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jié)作文的結尾范文

時間:2023-03-20 01:44:5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中秋節(jié)作文的結尾,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中秋節(jié)作文的結尾

篇1

中秋節(jié)的味道優(yōu)秀作文范文一在記憶中,有一個中秋節(jié)。

記得八歲那年的中秋,學校布置的唯一作業(yè)就是和爸爸媽媽一起看月亮。放了學,宿舍大院兒里面年齡參差不齊的小朋友們就來到我家窗前,糾纏著爸爸,要他帶大家做游戲、講故事。爸爸是孩子們心中的“王”,他常常給我們講《西游記》、《水滸》、《說岳全傳》或者唐詩宋詞,教我們下中國象棋、五子棋、圍棋,帶我們唱歌、吹笛子給我們聽,或者和我們一起做游戲。所以一放學大家都會趕緊的做完作業(yè)吃完晚飯就到我家窗下等爸爸的召集了。中秋這天也不例外,何況大家都沒作業(yè),天還大亮著,我家窗下就已鬧開了鍋。爸爸要忙著準備晚餐,就先安排每個小孩準備一個關于月亮的故事或其他什么,大伙兒就迅速各自回家收集去了,我也立即沖到書柜里去翻小人書了。

沒一會兒功夫,爸爸就忙完了,他把鬧哄哄的孩子們集中起來,讓孩子們先展示后又給我們講了好多關于月亮的傳說和唐詩。天漸漸暗下來,大院兒里開始傳來喊孩子回家吃飯的“號令”了,等最后一個孩子回家后,爸爸牽著我一路唱著歌去買了一瓶巧克力香檳,他說今晚的月亮是歷年來最圓最亮的,我們一家人要好好賞月。我印象最深的是桌上的鹵雞胗,切成一小片一小片薄薄的一層很精致的擺在小盤子里,另一個是兩個火腿月餅,切成一小塊一小塊擺在一個稍大的盤子里。我一直覺得這兩個菜是我吃過的最好吃的,再沒有什么可以超過。我還記得那晚那么認真地看月亮,記得那晚的月亮那么圓那么亮,月亮里面桂花樹的陰影若影若現(xiàn);記得我們一家三口笑得那么開心那么燦爛,原來中秋的味道那么溫馨那么甜……

現(xiàn)在,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了,月餅的品種也多得數(shù)不過來。可再也吃不到那么好吃的月餅了!

中秋節(jié)的味道優(yōu)秀作文范文二一字雁陣,拉開了金秋的帷幕;云卷云舒,涂鴉出蔚藍的天穹;葳蕤的白楊,落盡昔日的繁華;淡淡的果香,舒展豐收的畫卷。秋如一葉飄落,書寫著余韻未盡的詩章。而中秋,便出現(xiàn)在這詩章的華麗盡頭。

每逢中秋,家中都會擺上幾盒月餅,那淡淡的桂花香夾雜著月餅的甜膩彌漫在空氣中造成最熟悉的味道--中秋的味道。

團圓是中秋的味道。哪怕工作再忙再累,哪怕單位離家再遠,一時中秋節(jié)至,總會忍不住提上一盒月餅在月升時趕回家?;蚴前b精致的宴會月餅,或是散裝成袋的普通月餅,也許味道迥然不同,但那有什么關系呢?重要的是一顆期盼團圓的心,渴望一家人團團圓圓地聚在一起的心愿。這樣,即使再膩的月餅,也會膩出幸福團圓的味兒來……

過去的故事,不時歡笑,不時沉默,大概他們又重歷了一回少年往事吧。老人則沒多大興趣參與年輕人的陣營中,他們依偎在花樹下,安詳?shù)匦χ麄優(yōu)槭裁炊δ?感嘆又一年月圓的日子到了嗎,還是看到子子孫孫如此健康平安而安心呢?總之,他們是笑著的,所以為了什么原因此刻也顯得不重要了。如夢如幻的月光下,一家人倒也笑出了溫馨的味兒來。

原來,味道竟是這樣一種歷久彌新的回憶。

當時光流逝,物是人非,那些曾經(jīng)鮮明的片段在歲月的沖刷下漸漸褪色,也許我們怎么也想不到,多年以后,我們會循著一種味道的密碼,穿越層層疊疊如九月般繁復的回憶,抵走一個舊日美好的瞬間。也正因此,我們才能重溫曾經(jīng)擁有的那些味道,中秋的味道……

中秋節(jié)的味道優(yōu)秀作文范文三臨近中秋節(jié),商場內已陸續(xù)可見有月餅出售。豆沙、棗泥、青梅、蛋黃、蓮蓉、果肉桂等等種類繁多,禁不住誘惑,買上幾個嘗一嘗,適口香甜。節(jié)日的氣氛,一多半,都體現(xiàn)在這令人眼花繚亂的月餅上了。

想起小的時候,每年中秋節(jié),母親必定會早早發(fā)好面,待它虛起,再打好堿,把面團反復的揉搓,再搟成一個長約一尺的圓餅。餅的上面撒上事先炒好的花生、芝麻,再配以自制的青紅細絲,接下來,用文火慢慢的焙干。待餅烤好,切成大小均等的三角形上桌,那種買來的硬嘣嘣的月餅就被冷落到了一旁。全家人圍坐在一起,邊吃邊談,至今想起我還會清晰地記得父親講話的神情,母親慈祥的微笑,還有小妹吃餅時俏皮的模樣……

當年,大多數(shù)人家過中秋節(jié),許是和我們家差不多,做一桌好菜,備上月餅,水果,敘談,賞月。這是我們百姓最直接,最質樸的歡慶儀式了吧。

月圓節(jié),這月餅必不可少?,F(xiàn)在的月餅,花樣品種多得讓你目不暇接,外表的包裝精美華麗,有些價位定的叫人莫名其妙,高得離譜。更有嘩眾取寵的特大號月餅,令人稱奇。歸根到底,月餅是叫人品嘗的一種食品,商家在它身上做文章無非為了牟利,而那些價格不菲的“高級月餅”,買家怕是自己食用的不多。

篇2

一、農(nóng)村小學生作文現(xiàn)狀

農(nóng)村小學生與城市小學生相比,語文素養(yǎng)有一定的差距,這在習作水平上就更為明顯,雖然教師從選題一直到開頭結尾,指導得有板有眼,但學生的習作仍是干巴巴的,讓人沮喪。看著這些習作,仿佛面對著一潭死水,怎么也透視不到學生那朝氣蓬勃的影子。再加之由于教材有城市化的傾向,所以,有人把這一差距歸結為農(nóng)村小學的作文條件比城市小學差所致,這顯然是牽強而不準確的。農(nóng)村小學在作文指導方面現(xiàn)實中存在那些差距呢?以下總結了幾點。

1、注重作文,忽視育人

學生學作文的過程就是學做人的過程。但是,一直以來,“人”、“文”錯位的現(xiàn)象廣泛存在于小學作文教學機制的各要素中。由于教育評估的“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即對人文素質忽視,眼睛盯的是分數(shù);導致作文教學廣泛存在著“一頭重,一頭輕”的現(xiàn)象,即重視教學生作文,忽視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及行為品質的培養(yǎng)。

2、注重范文,忽視生活

在寫作指導中,很多教師對范文奉若神靈,一個題目給學生,簡單提示幾句,下面的工作就只是讀幾篇范文。教師只讀不寫,只講不作,導致學生思路狹隘,落入范文模式,寫起文章來不是繞范文轉圈圈,就是空洞無話,毫無靈性。這種與世隔絕的封閉式作文訓練,導致小學生作文無話可說,假話連篇,東拼西湊。原本想象豐富,思維活躍的童心,由于缺乏了生活之水的灌溉,缺乏了感受與體驗,造成學生對生活中很多寫作素材都不熟悉,寫出來的東西往往蒼白無力,毫無生趣可言。

3、注重形式,忽視講評

作文講評是對學生寫作實踐全面檢查分析的總結,對學生寫作具有重要意義。它既是師生思想認識上的交流,更是情感上的交流,是學生渴求和期待的一次重要信息反饋時機。但是目前,很多教師只注重作文的批改形式,而對作文后的講評不夠重視,常常批改完作文,寫幾句不痛不癢的評語,就把本子發(fā)給學生完事,現(xiàn)行農(nóng)村小學作文教學中,講評未受到應有的重視,處于薄弱環(huán)節(jié)。

4、注重應試,忽視交流

在推行新課改的今天,部分教師仍“穿新鞋,走老路”,為了謀求考試中的好成績,自然把作文教學當作“奉命”而作,“迎合”而作,仿作、套作成風,而忽視了與學生情感的溝通。教師沒有把作文看成是師生交流思想、溝通情感的載體,沒有傾聽學生真情實感的誠意和愿望。學生有話不想對老師講。能看到學生作文的恰恰是學生最不愿向之敞開心扉的,于是,以假話、空話、套話來搪塞老師就不可避免了。教師不重視學情調查,作文教學目中無人,命題不合孩子的心里,文章與人品之間隔著一道屏障,自然難以調動他們的生活積累,激發(fā)他們的情感,觸動他們的心靈,誘發(fā)他們表達的欲望。

二、農(nóng)村小學作文指導思路

1、體驗自然風光,談家鄉(xiāng)之秀

小學生的思維以直觀形象為主,占據(jù)豐富的表象是作文的前提,作文的興趣在具體形象面前、具體的情境之中也更易激發(fā)。農(nóng)村的小學生,生在農(nóng)村,長在農(nóng)村,如畫的大自然就是他們的搖籃。讓同學們擁抱大自然:看綠樹紅花,聽百蟲啾啾,吸新鮮空氣,享拂面清風;春之綠、冬之雪,夏之泳,秋之游。同學在大自然的懷抱中盡情玩耍,讓學生深深地體驗到大自然之美!

2、體驗先輩精神,敘崇敬之意

先輩們的事跡與艱苦奮斗,不屈不撓精神是我們語文教育的一筆寶貴的資源。從到越南反擊戰(zhàn),他們展示出一幅幅昂揚奮發(fā)、堅貞不屈的精神畫卷。這些既是作文的好素材,也是德育的好教材。教師可以讓學生去采訪了解烈士事跡的老人,拜訪目睹英雄事跡的前輩;參觀烈士陵園;查閱資料等活動,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種種感人的精神,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繼而產(chǎn)生了強烈的傾吐欲。此時,進行習作練習,學生語言慷慨激昂,字里行間充滿了感情,多數(shù)同學還聯(lián)系自己做了真誠的反思,這與以前空洞的口號式習作截然兩樣!——習作的過程再次升華了同學們的感情,凈化了同學的心靈。

3、體驗家鄉(xiāng)富饒,傾自豪之情

對于一般動植物的認識,城市里的小學生大多數(shù)是通過圖片資料獲得相關的知識,缺乏感性的認識,而習作干癟,更無真情實感了。這方面農(nóng)村的小學生卻恰恰相反:生活在農(nóng)村里的小學生可以聞到稻花的幽幽清香,摘到雪白的棉花,可以看到蠶豆生根、發(fā)芽、開花、結果,可以目睹蠶兒入眠、蛻皮、吐絲結繭,也可以捉到活蹦亂跳的魚兒。臨海的我們還可以去跳“海上迪斯科”,品嘗文蛤之類鮮美無比的海鮮。使同學們深深覺得:生在魚米之鄉(xiāng)的幸福,長在沿海地區(qū)的優(yōu)越,從而激發(fā)了為家鄉(xiāng)自豪的情感,讓學生滿懷著為家鄉(xiāng)的富饒而自豪的激情去寫作文,這樣,作文就水到渠成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了。

4、體驗鄉(xiāng)情親情,贊民風之純

城市里因種種因素,還較多地存在著“對門老死不相往來”現(xiàn)象,但農(nóng)村卻廣為流傳著:“遠親不如近鄰”這句話——農(nóng)村人特別重視鄰里之間、鄉(xiāng)親之間的感情聯(lián)系,其間蘊含著純樸的民風。和睦相處之情,尊老愛幼之德,勤儉節(jié)約之風等等,這些方面生動的事例層出不窮,活生生地就發(fā)生在同學們的身邊。農(nóng)村那一年一度的春節(jié)、一家團圓的中秋節(jié)、飄著粽子香的端午節(jié)……男婚女嫁,移風易俗等等,無不帶給同學們許多歡樂。這些都是同學們喜聞樂道的,抓住節(jié)日的契機,或借助一定的情境,讓學生體驗到其中濃濃的鄉(xiāng)情親情和勞動人民的樸實情懷,而不由自主地贊之于筆端。

5、體驗農(nóng)活艱辛,說勞動之美

篇3

關鍵詞:拓展   農(nóng)村   作文   優(yōu)勢 

        農(nóng)村小學生與城市小學生相比,無論是視野還是語文素養(yǎng)都存有一定的差距,這在習作水平上就體現(xiàn)的非常明顯,雖然教師從選題,開題一直到結尾,指導的都很詳細,但學生的習作仍是干巴巴的,讓人沮喪??粗@些習作,仿佛面對著一潭死水,怎么也透視不到學生那朝氣蓬勃的影子。 

        《新課標》指出:"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我們農(nóng)村有美麗而神奇的大自然,有豐富的人文底蘊,也有都市的現(xiàn)代氣息。這為農(nóng)村的小學生提供了取之不盡的作文素材。我們?yōu)楹尾话l(fā)揮、利用這一資源,幫助學生尋找到作文的活水之源,進而達到作文育人這一目的呢?因此,我們應大力拓寬語文學習的渠道,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飛出單一、封閉的課堂,接觸自然、社會,在廣闊的天地中學語文,用語文。因此,我利用農(nóng)村的語文教育資源,在作文教學中嘗試地開展了綜合實踐活動。 

        1、體驗自然風光,暢談家鄉(xiāng)之美 

        小學生的思維以直觀形象為主,占據(jù)豐富的表象是作文的前提,作文的興趣在具體形象面前、具體的情境之中也更易激發(fā)。農(nóng)村的小學生,生在農(nóng)村,長在農(nóng)村,如畫的大自然就是他們的搖籃。讓同學們擁抱大自然,看綠樹紅花,聽百蟲啾啾,吸新鮮空氣,享拂面清風;春之綠、冬之雪,夏之泳,秋之游。同學在大自然的懷抱中盡情玩耍,讓學生深深地體驗到大自然之美! 

        當學生心盈自然之美時,我只要稍作點撥,如問:玩得高興嗎?美嗎?你喜歡嗎?說說好嗎?學生躍躍欲試,爭相暢敘心中之美。因為這不是冥思苦想地作文,而是在敘述享美之樂,學生思維特別活躍,有感而發(fā),描述心中美麗的家鄉(xiāng),同時也陶冶了情操。  

        2、體驗先輩精神,敘述崇敬之情 

        先輩們的事跡與艱苦奮斗,不屈不撓精神是我們語文教育的一筆寶貴的資源。他們展示出一幅幅昂揚奮發(fā)、堅貞不屈的精神畫卷。這些既是作文的好素材,也是德育的好教材。我讓學生去采訪了解烈士事跡的老人,拜訪目睹英雄事跡的前輩;參觀烈士陵園;查閱資料等活動,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種種感人的精神,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繼而產(chǎn)生了強烈的傾吐欲。此時,進行習作練習,學生的語言慷慨激昂,字里行間都充滿了感情,多數(shù)同學還聯(lián)系自己做了真誠的反思,這與以前空洞的口號式習作截然相反!--習作的過程再次升華了同學們的感情,凈化了同學的心靈。 

        3、體驗家鄉(xiāng)富饒,傾訴自豪之情 

        對于一般動植物的認識,城市里的小學生大多數(shù)是通過圖片資料獲得相關的知識,缺乏感性的認識,而習作干癟,很難體現(xiàn)出真情實感。這方面農(nóng)村的小學生卻恰恰相反。  

生活在農(nóng)村里的小學生可以聞到稻花的幽幽清香,摘到雪白的棉花,可以看到蠶豆生根、發(fā)芽、開花、結果,可以目睹蠶兒入眠、蛻皮、吐絲結繭,也可以捉到活蹦亂跳的魚兒。使同學們深深覺得:生在魚米之鄉(xiāng)的幸福,從而激發(fā)了為家鄉(xiāng)自豪的情感,讓學生滿懷著為家鄉(xiāng)的富饒而自豪的激情去寫作文,這樣,作文就水到渠成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了。 

        4、體驗家鄉(xiāng)飛速發(fā)展,抒發(fā)振奮之情 

        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持續(xù)發(fā)展,農(nóng)村的發(fā)展可謂日新月異,令我們每個生活在農(nóng)村的人不斷地驚喜,更無比的振奮!--這又是作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極好素材!我?guī)е⒆訁⒂^養(yǎng)殖專業(yè)戶、經(jīng)濟農(nóng)作物種植專業(yè)戶、成片的小麥玉米綠帶等,并通過采訪了解家鄉(xiāng)的過去,在過去與現(xiàn)在的巨大落差中感受今天的飛速發(fā)展。接著,在班上開展討論會,讓學生說說"家鄉(xiāng)的變化":有的從自己家里的生活變化談起,有的從門前路的更新說起……同學們還情不自禁地張開了想象的翅膀,帶著一顆顆童心飛向未來……學生太興奮了,這時提出作文的要求,就會促使學生把這種振奮之情流于筆端。同時,也教育了學生要熱愛家鄉(xiāng),促使他們從小樹立起把農(nóng)村建設得更繁榮富饒的理想。 

      5、體驗鄉(xiāng)情親情,贊揚純樸民風 

        城市里因種種因素,還較多地存在著"對門老死不相往來"現(xiàn)象,但農(nóng)村卻廣為流傳著:"鄰里好,賽金寶"這句話--農(nóng)村人特別重視鄰里之間、鄉(xiāng)親之間的感情聯(lián)系,其間蘊含著純樸的民風。和睦相處之情,尊老愛幼之德,勤儉節(jié)約之風等等,這些方面生動的事例層出不窮,活生生地就發(fā)生在同學們的身邊。農(nóng)村那一年一度的春節(jié)、一家團圓的中秋節(jié)、飄著粽子香的端午節(jié)……男婚女嫁,移風易俗等等,無不帶給同學們許多歡樂。這些都是同學們喜聞樂道的,抓住節(jié)日的契機,或借助一定的情境,讓學生體驗到其中濃濃的鄉(xiāng)情親情和勞動人民的樸實情懷,而不由自主地贊之于筆端。 

        6、體驗農(nóng)活艱辛,說勞動之苦甜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我們的作文教學地點不僅是教室,也可以在室外進行,甚至可以走出校門,走進農(nóng)村的大自然中進行!"農(nóng)活"就是我們農(nóng)村特有的教育資源。在家學做些力所能及的農(nóng)活,在校于"班級責任田"大顯身手。讓學生體會到勞動的苦與甜,勞動的體驗是刻骨銘心地,有了這刻骨銘心的體驗,學生就會更加珍惜糧食,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當然,在這刻骨銘心的體驗中同學們的習作不再"干癟",而變得很"飽滿"!讓習作的過程成為學生生命歷程中一段段真實的生活。 

篇4

看,一位六年級學生的作品:

中秋節(jié)的濃烈氣味像炊煙一樣,彌漫在每一個小家庭里。

……

“――”雪碧噴了沫?!皣W――”葡萄酒也倒了出來,鮮紅鮮紅的。媽媽的臉變紅了,大聲打嗝,眼睛越來越小,腦袋越來越“大”,歪倒在沙發(fā)上??赡芫频亩葦?shù)太高了,大人們全倒在了沙發(fā)上,小孩子們一邊干杯喝雪碧,一邊偷笑。

這就是月亮的滋味吧!喝得大醉,一切如夢幻一般,想必夢中仍在品嘗……

難能可貴的是:這出口天然的文字,它的完善者不是我這位懶惰老師,而是學生自己。遺憾的是,我保存了他的精彩,卻沒想到保存他的原稿,無法給大家展示他提升的過程。如今只能用我蒼白的語言把我指導學生批改習作的探索與思考描述給大家聽:

一、讓興趣與能力在競爭中比翼齊飛

在試驗中,我首先從“講道理”“激興趣”入手,介紹“文章不厭百回改”“一字之師”“推敲”這些典故,借以消除他們對改文章的恐懼心理,激起“小老師”們躍躍欲試的強烈愿望……再輔以適當?shù)谋頁P、鼓勵與競爭,給指導批改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比如指導學生寫《咱班的他(她)》時,我規(guī)定文中一律不準出現(xiàn)姓名,能寫出同學的外貌特點、性格特點并能具體描述,而且一讀就能讓別人猜中者,就得100分,否則就是0分。要求剛剛宣布,孩子們紛紛活躍起來,恨不得用上顯微鏡,把對方的每一個毛孔都放大起來!寫完后請同桌復查提意見,糾正補充。于是,一個個活潑俏皮或文靜老實的孩子就這樣跳躍在我眼前。寫得差不多的,給他個100分;寫得好的再獎賞幾顆星;需要勞心費神的,也就寥寥無幾了。至于文中有多少錯別字,有多少不通的句子,只要學生們寫作熱情高漲、樂此不彼,只要批改習作能夠成為他們最愜意、最幸福的事情,把這些統(tǒng)統(tǒng)地暫時放一放又有何妨呢?而學生的寫作能力就在這樣的競爭中與興趣比翼齊飛了。

二、讓規(guī)范與才情在漸進中和諧共舞

改文章和寫文章一樣,也需要首先消除他們的神秘感,引導他們循序漸進,在有法可循的前提下,以一種放松的心態(tài)把心里想說的話寫出來,并最終感到修改并不難。

為了幫助學生把文字量化處理,我刻了兩枚印章:

【注】1.字:錯別字;句:病句。情:內心情感世界的流露;真:不是生活的照搬,而是生活中有可能發(fā)生的現(xiàn)象。新:是否別具一格。

2.評分標準:好的打優(yōu)秀(或:五、笑臉、大拇指、100分等);不好的寫上一般(或:三以下、苦臉、小拇指、0分等)。

開始,在掌握正確修改符號的前提下,每次批改我只提一個要求。第一次只看格式是否正確,批改的學生就可以寫“格式正確”或者“格式不正確”的批語,并按照老師的交代給分了。等到格式正確,大家都會批改了,下次習作批改就再追加一項要求。批改五、六篇文章之后,錯別字、病句、標點符號、書寫等這些比較簡單的問題,學生就能基本解決了。這時我就要求,印章上8項優(yōu)秀的總評為優(yōu)秀;6至7項優(yōu)秀的總評為良好,5項優(yōu)秀為及格,4項以下統(tǒng)統(tǒng)不及格。而我呢,只管看,只管監(jiān)督,檢查學生的評分是否認真科學,訂正是否及時準確。形成習慣以后,即使我不批,他們“改”的能力也會與日俱增,寫時當然也就不會胡言亂語了。

為了增強批改者的責任心,也為了便于研究商討批改中出現(xiàn)的問題,我還要求批改者在總評后邊留下自己的大名。

后來,我逐步提出文章在選材、結構、觀點等方面的批改要求,這樣就有了第二枚印章:

【注】選擇材料看能否圍繞中心、是否符合實際;結構層次看層次段落是否清楚、銜接過渡是否自然、開頭結尾是否照應;觀點或中心看是否鮮明集中。

這些要求學生掌握起來有一定的難度,需要我做必要的批改指導,于是,我便有了學生自改的第三條原則。

三、讓合作與思維在示范中日臻完善

我的具體做法是:

第一步:每次批改前首先看上五分之一的學生習作,了解他們總的特點和傾向,做到心中有數(shù),再結合本次習作的要求,來提出批改重點。比如:看選擇材料能否圍繞中心、是否符合實際等等。(繼續(xù)呈現(xiàn)印章二。)

第二步:選擇部分優(yōu)秀的或有代表性缺陷的習作或者例句,呈現(xiàn)給學生,組織他們自由評論,由我來總評。其間,不斷提出有關習作知識或評改方法來引起他們的注意。(呈現(xiàn)指導批改的習作。)

第三步:學生評改后,要先自己瀏覽一遍,再全班交流評改時的種種思考和結果,接著讓其他學生來評價。最后,我對文章本身和學生的批改進行總結評價。其間,不斷引導他們學會欣賞,學會帶著放大鏡來尋找別人的優(yōu)點,讓每一位學生都充分體驗到寫作和批改的快樂。

第四步:把互批后的習作發(fā)給本人,自行修改,寫出自改后記。當然,在后記中也可以不接受批改者的意見,進行反批評和互相辯論。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經(jīng)過幾年的實踐,我發(fā)現(xiàn):學生的寫作興趣明顯增強了,寫作能力顯著提高了。我驚奇地發(fā)現(xiàn),只要我懷抱著作文本走進教室,就總能看到同學們興奮得發(fā)亮的眼睛里透著無限的欣喜與期盼。截止到現(xiàn)在,我們班這學期已經(jīng)在課堂上完成了大大小小十五篇作文,每個人的習作本都寫到了第二本。

學生寫的評語也越來越全面,越來越有針對性,例如:

這樣的題目很新穎,容易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想象的情節(jié)很合理,比較曲折,語言顯得很老練,特別流暢,繼續(xù)努力!

補充的情節(jié)很精彩,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擬人的手法很活潑,為文章平添了許多生趣。假如自己的感受再多一點,一定更出色!

整體描寫比較成功,寫出了熱鬧的氣氛,寫活了運動員的表現(xiàn)。若能把失敗的教訓好好地總結一下,將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