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思政教育實效性分析

時間:2022-05-27 05:43:57

導語:大學生思政教育實效性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生思政教育實效性分析

一、新時期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一)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新時期,社會形態(tài)及政治形勢都正發(fā)生著很大的變化,只有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培養(yǎng)出有較高覺悟以及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型人才,以滿足社會不斷發(fā)展的需要。另外,當今國家國力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人才的思想政治素質是很重要的一部分。高校作為人才培養(yǎng)的基地,必須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性。

(二)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

在科技水平和社會化水平都大幅度提高的全新時代,要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比較困難的。大學生正處于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都還未完善的年齡,很容易受到外界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比如社會上一些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混亂風氣。再者,大學生缺乏對事物的正確辨別能力,對外界甚至自身的定位都不明確。對此,高校必須采取措施,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增強對事物的辨別分析能力,積極引導他們科學地對自己進行重新認識和定位,提升抵抗外界的誘惑與承受挫折的能力。

(三)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體現

素質教育的實施對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素質教育模式倡導下,高等教育要培養(yǎng)出對社會有益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綜合性人才,其教育的第一步是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如何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與文化底蘊,這與大學教育的初衷是一致的。教育不僅要注重學生智育的培養(yǎng),更要注重德育的提高。俗話說,育才先育德,只有形成了健康向上、積極進取的思想,才能保證在其他方面得到較好的發(fā)展。

二、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現狀

受社會環(huán)境、學校管理制度、師資力量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當前我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仍存在一定的問題,實效性較低。具體來說,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并沒有很好地發(fā)揮其提高大學生道德意識,促進身心健康的職能。在現實生活中,仍有一些大學生沒有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缺乏遠大的理想與抱負,對自己定位不清,政治意識模糊,對社會上的熱點問題關心不夠,缺乏同情心。這表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并沒有取得良好的效果,與預期的教學目標仍存在一定的差距。第二,一些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淡薄,缺乏集體意識。在現實生活中,絕大多數大學生還是具有較好的社會責任感的,他們努力掌握科學文化知識,擁有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但同時也有部分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淡薄,輕視自己的生命甚至傷害別人的生命?!?〕學習生活的壓力使得一些學生產生心理健康問題,常因一些小事而做出過激行為,有些學生玩游戲、聊QQ,沉溺于虛擬世界,不參加任何社會公益活動,經常逃避自己的責任和義務,缺乏社會責任感;喜歡以自我為中心,看輕甚至忽略他人的感受,不愿意參加集體性的活動;考證、考級、入黨等都只是為了獲得更多的利益,個人意識逐漸強化,而集體意識觀念卻逐漸弱化。第三,大學生存在心理健康問題,心理素質較差。健康的心理是形成良好思想品質的基礎。而隨著高校不斷擴招,畢業(yè)生人數增多,就業(yè)壓力增大,社會、家庭的壓力使得尚不成熟的學生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心理問題。再者,當代大學生幾乎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優(yōu)越的家庭環(huán)境使得他們對家庭的依賴性很大,沒有獨自承受或解決過問題。所以面對求職的巨大壓力壓力時,常常手足無措,甚至在心理上產生陰影,情緒上出現極大波動。

三、影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因素

影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社會環(huán)境因素、家庭因素、學校因素等。但學校作為教書育人的基地,應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高低承擔主要責任。但是,當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不佳,高校的具體影響因素表現為:

(一)部分高校不重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部分高校在辦學理念上存在偏差,只片面重視學校的規(guī)模、學位點的數量、名師隊伍、科研項目獲獎情況等,而忽視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導致教育實效性較差?!?〕學校領導沒有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

(二)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無法滿足社會變化的需要

好的教學方法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保障。相反,如果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模式傳統(tǒng)、老套,則會使學習事倍功半。而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還是沿襲傳統(tǒng)的教育方法,這種傳統(tǒng)、陳舊、單一的教學方法根本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導致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下降。

(三)部分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有逆反心理

部分大學生只是表面上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但實質上并沒有真正接受教育的內容。單一的教學理念、不合實際的教學目標、強制性的教學方式使得有些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產生了排斥和逆反心理。這種心理不但會降低教學效率,甚至會產生消極的效果,導致教學完全背離了教育的初衷。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師資力量不足

從目前高校師資配備情況來看,一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質和能力還不足以擔任這個角色,不能滿足社會發(fā)展的需求,大大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在學生心目中的位置。有些教師墨守成規(guī),知識陳舊,實踐能力不強。陳舊的教育理論限制了思想教育的發(fā)展,使思想政治教育觀念越來越跟不上時展的潮流,書本知識逐漸僵化,這樣學生是難以學到真學問的。

四、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有效途徑

面對日新月異的國際國內環(huán)境,努力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當前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務。在新形勢下,高校只有不斷拓寬思想、改善教學環(huán)境、完善教學理念以及完全迎合時展的潮流才能以不變應萬變,從根本上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滲透力與感召力。

(一)樹立人性化的教育理念,將教師與學生置于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的中心

要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跟上時展的步伐,就應更新教育理念,與時俱進、勇于創(chuàng)新,保證其科學性與合理性。在以人為本、科學發(fā)展觀的思想潮流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行人性化教育理念是大勢所趨。只有把關愛人、培養(yǎng)人、塑造人的理念作為思想教育的重心,才能更好地提高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熱情?!?〕概括來說,人性化教育理念包括以下兩個方面:第一,學校應做到人性化管理。學校應把教師和學生的需要擺在工作的首要位置,想學生之所想,營造良好的工作學習環(huán)境。第二,教師應做到人性化教學,充分考慮學生利益與接收能力情況,以學生為中心,給學生充分的發(fā)展空間,盡量滿足學生的需求。鼓勵學生表達出自己的意見,避免居高臨下,與學生之間像朋友一樣加強交流,促使學生盡快把握理論知識的精髓以及人生的價值。

(二)開展特色校園文化活動

開展具有特色的校園文化活動,能夠為學生提供學習、交流、鍛煉的平臺。特色的校園文化活動,不僅豐富了校園文化活動的內容,還能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的積極性,在這個展示自己的舞臺上,相互學習、共同進步,能不斷增強自身工作能力,提升團隊合作意識。同時,具有針對性的諸如“校園感恩活動”、“大學生誠信教育”、“挫折與成長教育、心理健康活動月”等大學生文化活動能夠讓學生在實踐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

(三)加強高校師資隊伍建設

在當前的教育模式中,教師仍是教學活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加強高校師資力量建設是很重要的。高校教師應認真對待自己的工作,認識到教學的重要性以及事態(tài)的嚴重性,不斷提升教學能力,完善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中心,關注學生需求,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因材施教,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另外,學校也應加大對教育工作者的培訓,邊教邊學,使他們的思想觀念不斷得到更新,與時俱進,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獲得第一手資料,更好地了解國際形勢與國家動態(tài),促進全面發(fā)展。

(四)充分發(fā)揮網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積極作用

網絡是一把雙刃劍,有利有弊,關鍵在于人們如何使用它。網絡的出現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zhàn)。高校應充分發(fā)揮網絡的積極作用,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專題網站,為廣大師生提供相互交流以及學習的平臺,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對于社會上的熱點問題,學??梢怨膭顚W生自由言論,并給出相對客觀科學的見解和評論,鼓勵學生關心國家大事、關注社會動態(tài),為構建和諧社會共同努力。

(五)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評價考核機制

為鼓勵教師發(fā)揮出自身最好的教學水平,相關教務管理機構應建立完善的評價考核機制,定期對教師的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并根據考評結果對教師進行獎勵或者懲罰。完善的評價考核機制,能夠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與熱情,促使他們不斷完善自己,提升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素質,增強教學能力,從而提高教學質量與水平,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作者:劉瑩工作單位: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財稅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