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苔絲悲劇的根源及宗教思想
時間:2022-04-03 10:02:00
導語:議苔絲悲劇的根源及宗教思想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本文通過對苔絲這個人物的分析,揭示其悲劇的根源。并分析作者體現(xiàn)在文本中的宗教思想以及《苔絲》透露出來的作者對悲劇的深刻理解。
【論文關鍵詞】苔絲哈代宗教思想悲劇
十九世紀末,資本主義經濟侵人英國農村,小農經濟解體,個體農民逐漸走向貧困和破產。哈代對當時現(xiàn)實極為不滿,用批判現(xiàn)實主義的眼光來審視觀察社會,并寫了不少膾炙人口的佳作?!短z》就是其中最優(yōu)秀的一篇。在這部作品中作者通過女主人公苔絲的震撼人心的愛情悲劇,對資本主義社會及其經濟、法律、道德等進行了強烈的控訴。
一、關于苔絲
苔絲聰明漂亮,善良勤勞,是一位有性格有思想的女性。她生活在一個新舊更替時代,出生在一個沒落小貴族世家的農民家庭。社會地位極為低下。她一生似乎從她懂事開始,命運就一次次地捉弄她,災難一個個地接踵而來。直到生命的結束。許多癡情的讀者為她的悲慘命運深深惋惜,有的甚至憤債不平。埋怨哈代不該對苔絲如此”殘忍”、”狠心“。然而,處在十九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哈代,盡管他從當時社會經濟、政治、道德、風俗等各方面的巨大變化的破產農民的悲慘命運中清楚地看到了在”維多利亞盛世”的維幕掩蓋下英國社會的深刻危機??v使他有天大的才能。卻也無法解決當時社會不可克服的矛盾。作為現(xiàn)實主義作家,他能夠真實生動地描寫現(xiàn)實,反映現(xiàn)實;而作為思想家他不能全面深刻地了解人間苦難產生的社會根源,也找不到社會的出路。他認為在強大無比的宇宙威力面前,人是很渺小的,人在同現(xiàn)實環(huán)境的沖突中,顯得非常的軟弱無力。人擺脫不了命運的支配。因而他把苔絲的不幸解釋為一種神秘力量作弄的結果,似乎與生俱來,不可逃脫。
苔絲的悲慘結局,小說一開始就有某種預示。當苔絲帶著弟弟亞伯罕替代酒醉了的父親去趕集時,弟弟滿懷希望對她說:”咱們那個財主本家能幫著你讓你嫁給一貴人”。這話并沒有使苔絲高興,卻讓她感到很不耐煩。甚至”好像看見了那個上等人對她做嘴臉,笑話她家窮”。趕集途中,她家唯一的生活靠山一那匹拉貨的老馬被郵車撞死。這便為苔絲的不幸命運拉開了序幕。作家也在苔絲和亞雷初次相交時指出。當苔絲天真爛漫地低頭看胸前的那些亞雷送給她的玫瑰花的時候,”一點兒也沒料想到。那一片彌漫帳棚。有麻醉性的青煙的后面,正伏著她一生的戲劇里那段’悲劇性的災害,一一條要在她的綺年妙齡的燦爛光色中變作血紅的光線”。這些不祥的兆頭和預言很快就得到了印證。苔絲在亞雷家干活期間,遭到了亞雷的奸污,回家后生下了一個男孩,不久,孩子病逝。她為了逃避人們的非議來到無人知曉她的塔布籬干上了擠奶女工的活兒。此時她希望平靜地生活,可是又遇上了牧師的兒子安現(xiàn)·克萊,并且兩人深深相愛。克萊一次又一次誠懇地向她求婚。但以往不幸的陰影始終籠罩著她,使她蝎力地克制自己情感,一再拒絕克萊的求婚。最終她還是抵制不住愛情的進攻,答應嫁給克萊。”讓自己做他的人,管他叫自己的丈夫,自己的親人一然后,假如必要的話,死去一”。作者在這兩處用了破折號,為什么呢?我想,此時的苔絲對未來幸福的懂憬以及心里老不踏實甚至一種不祥的預感老是攪和在一起。大概作者也覺得自己無法用詞語準確恰當?shù)匕阉鼈儽憩F(xiàn)出來,或者是知道了不忍把它直截了當?shù)卣f出來。因而留下空白,讓讀者們自個去想象揣摩。苦命的苔絲,仿佛知道”窮歡樂極必有兇終惡果”。她是逃避不了惡運的。就像冥冥之中一切都有安排好了似的。果然新婚之夜苔絲繞恕了丈夫以往風流韻事的同時卻未能得到丈夫的原諒并被其遺棄。后來,陷人困境的苔絲,又遇上亞雷·德伯。真可謂無巧不成書。面對重重災難和窘迫,萬般無奈的苔絲接受了亞雷的保護,與他同居了。假如故事到此結束。我們也不會埋怨作家,因為他已經寫了一個如此令人心酸的悲劇。再說十九世紀末英國農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百姓們家破人亡,走投無路是普遍現(xiàn)象。像苔絲這般的弱女又有什么法子和出路呢??墒亲髡哌€不罷休。他認為上天對苔絲的捉弄還未完,緊接著克萊在巴西經營失敗,被朋友勸說后突然歸來并找到了苔絲,要求同她和好。當他了解苔絲的狀況后悵然離去。此刻悔恨交加徹底絕望的苔絲被亞雷的嘲諷、挖苦所激怒,失去了理智用餐刀刺死了亞雷后沖出家門,追趕上克萊和他一起逃進森林中度過了五天幸福甜蜜的生活,第六天清晨被送上了紋刑架。至此,”埃斯庫羅斯所說的那個物種的主宰對于苔絲的戲弄也完結了。
”
從苔絲的悲慘結局,我們清楚地了解到:哈代一方面認為苔絲是社會的犧牲品,因而他痛恨那個社會,揭露那個社會,同情女主人公的命運;另一方面,他又認為苔絲是命運的犧牲品,她的悲慘命運是上天注定的,進行反抗也是枉然。哈代在小說中還時時發(fā)出悲天憫人的慨嘆,流露出一種對人類永遠無法擺脫悲劇命運的無可奈何的悲哀,這些他的悲觀宿命論在作品中的具體表現(xiàn),致使作品的批判性有所減弱
二、(苔絲》中作者的宗教思想
哈代在《苔絲》中塑造了基督式的形象?!短z》里的老克萊先生是一位舊派牧師,他堅定不移地為他的信仰而奮斗。他正直善良,有著祟高的思想和一顆真正仁愛寬容的心,是個近乎完美的基督圣徒,從他身上仿佛可以看到哈代年輕時敬慕過的摩爾牧師的影子。小說中的女主角苔絲也是一個堅強、善良、忍讓、寬容、有自我犧牲精神的女性,”她就是那耶穌的門徒所教的那種愛的化身,又回到這種自私自利的現(xiàn)代世界里來了。
《苔絲》是哈代反叛基督教的虛偽道德的一部力作。村姑苔絲不幸遭到浪蕩青年亞雷的誘奸,當她面臨著社會的歧視、家庭的極度貧困以及丈夫的遺棄時,她默默地忍受并進行了奮力抗爭。但是,一連申偶然的事件與預兆仍然一步步把她逼向毀滅的深淵。這時,哈代嘲諷地問道:”哪兒是保護苔絲的天使?她一心信仰、庇護世人的上帝在哪?,[:、說最終以苔絲被處死作為結局。因此,”埃庫羅斯所說的那個眾神的主宰,對于苔絲的戲弄也完結了”。[3J小說中11眾神的主宰”喻指上帝,表達了作家對不仁慈、不公正的上帝的譏諷與不滿。此外,在維多利亞時代,維護傳統(tǒng)觀念的人認為,哈代在小說中把苔絲這樣一個”失身墮落.,的女人作為主角進行描寫,是不合道德的,也是與基督教的傳統(tǒng)道德觀念背道而馳的。然而,哈代卻這樣為她辯護:”她的靈魂,是一個純潔貞堅的婦人的,雖然有過近一兩年來的那樣紛擾騷亂的經驗,卻完全沒腐化墮落?!?’]充分表達了作者本人對地當時封建傳統(tǒng)的舊道德觀的強烈不滿與控訴。
苔絲的丈夫安現(xiàn)·克萊在某些方面代表了哈代本人的思想。他”對于宗教,生來就是完全趨向改造那一方面的”。[sJ他借《圣經》語言對他父親堅持的某些基督教舊教條予以反駁:”凡是創(chuàng)造出來的東西,都要把它們震動;那些不堪震動的都要娜開,那些不怕震動的才能存留。’〔司他的宗教思想反映了他所在的那個時代的變化與進步。然而,安磯絕非徹底掙脫了基督教傳統(tǒng)思想的限制與束縛。在結婚當晚,當苔絲坦述了自己的遭遇并希望得到他的寬恕時,他斷然拒絕并無情拋棄了她。他”不知不覺地還是信從小的時候所受的訓教,還是陳見習俗的奴隸.,。(}l他頭腦里裝的仍然是基督教傳統(tǒng)的倫理道德的僵死教條。哈代在此不僅指出了安現(xiàn)思想上的局限性,而且表達了他對基督教陳舊道德觀念的諷刺。哈代的雙重心理與矛盾意識在《苔絲》中也有體現(xiàn)。在這部小說里,他對于苔絲的”失身”與”墮落‘,傾注了滿腔的同情,并堅決為她作了強烈的辯護,對于苔絲的忍讓、虔誠、寬容、奉獻等諸多品質也予以充分的贊揚。我們不難從中窺見其宗教思想的一面,即對仁愛、順從、犧牲等基督精神的贊同。
三、悲劇作家的哈代
我們認為哈代是悲劇作家,但不是悲觀主義者。哈代的悲劇小說表現(xiàn)了真、善、美等有價值的東西的毀滅。用哈代的話來說,”最高級的悲劇也就是有價值的事物被不可避免的事物所扼殺的悲劇”。Ie7哈代的悲劇小說通過歌頌真、善、美,抨擊假、惡、丑,使人們洞穴生活的本質。在《德伯家的苔絲》中哈代通過對”純潔的女人”苔絲在邪惡的環(huán)境下同命運抗爭和毀滅的描寫,使人們對摧殘?zhí)z身上的真、善、美表示贊嘆,對她的悲慘命運寄以同情。因此,哈代的悲劇小說具有明顯的價值取向。而在悲觀主義那里,人生中痛苦無所不在,人生被抽象為苦海,要得到解脫。就必須否定生存意志。達到絕對的忘我。尋求真、善、美”是對世界本身性質的誤解二。由此看來,悲觀主義強
調的不是該肯定什么,該否定什么,而是由原罪而產生的生存的痛苦。[9]通過比較,我們可以看出,哈代的悲劇小說是悲劇性的而不是悲觀主義的。
哈代的悲劇主人公清楚地知道,他們的探索會以毀滅或死亡為代價,但他們面對邪惡的環(huán)境,并沒有沉淪,屈從于環(huán)境,而是試圖通過奮力抗爭去超越環(huán)境,保持自己的人格不受環(huán)境的污染。
在哈代的悲劇思想中,神是不存在的。人的命運不是由神主宰的而是由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自然規(guī)律和社會規(guī)律(即哈代所說的”宇宙中固有的事物或人類設置的事物。.,所決定的。在哈代看來,悲劇就是環(huán)境。所以,他把他的悲劇小說統(tǒng)統(tǒng)歸于11人物與環(huán)境的小說}o命運只不過是哈代探索生活的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在對生活的探索中,哈現(xiàn)了人與社會之間的尖銳矛盾沖突和人的愿望不能實現(xiàn)這一殘酷的事實,感受到人的心靈的痛苦。哈代認為,悲劇的產生并不取決于掌握宇宙的神秘力量,而是取決于制約人們的環(huán)境,而是取決于制約人們的環(huán)境,尤其是”人類設置的事物”。苔絲的悲劇是由舊的習俗道德和殘酷的法律造成的。因此,苔絲的悲劇與其說是命運悲劇倒不如說是社會悲劇。
哈代歷來反對稱他為悲觀主義者。他自稱是社會向善論者。他曾經多次申明11作為向善論者,(而是不像他們所說的悲觀主義者)我對世界抱有信心。”他的向善論立足于他對社會與人的關系的探索。在哈代看來,社會不應限制人性的正常發(fā)展,而應給人們提供自由發(fā)展的機會。
然而,觀察敏銳的哈代痛苦地發(fā)現(xiàn),現(xiàn)代杜會壓抑人性,人與社會對立,人與人不能溝通思想感情。在這個”有毛病的”物質世界里,人們沒有自由選擇自己感情生活和理性生活的權利。人們正常的感情和合理的追求受到社會的限制的責難,人們必須按照社會的意愿進行循規(guī)蹈矩的生活。作為正直的藝術家,哈代不愿放棄真實和坦誠,去取悅維多利來中產階級讀者。他決意把社會中人們的心扉打開,把他們的欲望公諸于世,讓讀者感受到在人的欲望背景下的惆悵和嘆息、悲憤和絕望,讓讀者看到”有毛病的”世界里人的價值不可避免的毀滅。他要以令人不快的、以真實為基礎的”悲觀主義”給虛偽的、盲目的樂觀主義以迎頭痛擊,讓讀者對世界,對人生有清醒的認識,作深刻的思考。
哈代的悲劇創(chuàng)作始終以真實為出發(fā)點,他把”完全真實地表現(xiàn)實際生活“看作是作家的任務。他認為,文學作品應當是”藝述品或者是表現(xiàn)真理的作品,”作家應當直面人生,表現(xiàn)不向生活妥協(xié)的靈魂。一句話,文學應當真實地”反映人生,暴露人生,批判人生”。他指出,”人們稱我是悲觀主義者。如果像索福克勒斯那樣認為沒有降生為最幸福就是悲觀主義的話,我不拒絕這一稱號”。生活中充滿了痛苦。痛苦過去存在,現(xiàn)在仍然存在,”任何將來的幸福也不能消除過去忍受的痛苦”,因此,以悲劇這一文學形式表現(xiàn)生存的痛苦是自然而然的事。悲劇人生觀,”是唯一不會令人失望的人生觀。由于人們從可能出現(xiàn)的最壞的情況著眼,當好的情況出現(xiàn)時(它們會出現(xiàn)的),生活就會充滿純真和歡樂”。哈代對悲劇的真知灼見來源于他對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和他敢于正視慘淡人生的勇氣。因此,在他悲劇小說創(chuàng)作中,他始終把目光聚焦在人類社會中”悲劇的種種可能”,不管這種種可能是多么地令人不快,令人心碎,也不管這種種可能會不會給自己帶來非議毀謗。
通過以上對《苔絲》及作者的解讀,我們清楚了苔絲的悲劇歷程正真正代表了破產后的整個威塞克斯農民階層的悲慘命運,”她的悲劇性歷史反映出威塞克斯農民階級在尋求出路的過程中所遭受的各種各樣的災難,具有高度的典型性和象征性”。同時,我們也清楚地了解到作為批判現(xiàn)實主義大師的哈代,在作品中對十九世紀末資本主義人侵給社會帶來的危機和災難作了無情地揭露和批判,對當時的社會倫理道德觀念也作了大膽的抗議和嘲諷?!短z》的深層內蘊是借古諷今,鞭答丑惡的資本主義社會。
- 上一篇:小議不同宗教思想的折射
- 下一篇:小議專項資金管理的問題及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