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減災的口訣范文

時間:2023-10-31 18:00:0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防震減災的口訣,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重視導語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教師在上課時應重視導語的作用,在學習初中地理序言“學習地理、認識人類之家”時,由于初一學生在小學已經(jīng)學過一些地理知識,對地理知識并不陌生,教師可設計這樣的導語:“同學們,你知道太陽為什么東升西落?為什么有月圓月缺?為什么我們這里冬天穿棉衣,而夏天穿單衣?這些問題都是教師要在地理課上給大家講述的。地理中還有很多有趣的自然和社會現(xiàn)象的知識。”這樣,學生對地理就產(chǎn)生了很大的興趣。導語和電視機前的序幕一樣,能使人產(chǎn)生一種欲望,因而課前生動有趣的導語和恰當?shù)囊胄抡n的方法,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接受新知識的心理需求,進而為教師新課的講解奠定基礎,提高教學效果和質(zhì)量。

二、充分利用地圖

地圖是一種信息載體,也是信息傳遞的工具,它可以把廣大地區(qū)的地理事件呈現(xiàn)在人們眼前,使人一目了然。地理教學中地圖運用十分廣泛,地圖與地理教學密不可分。因此,從初一開始,教師就要有意識地教學生讀圖,如在講解第四章“氣溫和氣溫的分布”一節(jié)時,為了使學生達到能理解世界氣溫規(guī)律的教學目的,教師可運用幻燈片告訴學生什么是等溫線,讓學生找出北半球0℃等溫線和10℃等溫線,懂得在它們之間地區(qū)的氣溫是大于0℃還是小于10℃,這時,教師就可因勢利導地總結(jié):海拔越高,氣溫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

三、利用歌訣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初中地理知識以識記內(nèi)容為主,如何把枯燥的知識教給學生,使學生減輕記憶負擔,記得牢,也愿意記,運用“口訣法”、“順口溜”等形式較好。如黃河流域概況概括為:“青川甘寧古,晉陜河南魯。五五00長,流域七十五。”又如:中國15個鄰國按順時針“三字經(jīng)”概括為“朝俄蒙,哈吉塔,阿巴印,尼錫不,緬老越”等。朗朗上口,易于記憶。再如記我國的主要山脈分布也可用此方法:東西走向有三橫,北天陰,中昆秦,湘桂粵贛夾南嶺。東北一西南有三撇,興安太行巫雪峰,長白武夷中間橫,臺灣山脈東分布。喜馬拉雅弧形山,珠峰傲立中尼境,八八四四第一峰。地理歌訣簡潔而明了,方便記憶,在地理學習中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值得解釋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地理知識都得編成“口訣”、“順口溜”等形式,這是做不到的,也沒有必要。

其次,初中學生喜歡唱流行歌曲,流行歌曲中許多歌詞與地理知識有關,把這些歌詞運用到地理課堂教學之中,會大大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如“三月里的小雨,淅淅瀝瀝、淅淅瀝瀝下個不?!?。設問:三月里的小雨,為何淅淅瀝瀝下個不停?盡管初中階段學生還不能做出全面解釋,但這就為學生思考問題、提高興趣奠定了良好基礎。又如:“我家住在黃土高坡,大風從坡上刮過,不管是東南風還是西北風……”生動形象地描述了黃土高原,詞作者為何不寫成“不管是西南風還是東北風”?這就使學生帶著問題、帶著興趣去學。

再次,我國文學寶庫中眾多的優(yōu)秀詩文為借助歌謠法在地理教學中的運用提供了極豐富的材料。如:“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等。

四、鼓勵學生勤于觀察

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地理事物,聯(lián)系課本上所講授的地理知識,分析地理現(xiàn)象的成因和規(guī)律等。要使學生掌握正確學習的方法,就要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地理”,不斷向?qū)W生“授之以漁”,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使學生學好地理。積極鼓勵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并努力創(chuàng)造“民主、和諧、平等”的課堂教學氛圍,這是學生發(fā)揮學習主體性的重要保障。只有在輕松、愉悅的課堂環(huán)境中,學生學習地理的熱情才能被激發(fā),思維的火花才能被點燃。因此,我在向?qū)W生傳授地理知識和技能的同時,還有意識地對學生施以情感教育,給予其必要的關心、激勵、尊重和理解,培養(yǎng)學生積極參與的信心和熱情,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

五、關愛學生

“以人為本”,是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到的一個原則。關愛學生,既增強了學生對老師的信任,又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和積極性。每當考試結(jié)束后,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樣一個現(xiàn)象:有些學生主動找到老師,聲稱地理考得不好,感到內(nèi)疚,對不起老師平時對他的關心。可見,老師平時的關愛,換來的是學生努力考好地理的回報。

六、注重基礎知識的教學

初中地理教學,對知識的深度要求不高,應以基礎知識教學為主,一方面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落實素質(zhì)教育,另一方面為高中地理教學打好基礎。如:中國地理中基礎知識應是兩個內(nèi)容,一是34個省級行政區(qū)的全稱、簡稱,省級人民政府駐地及其相關位置,二是中國主要地形區(qū)(以山脈為主)的位置。只要這兩方面基礎知識基本落實,學習中國地理后面知識就會游刃有余,否則困難重重。要落實這兩方面知識,我建議采用三個步驟:一是教師利用黑板板書畫圖或教學填充掛圖落實,二是利用填充圖學生作業(yè)落實,三是通過檢測落實。

七、充分開發(fā)渠道,不斷豐富和利用各種地理課程資源

地理課程資源包括旨在實現(xiàn)地理課程目標的各種因素和條件。開發(fā)地理課程資源的目的是實現(xiàn)國家所規(guī)定的地理課程目標,為地理教師提供各種教學素材、案例、條件和手段,更好地貫徹地理教育思想;能夠充分體現(xiàn)“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思想,廣泛開拓學生的知識視野,不斷拓展學生的學科深度。初中地理教師更應盡可能充分開發(fā)、合理利用校內(nèi)外一切有利于地理教學的資源,借助各種條件,豐富教學內(nèi)容,增強教學的活力。

1.教師可以設計制作各種地理教具、學具等,也可以指導學生制作地理模型。例如,在學習“地球儀”這部分內(nèi)容時,教師先指導學生用厚紙板做鑲嵌式小地球儀,既彌補了課堂教具的不足,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了課堂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