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隊伍管理的調研與思考

時間:2022-06-27 09:29:00

導語:黨員隊伍管理的調研與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員隊伍管理的調研與思考

近年來,隨著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入和干部隊伍年輕化的不斷推進,領導干部因年齡、身體等原因相繼轉任非領導職務干部(簡稱“轉任”干部)人數越來越多,如何加強對轉任干部的管理?發(fā)揮好他們的作用?是當前組織部門亟待研究和解決的重要課題。帶著這一問題,通過對*縣轉任干部隊伍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分析,以此探究進一步加強轉任非領導干部隊伍管理的有效措施及對策,從而更好地發(fā)揮轉任非領導干部作用,推動經濟社會發(fā)展。

一、轉任非領導干部隊伍現狀

近幾年,由于*縣加快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干部隊伍年輕化進程,轉任干部正呈現出數量逐年增長、年齡越來越輕的趨勢。據統(tǒng)計,目前全縣轉任干部共126人,其中:正科級104人,副科級22人;男性115人,女性11人;從年齡結構來看,50周歲及以下的22人,占轉任干部總數的17%,51至55周歲(含)的75人,占總數的60%,56至59周歲(含)的29人,占總數的23%;從學歷結構來看,初中學歷的1人,高中、中專學歷的42人,大專學歷的66人,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的17人;在單位上班的71人,參與縣委、政府中心工作的35人,到企業(yè)幫扶的9人,其它情況11人。從調研情況看,轉任干部隊伍總體狀況較好,具體表現為:

1、綜合素質較好,政治過硬。這批轉任干部大多出生于建國前后,成長于革命建設年代,接受黨的教育多年,政治立場堅定,黨性觀念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觀念較強,生活作風樸素,與群眾關系密切。在重大政治問題面前,能保持清醒頭腦,能對群眾做細致深入的思想政治工作,維護黨和政府在群眾中的威信,是一支政治上過得硬的干部隊伍。

2、工作經歷豐富,業(yè)務精通。轉任干部大多有二三十年,甚至更長的工作經歷,大部分在多個崗位、多個領域工作過,在鄉(xiāng)鎮(zhèn)、機關部門擔任過領導職務,閱歷豐富,而且長期工作在一線,積累了豐富的業(yè)務知識和經驗,有的還是某一工作領域的專家、權威,他們與群眾聯系密切,有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有妥善處理群眾性、突發(fā)性、復雜性事件的經驗,有善于做群眾思想工作的有效方法。

3、大局觀念較強,心態(tài)平穩(wěn)。大部分干部認為,自己因年齡、身體狀況轉任,這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也是干部隊伍年輕化的必然結果。這些同志能識大體、顧大局,服從組織安排,愉快地從領導崗位退下來,通過一定時間的心理調節(jié),能夠正視現實,保持平衡心態(tài),盡快地實現“退位”后心理上的平穩(wěn)過渡。

二、主要作法和成效

近年來,*縣從加強教育和管理入手,為轉任干部施展才華、發(fā)揮作用、再創(chuàng)業(yè)績提供新的舞臺,使其成為全縣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力量。主要作法是:

1、提高認識,加強引導。一方面教育轉任干部擺正心態(tài),克服“官本位”觀念影響,正確認識組織安排,掃除自身心理障礙,樹立能上能下、能官能民的豁達開朗情懷。通過《*報》、*電視臺、*黨建網等縣內主要媒體開辟專欄,大力宣傳報道轉任干部發(fā)揮作用的先進事跡和典型人物,在全社會形成尊重創(chuàng)業(yè)、尊重人才的局面,進一步增強轉任干部的責任感和榮譽感,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環(huán)境,激發(fā)轉任干部的工作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另一方面,教育在任干部要學會換位思考,將心比心,從心底深處尊重轉任干部,要求各單位為轉任干部提供必要的物質和經費保障,解決思想、工作、生活上遇到的困難,處理好與轉任干部的關系,讓他們充分感受黨的溫暖,以百倍熱情投身到各自工作中去。

2、提供舞臺、合理使用。通過發(fā)放調查和征求意見表,全面了解掌握全縣轉任干部的專業(yè)特長、工作經歷等,在此基礎上進行分類匯總,建立轉任干部人才庫,采取各種措施,充分發(fā)揮轉任干部的作用。一是成立黨建工作指導組、廉政建設監(jiān)督組、主導產業(yè)督查組、重點項目推進組、國企改革幫抓組、信訪維穩(wěn)督導組、創(chuàng)衛(wèi)工作督查組、高速公路拆遷組八個工作組,由各牽頭單位負責,縣委組織部具體協(xié)調,充分發(fā)揮轉任干部懂政策、威信高、能力強、經驗多、善管理的優(yōu)勢,采取組織考察選人,自主選崗的“雙向選擇”方式為轉轉任干部設崗定責,積極引導轉任干部當好宣傳員、辦事員和組織員。如縣工商聯主席曾毅轉任非領導職務后,被縣政府抽調擔任縣創(chuàng)建省級衛(wèi)生縣城辦公室主任,三年來,帶領創(chuàng)衛(wèi)辦一班人,走街竄巷實地調研,制定創(chuàng)衛(wèi)規(guī)劃、實施方案,狠抓落實,今年10月順利通過了省政府驗收。二是積極鼓勵轉任干部到骨干企業(yè)幫扶,充分發(fā)揮轉任干部的管理才能和社會關系優(yōu)勢,為企業(yè)的生產、經營和發(fā)展建言獻策、作出貢獻。如縣經貿局局長歐立斌轉任后,被中科麥迪森藥業(yè)有限公司聘請主攻中藥材GAP基地建設,他充分發(fā)揮多年來從事工業(yè)、經貿相關工作的優(yōu)勢,帶領公司技術人員展開中藥材GAP認證、基地建設等,為*中藥材市場的發(fā)展做出了較大的貢獻。三是兼任部門中層干部,成為一線戰(zhàn)斗員。如原渭溪鄉(xiāng)人大主席王國聯轉任為縣民政局社救股股長后,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積極爭取國家救濟資金300多萬元,幫助農村五保戶等弱勢群體解決吃、住困難,連續(xù)兩年被評為優(yōu)秀公務員。四是參與社會公益事業(yè)。聘請一部分轉任干部牽頭組織扶貧濟困、“關心下一代”、希望工程等公益事業(yè)工作。如縣委政法委副書記龔文炳轉任后,多方協(xié)調組建縣慈善協(xié)會,在他的辛勤努力下,20*年10月縣慈善協(xié)會成立,他被選舉為副會長兼秘書長,當天接受社會各界捐款30余萬元。

3、健全制度、嚴格管理。制定出臺了《*縣轉任非領導職務干部使用和管理暫行辦法》,以制度來明職責、促學習、強素質,規(guī)范行為。一是學習制度。吸納轉任干部為單位中心學習組成員,不斷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質和理論水平,增強識大體、顧大局意識和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自覺性;二是考核制度。對轉任干部的政治學習、聯系基層情況、思想和工作表現情況都納入正常的目標管理,實施全方位考核,在原單位工作的由所在單位考核;臨時抽調到非常設機構工作的,由各牽頭單位進行考核,按抽調總人數15%的比例提出優(yōu)秀等次和考核結果建議意見,報縣委組織部,商縣人事局后,研究確定考核等次。對按時上班的,享受同級別在職干部的待遇;對發(fā)揮作用較好的,能按時完成工作任務的,具實報銷100元手機通訊費用。三是談心交心制度。結合干部分級談話制度的實施,由單位領導經常與轉任干部進行談心交心,探討工作,調動工作積極性。通過科學管理、合理使用,轉任干部潛能得到激發(fā),積極性得以充分調動,促進和推動了全縣各項工作。

一是有利地推進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實行領導改任非領導職務制度切實解決了領導干部“下”的問題,有效地管理、發(fā)揮好轉任干部的潛能,暢通了干部出口,使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得到徹底落實。

二是規(guī)范了干部日常管理。采取相關措施促使轉任干部嚴格遵守單位規(guī)章制度,在干部職工中形成良好的榜樣和導向作用,增強了干部隊伍的整體戰(zhàn)斗力。

三是實現了黨政人才資源的二次開發(fā)。轉任干部大都有著豐富的管理經驗和較強的工作能力,是一筆寶貴的人才資源,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對他們的管理和使用,有效地形成了人才資源二次開發(fā)和利用,有力地促進了全縣各項工作的順利進展。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成因

調查中發(fā)現,*縣轉任干部隊伍主流是好的,是積極向上的。但如何教育管理好、發(fā)揮好這支干部隊伍的作用還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1、閑置現象比較普遍。少數干部轉任后,受思維定勢制約,難以接受與自己過去不同的工作方法和方式,不愿從事非領導崗位的具體工作。大部分單位對這些老領導采取聽之任之的態(tài)度,不安排工作、不分配任務,使其無所事事,缺乏工作壓力和動力,上班變成“自由人”。有的即使堅持上班,也是走走形式,成為“閑人”,造成干部資源的極大浪費。

2、思想滑坡比較明顯。由于社會輿論和家庭壓力的影響,少數干部調整到轉任后,角色轉換不到位,思想上陷入了種種誤區(qū),對組織的安排缺乏正確認識,把轉任等同于退休或在崗退養(yǎng),擺老資格,不服從管理,影響單位工作正常開展。有的干部認為“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放松了學習,行動上自由散漫,影響了黨政干部在群眾的形象。

探究轉任干部教育管理上存在問題的原因,可以說是多方面的,有客觀方面的,也有主觀方面的;有體制機制方面的,也有操作方面的。具體分析如下:

1、思想認識不到位。由于部分單位還沒有把轉任干部教育管理的問題擺上議事日程,對他們從領導崗位上退下來后如何發(fā)揮作用研究不多,管理較為松散。有的單位負責人不敢管,認為轉任干部大多資歷老,難以駕馭,管不住不如不管;有的單位負責人不愿管,認為現在單位人手足夠,督促轉任干部,讓他們發(fā)揮作用,搞不好會幫倒忙,不如不安排,種種原因造成轉任干部管理和監(jiān)督上“偏之于軟”,使其處于放任自流狀態(tài)。

2、監(jiān)督管理不嚴格。沒有具體的管理制度明確轉任干部的工作職責和政治、生活待遇,對轉任干部教育管理監(jiān)督不如在職干部嚴格,轉任干部工作在一線的少,分管工作較少,分工中責任較小,工作積極性、責任心、執(zhí)行力與在任領導有一定的區(qū)別,造成考核評定難。

四、對策與建議

加強對轉任干部隊伍的管理,更好地發(fā)揮他們的作用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需要從社會氛圍、管理政策、工作機制等方面共同著力,形成合力。

1、創(chuàng)造環(huán)境,讓轉任干部敢干事。

要根據單位不夠重視、轉任干部不夠理解和社會輿論不夠正確這一情況,重視做好宣傳教育工作。要在全社會形成鼓勵轉任干部干事、支持轉任干部干成事的共識。首先,要加強對領導干部的宣傳,幫助其轉變觀念,合理管理和使用好轉任干部,要深刻認識發(fā)揮轉任干部作用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轉任干部曾在領導崗位上工作過,有較強的工作能力,有較為豐富的工作經驗,讓他們賦閑,是干部資源的極大浪費,是對他們的不公正對待,也是對黨的事業(yè)不負責任的表現。各級黨組織要克服各種思想障礙,真正把發(fā)揮轉任干部作用擺上議事日程,拿出解決辦法。其次,要教育轉任干部正確對待職務的升降去留,正確對待崗位的變化,破除“上榮下辱”等陳腐的觀念,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認識到“一線”和“二線”,“實職”和“虛職”都是干部隊伍建設的需要,不論何種職務都要為人民當好公仆,從而調整好心態(tài),擺正位置,在新的崗位做出新的業(yè)績。再次,要加強社會輿論宣傳,利用廣播、電視和報紙等新聞媒體開辟專欄,宣傳黨的干部路線、方針和政策,大力宣傳報道退職干部發(fā)揮作用的先進事跡和典型人物,每年開展一次“十佳轉任干部”評選活動,對獲得“十佳轉任干部”稱號的,在當年的干部年度考核中評為“優(yōu)秀”格次,教育廣大干部群眾端正對轉任干部的認識和態(tài)度,在全社會形成尊重創(chuàng)業(yè)、尊重人才的局面,進一步增強轉任干部的事業(yè)責任感和榮譽感。

2、搭建平臺,使轉任干部能干事。

要解決轉任干部作用發(fā)揮不足的問題,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因人施任,注重“三個結合”:工作需要與因人制宜相結合,小集中與大分散相結合,上級原則安排與下級靈活使用相結合。在尊重個人意愿的前提下,根據其單位特點、個人經歷、能力特長、身體狀況,為他們安排適當工作,提供發(fā)揮作用的舞臺。從目前情況看,可采取以下幾種形式:一是負責調研工作。安排圍繞本單位年度工作計劃、重點專項工作任務和重大課題,開展綜合性和專題性調查研究,就單位的重大政策、重點工程和重大項目進行調研論證。二是協(xié)助班子成員負責某一具體事務。發(fā)揮轉任干部組織協(xié)調能力較強、善于處理復雜問題和矛盾的優(yōu)勢,安排他們協(xié)助領導聯村、包抓新農村建設和后進村整治等某一專項事務。三是抽調參與黨委、政府中心工作。根據黨委、政府中心工作任務,成立黨建工作指導、重點工程督察、重點項目推進、國企改革幫抓、信訪維穩(wěn)督導等臨時工作組,由各牽頭單位負責,組織部門具體協(xié)調,采取組織考察選人,自主選崗的“雙向選擇”方式為轉任干部設崗定責,積極引導他們當好宣傳員、辦事員和組織員,財政部門按抽調人數預算辦公經費到各工作組牽頭單位管理使用,年度考核由各牽頭單位按一定優(yōu)秀比例評定,報組織人事部門審定,加大對轉任干部的監(jiān)督管理。

3、建章立制,促轉任干部干成事。

要根據中央有關要求,結合各地實際情況,盡早出臺有關轉任干部管理細則,從日常管理、組織分工、考核辦法、獎懲規(guī)定等方面作出具體明確的要求,把轉任干部納入干部管理體制的主流中來,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一是加強日常管理。明確規(guī)定無特殊情況必須上班,必須遵守單位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不能成為不受約束的“自由人”。二是加強溝通聯系。建立轉任干部聯系制度,進一步加強組織部門與轉任干部的聯系,對轉任的干部,組織上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安排領導與其聯系,經常與他們交流思想,交心談心,傾聽他們的意見和看法,積極為他們解決工作、學習和生活等方面的困難和問題,讓他們享受一定的政治和生活待遇,讓他們感受到黨的溫暖和組織的關懷,為他們發(fā)揮特長和余熱創(chuàng)造良好的工作環(huán)境。三是加強考核管理。根據非領導職務的崗位特點設置科學的目標考核體系,定期對目標完成情況進行考核,通過明確工作目標,促使他們化壓力為動力,使他們工作起來有目標、有方向、有干勁。組織部門加強對轉任干部的考核工作,對那些目標任務完成好、表現突出的,予以重獎,并拿出一定的優(yōu)秀比例專門用于轉任干部年度考核,激勵先進,鞭策后進,充分發(fā)揮轉任干部的聰明才智,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fā)展增添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