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信息技術課堂動起來
時間:2022-12-20 03:52:00
導語:讓信息技術課堂動起來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現(xiàn)代社會信息化,高速發(fā)展的信息社會對未來人才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未來人才必須是知識和技能有機結合的統(tǒng)一體,而信息技術作為中小學階段“知識性和技能性相結合”的基礎工具課,是深化基礎教育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是面向世紀國際競爭,提高綜合國力和全民素質,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新型人才的需要。如何指導學生學好這門課,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亟待解決的任務。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信息技術課有不同于其他學科的特點,如果教學還是借用其他學科(如語文、數(shù)學等)的要求和方法,是無法完成信息技術教學主要以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并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這個教學任務的。因此必須緊緊抓住本學科的特點,有的放矢,找到適合信息技術教學的方法,讓信息技術有深入發(fā)展的一席之地,以突出體現(xiàn)信息技術課程具有開放性、工具性和應用性等特點。
一、設疑心動——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求知欲。
當學生有了強烈的求知欲,那么學習變成了一件愉快的事,知識的掌握也變成了主動獲取的過程。這樣,學生的自主性的積極性就被充分的調動了,學習起來也就事半功倍。
在教學過程中,根據(jù)教學內容,適當安排、設計一個或多個與現(xiàn)實問題相關的情境,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激發(fā)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強烈求知欲望,可以使學生以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進行學習。比如,在教學完文字處理進行綜合練習時,可以先發(fā)給學生每人一份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樣稿,讓學生想辦法去完成樣稿中的模式(比如說文字的大小、顏色、字體,文章的排版,剪貼畫的插入……),學生就會積極的檢索出已學過的知識將這些知識綜合運用起來,從而達到良好的效果。又如,幻燈片教學中,指導學生學會修改圖片時,可在課前出現(xiàn)一、兩幅學生既熟悉又陌生的圖片(以前見過的圖片,但顏色不一樣),讓學生通過對比,發(fā)現(xiàn)這些圖片和以前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樣(形狀一樣,顏色不一樣)從而激發(fā)學生也想實現(xiàn)這個操作的欲望,那么要完成這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也就不難了?!安粦嵅粏?,不悱不發(fā)”,只有當學生自己產(chǎn)生疑惑、有解決問題的沖動時,才能更好地學習新知識,以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二、激趣思動——激發(fā)學生興趣,讓思維活躍。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皹分摺笔菍W習的最高境界,以學習為樂趣,對求知充滿了興趣,這往往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由于《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科特點,學生容易對這門課產(chǎn)生興趣的萌芽。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抓住時機,加以引導、扶植、培養(yǎng),使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形成真正的興趣。要注意啟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學生在強烈好奇心的驅使下就愿意開動腦筋,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調動思維的積極性,從而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要耐心解答,鼓勵學生的每一點進步,點撥學生的每一個困惑,使學生在“好學和樂學”中不斷取得進步。比如說學生剛剛接觸鍵盤時,教師難免一遍又一遍的讓他們做擊鍵練習以熟悉鍵盤,可是對學生來講,一、兩節(jié)課過后,學生學習的興趣幾乎消失了,他們不愿再做那枯燥無味的練習,這時,教師可換一換教學語言:今天,我們全班來比賽打地鼠,看哪位同學最厲害,第一個先把“地鼠”打完。其實,都是相同的課程,只不過換了一個說法,就能大大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沉醉在“玩”中。又比如說,有的學生在完成了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后,往往會自己偷偷的玩游戲,或者對桌面進行設置來顯示自己。這時,教師不要對學生的行為全盤否定、加以批評,否則容易挫傷學生的積極性。正確的做法是給予正確的引導,讓學生說說游戲成功后的喜悅或讓學生充當一回“小老師”,教教其他不會的同學,這樣既不傷到學生的自尊心,同時也使學生對計算機產(chǎn)生更大的興趣。
三、放開身動——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讓學生走動。
傳統(tǒng)課堂都是學生坐著學習,稍微有走動就是破壞紀律、不認真學習的行為??晌艺J為信息技術教學,恰恰需要走動的課堂。當然,這種“走動”的課堂并不是雜亂無章的,而是有目的的、有秩序的?!白邉印钡恼n堂能讓學生體驗到前所未有的輕松學習的氛圍,有利于學生之間的合作、探究,有利于解決學生遇到的難題……舉個例子來說,我上信息技術課的時候,不管上什么內容,只要是學生做練習的時候,我就允許學生遇到困難時在自己的周圍走動,問問會的同學;也允許先做好的同學在全班走動,幫助基礎較差的同學。這樣一來,學生之間的信息得到了的交流,不僅充分利用了課內的有效資源,而且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減輕了教師的負擔。
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四、教學互動——改變學習方式,讓學生自學。
葉圣陶先生有句名言:“教是為了不教”,要達到這個境地,就必須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真正做到“授之以漁”。信息技術學科所要教學的知識對學生來說可謂浩瀚無邊,作為任何一名信息技術教師都難以把信息技術的每個知識點都掌握,更不可能把每個知識點專研透后再去教給學生。同樣,學生的知識技能如果完全依賴老師的教導,那是死讀書,只能坐以待斃,被時代所淘汰。聯(lián)合國科教文組織曾提出“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懂得怎樣學習的人。”所以,學生要更好地獲取知識,跟上時代的發(fā)展步伐,就必須改變傳統(tǒng)的“教師講多少,學生學多少”的模式。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積極主動地去獲取知識,獲取信息,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只有這樣,才能適應信息社會飛速發(fā)展的需要,走在時代的潮頭。
比如說,我上課的時候,總是先讓學生讀書,教師再結合課本演示、講解,最后由學生自己看書上機操作;對于比較簡單的內容,我完全讓學生看書自學,自己只當向導。學生經(jīng)過自己努力思考、探索所掌握的知識,往往比教師直接傳授印象要深得多,而且利用這種方法又可以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