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多媒體資源探討論文

時間:2022-05-20 06:37:00

導語:網絡多媒體資源探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網絡多媒體資源探討論文

內容簡介:網絡多媒體資源是最博大、最形象、最便捷的教學資源;探究性學習是一種最具時代特征、最有效、最能張揚個性的學習方式。在課堂上,教師如果要引導學生運用探究性學習法學習,就應該做好五個基本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工作:激活學生探究欲望——誘發(fā)學生質疑——輔助學生釋疑——喚起學生辯疑意識——引導學生總結探究方法。近年來,在教學中,我力求把網絡多媒體資源有機地整合到這五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之中,讓網絡多媒體資源在探究性學習中發(fā)揮最大的效能。實踐證明,這樣做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質疑問難、解決問題的能力,養(yǎng)成科學精神和科學態(tài)度,掌握基本的科學思維方法,增強語文綜合素養(yǎng)。

關鍵詞:網絡多媒體資源探究學習方式服務人才

整合網絡多媒體資源為探究性學習服務

《語文課程標準》整合了許多新思想、新理念、新教法,她的橫空出世,震撼了整個教育界。她給人耳目一新之感,催人深層次的思考。她的實施將是教育界一次全面的、深刻的、脫胎換骨式的變革?!伴_發(fā)與利用課程資源”就是一個適時的全新的提法;而探究性學習更是一種充滿了新理念的新學法。提到課程資源我們馬上就會想到尋找便捷、資源豐富、感知形象的網絡多媒體了。它那浩如煙海、博大精深的信息儲備;它那多姿多彩、形象直觀的呈現(xiàn)方式;它那呼之即出、隨心所欲的查閱功能,無不令人稱絕。我認為它是課堂教學和課外學習雙點并支的最具影響的課程資源支點之一。探究性學習是指學生獨立地發(fā)現(xiàn)問題,獲得自主發(fā)展的學習方式。探究性學習是以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為起點,以學生親身體驗尋求解決問題的方式為過程,以綜合運用語文知識和能力解決問題為中介,以使學生獲得直接經驗,養(yǎng)成科學精神和科學態(tài)度,掌握基本的科學思維方法,從而提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歸宿的體驗式的學習方式。它所具有的育人功能,是其它學習方式無可比擬的。我認為探究性學習是自主、探究、合作這三種學習方式的核心,要不能怎么會有偏正詞組:“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呢?探究性學習也確實應該成為培養(yǎng)高素質未來型人才的核心學習方法,這是歷史發(fā)展之必然,因為探究是人類認識世界的一種最基本方式,人類正是在對求知領域的不斷探究中獲得發(fā)展的。在日新月異的今天,如果國民對未知領域沒有探究的意識、精神、方法和能力,這是國家的悲哀。在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運用探究學習方式學習應具有五個基本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激活學生探究欲望——誘發(fā)學生質疑——輔助學生釋疑——喚起學生辯疑意識——引導學生總結探究方法。那么怎樣整合最具影響的網絡多媒體資源為最具終生和時展需要的探究性學習服務呢?這是我近年來教學上的一塊心病。有心病倒也不是壞事,我四面出擊尋求“對癥良方”,現(xiàn)在總算摸著了一點門道。

一、利用網絡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激活學生探究的欲望。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tài)就急于傳授知識,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沒有學習的興趣,學習就會成為學生沉重的負擔?!边@段話明確地告訴我們:要使學生學得輕松有趣就必須先激活學生的心境。激活學生心境的最好辦法當然是導情入境了,而導情入境的方法有許多,諸如:以展現(xiàn)生活導入情境,以演示實物導入情境,以再現(xiàn)圖畫導入情境,以表演體驗導入情境等,但我認為運用多媒體展示精心制作的課件導入情境不失為是最佳的選擇之一。多媒體能有效地再現(xiàn)課文內容所描繪意境,使學生產生認知課文所需的情感基調的心理場。學生在心里場的作用下,感同身受,如臨其境,會產生一種急于追索人物命運,尋覓自然神韻,獵取未知信息的失衡心境。這如同為后面的教學注入了一針興奮劑。如教學《索溪峪的“野”》這篇課文時,我通過一頁課件來創(chuàng)設情境,一個人物角色在秀美的山間、歡鬧的溪中穿行,鳥語猴鳴不絕于耳,他暢快淋漓,大有游了此景不慕仙感覺。學生看了也是心騁神往、樂不可支,對山的親和力油然而生,他們急不可待想認識它。這就為探究課文內容做好了情感的“定調”和內驅力的“動員”。

二、利用網絡多媒體展示場景,誘發(fā)學生質疑。

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也有人戲稱中國的教育是把有問題的學生教得沒問題,而外國的教育是把沒問題的學生教得有問題。溝通歷史,縱觀一些重大的科學發(fā)明,也是因疑而起的。從某種意義上講,發(fā)現(xiàn)問題比解決問題更富有價值。探究性學習法正好順應這種思想,它是以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為起點的,所以激活了學生探究的欲望后,我們要做的第二步工作是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問題。在閱讀教學中,我充分利用網絡多媒體直觀形象有趣的優(yōu)勢,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問題。如教學《索溪峪的“野”》時,我展示了這樣一頁課件:一個游人在索溪峪山水間游歷各處景點,一個問號卻懸于他的頭頂。正當學生看得盡興時,我將課件定格了,旋即拋出一句話“假如你是這位游人腦海中會跳出一個什么問題”。這時,和景中人物“同呼吸共命運”的學生那肯袖手旁觀,個個躍躍欲試:“我現(xiàn)在是在仙界還是在人間呢?”“這索溪峪的山有什么特點呢?”……生成的問題之多,問題之奇是我事先沒有預想到的。教學《撈鐵?!愤@一課時,我也播放了一頁課件誘導學生質疑。起伏的山嶺之間蜿蜒著一條黃色的河,一個懸空的變形“撈”字上垂下一根繩索,繩索的末端系著一個鐵鉤,隨著繩索的延伸下降鐵鉤沉入了水中,“撈”字在河面上游蕩,像是在尋撈著什么?(“撈”字的倒數第二筆是橫折鉤,我把它的折筆變?yōu)榱艘桓K索,把它的“鉤”變?yōu)榱髓F鉤。)這時我問學生:看到這個場景你想問什么?頃刻間,全班學生都把自己的小手舉起來了,有的問撈什么呢?有的問為什么要撈呢?有的問是怎樣撈的呢?……經過這樣反復的誘導訓練,學生不但提高了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增強了質疑問難的意識,還逐漸形成愛問的習慣,體驗出了發(fā)問的方法,發(fā)問的契點(于文題發(fā)問,于教學重點處發(fā)問,于教學疑點處發(fā)問,于課文“空簍”處發(fā)問,于課例特色處發(fā)問••••••)。

三、利用網絡多媒體提供信息,輔助學生釋疑。

尋求恰當的方式解決問題是探究性學習法的重要一環(huán)。這時要充分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的選擇。他們可以自由地選擇釋疑的方式,是自主釋疑,還是合作釋疑;是相機合作,還是持久合作;和誰合作,多少人合作,一切隨緣隨愿。他們也可以自由制定釋疑的策略,或誦讀有關內容,或查閱工具書、網絡,或操作表演,或實踐體驗,或聯(lián)系實際生活;分幾步釋疑,各步做什么,一切遵從學生的個性文化底蘊、個性情感、個性經驗、個性選擇。但講究的是,學生要用科學的態(tài)度審視自己釋疑策略,力求使自己釋疑的策略更嚴密更合理;要用科學的思維方法去探究問題的答案,使自己的思維要有發(fā)散性、求異性、多向性、創(chuàng)造性。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網絡多媒體可以為學生提供有效的各種信息素材,學生可以在Intelnet網上或本地硬盤上查找、收集、處理信息,輔助問題的解決(一般我事先會把相關的信息分門別類地放在一個本地硬盤的文件夾中,供學生上課時查閱、調用。)。如教《清明上河圖》時,我就組建了一個“《清明上河圖》信息庫”文件夾,內置7項內容:1、《清明上河圖》全卷(由卸載的43幅畫拼接而成),2、《清明上河圖》三部曲(《市郊》、《汴河兩岸》和《街市》),3、張擇端塑像和簡介,4、繪畫背景,5、詞語解釋,6、名人評價,7、摹擬景點,8、課文朗讀錄音。這樣就為學生個性化探索提供了便利,為自主發(fā)展提供了平臺,學生在釋疑時可以隨時調用相關的信息素材。只要能堅持這樣放手讓學生自主地親身去體驗,尋求解決問題的方式,自主去搜集和處理信息,綜合運用語文知識和能力解決問題,學生就能獲得直接經驗,養(yǎng)成科學精神和科學態(tài)度,掌握基本的科學思維方法,從而提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利用網絡多媒體搭建“舞臺”,喚起學生辨疑的角色意識。

辯疑是學生全員參與,展示自己對問題思維結果的過程。它能使學生優(yōu)勢互補,開闊眼界;它能使問題的答案更趨明朗、合理、全面、完善;它能充分展示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讓學生獲得成就感;它又能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使學生的語文知識得到綜合運用。教師要想方設法促使學生全員參與,全員發(fā)展。要達成這一點,教師就必須做好兩方面的工作。1、開放課堂,要營造一種和諧、民主、平等、充滿靈性、充滿激情、富有生成創(chuàng)新的課堂氛圍,要悉心呵護學生的積極性。2、利用多媒體渲染環(huán)境,促發(fā)學生角色意識,激起學生交際的沖動。如教學《畫風》這一課時,出示課題后,我問學生你們會畫風嗎?這時候,學生是一個個目瞪口呆,不知所措。突然教室里響起了一段風的音效,一個個學生變得屏息凝神了?!帮L”止后,我再問學生“剛才你們腦海里出現(xiàn)了一幅幅怎樣的畫面?”這時學生的發(fā)言就像迸發(fā)的火山:“我腦海中出現(xiàn)了地上的紙急速翻滾向前的畫面。”“我腦海中出現(xiàn)了樹點頭彎腰的畫面”……再如教《清清的溪水》這一課時,我尊重學生的選擇,學生自然地分成了兔子、象、野豬這三群。隨著課件場景的轉換,學生們與這些小精靈們是同憂共樂,辯疑解惑就像是自己的事一樣,個個涌躍。這就是角色意識產生的效應。

五、利用網絡多媒體再現(xiàn)探究過程,引導學生總結探究方法。

探究性學習法看重的是過程,看重的是探究的方式。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從認知情境或操作活動中獲取直接經驗,掌握基本的科學思維方法才是探究性學習法的價值取向。它與以獲取知識和能力為目的傳統(tǒng)教學法有著本質的區(qū)別。所以問題的解決不是探究性學習的終結,引導學生反思探究的方式、方法才是正題。在這一環(huán)教師要組織學生回顧解決問題的過程,追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引導他們總結正確的思維方法和找到出錯的原因,然后用網絡多媒體反饋出來,讓學生從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摸索出適合自己的獲取新知和提高能力的途徑。

實踐證明,現(xiàn)代最具高新技術的網絡多媒體和最具時代特征的探究性學習方式聯(lián)姻,能創(chuàng)造出人類教育史上的佳話。具有“發(fā)現(xiàn)問題的敏捷性、積極探索的求異性、解決問題的創(chuàng)造性、結果表述的新穎性”的新型學生將在這種“聯(lián)姻”里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