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課文范文
時間:2023-04-04 03:49:5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小學課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略讀課文精講,精雕細刻
略讀課文無論從內(nèi)容,還是語言上看,篇篇文質(zhì)兼美,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的確難以割舍。有些教師不理解略讀課文擔負的教學功能,不管是精讀課文還是略讀課文,一律精讀精講,從字詞到篇章,從語法修辭到思想感情,面面俱到,精雕細刻。所以老師們總說課時不夠,完不成教學任務。
(二)略讀課文不講,置之度外
這種情況是,學生課本上略讀課文篇目沒有學習過的痕跡。略讀課文一般都不講,以學生自學為主或作為課外閱讀材料自主閱讀。學生閱讀效果如何,不得而知。雖然有的老師將略讀課文放在課內(nèi)完成,但是往往馬馬虎虎讓學生隨便讀幾次就草草了事,學生讀懂了什么就匯報交流什么,教師很少指導和總結(jié),出現(xiàn)“教而不教,讀而未讀”的結(jié)果。還有的老師因為考試不考,干脆翻過不講。教師在略讀課文教學教學方法單調(diào),無論課文是什么內(nèi)容,什么體裁,一律采取自己讀一讀,大家說一說的方式完成,難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三)教師對略讀課文教學本質(zhì)認識不清楚
很多老師把略讀課文教學上成一種變式的精讀課——縮略版的精讀課,失去了教材略讀課的應有之意。其實略讀課文教學中讓學生了解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只是一個保底的工作,“快速”閱讀應納入教學者的視野,激發(fā)學生的略讀興趣才是略讀課文教學時更應關注的。略讀課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孩子獨立閱讀的能力,促使孩子進行自主閱讀,擴大閱讀范圍,拓展自己的閱讀視野。
二、改進小學語文略讀課文教學的對策
(一)加強制度建設,重視發(fā)揮教研活動的作用
長期以來,大家對略讀課文教學的忽視,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教師的主觀因素,也有客觀因素。在教育現(xiàn)實面前,有時客觀因素可能會改變?nèi)说闹饔^因素。比如在各級各類的閱讀教學評比活動中,大家的精力都集中在精讀課文的教學上,忽視了略讀課文教學擔負的重要任務。今后的評比活動中,我們對精讀課文教學和略讀課文教學可以采取一定的比例限制,促使廣大語文教師對略讀課文教學進行探索和研究。
(二)遵循略讀原則,把握略讀課文教學方向
1.以學生自學為主
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閱讀的基本方法,教師在教學時要放手讓學生自己學習和實踐了,關鍵時刻只需稍加點撥即可。教師在略讀課文的教學中,應面向全體注重引導,充分調(diào)動每一個學生自學積極性,參與的主動性,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教師應創(chuàng)設情境,激活學生的內(nèi)在動力,滿足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需要。略讀課文是學生獨立閱讀的實踐機會,個體自讀和合作交流是略讀課文學習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學實踐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
2.從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出發(fā)
我國的閱讀教學不是在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而是在消磨學生對閱讀的興趣。讀什么?怎么讀?都按照老師的要求和理解展開。忽視了比智力因素更重要的非智力因素——興趣的培養(yǎng),學生不知道閱讀是為了什么。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閱讀興趣,將閱讀視為自己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才是學生閱讀能力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動力。提倡讓學生接觸各種各樣的閱讀材料,進行廣泛而大量的閱讀,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意向選擇閱讀書籍,教師只教一些用于獨立閱讀的方法和策略,學生閱讀的都是自己感興趣的書籍。此時學生們學習和運用的大都是略讀的方法,獲取自己感興趣的信息,發(fā)現(xiàn)和享受閱讀帶來的樂趣。
篇2
一、正確認識略讀課文的性質(zhì)
教學中,我們應加強單元整組教學的意識,在精讀課文教學時滲透閱讀方法,在略讀課文教學時遷移閱讀方法,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略讀課文是學生運用所學閱讀知識,進行獨立閱讀、理解的良好范例,是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能力的重要途徑。通過自己閱讀獲取信息,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能力。略讀課是學生獨立閱讀的實踐機會,個體自讀與合作交流是略讀課文學習的重要方式,課堂的絕大部分時間應該用于自讀與交流,當然,也要很好地體現(xiàn)教師的引導作用。略讀課文的教學也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部分,只要教學得法,它所發(fā)揮的作用也并不比精讀課文教學的作用小,略讀課文的教學不容輕視。
二、略讀課教學,讀是基礎,讀中悟情
小學語文最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是朗讀,充分發(fā)揮朗讀對理解課文內(nèi)容,積累語言,陶冶情操的作用,在略讀課文的教學中,更應該放手讓學生去朗讀。
第一,讓學生初讀課文,掃清生字障礙,理解文章的大意。這是學習略讀課文的基礎,學生只有自己熟讀了課文,才會被課文中的內(nèi)容所吸引,這樣更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我們放手讓學生去讀,讓學生把自己初讀的收獲寫出來,哪怕只是一點點,也能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
第二,同桌互讀課文在略讀課文教學中也可常用。同學之間可以利用互讀的機會糾正讀音,更有利于同學之間互相學習朗讀的技巧,改善朗讀中存在的不足,學生通過再一次的朗讀課文,對課文的內(nèi)容有了更深的認識。
第三,學生讀后談收獲,這是初讀的最終目的。讀完課文,學生可以小組交流,也可以是集體交流。在這過程中,鼓勵學生充分展示。學生在匯報時,教師可以從中獲得很多信息,對于學生模糊的問題,教師可以在接下來的教學中給予補充。
三、略讀與精讀互相融合,綜合運用
略讀要求粗知文章大意,但不能把讀書停留在初讀階段,以為粗知就是淺知,粗知就是少知。略讀課文教學目標更為集中,不是沒有重點,而是重點會更少更突出,更多要求學生自主解決。其實,粗知是相對精讀課文而言的,略讀課文少了識字、學詞、學句等細節(jié),教學目標更為集中,教學重點更為突出,但在閱讀的方法上,也不排斥精讀。文章的重點、精彩之處還是要引導學生細細品讀,使略讀與精讀互相融合,綜合運用,通過有層次的閱讀,在內(nèi)容理解、情感感染與語言感悟上也達到比較理想的效果。
四、加強學生與文本的對話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五個解放:“解放孩子的頭腦,使孩子敢想;解放孩子的雙手,使孩子能干;解放孩子的嘴巴,使孩子多說;解放孩子的空間,使孩子能到大自然中去學習;解放孩子的時間,使孩子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遍喿x教學是文本、生活與人的心靈之間的一道橋梁。教學略讀課文是盡可能地讓學生參與到文本中來。讓學生體驗文本帶給他們的快樂。
略讀課文一般只有一課時,在這短短的一課時中,教師快速有效地抓準略讀課文的教學重點,使略讀課文和精讀課文形成一個系統(tǒng),形成教學合力,更好地發(fā)揮訓練閱讀、遷移能力和陶冶情操的功能。如何抓?從哪里抓?每篇略讀課文前的導語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借鑒。
篇3
關鍵詞:小學語文;略讀教學;問題指引
略讀課文作為閱讀教學的載體之一,它在一個教學單元中的定位、目標以及閱讀方法等,是有別于精讀課文的。
一、目前的略讀課文教學主要存在著如下三種誤區(qū)
1.略讀課文自讀化。
“略讀”就是簡單地讀一讀,略微知道大意即可,還因略讀教學不列入考試范圍,于是老師們便有了“省略”的念頭,將其視為“閑文”置于課外,任由學生自己去讀。
2.略讀課文泛讀化。
略讀課文有要求,不像精讀課文那樣嚴格細致,內(nèi)容上只要求“粗知課文大意”,不需字斟句酌。于是課堂上,讓學生隨隨便便讀幾次,任由他們天花亂墜地交流,從而出現(xiàn)了“教而不教,讀而未讀”的無效結(jié)果。
3.略讀課文精讀化。
略讀課文無論從內(nèi)容,還是語言上看,篇篇文質(zhì)兼美,出于名家之筆,作為教師的我們也難以割舍。于是詞句品析、朗讀感悟、積累運用、人文熏陶……面面俱到,精雕細琢。
略讀教學應該是以運用讀書方法、提高閱讀能力為主要任務的教學。
二、我結(jié)合自己的教學實際,以人教版教材六上課文為例,談談高段語文略讀教學策略
1.得法在‘精’,用法在‘略’。
我在執(zhí)教六上第七組課文時,就以“得法在‘精’,用法在‘略’”的教學原則為導向,在實踐教學中對課文的教學順序進行了調(diào)整,我先上21課《老人與海鷗》,接著上24課《金色的腳印》;然后上23課《最后一頭戰(zhàn)象》,最后才上22課《跑進家來的松鼠》。這樣的安排,是因為我在單元整組備課時發(fā)現(xiàn),21課與24課,23課與22課有著學法方面的聯(lián)系。在教學21課時,我先讓學生理清文中的主要人物,再用圖表示文章的主要脈絡,抓住主要事件進行概說概括課文主要內(nèi)容的方法。對于這樣的一種方法的應用,我發(fā)現(xiàn)在24課會較為合適。在教學24課時,也讓讓學生用圖表示文章的主要脈絡,從而較快又準確地把握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2.依托導語,課堂求簡。
略讀課文前常有一段閱讀提示,它既提示了學習要求,也指明了學習方法。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導語,并以此為重點或主線展開教學,使課堂教學簡略而有效。
如六上22課《跑進家來的松鼠》一課,導語中寫道:讀讀課文,說說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事,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在這樣的導語依托下,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過程十分簡約:出示課題,讓學生默讀“閱讀提示”,劃出本課的學習任務;圍繞“閱讀提示”的問題,瀏覽全文,把松鼠在“我”家做的事情,用小標題式概括出來;學生匯報、討論、對比所定的小標題并自行板書,根據(jù)板書同位互相口述主要內(nèi)容;把自己認為松鼠可愛的地方劃出來,四人小組交流體會;匯報自己最想說的學習體會(內(nèi)容的理解、寫法的收獲等);推薦閱讀:《狐貍和孩子》。這樣的教學過程,讓學生從“被動聽教”轉(zhuǎn)變?yōu)椤爸鲃訁⑴c”,從“得漁”到“捕魚”。
3.結(jié)合導讀,設計問題。
課文導讀提示中一般都有現(xiàn)成的問題設計,這是我們比較能夠方便采用的。其實,每組課文前面的單元學習提示中,也蘊藏著問題設計的重要提示。
如六上第五組課文前的學習提示中強調(diào),要“學習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就該單元的《一面》一課而言,最有特色便是對魯迅先生外貌的描寫。于是在教學中,在學生整體把握主要內(nèi)容之后,我緊緊抓住文中多次出現(xiàn)的“瘦”字設計了如下問題:魯迅給售票員阿累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瘦);勾畫出描寫“瘦”的句子,細細品讀;交流:他為什么如此瘦?;一次整體地寫“瘦”,兩次的“瘦”,三次寫臉的“瘦”,從刻意的“瘦”的描寫中,你體會到什么?關于外貌描寫,你又有何收獲?這些問題,由“外貌”入手,從內(nèi)容到精神到方法。正是這一問題設計,讓課堂更加大氣而實在。
4.問題指引,以學定教。
《蒙娜麗莎之約》用生動的語言,向我們細致地展現(xiàn)了達?芬奇的精湛畫技和他天才的想象力。這課我讓學生在老師主問題的指引下,探究合作學習。
教學過程是這樣的:第一環(huán)節(jié):欣賞《蒙娜麗莎》圖片,導入新課;第二環(huán)節(jié):明確要求,完成自學。出示要求:①閱讀課文,看看作者從哪些方面寫出了這幅名畫的魅力,并在文中做出相應的標記。②把課文中具體描寫《蒙娜麗莎》畫像內(nèi)容的部分找出來,多讀幾遍,說說自己的感受。第三環(huán)節(jié):交流探究問題。第四環(huán)節(jié):拓展延伸《最后的晚餐》。
篇4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材;課后;練習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所有小學語文教材的課文后都編有練習題,課后練習與課文一樣都是小學語文教材的主要組成部分,并與課文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那么,小學語文教材后的練習對學生來說究竟有什么意義?教師又該如何幫助學生更好地利用課后練習來進行學習呢?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思考的問題。下面,我們就來談一談小學語文教材課文后練習的作用和學生做作業(yè)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一、課后練習的作用
1.教科書是學生在學校獲得系統(tǒng)知識、進行學習的重要途徑,也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主要材料。其中,教材課文后練習是教科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教科書的聯(lián)系十分緊密,所有的題目都在聯(lián)系課文的基礎上再加以結(jié)合課外知識,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教師所教授的課文的內(nèi)容,便于學生預習、復習和做課外作業(yè),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學會把課文和生活結(jié)合起來,在聯(lián)系實際中更好地學習。小學語文教材的課文后練習是學生進一步擴大知識范圍的基礎,它最大的作用在于加深學生對教材的理解和鞏固,進一步掌握相關的技能、技巧,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學生可以通過做教材后的練習檢查自己的學習效果,盡快地發(fā)現(xiàn)問題,以便及時補救。語文教科書后的練習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因為作業(yè)中提出的各種問題,會促使學生進行思考,這樣能夠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
2.小學語文教材課文后的練習也是教師進行教材教學的途徑之一。通過對課后練習的檢查和批改,教師可以及時地發(fā)現(xiàn)學生掌握知識或技能的缺陷,加以糾正,并對學生的學習作出評價和對學生的進一步學習提出更具針對性的建議。對于一些比較難或者比較具有代表性的課后作業(yè),教師可以適當?shù)奶崾緦W生或者在課堂上進行講解,幫助學生充分理解和加深印象。但教師的提示和講解應該是有啟發(fā)性的,不能代替學生的獨立思考。
3.語文課后練習也可以用作教師與學生進行課堂討論的主線。語文的課堂教學與許多科目的教學不太一樣,語文教學不僅要教授學生教科書中的內(nèi)容,還要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思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與辯論能力,而剛?cè)腴T的小學生更是需要這方面的培養(yǎng)。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課堂討論就顯得尤為重要。為了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教師可以將頗有價值的課后練習題用作課堂討論的主題,并鼓勵學生大膽的說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見,在與老師意見不統(tǒng)一的情況下,也要敢于辯論,從中找到最正確的答案。將課后練習用作課堂討論的題材,整合了教師的教學思路,幫助學生把握教材,發(fā)揮了語文教學的整體效應。
二、學生做課文后練習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一)審題
審題可以說是做作業(yè)十分重要的一步。學生看到一個題目,會先判斷這個題目的類型,難易程度如何?與學習的課文有什么聯(lián)系?該如何運用學過的知識來解答?同時也會讓自己順著題目去思考。通過思考、準確、透徹地理解題目的意思,分清已知條件有哪些,這樣才能透徹地了解題目的要求,為后面的正確解題提供一個有利的條件。
(二)尋找解題途徑
俗話說:“一個問題有一百種解決的方法”。由此可見,解決一個問題的方法有很多,一條路不通,還有很多條,但是往往問題解決的最快途徑只有一個。學生在做課文后的練習時,要努力去尋找最佳的解題途徑,這不僅能夠節(jié)省一些不必要的時間,還能夠鍛煉學生的靈活思維,擴大思維空間,有利于學生更好地進行學習,
(三)正確的解題
經(jīng)過前面的兩個步驟,學生一般已經(jīng)尋得了解題的途徑,判定了解題的方案。但在實施時還要注意解題的保質(zhì)保量。學生在平時的生活和學習中要不斷地擴大自己的視野和知識領域,努力積累較多課內(nèi)的和課外的知識,學生一旦有了扎實的知識基礎,就能夠更好地做到正確解題,減少出現(xiàn)錯誤的幾率。學生在進行解題時,要結(jié)合在課文中所學習的知識,聯(lián)系題目要求,進行理性的思考,這樣就能基本保證了解題的正確率,避免自己犯一些不必要的錯誤。
(四)完成后注意檢查
教師在教學中要指導學生學會在完成課后作業(yè)后養(yǎng)成檢查作業(yè)的習慣,看看是否題目中所要求解決的問題都做出來了,有沒有漏解,一些題目沒有明確指出的隱藏性問題有沒有發(fā)現(xiàn),自己解答的答案符不符合題目的要求,有沒有做錯。學生學會在完成作業(yè)后檢查作業(yè),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意識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對學生在考試中的臨時檢查能力也很有好處。
(五)主動拿給教師批改
學生在做完課后作業(yè)后,應該及時、主動的拿給教師檢查和批改。因為即使學生對自己的作業(yè)進行了檢查,但不能排除還會有錯題存在。教師的檢查和批改能夠幫助學生了解自己之前沒有涉及的知識領域,更加全面地對自己的知識面作出總結(jié),教師在批改后給予的建議也會更加具有針對性,幫助學生進行更有效率的學習。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 朗讀 范讀 朗讀能力培養(yǎng)
新大綱明確指出:“小學各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笨梢?,朗讀是學生整體語文素質(zhì)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習語文行之有效的方法。朗讀教學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如果我們都能夠重視朗讀教學這一環(huán)節(jié),相信學生的語文水平定會大大提高。那么,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一、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學生發(fā)自內(nèi)心地愿意讀、喜歡讀,對朗讀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是朗讀教學的第一要務。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小學生好動、好勝、好奇心強等心理特點,運用多種方法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讓學生樂讀。在一些表演欲較強的孩子心中,他們十分渴望有個天地能讓他們發(fā)揮。我除課堂教學注重朗讀外,還根據(jù)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開展一系列競賽活動。如:朗讀競賽、讀書演講活動、故事會等,建立朗讀競爭機制,激勵學生參與朗讀,比一比,賽一賽,使學生在活動中培養(yǎng)朗讀興趣,提高朗讀水平和鑒賞水平。為了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可布置學生提前準備,選出自己最喜歡的、讀得最精彩的文章,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朗讀完畢,評委根據(jù)朗讀要求打分。
二、保證學生的朗讀時間
“把讀書的時間還給學生!把實踐的權利還給學生!”,這是語文教學改革的呼喚。也就是說,要想學生學會朗讀,首先要給學生朗讀的時間,讓學生多讀、充分讀。然而,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擠掉了學生讀書的時間,一節(jié)課40分鐘,學生朗讀的時間卻不到5分鐘,課堂中對朗讀教學輕描淡寫,一帶而過,如蜻蜓點水。要真正讓學生會朗讀,要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正確地讀課文,要求用普通話,聲音響亮,吐字清楚,讀準字音,特別是自學性朗讀,要讓全班學生都讀完、讀好,切不可只做個讀的樣子,匆匆過場,草草收兵。要留夠時間讓學生試讀、練讀,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情趣,切不可未準備好就倉促上陣。
三、注重發(fā)揮教師的范讀作用
課堂上教師起主導作用,教師的情緒能夠感染學生。要使學生有感悟、有體驗,教師首先要有感悟、有體驗。只有當教師熱情投入、真情流露、熱情洋溢的時候,才能以情悟情、以神會神,學生才能受到熏陶和感染。因此,要想使小學生語感與語言能力得以提高,教師就要對領讀加以重視,確保領讀正確。范讀最基本的功能是給學生提供讀課文的榜樣。朗讀并不是對文章內(nèi)容的簡單復述,必須掌握一定的技巧和藝術。比如:停頓的長短、讀音的輕重、速度的快慢、語調(diào)的抑揚、音色的處理,等等。實踐證明,學生需要經(jīng)過一定的模仿,才能掌握朗讀的技巧。課堂上,學生的情緒受教師感染的成分最高。我把每堂新授課當做舞臺,充滿激情地表演,特別是范讀時,聲情并茂,有時加上自創(chuàng)的動作,以豐富的表情、優(yōu)美的聲音感染學生,這樣自然就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讓他們樂于模仿教師的言行。教師要有感情地朗讀,對文章表達的思想進行正確處理,并把握好語音和語調(diào),正確掌握語速,不矯揉造作,這是要好好學習的,只有做好了這點,才能對課文中的詞句和內(nèi)涵進行理解,從而掌握好語感。
四、培養(yǎng)學生個性的朗讀習慣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由于學生的知識水平、理解和感悟語言的能力、朗讀水平等因素千差萬別,因此,有感情朗讀的處理形式各具特色,應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式朗讀。教學時,教師要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不要以自己的“標準答案”套學生,要鼓勵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朗讀,如對于教材可增可刪可改,朗讀的形式不拘一格,如朗讀、誦讀、表演讀等。要特別重視每天的早讀課時間,除了要求學生放聲朗讀之外,教師也和同學們一起朗讀,既起到示范作用,又提高他們朗讀的積極性。另外,背誦是一種最好的方法,背誦能起到通過朗讀體會語言文字情感和內(nèi)蘊的作用,還能貯存語言。利用閱讀課進行背誦古詩、背誦優(yōu)美片段等朗讀比賽活動,并設立相應的獎勵制度,以此激發(fā)學生有感情朗讀的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朗讀習慣。如教學《桂林山水》時,先讓學生誦讀,并配以音樂朗誦。這樣既便于抒情、感染,又便于讓學生在“誦”的過程中感知桂林山水的秀麗。良好的學習習慣會自然轉(zhuǎn)化成學習的動力,小學生記憶力強,教材里有許多質(zhì)兼美的課文均出自名家之筆,教學時要引導學生熟讀、背誦,多積累好詞佳句、精美篇章,不斷充實語言庫存。
五、評價形式多樣化
篇6
一、提高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求知欲
沒有了興趣的支撐,就沒有了動力的支持。在小學這個階段,學生由于受經(jīng)歷和年齡的影響,相對于抽象事物而言,更容易接受具象事物,相對于文字而言,更容易接受圖片。因此,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插圖成為了教師應該注重的一部分,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圖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過插圖引入所要講解的內(nèi)容,讓學生從插圖逐漸過渡到講課內(nèi)容,不易引起學生反感,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吸收理解。
例如在學習蘇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廬山的云霧》一課時,學生初次聽到課文的標題并不會有太大的反應,這是由于學生經(jīng)歷的原因,只有很少學生去過廬山,所以對于廬山并不感興趣,并且通常學生見到的云霧遠在天邊,觸不可及,因此所以學生對于“廬山的云霧”這一概念并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也就談不上感興趣了。而如果教師在授課前讓學生提前觀察課文中的插圖,讓學生對于“廬山的云霧”有了具象的認識,同時也通過插圖引起了學生的好奇心“為什么廬山上能看到云霧?”“為什么人能夠站在云彩上面?”,借助插圖向?qū)W生展現(xiàn)出不同于生活常見的情景,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這樣不論教師的授課效率還是學生的理解速度,都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營造情景氛圍,集中學生注意力
小學語文的授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為學生日后的學習生活打下基礎,特別是針對小學生這一處于思維轉(zhuǎn)折期的群體,他們正經(jīng)歷從具象思維理解轉(zhuǎn)變?yōu)槌橄笏季S理解的過程,如果教師沒有很好地的引導,不僅僅影響學生當下的成績,更是從深遠的角度影響了學生的腦力開發(fā)。而要想正確的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基礎的培養(yǎng),首先要做的就是培養(yǎng)學生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只有學會集中精力在一件事上才能做好這件事,而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合理運用插圖就能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例如在學習蘇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鄭成功》一課時,如果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只通過文字的講解述說鄭成功的經(jīng)歷,一些學生很容易就產(chǎn)生走神的情況,此時需要教師把學生的思維和注意力再次集中到文章中,就可以讓學生觀察課文中的插圖,通過觀察鄭成功的肖像,以及鄭成功站在戰(zhàn)艦上指揮戰(zhàn)斗的漫畫圖,讓學生描述插圖中都有哪些人物出現(xiàn),他們所在的場景是哪里,對應的文章中的文字描述在哪里……通過授課的過程中讓學生觀察分析插圖,不僅可以有效地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回歸課堂中,而且對于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大有幫助。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課文中的插圖,通過插圖為學生營造一個身臨其境的場景,通過插圖集中學生注意力,逐步培養(yǎng)學生上課集中精力的能力。
三、結(jié)合課文插圖,鍛煉學生思維力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幾乎每篇文章每個練習都配有插圖,并且插圖的內(nèi)容大都較好的符合對應講解的內(nèi)容,文中重點事物以及形態(tài)描述等基本上都能在插圖中找到,這不僅方便學生學習文章,更可讓學生通過已有的插圖發(fā)揮想象,通過文章對其他場景的描述也在腦海中構(gòu)建出一幅幅畫面,甚至可以將腦海中的畫面繪制出來。因此圖文結(jié)合講解的方式對于學生理解內(nèi)容,鍛煉學生思維能力有明顯優(yōu)勢。
例如蘇教版小學五年級上冊《金蟬脫殼》一課,記敘的是作者觀察金蟬脫殼的詳細過程,而對于學生來說,盡管他們平時見過蟬,但在課上教師講到蟬的話不容易馬上想起有關蟬的細節(jié),或者只記得蟬的外表長相,不了解每個部位的名稱和作用。這時書上的插圖就有了作用,學生可以觀察插圖中拍攝的蟬的照片,回憶自己見過的蟬的特點,教師也可以借助書上插圖向?qū)W生介紹蟬的各個部位的名稱和作用,在介紹完后繼續(xù)課文的講解。通過這樣的講解,學生對于蟬具有了具象的認識,在文章中描述金蟬脫殼的具體細節(jié),蟬的身體變化以及動作姿態(tài)時,能在腦海中繪制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將蟬蛻的整個過程牢記在心。因此,充分結(jié)合文章和插圖,讓學生借助插圖來鍛煉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
篇7
【關鍵詞】小學語文 巧用 插圖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03-0131-02
現(xiàn)行的新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插圖甚豐,且圖色彩鮮明、線條簡潔,具有形象性,直觀性,趣味性,啟迪性等特點。因而,本人在教學實踐中,充分利用課文插圖這一生動的教學資源,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開拓學生的思維空間,訓練學生的言語表達能力,引導學生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一、巧用插圖激發(fā)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jīng)說過:"學習興趣是學生活動的重要動力"。興趣是求知的內(nèi)驅(qū)力,可以使學生對學習充滿熱情,并推動學生積極探索,敏銳觀察,豐富想象,深刻思維,集中力量去獲取知識,創(chuàng)造性地完成學習任務。學生的閱讀興趣是閱讀成功的關鍵。教材中的許多插圖采用了擬人化手法表現(xiàn)事物的情態(tài),富有童趣。因此,在學生接觸課文之前,借助課文插圖,使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躍躍欲試的狀態(tài)下進入閱讀,進而保持學生主動參與閱讀的意識。如教學《小壁虎借尾巴》一課,新課伊始教師安排看圖,并讓學生提出問題。學生看過插圖后,疑竇叢生:"小壁虎借尾巴時,小魚、老牛、燕子他們說了什么?""小魚、老牛、燕子他們到底有沒有把尾巴借給小壁虎呢?""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它在想什么呢?""小壁虎到底向誰借到了尾巴?"有了問題也就產(chǎn)生了濃厚的閱讀興趣,學生就會迫不及待地帶著自己的問題去讀課文,去感知課文內(nèi)容了。"學起于思,思起于疑",懸念可以造成一種急切期待的心理狀態(tài),激起學生探索求知的濃厚興趣。
二、巧用插圖幫助理解
圖文結(jié)合,突破難點,理解理解重點。課文插圖直觀、形象,它可以幫助學生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直觀形象地理解字、詞、句的意思。如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19課《趙州橋》一文,有幾個小朋友游覽過趙州橋?教學課文第三自然段時,如果先從文字上找理解課文的途徑,是比較困難的。但課文中配備了逼真形象的彩圖,把欄板上雕刻著各種姿態(tài)的龍栩栩如生地展現(xiàn)出來,借著這一優(yōu)勢,引導學生圖文結(jié)合進行學習,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又如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3課《荷花》是這樣描寫荷花池美景的:" 荷花已經(jīng)開了不少了。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有的……有的……有的……。"教學本段,通過指導學習觀察插圖,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白荷花的各種美妙姿態(tài),也理解了"挨挨擠擠""飽脹"的意思。如此圖文結(jié)合的教學,可以化難為易,幫助理解,教師教起來生動有趣,學生學得輕松愉快,同時師生都受到了美的熏陶。
三、巧用插圖拓展思維
同志曾指出:"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創(chuàng)新是如此的重要,課本的插圖正好可以派上用場。課堂,一幅小小的插圖成為了我們開拓學生思維、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孩子創(chuàng)造能力的載體。如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30課《西門豹》一課,寫了西門豹到鄴的地方巧妙破除迷信、為民除害并發(fā)動老百姓興修水利的故事。學完課文后,教師仍然可以借助課文中的插圖,引導學生想象:"河伯要娶媳婦這一天,西門豹來漳河懲處巫婆和官紳時,如果官紳向西門豹行賄,會發(fā)生什么故事?""如果西門豹遲來一步,故事又會是怎樣?"學生的思維頓時被打開了,一個個精彩、離奇的故事也便誕生了。再如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19課《烏鴉喝水》一課,寫了一只烏鴉口渴了,發(fā)現(xiàn)一個瓶子,可瓶口小,瓶子的水不多,它想辦法放進小石子,烏鴉喝著了水的事。學完課文后,教師仍然借助課文中的第一幅插圖,引導學生想象:烏鴉還能用什么辦法喝到瓶子里的水?圖上還有哪些東西能幫助烏鴉喝到水?學生的答案多樣:用大石塊旁邊的水草葉當吸管用也能喝到瓶子里的水;烏鴉還可以用自己身上的羽毛伸進瓶口蘸到水,慢慢地舔……教師通過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思考,不僅培養(yǎng)了孩子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想象能力,還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真是一舉多得。
四、巧用插圖練說
教材中有許多插圖,這些插圖直觀形象,內(nèi)涵豐富,容易激發(fā)學生觀察、想象和說話的興趣。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充分利用課文插圖,把握時機,靈活創(chuàng)設語境,進行口語交際訓練。如《少年閏土》最后一段寫了"我"與閏土依依惜別的情景,用筆十分簡練。教學時可讓學生觀察文中的插圖,通過看圖和表演,使學生真正走進人物的心靈世界,切身感受 "我"與閏土的深厚友誼,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五、巧用插圖引情
篇8
關鍵詞:英語教學;單詞;課文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13)03-0054-02
一、單詞教學
(一)音節(jié)記憶法和諧音記憶法
大家都知道,學英語最基礎的就是單詞,單詞量的多少標志著一個人英語水平的高低,但記單詞也成為許多英語學習者的困惑。尤其是初學英語的小學生,如果找不到正確的方法,單詞很難記準記牢,從而影響其學習英語的信心和興趣,甚至影響他今后的學習道路。在多年的教學工作中,我認為記單詞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音節(jié)記憶法和諧音記憶法。
因為記單詞就是記發(fā)音、拼寫和漢語意思,學習單詞就得從語音開始,在日常教學中逐步滲透一些元音字母及組合和輔音字母及組合的發(fā)音規(guī)則,然后再教學生根據(jù)單詞中的元音字母及字母組合劃分音節(jié),從而判斷單詞的發(fā)音,再利用諧音將英語讀音和漢語意思建立聯(lián)想。這樣記單詞就非常簡單,印象也就非常深刻了。
比如一些較長的單詞,學生看見就有些害怕,如果劃分了音節(jié),再加上諧音,基本上看兩遍就記住了。如:university,把它劃分為u,ni,ver,si,ty 這樣幾個音節(jié),再利用諧音:“有你我CT”,學生們很快就記住了。我們班現(xiàn)在記單詞就大量采用這種方法,開始老師可以多引導多講解,慢慢的學生自己就掌握了。現(xiàn)在學新單詞的時候,大部分同學都能根據(jù)字母組合的發(fā)音規(guī)律猜出新單詞的發(fā)音,都爭著搶著讀,并能積極地建立單詞和漢語的聯(lián)想,快速地將單詞記住,即使一些較難的單詞,他們基本上也能通過與同伴討論讀出來。我能感覺到,在記單詞時,他們是積極的快樂的,記單詞已經(jīng)不再是負擔,而是展示他們學習能力的一個大舞臺。
(二)利用舊詞記新詞
形近詞記憶法:如 goat, coat, boat ,再如在學remember 時,好多同學都說單詞很長,發(fā)音較難,但經(jīng)過老師的引導,同學們很快就找到了它的形近詞December,這樣聯(lián)系起來就很容易記住了。平時我還會經(jīng)常做一些“巧變字母成新詞”的練習,及時總結(jié)學過的一些形近詞。
復合詞記憶法:英語中有好多復合詞,如 playground, blackboard, bedroom,afternoon等等,在學這些詞時,就可以引導學生拆分單詞,從單詞的意義上去理解構(gòu)成復合詞的這兩個單詞的含義,從而記住三個單詞。
詞根詞綴記憶法:如sun-sunny, cloud-cloudy, wind-windy, 以及drive-driver, teach-teacher, play-player, sing-singer等等,引導學生找到這些詞之間的規(guī)律,不僅可以快速記住這些單詞,還會根據(jù)詞根猜出一些新的單詞.
二、課文教學
(一)預習質(zhì)疑,小組探疑
課前預習是為了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有效地服務于課堂,提高課堂效率。教師在預習方法上要給學生恰當?shù)闹笇?,讓學生知道如何預習,預習什么。PEP版五、六年級課本每單元講完Let’s talk之后,都有一部分Read and write,這部分綜合性比較強,除了有Let’s talk中講到的重點句型外,還會有好多新單詞及語言點,所以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閱讀素材,為了節(jié)省課上時間,可把它留為預習作業(yè)。學生為了在課上有精彩的發(fā)言,都會認真預習,查單詞表或工具書,并做好預習筆記,就連學困生也不甘落后,都會在上課前向好的學生請教,爭取把問題搞懂。在上課的時候,學生會對他們提出的疑點進行重點學習和探討,然后再集中交流展示(其間老師給予適當?shù)囊龑В?,最后由老師做補充歸納。這樣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學生已不再是一味地等著老師教,而是自己主動地去獲取知識,學習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有時候,給學生布置一些搜集同類詞的預習作業(yè),如搜集學過的所有有關家務的動詞詞組,一些關于交通工具、介詞詞組等等。這樣可以減輕學生在學習中的語言障礙,使學生在課堂上語言運用得更自如,更自信,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
(二)小組合作,自疑自探
為了更好地發(fā)揮優(yōu)等生的主觀能動性,并能帶動學困生的學習,把學生按照強弱搭配的原則分成了小組,每個小組選一名負責人,負責任務的分配、協(xié)調(diào)。在小組討論中,可先聽取學困生的想法,學困生說不完整或解決不了的再由中等生或優(yōu)等生幫忙,這樣可以起到生幫生的作用。為了讓優(yōu)等生能“吃得飽”,也可以由他們提出一些深層次或總結(jié)性的問題,并在全班展示。
要想更好地發(fā)揮小組合作的能動性,教師的評價激勵也很重要,在小組匯報結(jié)束后,我經(jīng)常會評選出“最佳搭檔”和“最佳主持人”,以此激勵組內(nèi)所有成員都積極參與,提高他們的合作意識。另外,小組合作在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的同時,教師也要當好“導演”這一角色,及時了解各組討論的進度和質(zhì)量,對討論有困難、無序或偏離主題的要及時進行引導,但又不要干預過多,以讓學生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真正做到有“扶”有“放”。
(三)適時引導,合作探究
合作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以小組為形式,在設定的探究情景下為了共同的學習目標共同學習、互相促進、共同提高的一種學習方式和教學策略,學生在合作中可以加強實踐,降低焦慮感,增強自尊心和自信心。
在學習新知識時,教師要創(chuàng)設情境,采用啟發(fā)式教學,把學生的思維帶入新的學習背景中,讓他們感覺學習是解決新問題的需要,產(chǎn)生一種積極發(fā)現(xiàn)問題、積極探究的心理取向,使學生敢想、敢問、敢說,從而誘發(fā)探究的意識,激活探究的思維,如:在講現(xiàn)在進行時的時候,先找來一幅掛圖,用英語描述圖中人物都在干什么,讓學生仔細聽,然后把一些句子寫在黑板上,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探究這些句子的規(guī)律以及它所表達的意思。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很快就發(fā)現(xiàn)了其中的規(guī)律,并在老師的引導下總結(jié)出了現(xiàn)在進行時的結(jié)構(gòu)。
(四)預設目標,交流重點
在講一個新的單元之前,可以讓學生先看本單元的一些單詞,由此判斷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在學完部分單詞后,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探討本單元會有哪些重點句型,本組總結(jié)出來之后,再與其他組交流,對于一些達不成一致的問題再由老師指導。如講問路指路這一單元時,可先讓學生討論一些問路指路的方式,學生們說出了好多自己的想法,雖然某些句子不太準確,但經(jīng)過老師的引導,很快就理解了。這種方法雖然有點費時間,但確實能激活開拓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幫助理清學習的思路,并能探索到教材以外的知識。
(五)整合教材,升華文意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打破課本的編排順序重新整合教材,讓教材服務于教學。
五、六年級的對話文章的篇幅比較長,為了更清楚地掌握課文內(nèi)容,更靈活地運用語言,可讓學生改編、復述文章,或做一些排序、提煉文章梗概的練習,學生開始會覺得有點難,但時間長了就能運用自如了。這種方法可以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可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提高。
(六)利用插圖,創(chuàng)編對話
課本中每篇文章都配有插圖,在學文章之前先讓學生觀察插圖,弄清文章要講的內(nèi)容,還可以通過插圖預設課文內(nèi)容,有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看圖自由組織對話,然后再接觸課文內(nèi)容。
此外,每單元都有Let’s try 和 Let’s check的聽力練習,在聽錄音前,先讓學生看插圖,自己編對話或句子,讀給全班同學聽,然后再聽錄音做題。這樣可以訓練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七)激發(fā)興趣,提高效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對英語產(chǎn)生興趣,就能激發(fā)強大的求知欲。因此,小學英語教學要以激發(fā)學生興趣為出發(fā)點,努力營造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在課文教學中,我采用的興趣教學法有:創(chuàng)設生動的生活情境;采用Let’s chant這種有律動節(jié)奏的方法編排短語和句子;引用貼近生活的英語格言;閱讀一些簡單的英語幽默故事;聽英文歌曲、欣賞英語電影的精彩片段,這些方式極大地吸引了學生的興趣,活躍了英語課堂。
篇9
《語文課程課標》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筆者通過觀察,學生對課文中插圖的關注絕不會少于對文本的關注。而且,更多的學生會主動的注意到課文對應的插圖,甚至會在插圖中按照自己的方法和理解進行涂鴉。相對于文本的學習,學生就顯得比較被動,更多的學生是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學習的。因此,充分利用好課文的插圖,能夠投學生所好,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為語文教學平添一道美麗的風景。
一、展示插圖,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使學生能夠主動的進行語文學習,讓學生對語文感興趣是最好的道路。一堂語文課只有短短的45分鐘,讓學生興趣盎然的緊跟老師進行學習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更多的老師在課堂導入階段煞費苦心,故事、兒歌、游戲等各種激趣的手段層出不窮,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有些課文我們卻很難找到有效的切入點,其他的導入方法可能不合適或者重復的使用極易讓學生產(chǎn)生審美疲勞,不利于課堂教學的有效進行。這時,插圖就是可以充分利用的導入資源。插圖可能學生事先就比較熟悉,無形中減輕了學生的學習壓力,同時插圖與學習的課文內(nèi)容緊密結(jié)合,有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使學生有學習的興趣而不感覺到生疏和困難。
例如,在《少年閏土》這篇可課文的教學中,文章中有一副閏土在西瓜地里的插圖。教師讓學生看插圖,并提問:“想想這個圖中的少年是誰?仔細觀察這個少年,你能夠從他的動作和表情看出這個少年有什么特色?能不能借助這幅圖簡單的解釋一下,魯迅為什么要寫這位小人物?文章中哪些段落是寫有關這幅圖上的事情,文章中除了這件事情之外還寫了閏土的幾件事情?讀讀課文,把他們找出來?!边@樣,通過課文的插圖,讓學生對課文的內(nèi)容產(chǎn)生好奇心,同時將整個文本的內(nèi)容有效的結(jié)合起來,讓學生能夠以此為導引,積極的進行其他內(nèi)容的探索,從而將整個課堂完全調(diào)動起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欣賞插圖,使情境更形象化
在課堂中創(chuàng)設有效的情境,讓學生能夠融入其中,身臨其境感受課文中所展現(xiàn)的美妙境界,深化了解文本的中心。但是,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課文的體裁是不一樣的。因此,教師需要加以區(qū)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因時制宜,因文章的不同創(chuàng)設不同的情境。而課文的插圖是與課文完全匹配的,利用起來勢必得心應手,事半功倍。
例如,在《唯一的聽眾》這篇課文的學習中,教師可以給同學展示課文中那個老人的插圖:清晨,一位老人在樹林的椅子上安詳?shù)淖o靜的享受這清晨帶給她的美好,清新的空氣,鳥兒的歌唱,舒適的陽光,多美??!真是美好的一天。但是恰恰這時,一陣似鋸床腿一樣難聽的小提琴聲打破這一切的美好,破壞了這難得的美。并提問:“同學們,你們想想,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做?你猜猜這位老人會怎么做?看看這幅圖,通過這位老人的表情你能猜出什么?讓我們一起從課文中找答案吧。”通過對插圖的討論,同時和學生一起感受這幅圖背后所體現(xiàn)出來的美好和寧靜,讓學生在這美好的情境中體驗,享受。又問:“當這種美好的情境被打擾,同學們體驗到了失落,但是卻不知道圖中的那位老人究竟會做出什么反應呢,會不會和我們一樣呢?”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迫切的想知道那位老人的反應,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從課文的學習中化解自己的疑問,加深課文的理解。
三、品讀插圖,讓課文更加豐滿
課文中的插圖都是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而配上去的,不僅僅是對課文內(nèi)容的反應,同時由于圖片相對于文字而言,更具想象力,還是課文內(nèi)容極好的延伸。因此,細細的品味課文內(nèi)容,感覺意在言內(nèi),卻用意猶未盡,以此學生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細細的進行咀嚼,加深課文的理解。
篇10
關鍵詞:小學語文;中年級;閱讀課文;教學模式
閱讀課文是鍛煉學生自學能力的最佳方法,其既可連接課內(nèi)和課外的閱讀,又可直接體現(xiàn)某一單元訓練的重點。小學中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既可鞏固和深化低年級閱讀目標,同時也是為高年級閱讀目標做鋪墊和過渡。根據(jù)新課改標準對小學中年級閱讀提出的“能提出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具有獨立閱讀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會運用多種閱讀方式”“能積累課文中的優(yōu)美詞語、精彩語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等目標,筆者總結(jié)出中年級閱讀課文教學的三個側(cè)重點是:讀書能力、理解能力和課外拓展積累,并且認為,“自學輔導”是最為重要的教學方法。
一、引導自學,培養(yǎng)學生讀書能力
這里所講的“自學”與課堂教學結(jié)構(gòu)中的“預習”不一樣,后者一般發(fā)生于課外,是沒有教師輔導的,因而質(zhì)量往往都難以保證。而這里所說的“自學”是發(fā)生于課內(nèi),由教師所指導。小學中年級學生正是自學能力起步的階段,作為中年級學生教師應明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應細心指導學生獨立閱讀和思考。“自學”有基礎閱讀和邏輯整理兩個階段,前者主要是指使學生具有基本獨立閱讀文章的能力,能理解文章的基本內(nèi)容,后者是指學生通過教師引導、通過自學能在理解的基礎上整理出某一課題內(nèi)容的邏輯內(nèi)容。
“引導自學”主要有教師先導、學生后自學,學生先自學、教師再導,教師邊導、學生邊自學三種方式。第一種中,教師先導是指教師先指出自學要求和自學方法,學生再根據(jù)這些要求和方法自學;第二種引導自學方法可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并領悟自學的內(nèi)容。
筆者在要求學生自學前總會要求他們標出自然段,并把每個自然段的段意寫出來,最后根據(jù)每個自然段的段意寫成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另外結(jié)合自身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總結(jié)出一套可幫助學生理清總分總的方法。即:(1)初讀課文,看看課文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好寫什么,找出中心詞、句、段;(2)逐段朗讀,理清每段間的相互關系;(3)口述主要內(nèi)容。
二、品誦積累,培養(yǎng)學生理解能力
本文中“品誦”是指學生在經(jīng)過自學和討論之后,畫出自己最喜歡的詞語、句子和段落,并在旁邊注上自己喜歡這些詞、句、段的原因,再通過誦讀讀出自己的理解。而“積累”是指引導學生摘錄每個自己理解感悟較深且喜歡的詞、句、段,牢記文章的精彩部分。因此在閱讀課文教學中,教師除了要引導學生將詞句的意思和詞句所表達的情意理解并體會,并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外,還應引導學生在理解語言的基礎上將語言信息、語言材料大量地儲存積累起來。
三、嘗試實踐,課文拓展積累
1.總結(jié)反思
總結(jié)反思階段是學生進一步系統(tǒng)化、概括化知識,進一步規(guī)律化、綜合化技能,進一步全面、深刻、牢固掌握知識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經(jīng)過之前的自學閱讀和品誦積累后,學生在工具書和參考書的幫助下已基本掌握了新課的內(nèi)容,但他們總會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此時教師應先簡明扼要地對所學文章進行概括性講述,特別是文章的重點與難點;接著讓學生對自己的分析與結(jié)果問題的全過程進行回顧,并提出其存在的難以解決的問題;最后教師可跟學生一起共同討論學生們存在的難以解決的共性問題。在這一總結(jié)反思階段教師應特別注意的是學生的主體問題,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2.課文拓展閱讀
小學中年級的閱讀教學不能只局限于課堂上,應指導學生將自身在課堂上所掌握的閱讀方法和讀書能力運用到課外閱讀中。課文閱讀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語文素質(zhì)。學生通過大量的課文書籍的閱讀可積累更多的語文知識。而在大量閱讀的過程中應注重閱讀主體的自主性,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并保證閱讀內(nèi)容的健康豐富。同時應提倡學生看《西游記》《三國演義》《水滸傳》《在人間》《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我的大學》《童年》等中外長篇名著,這類長篇名著可磨煉學生的意志,熏陶他們的情感。
結(jié)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