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單位:廣東省科學技術協會 主辦單位:廣東省生態(tài)學會;暨南大學
《生態(tài)科學》是一本由廣東省生態(tài)學會;暨南大學主辦的一本生物類雜志,該刊是北大期刊、CSCD期刊、統計源期刊,主要刊載生物相關領域研究成果與實踐。該刊創(chuàng)刊于1982年,出版周期雙月刊,影響因子為1.37。該期刊已被北大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CSCD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含擴展版)、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論文優(yōu)秀期刊)、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萬方收錄(中)、JST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日)、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收錄。
《生態(tài)科學》雜志是1982年經國家科技期刊主管部門批準創(chuàng)辦的國內外公開發(fā)行的自然科學學術期刊,由廣東省生態(tài)學會和暨南大學主辦。國內統一刊號:CN44-1215/Q,國際標準刊號:ISSN1008-8873。1994年以來全文被中國自然科學期刊網收錄。
本刊主要登載生態(tài)學及各分支學科的基礎理論和應用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導向性的評論與綜述,同時刊登重要科學問題討論、研究簡報和新技術新方法和學術專著介紹等。設有研究報告、研究簡報、綜述與專論、對策與建議、學術信息等欄目。
本刊讀者對象主要是從事生態(tài)學及相關領域,包括大氣、陸地和水域生態(tài)學和環(huán)境科學研究、教學、生產的科技工作者,有關專業(yè)的學生及經濟管理和決策部門的工作者。
本刊主要資助項目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廣東省科技計劃工業(yè)攻關項目、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fā)展計劃、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中央級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業(yè)務費專項、中國科學院知識創(chuàng)新工程重要方向項目、廣州市科技計劃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
本刊主要資助課題有:廣東省科技計劃工業(yè)攻關項目(2005B3320100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010601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037023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9899370)、廣東省科技攻關計劃(2KM06103S)、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000760)、NSFC-廣東聯合基金(U113300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117610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0876074)、國家科技重大專項(2008ZX07211-003)。
1、來稿應達到“齊、清、定”的要求。對清定文稿須提供Word文檔軟盤或E-mail投稿電子版,并同時提供圖表和文本文件的文件格式(如無特殊情況,請將文件整體保存為“.RTF”格式),并注明“科學分類號”,參見《中國圖書館圖書分類法》(第3版)。
2、評論和綜述性論文,應綜合國內外有關重要資料,論述系統、扼要,富有啟迪性;研究報告應論點鮮明,數據可靠,結論明確,文字簡練。文章應包括:題目,言簡意賅,不用副標題,一般不超過20個字,中英文題目一致,頂格書寫。作者,應限于主要參加者,多位作者須注明通訊聯系人。單位,應寫標準中英文全稱,所在城市和郵政編碼。摘要,須說明本文的方法、結果(包括主要數據)和結論,中文摘要以250字,英文摘要以2000印符為宜,關鍵詞,3~5個。引言,要明確提出研究工作的目的、意義和背景,以及本項研究的主要任務。材料與方法,供試材料應提供名稱、數量和制備方法,研究方法如有改進則需說明,作者自己創(chuàng)新的方法則宜詳述。實驗結果,提出觀察和實驗證據,力求簡明扼要。討論,提出實驗結果所論證的原理、相互關系;闡明研究結果與前人的研究是否一致,有無創(chuàng)新;指出本實驗的不足之處,以及未能解決的問題。
3、本刊采用國際標準開本(210mm′285mm)。研究論文以不超過4個印刷頁版面(8000字以內)為宜,研究簡報以2個印刷頁版面為宜(約4000字),來稿請注明科研項目來源,并附課題編號。文末附第一作者簡介(姓名、性別、年齡、學位、職稱、研究方向、情況、E-mail地址)。
4、外文字母大小寫分明,正斜體、上下角、希文等須標明。首次出現的生物名稱要注明拉丁學名,并用斜體排版。
5、計量單位和單位符號按國家計量局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使用。如溶液濃度使用mol·L-1;bar(巴)改用Pa(帕);能量、功、熱均用J(焦耳);離心力使用×g表示。各單位采用國際代號,如s(秒)、min(分)、h(小時)、d(天)、mol(摩)、UV(紫外)、m(米)、m2(平方米)、L(無詞頭時)或l(升)、kg(千克)等。國外地名以《世界地名手冊》為準。國際標準組織名稱以《聯合國及有關組織機構譯名手冊》為準。
6、文中圖表應力求精簡。圖、表題(包括圖、表內項目)用中、英文表述,縱橫坐標中的標值、標值線必須標明。文字部分應避免羅列與圖、表重復的數字。插圖用繪圖紙黑墨繪成或激光打印,寬度(包括縱坐標上名稱、單位)為80mm(雙欄),或160mm(通欄),高度可適當改變。圖版尺寸160×240mm。照片要求清晰,層次分明,勿用翻拍照片和復印件,表格一律采用“三線表”。
機構名稱 | 發(fā)文量 | 主要研究主題 |
暨南大學 | 454 | 植物;污染;群落;浮游植物;水庫 |
中國科學院 | 415 | 植物;土壤;生態(tài);群落;污染 |
中山大學 | 272 | 植物;群落;自然保護區(qū);保護區(qū);生態(tài) |
華南農業(yè)大學 | 209 | 生態(tài);農業(yè);植物;生態(tài)學;群落 |
中國科學院大學 | 100 | 植物;土壤;生態(tài);城市;生態(tài)系統 |
華南師范大學 | 93 | 植物;生態(tài);自然保護;自然保護區(qū);保護區(qū) |
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 | 93 | 紅樹;紅樹林;濕地;物種;植物 |
廣東省生態(tài)學會 | 86 | 生態(tài);理事;科協;常務理事;生態(tài)科學 |
北京林業(yè)大學 | 68 | 植物;生態(tài);群落;松林;土壤 |
寧波大學 | 58 | 象山港;三疣梭子蟹;底棲動物;梭子蟹;群落 |
地址:廣州暨南大學水生態(tài)科學研究所
主編:段舜山
我們不是生態(tài)科學雜志社。本站持有《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主要從事雜志訂閱與期刊服務,不是任何雜志官網。直投稿件請聯系雜志社,地址:廣州暨南大學水生態(tài)科學研究所,郵編:--。
生態(tài)科學雜志是一本北大期刊、CSCD期刊、統計源期刊,是由廣東省科學技術協會主管,廣東省生態(tài)學會;暨南大學主辦的一本生物類期刊。國內刊號:44-1215/Q,國際刊號:1008-8873。該期刊詳細信息可以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網站上查詢。
您好,我們擁有多年豐富的期刊服務經驗,可以協助您進行期刊投稿,優(yōu)化投稿流程,避免頻繁碰壁,縮短發(fā)表周期,節(jié)省您的寶貴時間,讓您的學術成果快速發(fā)表。
能否發(fā)表主要取決于您稿件本身的內容,期刊編輯會基于一定的考量,比如發(fā)表范圍、投稿資料、研究原創(chuàng)性等內容做出主觀決定。因此,任何正規(guī)的學術服務機構均無法保證發(fā)表,但我們會用專業(yè)知識和經驗,幫助您理解和遵循發(fā)表要求,助您提升發(fā)表幾率。若我們未達到服務承諾,我們將退還款項。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廣州暨南大學水生態(tài)科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