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的詩范文
時間:2023-03-20 19:31:46
導(dǎo)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清明的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wù)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2、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杜牧《清明》
3、素衣莫起風(fēng)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陸游《臨安春雨初霽》
4、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5、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王禹偁《清明》
6、佳節(jié)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黃庭堅《清明》
7、梨花風(fēng)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吳惟信《蘇堤清明即事》
8、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高翥《清明日對酒》
9、風(fēng)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高啟《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
篇2
2、舞煙眠雨過清明。——晏幾道《浣溪沙·二月和風(fēng)到碧城》
3、聽風(fēng)聽雨過清明。——《風(fēng)入松·聽風(fēng)聽雨過清明》
4、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程顥《郊行即事》
5、誰把鈿箏移玉柱?穿簾海燕驚飛去。——馮延巳《鵲踏枝·清明》
6、清娥畫扇中,春樹郁金紅。——溫庭筠《清明日》
7、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杜牧《清明》
8、清明時節(jié)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門。——楊徽之《寒食寄鄭起侍郎》
9、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xiāng)寒食遠(yuǎn)堪悲。——孟云卿《寒食》
10、樓前綠暗分?jǐn)y路,一絲柳、一寸柔情。——《風(fēng)入松·聽風(fēng)聽雨過清明》
11、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孟浩然《清明即事》
12、普天皆滅焰,匝地盡藏?zé)煛?mdash;—沈佺期《寒食》
13、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復(fù)春。——宋之問《寒食還陸渾別業(yè)》
14、云白山青萬余里,愁看直北是長安。——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15、漸紅濕杏泥,愁燕無語。——《掃花游·西湖寒食》
16、黃昏疏雨濕秋千。——李清照《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
17、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曉夢啼鶯。——《風(fēng)入松·聽風(fēng)聽雨過清明》
18、寵柳嬌花寒食近,種種惱人天氣。——李清照《念奴嬌·春情》
19、綠柳朱輪走鈿車。——歐陽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20、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高翥《清明日對酒》
21、闌風(fēng)伏雨催寒食,櫻桃一夜花狼藉。——納蘭性德《菩薩蠻·闌風(fēng)伏雨催寒食》
22、白下有山皆繞郭,清明無客不思家。——高啟《清明呈館中諸公》
23、忽逢青鳥使,邀入赤松家。——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24、好風(fēng)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白居易《清明夜》
25、惆悵雙鴛不到,幽階一夜苔生。——《風(fēng)入松·聽風(fēng)聽雨過清明》
26、洛陽城里花如雪,陸渾山中今始發(fā)。——宋之問《寒食還陸渾別業(yè)》
27、六曲闌干偎碧樹,楊柳風(fēng)輕,展盡黃金縷。——馮延巳《鵲踏枝·清明》
28、內(nèi)官初賜清明火,上相閑分白打錢。——韋莊《長安清明》
29、巾發(fā)雪爭出,鏡顏朱早凋。——王安石《壬辰寒食》
30、寒食后,酒醒卻咨嗟。——蘇軾《望江南·超然臺作》
31、花燃山色里,柳臥水聲中。——范成大《清明日貍渡道中》
32、杜草開三徑,文章憶二賢。——賈島《清明日園林寄友人》
33、寒食不多時,牡丹初賣。——晁沖之《感皇恩·寒食不多時》
34、淡蕩春光寒食天。——李清照《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
35、平原累累添新冢,半是去年來哭人。——云表《寒食詩》
36、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fēng)御柳斜。——韓翃《寒食》
37、清明時節(jié)雨聲嘩。——張炎《朝中措·清明時節(jié)》
38、涌金門外小瀛洲。——仲殊《訴衷情·寒食》
39、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別離處。——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40、逕直夫何細(xì)!橋??擅夥??遠(yuǎn)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楊萬里《寒食上?!?/p>
41、不知何處火,來就客心然。——沈佺期《寒食》
42、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車系在誰家樹。——馮延巳《鵲踏枝·幾日行云何處去》
43、出犯繁花露,歸穿弱柳風(fēng)。——溫庭筠《清明日》
44、灑灑沾巾雨,披披側(cè)帽風(fēng)。——范成大《清明日貍渡道中》
45、中庭月色正清明,無數(shù)楊花過無影。——張先《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
46、灑空階、夜闌未休,故人剪燭西窗語。——周邦彥《瑣窗寒·寒食》
47、夢回山枕隱花鈿。——李清照《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
48、清曉妝成寒食天,柳球斜裊間花鈿,卷簾直出畫堂前。——韋莊《浣溪沙·清曉妝成寒食天》
49、舊游人不見,惆悵洛城東。——張繼《清明日自西午橋至瓜巖村有懷》
50、野老不知堯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宋之問《寒食還陸渾別業(yè)》
51、佳辰強飲食猶寒,隱幾蕭條戴鹖冠。——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52、惻惻輕寒翦翦風(fēng),小梅飄雪杏花紅。——韓偓《夜深》
53、時聞先朝陵寢,有不忍言者。——陳子龍《唐多令·寒食》
54、佳節(jié)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黃庭堅《清明》
55、啼紅正恨清明雨。——趙令畤《蝶戀花·欲減羅衣寒未去》
56、困人天氣近清明。——蘇軾《浣溪沙·春情》
57、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58、憶得盈盈拾翠侶,共攜賞、鳳城寒食。——李甲《帝臺春·芳草碧色》
59、林臥愁春盡,開軒覽物華。——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60、腸漫回,隔花時見,背面楚腰身。——《渡江云三犯·西湖清明》
61、覺來紅日上窗紗,聽街頭賣杏花。——王元鼎《醉太平·寒食》
62、貧居往往無煙火,不獨明朝為子推。——孟云卿《寒食》
63、晚霽龍門雨,春生汝穴風(fēng)。——張繼《清明日自西午橋至瓜巖村有懷》
64、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65、三千丈清愁鬢發(fā),五十年繁華。——喬吉《折桂令·客窗清明》
66、梨花自寒食,進節(jié)只愁余。——楊萬里《寒食上?!?/p>
67、獨繞回廊行復(fù)歇,遙聽弦管暗看花。——白居易《清明夜》
68、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張繼《閭門即事》
69、海燕未來人斗草,江梅已過柳生綿。——李清照《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
70、素衣莫起風(fēng)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陸游《臨安春雨初霽》
71、把酒看花想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韋應(yīng)物《寒食寄京師諸弟》
72、這次第,算人間沒個并刀,剪斷心上愁痕。——黃孝邁《湘春夜月·近清明》
73、拆桐花爛漫,乍疏雨、洗清明。——柳永《木蘭花慢·拆桐花爛漫》
74、成陰結(jié)子后,記取種花人。——顧太清《臨江仙·清明前一日種海棠》
75、才過清明,漸覺傷春暮。——李冠《蝶戀花·春暮》
76、可憐江浦望,不見洛陽人。——宋之問《途中寒食題黃梅臨江驛寄崔融》
77、日落狐貍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高翥《清明日對酒》
78、老去惜花心,相對花無語。——吳潛《海棠春·已未清明對海棠有賦》
79、茂才當(dāng)時選,公子生人秀。——崔元翰《清明節(jié)郭侍御偶與李侍御、?!?/p>
80、寒食時看郭外春,野人無處不傷神。——云表《寒食詩》
81、行云去后遙山暝。——張先《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
82、未知軒冕樂,但欲老漁樵。——王安石《壬辰寒食》
83、客思似楊柳,春風(fēng)千萬條。——王安石《壬辰寒食》
84、馬上逢寒食,愁中屬暮春。——宋之問《途中寒食題黃梅臨江驛寄崔融》
85、想東園、桃李自春,小唇秀靨今在否。——周邦彥《瑣窗寒·寒食》
86、指點牡丹初綻朵,日高猶自憑朱欄,含嚬不語恨春殘。——韋莊《浣溪沙·清曉妝成寒食天》
87、梨花風(fēng)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吳惟信《蘇堤清明即事》
88、野棠花落,又匆匆過了,清明時節(jié)。——辛棄疾《念奴嬌·書東流村壁》
89、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90、遙憐鞏樹花應(yīng)滿,復(fù)見吳洲草新綠。——宋之問《寒食江州滿塘驛》
91、夜深斜搭秋千索,樓閣朦朧煙雨中。——韓偓《夜深》
92、大堤欲上誰相伴,馬踏春泥半是花。——竇鞏《襄陽寒食寄宇文籍》
93、欲共柳花低訴,怕柳花輕薄,不解傷春。——黃孝邁《湘春夜月·近清明》
94、可惜一片清歌,都付與黃昏。——黃孝邁《湘春夜月·近清明》
95、車聲上路合,柳色東城翠。——孟浩然《清明即事》
96、花落草齊生,鶯飛蝶雙戲。——孟浩然《清明即事》
97、西園日日掃林亭。——《風(fēng)入松·聽風(fēng)聽雨過清明》
98、筍柱秋千游女并。——張先《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
99、童顏若可駐,何惜醉流霞。——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100、濃睡覺來慵不語,驚殘好夢無尋處?——馮延巳《鵲踏枝·清明》
101、直到城頭總是花。——歐陽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102、芳洲拾翠暮忘歸,秀野踏青來不定。——張先《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
103、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陣子·春景》
104、拆桐花爛熳,乍疏雨、洗清明。——柳永《木蘭花慢·拆桐花爛熳》
105、清明上巳西湖好,滿目繁華。——歐陽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106、江淮度寒食,京洛縫春衣。——王維《送綦毋潛落第還鄉(xiāng)》
107、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108、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韓翃《寒食》
109、娟娟戲蝶過閑幔,片片輕鷗下急湍。——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110、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辛棄疾《感皇恩·滁州為范倅壽》
111、宿草春風(fēng)又,新阡去歲無。——楊萬里《寒食上?!?/p>
112、玉爐沈水裊殘煙。——李清照《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
113、滿眼游絲兼落絮,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馮延巳《鵲踏枝·清明》
114、上巳清明都過了,只是春寒。——蔣春霖《浪淘沙·云氣壓虛欄》
115、今日清明節(jié),園林勝事偏。——賈島《清明日園林寄友人》
116、風(fēng)風(fēng)雨雨梨花,窄索簾櫳,巧小窗紗。——喬吉《折桂令·客窗清明》
117、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宋之問《途中寒食題黃梅臨江驛寄崔融》
118、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王禹偁《清明》
119、黃蜂頻撲秋千索,有當(dāng)時、纖手香凝。——《風(fēng)入松·聽風(fēng)聽雨過清明》
120、清明又近也,卻天涯為客。——曹組《憶少年·年時酒伴》
121、風(fēng)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高啟《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
122、去年上巳洛橋邊,今年寒食廬山曲。——宋之問《寒食江州滿塘驛》
123、梨花榆火催寒食。——周邦彥《蘭陵王·柳》
124、游人日暮相將去,醒醉喧嘩。——歐陽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125、桐花半畝,靜鎖一庭愁雨。——周邦彥《瑣窗寒·寒食》
126、桑柘外秋千女兒,髻雙鴉斜插花枝。——盧摯《蟾宮曲·寒食新野道中》
127、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宋之問《途中寒食題黃梅臨江驛寄崔融》
128、雨中禁火空齋冷,江上流鶯獨坐聽。——韋應(yīng)物《寒食寄京師諸弟》
129、懷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趙長卿《臨江仙·暮春》
130、煙水初銷見萬家,東風(fēng)吹柳萬條斜。——竇鞏《襄陽寒食寄宇文籍》
131、似楚江暝宿,風(fēng)燈零亂,少年羈旅。——周邦彥《瑣窗寒·寒食》
篇3
2、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櫶濉杜R江仙·清明前一日種海棠》
3、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4、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fēng)御柳斜?!n翃《寒食》
5、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淌狻镀脐囎印ご壕啊?/p>
6、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n翃《寒食》
7、梨花風(fēng)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獏俏┬拧短K堤清明即事》
8、中庭月色正清明,無數(shù)楊花過無影。——張先《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
9、滿眼游絲兼落絮,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馮延巳《鵲踏枝·清明》
篇4
記得那一年,
一切都像夢幻一樣您離開了我們。
自從那一刻起,
讓我思念到如今。
往事如煙,
人生如夢,
還記得您為我們做的一切。
總覺得我欠您的太多,
我不知道拿什么來報答您。
只有我的心聲,
在夢中見到您的時候,
仿佛您還在我身邊。
只要看到慈祥的您滿意的面容,
我的心里特別坦然。
悲傷算不了什么,
我不是特別愿意流眼淚。
為了您的心愿,
我會努力的去做。
愿您睡的安祥,
我將永遠(yuǎn)祝福您。
愿您睡的如意,
我將永遠(yuǎn)懷念您。
清明節(jié)懷念母親的詩歌
十年前的那個春天 母親
怕再給兒女們加重負(fù)擔(dān) 決定離開我們
去找先她而去的父親 母親斂起最后一絲微弱的光
此后的夜空里 西北偏北的方向
有顆星星 一直讓我們仰望
每年清明 祭奠母親的路上 我們都沉默著
路旁的田野里 有人準(zhǔn)備著耕種 我看見
母親佝僂的身影 夾雜在人群中
她有時牽著毛驢 走在犁鏵的前面 有時
跟在犁鏵的后面撒肥 點種 頭發(fā)被風(fēng)吹亂
另一塊地里 我看到 秋陽之下
母親揮著鐮刀 放倒大片的莊稼
汗水正從額上淌下來 黑黝黝的臉上
滿是收獲的喜悅 嘴唇緊咬著
好像要咬住所有的日子
母親的墳頭 在向陽的坡上 向南
能看到村莊 再遠(yuǎn) 能望見大海
一年里 我們總要來上多回
陪同母親說話 幫母親打發(fā)孤寂的時光
就像以前的那些夜晚 我們都圍繞在她的膝下
腰還疼不疼 腿還痛不痛 母親
昨夜 仿佛聽見您的咳嗽 一直在持續(xù)
我又失眠了 朦朧中見您披衣而起
去給牲口添草 爾后 在昏黃的燈光下
費力地穿針引線 您縫補過的日子多么溫暖
過慣了清苦的日子 母親一生謹(jǐn)守著勤儉
并把這種品德 傳給了我們 時至今日
那些藍邊海碗 粗糙的腰鍋砂盆
依舊盛放著口糧 守在我們身邊
泛著歲月樸素的光澤
母親 即使我們?nèi)套I水
清明的天空 也注定要飄灑一場雨
我折下的柳枝 會在您的墳前發(fā)芽
連同春草 您身前身后的莊稼
會在您的庇護下 平安地過渡到秋天
我們都在生活中找到了各自的位置
母親 白天我在地里干活 晚上
鋪開稿紙 我樸拙的言辭
篇5
清明祭祀在清明前后,各地有所差異。,只是清明節(jié)的習(xí)俗是什么要怎么寫才好呢?我們共同閱讀清明節(jié)的習(xí)俗是什么怎么寫吧!下面是小編為你們整理的關(guān)于清明節(jié)的習(xí)俗是什么的內(nèi)容,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清明節(jié)的習(xí)俗是什么插柳
清明節(jié),中國民間有插柳習(xí)俗。清明插柳習(xí)俗,其來源普遍存在三種說法。有專家認(rèn)為,插柳的風(fēng)俗,是為了紀(jì)念“教民稼穡”的農(nóng)事祖師神農(nóng)氏的。有的地方,人們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預(yù)報天氣,古諺有“柳條青,雨蒙蒙;柳條干,晴了天”的說法。楊柳有強大的生命力,俗話說:“有心栽花花不發(fā),無心插柳柳成蔭。”柳條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處處成蔭。
清明插柳戴柳另一種說法是驅(qū)鬼辟邪。我國北方一些地方將清明節(jié)、中元節(jié)、寒衣節(jié),合稱為“三大鬼節(jié)”。因受佛教觀世音手持柳枝蘸水普度眾生的影響,許多人便認(rèn)為柳條有驅(qū)鬼辟邪的作用,把柳枝稱為“鬼怖木”。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shù)》中寫道:“取楊柳枝著戶上,百鬼不入家?!鼻迕骷热皇枪砉?jié),值此柳條發(fā)芽時節(jié),人們便紛紛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還有一種說法是,此俗是為了紀(jì)念介子推。介子推為明志守節(jié)而焚身于大柳樹下,讓晉文公和群臣百姓痛心不已。第二年,晉文公親率群臣爬上山來祭拜介子推時,發(fā)現(xiàn)當(dāng)年被燒毀的那棵老柳樹居然死而復(fù)生。晉文公當(dāng)下便將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并且當(dāng)場折下幾枝柳條戴在頭上,以示懷念之情。從此以后,群臣百姓紛紛效仿,遂相沿成風(fēng)。清明插柳戴柳成為紀(jì)念介子推的一種象征。
拔河
拔河早期叫“牽鉤”、“鉤強”,唐朝始叫“拔河”。據(jù)說它發(fā)明于春秋后期,開始盛行于軍中,后來流傳于民間。唐玄宗時曾在清明時舉行大規(guī)模的拔河比賽,從那時起,拔河成為清明習(xí)俗的一部分。
蕩秋千
蕩秋千是中國古代清明節(jié)習(xí)俗之一。五代王仁?!堕_元天寶遺事》載“天寶宮中至寒食節(jié)竟豎秋千,令宮嬪輩戲笑以為宴樂。帝呼為半仙之戲,都中士民因而呼之”,宋代宰相文彥博詩《寒食日過龍門》,詩中描寫為 “橋邊楊柳垂青線,林立秋千掛彩繩?!鼻锴?,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
蕩秋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為了避忌諱,改之為秋千。古時的秋千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拴上彩帶做成。后來逐步發(fā)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蕩秋千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yǎng)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斗雞
古代清明盛行斗雞游戲,斗雞由清明開始,斗到夏至為止。中國最早的斗雞記錄,見于《左傳》。到了唐代,斗雞成風(fēng),不僅是民間斗雞,連皇帝也參加斗雞。如唐玄宗最喜斗雞。
射柳
射柳是一種練習(xí)射箭技巧的游戲。據(jù)明朝人的記載,就是將鴿子放在葫蘆里,然后將葫蘆高掛于柳樹上,彎弓射中葫蘆,鴿子飛出,以飛鴿飛的高度來判定勝負(fù)。
蹴鞠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nèi)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jié)時北方喜愛的一種游戲。相傳又是黃帝發(fā)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xùn)練武士。馬球,是騎在馬上,持棍打球,古稱擊鞠。三國曹植《名都篇》中有“連翩擊鞠壤”之句?!段鼋蛑尽酚涍|國把打馬球作為節(jié)日的傳統(tǒng)風(fēng)俗,于端午、重九擊球?!督鹗贰ざY志》也記金人于端午擊球。宋代有“打球樂”舞隊。至明代,馬球仍流行。
《續(xù)文獻通考·樂考》記載明成祖曾數(shù)次往東苑擊球、射柳。明《宣宗行樂圖》長卷中繪有宣宗賞馬球之場面。當(dāng)時的官員王直寫的端午日觀打球的詩:“玉勒千金馬,雕文七寶球。鞚飛驚電掣,伏奮覺星流。炎頁過成三捷,歡傳第一籌。慶云隨逸足,繚繞殿東頭?!北本┌自朴^前也有群眾騎馬擊球之典。清代天壇一帶也還有馬球運動,直至清中葉之后,馬球才消失了。
蠶花會
“蠶花會”是蠶鄉(xiāng)一種特有的民俗文化,過去清明節(jié)期間,梧桐、烏鎮(zhèn)、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項民俗活動。其中以洲泉的馬鳴廟和青石的雙廟諸的蠶花會最為精彩隆重。馬鳴廟位于洲泉鎮(zhèn)西,在當(dāng)?shù)赜小皬R中之王”之稱,每年蠶花會人山人海,活動頻繁,有迎蠶神、搖快船、鬧臺閣、拜香凳、打拳、龍燈、翹高竿、唱戲文等十多項活動。這些活動有的在岸上進行,絕大多數(shù)在船上進行,極具水鄉(xiāng)特色。
2021年清明節(jié)放假時間2021年的清明節(jié)的假期為4月3日~4月5日,無調(diào)休,一共3天。
篇6
清明節(jié)是傳統(tǒng)的紀(jì)念祖先的節(jié)日,其主要形式是祭祖掃墓。這一習(xí)俗相沿已久,據(jù)史書記載,秦漢時,墓祭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禮俗活動。《漢書 . 嚴(yán)延年傳》載,嚴(yán)氏即使離京千里也要在清明"還歸東海掃墓地"。隨著祖先崇拜和親族意識的越來越發(fā)達和強固,遠(yuǎn)古時代沒有納入規(guī)范的墓祭,也歸入了"五禮"中:"士庶之家,宜許上墓,編入五禮,永為常式。"朝廷的推崇使墓祭活動更為盛行。古人有描寫清明掃墓的詩:"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民間廣為流傳的孟姜女尋夫小曲也有"三月里來是清明,桃紅柳綠百草青;別家墳上飄白紙,我家墳上冷清清。"唐代杜牧的名句:"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這些詩句都十分真切地反映了當(dāng)時清明掃墓時的情景和氛圍。
為什么要在清明掃墓呢?這大概是因為冬去春來,草木萌生。人們想到了先人的墳塋,有否狐兔在穿穴打洞,會否因雨季來臨而塌陷,所以要去親臨察看。在祭掃時,給墳?zāi)圭P除雜草,添加新土,供上祭品,燃香奠酒,燒些紙錢,或在樹枝上掛些紙條,舉行簡單的祭祀儀式,以表示對死者的懷念。至于祭掃的日 期,各地風(fēng)俗不同,有的是在清明節(jié)的前十天后十天;有的稱"前三后三"; 有的在清明前后逢"單"日舉行;有些地方掃墓活動長達一個月。
(2)祭掃烈士墓
清明祭祖掃墓,是中華民族慎終追遠(yuǎn)、敦親睦族及行孝品德的具體表現(xiàn)。自古以來,清明掃墓不光是紀(jì)念自己的祖先,對歷史上為人民立過功,做過好事的人物,人民都會紀(jì)念他。清明節(jié)祭掃烈士墓和革命先烈紀(jì)念碑,已成為進行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好形式。
篇7
臨清貢磚
北京故宮以建筑規(guī)模宏大,建筑質(zhì)量精美聞名于世,并于1987年被聯(lián)合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而修建故宮的所有用磚卻全部來自山東的臨清。此外,北京十三陵、天壇、地壇、日壇、月壇、鐘樓、鼓樓以及北京城墻的建筑用磚,也大多來自臨清。這個謎底還要從臨清本身去找。
臨清地處黃河沖積平原,土壤中富含鐵質(zhì),用這種土燒制的磚,十分堅硬。臨清位于京杭大運河沿岸的水陸交通樞紐,是南北漕運的咽喉和物流集散地,便于運輸?!熬鸽y之役”后,明成祖決定遷都北京,營建北京需要大批窯磚,于是在臨清設(shè)“工部營繕分司”,具體負(fù)責(zé)在臨清建窯燒磚。因為窯磚主要供應(yīng)京師使用,故稱“貢磚”。
因北京用磚量大,臨清貢磚運往北京是一個繁重的任務(wù),不是幾只船就能解決的問題。因此,明政府采用了“漕艘搭解”的辦法,即通過運河通往北京的船,都要搭載貢磚。永樂年間,規(guī)定裝載量100的船,帶磚20塊。順天期間又規(guī)定漕運糧船每艘?guī)Тu40塊,民船依船的大小,船頭每尺帶磚6塊。嘉靖時又規(guī)定漕運糧船帶磚96塊,民船帶10塊,甚至更多。
臨清磚窯,多依運河而建。在臨清南北沿河數(shù)十里的地方,分布著大大小小的磚窯,僅從《臨清縣志》記載的就有6處12座磚窯。
臨清貢磚上都有燒造時間、產(chǎn)地、窯戶、燒造人等印記,以對磚的質(zhì)量負(fù)責(zé)。如“嘉靖十五年窯戶羅風(fēng)、匠人鄭存人”、“臨清廠窯戶孫岳、作頭子其造”、“康熙十五年臨清窯戶暢道、作頭郭守貴造”等字樣。
磚窯一般由朝中的宦官管理,生產(chǎn)的窯磚除運往北京外,對一些次品也可用于當(dāng)?shù)孛耖g?!督鹌棵贰返谌寤兀S四對西門慶說:“莊子上蓋瓦房和廂房,但都不齊?!蔽鏖T慶道:“那灰不打緊,我明日衙門里吩咐灰戶,教他送去。昨日你磚廠劉公公說,送我些磚兒,你開個數(shù),封幾兩銀子送與他。須是一半人情回去?!薄督鹌棵贰冯m是小說,其內(nèi)容卻來源于生活,其中所記,應(yīng)有一定的生活基礎(chǔ)。
為了保證貢磚的燒制,允許窯戶招雇工人,一般情況是,每處窯要有挖土、推土、篩工、濾泥、踩泥、制坯、裝窯、出窯、搬柴、燒窯、洇窯等王種,不下幾十人。由于臨清窯廠多,有許多外地人到臨清窯廠做工。政府還給窯戶一些特權(quán),有些作奸犯科的人到窯廠做工,甚至可以逃避懲罰,當(dāng)?shù)赜小按蚣苌瞎俑G”之說,意為打了架到官窯做工就不會受罰了。雖然窯戶擁有一定的特權(quán),但會受到負(fù)責(zé)此事的官員或宦官的刁難。據(jù)乾隆十八年《臨清縣志》記載:“磚價每塊給工價銀二分七厘,如挑出啞聲者,每塊變價銀一分七厘,不堪用者每塊變價銀一厘七毫?!必?fù)責(zé)管理的官員往往刁難窯戶,壓級壓價,索取賄賂。
臨清的窯廠一直到清末才停燒。存在數(shù)百年的時間。臨清貢磚的燒制有復(fù)雜工藝,明代《天工開物》的作者宋應(yīng)星從家鄉(xiāng)江西南昌五次通過運河北上參加科舉考試,其間曾到臨清考察和尋訪燒制貢磚的技術(shù),并將所聞所見寫入《天工開物?陶埏篇》中。臨清貢磚隨著北京故宮的完工和《天王開物》的流傳而聞名中外。
臨清鈔關(guān)與臨清鑄幣
臨清鈔關(guān),在明清時期可是一處聞名遐邇的地方。
鈔關(guān)之名源于鈔關(guān)稅。明朝宣德四年(1429年),規(guī)定政府在沿江河要地,設(shè)置官署,征收鈔銀,稱為鈔關(guān)稅。當(dāng)時,京杭大運河上共設(shè)鈔關(guān)11處,臨清是其中之一。由于臨清是水運咽喉,鈔關(guān)稅收較多,地位也就相對重要。
臨清運河鈔關(guān),最初只是對過往商船征稅,按船的大小即裝貨量征稅,空船不征稅。乾隆十四年《臨清縣志》記載有明宣德皇帝關(guān)于運河鈔關(guān)的圣旨:“南京至北京沿河船只,除裝載官物外,其一切裝載人口物貨,或往或來,每船一載按其料數(shù)若干,程途遠(yuǎn)近,照規(guī)定例糾舊鈔。著有風(fēng)力御史及戶部官,分投于緊要河道處所監(jiān)收。如有隱匿及恃權(quán)豪勢不納鈔者,船沒入官,仍將犯人治罪。若空過船只,往回不系攬載者,不在納鈔之例?!?/p>
臨清鈔關(guān)最初只是對過往船只征稅,后來兼征商稅,還有協(xié)助稽查逃犯、檢查過往官員的通行證明,甚至對外國使船進行檢驗勘合。當(dāng)時,日本、朝鮮以及歐洲的勘合船隊和使者,一般是在字波登岸,經(jīng)寧波的市舶司檢查驗實后,經(jīng)杭州沿大運河北上進京。明朝嘉靖十九年(1540年)日本使者策彥周良曾在寧波登岸后經(jīng)大運河北上,將沿途所見所聞記錄下來,寫成《入明記》一書。書中多處記載了途經(jīng)臨清的情況。
為了防止逃稅,鈔關(guān)在運河內(nèi)設(shè)置鐵索,直達兩岸,開關(guān)時,才將鐵索撤掉。明萬歷年間,臨清鈔關(guān)的收入每年達8.3萬余兩,超過了北京崇文門鈔關(guān),居全國鈔關(guān)之首。清代,臨清鈔關(guān)仍很重要,據(jù)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記載,臨清鈔關(guān)每年課稅“大約至四萬金”。
運河鈔關(guān)大多在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關(guān)停,唯獨臨清運河鈔關(guān)至民國十九年(1930年)才關(guān)停。這充分說明了臨清鈔關(guān)的地位和作用。
由于鈔關(guān)的設(shè)置,臨清庫銀不斷增加,對一些殘破舊幣,需要更鑄新幣,對一些碎銀也要鑄成銀錠,運往京師,于是就產(chǎn)生了臨清鑄幣。
臨清置爐鑄錢,始于明正德年間,今臨清運河鈔關(guān)內(nèi)有《重修戶部分司公堂記碑》,記錄了臨清置爐鑄幣的情況。從文獻資料看,這時臨清雖有鑄幣,但規(guī)模并不大,主要是將鈔關(guān)的殘幣碎銀進行加工。
臨清作為重要的鑄幣地,是在明崇禎年間。當(dāng)時,各地農(nóng)民的反抗斗爭此起彼伏,因為擴充兵餉,出現(xiàn)了錢荒。由于臨清有鑄幣的基礎(chǔ),便受命鼓鑄錢幣,據(jù)《臨清縣志》記載:“臨清鼓鑄局,在東水門外,有爐三十余座,明崇禎己卯(1639年)始設(shè),屬王部。清屬倉部。每年領(lǐng)銀八萬兩,買銅鑄錢,支應(yīng)各屬餉。停鑄年月未詳?!碑?dāng)時鑄的是“崇禎通寶”,充當(dāng)兵餉,全國流通。
入清后,戶部設(shè)“寶皇局”,工部設(shè)“寶源局”,大量鑄造清錢。其中背穿上及穿右“臨”字錢,即臨清鑄錢。
臨清鑄幣,主要是作為國家?guī)煦y通過運河運往京師。每年解交的數(shù)目由山東巡撫奏報朝廷?,F(xiàn)中國歷史檔案館存有238件年報奏折,數(shù)額明確詳實。另有一部分臨清鑄幣由臨清鈔關(guān)按照戶部的要求,直接發(fā)往各地,一般是救災(zāi)或兵餉。
從明清兩朝的情況看,鑄錢局一般設(shè)在省城或重要的府城,唯獨臨清作為州縣級的地方,置有鑄錢局。當(dāng)時,山東已在省城濟南設(shè)局鑄錢,另設(shè)局于臨清,足以說明臨清在明清經(jīng)濟社會中的地位
和作用。
竹桿巷與臨清哈達
臨清地處北方,本不產(chǎn)竹,卻以竹制品聞名全國,這就不能不提到竹桿巷。
運河開通后,臨清成為漕運樞紐。無論是明朝還是清朝,為了優(yōu)恤漕運官兵,都允許漕運軍人隨船攜帶一定數(shù)量的土產(chǎn)在沿途易換柴鹽,并免其抽稅。后來,漕運軍人也隨漕船搭運一定數(shù)量的各地土特產(chǎn)沿途販賣。大運河貫通南北,為南北物品交流提供了方便。
臨清不產(chǎn)竹子,卻是運河沿岸的大碼頭,南來的漕船便將竹子運載到這里,為當(dāng)?shù)氐闹衿魑锛庸ぬ峁┝舜笈脑稀S捎谂R清地處交通要道,往來人口眾多,為攜帶物品的方便需要大量竹制器物,從而為竹制品加工提供了市場。
隨著竹制品市場的擴大,出現(xiàn)了專門生產(chǎn)、加工竹器的經(jīng)營戶,這些經(jīng)營戶出于生產(chǎn)和銷售的便利,集中在一起,形成了專門的街巷,由于街道旁放滿了加工竹制品用的竹桿,人們便稱之為竹桿巷。
當(dāng)時,竹桿巷有經(jīng)營戶70多家,產(chǎn)品百多種,常見的農(nóng)器有竹耙、掃帚、篩子等,生活用品主要有:竹簾、竹筐、竹簍、竹幾、竹椅、竹擔(dān)、竹筷、竹牌等。
隨著竹制品業(yè)的發(fā)達,還出現(xiàn)了更細(xì)化的產(chǎn)業(yè)。在臨潔竹桿巷附近,有專門生產(chǎn)竹制油簍的街巷,被稱為油簍巷。油簍外用竹篾編成,內(nèi)糊油紙,輕巧而堅固。當(dāng)時臨清盛產(chǎn)豆油、芝麻油、棉籽油以及食醋、醬油等,各地官商民船從臨清經(jīng)過,多捎帶這里的油簍產(chǎn)品,所以油簍市場很大。傳說臨清的油簍不十白鼠嚙,很受各地客商歡迎。
在竹桿巷附近,還有箍桶巷,專門生產(chǎn)馬桶、腳盆、水桶。主要以竹子為原料,街巷達百余米,也很壯觀。至清朝末期,隨著鐵制容器的出現(xiàn),箍桶巷、油簍巷才逐漸衰落。
由于從事竹制品加工成本較低,從業(yè)者大多是貧窮的小手工業(yè)者。他們深受宮府的盤剝和勒索。明萬歷年間,明政府派宦官馬堂任臨清稅使,在臨清橫征暴斂,即便是挑夫街販,也要交稅。從事竹制品加工的手工業(yè)者也倍受盤剝,許多店家因而倒閉。據(jù)《明史》記載,“中產(chǎn)之家,破者大半”。
面對馬堂的榨取,臨清人民發(fā)起了由商人、手工業(yè)者為主的反稅監(jiān)馬堂的斗爭,從事竹制品加工的王朝佐,被推為這次斗爭的首領(lǐng)。利瑪竇在《中國札記》中記載了這次民變,該書記載說:“皇帝派太監(jiān)們?nèi)ナ斩悾鋵嵤锹訆Z。其中一個名叫馬堂,住在著名的臨清巷。當(dāng)?shù)鼐用窈婉v軍奮起反對他,燒毀了他的家,殺死他所有的家奴。他若不是化妝逃跑,避開了憤怒的人群,自己也會遭遇同樣的命運?!?/p>
竹桿巷是外來物品在臨清集散加工的典型代表。臨清產(chǎn)品外銷則以臨清哈達最為著名。
哈達是一種具有不同幅面和圖案的帶狀絲織品。據(jù)說,清乾隆皇帝登基時達賴七世曾貢獻哈達,乾隆為回敬達賴,讓絲織業(yè)發(fā)達的臨清機戶趕織哈達。由于這個原因,臨清哈達在青海、地區(qū)很受歡迎。
臨清的佛教信仰并不發(fā)達,卻盛產(chǎn)佛傳地區(qū)使用的哈達,主要因素是臨清的絲織業(yè)發(fā)達。臨清汗巾和臨清帕全國聞名,是臨清絲織業(yè)發(fā)達的具體表現(xiàn)。明代馮夢龍的小說《喻世明言》第一卷是“蔣興哥重會珍珠衫”,故事發(fā)生在湖北襄陽府,其中寫道:“薛婆子故意一甩衣袖,聲稱‘失落了一條臨清汗巾’,叫丫鬟滿地尋找。”由此可見,臨清汗巾在當(dāng)時十分著名。
篇8
作zuò者zhě:[美m(xù)ěi]考kǎo琳lín·范fàn納nà伯bó
繪huì畫huà:[美m(xù)ěi]斯sī泰tài芬fēn妮nī·岳yuè
譯yì者zhě:楊yánɡ筱xiǎo艷yàn
出chū版bǎn社shè:江jiānɡ蘇sū教jiào育yù出chū版bǎn社shè
作zuò為wéi一yì名mínɡ小xiǎo學(xué)xué語yǔ文wén老lǎo師shī,說shuō實shí話huà起qǐ初chū我wǒ對duì漫màn畫huà書shū并bìnɡ不bú在zài意yì,印yìn象xiànɡ中zhōnɡ的de漫màn畫huà就jiù是shì通tōnɡ過ɡuò簡jiǎn單dān的de畫huà面miàn和hé文wén字zì敘xù述shù一yí個ɡe淺qiǎn顯xiǎn的de故ɡù事shi。然rán而ér,當(dāng)dānɡ我wǒ第dì一yī次cì認(rèn)rèn認(rèn)rèn真zhēn真zhēn閱yuè讀dú系xì列l(wèi)iè漫màn畫huà書shū《豚tún鼠shǔ小xiǎo神shén探tàn》,我wǒ忍rěn不bu住zhù放fànɡ慢màn了le閱yuè讀dú的de腳jiǎo步bù,細(xì)xì細(xì)xì端duān詳xiánɡ畫huà面miàn,品pǐn味wèi文wén字zì,我wǒ被bèi它tā的de不bù簡jiǎn單dān深shēn深shēn打dǎ動dònɡ。
這zhè套tào漫màn畫huà書shū分fēn為wéi《消xiāo失shī的de三sān明mínɡ治zhì》《寵chǒnɡ物wù店diàn的de幽yōu靈línɡ》《離lí奇qí的de標(biāo)biāo牌pái》《店diàn主zhǔ失shī蹤zōnɡ案àn》《尋xún貓māo歷lì險xiǎn記jì》五wǔ個ɡe故ɡù事shi。走zǒu進jin維wéi勒lè茲zī先xiān生shenɡ的de寵chǒnɡ物wù店diàn,你nǐ一yí定dìnɡ會huì被bèi那nà個ɡe長zhǎnɡ著zhe棕zōnɡ白bái兩liǎnɡ色sè稀xī奇qí毛máo色sè,梳shū著zhe一yí個ɡe霹pī靂lì頭tóu的de小xiǎo家jiā伙huo所suǒ吸xī引yǐn,它tā就jiù是shì寵chǒnɡ物wù店diàn里li大dà名mínɡ鼎dǐnɡ鼎dǐnɡ的de“盤pán子zi”偵zhēn探tàn——塞sài斯sī潘pān絲sī,這zhè個ɡe飽bǎo覽lǎn群qún書shū、聰cōnɡ明mínɡ睿ruì智zhì的de小xiǎo豚tún鼠shǔ在zài無wú意yì間jiān,就jiù做zuò了le五wǔ回huí偵zhēn探tàn,而ér促cù使shǐ它tā完wán成chénɡ使shǐ命mìnɡ的de,竟jìnɡ是shì一yì只zhī憨hān態(tài)tài可kě掬jū的de小xiǎo倉cānɡ鼠shǔ罕hǎn米mǐ什shí。伴bàn隨suí著zhe一yí幅fú幅fú生shēnɡ動dònɡ的de畫huà面miàn,你nǐ會huì讀dú出chu日rì漸jiàn篤dǔ厚hòu的de“豚tún倉cānɡ之zhī誼yì”。
起qǐ初chū,罕hǎn米mǐ什shí只zhǐ是shì一yì廂xiānɡ情qínɡ愿yuàn地de想xiǎnɡ和hé塞sài斯sī潘pān絲sī成chénɡ為wéi好hǎo朋pénɡ友you,但dàn塞sāi斯sī毫háo不bù領(lǐng)lǐnɡ情qínɡ,面miàn對duì它tā的de拒jù絕jué,執(zhí)zhí著zhuó的de小xiǎo罕hǎn緊jǐn緊jǐn地de抱bào著zhe塞sài斯sī標(biāo)biāo牌pái上shɑnɡ的de字zì母mǔ“G”說shuō:“我wǒ們men不bú是shì朋pénɡ友you,我wǒ們men是shì最zuì好hǎo的de朋pénɡ友you!”后hòu來lái它tā們men倆liǎ終zhōnɡ于yú成chénɡ為wéi最zuì好hǎo的de朋pénɡ友you。當(dāng)dānɡ偵zhēn探tàn因yīn為wéi價jià錢qián的de原yuán因yīn,只zhī能nénɡ買mǎi它tā們men倆liǎ其qí中zhōnɡ一yì只zhī的de時shí候hou,罕hǎn米mǐ什shí毅yì然rán地de將jiānɡ塞sài斯sī推tuī到dào了le偵zhēn探tàn的de面miàn前qián,自zì己jǐ的de眼yǎn中zhōnɡ卻què滿mǎn含hán著zhe不bù舍shě的de眼yǎn淚lèi……當(dāng)dānɡ你nǐ看kàn到dào這zhè樣yànɡ的de畫huà面miàn,會huì不bu會huì同tónɡ樣yànɡ熱rè淚lèi盈yínɡ眶kuànɡ呢ne?
分fēn別bié后hòu的de塞sài斯sī和hé小xiǎo罕hǎn互hù相xiānɡ惦diàn念niàn著zhe,在zài尋xún找zhǎo隔ɡé壁bì書shū店diàn失shī蹤zōnɡ貓māo的de案àn件jiàn中zhōnɡ,這zhè對duì最zuì好hǎo的de偵zhēn探tàn伙huǒ伴bàn因yīn為wèi聯(lián)lián合hé破pò案àn,再zài一yí次cì相xiānɡ逢fénɡ……正zhènɡ是shì這zhè幾jǐ個ɡè有yǒu著zhe嚴(yán)yán密mì的de邏luó輯jí,看kàn似shì簡jiǎn單dān卻què又yòu不bù簡jiǎn單dān的de推tuī理lǐ故ɡù事shi,串chuàn聯(lián)lián起qi了le兩liǎnɡ個ɡe好hǎo朋pénɡ友you之zhī間jiān深shēn厚hòu的de友yǒu誼yì。精jīnɡ彩cǎi的de故ɡù事shi一yí個ɡe連lián著zhe一yí個ɡe,引yǐn人rén入rù勝shènɡ。
寵chǒnɡ物wù之zhī家jiā的de溫wēn情qínɡ故ɡù事shi,不bù僅jǐn僅jǐn表biǎo現(xiàn)xiàn在zài罕hǎn米mǐ什shí和hé塞sài斯sī身shēn上shɑnɡ,還hái表biǎo現(xiàn)xiàn在zài其qí他tā動dònɡ物wù之zhī間jiān,表biǎo現(xiàn)xiàn在zài它tā們men與yǔ寵chǒnɡ物wù店diàn主zhǔ人rén維wéi勒lè茲zī之zhī間jiān。無wú論lùn是shì誰shéi,只zhǐ要yào懷huái揣chuāi著zhe對duì動dònɡ物wù的de愛ài,便biàn會huì贏yínɡ得dé愛ài與yǔ尊zūn敬jìnɡ。
豚tún鼠shǔ小xiǎo神shén探tàn的de故ɡù事shi是shì這zhè樣yànɡ明mínɡ亮liànɡ,這zhè樣yànɡ充chōnɡ滿mǎn溫wēn情qínɡ,讓rànɡ你nǐ讀dú來lɑi欲yù罷bà不bù能nénɡ……
篇9
我,一個腦袋大大。面有菜色。喜歡死死盯住人看、喜歡“甲殼蟲”的年輕人。正青春、風(fēng)華正茂,想給生活找點刺激。
生活,有兩種:精彩的生活平庸的生活。不精彩勿寧死。
女子,有兩種:她和她以外的。
我是個以最好為準(zhǔn)則的有志青年。沒有錯。
周圍的同性朋友,讓我覺得丟臉??茨莻€喜歡“泡面”的家伙,在女生旁死乞白賴地笑,毫無自尊可言;再看那個連橡皮都要寫上名字的角兒,借他5角錢不還就要與你拼命,像個婆娘……總而言之,沒法干大事。
“青春期”,我不喜歡這個叫法,太粉嫩。我喜歡“革命時期”,是成就大事的時期。革命,革命,真動聽。
她是我的戰(zhàn)友。我們有至高無上的偉大友誼。
在一個月黑風(fēng)高的夜晚,王二騎著他的愛車,從某地趕往某地,他蹬著車,正在思考一個什么問題。忽然路邊一只動物自上而下,著陸在他的蓋滿柔軟小發(fā)茬的腦袋上。他不由一驚,愛車也發(fā)出驚呼。哪來的野貓,他劈手拿下它,正要施以嚴(yán)刑?!笆窒铝羟?”一聲嬌喝。從那貓的出發(fā)點飛身而下一個女的。他正愕著呢,那貓崽子便逃之夭夭。欲知后事,請聽下回分解。
原來此女與貓在樹上摘月亮,貓崽沒長性,覺得摘月無望便對月嗷嗷幾聲離去,正好我經(jīng)過,它就搭了順風(fēng)車……明白事情以后,我無話可說。遇到奇人奇貓也;此女通情達理,知道天色已晚,也知道我人好,便搭我的車到車站,遂別。
后來,后來……
其實,她是我的同校同班同桌。
沒有懸念,沒有什么。
她愛喝可樂她愛麥當(dāng)勞她愛王小波她愛黑色她愛音樂她愛國愛人民她愛貓愛吃魚……刀子說大頭我叫你王二吧,王小波小說中的主角。王二王二,好吧。
于是王二,也就成了我,從王小波的小說里出來,我靠邊站;或者,我本來就是王二,小說里的角兒一邊兒涼快去。
總之,我很喜歡她就是了。
她的書包像個育兒袋,里面是貓崽。有時候我也幫她背,像背著定時炸彈出入校園,書包很牢,因為貓的爪子很癢。我這么乖,她會心情很好地塞給我一片魚干。銜著魚干背著貓的王二。兄弟,你不能不說這是精彩的生活。
“Hey!這是我的貓崽。”她這樣向別人介紹我。一點也不顧我的不好意思。而這時我毫無表情,惡狠狠地盯著想笑的家伙們。
回想起來,宛如昨日之事?!巴醵?!”她大聲叫我同時拍我的右肩,并從左邊出現(xiàn),對我笑。她的笑像水底升起的汽泡,輕盈地接近水面,停在水中央,微微顫著。
我的心也充滿了喜悅,膨脹膨脹,雙腳離開地面。
甲殼蟲唱到“Yesterday,……”,一切都是過眼云煙。她同我的革命時期一起遠(yuǎn)去,十六歲以上,我都覺得是大齡。兄弟們,你們的朋友,本文敘事者,曾經(jīng)的王二,我,并不傷感。因為她早就對我說過,只與我一起到十六歲。
當(dāng)我進了這所高中,她像那晚的貓一樣消失了。
我正在老。
篇10
No.1《最好的我們》
在全市最好的振華高中,學(xué)霸余淮和學(xué)渣耿耿不打不相識,在同桌的過程中,兩人對彼此都有好感。畢業(yè)之后,余淮家里發(fā)生變故,從耿耿的世界消失了,多年后耿耿在念念不忘的余淮和苦苦追求自己的路星河之間抉擇。
No.2《十七歲不哭》
講述了振華高中一群性格各異的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關(guān)于友情、親情、愛情的思考,劇情真實接地氣,反映了青少年特有的睿智與朝氣。
No.3《你好,舊時光》
本劇圍繞一群高中學(xué)霸展開,不同于大家印象中學(xué)霸高冷的形象,這部劇中的每個學(xué)霸都有血有肉,有著青少年的幼稚懵懂,也有關(guān)于未來的迷茫,很正能量的一部劇。
No.4《奮斗》
該劇圍繞一群北京80后展開,六個好朋友之間經(jīng)歷背叛、叛逆、婚姻之后彼此支持,成長過后學(xué)會釋然,時間流逝,世界在變化,不變的永遠(yuǎn)是他們奮斗不止的決心。
No.5《我的青春誰做主》
趙寶剛導(dǎo)演的又一力作,講述了三個表姐妹步入社會后,一心成就自己的事業(yè),奮斗的過程中關(guān)于親情與愛情的抉擇。
No.6《流星花園》
講述了在一所貴族學(xué)?!盎夜媚铩鄙疾擞赂姨魬?zhàn)富家子弟F4的權(quán)威,最終收獲友情和愛情的故事。
No.7《十八歲的天空》
講述了一群高三少年與老師一起努力拼搏,突破自己的故事。
No.8《匆匆那年》
在青春洋溢的高中校園里,五名少男少女成為了好朋友,往后十多年的人生中,他們之間被愛情友情所牽絆,當(dāng)所有人都成熟后,青春成了他們永遠(yuǎn)難忘的回憶。
No.9《旋風(fēng)十一人》
不被所有人看好的中學(xué)足球隊,在教練穆奇的帶領(lǐng)下一路過關(guān)斬將,創(chuàng)造“奇跡”的故事。
No.10《忽而今夏》
熱門標(biāo)簽
清明 清明節(jié)精彩演講 清明節(jié)工作方案 清明節(jié) 清明節(jié)工作通知 清明節(jié)演講材料 清明節(jié)講話稿 清明節(jié)領(lǐng)導(dǎo)講話 十七屆三中全會報告 十七屆六中全會 十七屆五中全會 詩情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