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嬰知識大全范文

時間:2023-03-29 09:36:5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育嬰知識大全,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育嬰知識大全

篇1

關鍵詞: 記憶方法;知識網絡;英語素質

         高考英語在考查語言知識方面,要求考生能夠適當運用基本的語法知識,掌握2000左右的詞匯及相關詞組。如果英語知識是海,那么高考就是在大海里的一條魚,一條很靈動的魚。如何有效地捉到這條靈動的魚,需要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做好充分的準備——“織網”?!翱椌W”就是把看似零碎分散的知識點系統(tǒng)化、網絡化,形成牢固的知識鏈。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在這“織網”過程中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鼓勵學生要有堅強的意志,建立自信

         在英語知識中,詞匯是語言的建筑材料,是英語學習的基礎。記憶詞匯是每個學生必須經歷的過程,而詞匯難記又是大多數學生的“共痛”。雖然詞匯難記,但每個學生或多或少都有一套自己的記憶詞匯方法。但是做為一位英語教師,必須給予他們更多的鼓勵,讓他們有信心有意志面對挑戰(zhàn)。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h.ebbinghaus)發(fā)現了遺忘的規(guī)律:遺忘的進程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丟掉幾個,轉天又丟幾個的,而是在記憶的最初階段遺忘的速度很快,后來就逐漸減慢了,到了相當長的時候后,幾乎就不再遺忘了,這就是遺忘的發(fā)展規(guī)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則。隨著時間的推移遺忘的速度減慢,遺忘的數量也就減少。

         記憶詞匯的過程其實就是跟遺忘做斗爭的過程,實質上學生識記完某一知識后,遺忘就開始發(fā)生,因此學生首先不要對自己有“記憶力差”諸如此類的抱怨。面對著要記的東西,連連叫苦,或漫不經心,或知難而退,都不會取得好效果。摸清了遺忘的規(guī)律,我們就可以有信心在抗遺忘戰(zhàn)中取得勝利。

         二、合理安排復習時間

         艾賓浩斯(h.ebbinghaus)遺忘曲線給我們的啟發(fā)是:在學習完某項內容后應及時復習,在未等記憶的內容遺忘掉之前就再次復習。這樣只需要花費很少的時間就能復習鞏固一次。如果等所學的內容全忘了之后才去復習,就等于重新學習一次,此時所花費的時間就比較多,學習的效率就比較低。

         根據我們所知道的,記憶的保持在時間上是不同的,有短時的記憶和長時的記憶兩種。而我們平時的記憶的過程是這樣的:輸入的信息在經過人的注意過程的學習后,便成為了人的短時的記憶,但是如果不經過及時的復習,這些記住過的東西就會遺忘,而經過了及時的復習,這些短時的記憶就會成為了人的一種長時的記憶,從而在大腦中保持著很長的時間。

         因此詞匯復習也應如此,當天所學的詞匯就要在當天及時復習。晚上要把當天所學的內容復習一遍,最好在臨睡前過一遍,然后在第二天早晨再復習一下,做到日日清。這樣所學詞匯就會在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不容易被遺忘。但隨著時間的逝去,記得再深刻的內容還是會被漸漸遺忘,所以還要每周安排一點時間復習一下本周所學的詞匯,做到周周清。一個月下來,還要安排一點時間復習一下本月所學的詞匯,做到月月清。

         三、教師要善于總結方法,指導學生構建知識網絡

            1.變機械記憶為意義記憶

         機械記憶指對識記材料沒有理解的情況下,依靠事物的外部聯系、先后順序機械重復地進行識記。而意義記憶指理解材料,根據其內在聯系運用有關經驗進行的識記。意義記憶的效果優(yōu)于機械記憶。

         歷年的英語高考試題中,動詞短語一直都是高考的難點,也是熱點和重點之一,考查的重點為動詞的固定搭配及辨析。但由于有些短語意義較多,所以機械記憶很難解決詞義辨析問題。如break down有“(機器或車輛)出故障、壞掉”;“失敗、計劃泡湯”;“垮掉”;“砸破某物”;“使分解”等意思。怎么能牢固的記住這些??嫉囊馑寄?。筆者經過思考,創(chuàng)造一個故事情景:today , mr. smith drove his car to a very important business talks. a t first, he was very happy, he thought he would make a big fortune if the talks went on well. but unluckily , on the half way, his car broke down(車輛壞), and he wanted to go out of the car to check. but no matter how hard he tired, he couldn’t open the car door, so he had to break down(砸破) the door. he couldn’t attend the talks.the talks broke down(泡湯).and because of this ,he broke down(垮掉)too.day after day he died,and graduately his body was broken down(使分解)。這個情景有連貫性,故事性強,故事簡短易記。因此通過創(chuàng)設這個情景,不但能把該詞組毫無聯系的漢語意思聯系起來,還能根據情景了解不同意思的不通用法。

         再如 get through這個短語是高考試題中經常碰到的,這個詞的??家馑家彩菍W生容易混淆的。它有 “用完、耗盡”;“完成”;“通過考試”;“度過”;“撥通電話”;“到達某人處”等意思,這幾個意思靠機械記憶就很難記全記牢。通過情景創(chuàng)設,機械記憶就會變成有意義的記憶,就很容易記牢了。

         2.口訣記憶法

         把記憶材料編成口訣或合轍押韻的句子來提高記憶效果的方法,叫做口訣記憶法。這種方法可以縮小記憶材料的絕對數量,把記憶材料分成組塊來記憶,加大信息濃度,增強趣味性,不但可減輕大腦負擔,而且記得牢,避免遺漏。下面就是對常帶動詞-ing 形式做賓語的動詞的總結。

         承認喜歡就考慮(admit,enjoy, consider)

         忍受冒險不放棄(imagine, give up , risk)

         否認推延都介意(deny, delay/put off, mind) 

         想象避免不禁諒(imagine,escape,avoid,can’t help, excuse/forgive)

         建議堅持受賞識(suggest/advise, insist on, appreciate)

         完成要求是期望(finish ,require, look forward to.)

         允許練習就成功(allow ,  practise, succeed in)

         這個順口溜可以理解為成功做成一件事情所需的品質。大意是:如果你喜歡某樣事情就要考慮把它做好,即使要冒很大的險也要忍受不放棄。所有那些否認、推延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是受到介意的。想象著去逃避也是禁不起原諒的。只有堅持的建議才受到賞識,完成把事情做好這個要求是大家對你的期望,要成功就只許你不斷的練習,沒有別的做法。

        再如,多個形容詞修飾名詞時,這些形容詞的順序一般這樣排列:限定詞數詞描繪詞 (大小、長短、形狀、新舊、顏色)出處材料用途,這樣一大串很難記住。實際上我們在描述一個名詞的時候很少用到那么一大串的形容詞。至于限定詞和數字在先,這點是大家都能記牢的,關鍵是后面的那些。用下面九個字就可以幫助學生記住基本的描繪名詞的形容詞排序:“大小形,新艷國,材有用”。即大小形狀新舊顏色國家(即出處來源)材料用途,如two big round new chinese wooden dinner tables.

         3.聯想記憶法

         利用聯想來增強記憶效果的方法,叫做聯想記憶法。聯想,就是當人腦接受某一剌激時,浮現出與該剌激有關的事物形象的心理過程。一般來說,互相接近的事物、相反的事物、相似的事物之間容易產生聯想。用聯想來增強記憶是一種很常用的方法。美國著名的記憶術專家哈利洛雷因說:“記憶的基本法則是把新的信息聯想于已知事物。” 

         如在學習should+v 這類虛擬語氣時,我們會把有此用法的動詞放在一起記。這類動詞通常是表“建議”、“要求”、“命令”類的動詞,它們所帶的賓語從句,主語從句的謂語動詞都是should+v , should可省略。“建議”類的有suggest, advise等,“要求” 類的有ask,request,require,demand,insist等 ,“命令”類的有order ,command等。其中suggest有“暗示、表明”和“建議”的意思。表“暗示、表明”時不用虛擬語氣,如:all the evidence suggests(暗示,表明)that he stole the money.表“建議”時用虛擬語氣,如the doctor suggested (建議)that he should give up smoking. 

         insist有“堅持要求”,“堅持說”的意思,在表“堅持說”情況下不用虛擬語氣,如he insisted (堅持說)that he was innocent.表“堅持要求”時就用,如he insists (堅持要求)that she should come. 但很多學生總記不起這兩個詞表哪個意思時用虛擬語氣,哪個意思時不用虛擬語氣。如果根據上面所提到的表三大類意思的動詞,我們就發(fā)現他們分別有“建議” ,“要求”的意思,這樣我們就可以很容易地記住什么意思情況下用虛擬語氣了。

         4.構詞法記憶法

         英語的構詞法主要有轉化、合成、派生三種。轉化指英語詞類相互間變化。如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等可以相互轉化,如hand(n)-hand(v), break(v)-break(n), empty(adj)-empty(v)。合成指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詞合成一個新詞。例如blackboard, man-made, overthrow, however, everyone。派生指在詞根上加上前綴或后綴后構成新詞如over有向上、越過、過渡、反轉等意思,overseas(海外),overcoat (外套),overpopulation (人口過剩)。

         5.分類歸納記憶法

         通過把記憶材料分類、歸納進行識記。其優(yōu)點在于材料在輸入人腦前,已經進行系統(tǒng)的整理,記憶時,人腦只需要進行短暫的思維活動就可以把知識長時間地貯存起來。比如季節(jié)、月份、學科、星期、職位、數字、交通工具、國名國籍、家庭成員、動物植物等詞匯就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記憶。 

參考文獻:

篇2

一、總則

(一)為加強我校對特大安全事故的應急處理能力,確保我校突發(fā)特大安全事故應急工作高效有序進行,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造成的災害,維護學校穩(wěn)定,根據《國務院關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guī)定》(國務院第302號令)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的規(guī)定,結合本校實際,制定本《預案》。

(二)本預案是我校處理特大安全事故的基本程序和依據。

(三)學校內發(fā)生的以下特大安全事故適用本《預案》。

1.特大急性中毒事故;

2.特大建筑質量安全事故;

3.特大火災事故;

4.特大教學事故:尤其是電子電器室、電腦室、汽摩運用與維修工場發(fā)生的事故;

5.其它特大安全事故。

(四)各部門在學校統(tǒng)一指揮下,分級管理,分級實施,做到各司其職,各負其責。

二、特大安全事故應急處理機構和職責

(一)應急指揮領導小組:

1.組長:黃恩明

2.副組長:覃海富、丁家平、蘇振通、張雙才

3.成員:黃漢軍、劉震標、黃超美、朱家華、周玉秋、韋忠厚、樊干靈

4.特大安全事故應急處理辦公室設在校長辦公室。

(二)特大安全事故應急指揮領導小組的主要職責:

1.組織指揮各方面力量處置特大事故,統(tǒng)一指揮對事故現場的應急救援工作,控制事故損失的擴大。

2.學生科負責報警,學校辦公室負責聯絡各有關部門。

3.組織召開事故現場會議。

4.授權成立特大安全事故應急處理現場指揮部。

特大火災事故、特大建筑質量安全事故、特大急性中毒事故和其它事故指揮長由黃恩明校長擔任,副指揮長由覃海富擔任。

5.檢查督促學校辦公室、財務室、學生科、校醫(yī)室等有關部門做好搶險、救災事故調查、善后處理以及恢復教學生活秩序的工作。

6.應急處理工作結束后,組織各有關部門及時對事件進行分析,按事故處理“四不放過”的原則,對突發(fā)事故中玩忽職守、不聽從指揮、不認真負責或臨陣逃脫人員,按照有關規(guī)定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犯罪責任;對在事故搶險救災中,有立功表現的人員給予獎勵。

7.總結事件教訓,提出預防措施,及時進行整改。

(三)特大安全事故應急處理現場指揮部(長)職責

1.現場指揮部職責

(1)指揮協(xié)調現場搶險救災工作。

(2)核實現場人員傷亡和損失情況,及時向應急指揮領導小組領導匯報事故處理進展情況。

(3)及時落實應急指揮領導小組和現場指揮部領導的指示。

2.現場指揮長職責

(1)負責召集各參與搶險救災部門負責人研究現場搶救方案,制定具體搶救措施,明確各部門的職責分工。

(2)組織劃定事故現場范圍,按各自的職責執(zhí)行預案,實行必要的警戒。

(3)負責與應急指揮領導小組負責人聯絡。

三、事故報告和現場保護

(一)事故發(fā)生后,應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組織搶救,防止事故擴大。

(二)嚴格保護事故現場。

(三)迅速將發(fā)生特大事故的情況報告縣教育局(或相關部門)以及城關派出所,并打110或119報警。

(四)報告事故的簡要經過、傷亡人數、直接經濟損失的初步估計。

篇3

體外循環(huán)(cardiopulmonary bypass, CPB)相關的心臟直視手術可以導致機體產生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從而影響這類患者的術后并發(fā)癥和死亡率。通過對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患者圍術期炎性因子的監(jiān)測發(fā)現心臟手術本身和CPB均可以誘導前炎性和抗炎性的免疫反應[1]。SIRS是機體對炎癥全身激活的生理反應;SIRS是基于對感染、炎癥和危重病發(fā)生發(fā)展機制深入認識后提出的新概念。SIRS是機體對多種細胞因子和炎性介質的反應,當機體受到外源性創(chuàng)傷或感染毒性物質的打擊時,可促發(fā)初期炎癥反應,同時機體產生內源性免疫炎性因子而形成瀑布效應[2]。

1 非特異性與特異性免疫的參與

隨著CPB相關研究的不斷進展,CPB心臟手術導致的這種免疫反應也逐漸被闡明。臨床上此類患者常表現多種癥狀,這些臨床表現被通稱為SIRS。在這種炎癥反應綜合征中,所有先天的免疫成分(非特異性免疫)均參與其中,例如多型核白細胞(PMN)、彈性蛋白酶、補體等均被激活,同樣發(fā)生變化的還有初期炎性介質IL(白介素)-1β、IL-6、IL-8和腫瘤壞死因子(TNF-α)。為了適應這一反應過程,特異性免疫反應也發(fā)生了相應改變,T淋巴細胞和T輔助細胞均下調,而細胞毒性T細胞和B細胞幾乎不受影響。細胞因子方面的監(jiān)測提供了更加詳細的信息,作為T輔助I型細胞活化的重要示蹤成分IL-2和IL-12在心臟術后濃度下降,提示輔T細胞受抑;相反,反映T輔助Ⅱ型細胞的IL-10和轉化生長因子β卻處于上調狀態(tài)[3]。在CPB試驗中延遲發(fā)生的高敏皮膚反應和破傷風抗體進一步證實了T輔助Ⅱ型細胞的適應性免疫反應的極化狀態(tài)。但所有這些改變并不能逆轉臨床表現,因此高風險手術和嚴重圍術期并發(fā)癥患者免疫反應的相關信息需要更多的研究,以便找出臨件是否與免疫反應改變有關聯。

2 CPB及其改進對炎癥反應的影響

血液與人工材料的接觸是CPB引起炎癥反應的最主要的原因。CPB期間,血液與管道、回流室等人工材料表面直接接觸,血漿蛋白被無選擇地吸附在人工材料表面,同時體液成分和細胞成分,包括補體系統(tǒng)、凝血系統(tǒng)、激肽釋放酶系統(tǒng)、纖溶系統(tǒng)、血小板、白細胞、血管內皮細胞等均被激活。血液激活時,其各種組成成分相互作用,不僅激活其他成分,也反饋地激活自身,并分泌大量炎性介質,引發(fā)全身炎癥反應。PMN-內皮反應在CPB相關試驗中做了研究,隨著CPB開始血液稀釋體內循環(huán)血液中PMN數量明顯下降,隨后又發(fā)生白細胞增多。CPB試驗中L選擇素和CD11/CD18上調反映出CPB刺激PMN活動。在體內創(chuàng)傷應激、感染和其他炎癥過程可以增加循環(huán)中L選擇素陽性的PMN細胞數量,而且這些PMN是通過從骨髓中選擇性遷移而來。這種改變被認為是CPB誘導的血液異物表面反應和可溶性細胞因子(補體、TXA2、PAF、IL-8)釋放的潛在動力[2]。

Jansen等人在觀察了40例嬰幼兒CPB術中補體C3a、C5b和前炎性因子IL-6、IL-8濃度變化后指出,與傳統(tǒng)CPB系統(tǒng)比較,全肝素涂抹的CPB設備、離心泵和閉式CPB可以明顯減少心臟手術患者(尤其在10 kg以下患兒)補體激活并使之保持在較低水平,同時減少多型核PMN的釋放[4]。

作為增加組織相容性、減輕血液成分激活、減少血液丟失的肝素涂抹技術(heparin coating technique)已經興起許多年了,并取得了滿意的臨床結果[5-7]。通常肝素無法直接與材料表面連接,即使連接也會由于血液的沖刷而洗脫。需要在非生物材料表面先覆蓋一層化學基質,作為與肝素共價結合的苯環(huán)分子密切結合的基礎,這樣才可以保證共價鍵結合的肝素分子可以在材料表面長期穩(wěn)定的存在,達到抗凝、血液保護的目的。肝素涂抹可以①減少補體的激活;②抑制白細胞的激活;③減少血小板黏附、改善血小板功能;④抑制致炎因子TNF-α、IL-6、IL-8及可溶性TNF受體的釋放,從而改善CPB設備人工材料與血液的生物相容性。

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有研究正在開發(fā)內皮細胞培養(yǎng)、種植、移行、覆蓋于非生物材料表面,從而達到增強材料生物相容性、降低異物表面反應的目的。目前臨床覆膜支架的使用以減少血液破壞和血栓形成為目的,并取得了一定效果[7]。

在對CPB下CABG患者的隨機對比研究中Tayama[8]指出高劑量西米替丁可以通過提高細胞免疫減輕CPB后相關炎癥反應,具體表現為CPB后兩小時西米替丁組血漿中性粒細胞彈性蛋白酶和IL-8濃度均處于低水平,而且術后5天淋巴細胞恢復率和C-反應蛋白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同時西米替丁組術后ICU帶管時間短。由此可見與CPB相關的SIRS中細胞免疫參與其中并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

3 SIRS與免疫

Rinder在CPB腎臟損傷的相關研究中通過觀察CPB心臟術后血清肌酐水平與白細胞示蹤、血小板激活的關系,指出中性粒細胞黏附受體CD11b上調和循環(huán)中中性粒細胞數量增加與CPB后急性腎損傷相關,提示活化的中性粒細胞參與了CPB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9]。Massoudy等人在尋找肺臟的炎癥反應證據的研究中檢測了右心房和肺靜脈兩處不同時點炎性因子和血小板黏附分子CD41和CD62以及白細胞黏附分子CD11b和CD41,發(fā)現肺靜脈血液中上述分子均高于右心房,提示前炎性因子激活血小板和白細胞,使二者表達黏附分子,從而增加白細胞和血小板在肺內的滯留和聚集,使局部炎癥反應加劇,導致CPB術后患者經常出現肺功能不全的表現[10]。

CPB時最早受到影響的是補體系統(tǒng),而CPB也是補體激活的最主要的原因[11]。旁路途徑被認為是CPB中補體激活的主要途徑,通過血液在內皮及管道壁沉積C3b,內皮表面的C3b迅速被清除,而殘留在管壁上的C3b則把管壁作為反應場刺激膜攻擊復合物大量形成,并產生過敏毒素C3a、C5a。C5a是補體激活的標志,它可引起體內一系列炎癥反應:①促使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釋放組胺,引起平滑肌的收縮和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②與中性粒細胞表面的受體結合,引起細胞聚集,促進細胞脫顆粒和溶酶體釋放,增強化學驅動作用和趨化性,激發(fā)氧自由基的形成和釋放;③促使內皮細胞Weible-Palade小體中的P-選擇素釋放,促進中性粒細胞黏附;④刺激單核細胞產生、釋放TNF-α、IL-1、IL-6等細胞因子。

CPB期間存在著血小板的黏附和激活。激活的血小板相互聚集及吸附于氧合器等異物表面上,由于血小板在異物表面的黏附,使其在血液中含量明顯降低。同時,由于異物的刺激,血小板脫顆粒釋放出多種物質,引起血管收縮、血小板聚集,影響微循環(huán)。最近研究發(fā)現,CPB期間血小板激活后還釋放可溶性CD40配體(sCD40L),促進血栓形成和炎癥反應。此外,血小板表面α2腎上腺素能受體明顯減少,導致血小板凝聚功能下降。血小板的這些變化參與了術后出血及并發(fā)癥的發(fā)生[11]。

大量研究觀察了胃腸道血流減少與炎癥反應損害之間的關系。最近的工作已經探索并建立了胃腸道低灌注、細菌移位、多臟器衰竭和SIRS之間的一種病理生理聯系。胃粘膜pH下降并隨術后感染并發(fā)癥的程度而加重。細小微生物可能通過腸腔吸收入腸系膜循環(huán)進入胃腸道的淋巴系統(tǒng),這種現象稱為“吸混現象”。目前認為各種細胞因子、炎癥反應、藥物或物理因素均可影響細胞間緊密連接,使腸道通透性改變。創(chuàng)傷、休克、出血等可增加腸道通透性,腸道通透性的增加可導致細菌和細菌產物的移位、門脈和體循環(huán)中前炎性細胞因子的出現。另外,腸壁本身產物吸收胃腸道淋巴循環(huán)也是內毒素血癥的一個主要來源;胃腸道粘膜局部的T淋巴細胞由于胃腸道免疫保護機制的異常發(fā)生凋亡。這些均導致重大創(chuàng)傷及圍CPB期間胃腸道細菌轉移增加,進一步加重SIRS[12]。

4 炎癥反應的分子機制

對于經歷心血管手術的患者來說,最終活化的基因是那些編碼E-選擇素、ICAM、VCAM、IL-8、TNF、iNOS和組織因子的基因,它們的過度表達將對機體帶來嚴重的全身炎癥反應。近年來,細胞外信號調節(jié)基因表達的傳導途徑研究有了深入進展,尤其引人注意的是發(fā)現許多炎癥信號都通過了核轉錄因子NF-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調節(jié)[13]。NF-κB能被多種因素激活,包括細胞因子TNF、IL-1、粘多糖(LPS)等,這些刺激因子與細胞膜表面不同的受體結合后,經過細胞內復雜的信號傳導途徑激活特定的IκB激酶IKKα和IKKβ,使二者迅速磷酸化、降解,NF-κB因此激活,活化的NF-κB二聚體快速易位到細胞核,與靶基因啟動子和增強子中的κB序列結合,增強基因轉錄和蛋白質合成。NF-κB作為具有多向性調節(jié)功能的核轉錄因子,廣泛參與多種細胞因子和炎性介質的基因轉錄。調節(jié)核轉錄因子NF-κB活性有望控制CPB后全身炎癥反應程度。

5 免疫抑制與抗SIRS治療

目前除常規(guī)抗炎癥反映治療措施外,甲潑尼龍、蛋白酶抑制劑、單克隆抗體等新型制劑應用于臨床預防和治療CPB相關的SIRS。Lodge等人證實在新生乳豬模型種甲潑尼龍(methyprednisolone)可以減輕CPB相關的炎癥反應,而且認為使用時機對于改善肺順應性、降低肺血管阻力、減少細胞外水腫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建議在CPB前8 h和1.5 h使用效果最佳。McBride[14]測定了CPB后細胞因子的產生,發(fā)現甲潑尼龍降低IL-8和TNF并升高IL-10。研究表明,他能明顯抑制TNF-α、IL-1、IL-6、IL-8釋放,加速IL-10的釋放,抑制白細胞的激活和聚集,并有保護血小板功能、減少術中和術后出血的作用。抑肽酶減輕CPB炎癥反應的作用呈劑量依賴性,當大劑量應用時,具有明顯抑制炎癥反應的作用。單克隆抗體有抗細胞因子抗體,如TNF-α、IL-1、IL-8抗體、中性粒細胞粘合素黏附分子和ICAM-1黏附分子抗體等[15]。應用外源性TNF-α抗體或可溶性TNF-α受體可減少游離TNF-α總體水平以及由其引起的炎癥激活。

CPB期間由于血液長期與異物材料表面的接觸導致多系統(tǒng)、多細胞激活,產生大量的體液炎性介質和細胞炎性介質,這些炎性介質間相互作用,形成一個極為復雜的反應過程,最終引起組織損傷,器官功能障礙;有效控制CPB相關的炎癥反應,減少對機體免疫系統(tǒng)的影響將有助于患者術后的順利康復。

參考文獻

[1] Rothenburger M, Tjan TD, Schneider M,et al. The impact of the pro-and anti-inflammatory immune response on ventilation time after cardiac surgery [J]. Cytometry B Clin Cytom,2003,53(1):70-74.

[2] Lequier L. Extracorporeal life support in pediatric and neonatal critical care: a review [J]. J Intensive Care Med,2004,19(5):243-258.

[3] Markewitz A, Lante W, Franke A,et al. Alterations of cell-mediated immunity following cardiac operations: clinical implications and open questions [J]. Shock,2001,16 Suppl 1:10-15.

[4] Jensen E, Andreasson S, Bengtsson A,et al. Influence of two different perfusion systems on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 pediatric heart surgery [J]. Ann Thorac Surg,2003,75(3):919-925.

[5] Harig F, Feyrer R, Mahmoud FO,et al. Reducing the post-pump syndrome by using heparin-coated circuits, steroids, or aprotinin [J]. Thorac Cardiovasc Surg,1999 ,47(2):111-118.

[6] Harig F, Hohenstein B, von der Emde J,et al. Modulating IL-6 and IL-10 levels by pharmacologic strategies and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Cardiopulmonary bypass parameters during cardiac surgery [J]. Shock,2001,16 Suppl 1:33-38.

[7] Inui K, Shimazaki Y, Watanade T,et al. Effects of Duraflo II heparin-coated cardiopulmonary bypass circuits on the coagulation system, endothelial damage, and cytokine release in patients with cardiac operation employing aprotinin and steroids [J]. Artif Organs,1999,23(12):1107-1112.

[8] Tayama E, Hayashida N, Fukunaga S,et al. High-dose cimetidine reduces proinflammatory reaction after cardiac surgery with cardiopulmonary bypass [J]. Ann Thorac Surg,2001,72(6):1945-1949.

[9] Rinder CS, Fontes M, Mathew JP,et al. Neutrophil CD11b upregulation during cardiopulmonary bypass is associated with postoperative renal injury [J]. Ann Thorac Surg,2003,75(3):899-905.

[10] Massoudy P, Zahler S, Becker BF,et al. Evidence for inflammatory responses of the lungs during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with cardiopulmonary bypass [J]. Chest,2001,119(1):31-36.

[11] Antonelli M, Testa G, Tritapepe L,et al. IL-8, IL-6 and ICAM-1 in serum of paediatric patients undergoing cardiopulmonary bypass with and without cardiocirculatory arrest [J]. J Cardiovasc Surg (Torino),1999,40(6):803-809.

[12] Aebert H, Kirchner S, Keyser A, et al. Endothelial apoptosis is induced by serum of patients after cardiopulmonary bypass [J]. Eur J Cardiothorac Surg,2000,18(5):589-593.

[13] Yeh CH, Chen TP, Wu YC,et al. Inhibition of NFkappaB activation with curcumin attenuates plasma inflammatory cytokines surge and cardiomyocytic apoptosis following cardiac ischemia/reperfusion [J].J Surg Res,2005,125(1):109-116.

篇4

法律意識是什么?法律意識是人們對法律和法律現象的認識或認同的知識和心理態(tài)度的總稱。權利意識是人們對于一切權利的認知、理解和態(tài)度,是人們對于實現其權利方式的選擇。法律意識與權利意識相互影響、相互推動。大學生是推動國家和社會的有生力量,了解法律、使用法律更是其必備的條件。其對法律的掌握程度對于把中國早日建設成為法治之國有重要作用。因此,為了提高大學法治教育,了解現今大學法治教育之現狀,我們對在校大學生作了一個調查。

二、大學生法律意識與權利意識的現狀

(一)大學生對法律知識的了解不深。本次的調查對象來自不同年級不同專業(yè)的大學生,采取抽樣調查的方式來調查分析,本次調查問卷中顯示,55.05%的大學生有時會通過電視、報紙等途徑了解一些法律意識,只有13.29%的大學生平時都不怎么關注,并且認為日常生活中也用不到法律。這無疑表明當代大學生對我國法律有一定程度上的了解。然而在刑法規(guī)定應負刑事責任的最低法定年齡是幾歲?這一問題上,只有25%的大學生知道其答案是14歲,然而仍有75%的大學生以其現有的法律知識還不能有更專業(yè)的法律素養(yǎng),由此可以得出如今在校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僅停留在較為膚淺、片面認識之上,而缺乏對法律的較為準確的了解。

(二)大學生的權利意識薄弱。大學生作為接受了高等教育的社會群體,其權利意識與法律知識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應于法治社會的基本狀態(tài)。根據調查結果,有54.43%的大學生會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51.9%的大學生同意用人單位所要求的簽訂口頭合同,據此可以分析出大學生有一定的自我保護意識與權利維護意識。但在本次調查中,問及法律基本知識對我們有意義嗎?這一問題時,69.62%的大學生認為有意義,但在實際面對自身權益受到侵害之時,即使法律知識有一定的積累的大學生,他們在第一意識中也并不希望通過法律的途徑來維護自身的權益,反倒樂意運用法律以外的途徑來解決。

三、加強大學生法律意識與權利意識的途徑。

(一)對于國家來說。組織大學生各地普法下鄉(xiāng)活動,雖然當今社會是信息時代,但我國偏遠地區(qū),農村依舊面臨著文盲法盲的窘境,很大一部分群體對文化知識處于迷茫狀態(tài),更不用說法律知識了。我國現如今正在通往法治社會的道路上,可以招募更多的志愿者發(fā)揮他們的能量,進行普法宣傳,加強貧苦地區(qū)以及農村的普法宣傳工作。

(二)對于社會媒體來說。為了促進我國法治社會的發(fā)展,各大媒體有協(xié)助國家進行普法的義務。媒體應多報道現實案例,傳播基本法律知識使普通群眾引以為戒,培養(yǎng)他們基本法律意識和權力意識,并適當制造輿論氛圍,激發(fā)群眾法律道德。

(三)對于教育機構來說。大學生作為學生群體,其主要任務仍是通過接受課堂知識,從而擁有豐富自身的理論知識,來指導其實踐活動。因此,課堂教學是法律意識培養(yǎng)最有效的途徑。在我們的調查中,有65%的大學生認為有必要學習勞動法,在當今這個以按勞分配為主,多種所有制并存的制度中,勞動法無疑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因此從多方面加強法律學習是很有必要的。

(四)對于在校大學生自身來說。針對大學生法律意識與權利意識的薄弱問題,大學生自身也存在不可推卸的責任。他們自身應積極轉變法律觀念,樹立正確的權利意識,堅定對法律的信心。中國法治社會的構建,依法治國的理性決策,是新世紀中國法治的必然出路。博登海默指出:法律是正義和秩序的綜合體,法律必然體現為一種正義,一種社會正義。大學生應保持對法律的崇高信仰認真學習法律知識,崇尚法理,完善法律,依法生活,遵紀守法,努力使自己成為合格的法律人才。

篇5

同時,友達光電總經理彭雙浪以臺灣顯示器產業(yè)聯合總會(TDUA)理事長的身份,于8月30日在 FPD International Taiwan 2012研討會中,以“臺、日、中合作共創(chuàng)三贏的新思維”為題演講,而副總經理暨觸控產品事業(yè)群總經理謝世枋也于會中與產業(yè)分享了“友達光電在顯示器產業(yè)的創(chuàng)新布局”。

創(chuàng)新加值應用的大尺寸公共訊息顯示器

友達近年開發(fā)公共訊息顯示器市場大有斬獲,公共訊息顯示器產品不僅已應用于許多國際機場,其65英寸電子白板的產品應用也為多個國際教育市場所導入。在本次展覽中,友達展示了創(chuàng)新整合技術實力,展出由9片46英寸高分辨率超窄邊框液晶面板組合而成的138英寸高分辨率公共訊息顯示墻,面板相接的邊框間距僅有5mm,是目前全球最窄的邊框距離。

50英寸透明顯示面板打造的智能型自動販賣機也是展示焦點,其具有高穿透、高色彩飽和度的特色,讓商品陳設更清晰,結合觸控操作及多媒體影像展示內容,色彩分明及生動的影像可將產品介紹信息與實物同時展出,未來可應用于各類商業(yè)展示,以創(chuàng)新的手法吸引消費者的目光。

領先市場多元應用的3D裸眼顯示技術

友達所開發(fā)的3D裸眼技術顯示器應用持續(xù)領先市場,本次展出了全球率先量產的55英寸4K×2K超高分辨率裸眼3D液晶電視面板,它具有2D及3D兩種可切換模式,在2D模式下可顯示4倍Full HD的4K×2K高分辨率(3,840×2,160),在裸眼3D模式下也能呈現高分辨率鮮明逼真畫面,加上5,000:1的高對比表現,能完美演繹畫面的細節(jié)及層次。

而應用于All-In-One(AIO)計算機的24英寸3D裸眼面板,則透過可切換式透鏡技術(Switchable Lens Technology)搭配臉部追蹤技術(Face-Tracking System)創(chuàng)造出全視角裸眼3D解決方案(Dead-Zone Free 3D Solutions),并提供使用者可在同一畫面下同時觀看2D和3D模式。

體驗真實無界限的超窄邊框3D偏光式顯示技術

友達持續(xù)領先的偏光式(Pattern Retarder)3D顯示技術,提供更多附加價值應用。本次展出的50英寸超窄邊框Full HD高分辨率3D電視面板,不僅以新尺寸提供客戶更多選擇,其超窄邊框單邊僅有5mm,能讓觀賞者充分感受近乎無界限的寬闊3D視野及逼真的立體畫面。

全系列OGS 整合式觸控解決方案

友達致力研發(fā)OGS整合式觸控面板技術有成,此次首度展出4.7英寸至27英寸全系列應用于手機、平板電腦、超薄筆電及桌上型屏幕的觸控解決方案。所展出13.3英寸、11.6英寸及10.1英寸的OGS整合式觸控面板目前均已量產,其中應用于Ultra Notebook產品的13.3英寸整合式觸控面板,提供Full HD高分辨率及超廣視角,并搭配輕薄及全平面設計。同時,友達也展出了最新的OGS觸控技術,包括一款4.7英寸曲面式(Convex Surface)設計技術,不僅有極致的玻璃強度,更兼具美觀與設計感,而另一款4.7英寸超窄邊設計技術,邊框僅有0.8mm,為業(yè)界領先的技術。

超輕薄高解析的全系列Ultra Notebook顯示面板

友達領先業(yè)界開發(fā)超輕薄筆記本電腦用面板,展出了10.1英寸、13.3英寸及15.6英寸具超輕薄、高分辨率特色的Ultra Notebook應用面板,其中,13.3英寸超輕薄面板厚度僅有2.15mm,重量僅有185g。而15.6英寸及10.1英寸顯示面板除了輕薄之外,并具備高分辨率、超廣角、及色彩豐富的特色。

超高解析、輕薄的系列智能手機顯示面板

篇6

陳小蕾是廣東惠州市惠城區(qū)人。1997年,她初中畢業(yè)后進入當地一家港資企業(yè)當工人。2002年春天,21歲的陳小蕾去廣州投奔姐姐陳小蓓。她不想再去工廠的流水線工作,姐姐又不讓她去飯店、酒吧之類的場所求職,結果一個多月過去了,她的工作還沒有眉目。

一天,陳小蕾在小區(qū)里瞎轉,偶然看到某家政服務部在招家政服務員,便報了名。幾天后,家政服務部打電話告訴她有一份保姆工作,主要任務是帶一個半歲大的孩子。陳小蕾把情況告訴姐姐,這回姐姐支持了她。

就這樣,陳小蕾當起了保姆。由于她姐姐也是這個小區(qū)的業(yè)主,那戶人家非常信任地把孩子交給她。換尿片、喂奶粉、給孩子洗澡、抱孩子、哄孩子……這一切對于年輕的陳小蕾來說都要從頭學起,但她很快就做得有模有樣了。

在姐姐的提醒下,陳小蕾經常利用空閑時間閱讀《育兒大全》《現代家長》《家教與成才》等書刊,并認真做筆記,孜孜不倦地學習新知識。

隨著學習的深入和知識的積累,她發(fā)現嬰幼兒世界大有學問,并逐漸喜歡上了育兒行業(yè)。她的筆記記得越來越詳細,還按嬰兒生理、心理、營養(yǎng)保健、動作訓練、智力開發(fā)等條目進行分類。半年后,好學的陳小蕾已經是既有實踐經驗,又有育兒理論的“育兒專家”了。

2002年底,姐姐陳小蓓休完產假上班,把孩子交給陳小蕾來照顧。陳小蕾繼續(xù)積累實踐經驗。

2004年,陳小蕾的育兒筆記已達四五十萬字,同時,她倍加關注育兒、幼教市場。

陳小蕾發(fā)現,現在的年輕夫婦對育兒的要求越來越高,他們不再滿意上一輩帶孩子的老方法,而是尋求真正有經驗、有知識,既能帶孩子又能教育孩子的專業(yè)人士。

抓住機會,小保姆成為高級育嬰師

陳小蕾一邊照顧小外甥,一邊尋找職業(yè)提升的機會。

由于她積累了豐富的育兒經驗,小區(qū)里的家長或保姆有問題都向她請教,她成了大家的“老師”。遇到自己也不懂的問題,她就回家翻書、上網查詢,然后把學到的新技能、新知識一一寫進筆記里。

日子一天天過去,外甥轉眼快上幼兒園了,陳小蕾陷入了對未來職業(yè)發(fā)展的憂慮中。她問自己:難道還要像以前那樣,繼續(xù)做月收入千元的保姆嗎?

2005年底的一天,陳小蕾的姐夫興沖沖地對她說:“我在網上看到,勞動部門已經了關于育嬰師的培訓和認證規(guī)定。作為一個嶄新的職業(yè),這個工作最適合你了,也是你的發(fā)展方向?!?/p>

陳小蕾高興極了,馬上去打聽相關事宜,遺憾的是,當時的廣州竟然找不到一家有資質的育嬰師培訓班。2006年春節(jié)一過,小外甥去上幼兒園了,不再需要陳小蕾全天候照顧,她只好繼續(xù)當保姆帶孩子,好在她經驗豐富,收入比以前增加了。

2007年春天,廣州市醫(yī)協(xié)職業(yè)培訓學校高級育嬰師培訓班招生信息,陳小蕾立刻辭去工作,報名參加。育嬰師職業(yè)分育嬰員、育嬰師和高級育嬰師三個等級,陳小蕾通過刻苦努力,加上以前積累的豐富經驗,順利獲得了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頒發(fā)的《育嬰師》職業(yè)資格證書。

有了資格證書,就意味著陳小蕾可以進入幼兒園、兒童研究機構或社區(qū)嬰幼兒服務機構工作,也可以自己創(chuàng)辦親子園、嬰幼園,但她還是決定繼續(xù)從事熟悉的單獨育兒工作,進入家庭進行育兒指導,成為一名高級育嬰師。

她為自己定下每小時35元的“身價”,通過各種渠道收集聘請育嬰師的信息。

2007年7月,終于有一位家長邀請陳小蕾面談。陳小蕾興沖沖地赴約,那位家長一見面就給她出難題:“我雇個全職保姆,一個月就1000多元。你一個育嬰師每小時收費35元,如果每天幫我?guī)Ш⒆?小時,就要280元,一個月就要八九千元。憑什么?”

陳小蕾說:“首先,您誤解了,育嬰師并不是帶孩子的,每星期我只要給您的孩子進行7個小時左右的指導就可以了。您根據我服務的時間付錢,每月可能只需付一兩千元。第二,育嬰師是國家認可的新興職業(yè),重點在育,幫助孩子健康成長,而保姆只是家政服務中的一個普通工種,只能承擔簡單的看護和照管工作……”

她還告訴這位家長:“0至3歲是人生發(fā)展的關鍵時期,是孩子成長的巔峰期。這3年中,人的大腦會發(fā)育50%,這對孩子未來的智力發(fā)展和性格培養(yǎng)十分重要,而人一生中80%到90%的精細動作也會在這3年里奠定基礎,對0至3歲孩子的教育投資,回報是最大的,是最值得的!”

這位家長被陳小蕾說服了,答應讓她試一試。陳小蕾上門后,仔細觀察嬰兒及其生活環(huán)境,根據孩子的年齡段、身心發(fā)育、家庭環(huán)境等狀況開始訓練孩子的行走、語言、認知能力……

不斷提升自己,高級育嬰師月入萬元

陳小蕾很快得到了這位家長的認同,在這位家長的推薦下,許多家長紛紛邀請她擔任孩子的育嬰師。2007年10月,陳小蕾同時擔任三個嬰兒的育嬰師,每天工作三四個小時,日收入100多元,每月收入4000元。與保姆工作相比,她的工作狀態(tài)和收入發(fā)生了質的變化。

作為育嬰師,陳小蕾顯示了她出色的工作能力。

有一個兩歲的女嬰頭腦聰明,但不喜歡說話,只喜歡用表情和動作來表達意思,偶爾開口,發(fā)音也含糊不清。陳小蕾對癥下藥,先引導女嬰開口說話,再教她字詞的標準發(fā)音……僅僅三個月,這個孩子就能清晰地說出完整的句子了,家長十分開心。

還有一個3歲的男孩,小小年紀就很逆反,父母要求他做的事他不做,不讓他做的事他偏去做,還常常打其他小朋友。他的父母十分擔心,請來陳小蕾調教孩子。

陳小蕾首先打消孩子父母的顧慮,說:“大多數孩子在兩三歲時會進入他的第一個逆反心理期,這很正常,沒什么可怕的,放心吧,我會把他教育好的。”

陳小蕾和孩子的父母約定:在孩子面前要言行一致,對孩子出現的抗拒語言或行為,避免厲聲訓斥,更不能打罵孩子;對孩子的無理取鬧實行淡化處理,盡量避免激起他的憤怒和更強烈的抗拒。

男孩好動且精力充沛,陳小蕾鼓勵他多做力所能及的“正事”,比如幫父母擺擺吃飯的筷子、撿起地上的廢紙放到垃圾桶里等。只要他肯去做,她就給他肯定與鼓勵,培養(yǎng)他的成就感,讓他樹立自信心、體會被認可的喜悅和快樂。有些事情即使他做得一塌糊涂,陳小蕾也不責怪他,而是給予肯定后,再教他如何去做,保護他的積極性。

男孩剛學會說話的時候,他的父母曾試著教他唱童謠,希望培養(yǎng)他的語言能力和記憶力,誰知他對此根本不感興趣,反而對遙控器、電話、電腦鍵盤愛不釋手。

總結這些經驗,陳小蕾不再強迫他學習,而是尊重他的選擇,保護他的好奇心。她借用遙控器、電腦等工具順勢引導他認識數字和英文字母。結果,他很快就能識別數字,還學會了許多英文字母。

尊重孩子,并不意味著任孩子為所欲為。陳小蕾總是很溫柔很耐心地引導或改正孩子不正確的選擇,在不知不覺中培養(yǎng)孩子的自控能力。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許多家長的口口相傳,陳小蕾逐漸有了名氣,想聘請她的家長越來越多,她的身價也水漲船高,從每小時35元提到了每小時50元。2008年夏天,她的月收入達到了6000元。

2008年10月,陳小蕾參加高級育嬰師培訓,獲得了高級育嬰師資格證書。

篇7

明代是中醫(yī)藥學發(fā)展的鼎盛時期,承宋金元醫(yī)學發(fā)展之余緒,加之理學思潮的影響,與此同時,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提高與自然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等諸多因素推動醫(yī)學不斷發(fā)展,從而使中醫(yī)學在明代尤其是明代中后期進入了全面豐收的黃金時代。在這一時期,方劑學、本草學、中醫(yī)基礎理論、經典注釋、臨床各科以及醫(yī)籍整理、匯編、考據等各方面均發(fā)展迅速,無論從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大大超過前代,據《中國醫(yī)籍大辭典》收錄的現存醫(yī)籍數量統(tǒng)計,元代之前醫(yī)著共計362本,明代共計981本,超過以往歷代醫(yī)書數量之和。另據《中國分省醫(yī)籍考》統(tǒng)計,明代醫(yī)書共1275種,清代醫(yī)書5089種,共同構成了現存中醫(yī)藥古籍文獻的主體部分。任何一個時期,醫(yī)學的發(fā)展都與當時社會、政治、經濟的發(fā)展密切相關,對于進入后封建社會的明代更是如此,其在醫(yī)學發(fā)展史上是一個承前啟后的重要時期,探討該時期醫(yī)學問題的前提需要闡明其發(fā)展的社會文化背景。

1政治經濟的穩(wěn)定是醫(yī)學發(fā)展的保證

明代結束了金元時期戰(zhàn)亂不斷的局面,完成了中國的統(tǒng)一。鑒于戰(zhàn)爭帶來的經濟蕭條,明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鼓勵經濟的措施,如推行屯田,獎勵墾荒,興修水利,減輕賦稅,刺激了農業(yè)經濟的大力發(fā)展〕。與此同時,明政府對手工業(yè)和商業(yè)也采取了一系列扶持政策。軍事、政治、法律制度的完備,科舉制度的恢復以及學校制度的建立完善,使得明代在開國50多年的時間內迅速進入了富庶、安定的局面。經濟的繁榮、政治的穩(wěn)定促進了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在科學技術方面,天文、歷法、數學、建筑學和水利工程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出現了徐光啟、宋應星等杰出的科學家及《農政全書》《天工開物》等科學技術著作。

繁榮的社會經濟是醫(yī)學發(fā)展的重要條件。明代雖然進入后封建社會時期,但經過幾十年的休養(yǎng)生息,政局趨于穩(wěn)定,經濟相對繁榮,加上中央政府的扶持,使得醫(yī)學得以順利、健康地向前發(fā)展。這期間,出現了由政府組織完成的《普濟方》以及《永樂大典,醫(yī)藥編》等大型醫(yī)藥文獻匯編,而由個人完成的醫(yī)著更是不計其數??梢哉f,中醫(yī)學的發(fā)展在明代進入了一個黃金時代。

2醫(yī)學在矛盾交織的時代尋求新的突破

隨著明中葉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這種嶄新的經濟形態(tài)的出現對意識形態(tài)各領域的影響尤為明顯,文藝領域出現了以馮夢龍《三言二拍》為代表的市井文學的高度繁榮,以湯顯祖《牡丹亭》為代表的戲曲文藝的發(fā)展,以《西游記》為代表的浪漫主義文學的發(fā)展,這些都不同程度地迎合了這種因新經濟形態(tài)的出現而帶來的文化思潮與思想解放的需求。

在這樣一個維護舊論與力求革新、尊經奉典與創(chuàng)立新說的矛盾交織的時代,植根于傳統(tǒng)文化的中醫(yī)學,也必然受到這股文化思潮以及經濟、政治、科技等多元素的沖擊。在明初期延續(xù)了金元名家遺風之后,中醫(yī)學也開始了批判與反思,在理論與實踐中尋求多方位的突破與創(chuàng)新,臨證各科都取得了較為突出的成就:①種痘預防天花,在我國醫(yī)學史乃至近代免疫學發(fā)展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②溫補學派在對金元余緒的批判與反思中崛起,在論爭、說理的過程中,突出了脾胃與腎命的主題㈤,并將宋明程朱理學引入醫(yī)學領域,對中醫(yī)概念進行重新論述,帶動了中醫(yī)基礎理論的發(fā)展,并對經方的傳承與運用產生深遠影響。③濫觴于明代、興盛于清代的溫病學派,更是從辨證、立法、處方等方面另辟新途,大獲奇效,創(chuàng)制了諸多治瘟名方。從某種意義上講,溫病學派的出現是對以六經辨證為綱要的經方運用的極大補充與拓展。④大量??菩葬t(yī)學著作、綜合性醫(yī)學著作以及醫(yī)案醫(yī)話類著作的產生。??菩葬t(yī)學著作有楊繼洲的《針灸大成》,萬全的《育嬰秘訣》《幼科發(fā)揮》,陳實功的《外科正宗》等,綜合性醫(yī)學著作有徐春圃的《古今醫(yī)統(tǒng)大全》、張介賓的《景岳全書》、王肯堂的《六科證治準繩》、薛己的《薛氏醫(yī)案》等。這些醫(yī)學著作促進了醫(yī)學知識的普及、教育以及交流。⑤隨著明代中外醫(yī)藥文化交流的增多,較之前代,本草學領域有了長足的發(fā)展,中國藥物學的集大成之作——《本草綱目》的誕生標志著中藥學發(fā)展的高峰,也成為中醫(yī)藥發(fā)展史上的里程碑之作。

3明代儒士向醫(yī)心理的普遍出現

就中國2000多年封建王朝史而言,明代已進入后封建時期,此時的封建政體弊端日顯,走向末路。在此背景下的科舉制度亦難脫此藩籬,且至明代,隨著民間教育的相對普及,受教育的人員數量較前代亦大為增加,但靠科舉取士者卻鳳毛麟角,使得儒家“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處世理論只能得以狹隘發(fā)揮,而以儒家經典作為求學入仕進階的“儒士”開始將關注焦點由社會轉向個人,轉人與現實政治疏遠的行業(yè),為了能較好地滿足并實施儒家的“仁愛”觀,從醫(yī)便不失為一種合適之選,“不為良相,則為良醫(yī)”則成為這一時期儒士的心理歸依。

縱觀明代醫(yī)家,因這種心理而從醫(yī)者大有人在。如新安醫(yī)學奠基人之一汪機,幼時曾攻舉子業(yè),當過秀才,但“屢試不利”,其父對他說:“昔范文正公嘗自禱曰,不為良相,愿為良醫(yī)。意謂仕而不于相,則其澤之所及,顧不若醫(yī)之博耳?!蓖魴C頓時醒悟,“即棄去科舉浮文,肆力醫(yī)家諸書”,終成名醫(yī)。再如張景岳,13歲即隨父親游歷北京,青壯年時期一直在京城一帶“從戎幕府”,求取功名,后“無所就”,加上家道日貧,返回浙江紹興開始行醫(yī),從此因醫(yī)得名,名聲大噪,成為明末杰出的醫(yī)學家㈩。此外,由儒而醫(yī)的還有李中梓、孫一奎等人。

大批具有深厚儒學修養(yǎng)的文士從醫(yī),他們或先儒后醫(yī),或棄儒從醫(yī),或儒而兼醫(yī),或知醫(yī)自用,或研醫(yī)著述,這無疑為當時醫(yī)學的發(fā)展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搬t(yī)易相通”“儒醫(yī)相通”,儒士飽讀經書,文學素養(yǎng)較高,對醫(yī)學經典的領悟力更深,無論是詮釋醫(yī)經,還是構建醫(yī)理,都遠勝于前代。此外,他們廣泛吸收諸如天文、地理、哲學等其他知識來豐富醫(yī)學內容,并用儒家盡忠至孝、濟世救人的道德規(guī)范來約束自己,提高了醫(yī)者的職業(yè)修養(yǎng)。這些都從不同層面帶動了醫(yī)學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

4醫(yī)學教育制度對醫(yī)學發(fā)展的影響

明朝建立后,政府十分重視醫(yī)學教育。官辦醫(yī)學,即政府所設立之醫(yī)學教育機構,分為中央與地方兩部分:中央為太醫(yī)院,地方包括惠民藥局與醫(yī)學(一種地方醫(yī)政機構)?;菝袼幘譃槠矫袼O,乃沿襲宋制,平時負責救療貧病軍民,荒疫時參與政府組織的救治診療活動。醫(yī)學是政府在地方衙門中設立的作為關注民生的職能機構,并被賦予獨立的辦公場地及官印。醫(yī)學除為地方百姓提供醫(yī)療服務外,還不斷為地方培訓醫(yī)務人員,同時并負責整理、刊印地方醫(yī)療文獻,傳承醫(yī)學文化。此外,醫(yī)學還有一個重要職能即通過對醫(yī)療事故的公開處理,來贏得百姓的信賴亦借此警告醫(yī)者當精益求精。

除官辦醫(yī)學之外,家族傳承與師徒傳承也是構成明代醫(yī)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對明代醫(yī)學發(fā)展的貢獻甚至強于官辦醫(yī)學教育模式。最具代表的當屬明清時期影響深遠的新安醫(yī)派,其??漆t(yī)學特色的形成與發(fā)展的重要形式便是家族鏈傳承,如編纂《名醫(yī)類案》的江瑤父子,如新安張氏家族,槐塘程氏家族,歙縣余氏家族,澄塘程氏家族,皆是家族傳承的典型。雖然從客觀上講,政府對醫(yī)學的推動力度雖然存在欠缺,導致很多邊遠偏僻地區(qū)的醫(yī)療仍極其落后,百姓有病仍求助于巫覡僧道而非醫(yī)藥,而且明代業(yè)醫(yī)者的生活待遇較差,常出現醫(yī)戶逃戶現象,這些在一定程度上又制約著醫(yī)學的發(fā)展。但總體來說,諸多醫(yī)學教育措施的推進對穩(wěn)定社會及推動醫(yī)學發(fā)展,仍能起到較好的促進作用。

5世醫(yī)制度對醫(yī)學發(fā)展的影響

明朝在繼承元朝戶籍管理辦法的基礎上,制定了一套更加嚴格的分行分戶、子襲父業(yè)的行戶世襲制度,醫(yī)戶管理也不例外,從而形成了世醫(yī)制度。明代行戶世襲的戶籍管理制度對醫(yī)藥行業(yè)從業(yè)者管理尤其嚴格,除了要求戶部按戶籍管理規(guī)定對他們登記造冊外,還要“凡醫(yī)藥之人,禮部務必備知,以憑取用”。此外,還規(guī)定了妄行叛籍的刑處辦法,“凡軍、民、醫(yī)、匠、陰陽諸色戶,許各以原報抄籍為定。不許妄行變亂,違者治罪,仍從原籍”。另外,作為官方醫(yī)學教育的最高機構太醫(yī)院,選拔醫(yī)學生主要從登記造冊的醫(yī)學子弟中挑選,如太醫(yī)院醫(yī)官醫(yī)士“私逃或違限,徑行除籍”。以上諸項規(guī)定足見當時世醫(yī)制度的完備與嚴格。

世醫(yī)制度的實行在明代醫(yī)學發(fā)展歷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影響醫(yī)學發(fā)展的最為重要的社會政治閃素。承襲元朝的戶籍管理制度而建立的世醫(yī)制度在當時基本是適應社會醫(yī)學發(fā)展需求的,尤其在明王朝建立前期,政局尚不穩(wěn)固,經濟也不強盛,世醫(yī)制度的執(zhí)行對于穩(wěn)定從醫(yī)人員的數量,對于彌補中央政府對醫(yī)學教育普及的不足,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世醫(yī)制度對醫(yī)學發(fā)展的負面影響也同樣客觀存在。這種刻板嚴格的制度限制了儒士業(yè)醫(yī)的自由性,使得醫(yī)生的來源主要局限于世醫(yī)家庭,缺少新生力量(主要是儒士)的加入,從而限制了醫(yī)生隊伍總體素質的提高。另外,世醫(yī)制度的約束,使得在同一地區(qū)行醫(yī)的醫(yī)戶存在一定的競爭,這種競爭關系使得很多醫(yī)戶將自己的醫(yī)療經驗秘不外傳,從而阻礙了醫(yī)療經驗的交流推廣與醫(yī)學理論的創(chuàng)新。

6宋明理學對醫(yī)學發(fā)展的影響

宋明理學又稱宋代義理之學,程朱理學或新儒學,始創(chuàng)于北宋,發(fā)展興盛于南宋、金元。至明代,太祖朱元璋獨尊程朱,理學開始成為國家的統(tǒng)治思想,一直延續(xù)到清末。理學的興起對醫(yī)學領域的影響程度之深、范圍之廣、時間之久,較之先秦諸子百家,有過之而無不及。有學者認為,自明中期始,新安醫(yī)學逐漸發(fā)展、興盛并成為傳統(tǒng)醫(yī)學領域中最有特色的儒醫(yī)群體,與新安乃“程朱闕里”、理學盛行的關系最為密切。這種說法或許有失偏頗,但理學對明代醫(yī)學的影響之大,卻不可亦不能忽略。

程朱理學探討“仁”“格物致知”“太極”“性命之說”等,這些均對明代醫(yī)學有著重要影響,如明代醫(yī)家認為“醫(yī)乃仁術也,筆之于書,欲天下同歸于仁也”,“日承仁訓,遂體求仁之旨,以精活人之術”,“上可以輔圣主拯世之心,下可以見儒者仁民之效,而醫(yī)道不失職矣”,即是將“仁”的思想奉為圭臬。另外宋明理學探討的陰陽、太極概念被引入到醫(yī)學體系并加以發(fā)揮,從而促進了明代中醫(yī)基礎理論的不斷完善以及命門學說的深人探討。前者包括陰陽學說的深化,先后天根本論的深人討論以及精氣神形等概念的進一步闡釋;后者則在溫補學派醫(yī)家的論爭與探討中達到頂峰,尤以孫一奎的“命門動氣說”、趙獻可的“命門相火說”、張景岳的“命門水火說”為代表??梢?,宋明理學對明代醫(yī)學起著指導、滲透、營養(yǎng)、磨合、催化的綜合作用,是明代醫(yī)學發(fā)展的重要文化背景之—。

7疫病頻繁流行對醫(yī)學發(fā)展的需求

在中國2000余年的封建史上,傳染病的流行是推動醫(yī)學向前發(fā)展的重要因素。眾所周知,《傷寒雜病論》成書的東漢末年,正是疫病大流行的年代,張仲景在序言中寫道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紀年以來,猶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傷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淪喪,傷橫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訓、博采眾方……為《傷寒雜病論》,合十六卷。”足見當時傷寒流行范圍之廣、程度之重。正是因為親眼目睹疫病的流行給百姓生命帶來的嚴重威脅,歷代都有醫(yī)家研究疫病,并給后世留下了寶貴經驗及理論參考,而這又在一定程度上推動醫(yī)學的發(fā)展。

明代頻繁發(fā)生的疫病流行促使醫(yī)家研習岐黃之術,從而推動了醫(yī)學的發(fā)展。據《明史》和《明實錄》記載,明代大規(guī)模的傳染病流行至少有30次,病死人數約計178898人。而據張志斌所著《中國古代疫病流行年表》中所列,明代全國各地共發(fā)生大小疫病流行的次數達26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