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研究型閱讀教學改革論文

時間:2022-12-17 10:17:00

導語:小學研究型閱讀教學改革論文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研究型閱讀教學改革論文

[摘要]研究性閱讀是現(xiàn)代語文教學改革的趨勢,就我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而言,我們可從課內研究性閱讀和課外拓展性閱讀兩方面來培養(yǎng)學生的研讀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研究性學習課內研究性閱讀研究型課外閱讀

作為一種學習觀,研究性學習是建立在現(xiàn)代學習理論基礎上的科學學習觀,它反對被動地接受、繼承、記憶知識,主張學生主動地理解、應用、探索、創(chuàng)新知識,認為學生的學習過程就是創(chuàng)造性解決問題的過程,學習的主要目的不在于記憶知識,而在于培養(yǎng)自己的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研究性活動具有自主性、開放性、主題性、實踐性、探究性、創(chuàng)造性等基本特征。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而言,不妨從以下兩方面進行研究性學習的探索與嘗試:

一、課內研究性閱讀

研究性閱讀就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運用近似利學研究的方法去讀懂課文,獲取知識,并受到情意熏陶,提高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一種閱讀課堂教學新模式。研究性閱讀的方式有許多:

(1)可結合復習檢查,提煉課文主題進行研究性閱讀。如在教學《白楊》一文時,有位老師先叫學生聽寫了九個詞語,其中3個是帶有“思”的詞語,然后問學生:剛才聽寫的詞語中,有哪幾個跟“思”有關?學生回答后,再讓學生默讀課文,想想爸爸在火車上有幾次沉思?這三思都思了些什么?(一思眼前白楊—挺拔;二思(邊疆的建設者)胸中的白楊—心意;三思(想孩子能扎根)未來的白楊—孩子)那么爸爸的三思是在什么情況下產(chǎn)生的,為什么這樣想,你有什么體會?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個問題,你可以選擇你最感興趣的一思,在全班交流前先同桌交流,一學生講了后同學們補充、評價。整堂課,教師只有片言只語的點撥,相當于電視節(jié)目的主持人。

(2)抓住課后問題進行研究。如《西門豹》一文課后有這樣一個問題:“西門豹用什么巧妙的辦法懲治巫婆和官紳?”老師就可以抓住這一問題引導學生進行研究:西門豹要懲治巫婆和官紳,把他們抓起來殺了不就得了,那么西門豹懲治巫婆和官紳究竟巧在哪里,妙在哪里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一下。

(3)從小朋友的質疑中提出主題進行研讀。如在學習《五彩池》一文時,有位老師讓學生質疑,其中有一位小朋友問:老師,五彩池能不能游泳?聽了這一似乎與課文風牛馬不相及的問題,同學們哄堂大笑。機智的老師就抓住了這一問題,順勢導出了研究主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一下這個問題。確定一個池能不能游泳,必須具備哪幾個條件?(多大、多深、池水有沒有毒、池底有沒有障礙物),研讀課文,五彩池具備這四個條件嗎?學生通過仔細地研究課文,知道了五彩池“最大的不足一畝,水深不到三米;最小的呢,比菜碟子大不了多少,水淺得用手指就可以碰到它的底?!薄俺氐咨S多石筍,而這些石筍表面又凝結著一層細膩的石粉?!蹦憧?,這么大,這么深,池底又有這么多石筍的五彩池,即使水很純凈,你說能游泳嗎?然后又補充:就算它具備了可游泳的四個條件,這么美麗的五彩池,你就忍心跳下去游泳,去破壞這種美嗎?成千上萬的游客大家都去游泳,文明嗎?這樣就把一個看似無稽之談的問題,通過學生的仔細研讀,不但解開了謎團,而且還接受了一次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的思想教育。

二、研究型課外閱讀

國家教育部新頒布的《全日制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搞)》明確表明了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那么,怎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呢?我們可以“利用圖書館、網(wǎng)絡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閱讀。擴展自己的知識面。”(《課程標準》階段目標),這就要求我們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不應只局限于課本,還得引導學生進行研究型課外閱讀。

(1)對作家傳記、作品寫作背景的研究?!秾⑾嗪汀芬晃拈_頭只用一句話介紹了當時的時代背景:“戰(zhàn)國時候,秦國最強,常常進攻別的國家?!倍@一時代背景,又對學生理解課文有著重要的作用,所以課前老師不妨讓學生去查找一些有關戰(zhàn)國時候的歷史資料,然后根據(jù)課文內容進行篩選整理,課上花個十來分鐘時間來展示大家的研究成果。又如《飛奪滬定橋》一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北上抗日的紅軍必須奪下滬定橋”,至于為什么必須奪下滬定橋,課文中沒有具體展開。課外老師就可為學生確定“紅軍為什么必須奪下滬定橋”這樣的主題,讓學生展開課外閱讀,查尋關于當時的戰(zhàn)斗形勢、滬定橋所在的地理位置、奪滬定橋前后紅軍的處境等資料,最后得出結論。

(2)對作品中某些人物的研究。當我們學習了課文《將相和》后,了解了藺相如的機智勇敢、顧全大局,廉頗的曉勇善戰(zhàn)、知錯就改;當學習了《三顧茅廬》、《草船借箭》、《赤壁之戰(zhàn)》等課文后,也初步了解了諸葛亮的足智多謀,劉備的禮賢下士,曹操的生性多疑等,但作為歷史人物,人們對他們的評論褒貶不一、眾說紛紜,所以,在學習了這些課文后,老師不妨鼓勵學生課外去閱讀《廉頗藺相如列傳》、《三國演義》等書篇,對這些歷史人物進行深人的研究,從而全面了解他們的精神風貌,培養(yǎng)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和鑒賞能力。

(3)對某一作家作品的研究。小學語文第十二冊教材選編了冰心奶奶的散文《只揀兒童多處行》,同學們在初讀課文后,都覺得抓不住重點,不管老師怎么引導,學生也無法真切體會冰心奶奶在字里行間所流露的對孩子的愛。有位老師在教學課文前,先成立了“冰心研究協(xié)會”,幾個同學成立一個小分會,讓大家自己去查找有關資料,研究冰心,課上先花十來分鐘時間進行交流,經(jīng)過這樣一個過程后,學生們明白了冰心是一個充滿愛心的文學巨匠,然后老師再相機引導:看看我們今天將要學習的《只揀兒童多處行》一文冰心奶奶又在歌煩什么呢?這樣,當學生對冰心奶奶進行了初步的研究,了解了冰心奶奶的這些寫作風格和思想精神后,就不難體會這篇課文中作者所流露的對自然和童心的愛。公務員之家

通過以上種種研究性課外閱讀,學生所獲取的信息,就不僅僅局限于書本,從而大大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研究性學習是在素質教育和創(chuàng)新的思想觀念下催生的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需要我們進行深人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操作,這只是我的一點粗淺的認識。但我相信,研究性學習的實施和推廣,必將給我們的教育改革注人新的生機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