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我國企業(yè)反傾銷的戰(zhàn)略決策
時間:2022-01-18 03:12:00
導語:探求我國企業(yè)反傾銷的戰(zhàn)略決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年來,由于中國產品有巨大勞動力和原材料的比較優(yōu)勢,在競爭中往往處于明顯的有利地位,中國產品已遭受眾多國家反傾銷的調查。自1979年到2000年底,已有29國家和地區(qū)對中國出口產品發(fā)起反傾銷調查416起。從1990年到2000年,全球針對中國產品的反傾銷案約450多起,涉及金額高達數百億美元。反傾銷調查國從美國、歐盟、澳大利亞、日本、加拿大等發(fā)達國家到墨西哥、阿根延、巴西、南非、韓國、印度、土耳其、印尼、委內瑞拉、哥倫比亞、烏克蘭、特立尼達、多巴哥等發(fā)展中國家。美國、歐盟、印度和澳大利亞是對華提起案件較多的國家或地區(qū)。這些調查嚴重影響了我國的出口。
在裁定傾銷成立案中,中國占總案件的近20%,位于全球之首,成為反傾銷最大的受害國。遭受國外反傾銷的出口商品,涉及到鋼鐵金屬制品、機電產品、紡織品、電子產品以及煤礦化工、原料性產品、半成品等等。這些產品相對而言附加價值低,技術含量低。
由于反傾銷符合世貿組織規(guī)則,且反傾銷措施可以延續(xù)5年之久,又可以在5年到期后經過復審繼續(xù)維持,因此,有相當數量的進口產品被征稅后,可以維持10-20年之久,等于被永久地排除在進口國之外,這也是其他貿易保護措施無法相比的。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其它成員國對中國原有的單邊設限,例如歐盟對華紡織品配額將逐步取消。而且他們也不可能再使用關稅及非關稅壁壘來繼續(xù)限制中國產品輸入其本國市場,為保護自身利益,這些國家必然會不斷通過反傾銷案件打擊中國產品。
2001年12月,浙江省溫州市某企業(yè)就接到通知,歐盟將就其出口的打火機進行反傾銷調查。目前,該企業(yè)出口到歐洲市場的打火機價格在2歐元以下,而其它同類出口產品如日本產品的價格在10歐元以上。中國企業(yè)如何面對反傾銷已成為非常嚴峻的問題。
一、中國企業(yè)屢受反傾銷之害的主要原因
1.“非市場經濟”問題
世貿組織反傾銷協(xié)議的第2款第7條是專門適用于“那些對貿易實行全面的或大范圍壟斷且國內價格有政府制定的國家”,即非市場經濟國家。該條款承認,在確定來自非市場經濟國家的進口產品的價格比較,是存在特殊困難的。在這種情況下,世貿成員國可以將相同產品的價格,或以產自另一個國家(第三國際)的相似產品為基礎確定的產品價值,作為從這個國家進口的正常價值。只要在任何一個特定的案例中確定正常價值所使用的方法是適當的而不是不合理的,這種確定就是有效的。這些條款事實上造成了在實行反傾銷措施時,允許使用不同的標準。理論上應找經濟發(fā)展水平相當的第三國作為替代國,但美國、歐盟國家、日本、澳大利亞、韓國、印尼、丹麥、智利、土耳其、新加坡、馬來西亞、斯里蘭卡等國都曾被選作中國的替代國。盡管是相同產品,但生產條件、技術水平、原料選用問題及不同國家或地區(qū)的資本構成、資源開發(fā)方式和經濟水平差異問題使我國很難得到公平公正的待遇。
美國在對中國產品調查時,將中國作為非市場經濟國家對待。中美關于中國入世的雙邊協(xié)議規(guī)定,雙方同意美國在中國入世后15年內可以沿用現行的反傾銷規(guī)則,即仍可以將中國作為非市場經濟國家對待,而中美協(xié)議的規(guī)定將自動適用于所有世貿成員國。因此,中國企業(yè)并不能立即獲得完全平等的市場經濟地位。在1998年4月,歐盟外長理事會通過決議,將中國和俄羅斯從“非市場經濟國家”名單中撤銷,但是并不立即加入“市場經濟國家”名單,而是新設立了一個“特殊市場經濟國家”名單并將兩國加入其中。對于在判定中國產品是否傾銷時采取個案處理、分別對待的辦法,即在個案中出口商可以證明是依據市場價格來確定出口價格的,就承認該價格的合理性。國有、國家控股或是生產材料由國企提供都會成為拒絕給予中國企業(yè)“市場經濟地位”的理由。
2.不應訴或應訴不力縱容反傾銷
反傾銷是世貿組織賦予的一項合法權利,反傾銷問題在本質上是一個法律問題。面對國際反傾銷調查,我國企業(yè)應從法律的角度去尋找原因與對策,而不是逃跑或過分關注法律以外的其他動機與因素。我國企業(yè)由于各種原因如無力支付高額的律師費用、不懂反傾銷的運行機制和法規(guī)、不重視受到反傾銷調查的市場或希望坐享其成,借助其他企業(yè)的應訴保住自己的出口市場等原因拒絕應訴或應訴不力的后果,不僅引發(fā)高比例傾銷案成立的裁定,還在一定程度上鼓勵了進口國企業(yè)不斷運用反傾銷手段對我國施壓。
3.價格競爭誘發(fā)反傾銷
中國企業(yè)長期以來,出口受國家宏觀調控,一度出現虧本出口以求換匯的目的。雖然現在進入市場經濟體制這種情況已發(fā)生改變,但中國企業(yè),尤其是國有企業(yè)似乎還沒有從市場經濟中學會調整目標,重新定位自己的企業(yè)和產品,一味用從前的經營策略出口產品,主要表現在出口產品時,采取價格策略,即以低價作為進入市場的方法,將開拓國際市場的希望寄托在低勞動力成本所形成的價格優(yōu)勢上。在具體產品出口時,部份企業(yè)又會惡性競爭,不斷壓低價格報價,甚至不惜成本地同國內企業(yè)或其他國家企業(yè)競爭,這種做法不僅造成國外對我國產品質量的質疑,而且使中國產品遭受反傾銷的指控。由于生產力的問題,從整體上看,我國目前國內的產品質量和國際上同類產品質量相比,還差一個臺階。但中國經過20年的努力,有不少產品質量已有相當程度的提高,完全可以避免采用價格競爭的方法進入國際市場。
二、中國企業(yè)該如何應對
由于企業(yè)是反傾銷的主體,在應對反傾銷的問題上,關鍵要看企業(yè)的表現。企業(yè)應對反傾銷,應注意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1.提高產品質量,增強品牌意識,改變產品形象
如何反傾銷,企業(yè)是關鍵環(huán)節(jié)。如果的確存在傾銷,那么任何努力都建立在脆弱的基礎上。中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歷來形象不佳,長期以“低質低價”取悅國際市場。近年來中國經濟持續(xù)發(fā)展,生產力得到很大提高,國內消費結構和消費層次也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產品質量、包裝、售后服務等越來越為消費者所重視。價格已不再是唯一的、重要的競爭手段。中國企業(yè)應考慮抓住機會,結合企業(yè)資源大幅度提高產品質量,增強后期服務,建立企業(yè)自己的品牌,這樣既可以滿足國內市場需求,又提高出口產品質量,從而改變原有的產品形象。在這里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出口產品在生產時,應使用國際質量標準,而不是國內質量標準。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產品質量。
產品質量的提高,不僅僅可以通過成本的提高來提高產品的出口價格,還可以通過建立的品牌形象加大產品的附加值。其他國家同質同類出口產品的價格為什么能大幅度的超越我國產品,原因不僅在于成本的差異,還在于產品的附加值不同。由于反傾銷主要是針對產品的低價而言,中國企業(yè)應努力走出低質低價,通過壓低價格增強競爭力的低谷。企業(yè)還應自覺抵制低價出口行為,減少國外反傾銷的誘因,防止授人以柄。
2.加強合作,做到“以銷定產”
不管在國內市場,還是在國外市場,眾多中國企業(yè)都忽略了一個規(guī)律:即先有需求,后有供給。預防反傾銷的發(fā)生,必先要研究國際市場的情況,這可以通過與國內企業(yè)駐國外辦事處、國外有關商、市場調研機構、甚至個人合作收集當地消費變化的有關資料,加強對產品的設計,做到先有市場后有產品,以迎合國外市場的需求。企業(yè)有目的、有步驟地開發(fā)市場即避免了盲目生產,靠價格贏得競爭,又有效地開拓國際市場,減少國外反傾銷的投訴。有資源的企業(yè)可以利用到當地市場投資建廠按需生產,繞過這個障礙。中國海爾集團的成功經驗是值得借鑒的。
3.運用國際標準,健全管理制度,健全商務檔案
一旦遭受國外反傾銷訴訟,是否存在傾銷行為的證明主要掌握在應訴方手里。應訴反傾銷案件的關鍵是證明產品出口價格未低于“正常價值”。這需要企業(yè)多方收集數據和證據,而我國企業(yè)在這方面往往遇到困難。一些企業(yè)連自己的交易檔案都難收齊,如:會計帳簿不全、財務狀況不明,其中發(fā)票不全或不精確問題最為突出。發(fā)票是非常重要的,沒有發(fā)票,就只能按照對方提供的價格資料來確定你的產品價格。而傾銷調查部門注重的就是材料,材料越豐富,在眾多材料總結后得出的結果就有可能是正確的,資料的缺乏就可能直接導致敗訴。因此,出口企業(yè)應該按照國際標準健全管理制度,健全商務檔案,包括公司的各種協(xié)議合同、商務信函、收支票據等。這樣一旦發(fā)生訴訟,就可在較短時間內備齊資料。
4.了解國外反傾銷
由于世貿組織反傾銷協(xié)議是成員國之間反傾銷起訴的主要依據,因此,企業(yè)必須盡快了解世貿組織的反傾銷機制。一旦遭受國外反傾銷調查,至少應當了解如下內容:
(1)被反傾銷國家的有關立法規(guī)定和世貿組織的有關規(guī)定;
(2)世界上一般通用的反傾銷程序和被反傾銷國家的反傾銷程序;
(3)我國出口產品在國外反傾銷的基本特點和面臨的主要問題。
如:歐盟反傾銷有關法規(guī)規(guī)定,自開始反傾銷調查的通知之日15天內,應訴方必須向歐盟委員會報名并提交相關材料;美國也有類似的規(guī)定,并且正式起訴后21天左右就要召開第一次聽證會,應訴方必須提前報名。中國企業(yè)應積極應訴,否則在中方缺席的情況下,依據原告之詞給予裁決,難以想象中方會勝訴。
值得欣喜的是由國家經貿委產業(yè)損害調查局和國家經貿委經濟信息中心合辦的中國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網上圖書館已經開通,該網站提供WTO及各國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相關法律規(guī)范,為企業(yè)義務提供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相關法律咨詢。通過該網站企業(yè)可以查詢到最新的國外對中國發(fā)起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的應訴信息和動態(tài),還可以查詢中國發(fā)起的反傾銷案的最新進展情況,從中吸取經驗。
5.配合反傾銷調查,積極應訴及時抗辯
據統(tǒng)計,全球反傾銷案的成立率大約是53%,而在美國,一般只有27%的反傾銷案被裁定傾銷成立,35%的案件被裁定傾銷不成立,其余38%的案件由控告方中途放棄。這表明,反傾銷問題可以通過進口國法律得到公平或適當解決。當反傾銷調查開始時,中國出口企業(yè)應對調查給予配合。采用降低價格保持在當地市場的份額,或改變其產品的某些配件的來源來改變原產地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反傾銷案件發(fā)生以后,最重要的就是要正確認識反傾銷及其后果,積極應訴,盡量避免國外反傾銷措施的濫用。反傾銷立案以后,有關的中國企業(yè)要積極配合反傾銷調查,爭取最大限度地抗辯機會。配合調查主要體現在下述方面:認真準確地填寫調查問卷:配合反傾銷案件的聽證會及實地核查。應重視反傾銷調查的時限性,在規(guī)定的時間范圍內參加應訴積極答辯,這樣才視為有效的配合調查。
另外過去一直強調的由行業(yè)商會統(tǒng)一協(xié)調反傾銷應訴這一方法有待商討。因為商會統(tǒng)一應訴,會給對方造成一種印象:中國企業(yè)相互通氣,價格和成本也是互通的,所以只能征收單一的反傾銷稅。而其他受調查的國家的企業(yè)都分別聘請各自的律師,不會也不可能互通聲息。
6.按照標準調整企業(yè)經營和管理,盡可能爭取“市場經濟地位”
中國企業(yè)獲得市場經濟待遇極其重要。雖然迄今為止,中國企業(yè)申請歐盟和美國市場經濟待遇的成功率很低,但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對國際貿易慣例和有關規(guī)則了解不透徹,舉證不充分。根據目前歐盟的法律規(guī)定,要取得市場經濟地位仍必須符合下列標準:
(1)企業(yè)可以根據市場需求作出決定,不必遭受國家的干預;
(2)企業(yè)帳目必須按照國際會計準則進行獨立審計;
(3)企業(yè)的生產成本和財務狀況沒有被前國營經濟體制、易貨貿易或債務補償等扭曲;
(4)公司遵守破產法;
(5)外匯兌換率隨行就市。
根據過去的應訴資料反映,那些被拒絕授予市場經濟出口商待遇的公司,其主要原因是:
(1)在國內市場銷售受到保護。說明某些行業(yè)和產品受政府保護,這不符合企業(yè)自主經營的原則。
(2)在決策過程中國家大量干預,包括國家強加的投資義務,強迫使用某些原材料供應商。這表明政府對企業(yè)直接干預。
(3)政府規(guī)定強迫外商投資企業(yè)支付相當于國營企業(yè)同等職工的120%的工資,這違反工資雙方商定原則。
(4)帳目得不到適當審計。許多公司上交的帳目不完整,很多帳目要么根本未經審計,要么未按照國際會計準則進行審計。許多公司的會計政策前后不一致,隨意調整有關費用,財務報表不準確。公務員之家
(5)存在易貨貿易。
7.尋找、選擇有利的替代國
如果申請市場經濟待遇失敗,那么替代國的選擇也就成了確定傾銷是否存在的重要因素。所以盡量根據替代國選擇的方法,提供給調查機關合適的“替代國”選擇意向,并對不合適的替代國選擇作出及時抗辯。
【參考文獻】
[1]田忠法.關于反傾銷的若干對策思考[J].上海經濟,2000,(2):29-31.
[2]陳家勤.多管齊下應對反傾銷[J].望新聞周刊,2001,(3):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