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改革分析

時間:2022-05-29 03:46:00

導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改革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改革分析

摘要:隨著教育教學的不斷發(fā)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基本實現(xiàn)了全面革新。在新課改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學生素養(yǎng)已經成為當前小學語文教師關注的重點內容。小學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的語言學科,利用閱讀教學可有效幫助學生形成語文核心素養(yǎng)。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選用正確的方式方法進行閱讀、積累,在實戰(zhàn)中總結出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充實學生內心素養(yǎng),為其后續(xù)學習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

關鍵詞: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閱讀教學

語文素養(yǎng)不僅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必要條件,更是實現(xiàn)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基礎。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從語文知識、語言運用、表達手法等多個方面加大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力度,進而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幫助其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閱讀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手段,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幫助學生實現(xiàn)思維拓展,完善個人素養(yǎng),為學生今后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基于此,本文首先闡述了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培育理念下的閱讀教學,而后對當前現(xiàn)狀進行了簡單分析,并提出相應的教學方法和閱讀教學改革策略,望為相關工作人員提供一些參考意見。

一、了解:核心素養(yǎng)培育理念下的閱讀教學

新課改中明確提出,在開展語文課程教學時,除了要讓學生熱愛語文外,更要利用語文教學幫助學生實現(xiàn)知識積累,培養(yǎng)語感,拓展個人思維,使學生利用自身現(xiàn)有知識對當前實際學習情況進行有效轉化。不僅如此,新課改還要求在進行閱讀教學活動時必須要以核心素養(yǎng)培育理念為基礎,培養(yǎng)學生的個人審美、品德、修養(yǎng),同時還要明確核心素養(yǎng)對于學生個人發(fā)展的重要意義。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順應“整體認識,分部欣賞,整體感悟”的閱讀規(guī)律,真正實現(xiàn)多種閱讀方式的靈活應用。比如,在開展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電影、新聞、辯論會等資源豐富課堂內容,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語言知識,有效提升閱讀能力。

二、分析:核心素養(yǎng)培育理念下的閱讀教學現(xiàn)狀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大都是以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理念為基礎進行的。但是根據相關調查發(fā)現(xiàn),在實際教學中仍存在多種現(xiàn)實問題。比如,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無法真正轉變自身教學方式、教學思想,導致在文本研讀、感悟過程中過于“傳統(tǒng)化”。還有,在閱讀教學實施過程中,學生總是會斷斷續(xù)續(xù)地遇到多種問題,比如:生僻字詞,斷章取義,導致根本無法正確了解該文章核心內容,進而對閱讀學習造成一定負面影響。

三、探究:核心素養(yǎng)培育理念下的閱讀教學改革

(一)以讀為本,體會閱讀美感?!白x”既是閱讀教學中的基本環(huán)節(jié),又是學生直觀感受文字的必要方式。閱讀簡單來說就是利用作者所寫的文字結合作者寫作背景,了解作者寫作的意義及寫作過程中的心理變化。在閱讀過程中了解文章的初始、高潮、結束以及作者所要表達的個人情感,使學生能夠在閱讀過程中真正融入到作者所在的意境,甚至可以將自身思想與作者意境相結合,實現(xiàn)“精神交流”。在閱讀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應對學生進行適當引導,使學生真正走進文章,感受文章各個情節(jié)的跌宕起伏,進而更好地對文章進行深度解析?!渡叫小肥窃娙硕拍撩鑼懬锾焐搅志吧囊皇灼哐越^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以分析詩句表面含義為切入點:“遠上寒山石徑斜”是文章第一句,整篇古詩是圍繞山寫的嗎?如果不是,那古詩的寫作主題又是什么,同學們深入分析詩句,找出古詩的寫作主題。而后可以引導學生對當前作者情感進行剖析,了解詩中字詞美感。“遠上寒山石徑斜”一句簡單點明了寫作背景及寫作地點,用“寒”字說明了當時正處于深秋,而“遠”字代表了山路長遠;古詩第二句“白云生處有人家”中的“生”字就形象地表現(xiàn)出白云繚繞的情景,“有人家”三字更是代表了深山里的生氣,同時與上句中的石徑也相呼應?!巴\囎鴲蹢髁滞?,霜葉紅于二月花”這是這首詩的中心句,前一句中“晚”字用得恰到好處,既點明了寫作時間,還可表達出自身對于楓葉的喜愛之情。后句“紅于”一詞更是無比精妙,將楓葉的色彩與春花相比,給人以視覺想象。在整首詩句中,作者將自身情感與周圍所見所聞融為一體,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以幫助學生理解詩詞含義為基礎,幫助學生真正融入到詩句中,體會到作者對楓葉的喜愛之情,感受到漢語言文字的獨特魅力。(二)交流分享,培養(yǎng)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給予學生一定的空間、時間讓學生表達自己的看法,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一味地實施“灌輸式”教學,勢必會對學生思維想象能力的培養(yǎng)造成直接影響。因此,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留出部分時間以供學生交流,讓學生獨立分析、理解文章,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從閱讀中全面體會作者情感,反省自身?!耙磺€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學生的思維方式、個人見解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在交流過程中,對于一些好的思維方式可以借鑒思考,從各個角度剖析文章,讓學生真正走進文章意境?!锻扉T山》是詩人李白所創(chuàng)作的一首古詩,在閱讀前教師可以先對這首詩的意義進行簡單講解。開頭描述天門山從中間斷開,滔滔楚江水滾滾而下,氣勢恢宏,碧水東流到了天門山,“回”是往哪兒流呢?這時學生紛紛說出了自己的猜測,“是不是有東西擋住水了?”“是不是已經填滿了所以不得不往回流呢?”帶著這個疑問再對下面兩句進行了解。青山和一輪紅日,碧水,還有孤帆,這是何等美麗的景色,那么作者寫作的時候是什么感覺呢?你們從詩里感覺到作者的情感了嗎?如果有,哪句可以表現(xiàn)出來呢?通過多個問題的不斷遞進,使學生在思考中想象,將自己置身于“天門”“楚江”“碧水”“青山”之間,感悟作者當時的情感。在教學結束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讀這首詩會有什么感覺?”“你認為這首詩跟以前學過的詩有什么異曲同工之處?”在布置任務后,各個小組分別選派同學進行發(fā)言,學生可以將本次學習內容與以往知識進行整合。利用交流學習方式,使學生思維始終處于興奮狀態(tài),進而有效培養(yǎng)其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三)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閱讀興趣。要想真正發(fā)揮核心素養(yǎng)理念的實際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對自身教學模式進行完善,引導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中。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有意識地為學生構建一個融洽、和諧的學習氛圍,進而有效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利用“提問法”進行輔助教學,幫助學生實現(xiàn)主動思考。比如在教授《司馬光》時,教師可以提問:“在這篇課文中,小孩子掉到什么容器里了呢?”由于三年級學生年齡較小,對于“甕”字可能還不認識,所以很多學生開始指著課本上的圖畫告訴老師,掉到這里面了?!澳撬麨槭裁磿暨M去呢?”此時學生十分好奇,會思考為什么會掉進去呢,這時就可以引導學生進入課本學習。在學生對課文內容有簡單了解后,可以讓學生自由結組,然后分別演示“司馬光砸缸”經過,看誰演示情況更貼合課文內容。在此過程中,將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帶著疑問去閱讀課本,可有效調動學生自主能動性,幫助學生更為深入地認知本篇文章。

四、結語

總而言之,培養(yǎng)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不僅是新課改的必然要求,更是有效提升小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有效措施。因此在實際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不斷創(chuàng)新自身教學方法,幫助學生轉換思考方式,使其在語文學習的同時有效提升自身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劉曉峰.漫談基于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以《月光曲》為例[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7).

[2]葉翠敏.基于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實踐探索[J].華夏教師,2018(14).

[3]王會娟.從“以學科文本為核心”到“以能力提升為旨歸”———閱讀核心素養(yǎng)的反思與重構[J].基礎教育研究,2018(9).

[4]卜超.淺析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培育理念下的閱讀教學改革[J].未來英才,2017(23).

作者:宋國倩 單位: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qū)科達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