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態(tài)語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應用論文
時間:2022-09-15 03:46:00
導語:體態(tài)語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應用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體態(tài)語是人類古老的交際形式。人類早就學會了手勢、身體姿勢和面部表情這一豐富多彩的“語言”。正如《禮記·樂記》所云:“說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長言之;長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文,足之蹈之也?!笨梢?,古今中外都非常重視體態(tài)語在語言表達中的重要影響。
一、體態(tài)語在教師與幼兒相互交流中的作用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是以游戲和活動為主,并貫穿在幼兒一日生活之中。幼兒園的教育教學目的不是通過傳授系統(tǒng)的科學知識提高幼兒的文化水平,而是開發(fā)智力,發(fā)展體力和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品德行為習慣。在幼兒園,教師既是幼兒的老師,又是朋友。在日常工作中,除對幼兒進行語言交流外,教師應常常通過手勢、身體姿勢、眼神、儀表等體態(tài)語引導、啟發(fā)教育幼兒。這種非語言手段交流的作用貫穿在幼兒園教育教學工作的始終。在教學活動中,體態(tài)語作為傳遞某種特殊信息的重要手段,不僅伴隨著語言出現(xiàn)為語言表達起巨大的輔助作用,而且起獨立作用。
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活動,主要是教師和幼兒之間的相互作用。在教育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和幼兒相互作用的主要媒介手段是口頭語言,然而幼兒理解語言的能力差,抽象思維能力和概括能力還處在低級發(fā)展階段,對于直觀形象的東西容易理解并感興趣。如果教師組織教育教學活動僅僅注意有聲語言的作用,忽視體態(tài)語在交流過程中的影響,就會使教師與幼兒之間本來存在的語言水平差異加大。教師與幼兒之間的口語交流受阻,教師組織的教育教學活動就會因幼兒不能全部理解其意義而受到影響。因此,在組織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恰當地運用手勢、眼神等體態(tài)語相輔助。體態(tài)語本身具有直觀性,是一種外觀形式,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能夠產生生動的表達效果,它給幼兒的印象十分深刻。與其他學校相比,幼兒教師的體態(tài)語運用范圍最廣,應用率也最高。一般最常用的有手勢、面部表情和眼神等。
二、幼兒教師的體態(tài)語的形式及運用1.手勢。手勢是教師向幼兒傳情達意的動作姿態(tài),能夠增強表達效果,有助于強調教育活動中有聲語言的重點,增強說服力,加深語意和語感,使教育教學活動收到更為深刻的效果,這是由手勢本身的特點所決定的。首先,手勢具有直觀形象性,它能將教學內容生動形象地呈現(xiàn)在幼兒面前。在講述教學內容時,幼兒既聽又看,這種視聽結合的方式更適合幼兒接受的需要,從而促進幼兒形象思維的發(fā)展。其次,手勢具有象征性,是最直接的體態(tài)語,常常用具有象征性的動作代替某種事物引起幼兒的想象。最后,手勢較其它身體姿勢更易變化、表演和引起幼兒的注意,不需要創(chuàng)設太多的情境,可以隨時隨地根據需要運用。因此,在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所要傳遞的信息及表達思想,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是由手勢來承擔的。公務員之家
2.面部表情。人的面部表情是信息的重要載體之一。人們通過面部色彩的變化,五官在一定限度的位移和面部肌肉的變化,向周圍的人傳遞各種各樣的信息。如展眉表示歡欣,皺眉表示愁苦,揚眉表示得意,滿面笑容表示高興等。在一般情況下,教師的表情要受到兩種情況的制約:一是對幼兒的態(tài)度、情感,二是所表示的言詞內容。就對幼兒的態(tài)度情感來講,教師的表情基調應該是微笑。因為微笑是最好的非語言性信號,是一種具有強烈感染力的體態(tài)語。若教師面帶笑容地組織教育活動,幼兒就會感到親切,愿意接受老師的教育,師生關系融洽,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好。據專家調查,經常面帶甜美可愛的笑容,舉止適度得體,年輕活潑漂亮的教師最受幼兒歡迎。相反,經常“一本正經”,面色陰沉的教師,會使幼兒望而生畏,甚至生厭,自然不喜歡他,直接影響教育效果。教師的微笑是為幼兒學習創(chuàng)造良好心理環(huán)境的重要因素,也是使幼兒在保持學習時具有祥和、平靜心境的關鍵所在。就所表示的言辭來講,教師的表情就不能是單一的微笑了,不同教育內容的言辭表述,應有不同的表情表露,該嚴肅的不能有笑容,該高興的也不能繃著臉。
教師的喜怒哀樂,是吸引幼兒注意力、感染幼兒情緒的強刺激物。許多學者發(fā)現(xiàn)兒童的特點是首先把注意力集中在人的面部上,這對教師的組織教育教學活動是非常重要的。它提醒教師在關鍵問題上盡量用面部表情幫助自己與幼兒交流。
3.眼神。社會學家和心理學家的許多實驗證實,最能傳達感情進行交流的體態(tài)語莫過于眼睛的語言。眼睛所傳達的感情有時很深邃和玄妙,甚至為有聲語言所不及。黑格爾在他的美學一書中說:“不但是身體形狀、面容、姿態(tài)和姿勢,就是行動和事跡、語言和聲音以及他們在不同的生活情況中的千變萬化,全部由藝術化成眼睛,人們從這眼睛里就可以認識到內在的無窮的自由的心靈?!币簧碓谟谀?,一臉在于眼。幼兒教師的眼睛應該是會說話的。幼兒常常能夠在教師的眼神中找到某些事情的答案。凡是有經驗的教師,都能恰如其分地、巧妙地運用眼神,發(fā)揮其獨特的傳情作用。教師的眼神能夠促使幼兒積極思維,引起幼兒愛與恨的情感,其無窮的變化表述著教師的種種思想、情感和希望。特別是在無聲的特殊教育環(huán)境中,教師的眼神能發(fā)揮出無聲勝有聲的特殊功用。
眼神的教育價值是顯而易見的。要充分發(fā)揮其教育價值,要求教師學會科學地恰當地運用眼神。我提供兩種方法供教師參考。
(1)適度的環(huán)顧。即視線向前做有意識的自然流轉,以照顧“全視野”內的幼兒。這種方法最適合組織集體的教育活動。“人類空間統(tǒng)計學”的研究表明,交際對象的“面面相覷”可以促進發(fā)生接觸,象征著對對方的注意。因此視線環(huán)顧可使每個幼兒都感到自己處在教師的“注意圈”中,都有教師注意我的感覺。這樣幼兒自然而然地就會看著老師,聽教師講話,想著教師提出的問題。另一方面,教師通過注意幼兒,全面了解幼兒的心理反應,掌握學習情況,以便隨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更換教育內容,組織好教學。當然,教師的環(huán)顧不能失度,如果把環(huán)顧理解成不斷地變換眼睛的瞄準點,就適得其反了。幼兒年齡小,注意穩(wěn)定性差,教師的視線如果頻頻亂轉,就會分散幼兒的注意力,削弱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學生學習不專心。
(2)有目的的專注。即目光注視幼兒,把目光較長時間地停留在某一個幼兒的身上。這種方法較多地運用于小組活動或個別活動,特別是區(qū)域活動。在幼兒小組活動時,教師的作用就是觀察并給予指導,通過觀察了解幼兒的情況,有針對性地啟發(fā)、誘導、表揚和鼓勵。
- 上一篇:加強工商行政管理核心能力建設研究論文
- 下一篇:證券類別與分類體系化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