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市場管理制度
時間:2022-09-03 06:49:00
導語:體育市場管理制度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第一章總則
第二章管理機構與職責
第三章人才市場中介服務組織
第四章人才流動
第五章法律責任
第六章附則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培育、發(fā)展人才市場,促進人才合理流動,維護人才流動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根據國家有關規(guī)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條例所稱人才,是指具有中專以上學歷或取得專業(yè)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專業(yè)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以及其他具有同等專業(yè)技術和管理水平的人員。
本條例所稱人才市場,是指包括單位自主擇人,人才自主擇業(yè),中介組織提供服務的人才流動體系。
本條例所稱人才流動,是指通過人才市場實現(xiàn)人才變動工作單位的過程。
本條例所稱人才市場中介服務組織,是指取得合法資格,具有市場調節(jié)功能,提供人才流動中介服務(含兼有人才流動中介服務項目)的機構。
第三條人才流動遵循流向合理、流動有序、保證重點的原則。
在優(yōu)先保證國家重點建設工程和重大科研項目需要的前提下,鼓勵人才向急需的地區(qū)和單位,向更能發(fā)揮作用的崗位流動。
第四條本市行政區(qū)域內的人才市場管理適用本條例。
第五條市和區(qū)、縣(市)人事行政部門是人才市場的主管部門。
第二章管理機構與職責
第六條市人事行政部門對人才市場進行綜合管理和監(jiān)督指導,其主要職責是:
(一)貫徹執(zhí)行國家有關人才市場管理的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和政策;
(二)編制并組織實施人才市場的發(fā)展規(guī)劃和工作計劃;
(三)制定人才市場管理規(guī)劃,規(guī)范人才流動行為;
(四)建立、完善人才市場管理體制;
(五)指導、監(jiān)督人才市場管理機構的工作。
區(qū)、縣(市)人事行政部門根據上述規(guī)定,結合實際,對其行政區(qū)域內的人才市場進行管理和監(jiān)督指導。
第七條市和區(qū)、縣(市)人事行政部門的人才交流服務中心是所轄行政區(qū)域內的人才市場管理機構(以下簡稱人才市場管理機構)。其主要職責是:
(一)指導、管理、監(jiān)督人才市場中介服務組織及其服務活動;
(二)指導、管理、監(jiān)督人才招聘活動;
(三)負責人才引進;
(四)辦理人才流動手續(xù),管理流動人員人事檔案并提供相關服務;
(五)查處人才流動中違反本條例規(guī)定的行為;
(六)辦理人才市場行政主管部門委托的其他事項。
未設人才市場中介服務組織的區(qū)、縣(市),人才市場管理機構可以開展人才流動中介服務,其管理職能由人事行政部門行使。
第三章人才市場中介服務組織
第八條設立人才市場中介服務組織應具備下列條件:
(一)具有法人資格;
(二)有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和政策的章程;
(三)有三萬元以上開辦經費;
(四)有固定的工作場所和必要的設施;
(五)有三名大專以上學歷、經人才流動業(yè)務培訓合格或具有二年以上人事(勞動)管理實踐經驗的專職工作人員。
第九條人才市場中介服務組織實行許可證制度。申辦人才中介服務組織的法人應持本條例第八條所列有關材料,向人才市場管理機構提出書面申請,人才市場管理機構應在收到申請之日起三十日內,作出批準或不予批準的決定。對批準設立的,發(fā)給《人才流動中介服務許可證》(以下簡稱許可證);不予批準的,書面通知申請人。
人才市場管理機構應對人才市場中介服務組織實施年度檢驗。
第十條人才市場中介服務組織可以從事下列業(yè)務:
(一)提供人才供求信息和人才流動咨詢服務;
(二)接受用人單位委托,組織人才招聘;
(三)接受人才個人委托,推薦工作單位。
人才市場中介服務組織從事前款第(二)項、第(三)項業(yè)務,應當簽訂合同,明確雙方權利義務。
第十一條人才市場中介服務組織的服務對象:
(一)用人單位;
(二)專業(yè)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
(三)中專以上學歷畢業(yè)生;
(四)留學回國人員;
(五)其他單位或人才。
國家另有規(guī)定的,從其規(guī)定。
第十二條向社會人才招聘啟事,應向人才市場管理機構提出書面申請,由人才市場管理機構審批。
人才市場管理機構應在收到書面申請之日起十五日內,依法作出準予或不準的決定。
未經人才市場管理機構批準的人才招聘啟事,不得以任何形式向社會。
第十三條用人單位、人才市場中介服務組織舉辦社會性人才交流活動,應向人才市場管理機構提出書面申請,由人才市場管理機構審批。
人才市場管理機構應在收到書面申請之日起十五日內,作出是否批準的決定。
經批準舉辦的社會性人才交流活動,應在指定場所進行。
第十四條人才市場中介服務組織應依法開展活動,完善服務功能,提高服務質量,不得采取不正當手段競爭,不得有欺詐行為。
第十五條人才市場中介服務組織應當在服務場所公開服務內容和程序、公布收費項目和標準。收取服務費的項目和標準,應當符合國家和本市的有關規(guī)定,并接受工商、稅務、物價、審計等有關部門的監(jiān)督、檢查。
第四章人才流動
第十六條人才流動不受單位性質、個人身份、專業(yè)和性別的限制。
第十七條人才流動可以通過以下渠道實現(xiàn):
(一)通過各類人才交流活動雙向選擇;
(二)委托人才市場中介服務組織推薦;
(三)通過各類新聞媒介刊登、播發(fā)人才招聘、求職啟事;
(四)其他有利于促進人才流動的渠道。
第十八條對申請流動的人員,其所在單位應在接到書面申請之日起三十日內予以答復。對符合流動條件的應予批準,并在接到書面申請之日起六十日內辦理有關手續(xù)。
申請流動的人員在前款規(guī)定的時限內未辦完流動手續(xù)的,不得擅自離崗、離職。
第十九條按照本市產業(yè)發(fā)展政策的要求,從市外引進人才,經市人才市場管理機構考核確認,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其本人和隨調(遷)的配偶、子女免收城市增容費:
(一)具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獲得中級專業(yè)技術職務任職資格后具有兩年以上本專業(yè)工作經歷、年齡在四十五周歲以下、并有突出成績的;
(二)帶有產品、項目、技術、資金,并確有真才實學的;
(三)其他具有較深學術造詣或特殊專門技能的。
第二十條下列人員的人事檔案按規(guī)定交人才市場管理機構管理:
(一)流動到集體企業(yè)、外商投資企業(yè)、私營企業(yè),以及市(境)外等企業(yè)、事業(yè)單位的人員;
(二)辭職、辭退、被除名或作自動離職處理的人員;
(三)未被單位聘、錄用的中專以上學歷的畢業(yè)生;
(四)其他委托管理的人員。
流動人員人事檔案由人才市場管理機構管理的,原存檔單位應在流動人員離崗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才市場管理機構移交人事檔案。
第二十一條流動人員不得帶走原單位的技術、經濟資料,不得泄露原單位技術秘密和商業(yè)秘密。
第二十二條下列人員,不得流動:
(一)從事國家機密工作或者曾經從事國家機密工作,并在規(guī)定保密期限內的人員;
(二)經司法、行政機關決定或批準,正在接受審查尚未結案的人員;
(三)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其他人員。
第二十三條人才流動爭議處理按國家和市的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
第五章法律責任
第二十四條違反本條例規(guī)定,無許可證從事人才流動中介服務活動的,由人才市場管理機構責令其停止活動,沒收非法所得,可并處五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
第二十五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人才市場管理機構通報批評、責令停止活動,撤銷的啟事,沒收非法所得,可并處一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情節(jié)較重的,可并處吊銷許可證;情節(jié)嚴重、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偽造、轉讓許可證的;
(二)超越人才流動中介服務活動業(yè)務范圍的;
(三)未經批準向社會人才招聘啟事的;
(四)舉辦社會性人才交流活動未經批準或不在指定場所進行的;
(五)有不正當競爭行為或有欺詐行為的。
第二十六條對符合本條例規(guī)定要求流動的人員,原單位不按時辦理流動手續(xù)的,由人才市場管理機構責令其按照有關規(guī)定辦理流動手續(xù);已收取的不合理費用,責令其退還。
第二十七條未經批準擅自離職的人員,原工作單位或主管部門可以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除名或作自動離職處理;給原工作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應承擔賠償責任,聘(錄)用單位有過錯的,應依法承擔連帶責任。
第二十八條泄露原工作單位技術秘密和商業(yè)秘密,給原工作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應予賠償。
第二十九條流動人員原存檔單位逾期不交流動人員人事檔案的,由人才市場管理機構責令其按規(guī)定移交。
第三十條對違反本條例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行政處罰,應當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及相關法規(guī)的規(guī)定。
第三十一條當事人對人事行政部門或人才市場管理機構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可以依法申請復議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三十二條人事行政部門、人才市場管理機構的工作人員在人才流動管理工作中濫用職權,以權謀私,侵犯用人單位和流動人員合法權益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主管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章附則
第三十三條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本條例制定實施辦法。
第三十四條本條例適用中的問題,由**市人事局負責解釋。
第三十五條本條例自1999年3月1日起施行。
- 上一篇:職業(yè)介紹管理制度
- 下一篇:經紀人工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