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色反應在藥物分析中的體現(xiàn)論文
時間:2022-08-20 06:31:00
導語:顯色反應在藥物分析中的體現(xiàn)論文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顯色反應在藥物分析中常用于藥物的鑒別、檢查和含量測定,文章著重討論藥物定量分析中的顯色反應類型,特別是用于含量測定的顯色反應類型——配位顯色反應、氧化還原顯色反應、離子締合顯色反應、重氮化-偶合顯色反應、亞硝化顯色反應、縮合顯色反應、堿處理顯色反應、脫水顯色反應、電荷轉移顯色反應和超分子顯色反應等。
【關鍵詞】藥物分析顯色反應
前言
所謂顯色反應是指在被測藥物體系中加入某種試劑而呈現(xiàn)顏色的反應,也叫呈色反應。顯色反應在藥物分析中常用于藥物的鑒別、檢查和含量測定。目前在藥物分析中的顯色反應有配位顯色反應、氧化還原顯色反應、離子締合顯色反應、電荷轉移顯色反應、重氮化-偶合顯色反應、亞硝化顯色反應、縮合顯色反應和超分子顯色反應等,但是至今未有人加以總結討論,本文就這些顯色反應類型分別加以討論,以供同行們參考。
一、配位顯色反應
配位顯色反應是最為常見的一種顯色反應。利用有機藥物分子中含有的配位基團與金屬離子或藥物中含有的金屬離子與含配位基團的化學試劑形成有色配合物的顯色反應叫配位顯色反應(后者是普遍現(xiàn)象,這里不再舉例)。例如江虹等在pH為7.0~8.0的弱堿性溶液中,利用Th(Ⅳ)與四環(huán)素(TC)、強力霉素(DOTC)、土霉素(OTC)和金霉素(CTC)結合形成1∶2的淺黃色配合物,建立了用于市售四環(huán)素和土霉素藥物含量測定的新方法。李勝等[2]在0.8~1.4mol/L鹽酸介質中,利用氟羅沙星與Fe(Ⅲ)在室溫下形成組成比為2∶1的在402nm處有最大吸收的穩(wěn)定配合物,線性范圍為2~48μg/ml,建立了片劑和膠囊中氟羅沙星的測定方法,相對標準偏差小于2.8%。吩噻嗪類藥物在pH2時可與鈀離子形成紅色配合物,這就是測定吩噻嗪類藥物的鈀離子比色法。
二、氧化還原顯色反應
氧化還原顯色反應是利用氧化性物質氧化還原性物質產(chǎn)生有色物質的顯色反應。如在pH2.5氯乙酸-氯乙酸鈉緩沖液中,在加熱條件下,偏釩酸銨迅速氧化異丙嗪,得到一種在520nm處有最大吸收的櫻紅色產(chǎn)物,可用分光光度法測定制劑中的異丙嗪含量。又如皮質激素類藥物將氯化三苯四氮唑還原為在485nm處有最大吸收的紅色三苯甲臢染料,可用于皮質激素類藥物(如氫化可的松)的定量測定。
三、離子締合顯色反應
離子締合顯色反應是利用帶電荷的有機藥物分子與帶相反電荷的染料分子按計量比靠靜電結合形成有色離子締合物。如在pH3.5~4.0的緩沖介質中,西地那非與乙基曙紅反應形成離子締合物,使乙基曙紅溶液顏色發(fā)生明顯改變,離子締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長在550nm,比乙基曙紅紅移了30nm,建立了萬艾可中西地那非含量測定的新方法。
四、重氮化-偶合顯色反應
重氮化-偶合顯色反應利用芳伯氨基的重氮化反應再與偶聯(lián)組分形成有色偶氮化合物的顯色反應。例如田孟魁等利用磺胺類藥物的重氮化反應再與α-萘酚偶聯(lián)形成有色偶氮化合物測定了磺胺類藥物的含量。利用對氨基苯磺酸重氮化溶液與膽紅素偶聯(lián)形成紅色偶氮膽紅素,建立了分光光度測定珍黃液中膽紅素含量的新方法。
五、亞硝化顯色反應
亞硝化顯色反應是含酚羥基或仲胺基的有機藥物分子與亞硝酸根反應產(chǎn)生有色亞硝化產(chǎn)物的顯色反應。例如孟召暉利用腎上腺素與亞硝酸鈉在中性介質中發(fā)生反應,在pH4.74的醋酸-醋酸鈉緩沖溶液中,其亞硝化產(chǎn)物具有穩(wěn)定的特征吸收峰,其最大吸收波長為477nm,測定的表觀摩爾吸光系數(shù)為1.67×104L·mol-1·cm-1。利血平是仲胺類生物堿,能在稀硫酸介質中與亞硝酸鈉發(fā)生亞硝化反應,產(chǎn)生在390nm處有最大吸收的黃色亞硝基利血平,可用于利血平原料藥的分析。
六、縮合顯色反應
縮合顯色反應是指利用藥物分子中的伯氨基與芳香羰基化合物(如芳醛、芳酮)形成有色席夫堿或利用藥物分子中的羰基與含肼基的化學試劑形成有色腙類的顯色反應?;趹c大霉素與3,5-二溴水楊醛縮合形成黃色席夫堿的反應建立了慶大霉素光度測定新方法,測定的表現(xiàn)摩爾吸光系數(shù)ε430達9.98×104L·mol-1·cm-1;利用茚三酮在酸性介質中與阿米卡星發(fā)生縮合顯色反應可建立阿米卡星含量的測定方法;根據(jù)地塞米松磷酸鈉具有△4-3-酮甾體結構,與異煙肼發(fā)生縮合反應顯黃色,在404nm處有吸收峰,建立了異煙肼比色測定麻地噴霧劑中地塞米松磷酸鈉含量的方法。
七、堿處理顯色反應
堿處理顯色反應是利用堿性溶液處理有機藥物分子使其形成有色鈉鹽的顯色反應。如大黃素與NaOH反應產(chǎn)生在530nm處有最大吸收的紅色大黃素鈉鹽,用Tween-80-(NH4)2SO4液固萃取體系萃取分離大黃中大黃素,用堿溶液處理所得大黃素,測定了中藥大黃中的大黃素。公務員之家:
八、脫水顯色反應
有機藥物分子通過脫水產(chǎn)生有色物質的顯色反應叫脫水顯色反應。如雌激素在硫酸-乙醇介質中發(fā)生脫水反應,進而重排形成有色物質,這就是典型的Kober反應比色法。
九、電荷轉移顯色反應
電荷轉移絡合物也叫電子給予體-接受體絡合物,電荷轉移顯色反應是指一類由富有電子有機藥物分子(電子給予體)和缺少電子分子(電子接受體)兩種分子形成有色電荷轉移絡合物的反應。電子給予體通常是含有孤電子氮原子的有機藥物分子,電子接受體通常是缺少電子分子,如紅霉素與結晶紫形成了電荷轉移有色絡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長在593nm處,建立了測定制劑中的紅霉素測定方法。
十、超分子顯色反應
超分子顯色反應是利用生物大分子與染料通過分子間作用力、靜電引力及氫鍵等形成超分子而顯色的反應。例如蛋白質在酸性條件下與虎紅發(fā)生超分子顯色反應,可以建立蛋白質的定量分析方法。
【參考文獻】
[1]江虹,胡小莉.釷與四環(huán)素類抗生素的顯色反應及其分析應用[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27(6):913.
[2]李勝,姚俊學,敖登高娃.氟羅沙星的分光光度法研究及應用[J].內蒙古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36(3):274.
[3]劉文英.藥物分析,第5版[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195,258,259.
[4]楊志斌,姚慧琴.鹽酸異丙嗪藥物含量的光度測定法[J].南昌大學學報(理科版),1994,18(3):313.
[5]秦宗會,譚蓉.乙基曙紅光度法測定西地那非的含量[J].分析科學學報,2004,20(2):175.
[6]田孟魁,李愛梅.分光光度法測定磺胺類藥物的含量[J].河南職業(yè)技術師范學院學報,1996,24(3):29,61.
[7]梁基智,傅軍,曹莎明.重氮化溶液分光光度法測定珍黃液中膽紅素的含量[J].中國藥房,2006,17(10):775.
[8]孟召暉,王素紅.可見分光光度法測定腎上腺素的含量[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02,1(6):39.
[9]馮芳.藥物分析[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3:160.
[10]楊志斌,羅琳.慶大霉素與3,5二溴水楊醛的縮合反應及其應用[J].分析測試學報,1996,15(2):78.
[11]方焱,胡世林,柳涌.異煙肼比色法測定麻地噴霧劑中地塞米松磷酸鈉含量[J].安徽醫(yī)藥,2005,8(1):44.
[12]鐘志東,李之琳.比色法測定硫酸阿米卡星滴鼻劑含量[J].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2002,22(8):479.
[13]孫小梅,馬聰.大黃素的分光光度測定及其應用[J].中南民族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20(4):13.
[14]趙鳳林,周彪,徐變珍.電荷轉移絡合物形成機制及其若干應用[J].大學化學,1998,13(1):28.
[15]李春香,徐婉珍,閆永勝.結晶紫-紅霉素體系電荷轉移分光光度法測定紅霉素的研究[J].藥物分析雜志,2006,26(12):1737.
[16]馬衛(wèi)興,沙鷗,劉英紅,等.乳化劑存在下蛋白質與虎紅的超分子顯色反應研究及分析應用[J].分析試驗室,2007,26(3):58.
- 上一篇:野生阿魏生物特征研究意義論文
- 下一篇:止瀉退熱分散片臨床藥效觀察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