剝體詩例說教學管理論文
時間:2022-08-15 04:37:00
導語:剝體詩例說教學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剝體詩就是后人通過更改前人詩歌的詞語或句序從而創(chuàng)造出新的立意的一種詩歌。如宋代詩人林逋的兩句詠梅名詩:“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是源于江為的兩句詩:“竹影橫斜水清淺,桂香浮動月黃昏?!备膿Q僅兩個字,卻點化神奇,賦予了詩作新的主題。庾信《華林園馬射賦》:“落花與芝蓋齊飛,楊柳共春旗一色”兩句,被王勃在《滕王閣序》里剝?yōu)椋骸奥湎寂c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睂懗隽怂煜嘟?,浩渺空闊的美景,意境全新!
妙用剝體耳目新。北宋“神童”汪洙,曾寫過一首《勸學》詩:“少小須勤學,文章可立身。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泵鞔擞袀€御史馮徽,因直言勸諫被罷官,充軍遼東,和許多有此遭際的人在一起服苦役,他內(nèi)心氣憤,感慨萬端,于是改《勸學》詩發(fā)泄不滿:“少時休勤學,文章誤了身。遼東三萬里,盡是讀書人?!蓖翡ǖ摹秳駥W》詩是勉勵學童從小要立下遠大的志向,勤奮讀書,爭取做官為宦,這一點在現(xiàn)在看來,雖有些消極,但在封建社會,通過科舉考取功名,得個一官半職,是年輕人施展抱負的唯一途經(jīng)。而馮徽的詩恰是反其原義以抒發(fā)心中的不平。
唐代詩人賀知章的《回鄉(xiāng)偶書》抒寫了久客的傷老情懷:“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清代有一個人年近半百,還在考童子試,擔心面試通不過,便剃去胡須,假充年輕人,他的朋友看到了,隨口吟道:“老大離鄉(xiāng)少小回,鄉(xiāng)音未改嘴毛摧。老妻相見不相識,笑問兒從何處來?”這首詩詼諧中包含著讀書人的心酸。改革開放之初,漫畫家華君武,針對國內(nèi)某公司用20萬美元的高價從香港買回國產(chǎn)設備一事,作漫畫一幅,并題詩一首:“少小出口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經(jīng)理相見知相識,笑說客從香港來?!边@首詩也是從唐代詩人賀知章的《回鄉(xiāng)偶書》脫胎而來,詩配畫,相得益彰,饒有興味。
還有的“剝體詩”,通過詩人的趣改巧剝,能形成戲劇效果。“鄂東怪杰”陳細怪與好友千忍和尚一日過江,突遇江風大起,把千忍的和尚帽則吹落江中,陳細怪即興剝崔顥的《黃鶴樓詩》,前四名為:“帽子已乘江風去,此地空余和尚頭。帽子隨波不復返,此頭忽然光悠悠。”全船人笑得前俯后仰,群心歡悅。
剝體詩運用得好,還具有一定的諷刺效果。唐宣宗年間魏扶考中進士當了主考官,曾在考館的墻上題詩一首,表明自己要當個正派考官:“梧桐葉落滿庭陰,繅閉朱門試院深。曾是昔日辛苦地,不將今日負前心?!笨伤膶嶋H行為并沒有像詩中說的那樣,而是誰行賄他優(yōu)先錄取誰。于是有士子將其詩的每句前面兩個字去掉,變成了意義相反的一首詩:“葉落滿庭陰,朱門試院深。昔日辛苦地,今日負前心。”
宋代詩人莫子山有一次游寺廟,想起一首唐人的絕句:“終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因過竹院逢僧話,又得浮生半日閑。”可他在與寺廟主持僧的交談中發(fā)現(xiàn)主持僧庸俗淺薄,不學無術,與昏醉者無異。臨別時主持僧還讓他作詩留念。莫子山便將那首唐詩顛倒了一下順序:“又得浮生半日閑,忽聞春盡強登山。因過竹院逢僧話,終日昏昏醉夢間?!边@樣,由原詩是抒發(fā)作者忙中偷閑,好不容易在春盡時游寺廟的閑情逸趣,變成了諷刺庸僧的詩。
唐代的崔護寫過一首《題都城南莊》:“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睋?jù)說,宋代王安石在鄞縣為縣令,剛正廉潔,被譽為“鐵面”。后有個昏庸貪酒之徒接任,把鄞縣搞得一塌糊涂,人們譏他為“糟團”。某書生戲作一首《題縣署南墻》詩:“去年今日此門中,‘鐵面’‘糟團’兩不同?!F面’不知何處去,‘糟團’日日醉春風?!贝嗽娪商拼拮o《題都城南莊》脫胎而來,趣改巧剝,頗為辛辣。還有童年君的《再過橋頭齋鋪詩》:“去年今日此門過,人面麻花相對搓。人面不知何處去,麻花依舊下油鍋?!边@也是崔護《題都城南莊》的剝體詩。
在刺殺攝政王載灃而被捕時曾口占一首五言絕句:“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焙髞砼炎兞?,于是有個叫陳劍魂的人在報紙上發(fā)表一首《改詩》的詩:“當時慷慨歌燕市,曾羨從容作楚囚。恨未引刀成一快,終慚不負少年頭?!边@首剝體詩剝?nèi)チ说漠嬈ぃ怪髴B(tài)畢露。這是一首反意剝體詩。
現(xiàn)代剝體詩讀來也頗有趣。北伐戰(zhàn)爭中期,葉挺將軍領導的獨立團在汀泗橋、賀勝橋戰(zhàn)役中,把北洋軍閥打得丟盔棄甲,大軍閥吳佩孚只身逃往洛陽,整天以喝酒解悶。葉挺將軍得知后,仿擬唐代詩人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揮毫作詩一首:“白日晴天竟倒吳,炮聲送客火車孤。悶至解愁去煩惱,唯有雄心在酒壺。”此詩無情地嘲弄了吳佩孚的慘敗,熱情謳歌了北伐的勝利,堪稱膾炙人口的佳作。
魯迅也多次巧用“剝體詩”諷刺反動政府的賣國丑態(tài)和反動派的卑劣行徑,在《華蓋集·咬文嚼字》中,他剝曹植《七步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我燼你熟了,正好辦教席!”對楊蔭榆等一邦學閥摧殘迫害青年,獨霸教育的丑行,表示了強烈的譏議和憤慨,語含譏諷,令人叫絕。郭沫若則對曹植《七步詩》“反其意而剝體”,作了一首《反七步詩》:“煮豆燃豆萁,豆熟萁已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不為同根生,緣何甘自毀?”將原詩的貶義翻了個兒,變?yōu)榘狻?/p>
可見,剝體詩運用得好真是妙趣橫生。
- 上一篇:語文比喻區(qū)別管理論文
- 下一篇:酒精性脂肪肝療效觀察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