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學生作文經(jīng)驗

時間:2022-09-27 02:43:00

導語:提高學生作文經(jīng)驗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提高學生作文經(jīng)驗

葉圣陶先生說過,作文即寫話,如果話都說不好,如何能寫得好!學生作文不會下筆,正是因為無話可說,無話可寫。作文訓練時,要針對重“文”輕“語”,重“寫”輕“說”的弊端,從內容入手,堅持先說后寫,說寫結合。從說到寫,是說和寫的統(tǒng)一發(fā)展,說得好了,自然就能寫得好,這既有利于減緩作文教學的陡度,也有利于口頭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的相互促進,相互提高。教學中廣開言路,是要引導學生根據(jù)具體的要求充分表達,把說的訓練與寫的訓練綜合起來進行,讓學生經(jīng)歷由說到寫的過程,以說促寫,以說導寫,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就能很好地提高學生作文的能力。

一、說要求,明確習作意圖

小學生的作文練習,每次都有提出明確的訓練要求,以使教師的指導和學生的表達愿望相適應。作文訓練的要求為學生所掌握,這是指導學生寫好文章的重要保證。習作要求大多淺顯易懂,基本概括了應該“寫什么”和“怎么寫”的內容,學生經(jīng)過閱讀,是容易讀懂,容易理解掌握的。啟發(fā)學生把自己的理解說出來,在理解中訓練表達,在交流中明確習作意圖。學生了解了要求,找準著力點,寫作就有了指向。

二、說素材,充實作文內容

“寫什么”是習作指導要解決的最主要問題。學生感到最困惑的也就是“無話可寫”。這是因為學生受到經(jīng)歷、見聞等的局限,積累的少。但各個學生的所見所聞卻又是多姿多彩的,如果把每個學生的材料疊加起來,就相當豐厚了。指導時,讓學生暢所欲言,給予每個學生練習說話的機會,把選取的材料說出來,表達的欲望就會被激發(fā),既能增強學生之間的相互了解,又能觸類旁通,積累豐富的材料。積累豐富了,就能從大量的所見所聞中提煉出自己要表達的意思,作文的內容也更充實了。

如指導第九冊第二單元“尊敬或佩服的一個人”作文,我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印象最深的人或事出發(fā),提出“誰是你最尊敬或佩服的人”這個問題,讓學生回憶,激發(fā)學生說話的欲望。學生會對自己身邊的人進行比較,很快就各自確定說話的話題。接著,啟發(fā)學生準備各自的說話內容:①你最尊敬或佩服的人是誰?②他長什么樣?③他是做什么工作的?④這個人做的什么事讓你尊敬或佩服他?⑤從這件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通過這些問題,幫助學生把自己想說的意思說具體,說清楚。然后,再次引導“你想不想把剛才介紹的內容寫下來?”學生表達的欲望更強烈了,有了內容說,就會有內容寫,大大推動了從說到寫的訓練。

三、說構思,打開作文思路

學生有了作文內容,并不等于就會表達,更不等于就能表達得很好。因為,內容在還沒有運用語言文字表達的時候,往往是零散的,不確定的。只有找到恰當?shù)男问?,才能把這些零亂而不夠確定的內容,順暢、清楚地表達出來。學生作文水平不高的一個原因,就是表達的形式過于單一。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參照從閱讀中汲取的作文構思范例,把自己的作文構思說出來,打開作文的思路,選擇恰當?shù)臄⑹龇绞奖磉_,對腦海里已經(jīng)擬定的材料進行歸納、整合,為寫作成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十冊第三單元是進行“介紹好朋友”的習作訓練。這類題材,與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關系密切,材料的積累是十分豐富的,但應該怎么寫才會有新意,卻是一大問題。如何才能讓學生寫出的作文不至于千篇一律呢?我在教學中,先幫助學生歸納對比《“諾曼底”號遇難記》和《理想的風箏》這兩篇寫人記事課文的敘述順序和寫作特點,再引導他們說說自己的作文構思,并進行比較,拓展自己的思路,最終確定自己作文的表述方式。這樣的說,可以讓學生學習作者的表達技巧,完善自己的表達。

四、說評改,體驗改作樂趣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作文教學要“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習作訓練,要著眼于對學生自己修改作文的指導。學生從自己修改習作中,能受到啟發(fā)和教育,對寫作的感悟也會加深。說話是語言再次內化的過程,讓學生談談自改作文的過程和啟發(fā),對提高寫作能力的幫助是非常大的。因為,學生的作文是用自己的話表達自己要說的意思,寫出來的內容,跟原來想說的意思是否一致,是否全說清了,只有作者自己最清楚。說得好了,文章也就改得好了。同時,其他同學在聽了作文修改的經(jīng)過后,能從中學習別人的長處,發(fā)現(xiàn)自己作文的不足,找到努力的方向,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在第十冊第四單元“成功的喜悅”習作訓練中,我先啟發(fā)學生修改作文的方法,圍繞“是否有錯別字;語句是否通順;成功的過程是不是寫清楚,寫具體了;有沒有寫出成功的感受”進行自改,再引導學生交流自改作文的過程和啟發(fā),并說說為什么要這樣改,做到“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學生在交流中,提高了自改作文的能力,又享受到通過修改使作文質量有所提高的快樂。

五、說感受,加深寫作領悟

以往講評作文,大多是老師的“一言堂”,僅僅是籠統(tǒng)地指出學生作文的優(yōu)劣。學生始終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效果并不好。只有對學生放手,學生才能真正得到自主發(fā)展。學生說作文后的感受,就是要化被動為主動,讓學生自己參與作文講評的過程,切實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引導學生介紹自己作文的目的,介紹自己是怎么寫成這篇文章的,并把自己對所寫文章的認識、收獲和需要推敲的地方都說出來,其他同學也談談文章好在哪里,自己聽了有什么感受,有哪些收獲。這樣做,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揮了主動性,使他們逐步懂得作文應該怎么寫,怎么樣才能寫好。而且,這對作文困難較大的學生提高作文水平的幫助特別大。

如在講評“成功的喜悅”作文時,我選擇了幾篇比較具有代表性的習作,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說寫作后的感受。先讓文章作者自讀作文,再啟發(fā)思考討論:這篇文章內容真實、具體嗎?語句通順嗎?克服困難和挫折的經(jīng)過寫清楚了嗎?成功的感受是什么?文章好在哪里?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對你有什么啟發(fā)?學生交流時是坦誠而富有實效,說出的感受也是真切的。學生體會到成功和進步的快樂,看到自己的不足,增強了寫作的信心,才會努力把今后的作文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