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教案范文
時間:2023-03-31 14:22:4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教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課堂教學;有效性;探索與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812-2485(2013)12-
近年來由于高校大量擴招、學校自主招生,加之受市場經(jīng)濟的沖擊,傳統(tǒng)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和被動的教學方式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而難以取得滿意的教學效果。如何較好地完成培養(yǎng)計劃中的各項教學任務,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進而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是學校和師生都必須面對的問題。
課堂教學有效性是指教師在規(guī)定的教學時間內,按照培養(yǎng)計劃,把知識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充分理解和掌握課堂教學內容,并收到良好的成效。高等學校課堂教學對于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實現(xiàn)具有重要意義,有效的課堂教學能夠使學生對所學習的課程感興趣,對知識的掌握比較系統(tǒng)深入,為將來的發(fā)展奠定扎實的基礎。
心理學認為,興趣是人認識需要的情緒表現(xiàn)。在愉快體驗經(jīng)驗積累的基礎上形成的而使人樂于積極而持久地去接觸、認識某一類新事物的一種意識傾向,作為活動的動機是不可缺少的。興趣會激勵學生主動掌握知識,開闊眼界、同時克服困難和障礙。同學們對自己有興趣的課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也可以得到更好地保證。
1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根據(j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精神,從根本上提高我國高校的教育質量,必須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做起,把改革重心移向課堂。目前大學課堂教學普遍存在教學效能低下的現(xiàn)象,主要表現(xiàn)及分析如下。
師生缺乏有效交流
學生和教師是教學的主體,教學效果的優(yōu)劣不僅與教師的水平有關,而且與學生的配合參與也有密切關系。教學效果的好壞不以教師傳授的多少為準,而是應該以學生掌握了多少為準。目前我國的大學課堂教學主要還是教師主導、學生被動參與的狀態(tài)。在一項調查中,認為“師生定期交流非常有必要”的占了74%,有60%的學生認為自己與教師很少交流。
教學內容和方法單一
部分教師照本宣科或照屏宣讀,從授課的第一次就使用多媒體教學,沒有自己對教材和課程的獨到見解,沒有建立起對該學科的邏輯聯(lián)系,缺乏自己的思想體現(xiàn)。
教育部從2003年啟動了“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其核心是倡導高等院校要培養(yǎng)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創(chuàng)業(yè)能力”。然而,10年過去了,我國高校的課堂并沒有像人們期待的那樣有一個根本性的改觀,教師的教學觀念仍然很傳統(tǒng),“填鴨式”、“滿堂灌”、“保姆式”的教學方式仍然是主流。教師講解幾乎是唯一的教學方法,學生也僅局限于書本知識,或者說只注重考試范圍。
教學評價方式缺乏挑戰(zhàn)性
高等學校對學生成績的考察主要以期末考試成績?yōu)闇?,參考平時成績,并且一般期末考試以閉卷考試為主,評價方式單一,平時作業(yè)根據(jù)不同老師的興趣可多可少,要求不高抄襲嚴重,作業(yè)完成的質量也參差不齊。
近幾年學校追求高畢業(yè)率、學位率和升學率,很多考試成績甚至是在教學管理部門的高壓下,完任務性地提高了課程的通過率,考試以作業(yè)和書后的復習思考題為主,即使如此,仍然有學生會考試通不過。
學生逃課現(xiàn)象嚴重
對某高校學生中逃課現(xiàn)象進行的卷調查,發(fā)現(xiàn)本科生大一逃課率為一成左右,大二為二成多一點,到了大四竟達五成。??粕诱n率大一為二成,大二為三成多,大三竟為五成多[2]。從此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學生對課堂教學的重視程度。對于大學課堂教學而言,考核大多數(shù)以考試成績?yōu)橹鳎S多課程考試非常容易應付,而考試的內容基本是書上習題與筆記上的原題,考試之前,學生利用些時間突擊一下,完全可以應付,想考不及格非常難。這就使學生認為逃課不足以影響自己的學業(yè)和畢業(yè)。
2課堂教學的重要性
學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學,教學的核心環(huán)節(jié)是課堂教學。課堂是學校教學得以實現(xiàn)的基本場所,是學校師生最主要的活動與交流場所。所以,課堂在學校教育活動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課堂是實施教學的主陣地
從時間上看,學生在大學期間的主要學習時間在課堂,課堂教學在人才培養(yǎng)計劃中占用了總教學時數(shù)的百分之九十以上,是教學的重要實施階段,也是教學工作的核心環(huán)節(jié)。
2.2 課堂是教師教學的主陣地
課堂是教師傳道授業(yè)解惑的主要場所和陣地,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實踐自己的教育理念,展示教育智慧和教學技藝,在對每一堂課的積極準備和思考中,積累實踐經(jīng)驗,提高教學水平,進而提高教學質量。2.3 課堂是學生受教育的主陣地
課堂教學是完整接受專業(yè)知識教育的教學活動,學生在課堂里學習知識,訓練技能,鍛煉思維,培養(yǎng)情感、獲得進步與發(fā)展,課堂教學內容和學生人格養(yǎng)成涉及每個學生的職業(yè)生涯。
2.4 課堂是教學改革的主陣地
課程內容改革需要實施場所和過程,而教學的主要場所又是課堂教學,教師教育理念要轉換成教學成果的落腳點也在課堂。培養(yǎng)計劃做的再好、課程內容再豐富、教學理念再先進,如果沒有課堂教學的有效實施,就不能真正產生實效。
3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內涵
課堂教學有效性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課堂教學必須有效果
課堂教學必須有效果,這也是課堂教學最基本的要求。如果經(jīng)過課堂教學學生能夠對本學科有基本的了解,對本專業(yè)的概況有大致的把握,這樣的教學效果就好,反之就不能達到課堂教學的目的。具體而言,就是看經(jīng)歷過課堂教學后,學生是否能記得住老師、記得住課程梗概,在實際工作中能否用得上或知道該到哪里查找自己所需要的東西。
課堂教學必須有效率
教學時間分為名義時間、分配時間、教學實用時間、專注學習時間和學術學習時間五個層次,其間呈遞進結構。要實現(xiàn)對課堂教學時間的有效管理,就需要重點從教學實用時間、專注學習時間和學術學習時間三個方面來考慮課堂教學時間的分配。
大學期間課堂教學時間占用了整個教學時間的大部分,很多學校一節(jié)課的時間從原來的50分鐘減少為45分鐘,如果不能很好地延長教學實用時間、專注學習時間和學術學習時間,則課堂教學效率必然低下。
3.3 課堂教學必須有效益
課堂教學的終極目標是教書和育人,或者說通過教書來育人,教書只是手段育人才是根本。教書只能解決學生知識和技能方面的問題,而育人是大學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大學應該培養(yǎng)學生“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這也是課堂教學的最高要求和人們追求的最高境界。
4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措施
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應該從人機系統(tǒng)工程的角度全面考慮,需要解決如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教師課前的充分準備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Well Begun is Half Done),如何在首次課就抓住學生的興趣,上好緒論課至關重要。任何知識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緒論課中要涉及相關學科的知識,學科之間有其內在規(guī)律和聯(lián)系。通過對已學課程的簡短回顧和課程的不同作用,讓同學們知道課程之間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了解課程之間的相互關系,避免出現(xiàn)偏科現(xiàn)象而影響全面發(fā)展。緒論課要引起同學們學習興趣和愿望,首次課應該盡量避免涉及過多晦澀難懂的術語和概念,不致使同學們從心理上產生畏難情緒。
課前準備還包括教案講稿、教具,圖文影像資料等;要想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必須要在課前進行精心準備,課堂上要列舉的事例要經(jīng)過反復推敲,避免在課堂上臨時增加未經(jīng)準備的素材,包括課堂上需要增加的圖表也如此;與該講內容相關的奇聞軼事也可以作為備用,防止學生在課堂上精力不集中的時候插入,更好地活躍課堂氣氛。
師生到課堂的提前量
上課鈴響之后,師生都應該盡快進入狀態(tài),為此師生都要有足夠的進入教室的提前量。
只有教師到教室有足夠的提前量,才可以從容準備本次課程需要的多媒體設備,給學生簽到留下足夠的時間,才能保證學生的準點率;此舉一方面是為學生做榜樣,同時也是一種無形的壓力。
之所以有學生會多次或多人次上課遲到,其根源是教師不知道哪個學生遲到、遲到了幾次、遲到了多長時間,即使知道卻沒有根據(jù)可查,因此無法杜絕遲到現(xiàn)象,影響整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而簽到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手段,并且不耽誤任何時間且有據(jù)可查。
上課開始之前的秩序和情緒對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至關重要,在打預備鈴之前要求學生全部到教室,提前做好上課的準備,而不是匆忙中還帶著早餐進教室,或者說上課鈴響起之后陸陸續(xù)續(xù)、三三兩兩的到教室,也就是說預備應該在教室,而非食堂和馬路上。
師生一起關手機
首節(jié)課起立之后,師生一起關手機,以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
針對智能手機和無線網(wǎng)絡非常普遍的現(xiàn)象,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每節(jié)課都與同學們一起關手機,避免手機對課堂教學的干擾。
孟子《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中講,“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行,增益其所不能”。提出現(xiàn)代版的“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關其手機,收其PAD,拔其網(wǎng)線,斷其Wlan…。在同學們會意的笑聲中大家一起關手機,以避免手機對同學們聽課的影響,以此營造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與和諧的人際關系,為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奠定基礎。
隨機互動式教學方式
人的認知性特征告訴我們,大腦只有在不斷的刺激過程中才能保持高速運轉,通過教學實踐認為,采用互動緊逼式教學方式,可以極大地發(fā)揮同學們的主觀能動性。
教師至少提前10~15分鐘到教室,在上課預備鈴響起之前要求學生到教室,并親筆簽到,在預備鈴響之后進教室的同學即認為是遲到,給學生灌輸?shù)挠^點就是預備要在教室而非在路上,讓學生在進教室之前即產生緊迫感,并養(yǎng)成守時和積極向上的良好習慣。
上課起立后在全體同學面前教師與同學們一起關手機,以減少課堂干擾,營造良好的課堂環(huán)境。
有時候會將作業(yè)適當超前布置,在未講完此部分教材內容時即要求提交作業(yè),目的在于使同學們不得不在課余時間進行預習和自學,當有問題時會更好地在課堂上聽講,以提高課堂效率。
課程教學中的互動和響應,在每次課授課之初,隨機交流上次課的內容,可以是師生之間的交流,也可以是同學之間的交流;在授課過程中隨時進行交流;保證在一門兩個學分的課程教學內,一個同學至少有兩次課堂展示自我的機會。
課堂教學效果的調查反饋
課堂教學效果是否有效,取決于學生的接受程度,通過無記名課堂教學質量調查可以較好地反饋采取的手段是否有效,學生對這些方法是否能夠接受。針對課堂上關手機現(xiàn)象摘取部分同學的意見:
“很有必要!?。∥蚁氪蟛糠秩诵枰饬淼种剖謾C的誘惑,課程完了可能同學們覺得不玩手機還是有效果的!”;
“有必要,如今是電子產品高速發(fā)展的社會,手機等電子產品會明顯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影響教學質量;雖然大學崇尚自由,但沒有嚴格的教學制度與方法難以培養(yǎng)優(yōu)秀的學
生”;
“玩手機必須杜絕,保證聽課效率!”。
……
從以上反饋意見來看,一些措施還是能夠起到保證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應該堅持。
5結束語
課堂教學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課堂教學沒有一定之規(guī),只要能將課程的基本原理、工藝過程、實際應用講授清楚,讓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課程教學就達到了基本目的。在此基礎上,如果還能將書本以外的工程實踐應用進行適當補充,以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則課堂教學將更加有實效。
在整個課程教學過程中,要將育人之根本貫穿其中,育人重于教書,或者說在教書中要育人,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培養(yǎng)學生獨立之精神和自由之思想。
參考文獻
1章志光.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2 吳玲鳳.高校專業(yè)課課堂教學有效性問題探究[J]. 中國管理信息化,2012,15(22):99-100.
3 蔡曉蓉,孔元發(fā).抓課堂教學有效性,促教學整體質量提高[J].重慶電力高等??茖W校學報,2012,17(4):11-14.
4 戴立軍.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思考與實踐[J].當代教育論壇,2008,11:21-23.
5 宋秋前.教學時間的結構化多維分析研究[J].浙江海洋學院學報,2004,2:64-72.
6 謝金芮,全.課堂教學時間管理的有效性解析[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13,4:25-28.
7 陳來.“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與大學精神[N].新清華,2012-05-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