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教學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4-29 04:23:0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jù)多年的文秘經(jīng)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論文教學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chuàng)文章,歡迎參考。

論文教學論文

語文教學論文-怎樣讓真情縈繞筆尖

語文教學論文

內(nèi)容提要:作文課怎樣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怎樣使學生興趣為文,這是中學寫作課一直探討的重要問題。筆者認為解決這個問題的重點,作文課一定要激發(fā)作者的真情,才能讓學生寫出文、理、情并茂的文章。

關鍵詞:積累情感素養(yǎng)

在作文教學中,常常見到“情感的偽化”:一副老氣橫秋的“莊肅嚴正”,一番虛情假意的“淺吟輕唱”,一套空話連篇的“文字泡沫”,全然不見少年出乎自然的純真和本該屬于他們這個年齡的獨特體驗,字里行間“神圣”得再也找不回一個真實的自我。這些陳詞濫調(diào)的背后,是學生對作文興趣的消退,真情失落業(yè)已成為作文教學中的痼疾!對此,我曾苦苦思索:如何調(diào)動學生作文時的真情?

如今,新的課程標準對寫作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強調(diào)“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边@應該是明智之舉和療疾之藥。

一、重視周記訓練,打磨學生的情感積淀。

查看全文

語文教學論文

語文教學論文

試論語文課堂教學管理

教學管理

一、語文課堂教學管理的規(guī)律

1.語文課堂教學管理的實質

什么是語文課堂管理?它乃是系統(tǒng)論、信息論、控制論、心理學、管理學、教育學等原理在語文教學中的具體運用,既是應用科學,又是應用藝術。眾所周知,語文課堂教學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它既有宏觀的環(huán)節(jié),又有微觀的認識過程;它包括了信息的多渠道輸出、吸收和反饋,也包括了信息的選擇評價和強化。整個過程,需要教與學的密切配合和高度統(tǒng)一,只有這樣才能取得應有的學習效果??梢?,語文課堂教學的管理,實質上就是協(xié)調(diào)師生教學關系,促使課堂情境中消極因素向積極因素的轉變,從而保證教與學有機統(tǒng)一的行為方式和過程。

查看全文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撰寫注意事項論文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研員,經(jīng)常能讀到一線教師們撰寫的教學論文,這使我受益匪淺。這“益”字包含了作者們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對我的鼓勵和他們的思想、實踐及行文中的許多優(yōu)點給我的啟迪,也包括我由此獲得的一些對于小學語文教學實踐研究和撰寫教學論文的想法。這里,我想就研究和撰寫過程中應該考慮到的幾個關系,與廣大教師們討論。

一、理論與實踐

一個教學策略的誕生,總是多次教學實踐的結果,也總離不開相關教學思想和理論的支持。作為一名一線教師,其論文的理論成分不應該超過它所闡述白勺實踐部分的分量。因為,論文是作者自身深入教學改革的一次歸納、一次反饋、一次調(diào)整,有著階段性和明顯的個體性,對他人的啟示是針對新問題如何運用新理論來實施一種新的有效的教學。因而,它應該具有較強的實踐性。

可為什么現(xiàn)在有相當一部分文章總是有那么多的思想、觀點要陳述,甚至在生動可愛的教例后面還要補上一段論述,以強調(diào)某一教學事件因符合了心理學、教育學等理論中的某一個規(guī)律或原則而顯示在學生能力、興趣培養(yǎng)等方面的多處意義,這樣重復,只會浪費時間和精力。而讀者們需要的是理論和實踐科學結合后形成的有效的切切實實的做法。相對于“聲勢浩大”的理論.某些文章中的實踐則顯得軟弱無力,有的也無內(nèi)在系統(tǒng)可言。即使在讀者看來應該介紹一些具體操作方法的地方,可往下一讀,卻發(fā)現(xiàn)還是作者理想化的一種教學境界的描述。教學的策略、精彩的教例只在大堆理論中星星點點地散亂著。

二、個性和共性

我們知道,任何一種事物都是個性和共性的結合體,教學論文也是如此。小學語文教學,不管是研究還是在撰寫論文時,應該重視對一般教學規(guī)律、原則、方法和其他相關理論的引入,而同時,又要顧及語文學科的自身特點。現(xiàn)在有不少論文都以教育學、心理學、教學論、哲學等各學科的研究成果為理論支撐.但我覺得語言學、閱讀學、歷史學、美學等與語文學科聯(lián)系更為緊密,語文學科的論文寫作應以這些學科理論的指導為主。比如,研究“主體性閱讀”。我們可以從閱讀學的角度去探討一下不同文體的閱讀,不同年齡閱讀者的價值取向??梢詮拈喿x教學的多角度,如獨立的角度、道德的角度、語言學的角度、文學的角度、交流的角度以及由此確定的閱讀教學的目標群等方面進行探討。又如,研究“語言感悟”,也可以從語言學的視角出發(fā),先去鉆研語法學、語義學,了解語言發(fā)展的規(guī)律,再去發(fā)現(xiàn)語言新現(xiàn)象,明白語言規(guī)范和語言創(chuàng)新的關系。如果,我們能融共性于豐富的個性中,不僅可以使我們的研究和總結更具有語文學科的特色,也會使研究更有實效性,使操作更具推廣和實用價值。

查看全文

語文散文教學論文

一、鑒賞散文的意境美

“意境”兩字在許多人心目似乎只屬詩歌,其實不然,“意”,情思也;境,形象也。散文既是一種自由多樣,關注真實世相的文體,自有其對特定意境的追求;古有“詩文一家”“文中有畫”之說,也揭示了意境美不獨為詩,也為散文所有;并且,現(xiàn)代人對于“散文是美文”的界說,也在認同散文文質相承,形神兼美的同時,實質上承認了散文的特征之一,即用獨具質感的優(yōu)美的語言創(chuàng)設特定的情境以寄托自己的哲理情思。

在散文中意境的創(chuàng)設,通常有兩種主要途徑——以形傳神和以神御形,其共性是達到散文意境的融和統(tǒng)一,不可分離。鑒賞散文的意境美,就要循其通達意境的路途,領略不同人物的不同人生的不同場景,從這種場景的或閃爍而過或慢速顯現(xiàn)之間,捕捉到作者寄寓于其中的綿長的情思,深邃的哲理。

(一)以形傳神的意境需要循形察情

散文意境創(chuàng)設方法之一是以形傳神,就是“通過對具體形象的逼真描繪而傳達出抒情主體的精神意蘊”,傳遞出文中主人公的主觀情感,閱讀這樣的文章,我們不妨循其形,入其里,察其情,達到鑒賞的目的,獲得審美的愉悅。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月光如流水”一段給人的美感非同一般,作為鑒賞,就需要體味這種美感的產(chǎn)生過程。我們可以見出該段重點是何塘的月色,故文中先用一筆喻寫月光,用“流水”似的“瀉”來形容圓月的普照,給人月華似水的真切的感受?!氨”〉那囔F”句看似唐兀,實乃緊扣住“月色”二字:上有月光映照,下有荷葉反射,白霧便成若有若無之青霧。透過薄霧看荷塘,景物皆如此朦朧飄忽,作者便用“像籠著輕紗的夢”句來形容,“夢”為喻體,恰好是月色之美,美得令人感到不真實的寫照。至于下文的“梵婀玲”“樹影”都是構成此段美好意境的絕不可少的一環(huán)??傊谶@幅畫面中,月光、荷塘、青霧,造成了繪畫的構圖美,明與暗,層次和色彩造成視覺上的美感,小提琴演奏名曲,給人以音樂美,造成聽覺上的美感。

查看全文

作文教學論文

作文教學一般從作文指導入手。然而,面對三屆六年級差班學生的作文,我陷入沉思。為了省時、高效、大面積提高他們的作文水平,我在研究學生作文心理、分析學生知識差缺的基礎上,決定避免學生厭煩了的大講特講審題立意之類重復內(nèi)容的無效勞動,一改常規(guī),從作文評改入手,輔以引導觀察、打高分、開辟作文第二課堂等手段,激發(fā)學生作文興趣,培養(yǎng)作文能力,取得理想的效果。初考前,學生一個個由怕寫作文到樂寫、會寫,先后有13名學生作文在少兒報刊上發(fā)表,二人獲全國、市作文競賽優(yōu)勝獎及一等獎。

其具體做法是:

一、在草稿上下功夫

學生作文喜歡一錘定音,草稿寫完即作文完成,不愿認真修改,因而作文水平提高不快。

對此,我把指導作文的主要力量放在評改學生的作文草稿上。為了培養(yǎng)他們自改作文的習慣和能力,我一是向他們介紹古人名家錘字煉句的故事,講述好文章不是寫出來的而是改出來的道理,提高他們認真修改草稿的自覺性;二是具體指導,提高他們鑒賞和修改文章的能力。作文命題后,根據(jù)題目的難易,我只簡單地提示題目的要求范圍,可寫哪些材料,注意點,指定交文章的時間,就讓學生回去寫。或觀察,或搜集素材,或構思、打腹稿,寫草稿,從不讓學生在一節(jié)兩節(jié)課內(nèi)完成一篇作文。給學生留有充足的時間,養(yǎng)成他們認真作文的良好習慣。作文草稿交上來后,我先粗略地看一遍,好、中、差各選一篇,在課堂上評改。然后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自改作文,寫得不好的還要重寫。最后謄清上交的作文,教師再認真批改、講評。第二次講評,著重表揚改后有進步的同學。這樣,教師雖然辛苦,卻是十分必要的。因為這種加強作文指導的做法,更加貼近學生作文。

二、優(yōu)秀生著重“評”

查看全文

語文教學論文-仰望蒼天

語文教學論文

在這片開闊地帶,一切都是如此地平和與舒展,澄明和悠然。這時正好是仲秋,適時的氣候給人無論是心理還是生理都帶來清爽的愜意。一些在都市里被遺忘的姿勢,此時又在這山野中揀回來了。真的,我好久沒有利用仰望這個姿勢觀賞蒼天了。

在城市里,我大都用平視或俯視的姿勢,外出時是為了躲避往來的車輛和擦肩而過的行人;而在書齋里,則是為了翻讀古書。這些往往把我小時候喜歡仰望的姿勢沖淡了。那時仰望天空,感到神秘和不可思議;退而仰望自家的果林,筆直的木瓜樹上黃澄澄的木瓜,垂于枝頭紅艷艷的荔枝,仰望時心田流滿了口水。只是后來,這個姿勢隨著我的長大和城市的擁擠,不用似乎也無大礙。

現(xiàn)在,我坐在一堆奇形怪狀的木頭疙瘩上,仰望天幕,有一大群的鳥正從遠方飛來。它們相互應和著掠過,轉眼間就消失了。我的心因此快活起來,它們在這個夕陽時分為我所仰望純屬一種偶然,卻又因這一偶然使我隨緣任意地想。我首先想到晉人,想到以鳥入詩的陶淵明,他喜愛以仰望的姿勢來充實清貧且閑逸的生活?!安删諙|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悠然”二字,就是仰望的靈魂,真是閑雅得很。陶氏筆下多鳥的意象,鷗、鶴、燕、雁不勝枚舉,這都不是大氣象之鳥,卻舒展了詩人緊蹙的眉頭:人理應像仰望中的飛鳥才是。晉人似乎對仰望有獨特的嗜好,如王羲之《蘭亭序》中有“仰觀宇宙之大”的佳句,而當時的一些詩中,也多有“肆眺崇阿,寓目高林”的描繪。仰望與俯察可以說是常用的姿勢,總是仰望更為提神,也更有超然玄遠的意趣。人靠仰望,靠自已的眼神,與浩渺無限的宇宙連為一體。

傍晚時分,天邊推出了火燒云。如果你注意了,每一天的火燒云都是一幅絕版的佳作,他們御風而行,時緩時疾,不斷地變換著身影。我欣賞的是火燒云那種天然柔和的行跡,在聚散中悄然無痕,在避就時極具寬松,人說“淵默如?!?,云海就是如此。我眼前現(xiàn)出唐人懷素,這位酒肉和尚總是來到曠野上,昂首看云,“觀夏云隨風變化,頓有所悟,遂至絕妙?!北人绲臅x人衛(wèi)鑠,這位奇女子就認為筆畫中的“橫畫”要寫得“如千里陣云,隱隱然其實有形”。這些赤誠的自然之子,通過仰望,使人性通于天性,筆趣融于天趣,終于筆底風云卷舒無礙。這不禁使我深深感佩古人的善解天意,想想吧,這么一種行走的風景總是不間斷地從我的頭頂掠過,可是我們忽略了上天終日無言的啟示,這種不動聲色不事張揚的顯現(xiàn),才是真正的大師手筆呀!

夜幕拉開的時候沒有月亮就可以仰望到滿天的星斗。墨色的穹廬密集的群星,會使人想起熱鬧和擁擠,這并不大合我的心思。幸好我在這里的幾天中,正好是新月升空的時候,淡淡的,如同宣紙上淡墨一撇。在遼闊無垠的天幕上,一彎寒月未免過于孤單了,很自然使人想到清寒和簡淡。我慶幸自己來得是時候。唐人也多有望月移情之癖,不少唐詩就沭浴在粼粼的月光里。只是唐人多以寫三五月圓為樂事,面對蒼茫天庭唏噓不已。把玩這些月光晚會留下的佳作多了,會覺得感懷世事套路相近,無非是天上圓而地上不圓罷了。在我眼中,還是寒月尋味久遠,那種缺失性的體驗,會使人深刻一些,形成觀察生活、感受生活獨特的審美指向,洞見人生來路的坎坷悲歡,慢慢摒棄一些虛妄和輕浮。再說了,仰觀寒月必定對我筆下的韻致有些助益,我總是想,大凡把文章寫得熱鬧了富貴了,不免世俗氣升浮。文辭美侖美奐,乘起婉媚流波,圓滿得皆大歡喜,心頭終歸還是貯存不住。寒月一般的筆墨大多有一縷淡淡的憂郁之美,低調(diào)潛行,藏露從容,避纖禾農(nóng)而就清淡。仰觀朦朧如夢的寒月,你再看看周遭舒卷飄忽的寒云,幽深寂寞的寒山,森然靜立的寒林,再煩燥不寧的心旌也會如同浴過一片清瑩。真的,這樣的月夜足以洗心。

查看全文

語文教學論文-最好的老師

語文教學論文

當湯普生夫人站在五年級學生面前時,她撒了一個謊。像絕大多數(shù)老師一樣,在第一次面對學生時,總是告訴孩子們,將對他們一視同仁。

但事實上,這是不可能的。比如,湯普生夫人就很不喜歡坐在第一排的那個名叫特德的小男孩。湯普生夫人注意到這個孩子很乖張,與其他孩子合不來;他總是穿著一身臟兮兮的衣服,似乎從未洗過澡;他的學習也很不好……每當湯普生夫人的目光落到特德身上,她就會不由自主皺眉頭。

一天,校方要求湯普生夫人必須閱讀班上每個孩子的檔案。她把特德的那份抽了出來,放在了最后。然而,當她讀到這個孩子的評語時,她感到前所未有的震撼。

一年級的老師這樣寫道:“特德是一個聰明的孩子,作業(yè)整潔而優(yōu)美,很有禮貌……總是給大家?guī)須g樂?!倍昙壍睦蠋煂懙溃骸疤氐潞軆?yōu)秀,同學們都很喜歡他。但這孩子很不幸,他媽媽的病已到了晚期。家庭生活對他而言,將是一場考驗。”三年級的老師寫道:“媽媽的死給他很大打擊。雖然他試著盡最大努力,但他的父親對這些毫不在意。如果不采取措施,那會毀了他的?!彼哪昙壍睦蠋煂懙溃骸疤氐聦W習不感興趣,他孤僻內(nèi)向,沒有朋友,有時還在課堂上睡大覺?!?/p>

直到這時,湯普生夫人才意識到問題所在,她為自己感到羞愧。圣誕節(jié)來臨,孩子們都送來了精致、漂亮的禮品,煞是惹人喜愛。特德也送來一份,不過是用一張包裝食品的舊褐色包裝紙包裹著的。如果在從前,湯普生夫人會不由自主地皺一下眉,而現(xiàn)在,湯普生夫人卻感覺心中沉甸甸的。

查看全文

語文教學論文-讓語文教學充滿人文關懷

語文教學論文

內(nèi)容提要: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科優(yōu)勢,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從學生自身需要出發(fā),關注學生的個性、情感和道德,使之充滿人文關懷。

關鍵詞:語文教學人文關懷

以學科為本位的傳統(tǒng)語文教學,從根本上失去了對人的生命存在及其發(fā)展的整體關懷,從而使學生成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要徹底扭轉這種“目中無人”的教學局面,必須進行價值本位的轉移,即由以學科為本位轉向以人的發(fā)展為本位,注重學生的精神成長,使語文教學充滿人文關懷。

一、關注學生人性與個性

學生要成為學習的主人,就必須自覺地發(fā)展自己人性的成份,發(fā)展自己心靈深處真善美的成份,由自在的人變?yōu)樽詾榈娜?。語文教師不僅要教書,而且要育人,要育人,就要研究人性需要。人的需要有多種層次,低層次的有衣食住行等生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高層次的有親情、友情和愛情等情感的需要;有勞動、學習、創(chuàng)造等發(fā)展的需要;最高層次是追求文明、進步,承擔社會責任,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需要。這些正是人性正常的需要,語文教學要從學生的需要出發(fā),特別是對那些高層次的需要,我們應盡力創(chuàng)造條件,使其有滿足的可能,這樣我們的思想道德教育就不再是外在的口號,而成為源自學生內(nèi)心的需要。學生心中那些真誠、善良、美好、尊重人、關懷人、為別人盡義務、為社會盡義務,以至為人類的文明與進步而奮斗的需要強烈起來時,他才會充滿了做人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查看全文

語文教學論文-談談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

語文教學論文

在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德育教育,存在一些不同意見,主要是用正面進行方法,還是用滲透穿插方法。筆者認為,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該具體、靈活而有效地穿插德育教育,妥善地處理好德育教育與語文教學的關系,達到良好的效果。以滲透的方法進行德育教育,似乎更符合語文教學的實際。

一.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德育滲透

在語文教學中注意和兼顧到一些道德和思想品質教育,是語文教師應盡的責任與義務。然而,語文教學畢竟應該以語文教育為主,我們不能因為強調(diào)德育而沖淡了語文教育的本色和主體。在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只能是一種滲透,以自然的穿插形式出現(xiàn)。既然是滲透,那就一定要講究一些藝術性和操作方法。筆者通過20多年對中學語文教學的實踐和理論探討,感到以下三點是切實可行的。

1.抽出格言式的句子重點講解

在人類歷史上,曾留下過許多晶瑩璀璨、光芒四射的格言,這些格言使許許多多青少年走上成功之路,取得令人矚目的業(yè)績。許多古今中外、歷久不衰的格言或名言,是人們從文學作品中挖掘、摘引、精選出來。現(xiàn)在語文課本所選的許多文學作品,不論詩詞、散文或小說,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不僅有著豐富的思想內(nèi)容和出類拔萃的文學特色,而且往往含有一些文情并茂、短小精悍、意味雋永的名言名句。有些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有時就是通過其中的一段話來體現(xiàn)的。對于這些閃爍著思想光芒的句子,我們應緊緊抓住,圍繞課文提供的語言材料和中心,加以重點分析和講解。

查看全文

語文教學論文-談談初中作文教學中的“授”

語文教學論文

古人在論述文章寫法時,曾說“定體則無,大體須有”(金·王若虛《文辨》),又說“學文之事,可授受者,規(guī)矩方圓;其不可授受者,心營意造”(清·章學誠《文理》)。這些關于寫作的經(jīng)驗之談,至今仍有其重要的指導意義。正如水隨容器賦形而本身卻并無定形一樣,文有法卻無定法。也正因為這樣,作文教學才愈顯得困難重重。曾聽過這樣一種說法:學生的作文是自己學會的,不是教師教會的。此話看似有理,但未免失之偏頗,因為它有意貶低了教師“教”的主導作用,若照此邏輯推演,作文指導就成了多余。葉圣陶先生說“教是為了不教”,細細體味起來,這句話本身就含有為達“不教”之目的必須有一個“教”之前提的意思。教師的作用在于“引路”、“開門”,路通了,門開了,登堂入室是學生自己的事情,教師不該并且也無法代替。作文教學的關鍵問題實際上就是如何“引路”、怎樣“開門”的問題。基于這點認識,下面就初中作文教學中“授”的角度,略陳管見。

一、初中作文教學可從傳授些基本的寫作知識入手

從根本上說,寫作不是知識,而是一種能力。但從知識與能力相互作用的關系來看,知識是能力發(fā)展的重要條件,學生的能力是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掌握知識、運用知識而獲得的,離開了知識的傳授和學習,能力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實踐也已證明,缺乏必要的寫作知識,是作文能力發(fā)展的重大障礙。所以,初中作文教學也可從傳授一些基本的寫作知識入手。這些知識,即文章寫法的共性,也就是古人所謂的“大體”和“規(guī)矩方圓”,屬于“可授受者”。諸如如何觀察積累,如何審題立意,如何選材剪裁,如何布局謀篇,如何處理詳略,如何開頭結尾,如何銜接照應,如何敘事記人,如何寫景狀物……等等,這是前人總結的經(jīng)驗,掌握了這些基本知識,作文時就敢于動筆實踐,就像學會了裁剪知識,給你一塊布料就敢下剪刀一樣。初中生掌握一些寫作知識,其好處就在于對寫作思路和方法起到引導與規(guī)范的作用,即使開始時可能顯得被動和生硬,也總比一味堵塞或任其泛濫要好得多。

初中生一般已經(jīng)具備了初步的記敘、議論、抒情等作文能力,根據(jù)能力對知識的掌握又起促進作用的原理,在初中階段,學習和掌握一些比較系統(tǒng)的寫作理論知識,也具有現(xiàn)實的可能性。

但是,眾所周知,作文課又最忌上成純理論色彩的知識課,那么這些寫作知識的傳授應通過怎樣的途徑來實現(xiàn)呢?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