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實現(xiàn)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時代內涵

時間:2022-07-02 05:00:00

導語:如何實現(xiàn)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時代內涵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如何實現(xiàn)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時代內涵

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凝結了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思想,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和時代要求的統(tǒng)一,是科學發(fā)展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密切結合當今世界形勢的特點,結合我國社會生活的變化,特別是道德風尚方面存在的問題,才能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社會主義榮辱觀的科學內涵和重要意義。

一、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弘揚愛國主義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中國共產黨人是堅定的徹底的愛國主義者,為國家富強和民族振興而不懈奮斗,并在全體人民中提倡愛國主義精神。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愛國主義仍然是我們社會的主導觀念之一,但是它卻遇到了經濟全球化的挑戰(zhàn)和沖擊。經濟全球化是當代世界發(fā)展的重要趨勢,它的發(fā)展使各國在經濟上日益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經濟全球化也影響到政治和文化生活,使不同的國家在各個方面加強了交往。各國的公民在世界范圍內流動,一個國家的公民可能工作和生活在另一個國家,并對另一個國家產生感情。這就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愛國主義產生和發(fā)展的條件,對愛國主義提出挑戰(zhàn)。因此,有人斷言愛國主義已經“過時”,反對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造成了思想上的混亂。事實上,愛國主義并沒有也不會過時,只要國家繼續(xù)存在,愛國主義就有其社會基礎和合理意義。在我們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愛國主義具有更為現(xiàn)實的意義。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我們作為發(fā)展中國家,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經濟全球化是發(fā)展機遇,更是挑戰(zhàn)。在西方資本主義發(fā)達國家利用經濟、科技甚至軍事等方面的優(yōu)勢,極力想主導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我們必須堅定地捍衛(wèi)自己的國家利益,這就更需要愛國主義的支撐。我們要根據(jù)新的形勢,發(fā)掘愛國主義新的內涵,弘揚愛國主義傳統(tǒng)。我們今天講的愛國主義是具有當代特點的更加開放的愛國主義。要想愛國,必須了解自己的國家,了解自己國家所處的世界,具有全球視野。想讓自己的祖國發(fā)展起來,必須堅持對外開放,以積極而理性的姿態(tài)參與經濟全球化,加強與世界各國的友好往來,在與各國更密切的交往中共創(chuàng)美好未來。

二、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堅持服務人民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也是社會主義思想道德的核心內容。不論在什么時期,情況有怎樣的變化,這一點都不會改變。但在不同的歷史環(huán)境下,為人民服務的要求具有不同的內涵。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是在革命戰(zhàn)爭環(huán)境下提倡和實踐為人民服務宗旨的。在新中國成立后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我們黨是在和平環(huán)境和計劃經濟體制下提倡和實踐為人民服務宗旨的。實踐證明,我們黨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結合自身的任務提倡為人民服務,使這一思想日益深入人心,成為共產黨人和廣大人民群眾的道德追求。在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社會上出現(xiàn)了一些“認錢不認人”、見利忘義、坑害群眾的現(xiàn)象。那么,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還要不要堅持為人民服務并發(fā)揚光大?對此,同志旗幟鮮明地指出“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這就對一些模糊理論問題作了鄭重回答。在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為人民服務作為我們黨的根本宗旨和全社會的道德要求不會改變。我們實行的市場經濟體制是與社會主義根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市場經濟的自發(fā)作用必然要受到社會主義根本制度的限制。市場體制只是經濟活動的運行機制,并不是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的運行機制,不能把等價交換原則引入政治領域特別是黨內生活中來,不能把教育、文化等社會公益事業(yè)全面推向市場。共產黨不是市場經濟中相互競爭的某一方利益的代表,為全體中國人民服務始終是黨的根本宗旨。為人民服務對共產黨人來說首先是一項政治要求,是共產黨人世界觀的集中體現(xiàn)。而對每一個公民來說,它是一項首要的道德要求。在這方面,為人民服務作為廣泛性的道德要求,具有豐富的內容。它既體現(xiàn)在守衛(wèi)邊疆官兵無私奉獻的精神上,也體現(xiàn)在市場活動中公平交易和提高服務質量上;既體現(xiàn)在危急時刻的挺身而出,也體現(xiàn)在日常生活中的相互幫助;等等。

三、在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要凸顯的形勢下提倡崇尚科學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事業(yè)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精神文化的需要也在不斷增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引領社會崇尚科學的風氣,是一項重要而迫切的任務。這些年來,我們大力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先進文化建設,引領著社會風尚的方向。但也要看到,由于多種原因,精神文化領域中出現(xiàn)了一些不正常的現(xiàn)象。比如:一些早已破除的封建迷信不僅在廣大農村,而且在一些城市死灰復燃;一些迷信和偽科學打著科學的旗號,宣揚歪理邪說,甚至給人們的生活和生命財產帶來巨大危害。在這樣的情況下,提出“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的論斷,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針對性。所以,每個人都應該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質,提高自己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堅決抵制各種偽科學和反科學的行為。

四、在生產要素參與分配的情況下提倡辛勤勞動

馬克思主義認為,勞動是一切財富的源泉。勤勞是我國勞動人民的優(yōu)秀品質。中國共產黨人始終把熱愛勞動、尊重勞動作為自己的政治要求,作為社會主義道德的重要內容?,F(xiàn)在,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發(fā)展,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勞動和勞動的觀念發(fā)生了變化。體力勞動、腦力勞動的作用和地位發(fā)生了變化,在分配體制中,按勞分配處在主體地位,但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也參與分配。由于出現(xiàn)了這些情況,一些人產生了輕視勞動、特別是輕視體力勞動,以及輕視從事體力勞動的普通群眾的錯誤思想,甚至還有一些人形成了好逸惡勞的習氣。在這種形勢下,同志提出“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既是強調了社會主義的勞動觀念,也是為人們尊重勞動、尊重普通勞動群眾,提出了新的要求。

五、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經濟社會關系中提倡團結互助

團結互助是我們黨一貫提倡的道德觀念。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我們講一切革命隊伍的人,都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建國以后,在黨的積極倡導和帶動下,全社會形成了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新風尚。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我國社會的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yè)方式、價值觀念等方面呈現(xiàn)多樣化的特點。特別是不同群體的不平衡發(fā)展,使新形勢下的人民內部矛盾凸顯出來。在這樣的情況下,人們很容易看到不同群體或階層人們之間的利益差異,看不到不同群體之間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一致性。比如,經濟社會領域中的競爭給經濟社會發(fā)展增添了活力和生機,但由于競爭激烈容易導致人們之間團結互助的意識淡化,社會上損人利己的事情也時常出現(xiàn)。因此,對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人與人之間存在的競爭關系,要有正確認識。其實,競爭與合作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競爭之中有合作,不能忘記合作而只講競爭。只有團結互助,力戒損人利己,才能形成社會主義的人際關系,才能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六、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提倡誠實守信

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品質。我們黨一貫要求“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在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中,誠實守信具有重要的意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講道德的經濟,從事經濟活動的人應該做到誠實守信。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遵守信用具有特別的重要性,市場體制應該是守信用的機制。沒有誠實守信的環(huán)境,市場機制就很難真正發(fā)揮作用。但是,在經濟體制轉變的過程中,由于多方面原因,經濟秩序出現(xiàn)了一些混亂現(xiàn)象。比如,一些老實人吃虧上當,奸滑之輩則屢屢得利。在一些人心中“老實”甚至成為無能的代名詞。這種風氣急需扭轉。事實上,誠實守信不只是市場經濟活動的道德要求,它應是指引人們行為的基本準則,是對做人處事的最基本道德要求。在完善市場經濟的過程中,還要進一步在全社會倡導“誠實守信”的風氣,要做誠實守信的正派人。

七、在建設法制社會中提倡遵紀守法

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我們黨就強調革命紀律,強調群眾紀律。新中國成立后,我們注重加強法制建設,形成了新中國的憲法和法律。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黨中央提出“依法治國”的方略。依法治國是我們基本的治國方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全體人民的奮斗目標。遵紀守法是每個公民的基本要求,同時也具有倫理道德的意義。違法亂紀不僅要受到法律和紀律的制裁,而且要受到人們的道德譴責。每個公民,不但要出于法律的威懾力而守法,更要上升到自覺的高度,養(yǎng)成良好的遵紀守法習慣。

八、在生活改善的情況下仍要提倡艱苦奮斗

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也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今天從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意義上再次強調艱苦奮斗,具有新的意義。我國現(xiàn)代化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綜合國力不斷提高,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了小康水平,有很多人過上了富裕的生活。那么,在小康生活的基礎上,在一些人比較富裕的情況下,還要不要艱苦奮斗?同志提出的“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作出了明確回答。艱苦奮斗是任何時期都應該堅持的優(yōu)良作風,即使是在物質條件有較大改善的條件下,也應該保持艱苦奮斗的傳統(tǒng)和作風。更何況,我們國家現(xiàn)在并不富裕,已經達到的小康還是不全面的、不平衡的小康,還有很多人沒有達到溫飽的水平。在這樣的情況下,沒有放棄艱苦奮斗的理由,更不能驕奢淫逸。歷史經驗證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甚至一個家庭,如果在成績面前忘乎所以,丟掉了艱苦奮斗的創(chuàng)業(yè)傳統(tǒng),就會迅速衰落下去。艱苦奮斗是一種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也是在物質富裕時追求簡樸的一種生活境界。我們常講的“艱苦樸素”,是包括在艱苦奮斗精神之中的。每個共產黨人,不但要在工作上努力奮斗,而且要自覺地在生活上向條件低一些的人們看齊。老一輩共產黨人大多是窮苦人出身,在革命成功之后沒有以功臣自居,沒有去攀比物質享受,而是自覺地保持革命年代的樸素生活作風,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我們一定要繼承革命前輩的光榮傳統(tǒng),堅持通過簡樸的生活來磨煉道德修養(yǎng),引領全社會大力弘揚勤儉節(jié)約的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