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天門山教學設計范文

時間:2023-03-24 14:41:4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望天門山教學設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主導作用 主體作用 朗讀

古語有云:“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學尤其如此。所謂課堂氛圍,指的是課堂教學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公共情緒狀態(tài),良好的課堂氛圍,是課堂教學順利進行的關鍵因素;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開發(fā)智力、陶冶情操最有效的手段。然則,如何營造良好的小學語文課堂氛圍呢? 筆者做了一點探討。

一、教師的主導作用是關鍵

制約課堂氛圍的因素很多,諸如教師、學生、教材、教法等等,但是起主導作用的還是教師,只有教師的藝術性的創(chuàng)造,才有可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因此,我們語文教師在營造課堂氛圍的時候,應注意:

1.把自己的心態(tài)調整到最佳狀態(tài)

教師教學的心態(tài),直接影響學生的情緒,它折射著我們教師自身的心理素質,良好的心態(tài)是教師課堂教學藝術的最佳載體,如何讓自己的心態(tài)調整到最佳狀態(tài)呢?⑴精心準備:收集資料,不遺漏任何角落,精心設計教學各環(huán)節(jié),做到導入新穎、結構合理、教法科學、內(nèi)容適度,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如教學《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我設計這樣一段音樂《老鄉(xiāng)見老鄉(xiāng)》,就引發(fā)了留守兒童心理共鳴,于是,孩子們的心理也就充滿了離愁別緒,這樣,良好的課堂氛圍就形成了,精心準備是教師進入角色的重要條件。⑵進入角色:教師要快速進入角色,如《富饒的西沙群島》,我用當今國際形勢很快導入,并進入角色,用我的激情點燃學生的愛國激情,用語言藝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感知西沙群島美麗富饒的同時,也認識到自己肩上的責任,因為我的情緒始終導引著學生,課堂氛圍特別好。同時,我們教師要善于駕控自己的心態(tài)情緒,妥善處理課堂上的偶發(fā)事件,這樣才能始終保持最佳的教學心態(tài)。

2.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

教與學都能沉浸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之中前提是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激情滿懷,逸興遄飛,學生必然全神貫注,興趣盎然。相反,師生關系冷漠,學生必然是小和尚念經(jīng)有口無心,課堂氛圍勢必沉悶、呆板,你的教學必將事倍功半。由此觀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構建良好的課堂氛圍的基礎,課間,我們不妨到學生中去,和他們打成一片,談天說地,構筑深厚的師生感情。課堂上,我們不妨用親切的眼神、和藹的態(tài)度、熱情的鼓勵來贏得學生尊敬;真誠地關懷、幫助每個學生,尊重他們、信任他們。寬容學生學習中出現(xiàn)的錯誤,接納學生表達的不同見解,解答學生的質疑問難,對他們充滿愛心、關心、熱心、耐心和信心,至此,“親其師、信其道、樂其教”也便水到渠成了。

二、尊重學生的主體作用是基礎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此,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關鍵在于我們教師如何在課堂上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1.引導學生進入最佳學習心態(tài)

學習過程是復雜的心理活動,學生不同的心理狀態(tài)的學習表現(xiàn)與效果是截然不同的,處于最佳學習心理狀態(tài),他們情緒高漲、專心致志,課堂氛圍熱烈而愉悅。因此,我們應注意:⑴讓微笑常駐課堂,微笑是師生之間感情的橋梁:當學生誤入迷途時,教師充滿理智和期待的微笑,學生自然“迷途知返”;當學生誤入荊棘時,教師的鼓勵和信賴的微笑,能使學生心安智生、柳暗花明;當學生“奇文共欣賞”時,教師肯定和贊賞的微笑,能使學生信心倍增,求知欲更強。如《望天門山》,我讓學生依據(jù)詩意馳騁想象,學生發(fā)言踴躍,他們收獲的就不僅僅是李白的那幾句詩了,還有他們獨到的見解。⑵讓成功陪伴學生:教學中,我注意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成功的體驗和不同的收獲,既有共同要求,也有個別要求。比如課堂作業(yè)的配置與處理,我要求不同層次的學生完成不同題目、不同難度的作業(yè),并盡量當堂批改或講評,盡可能地滿足學生急于知道作業(yè)正確與否的迫切心理需求,拓展學生思路,能“別出機杼”的學生得到贊譽;有進步的學生得到肯定。這樣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進而形成樂于學習的最佳心理狀態(tài)。

2.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探究新知

教學不只是讓學生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理解知識發(fā)生和發(fā)展的過程。課堂教學,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探究氛圍,引導學生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表達,讓學生體驗探索者的收獲、發(fā)現(xiàn)者的歡樂和勝利者的喜悅。途徑有:⑴展示語言魅力,激發(fā)探究興趣:語文本身就是真善美的集大成者,只要我們創(chuàng)造性地挖掘拓展,充分展示語言文字的內(nèi)在魅力,就能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與強烈的探究欲望,如引導學生想象天門山的奇險,學生的收獲就不僅僅是《望天門山》了。⑵以內(nèi)需為源泉,不斷激發(fā)認知內(nèi)驅力:創(chuàng)設情境、揭示矛盾、引發(fā)學生迫不及待地探究興趣不僅僅是導入的職責,更重要的是在整堂課的教學設計中,要處處有“跳一跳,摘得到”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始終處在發(fā)現(xiàn)問題與解決問題之中,從內(nèi)心深處不斷迸發(fā)出內(nèi)需的火花,始終處在那種亢奮的、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精神狀態(tài),積極主動地探究新知。

三、朗讀是不可忽視的一環(huán)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言描述的美妙,語境運用的精巧,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nèi)容,是構建良好的課堂氛圍不可忽視的一環(huán)。如學生反復朗讀,舉辦朗讀比賽,組織讀書會、朗誦會,寫讀后感等,在朗讀過程中,理解內(nèi)容,積累詞句逐步提高閱讀能力,又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如《群鳥學藝》,我要求學生對各種鳥的語言進行反復誦讀,以悟出它們內(nèi)心的想法和學藝的態(tài)度。同時,要求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自編自演課本劇,他們那逼真的形象、豐富生動的話語、獨特的表演手法,體現(xiàn)了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這樣,讓學生選擇自己閱讀感悟的精華,進行具體表述,讓他們在各自品評中進一步得到升華。因此,朗讀也是構建良好的課堂氛圍的重要因素。

總之,只要我們有一顆奉獻的心,不斷探索,就一定能構建良好的課堂氛圍。

【參考文獻】

1.區(qū)培民: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陳平輝:《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生態(tài)環(huán)境教育》,《文學教育》,2007.

篇2

一、優(yōu)質課教學必須體現(xiàn)創(chuàng)造性

創(chuàng)造性是指教師在教學中形成并體現(xiàn)出來的教學技巧和教學作風富有成效的結合和表現(xiàn)。創(chuàng)造性在優(yōu)質課教學中的具體表現(xiàn)是:

1.教學內(nèi)容處理的創(chuàng)造性。對于整個教學內(nèi)容,從導入新課、講解答疑到鞏固練習、檢查評定,都必須注意創(chuàng)造性的處理。例如:在欣賞李白的《望天門山》一詩中的名句“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時,如果是常規(guī)教學,則這樣的:這里以靜寫動,也有以動寫靜,從呼應題目“望”字可知,作者應該是站在高處的。但我卻引導學生從整體感知文章,一反常態(tài)地說:“作者除了站在高處,從視覺角度,他也應該站在進行的船上。因為不站在船上,李白又怎能感覺到兩岸的青山在動呢?”顯然,這樣深層次的分析,學生的思維領域就更寬廣了。

2.教學方法運用的創(chuàng)造性。因教學對象的復雜性,教學內(nèi)容的多樣性,教師個體的特殊性,決定了教學方法的多樣性?!敖虩o定法,貴在得法”。這就要求教師對教學過程進行動態(tài)處理,充分運用“變式”。對同一問題、同一事物善于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全方位的思考和提示,去克服學生思維過程中的定式思維。例如:我在教王勃的名句“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時,就引用學生的思維從縱深發(fā)展,由送別詩聯(lián)想到名句“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二者同屬送別詩中的名句,但卻因時因地、因景因人的不同而導致了詩的感情基調的截然不同,再由此引導學生的思維橫向發(fā)展,具體去分析之所以不同的內(nèi)在深層原因。

二、講授得當,形式多樣

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說過:“教師之為教,不在于全盤授與,而在于相機誘導?!闭Z文課的講授,切忌照本宣科,死搬硬套,陳舊呆板,可采用以下方法:

1.投其所好 根據(jù)學生日常生活中的喜好,在課堂中巧妙穿插,用以吸引學生注意力,調節(jié)課堂氣氛,比如:講課時適當講一下與課堂有關得故事就會吸引學生,因為初中的學生畢竟喜歡故事,課堂方式應靈活多樣,除了講故事,我們找出課文中有關成語進行接龍,還有利用多媒體教學等。

2.化繁為簡 在教材中有許多內(nèi)容是學生比較難接受的,如果只是一味的講解,只會使課堂更枯燥,可以用生活中的淺顯的例子做解釋。

3.善于適時引導、點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教育的真諦在于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去啟發(fā)智慧,而不僅僅是教給知識。知識是無止境的、是教不完,而啟蒙后的智慧可以自己發(fā)現(xiàn)和生成知識。教的本質在于引導、點撥。教學過程中提倡教師與學生的平等,并不等于教師在課堂中作用的淡出,而是“平等中的首席”,是學生發(fā)展的促進者、引導者。強調教師與學生平等交流、自主對話,實際上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應善于抓住學生思維活動的關鍵點,及時引導、點撥,才能真正優(yōu)化課堂教學,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4.初中語文教學中要加強交往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蘇聯(lián)學者列德涅夫在《普通中等教育內(nèi)容的結構問題》一書中正面提出過這個問題。交往能力是社會人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交往教育是教育系統(tǒng)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作為母語教育的語文課是“天生”的交往教育課程。人只能在交往中學交往,在運用語言工具的言語活動中學語言,在言語交際活動中獲得言語交往能力,有了言語能力才能獲得人文、科學知識。因此,列德涅夫將語文課歸位于交往教育的核心課程。而語文教育作為一種過程性、開放性和生成性的存在,需要在人們運用實踐、理解欣賞、交流對話中不斷發(fā)展完善。語文學科自身的特性便決定了進行合理的初中語文教學交往的必要性。因此,語文要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即運用語言與外界交流的能力,“教給他怎樣把自己的思想、感受、情緒等,借助于語言這個載體傳達給對方”。 在新課標的背景下,語文課程集人文性與工具性為一體。其中,工具性即通過語文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應用與實踐能力,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并將語文知識的學習應用到其他學科中。這要求教師構建一個輕松、開放的課堂。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教師應激發(fā)學生的聯(lián)想與想象,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實現(xiàn)從課內(nèi)至課外、從學習至實踐的延伸,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與探究,提升他們的人文修養(yǎng)。

三、優(yōu)質課教學必須具備扎實的基本功

所謂教學基本功,簡而言之,是指教師從事教學實踐活動所必須具備的知識和技能。在優(yōu)質課教學中,應該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授課行為技能。授課行為技能主要是指課堂提問的技巧,處理學生回答問題的技巧、激發(fā)動機的技巧、提示信息的技巧、引出見解的技巧、作出結論的技巧等等。孔子在《學記》中講“道而弗達、開而弗達”,正是強調在啟發(fā)性引導和作出解答上要把握“時機”,講究授課行為技能??梢哉f,老師的授課行為技能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著教學成果。

2.扎實的理論功底和寬廣的知識結構。老師扎實的理論功底,一方面表現(xiàn)在課堂教學設計是否科學、實用;另一方面表現(xiàn)在課后自己說理的理性分析,能否據(jù)理“自圓其說”。

篇3

一、教師的觀念要更新,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是實施創(chuàng)新教育的前提。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這是勿庸置疑的。而長期以來,有的語文教師存在著“教師中心主義”和“學科中心主義”的教育思想。在這種教育思想的指導下,往往容易產(chǎn)生過分強化教師的主導作用,“主導”變成了“主宰”,“主體”變成了“收錄機”,“教師講,學生聽”一言堂的灌輸式教學,導致學生沒有思維的空間、時間,教師的思維代替了學生的思維。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缺少獨立判斷創(chuàng)新的能力,又怎么能適應時代對創(chuàng)新的需要呢?與其說這是教育的危機,倒不如說是民族的危機。因此,教師應從根本上準確地把握自身的“主導”地位,只有真正把學生視作有血、有肉、有思想、有個性的“主體”,才能在教學實踐中尊重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征,找到符合學生思維規(guī)律的教學方法,挖掘能增強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的最佳切入點,切實可行地實施創(chuàng)新教育。

二、實施創(chuàng)新教育的關鍵,在于把握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

1.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居里夫人之所以成為鐳元素的發(fā)現(xiàn)者,愛因斯坦之所以成為科學巨匠,是因為他們對科學有著濃厚的興趣。所以,在語文課教學中,教師應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中典型事例,引人入勝的寓言故事,美妙動聽的音樂,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名言、俗語、順口溜等,都能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產(chǎn)生高昂的學習情緒。例如我在語文教學中做了一次這樣的引導:

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曾選用魯迅的八篇文章: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選自《朝花夕拾》,1926年9月18日)、《社戲》(選自《吶喊》,1922年10月)、《一件小事》(選自《吶喊》,1919年7月)、《故鄉(xiāng)》(選自《吶喊》,1921年1月)、《論雷峰塔的倒掉》(選自《墳》,1924年10月)、《藤野先生》(選自《朝花夕拾》,1926年10月)、《孔乙己》(選自《吶喊》,1918年冬)、《“友邦驚詫”論》(選自《二心集》,1931年12月)。

這些作品若說體裁、出處,還好記一些,因為學生對教材內(nèi)容熟悉,是能夠把小說、散文、議論文分清的。出處也有規(guī)律:小說出自《吶喊》,散文選自《朝花夕拾》,議論文選自《墳》和《二心集》,但是要把這幾篇文章按先后順序分是容易混淆的。

為了激發(fā)學生,引來興趣的足跡,我把班里學生分成甲、乙兩組,甲組是前30名學生(智力相應都較好,因為這是按成績排隊的),乙組是后30名學生,兩組展開比賽,看哪組先會背,都是按創(chuàng)作的先后順序記魯迅的八篇文章。甲組在教室讀背,乙組到教室外,甲組同學個個洋洋得意,自認為是穩(wěn)操勝券;乙組同學則滿臉不高興,認為老師有意難為他們。

到教室外以后,我對他們說,今天咱不用背,咱們做個游戲,這個游戲做完,就能記住。于是挑了八名同學,每人拿一個篇目名,按創(chuàng)作時間順序站好,我指著幾個同學隨口說了起來:“《孔乙己》因為《一件小事》回到《故鄉(xiāng)》,看了一場終生難忘的《社戲》,回來的路上,高談《論雷峰塔的倒掉》,第二天一早,《從百草到三味書屋》拜訪了《藤野先生》,他正在讀魯迅的《“友邦驚詫”論》”。下邊每個同學再說一遍,(不一定非和老師說的一樣,只要順序對即可)。

果然在學生自讀一遍之后,就記住了。兩人又對說一遍,互相檢查,沒有一個出錯。從出教室到會背,不到三分鐘。這些同學興高采烈地回到教室,我檢查教室的同學,竟無一人會背,我又延長了三分鐘,只有幾個人舉手,直到15分鐘后,教室的同學才基本掌握(挑出幾個檢查,還有背錯的),比賽結果,乙組獲勝。 轉貼于 甲組同學大吃一驚,非讓我說出其中的奧妙……

當同學們悟出學習原可作為有趣的游戲時,他們便以游戲的競技者出現(xiàn),就會主動地把進入感官的事物進行選擇、轉換、儲存和應用,就會把頭腦中的信息進行巧妙的組合,因把信息嵌進一個人業(yè)已組織好的認識結構這中,從而減少了材料的復雜性,那類材料便易于檢索,即會對枯燥的記憶產(chǎn)生極大的興趣。

此時同學們躍躍欲試,要親自與外國的作者、古代作者……“游戲”一番。

他們有的編道:“唐朝詩三奇,李白、杜甫、白居易;宋代詞三絕,蘇軾、陸游、辛棄疾?!庇械闹v道:“李白在《望天門山》之時,吟唱了一首《秋浦歌》,他去找好友杜甫。杜甫把《石壕吏》、《春夜喜雨》、《江南逢李龜年》這幾首詩一古腦擺在李白面前,李白看后拍案叫絕,他們決定去看望白居易,路上碰到《賣炭翁》,他說白居易到《錢塘湖春行》去了,多半是為了《憶江南》?!?/p>

更巧的是以順口溜的形式把外國作者連在一起,“記作者,并不難,可到各國去游玩,高爾基在前蘇聯(lián),此時正在寫《海燕》,契訶夫,小說通,創(chuàng)作短篇《變色龍》,到法國見都德《最后一課》是佳作,馬克?吐溫在美國,《競選州長》真幽默……”

興趣,點燃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之火,激起了求知的欲望,他們在短短的一節(jié)時間內(nèi),毫不費力地記住了要求掌握的所有作品和作者。興趣的風帆張開之后,同學們便在記憶的海洋中遨游,他們收取了一個又一個成功之果,他們根據(jù)自己的特長愛好,編謎語、講故事、演節(jié)目、說快板……來記生字、記解詞、背課文。如他們在記生字“姹”時,就用會意法編了“繡樓”、“坤房”、“閨閣”等謎面,這樣既便于自己記憶,又可以讓別人猜射。

在要求背誦《核舟記》這篇文章時,他們就讓三個同學分別扮演東坡、魯直、佛印,又挑兩個同學扮演舟尾左、右舟子,這些人的動作、神情均按書中所講,表演又置于同學們的“監(jiān)督”之下,怎能茍且……背誦。在不知不覺中進行;知識,在熱烈和興奮中獲得。這也是我在教學中的一次新嘗試。

2.鼓勵學生質疑,挖掘創(chuàng)造潛能

在創(chuàng)新教育中,教師要本著“以生為本”的思想,創(chuàng)設“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與學生進行平等交流,鼓勵學生提出問題,特別要鼓勵學生打破常規(guī),標新立異,進行大膽想像和逆向思維,從正面、反面、橫向、縱向聯(lián)系,發(fā)展的多個角度積極思考。

3.積極引導學生,參與教學設計

從傳統(tǒng)的教學向創(chuàng)新教學轉化的過程中,教師的“主導”地位體現(xiàn)為從“演員”向“導演”的轉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則相應體現(xiàn)為從“觀眾”向“演員”的轉化,學生的演技怎樣,依賴于教師的導技和對自身角色的生活體驗。在這里,重要的一個手法,就是讓學生參與教學設計。須知,教師要備好一節(jié)課,需付出很大的精力,對知識作出不同層次的剖析。學生要做好這一工作,就必須精心思考知識的來龍去脈,縱橫聯(lián)系,需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歸納、綜合。

我認為,在教師點撥指導下,學生參與教學設計,作出自己的教學方案,不僅有助于理解吃透知識,而且有助于提高判斷分析能力。同時,還可以暴露一些問題,有助于化解難點,查漏補缺。我在可讀性較強的文章中經(jīng)常采用這一方法,要求學生從板書設計,重難點突破,構架知識網(wǎng)絡等方面作出設計。雖然思維方式不同,設計各異,但我鼓勵他們?nèi)¢L補短,相互借鑒。事實證明,這種方式不僅有助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而且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

三、開展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是實施創(chuàng)新教育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