地東部全年雨量最多的節(jié)氣,往后常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出現(xiàn)伏旱。為了增強抗旱能力,奪取農(nóng)業(yè)豐收,在這些地區(qū),搶蓄伏前雨水是一項重要措施。夏至以后地面受熱強烈,空氣對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陣雨。這種熱雷雨驟來疾去,降雨范圍小,人們稱為“夏雨隔田坎”。唐代詩人劉禹錫在四川,曾巧妙地借喻這種天氣,寫出“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的著名詩句。

小暑

綠樹濃蔭,時至小暑。四川盆地小暑時平均氣溫為26℃左右,已是盛夏,頗感炎熱,但還未到最熱的時候。常年7月中旬,盆地東南低海拔河谷地區(qū),可開始出現(xiàn)日平均氣溫高于30℃、日最高氣溫高于35 ℃的集中時段,這對雜交水稻抽穗揚花不利。除了事先在作布局上應該充分考慮這個因素外,已經(jīng)栽插的要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在川西高原北部,此時仍可見霜雪,相當于盆地初春時節(jié)景象。小暑前后,盆地西部進入暴雨最多季節(jié),常年7、8兩月的暴雨日數(shù)可占全年的75%以上,一般為3天左右。在地勢起伏較大的地方,常有山洪暴發(fā),甚至引起泥石流。但在盆地東部,小暑以后因常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多連晴高溫天氣,開始進入伏旱期。我省盆地這一東旱西澇的氣候特點,與農(nóng)業(yè)豐歉關系很大,必須及早分別采取抗旱、防洪措施,盡量減輕危害。小暑前后,我省各地進入雷暴最多的季節(jié)。雷暴是一種劇烈的天氣現(xiàn)象,常與大風、暴雨相伴出現(xiàn),有時還有冰雹,容易造成災害,亦須注意預防。

大暑

暑是炎熱的意思。表明它是一年中最熱的節(jié)氣。一般說來,大暑節(jié)氣是盆地一年中日照最多、氣溫最高的時期,是盆地西部雨水最豐沛、雷暴最常見、30℃以上高溫日數(shù)最集中的時期,也是盆地東部35℃以上高溫出現(xiàn)最頻繁的時期。大暑前后氣溫高本是氣候正常的表現(xiàn),因為較高的氣溫有利于大春作物揚花灌漿,但是氣溫過高,農(nóng)作物生長反而受到抑制,水稻結實率明顯下降。盆地西部入伏后,光、熱、水都處于一年的高峰期,三者互為促進,形成對大春作物生長的良好氣候條件,但是需要注意防洪排澇。盆地東部這時高溫長照卻往往與少雨相伴出現(xiàn),不僅會限制光熱優(yōu)勢的發(fā)揮,還會加劇伏旱對大春作物的不利影響,為了抗御伏旱,除了前期要注意蓄水以外,還應該根據(jù)盆地東部的氣候特點,改進作物栽培措施,立足于“早”,以趨利避害。燠熱的大暑是茉莉、荷花盛開的季節(jié),馨香沁人的茉莉,天氣愈熱香愈濃郁,給人潔凈芬芳的享受。高潔的荷花,不畏烈日驟雨,晨開暮斂,詩人贊美它“映日荷花別樣紅”,生機勃勃的盛夏,正孕育著豐收。

立秋

“立秋之日涼風至”明確地把立秋與天涼聯(lián)系起來??梢姡⑶锞褪菦鏊那锛鹃_始了。由于各地緯度、海拔高度等的不同,實際上是不可能都在立秋這一天同時進入秋季的。按照氣候?qū)W上以候(5天)平均氣溫在10℃至22℃之間為春、 秋的標準,在我國除了那些緯度偏北和海拔較高的地方以外,立秋時多未入秋,仍然處于炎夏之中,即使在東北的大部分地區(qū),這時也還看不到?jīng)鲲L陣陣、黃葉飄飄的秋天景色。對于地處中亞熱帶的四川盆地來說,常年8月暑氣猶重。氣候資料統(tǒng)計表明,盆地要到9月中、下旬方才先后進入秋季;在全年皆冬或者冬長無夏、春秋相連的高原和高山地區(qū),說不上秋季什么時間開始。立秋以后,我省盆地晚稻拔節(jié)孕穗,棉花裂鈴吐絮,絲毫不可放松田間管理;中稻、夏玉米進入灌漿成熟階段,要提防冰雹、大風、暴雨的危害。盆地東部和西部,應該分別繼續(xù)做好抗旱、防洪工作。立秋后的盆地,時令雖仍屬盛夏,但“立秋十天遍地黃”一個金色“秋天”就要到來了。

處暑

處暑是反映氣溫變化的一個節(jié)氣。“處”含有躲藏、終止意思,“處暑”表示炎熱暑天結束了。我省盆地處平均氣溫一般較立秋降低1.5℃左右,個別年份8月下旬盆地西部可能出現(xiàn)連續(xù)3天以上日平均氣溫在23℃以下的低溫,影響雜交水稻開花。但是,由于盆地處暑時仍基本上受夏季風控制,所以還常有盆地西部最高氣溫高于30℃、盆地東部高于35℃的天氣出現(xiàn)。特別是長江沿岸低海拔地區(qū),在伏旱延續(xù)的年份里,更感到“秋老虎”的余威。川西高原進入處暑秋意正濃,海拔3500米以上已呈初冬景象,牧草漸萎,霜雪日增。處暑是我省盆地雨量分布由西多東少向東多西少轉(zhuǎn)換的前期。這時盆地中部的雨量常是一年里的次高點,比大暑或白露時為多。因此,為了保證冬春農(nóng)田用水,必須認真抓好這段時間的蓄水工作。高原地區(qū)處暑至秋分會出現(xiàn)連續(xù)陰雨水天氣,地農(nóng)牧業(yè)生產(chǎn)不利。我省盆地這時也正是收獲中稻的大忙時節(jié)。一般年辰處暑節(jié)氣內(nèi),盆地日照仍然比較充足,除了盆地西部以外,雨日不多,有利于中稻割曬和棉花吐絮??墒巧贁?shù)年份也有如杜詩所說“三伏適已過,驕陽化為霖”的景況,秋綿雨會提前到來。所以要特別注意天氣預報,做好充分準備,抓住每個晴好天氣,不失時機地搞好搶收搶曬。

白露

露是由于溫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體上凝結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實際上是表征天氣已經(jīng)轉(zhuǎn)涼。我省盆地二十四節(jié)氣的氣候中,白露有著氣溫迅速下降、綿雨開始、日照驟減的明顯特點,深刻地反映出由夏到秋的季節(jié)轉(zhuǎn)換。盆地常年白露期間的平均氣溫比處暑要低3℃左右,大部地區(qū)候(5天)平均氣溫先后降至22℃以下。按氣候?qū)W劃分四季的標準,時序開始進入秋季。盆地秋雨多出現(xiàn)于白露至霜降前,以岷江、青衣江中下游地區(qū)最多,盆地中部相對較少?!盀E了白露,天天走溜路”的農(nóng)諺,雖然不能以白露這一天是否有雨水來作天氣預報,但是,一般白露節(jié)前后確實常有一段連陰雨天氣;而且,自此盆地降雨多具有強度小、雨日多、常連綿的特點了。與此相應,盆地白露期間日照較處暑驟減一半左右,遞減趨勢一直持續(xù)到冬季。白露時節(jié)的上述氣候特點,對晚稻抽穗揚花和棉桃爆桃是不利的,也影響中稻的收割和翻曬,所以農(nóng)諺有“白露天氣晴,谷米白如銀”的說法。充分認識白露氣候特點,并且采取相應的農(nóng)技措施,才能減輕或避免秋雨危害。另一方面,也要趁雨抓緊蓄水,特別是盆地東部的白露是繼小滿、夏至后又一個雨量較多的節(jié)氣,更不要錯過良好時機。

秋分

秋分是表征季節(jié)變化的節(jié)氣。秋分這天,太陽位于黃經(jīng)180度,陽光幾乎直射赤道,晝夜幾乎等長。這時,四川盆地候溫普遍降至22℃以下,進入了涼爽的秋季。“一場秋雨一場寒”。一股股南下的冷空氣,與逐漸衰減的暖濕空氣相遇,產(chǎn)生一次次降雨,氣溫也一次次下降。在川西高原北部,日最低氣溫降到0℃以下,已經(jīng)可見到漫天絮飛舞、大地素裹銀裝的壯麗雪景。秋分以后,我省雨量明顯減少,暴雨、大雨一般很少出現(xiàn);不過,降雨日數(shù)卻反而有所增加,常常陰雨連綿,夜雨率也較高。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巴山夜雨漲秋池”的名句,生動形象地描繪出四川秋多夜雨的氣候特色。我省盆地和涼山州秋多綿雨,濕害嚴重,對秋收、秋耕和秋種影響頗大。要搶晴收曬,理墑防漬,抓好“三秋”生產(chǎn)的質(zhì)量和進度。同時,還要充分利用秋季陰雨寡照、土土壤墑情較好的氣象條件,不失時機地大搞植樹造林,努力提高樹苗成活率。

寒露

古代把露作為天氣轉(zhuǎn)涼變冷的表征。仲秋白露節(jié)氣“露凝而白”,至季秋寒露時已是“露氣寒冷,將凝結”為霜了。這時,我省各地氣溫繼續(xù)下降。盆地日平均氣溫多不到20℃,即使在長江沿岸地區(qū),水銀柱也很難升到30℃以上,而最低氣溫卻可降至10℃以下。川西高原除了少數(shù)河谷低地以外,候(5天)平均氣溫普遍低于10℃,用氣候?qū)W劃分四季的標準衡量,已是冬季了。千里霜鋪,萬里雪飄,與盆地秋色迥然不同。常年寒露期間,盆地雨量亦日趨減少。盆地西部多在20毫米上下,東部一般為30至40毫米左右。綿雨甚頻,朝朝暮暮,溟溟霏霏,影響“三秋”生產(chǎn),成為我省盆地的一種災害性天氣。伴隨著綿雨的氣候特征是:濕度大,云量多,日照少,陰天多,霧日亦自此顯著增加。但是,秋綿雨嚴重與否,直接影響“三秋”的進度與質(zhì)量。為此,一方面,要利用天氣預報,搶晴天收獲和播種;另一方面,也要因地制宜,采取深溝高廂等各種有效的耕作措施,減輕濕害,提高播種質(zhì)量。在高原地區(qū),寒露前后是雪害最嚴重的季節(jié)之一,積雪阻塞交通,危害畜牧業(yè)生產(chǎn),應該注意預防。

霜降

霜降節(jié)氣含有天氣漸冷、開始降霜的意思。緯度偏南的四川盆地,平均氣溫多在16℃左右,離初霜日期還有三個節(jié)氣。在盆地南部河谷地帶,則要到隆冬時節(jié),才能見霜。當然,即使在緯度相同的地方,由于海拔高度和地形不同,貼地層空氣的溫度和濕度有差異,初霜期和霜日數(shù)也就不一樣了。用科學的眼光來看,“露結為霜”的說法是不準確的。露滴凍結而成的凍露,是堅硬的小冰珠。而霜凍是指由于溫度劇降而引起的作物凍害現(xiàn)象,其致害溫度因作物、品種和生育期的不同而異;而形成霜,則必須地面或地物的溫度降到0 ℃以下,并且貼地層中空氣中的水氣含量要達到一定程度。因此,發(fā)生霜凍時不一定出現(xiàn)霜,出現(xiàn)霜時也不一定就有霜凍發(fā)生。但是,因為見霜時的溫度已經(jīng)比較低,要是繼續(xù)冷卻,便很容易導致霜凍的發(fā)生。霜降過后,我省盆地開始大量收挖紅苕。若收挖過早,苕塊尚未充分膨大,就會影響產(chǎn)量;但收挖過遲,有可能遭受早霜凍危害,苕塊受凍變質(zhì),不耐貯藏,故適時挖苕很重要。北宋大文學家蘇軾有詩曰:“千樹掃作一番黃,只有芙蓉獨自芳?!彼拇ㄅ璧貧夂驕睾停灯陂g,田疇青蔥,橙黃桔綠,秋菊競放,一樹樹芙蓉盛開,把富饒的“天府”打扮得更加艷麗。

立冬

“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開始。“立冬之日,水始冰,地始凍”?,F(xiàn)在,人們常以凜冽北風,寒冷的霜雪,作為冬天的象征。我省盆地亦霜雪稀少,所以,在氣候?qū)W上,不固定以“立冬”這天作為各地冬季的開始,而是以氣溫來劃分季節(jié),即候(5天)平均氣溫低于10℃為冬季,這樣就比較節(jié)合當時的物候景觀。立冬時節(jié)的我省盆地,仍處于“三秋”繁忙時期,平均氣溫一般為12℃至15℃。綿雨業(yè)已結束。氣候條件適宜于油菜移栽。生長期較短而春性較強的小麥也要抓播種,因為立冬后期多有強冷空氣侵襲,氣溫常有較大幅度下降,如果播后氣溫低,出苗緩慢,分孽不足,就會影響產(chǎn)量。紅苕在日平均氣溫低于15℃時,生長已漸趨停止,應該及時收獲。盆地西北部個別年份立冬曾出現(xiàn)過早霜,更要早挖窖,免凍害。高原地區(qū)這時已是干季,濕度迅減,風速漸增,對森林火險必須高度警惕。

小雪

小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時間和程度。雪是寒冷天氣的產(chǎn)物。小雪節(jié)氣,四川盆地北部開始進入冬季?!昂杀M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霜枝”,已呈初冬景象。 因為北面有秦嶺、大巴山屏障,阻擋冷空氣入侵,剎減了寒潮的嚴威,致使盆地“冬暖”顯著。全年降雪日數(shù)多在5天以下,比同緯度的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少得多。大雪以前降雪的機會極少,即使隆冬時節(jié),也難得觀賞到“千樹萬樹梨花開”的迷人景色。由于盆地冬季近地面層氣溫常保持在0℃以上,所以積雪比降雪更不容易。偶爾雖見天空“紛紛揚揚”,卻不見地上“碎瓊亂玉”。然而,在寒冷的川西高原,常年10月一般就開始降雪了。高原西北部全年降雪日數(shù)可達60天以上,一些高寒地區(qū)全年都有降雪的可能。小雪期間,盆地西北部一般可見初霜,要預防霜凍對農(nóng)作物的危害。甘、阿兩州北部,最低氣溫多在零下15℃左右,應該做好牲畜的防寒保暖工作。

大雪

“大雪”表明這時降雪開始大起來了。四川盆地冬季氣候溫和而少雨雪,平均氣溫較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約高2℃至4℃,雨量僅占全年的5%左右。偶有降雪,大多出現(xiàn)在1、2月份;地面積雪三、五年難見到一次。如果能夠目睹大地白雪皚塏,綠樹披銀飾玉,常是終身難忘的趣事。“瑞雪兆豐年”,是我國廣為流傳的農(nóng)諺。在北方,一層厚厚而疏松的積雪,象給小麥蓋御寒的棉被。雪中所含的氮化合物比雨水多4倍,積雪慢慢融化后滲入土中,能增加土壤中的氮素,易被農(nóng)作物吸收利用。雪水溫度低,能凍死地表層越冬的害蟲,也給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帶來好處。但是,在南方,雪后如逢晴夜,地面熱量散失較多,則會出現(xiàn)凍害,使豌、胡豆等作物受到一定損失。我省盆地平均氣溫尚多在8℃至9℃,小麥油菜仍可緩慢生長,需要加強田間管理,預防凍害。大雪期間,盆地降水多在15毫米以下,盆地西部更不足5 毫米,已是“冬干”時期。這時,盆地氣候還有多霧的特點,一般12月是霧日最多的月份。霧通常出現(xiàn)在夜間無云或少云的清晨,氣象學稱之為輻射霧。俗話:“十霧九晴”。霧多在午前消散,午后的陽光會顯得格外溫暖。

冬至

冬至是按天文劃分的節(jié)氣,古稱“日短”、“日短至”。冬至這天,太陽位于黃經(jīng)270度,陽光幾乎直射南回歸線,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我省各地日出到日沒有10小時左右。冬至以后,隨著地球在繞日軌道上運行,陽光直射地帶便逐漸北移,使北半球白天漸增長,夜晚逐漸縮短。冬至日雖基太陽高工最低,日照時間最短,地面吸收的熱量比散失的熱量少,但是地面過去長期積累的熱量,還在繼續(xù)散失,近地層氣溫尚未降至最低,所以這時還不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過了冬至,雖然晝漸長,夜?jié)u短,但是在短期內(nèi)仍然是晝短夜長,地面每天吸收的熱量,還是比散失的熱量少,所以氣溫并沒有立即回升之勢。群眾中習慣自冬至起“數(shù)九”,每九天為一個“九”。到“三九”前后,地面積蓄的熱量最少,天氣也最冷,所以說“冷在三九”。天文學上把冬至作為冬季的開始,這對于我國多數(shù)地區(qū)來說,顯然偏遲。冬至期間,川西高原平均氣溫普遍在0℃以下,四川盆地也只有6℃至8℃左右。不過,川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區(qū),即使在當?shù)刈罾涞?月上旬,平均氣溫仍然在10℃以上,真可謂秋去春平,全年無冬。

小寒

寒即寒冷,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俗話說,“冷在三九”。“三九”多在1月9日至17日,也恰在小寒節(jié)氣內(nèi)。但這只是一般規(guī)律,少數(shù)年份大寒也可能比小寒冷。而人們記憶猶新的1975年冬,氣溫最低的節(jié)氣竟是大雪哩!我省盆地冬暖顯著,隆冬1月,三峽以東霜雪交侵,常有冰凍, 最低氣溫在零下10℃左右。而盆地北部最低氣溫卻很少低于零下5℃,盆地南部0℃以下的低溫更不多見。我省隆冬最冷的地區(qū)是川北高原北部,最低氣溫在可達零下30℃左右,天寒地凍,滴水成冰。川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帶,則是我省隆冬最暖的地方,1月平均氣溫在12℃左右,只有很少年份可能出現(xiàn)0℃以下的低溫。加之逆溫效應十分顯著,所以香蕉、芒果等熱帶水果能夠良好生長。盆地冬季最低氣溫不低,有利于不春生產(chǎn),也適宜發(fā)展多種經(jīng)營?!笆苊贿w,生南國兮”的柑桔,生長一般要求最低氣溫不低于零下5℃、年溫高于15℃,盆地內(nèi)絕大多數(shù)地區(qū)都能滿足,副熱帶植物也幾乎應有盡有。四川號稱“天府之國”,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應當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大寒

同小寒一樣,大寒也是表征天氣寒冷程度的節(jié)氣。近代氣象觀測幾記錄雖然表明,在我國絕大部分地區(qū),大寒不如小寒冷,但是,在某些年份和沿海少數(shù)地方,全年最低氣溫仍然會出現(xiàn)在大寒節(jié)氣內(nèi)。大寒時節(jié),我省盆地平均氣溫多為6℃至8℃,比小寒高出近1℃。“小寒大寒,冷成一團”的諺話,說明大寒節(jié)氣也是一年中的寒冷時期。所以,繼續(xù)做好農(nóng)作物防寒工作,特別應注意保護牲畜安全過冬。

對于某些作物來說,在一定生育期內(nèi)需要有適當?shù)牡蜏?。冬性較強的小麥、油菜,通過春化階段就要求較低的溫度,否則不能正常生長發(fā)育。我省盆地常年冬暖,過早播種的小麥、油菜,往往長勢太旺,提前拔節(jié)、抽苔,抗寒能力大大減弱,容易遭受低溫霜凍的危害??梢?,因地制宜選擇作物品種,適時播栽,并采取有效的促進和控制措施,乃是奪取高產(chǎn)的重要一環(huán)。

小寒、大寒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時段。常年大寒節(jié)氣,我省雨量僅較前期略有增加,盆地大部分地區(qū)為5至10毫米,川西高原山地一般只有1至5毫米。省境東、西兩部雨量雖然差異不大,但是東部云密霧重,西部陽光燦爛,天氣迥然不同。盆地冬干,越冬作的這段時間耗水量較小,農(nóng)田水分供求矛盾一般并不突出。不過,“苦寒勿怨天雨雪,雪來遺到明年麥?!痹谟暄┫∩俚那闆r下,不同地區(qū)按照不同的耕作習慣和條件,適時澆灌,對小春作物生長無疑是大有好處的。

二十四節(jié)氣和文化

我國民諺

由于節(jié)氣反映了地球圍繞太陽運動的過程,是每年季節(jié)變更的重要標志,因此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非常重要。中國農(nóng)民為了更方便地根據(jù)節(jié)氣來安排農(nóng)事,長期以來形成了一些有關的民諺。

為了便于記憶,人們編出了二十四節(jié)氣歌訣:

二十四節(jié)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節(jié)令歌

打春陽氣轉(zhuǎn) 雨水沿河邊

驚蟄烏鴉叫 春分瀝皮干

清明忙種麥 谷雨種大田

立夏鵝毛住 小滿雀來全

芒種五月節(jié) 夏至不納棉

小暑不算熱 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靛 處暑動刀鐮

白露煙上架 秋分無生田

寒露不算冷 霜降變了天

立冬交十月 小雪地封嚴

大雪河叉上 冬至不行船

小寒進臘月 大寒又一年

二十四節(jié)氣七言詩

地球繞著太陽轉(zhuǎn),繞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節(jié)緊相連。

按照公歷來推算,每月兩氣不改變。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這些就是交節(jié)日,有差不過一兩天。

二十四節(jié)有先后,下列口訣記心間: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連;

驚蟄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滿,六月芒種夏至連;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處暑八月間;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