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切術后康復護理范文
時間:2023-10-26 17:30:1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氣切術后康復護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氣管切開手術; 康復護理管理; 綜合氣道護理
doi:10.14033/ki.cfmr.2017.5.040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05-0074-03
Comprehensive Airway Nursing Management Solution Application Research in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after Tracheotomy/HOU Cai-e.//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7,15(5):74-76
【Abstract】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prognosis of rehabilitation by comprehensive airway nursing management solution in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after tracheotomy.Method:From February 2012 to January 2013,78 patients with tracheotomy and undergoing hospital medical service were collected,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40 case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o carry out integrated airway nursing and corresponding management services,38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taken fundamental airway nursing and the management operation,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in two groups was compared.Result:After nursing,the respiratory tract mucosa bleeding,respiratory cough,sputum with sticky stiff,sputum culture showed positive symptoms,lung infection situation and nursing adverse events occur rat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uperio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Tracheotom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management; Comprehensive airway nursing
First-author’s address:Qujing City First People’s Hospital,Qujing 655000,China
急性救治高危重Y患者時,若出現(xiàn)呼吸不暢或衰竭問題,醫(yī)師通常會選擇氣管切開的方式施行急救[1]。由于此種手術的操作流程中及手術后都需要加強氣道管理方面的護理工作,為此,醫(yī)護人員務必妥善落實術后每個環(huán)節(jié)的康復護理操作,尤其要注重提升氣道護理及相應醫(yī)療管理的水平[2]。本文在掌握臨床病學及其有關資料條件下,抽選入筆者所在醫(yī)院行氣管切開手術而接受住院醫(yī)護服務的患者78例,入選病例劃分作兩組,試驗組開展綜合化氣道護理及相應管理服務,對比組開展基礎性氣道護理,評比兩組術后康復狀況,現(xiàn)將研究過程闡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抽選2012年2月-2013年1月入筆者所在醫(yī)院行氣管切開手術而接受住院醫(yī)護服務的患者78例,在掌握臨床病學及其有關資料條件下,醫(yī)師對全部病例施行病情評估及判斷,GCS評估分超出8分,且?guī)в酗@著呼吸不暢或者呼吸衰竭體征。依據(jù)調研活動具體需求,將其分作試驗組、對比組,試驗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齡51~84歲,平均(63.7±9.81)歲;患病類型:腦出血16例、顱腦受創(chuàng)14例、腦梗死10例。對比組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齡52~85歲,平均(64.1±9.94)歲;患病類型:腦出血15例、顱腦受創(chuàng)14例、腦梗死9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比組以基礎氣道護理方式開展日常醫(yī)護工作,并適時探查患者各項體征,掌握其病情的歸轉狀況,適時調改護理管理措施。
試驗組開展綜合化氣道護理及相應管理服務,實施方法如以下幾項:(1)以氧氣霧化法濕化患者氣道。選用醫(yī)用型氣切面罩霧化儀器連通氧氣,然后向患者輸送經(jīng)霧化的氧氣,使氧氣吸入氣道以內。(2)選取適合、規(guī)范的濕化溶液,并調節(jié)濕化操作頻率。濕化溶液的成分、配比為:5~10 ml蒸餾水+4000 U稀釋糜蛋白酶+30 mg氨溴索,充分混勻以后再行氧氣霧化;依據(jù)痰液的黏稠狀況調改濕化操作頻率,4~6次/d。(3)適時拍打背部、協(xié)助吸痰。依循患者痰液性質、生成量、病情進展狀況等擬制符合個人化的排痰吸取規(guī)劃表;排痰以前,先翻轉患者身體并均勻、適度地拍打背部,使氣管內壁之上的痰液震動后脫離,進而運用規(guī)范化手法吸取痰液;吸痰開始前輔助患者清理干凈口部、鼻部的分泌物質,替換吸痰導管以后抽吸氣管中的分泌痰液,當患者吸氣接近結束時插置吸痰導管,并行無負壓送管,插入完畢再打開負壓,一邊往上提起導管一邊左右旋轉管道,不能一次性插置到底,幼骷擠ㄎ癖毓娣?、轻柔R淮闻盘禃r間不超出15 s。(4)增強站立訓練、功能性機體訓練。待患者病情有所歸轉后,借助電動豎立起床位,2次/d,30 min/次,同時實施科學咳嗽練習,即開展一呼一吸方式,叮囑患者用力地呼出氣體,氣體接近排凈時咳嗽,之后深式吸氣,稍微放松后持續(xù)循環(huán)以上呼氣、吸氣動作。(5)調護患者膳食行為及相應護理。基于辨證施護的有關規(guī)范內容,對術后患者施行膳食行為干預及情志疏解護理;氣管切開術口要勤換藥,3~4次/d;定時清理、消毒內套管;病房室內的條件環(huán)境需接受監(jiān)控,空氣溫度在20 ℃~22 ℃,濕度在60%~70%,每日實施負離子消毒8 h。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所得數(shù)據(jù)運用SPSS 21.0統(tǒng)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護理前、后患者癥狀的轉歸情況比較
兩組護理前的各項癥狀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jīng)護理后,試驗組呼吸道黏膜流血、呼吸道受刺激咳嗽、痰液較黏稠、痰液培養(yǎng)顯陽性、肺感染等項癥狀情況都優(yōu)于對比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2.2 兩組護理期間不良事件出現(xiàn)率比較
試驗組中有3例呼吸不暢,1例血氧飽和度不合格,沒有氣管塌落、重新置管等問題出現(xiàn),總計4例,占比10.00%(4/40)。對比組中有7例呼吸不暢,5例血氧飽和度不合格、2例氣管塌落、1例重新置管,總計15例,占39.47%(15/38)。試驗組護理期間不良事件發(fā)生率低于對比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3 討論
對于氣管施行切開手術的患者來講,其氣道受到外界空氣影響,使氣道內部變得干燥,情況嚴重時候還會誘發(fā)黏膜組織損傷,致使氣道中分泌生成結痂物質,并阻塞了呼吸道[3]。在醫(yī)護操作流程中必須注重強化氣道濕化的力度,霧化濕化氣管氣道的關鍵目的在于:使分泌物得以稀釋,以便痰液更快、更順利地咳出,確保分泌痰液的吸引流動順暢[4]。如果分泌痰液及有關物質落入患者的肺臟內,很可能誘發(fā)感染,為此,護士相當注重術后的濕化管理[5]。常規(guī)醫(yī)護模式中,運用間斷性滴藥法開展氣道濕化處理,這可以緩解氣道干燥、氣管黏膜受損等現(xiàn)象,但用藥劑量相對較大,容易激起咳嗽反應,消減了濕化防護效果[6]。本調研活動以綜合施護理念為導向,調改濕化管理、機體康復性訓練、膳食行為及相應護理,充分發(fā)揮出氧氣霧化法的氣道護理價值[7]。并注重施展多舉措、系統(tǒng)化的醫(yī)護管理服務,盡量滿足氣管切開患者氣道的濕化護理需求,既能改善各項術后不良癥狀,又可規(guī)避不良護理事件的誘發(fā)因素[8-9]。
本研究中,兩組護理前的各項癥狀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經(jīng)護理后,試驗組呼吸道黏膜流血、呼吸道受刺激咳嗽、痰液較黏稠、痰液培養(yǎng)顯陽性、肺感染等項癥狀情況都優(yōu)于對比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在氣管切開后醫(yī)護管理操作中踐行綜合化氣道護理、管理方案,可體現(xiàn)出較高的醫(yī)療實踐價值,有助消除術后各種高危性致病因素,使護理服務總體水平得以提升。
參考文獻
[1]李培培,劉業(yè)海,田春輝,等.喉罩輔助改良氣管切開術在重癥OSAHS多平面手術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耳鼻咽喉科雜志,2014,22(4):272-275,257.
[2]吳永彪,馬艷麗.持續(xù)負壓吸引在氣管切開術后高氣道分泌物臥床患者護理中的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6,32(13):1016-1017.
[3]陳通,付愛軍,朱軍,等.經(jīng)皮氣管切開術與傳統(tǒng)氣管切開術在神經(jīng)重癥患者救治中安全性的多中心隨機對照研究[J].中國綜合臨床,2014,30(6):581-584.
[4]郜楊,劉洋,唐榮,等.改良經(jīng)皮擴張氣管切開術在重癥醫(yī)學科危重患者中的應用研究[J].中華危重病急救醫(yī)學,2014,26(2):106-109.
[5]陳通,金玉蘭,付愛軍,等.經(jīng)皮氣管切開術與傳統(tǒng)氣管切開術在神經(jīng)重癥患者救治中安全性的單中心隨機對照研究[J].河北醫(yī)藥,2014,36(13):2003-2005.
[6]李炬帶,郭敏,劉力新,等.呼吸氣囊輔助呼吸下緊急經(jīng)皮氣管切開術在重癥破傷風的應用價值[J].中華傳染病雜志,2016,34(4):248.
[7]秦楓,豆欣蔓,牟成華,等.經(jīng)皮旋轉擴張氣管切開術在重癥監(jiān)護病房臨床應用的系統(tǒng)評價[J].中華危重病急救醫(yī)學,2014,26(12):895-900.
[8]李勛,趙峰,王俊,等.單步經(jīng)皮旋轉氣管切開術在呼吸衰竭患者搶救中的應用觀察[J].山東醫(yī)藥,2015,55(39):75-76.
篇2
關鍵詞:急性心肌梗死;心臟康復;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12)11-0030-01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是指多種因素導致冠狀動脈狹窄后,心臟供血突然中斷、心肌發(fā)生急性缺氧缺血所導致的心肌疼痛、心律失常等一系列癥狀[1]。隨著飲食習慣及生活方式的改變,急性心肌梗死的發(fā)病率逐年上升,已發(fā)展成為致死率最高的心血管疾病。傳統(tǒng)理論認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應絕對臥床休息,通過減少運動以降低心肌細胞的代謝壓力,縮小心肌梗死范圍。隨著研究的深入及康復醫(yī)學的發(fā)展,研究發(fā)現(xiàn)早期心臟康復不僅不會增加心臟負擔,還能改善心肌血液循環(huán),提高心功能,促進患者早日康復[2]?,F(xiàn)就近年來我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臟康復護理研究進展綜述如下。
1心臟康復概述
1.1心臟康復定義:心臟康復是指通過聯(lián)合治療使心臟疾病患者達到理想的心理、生理及社會狀態(tài),使其能依靠自身的努力,獲取最佳的社會功能,并通過健康訓練不斷延緩并改善疾病進程的一個過程。聯(lián)合治療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心理疏導、藥物治療以及運動訓練等治療方法。美國于1995年在《臨床實踐指導心臟康復》中對心臟康復做出明確規(guī)定:“心臟康復是指通過醫(yī)學評價、藥物治療、運動療法、行為干預及心臟危險因素教育、矯正及咨詢的綜合的長期的治療過程,用以緩解心臟疾病患者生理、心理的不良反應,降低再梗死及猝死的發(fā)生率,穩(wěn)定并逆轉動脈硬化的進程,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3]”
1.2心臟康復主要機制
(1)緩解衰弱效應。在20世紀初,臨床出于運動會增加心肌壓力、促進室壁瘤的形成、引發(fā)心力衰竭或猝死的擔憂,提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應絕對臥床休息且禁止一切活動超過60天[4]。然而長期臥床不起會使血容量減小,安靜心率增加,產(chǎn)生性低血壓,并因長期不運動而使肺功能減退,骨骼、肌肉萎縮及栓塞形成的機會增多。心臟康復就是提倡早期活動以緩解并消除長期臥床所引起的上述衰弱效應。
(2)改善冠狀動脈血流。張靜潔[5]等研究發(fā)現(xiàn),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冠狀動脈介入術前后進行冠狀動脈造影,術后進行心臟康復治療及護理的患者冠脈血流狀況較對照組良好,冠脈在狹窄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
(3)調節(jié)神經(jīng)功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性期后進行心臟康復訓練可顯著提高交感神經(jīng)及副交感神經(jīng)的張力,結合β受體阻滯劑治療可更好地調節(jié)交感和副交感神經(jīng)的平衡,加速心臟自律性的快速恢復。
(4)提高機體功能儲量。在絕對臥床休息3周左右,機體最大耗氧量會減少25%左右。賀敏霞[6]等研究發(fā)現(xiàn),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實施心臟康復訓練3個月后,患者最大攝氧量增加25%以上。攝氧量的增加可提高心絞痛閾,減少心絞痛發(fā)生,改善生活質量。
1.3心臟康復開始時間及療程:劉熔雪[7]等研究發(fā)現(xiàn),在急性心肌梗死后2-3d開始實施以運動訓練為主的心臟康復,可顯著減少心臟不良事件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于病情嚴重且已出現(xiàn)較為危重的并發(fā)癥的患者,可于心肌梗死急性期后7d左右開始實施低水平的限制性心臟康復訓練。郭培琴[8]等認為,如果出現(xiàn)下列情況,應降低心臟康復訓練強度或者暫??祻陀柧殻孩傩穆墒С?、心絞痛發(fā)作、呼吸困難、面色蒼白、出冷汗、步態(tài)不穩(wěn)、頭暈、疲乏;②收縮壓上升>4 KPa或者下降≥2.67 KPa;③心率>110次/分;④心電圖檢查發(fā)現(xiàn)非梗死部位導聯(lián)ST段水平上抬≥0.2 mv或者下移≥0.1mv。
李鳳琴[9]等研究發(fā)現(xiàn),在進行2個月左右的心臟康復訓練后,45-75歲的中老年患者的運動耐受量及生活質量均有顯著提高,而75歲以上的高齡患者上述指標提高幅度很小。出院后隨訪發(fā)現(xiàn),中老年患者運動耐受量能保持良好水平,而高齡組于出院后半年或1年運動耐受量均下降到治療前水平。由此可知,2個月的心臟康復訓練對于高齡患者效果不顯著,應適當延長高齡患者的訓練時間。
2心臟康復護理方法
2.1心理護理:急性心肌梗死發(fā)病較為突然,一般會伴有心絞痛、胸痛、胸悶等不適癥狀,患者容易產(chǎn)生緊張、焦慮及恐懼心理,這些不良心理反應不僅會加重病情,還可能會導致患者拒絕治療;由于缺乏對心臟康復訓練的了解及受傳統(tǒng)治療觀念的影響,患者會對心臟康復往往會產(chǎn)生恐懼心理[10]。因此,護理人員應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做好心理護理,使心理護理貫穿在心臟康復訓練的整個過程中。在急性期主動與患者溝通,給其介紹以往成功治療的病例,增強其戰(zhàn)勝病魔的信心。采用觸摸護理,面對緊張的患者可以熱情與其握手,對于訓練中難受的患者輕拍其肩膀,給予患者正面鼓勵及支持,縮短與患者之間的距離,使患者保持平穩(wěn)心態(tài)。對于對心臟康復訓練有抵觸情緒或者因絕望而拒絕心臟康復訓練的患者,應通過熱情溝通,告知患者心臟康復的優(yōu)點,鼓勵患者家屬、朋友給予精神支持等方法,樹立患者治療的信心[11]。
2.2健康教育:適當?shù)慕】到逃梢蕴岣呒毙孕募」K阑颊咴谛呐K康復訓練時期自我護理的知識及技能,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吳靜霞[12]等認為在告知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相關知識的同時,指導患者在各種情況調控休息及運動量的方法,不僅能提高心臟康復訓練的質量,還能增強患者自我防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僅擔心自己能否康復,而且擔心康復后的生活質量。因此,護理人員要準確評估患者的病情,并掌握該病的相關知識,幫助患者了解自身的情況,告知心臟康復訓練不同階段的注意事項。協(xié)助患者安排合理飲食及生活方式,指導患者家屬積極配合和支持,為患者創(chuàng)造良好的心身修養(yǎng)環(huán)境,積極配合治療,并定期復查;指導患者維持理想體重、戒煙戒酒,預防便秘,酷冷、炎熱的天氣避免外出旅游;保持情緒穩(wěn)定,避免觀看體育比賽和驚險電影等刺激性強的節(jié)目。
2.3急性期心臟康復護理:急性期是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發(fā)病后1周。TaylorR S[13]等認為急性期心臟康復護理應遵循下列程序:在發(fā)病第1天,應讓患者絕對臥床休息;從第2天開始,患者取平臥位,由經(jīng)驗豐富的護理人員幫助患者被動活動四肢,10min/次,2次/d;從第3天開始可將床頭抬高75°左右,鼓勵患者在床上主動翻身、漱口、刷牙、洗臉,適當主動活動四肢,告知患者如果有任何不適應及時告知護理人員;從第4-5天開始在床頭墊一軟枕頭,鼓勵患者90°靠背坐起,適當延長床上主動活動四肢的時間,對于病情恢復良好的患者可鼓勵其下地在床邊站立10min。在康復訓練過程中,護理人員應主動與患者交流,盡量緩解患者緊張及激動情緒,通過準確評估訓練狀況及病情發(fā)展后再循序漸進地增加運動量、延長運動時間。無論患者是否有自覺癥狀,心臟康復訓練都必須在心電監(jiān)護下由護理人員指導進行,每次訓練前活動均應監(jiān)測心率、脈搏、血壓等生命體征,事先準備好各種搶救器械及利多卡因、腎上腺素等急救藥品[14]。
2.4恢復期心臟康復護理:恢復期是指發(fā)病1周后至完全康復時期?;謴推谛呐K康復的目的是進一步增加運動量,使患者的康復訓練逐步從床上過渡到地上及室外,由被動活動過渡到主動活動。護理人員要制定詳細、科學、合理的生活計劃?;颊咦灾魍瓿衫硭芰Φ淖晕艺樟?,在飯后2h左右開始康復訓練。第10天開始離下床站立、離床坐椅子;第13天開始在病房內走動;第17天開始在室外緩慢步行100m,步行距離及步行時間應逐日增加;第22天開始在室外步行350m左右,鼓勵患者上下一層樓梯;第28天開始室外步行500m左右,鼓勵患者上下3層樓梯,原地踏車70 W左右[15]?;颊哌\動全程進行脈搏監(jiān)測,告知患者不宜操之過急,也不能因擔心病情復發(fā)而停止運動。
3結束語
心臟康復訓練可有效緩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因長期臥床不起而產(chǎn)生的衰弱效應,改善冠脈循環(huán),減少致殘率及死亡率,是急性心肌梗死及其他心血管疾病治療的有效方法。在心臟康復訓練的同時提供有效的護理服務,不僅能提高治療的有效性,還能減少不良事件發(fā)生率,對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賈林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康復護理效果觀察[J].醫(yī)藥論壇雜志,2010,31(15):200-201
[2]王曼.急性心肌梗死46例臨床護理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1,6(22):196
[3]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andiovascular&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Guidelines for cardiac rehabilitation and secondary prevention programs[M]. 3thed.Champaign:Human Kinetics,1999: 4
[4]劉平.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康復護理的臨床觀察[J].河南職工醫(yī)學院學報,2011,23(03):306-308
[5]張靜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狀動脈介入術后的康復護理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1,6(18):219-220
[6]賀敏霞,程云,周志梅.運動療法應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心臟康復的研究進展[J].上海護理,2009,9(06):70-72
[7]劉熔雪,江小燕,馬興群,等.心臟康復護理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狀態(tài)和并發(fā)癥的影響[J].心血管康復醫(yī)學雜志,2011,20(04):350-352
[8]郭培琴,王春燕,楊巧燕,等.早期康復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應用[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9,9(35):8601-8602
[9]李鳳琴.急性心肌梗死64例康復護理[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0,12(18):181-182
[10]鄭逢博,張繼紅,李愛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活動的心臟康復護理[J].中國醫(yī)藥指南. 2009,7(14):139-140
[11]宋世謙,賈大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康復護理干預的效果評價[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2,24(14):1645-1646
[12]吳靜霞,劉惠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預后影響因素分析及康復護理[J].現(xiàn)代醫(yī)院,2011,11(12):74-76
[13]TaylorRS, Brown A, Ebrahim S,et al.Exercise-based rehabilitation for patientswith coronary heartdisease: Systematic review and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 Am J Med, 2004, 116(10): 682-692
篇3
方法:通過對兒童顱內蛛網(wǎng)膜囊腫腹腔分流術后的觀察護理,總結護理經(jīng)驗和體會做相應介紹。
結果:36例患兒中,除1例因分流管感染而拔除,其余均治愈出院。
結論:護士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及早發(fā)現(xiàn)術后并發(fā)癥,及時給予針對性的護理,對減少并發(fā)癥促進患兒早日康復極為重要。
關鍵詞:顱內蛛網(wǎng)膜囊腫分流術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0-0094-02
顱內蛛網(wǎng)膜囊腫是指顱內先天存在的一類由透明菲薄的膜包裹無色透亮腦脊液的囊腫,是先天性胚胎發(fā)育異?;蚪M織異位發(fā)育所致,可發(fā)生于任何年齡,但75%發(fā)生于兒童[1]。
1臨床資料
1.1本組病例36例,其中男27例,女9例,年齡26天~13歲1個月,平均年齡2.6歲。經(jīng)頭顱CT或MRI掃描證實,均行顱內囊腫—腹腔分流術。
1.2手術方法?;純郝樽沓晒?,依據(jù)顱內蛛網(wǎng)膜囊腫的位置,于頭顱表面做2cm的小切口行顱骨鉆孔備用;于同側臍旁上2cm經(jīng)腹直肌切口3cm,用皮下通條經(jīng)腹—胸—頸—頭將分流管導入皮下;連接好分流系統(tǒng)后切開硬膜,將分流管放入囊腫腔內;分層切開腹壁各層,腹膜切小口,放入腹腔端分流管;逐層縫合頭部和腹部切口,無菌敷料包扎。
1.3結果。患兒平均住院12天,術后1例因感染而拔除分流管,其余均恢復良好。
2術前準備
2.1心理護理。兒童對醫(yī)務人員存在恐懼心理,又來到陌生的環(huán)境中,很難配合治療與護理。護士應主動與患兒接觸,取得患兒的信任,消除患兒精神上的恐懼,使其配合治療和護理。加強與患兒家屬的溝通,主動介紹疾病治療及預后的情況,向家屬解釋手術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耐心解答家屬的各種問題,使其解除思想顧慮,主動配合護理工作。
2.2頭痛的護理。由于顱內囊腫的刺激,患者會出現(xiàn)頭痛伴嘔吐,可適當給予20%甘露醇快速靜滴,配合醫(yī)生進行腰穿放液,可有效緩解患者頭痛。
2.3術前準備。幫助患兒完善術前相關檢查:CT、核磁、心電圖、胸片等常規(guī)檢查,抽血、配血。術前1天晚剃頭,特別注意頸部和臍周的皮膚清潔,禁食禁水8小時。術晨建立靜脈通道,給予抗生素靜滴。
3術后護理
3.1一般護理。術后患兒返回重癥室,專人看護,注意安全,必要時加用約束帶固定,防止患兒在清醒前躁動碰及傷口,影響手術效果。麻醉未醒前予以去枕平臥位,頭偏向一側,床邊備吸引器,同時予以持續(xù)心電監(jiān)護及氧氣吸入,觀察神志、瞳孔、生命體征的變化,監(jiān)測心率、呼吸、血壓、血氧飽和度、體溫。
3.2頭痛和嘔吐觀察與護理。由于術中部分囊液的流出,對周圍腦組織的刺激,或囊液排出后突然的減壓,使組織發(fā)生移位后造成的不均勻牽拉[2],導致患兒出現(xiàn)頭痛和嘔吐,表現(xiàn)為全額痛,持續(xù)時間較長,頭痛伴隨惡心嘔吐,應用止痛藥及脫水劑效果不明顯。患兒出現(xiàn)頭痛嘔吐時,要與顱高壓出現(xiàn)的頭痛進行鑒別。顱內高壓嘔吐呈噴射性,嚴重者有意識改變,一般應用脫水劑及止痛藥效果明顯。因此要密切觀察頭痛和嘔吐的性質,才能提供相應的護理措施。注意傾聽患兒對頭痛的描述,了解患者頭痛的性質和持續(xù)時間,對不能表達清楚的患兒,應注意觀察患兒有無經(jīng)??摁[和躁動不安等癥狀?;純侯^痛時,給予心理安慰。短期出現(xiàn)劇烈頭痛、高燒者,采取反復腰穿放腦脊液及使用激素預后較佳。隨時注意保持病房安靜和舒適的,家屬陪伴在身邊,同時分散其注意力。觀察有無乏力、嗜睡及電解質紊亂等現(xiàn)象。
3.3感染的觀察與護理。術后多數(shù)患者會出現(xiàn)短暫的一過性發(fā)熱(稱吸收熱),但一般不超過3d,大多因創(chuàng)傷組織吸收有關。術后應密切觀察頭部及腹部傷口敷料,發(fā)現(xiàn)敷料污染、脫落,潮濕需及時告知醫(yī)生消毒更換;如有切口紅、腫、熱、痛等癥狀時,應及時匯報醫(yī)生處理;加強體溫監(jiān)測,一般每4~6h測1次。如體溫超過38℃時,須同時監(jiān)測其他相關指標,如血常規(guī)等,以便早期發(fā)現(xiàn)感染先兆?;颊呷绯掷m(xù)高熱,同時有腦膜刺激癥狀時,要高度懷疑顱內感染。一旦高熱,立即采用降溫措施如冰袋、溫水浴、口服退熱藥。大量出汗者,應及時更換衣物,避免著涼,同時增加補液量。給予營養(yǎng)豐富易消化飲食,少量多餐。保持病室空氣清新,定時開窗通風,每日3次,每次至少30分鐘,室溫維持在18~22℃。減少陪人和探視。本組有1例由于不能有效地控制感染被迫拔管。
3.4分流管的觀察與護理。密切觀察患兒神志、瞳孔及其他生命體征的變化,了解患者有無惡心、嘔吐、頭痛、頭暈、腹痛等癥狀。定時檢查切口及皮下隧道是否有積液,由于囊腫內囊液蛋白含量高或囊內有出血而易堵塞分流管??赏ㄟ^按壓分流泵判斷分流管堵塞情況,按下分流泵無阻力,說明分流管腹腔端通暢,松開時分流泵復位好說明顱內端通暢,輕度堵塞可通過反復的按壓分流泵或經(jīng)頭皮穿刺分流泵,生理鹽水沖洗而復通[3]。如經(jīng)上述方法仍未能解決時,應立即協(xié)助患者行CT檢查,確診患者是否存在分流管堵塞,嚴重者應做好拔除分流管的手術準備。分流管一般在3個月后能與機體長合,以上癥狀也將減少。本組病例中無1例患者因分流管堵塞而拔管。
3.5引流管的觀察和護理。保持頭部傷口敷料的干燥,如有潮濕或污染應及時更換,換藥時應注意無菌操作。保持引流管通暢,避免折疊、扭曲、受壓,翻身時應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引流管脫落。檢查時應夾閉引流管,防止引流液返流,引起顱內感染。密切觀察引流液的性質、顏色和量,每班進行記錄,嚴格執(zhí)行交接班制度。
3.6低顱內壓的觀察與護理。由于術中部分囊液的流出,患者可出現(xiàn)暫時性低顱壓,表現(xiàn)為頭痛嘔吐,與關系明顯,坐起加重,平臥減輕。顱內壓增高引起的頭痛,采取頭高位,頭痛得以緩解,平臥或低頭時癥狀加重。這是區(qū)別低顱壓性頭痛,還是高顱壓性頭痛的一個重要依據(jù)。本組有1例囊腫較大者,術后出現(xiàn)暫時性顱內低壓癥狀,給患兒采取絕對臥床休息,去枕平臥位。增加液體輸入量,外出檢查搬動患者時應注意動作緩慢,盡量減少頭部活動并向患者及家屬說明對疾病恢復的重要性,以取得理解和配合。經(jīng)上述處理后,癥狀得到緩解。
3.7癲癇的護理。蛛網(wǎng)膜囊腫患者常伴有癲癇,術后大腦皮層受刺激往往會誘發(fā)癲癇,術前術后應密切觀察患者意識、瞳孔、生命體征的變化。術前應常規(guī)使用抗癲癇藥物預防癲癇。癲癇發(fā)作時,立即采取安全保護措施,肌注或靜推地西泮(安定)同時放牙墊以防咬傷舌體,保持合適和頭位,抽搐發(fā)作時不要用力壓迫抽搐肢體;同時開放靜脈通路,并給予相應的對癥處理,尤其對術前已經(jīng)出現(xiàn)癲癇的患者,必須應用抗癲癇藥物。
3.8消化道癥狀的觀察與護理。由于蛛網(wǎng)膜囊腫內的積液需經(jīng)過腹腔分流,術后可導致患者腹脹、腹痛等癥狀。術后應保持患者大便通暢,便秘者可給予緩瀉劑。嘔吐患兒應注意補充水分和電解質。病情允許時鼓勵患兒進行床上或床下運動。
3.9康復護理??祻妥o理是后期的一項重要工作,關系到患兒以后的生活質量,教會患兒及家長正確的功能鍛煉方法。語言交流的技巧,對語言表達能力差者,多進行日??谡Z“手勢語”音調的練習,堅持天天學、天天練;肢體功能障礙,按摩順序應從近端到遠端,按摩時注意手法。
4小結
出院指導:出院后囑患兒注意休息,增加營養(yǎng),加強鍛煉。對帶殘或有癲癇發(fā)作的患兒,有的需繼續(xù)服藥,要教會家長或患兒服藥與停藥的基本知識,特別是服用抗癲癰藥時,要遵照醫(yī)囑按時、按量服藥,不能私自停藥、換藥、減量,以免誘發(fā)癲癇,并定期隨訪,不斷修訂康復鍛煉計劃。
參考文獻
[1]王忠誠.神經(jīng)外科學[M].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348-349
[2]劉錚,蔡智基,黃繩躍.等.顱內蛛網(wǎng)膜囊腫殲顱術后并發(fā)癥的分析[J].中華神經(jīng)外科雜志,2002.18(3):190—192
篇4
關鍵詞: 高頻電切 腸道息肉體會
Intestinal polyps endoscopic high-frequency electric coagulation electricity cut rehabilitation guidance
HanLiLiXiaoRongZhangRuiLingNiYing
Jinan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digesting internal medicine (250031)
【abstract】 objectiveto intestinal polyps patients take endoscopic high-frequency electric coagulation electricity cut the whole duration rehabilitation guidance.Methodsthe 322 cases with surgery of rehabilitation guidance and retrospective correctly trace.Resultsexcept 1 patients with early activity bleeding and 1 case of intraoperatie bleeding more change surgery hemostatic, without any complications occurred outside, the result is satisfactory.Conclusionhigh-frequency electric cut has replaced traditional surgery, and accurate rehabilitation guidance, reducing pain, shorten the duration of the treatment, and save the guarantee is the key to successful operation.
[key words]high-frequency electric cutintestinal polypsexperience
中圖分類號:R57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7484(2011)05-0040-03
腸道息肉可引起腹痛、腹瀉、便血,是消化系統(tǒng)常見的良性腫瘤,有惡變傾向 臨床處理原則 盡早摘除。內鏡下高頻電凝電切術以其損傷小、痛苦小、并發(fā)癥少、恢復快、費用少等優(yōu)點而成為目 治療腸道息肉的首選方法。它的應用替代了傳統(tǒng)的外科手術治療,減輕了病人痛苦,縮短了病程,節(jié)約了醫(yī)療費,被廣泛用于臨床。我科自1998年開始采用該技術,治愈了數(shù)百例患者,通過對近5年治愈的322例患者回顧性追溯報告,除1例因過早活動出血和1例術中出血較多改外科手術止血外,無任何并發(fā)癥發(fā)生,效果滿意,現(xiàn)將手術康復指導介紹如下:
1臨床資料
322例患者中男224例,女98例,年齡14----88歲,平均年齡37.2歲。單發(fā)息肉112例,占34.7%,多發(fā)息肉210例,占65.2%,基底寬大無蒂85例,占26.4%;其中直腸息肉106例,乙狀結腸息肉88例,降結腸息肉67例,橫結腸息肉34例,回盲部息肉27例。本組病例術后出現(xiàn)腹痛38例,腹脹25例,術中出血改外科手術1例,1例因過早活動出現(xiàn)出血,無 例穿孔。所有并發(fā)癥經(jīng)積極治療及護理后痊愈。
2高頻電切除的原理
高頻電凝息肉摘除術是將電流頻率提高到300kHz以上,當電流通過息肉時產(chǎn)生熱效應,使其凝固、壞死而達到摘除息肉的目的[1].臨床上凡無腸道內窺鏡檢查禁忌,無出血性疾病,不論是單發(fā)息肉或是多發(fā)息肉只要息肉基底部窄,無惡變,均可施行電凝切除術[2],切割止血(無神經(jīng)效應,對心肌、人體無害)。電凝電流:間歇減幅波,使蛋白變性凝固而達到止血。電切電流:連續(xù)等高下弦波、單位面積中電流密度大,局部組織瞬間達到高溫使組織水分蒸發(fā)壞死而達到切割效果。
3康復護理
3.1術前準備
3.1.1心理準備
由于過去均采用外科手術治療,患者不了解內鏡下切除息肉的安全性,對此種手術心存疑慮。因此,應詳細向患者解釋息肉切除方法、目的、并發(fā)癥及術前、術中、術后注意事項,讓患者了解內鏡下切除息肉是一種較外科手術痛苦小,創(chuàng)傷小的技術,同時介紹治療成功的病例,以幫助患者增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3.1.2患者準備
術前1天常規(guī)檢查血常規(guī)、血小板 ,出凝血時間及凝血酶元時間.心電圖、胸片均正常者;對于老年人,有高血壓的,血壓要控制好,有口服抗凝藥的,要停后一周再做。
腸道準備手術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腸道準備的好壞,因此應抓住飲食和清潔腸道兩個環(huán)節(jié).
飲食準備:術前兩天給予無渣半流質或流質飲食,術日晨禁食.
清潔腸道:術前晚口服果導兩片,術晨開始番瀉葉6g代茶飲,或術前6h口服33%硫酸鎂100ml及1000ml礦泉水。囑患者 活動促進腸蠕動以達到好的腸道準備效果。觀察排便情況,若便中仍有較多糞渣,給予清潔灌腸,直至排出無糞便清水為止,對于那些有痔瘡,肛裂等直腸疾病的老年人,結腸蠕動能力減退,括約肌松弛,有時灌腸次數(shù)增加仍不能達到滿意的效果,甚至直腸粘膜損傷,出血而影響診斷,治療,故操作時動作輕揉, 以防止損傷腸道粘膜,但禁止服用甘露醇,因為此藥在腸道內經(jīng)細菌分解可產(chǎn)生高濃度氫和甲烷,若進行高頻電凝治療,則有引起結腸內爆炸的危險,故臨床上,一般不用甘露醇做腸道準備.
4術中
4.1術前準備好急救物品和止血藥物,術中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變化,安慰陪伴患者,消除其緊張情緒,以保證手術順利。
4.2術中切時,要分幾次電凝,不要一次性切斷。
4.3回盲瓣息肉因解剖位置特殊,大的息肉,特別是廣基息肉更要小心,手術切時,要先電凝后切,凝切結合,術后絕對靜臥;避免劇烈活動。
2.4對于廣基大息肉,電切除前根部注射生理鹽水或者1:1000腎上腺素生理鹽水,可以減少出血和穿孔的發(fā)生率。
5術后康復指導
5.1生命體征的觀察:息肉切除術后留院觀察生命體征和觀察腹痛、腹脹、便血情況。
5.2休息:術后應注意臥床休息6h,兩周內避免劇烈運動,避免過早,過度活動,防止出血,穿孔等并發(fā)癥發(fā)生。
5.3飲食:術后應注意禁食6―8h,若無異常可進易消化半流質或流質飲食, 無渣飲食3天,以后為普食,避免進食粗糙,辛辣飲食,保持大便通暢,避免大便干結增加負壓,造成局部創(chuàng)面血痂過早脫落或擦傷出血,必要時用綬瀉劑保持通暢.避免食入牛奶,豆?jié){等產(chǎn)氣過多的食物,對腹脹明顯的可輕輕按摩,熱敷腹部,不緩解者可遵醫(yī)囑肌注新斯的明。
5.4抗生素應用:術后給予抗生素口服治療3d以預防腸道感染,常見并發(fā)癥為出血和穿孔,出血發(fā)生率為1.0%--10.9%,穿孔發(fā)生率為0.3%--1.5%[3].因此應注意患者有無腹痛現(xiàn)象,觀察大便的性質、顏色及量,觀察生命體征的變化,必要時給予抗生素和止血劑治療。
5.5復查:由于結腸息肉目前公認是癌前期病變,尤其是腺瘤肉[3],且易復發(fā),應囑患者高度重視, 術后根據(jù)病理結果決定復查時間(3 月~1年)。如為絨毛狀息肉復查時間為3~6個月;如為增生肉復查時間可適當延長門診復查時間。
6體會
內鏡下高頻電凝電切術是腸道息肉首選及常用方法。精心護理十分重要。首先心理疏導有助于患者消除恐懼情緒,積極配合醫(yī)生治療,包括術前、術中、術后配合。術前良好的腸道準備是手術成功的關鍵,有利于充分暴露病變部位,防止術后感染;而術后休息和飲食護理及病情的嚴密觀察又是防止并發(fā)癥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參考文獻
[1]馬淑華.高頻電切除結腸息肉的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1993,(4).
篇5
【關鍵詞】肺葉切除術 病人 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515(2012)1-188-02
肺葉切除術病人開胸手術創(chuàng)傷大且時間長,術中常擠壓肺葉,刺激肺門及支氣管,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分泌物增加等,不可避免地造成呼吸功能下降,再加上患者對呼吸功能訓練知識缺乏,不能進行有效的呼吸功能鍛煉,易發(fā)生呼吸道感染、肺不張、急性呼吸衰竭等呼吸系統(tǒng)的并發(fā)癥,直接影響患者的恢復和預后,而改善呼吸功能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對病人進行呼吸肌功能鍛煉01。因此護理人員在術前做好健康教育,使患者掌握有效的肺功能訓練的方法,有利于術后排痰,保持呼吸道暢通,促使肺復張和控制感染,可有效地預防和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現(xiàn)將多年的臨床護理體會介紹如下:
1 一般資料
我院2005年1月一2011年7月共對78例肺結核損毀肺實施肺葉切除術,其中男46例,女32例年齡23~59歲,平均年齡41歲,病史l―40年。
2 術前呼吸道準備的健康教育
2.1 心理健康指導
心理健康指導對機體功能恢復起積極的作用,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是手術成功和術后康復的首要因素之一。
2.1.1 心理指導 患者的心理壓力重,易出現(xiàn)焦慮等不良反應,不僅給患者帶來心理痛苦,而且會干擾手術和麻醉等醫(yī)療活動的順利實施,加重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通過與病人進行溝通交流,運用心理學知識,以通俗易懂的語言,結合病情,說明手術治療的必要性,講解手術前后肺功能訓練和術后排痰的重要性,減輕了患者對手術的恐懼、焦慮等不良反應。以最佳的心態(tài)接受手術的治療。
2.1.2 術前指導 向患者說明手術的必要性、麻醉方式,手術過程、手術切口,講述術后并發(fā)癥及預防方法,講解呼吸治療對肺部復張的重要性及方法,以取得患者合作,并適當練習。同時對吸煙、飲酒患者講述吸煙、飲酒的危害性,讓患者戒煙、戒酒,糾正營養(yǎng)不良,保持口腔衛(wèi)生,練習床上排尿排便,向患者講述手術后氣管插管期間出現(xiàn)的不舒適無法用語言表達,術前2―3d向患者示教手勢語言,以取得患者配合。
2.2 術前呼吸功能訓練的健康教育
護理人員在術前指導哮掌握有效的咳嗽的肺功能訓練方法,有利于術后排痰肺復張和控制感染。
2.2.1 胸式呼吸 指導患者由鼻部慢慢吸氣,使胸廓擴張,然后從嘴部慢慢吐出。
2.2.2 腹式呼吸 指導口才反仰倒位、半臥位或半坐臥位,兩膝輕輕彎曲,使腹肌松弛,一手放在胸骨捅部,以控前胸部起伏,另一手放在臍部,以感覺腹部隆起程度和呼吸,幫助腹肌收縮,憋氣約2秒,呼氣時間是吸氣時間韻2倍。
2.2.3 咳嗽運動瑚 指導患者取坐位或半臥位,將手掌輕按胸部,當咳嗽時以手支撐傷口令患者做一深呼吸然后呼氣,當自肺深部咳嗽時,做一短呼吸,連續(xù)三次短呼吸后,咳一聲。
2.2.4 簡單吹氣球方法 指導患者深吸氣,然后盡量把氣球吹大,直至吹盡氣為止,每4小時一次。
2.3 刺激氣管誘發(fā)咳嗽 咳嗽無力或不會咳嗽者多行刺激氣管咳嗽。指導患者取坐位或半斜臥位,患者用拇指或食指在吸氣終稍用力向內按壓胸骨上窩的氣管,并同時橫向滑動,可重復多次至痰咯出。
2.4 協(xié)助患者咳嗽 囑病人反復深吸氣2次后,用腹部帶動胸腔,同時由護士幫助按厙胸蔣翦緣或叩拍背部,將痰逐漸咳出。
2.5 刺激氣管誘發(fā)咳嗽 咳嗽無力或不會咳嗽者多行刺激氣管咳嗽。刺激氣管咳嗽前指導患者取坐位或半斜臥位,患者用拇指或食指在吸氣終端用力向內按壓胸骨上窩的氣管,并同時橫向滑動,可重復多次至痰咯出。
2.6 協(xié)助患者咳嗽 囑病人反復深吸氣2次后,用腹部帶動胸腔,同時由護士幫助按壓胸骨前緣或叩拍背部,將痰逐漸咳出。
2.7 對能自行活動的病人 鼓勵病人每月進行上、下樓梯鍛煉,改善心肺功能,增強機體對手術的耐受力。
3 術后呼吸道康復護理:增強病人氣道纖毛清除功能。
3.1 實施有效排痰,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鼓勵和協(xié)助病人術后早期排痰。一般在麻醉清醒后4小時即開始進行呼吸系統(tǒng)的恢復護理。指導病人做呼吸操。如深呼吸、叩背、咳痰、霧化吸人等,同時鼓勵病人多飲水,痰液粘稠者,可口服化痰法,如需時可給予霧化吸人,使附著小支氣管的痰液松動,實行用力呼氣技術,將痰咳出。
3.2 氣管插管的護理:氣管插管要妥善固定,應檢查并記錄氣管插管位置的深度,防止患者自行拔除氣管插管。全麻清醒患者可通過手勢或寫字了解患者的需求。護士應向患者耐心地給予解釋和安慰,清除患者恐懼、焦慮和煩躁情緒,留置時間不宜過長,一般不超過3―7d,經(jīng)鼻插管可留置7-14 d.長期使用呼吸機治療的患者,應24h換一次呼吸管道,用過氧乙酸1、2、3溶液稀釋后浸泡消毒。經(jīng)常規(guī)的翻身叩背、吸痰,僅能排出氣管分支的分泌物,而細小支氣管末梢的分泌物不能排出,對此病人我們采用膨肺技術,同時配合氣管滴生理鹽水、叩背引流等進行有效咳嗽。不能自行咳痰的吸管吸痰。
3.3 胸腔閉式引流的護理:患者回病房后,應嚴密觀察和記錄當時引流量的性質、量、顏色及濃度。胸腔閉式引流瓶始終保持負壓狀態(tài),使術后胸腔殘氣和積液能充分引流,使患者側肺復張,護理的關鍵是妥善固定,避免扭曲、受壓、脫落、保持通暢,術后早期每30-60分鐘就要向水封美工方向擠壓,胸腔管1次,保持水柱能呼吸運動而上下波動。[4]操作應堅持無菌技術,換瓶拔出接頭時應用消毒紗布包裹,如發(fā)現(xiàn)病人血壓下降,引流量>100ml/小時,應考慮開胸止血,如懷疑胸腔引流管被血塊阻塞,可通過擠壓旋轉等排除。
3.4 霧化吸入的護理:對痰液粘稠不易咳出的病人,選用降低痰液粘彈性的霧化吸人液,即生理鹽水 lOml加摩蛋白酶4000ral,慶大霉素8萬Il及地塞米松5m9進行霧化吸人。病人術后麻醉全清醒后即可開始,每日3次,每次30rain,必要時增加霧化吸人次數(shù),每日4~5次,使痰液粘彈性下降,病人能順利咳出痰液。
4 結果
本組78例肺葉切除術病人,運用健康教育在圍手術期呼吸道管理中的應用。通過術前心理護理和肺功能訓練,術后指導病人呼吸,濕化呼吸道,改善低氧狀態(tài),協(xié)助病人咳嗽與排痰,增強了病人自我能力,達到了強化呼吸功能,增加手術耐受力,保持呼吸道通暢,有效地預防和降低了呼吸道的并發(fā)癥,全部痊愈出院。
5 討論
規(guī)范的健康教育和呼吸功能訓練,改善患者呼吸功能是減少并發(fā)癥的有效方法之一,保持呼吸道通暢,有效的排痰是肺切術后呼吸管理中的關鍵。人工輔助呼吸可有效防止支氣管和小支氣管過早壓痰;咳嗽訓練將支氣管內痰液阻塞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減少肺不張和感染的發(fā)生;改善呼吸肌的功能,從而提高勇氣功能,促進氣體液體排出,縮短胸管置留時間,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促進病人的康復,全面提高了病人的健康質量。
參考文獻
[1]林世紅,韋成信,戴艷萍等.健康教育和呼吸功能訓練.在胸心外科患者圍手術期綜合應用的研究.護士進修雜 志2008.23(2)
篇6
[論文摘要] 斷指再植滿意的處理為動脈及靜脈均吻合,重新建立動靜脈血液循環(huán)。但靜脈因細小表淺、壁薄、管腔壓力低等原因易栓塞,探查又無條件再進行吻合,缺乏靜脈回流者及嚴重末節(jié)斷指無可供吻合靜脈,再植后靜脈回流障礙者,若不采取有效的處理很難使其成活。本文介紹行指端創(chuàng)面放血解決血液回流障礙的問題,并將護理體會作一總結。
由于斷指再植研究的不斷深入發(fā)展,使再植技術得以全面普及和提高,我國的斷指再植無論在數(shù)量和質量始終居世界第一[1]。其中在末節(jié)以遠斷指再植中,經(jīng)常會遇到無法吻合靜脈的斷指再植,此類再植指體術后需通過指端創(chuàng)面放血法解決靜脈回流問題。術后的觀察、護理非常重要,處理不當導致再植失敗。我科2002年1月~2007年2月23例斷指在顯微外科術后護理常規(guī)的基礎上,行指端創(chuàng)面放血治療,借以維持再植指的血液循環(huán),解決血液回流障礙問題,取得滿意的效果。
1臨床資料
我科2002年1月~2007年2月采用指端放血治療無靜脈斷指再植23例。其中,男14例,女9例,年齡18~52歲,均為機器壓砸傷。其中,拇指7例,示指8例,中指5例,環(huán)指3例。斷面在指末節(jié)以遠。缺血時間2~6 h。手術方法:由于殘斷端無法找到正常靜脈,采用適當縮短指骨后,均采用雙側動脈吻合,非優(yōu)勢側指動脈(即較對側稍細之動脈)吻合中下端靠指根部處以結扎,同時以指端一側切一約0.5 cm×0.5 cm創(chuàng)面,深度至真皮層,以創(chuàng)面滲血為度。
2護理
2.1環(huán)境
術后住單人病房,室內空氣每日紫外線消毒1次。限制探視人員,預防交叉感染。注意保暖室溫在20~25℃,濕度50%~60%。避免冰冷手指或物品直接接觸再植指,尤其是冬天。術后用60 W照明燈照射再植的手指,燈距為30~45 cm,24 h維持,一般需1周左右。使肢體血管擴張。
2.2飲食
進食富含營養(yǎng)易消化飲食,少食脹氣食物,如牛奶、豆制品。禁食辛辣食品。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保持大便通暢。室內禁止吸煙,因香煙中的尼古丁成分能引起小動脈痙攣影響再植肢(指)的成活。
2.3
絕對平臥1周,絕不可提前下床活動。上肢外展,禁止患側臥位,以防肢體受壓,影響靜脈回流。抬高患肢10~15 cm,以利于靜脈回流。加強夜班巡視,防止發(fā)生熟睡后移動或壓迫患肢造成不可挽救的后果。
2.4指端創(chuàng)面放血護理
注意:①術后傷指用無菌敷料包扎成喇叭狀,然后將無菌紗布剪成約4 cm×3 cm 小紗布塊,輕輕填塞在患指周圍,以便敷料浸濕后及時更換(僅更換指端周圍滲透血的小塊紗布),并用石膏托固定患肢。更換敷料時,堅持無菌操作,避免感染,及時擦凈創(chuàng)面周圍血跡。②術后2~3 d創(chuàng)面滲血會逐漸減少乃至停止,此時可再于創(chuàng)面周圍注射肝素0.1 cm,幾分鐘后創(chuàng)面會繼續(xù)滲血。一般局部注射肝素2~3 d即可維持創(chuàng)面滲血3~5 d,此時側支循環(huán)基本建立[2]。局部注射肝素鈉量一般為0.1 cm,注射量過多,創(chuàng)面滲血太快,肝素以不稀釋為宜。③放血時間一般3~5 d,但應根據(jù)離斷部位而定。停止放血應嚴格觀察:以停止放血2 h指腹顏色、張力及充盈度無改變,可停止放血。
2.5血管危象的觀察處理
術后1周內嚴密觀察患指腹顏色、皮溫、張力、毛細血管充盈時間、指端出血情況。一般24 h內每30 分鐘觀察1次,24~72 h內每小時觀察1次,72 h至1周每2小時觀察1次。正常情況下皮膚色澤紅潤,溫度、張力適中,毛細血管充盈時間正常:①指體膚色:再植指體膚色應與健指一般紅潤,皺紋明顯,指腹豐滿。如由潮紅轉蒼白,為動脈痙攣或栓塞所致,由潮紅變暗紫說明靜脈回流受阻。②指體溫度:正?;蚵愿哂诮?~2℃,若僅吻合1條指動脈,指溫低于健側1~2℃。如果指溫下降4~5℃,應考慮有血循環(huán)危象的發(fā)生。③毛細血管充盈時間:正常指壓甲床后,1~2 s內恢復充盈。如果指動脈供血不足其充血緩慢,供血障礙時消失,靜脈回流不暢時充盈加快。④指腹張力:靜脈栓塞時,張力增高,而動脈痙攣時張力降低。⑤放血顏色:顏色鮮紅說明血運正常,顏色暗紅為靜脈淤血,無血或少血為動脈痙攣。血循環(huán)危象的處理:根據(jù)臨床觀察指標,判斷是靜脈危象還是動脈危象。分析原因鑒別血管痙攣與栓塞形成。較為簡便有效的方法:罌粟堿30 mg肌內注射,觀察30 min,如果緩解為血管痙攣。處理方法:拆除張力大的縫線,取舒適給予止痛。避免躁動,升高室溫,用溫熱的洗必泰清洗皮膚縫合處。若無血循環(huán)恢復則應該疑為血管栓塞,報告醫(yī)師進行手術探查。如指體顏色發(fā)紺、溫度降低、毛細血管充盈時間加快,表明靜脈淤滯。如指體變得蒼白、毛細血管充盈時間減慢,表明動脈痙攣或栓塞。有異常情況及時報告醫(yī)生。
2.6疼痛護理
疼痛刺激機體引起生理變化,可誘發(fā)血管痙攣,同時影響睡眠,加重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影響手術成功率,對術后疼痛應給予預防性用藥,而不是疼痛難以忍受時給藥,術后預防性給藥,口服曲馬多1片,每日3次,加重時,給予杜冷丁50~100 mg肌肉注射。
2.7解痙抗凝藥物應用
按醫(yī)囑及時正確給予解痙抗凝藥。如:罌粟堿、雙嘧達莫、低分子右旋糖酐、肝素等。全身使用肝素應特別注意,以防有嚴重出血現(xiàn)象。需定時檢測出、凝血時間 。全身使用肝素生理鹽水500 ml加肝素鈉12 500 U靜滴,24 h維持,滴速一般為5~7滴/min,應用3~5 d,以延長凝血時間,利于指端創(chuàng)面持續(xù)滲血,可根據(jù)指端創(chuàng)面滲血情況適當調整滴速(用輸液泵),若創(chuàng)面滲血較快,可適當降低滴數(shù),否則,可適當增加滴速,但最快不要超過10滴/min。
2.8心理護理
患者傷后心理和情緒變化較大。所以做好心理疏導。護士應耐心向患者講述成功病例。取得患者的配合,以增強信心。
2.9康復護理
再植指成活術后2周后在不影響血循環(huán)的情況下,指導患者按摩患指,自指尖開始,向下輕輕揉捏指間關節(jié),每天3~5次,每次5 min左右,這樣起到軟化關節(jié)及腱鞘的作用。術后4~6周拆除石膏后指導患者行患指主動屈伸動作,動作應緩和,用力恰當,每日10~15次,每次10 min左右。術后7周后可作對抗阻力活動。盡力主動屈伸手指活動,同時活動次數(shù)由少到多,循序漸進,可應用各種輔助器械和物體,增加鍛煉時的興趣和效果。用分指板主動練習手指外展活動,用手指夾物練習手指內收,用手握梳子、捏皮球等練習關節(jié)屈曲,并增加肌力。
3出院指導
出院時教會患者如何功能鍛煉并講述堅持功能鍛煉的重要性。
4結果
經(jīng)過精心的治療護理,23指成活20例,成活率為87.0%。隨訪3個月~1年,成活手指外觀滿意,皮膚紅潤,手指主動屈伸活動靈活,活動度接近正常水平,持物功能達到正常生活要求,指端皮膚兩點辨別覺為4~8 mm。
[參考文獻]
篇7
【關鍵詞】 全髖關節(jié)置換; 術前;術中; 醫(yī)護配合
1 臨床資料
本組100例,男62例,女38例,年齡58~80歲,體重(因臥床無法測量)。其中外傷引起的股骨頸骨折30例,股骨頭缺血性壞死20例。入院時合并有呼吸系統(tǒng)病22例,腦血管病5例,冠心病4例,糖尿病6例,心電圖提示心肌勞損14例。
2 術前準備及術中配合
2.1 術前準備
2.1.1 患者的準備 ①股骨頸骨折后患肢易產(chǎn)生縮短及成角畸形,為減少術中損傷股骨周圍肌群和糾正患肢畸形,要將患肢部位的肌肉和股骨頭牽松,以利術中將斷裂的股骨頭取出和假體種植,成人采用持續(xù)骨牽引,懸吊重量為體重的110~16,牽引時間一般為3~5 d。②由于人工股骨頭置換術的創(chuàng)傷大,出血較多,其假體的生物特性要求高,為提高術后組織修復和抗感染能力,手術前1周指導患者進高營養(yǎng)飲食,同時術前3 d備皮,每日用2%碘酒、75%乙醇消毒切口及周圍皮膚,并用無菌治療巾包裹消毒部位,每日更換無菌治療巾。
2.1.2 手術護士的準備 ①術前1 d對手術患者進行訪視,先自我介紹,說明訪視目的。再向患者介紹入手術室須知、手術室環(huán)境、麻醉方法、手術大概過程及所須時間、手術及麻醉的配合、個人衛(wèi)生及皮膚準備的重要性。②此類骨折老年人居多,在疼痛與功能障礙造成心理壓力,導致心理活動與性格的改變,護理人員應主動接近患者,了解其心理特點,做好耐心細致的解釋的工作和疾病的健康教育,消除顧慮,使其對即將實施的手術充滿信心,更好地配合手術。③協(xié)助醫(yī)師查血、尿常規(guī),心電圖,肝、腎功能等,重點了解患者的心肺功能狀態(tài)如血壓、血糖、心率、呼吸系統(tǒng)疾病等,充分評估病情及患者對手術的耐受能力。關注術前用藥情況:由于蘿芙木類、胍乙定類和甲基多巴等藥物能消耗病人體內的兒茶酚胺,影響血管反應性收縮,麻醉時易引起心動過緩和低血壓,因此,術前2~3 d應停服此類藥物糖尿病患者宜將血糖降至10 mmol/L以下再手術,術中對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快速血糖監(jiān)測儀對血糖進行動態(tài)監(jiān)測,并避免使用含糖類液體。術前常規(guī)備血:由于電刀的使用以及術時較短,該手術出血較少。若患者術前血紅蛋白基本正常,術中可不必輸血,但可以適當輸血補液,尤其在假體種植前的擴容,有利于維護患者的血液動力學穩(wěn)定,提高手術和麻醉的安全性。因此應依個體的不同,術前備好各類同型濃縮紅細胞、血漿、止血和升壓藥物等。④了解手術步驟,認真準備手術器械,參照X線片,準備一般常規(guī)器械(如急診包+下肢包和布類)外,還應備髓腔挫、人工股骨頭錘入器,股骨頭取出器,人工股骨頭把持器及滑槽板等,選擇與原來股骨頭相近大小的人工股骨頭。柄的粗細,應略小于股骨上端髓腔的內徑,檢查假體是否型號齊全,骨水泥是否在有效期內,包裝有無破損,電鋸(鉆)是否貯電充足且功能完好等,提前調試電刀、吸引器保證功能完備。將所用器械一次備齊,術前1 d送供應室高壓蒸汽滅菌。
2.1.3 手術間準備 人工股骨頭置換術為無菌手術,對手術間要求很高,采用百級潔凈層流手術間,一般術前1 d晚上清掃手術間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手術間各臺面及儀器表面灰塵,手術前1 h打開層流空調系統(tǒng)運行。
2.2 手術配合
2.2.1 麻醉方法與 采用經(jīng)口插管全麻或連續(xù)性硬膜外麻醉,由于患肢疼痛,不能屈膝,給麻醉的擺放操作增加了一定難度,手術護士要協(xié)助麻醉師給患者實施麻醉,讓患者取健側臥位,在患肢內踝處墊以軟枕以保持整個患肢處于同一水平面,可減輕患肢因骨折端錯位而產(chǎn)生的疼痛,讓患者主動配合麻醉。②根據(jù)手術者的要求擺放,如采用后外側切口,宜側臥位,患肢在上,使患側髖關節(jié)屈曲45°,便于術中必要時進行各方向的活動。如有髖關曲攣縮,可采用前外側切口,則宜側臥位,患側臀部墊高30°。
2.22 手術步驟與配合 ①髖關節(jié)后外側作弧形切口。②切開皮膚及深筋膜后,切開髂脛束向后牽引,保護好坐骨神經(jīng)。切斷外旋肌和股方肌,暴露后關節(jié)囊。將關節(jié)囊做“T”字形切開或“I”字形切開,將附著在股骨頸基底的關節(jié)囊推開,可充分暴露股骨頭、頸及基底部。③在股骨頭頸的骨折端插入股骨頭取出器,取出股骨頭并測量股骨頭之直徑,選擇比股骨頭直徑小2~3 mm的人造股骨頭。股骨頸截骨時應保留部分股骨頸基底部,以用其作為人工股骨頭支柱。擴大與否,視股骨頸骨質而定。④人工股骨頭的柄部有兩個孔,空內可嵌入松質骨塊,愈合后可達到固定目的。將柄的前緣對準小轉子,保持12°前傾角,用人工股骨把器,鉤往人工股骨頭外側的把持孔,用錘徐徐錘入。⑤將患肢向遠端牽引外旋并用手指推擠人工股骨頭,使進入髖臼內,幫助人工股骨頭復位。復位后可試驗屈髖、外展,有否脫位現(xiàn)象。⑥徹底止血,沖洗傷口,用絲線間斷方式縫合關節(jié)囊。需要時可放置負壓吸引管,分層縫合切口。
2.3 術中護理要點 妥善安置。該類患者由于損傷出血,臥床時間久或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等,易形成血管內栓子,術中擺放或抬高肢體消毒以及術中肢體的旋屈等動作都可能導致栓子的脫落,引起心、腦、肺等重要臟器栓塞,嚴重者可瞬時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在進行這類操作時應盡量做到平穩(wěn),避免肢體的過度活動靜脈通路及物品準備:靜脈通路應保持通暢,至少采用20~18#的靜脈留置套管針并常規(guī)連接三通,必要時開放兩條靜脈通路以保證緊急用藥、輸血、補液,同時,抽取麻黃素(稀釋至5 mg/ml)、阿托品(稀釋至02 mg/ml)注射液放于治療盤內備用,腎上腺素視情況稀釋備用,急救插管用具放于麻醉師隨手可取之處。密切觀察生命體征:灌注骨水泥前適當擴容,少量平穩(wěn)提高患者當前血壓。若舒張壓(DBP)下降幅度20%基礎值時,應加快輸液(血)速度,同時遵醫(yī)囑使用血管活性藥物,如麻黃素5~30 mg靜脈注射。股骨頭置換:嚴格按2B1比例(即20 g粉劑+10 ml液態(tài)單位)進行骨水泥粉劑和液態(tài)單位的調配,先將粉劑倒入杯中,然后加入液劑,攪拌時盡量減少單體的產(chǎn)生和空氣進入,防止骨水泥種植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假體種植前,髓腔用加有抗生素的生理鹽水進行脈沖式灌洗(500 ml生理鹽水+慶大霉素32單位),然后用小血墊擦干髓腔和假體柄,假體種植后及時清除溢出髓腔外的骨水泥。
3 結果
術前及術中準備充分,醫(yī)護配合較好,100例患者均順利成功完成手術。
4 討論
人工股骨頭置換可緩解患者疼痛,促進患者早期活動,減少長期臥床引起的并發(fā)癥,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但由于患者群以及手術所用材料的特殊性,使這一手術的風險也較為突出。骨水泥(PMMA)假體種植數(shù)分鐘內出現(xiàn)的機體反應稱為骨水泥種植綜合征[6,7],表現(xiàn)為心動過緩、血壓突然下降、低氧血癥、心率不齊甚至心臟驟停、猝死。若不能給予必要的預防和適當?shù)奶幚?,患者可在瞬間失去生命。作為手術室護士,應熟練掌握手術配合并加強對該手術的風險評估意識,前瞻性的分析風險發(fā)生因素,有目的、有計劃地實施護理干預措施,避免陷入被動、機械的配合狀態(tài),有效減少風險的發(fā)生[8]。
完善的消毒隔離措施對于骨科手術是必不可少的,而種植人工材料的骨科手術對于無菌的要求就更加嚴格。因此,術前對手術間及一切手術用品均進行嚴格消毒滅菌,術中嚴格無菌技術操作,防止感染是手術成功的關鍵[9]。通過術前訪視,患者認識了負責當日手術的巡回護士,增加了護患關系融洽度,解除其恐懼心理,術中給患者的心理支持和安慰,盡量滿足老年患者需要和要求,使患者情緒穩(wěn)定積極配合手術[10]。術中要密切觀察生命體征的變化,做好術中意外情況的應急準備,確?;颊甙踩?。器械護士要熟悉手術步驟,術中注意力集中,動作敏捷,反應迅速及時傳遞術中所需。
所以進行全髖關節(jié)置換時,要對患者行完善的術前護理評估及術中護理,積極配合手術醫(yī)生的工作。
參 考 文 獻
[1] 趙云鵝,朱延兵,王偉華 股骨頸骨折病人的護理.國外醫(yī)學護理分冊,1998,17(1):1214.
[2] 楊剛,呂厚山,高健,等.低分子肝素預防人工髖、膝關節(jié)置換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研究中華外科雜志,2000,38(1):2527.
[3] 陳莉,邵春燕開展病人術前教育的做法及體會.中華護理雜志,1998,33(10):593.
[4] 葛智純,王慧玲.全髖關節(jié)置換的康復護理.護士進修雜志,2000,15(7):190192.
[5] 劉茂轉,李麥玲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病人的康復指導.實用護理雜志,2002,18(8):24.
[6] 許學猛,孔暢,許樹柴,等高齡患者人工股骨頭置換圍手術期應注意的問題探討.實用醫(yī)學雜志,1997,13(3):145147.
[7] Fordlyce MJ,Ling RS A venous foot pump reduces thrombous after total hip replacement J Bone Joint Surg Br,1992,74:75.
[8] 杜杏利,方漢萍,陳海霞31例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病人的護理.護理學雜志,2000,15(9):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