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電教語言教學論文

時間:2022-05-20 06:26:00

導語:幼兒電教語言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幼兒電教語言教學論文

在語言教學中,靈活運用電教手段,充分發(fā)揮電教手段的優(yōu)勢,已成為提高語言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下面我結合自己從事的電化教學實踐,談談電教手段在語言教學中的作用。一、運用投影、音樂等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調動幼兒多種感官,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二、運用電視錄像創(chuàng)設情境,突破時空限制,開闊幼兒視野,發(fā)揮語言教學的美育功能。三、靈活運用電教手段,再現情境,突破教學難點,鞏固幼兒的學習興趣??傊\用電教手段進行語言教學,能達到豐富幼兒語匯,發(fā)展幼兒口語表達能力和觀察、分析等思維的目的,更能優(yōu)化語言教學,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語言投影多媒體

隨著幼教改革的不斷深入,電教媒體越來越廣泛地進入幼兒園教育教學領域。在語言教學中,靈活運用電教手段,充分發(fā)揮電教手段的優(yōu)勢,已成為提高語言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下面我結合自己從事的電化教學實踐,談談電教手段在語言教學中的作用。

一、運用投影、音樂等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調動幼兒多種感官,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興趣是幼兒學習的重要動力?!痹谡Z言教學中,運用投影、音樂創(chuàng)設情境,用于組織教學,可以調動幼兒的學習情緒,激發(fā)求知欲,促使幼兒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如小班語言游戲《誰來了》,主要目的是要求幼兒學習并運用游、跑、跳等動詞,小班幼兒由于年齡特征的限制,抽象思維發(fā)展緩慢,老師直接告訴幼兒小魚是游來的、小兔是跳來的等。讓幼兒記住相應的動詞,在游戲中幼兒練習運用,這樣不能極大地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趣味性一次次減弱,而采用在教學時放上有關小動物走路、模仿叫聲的音樂,設計提問:“是誰來了?”幼兒參與游戲的積極性很高,能很快說出動物名稱,情不自禁地模仿小動物的叫聲,跟著音樂節(jié)拍模仿小動物的動作活動起來。抓住時機,適時地啟發(fā)幼兒:“小動物是怎么來的?”引導幼兒正確學說并運用游、跑、跳等動詞,幼兒在良好的心理氛圍中,思維活躍,樂于表現,玩中學,學中玩,很快達到了預期教學目的。

幼兒的注意帶有很濃厚的主觀色彩。一方面,幼兒的注意力隨事物的性質而變化,凡新穎、形象生動、趣味性強的事物,往往能引起他們的注意;另一方面,幼兒的注意力隨著主觀因素的變化而變化,穩(wěn)定性差,很難把注意力長時間穩(wěn)定在一個目標上。幼兒園故事教學一般采用依教學掛圖進行講述教學,掛圖畫面單一,缺乏變化,想真正達到發(fā)展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的目的組織教學很費勁,如大班故事《狐貍和兔子》,故事長有1200字,情節(jié)曲折,幼兒對故事無新鮮感時,注意力開始轉移。老師依據故事內容,精心設計,利用錄像或將投影的靜片與動片配套組合,層層銜接,巧妙過渡,可形態(tài)逼真,聲情并茂地突出狐貍的狡猾、專橫,而不畏正義的本性。幼兒的學習積極性空前高漲,看到狐貍被勇敢的帶鐮刀的公雞嚇得發(fā)抖,最后被公雞砍死而感到由衷地高興,并積極大膽地描述故事情節(jié),調動了幼兒的主動性,既發(fā)展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又滲透了思想教育。

二、運用電視錄像創(chuàng)設情境,突破時空限制,開闊幼兒視野,發(fā)揮語言教學的美育功能。

詩歌、散文以其思想意境美、藝術形象美、語言結構美在語言教學中具有美育功能,如何使幼兒在“視”中感受形象美,在“聽”中感受音韻美,在浮想聯(lián)翩中感受意境美,單靠掛圖是難以達到預期教學效果。而錄像、錄音、投影等電教媒體,則以其直觀、形象、聲音、色彩、動態(tài)性等特點,成為實現語言教學的美育功能的最佳教育過程和手段,也符合幼兒的心理特征,如大班欣賞詩《春天的秘密》,詩歌意境優(yōu)美,朗朗上口,以擬人化的手法描寫了春天的美麗景色,在教學時,老師播放有關春天景色的錄像片,以其多彩絢麗的畫面,配有詩歌錄音,融聲、色、圖為一體,打破了時間、空間地域的限制,把幼兒引入了一個洋溢著春天氣息的優(yōu)美情境中:小河里的冰融化了,河水歡快地流著,柔軟的柳枝在微風中輕輕搖蕩,燕子在空中飛來飛去捉害蟲……幼兒仿佛置入大自然的懷抱,真切地感受到——春天來了陶醉在美的氛圍之中,產生了美的愉悅感,激發(fā)了幼兒喜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取得了其他教學手段無法達到的效果。

三、靈活運用電教手段,再現情境,突破教學難點,鞏固幼兒的學習興趣。

語言教學其中的主要目的是豐富幼兒語匯。從幼兒的認知過程來看,幼兒對事物的認識是通過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感官,在直接感知的基礎上進行的,詞本身是抽象的概括,對幼兒來說,詞匯的理解和運用是個難點,而運用電教媒體,以其明顯的直觀性、再現性,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征,對于幫助幼兒理解詞義,加深記憶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如豐富詞匯“模糊”、“清晰”,練習說反義詞,為使幼兒更容易感知、理解,老師靈活運用投影將畫面慢慢地演示由模糊到清晰的過程,反之再讓幼兒觀察。通過直觀的感知、比較,幼兒印象比較深刻,達到了豐富幼兒語匯的目的。

電教手段的運用在語言教學中為突破故事的重點、難點,深化理解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如大班故事《小蝌蚪的媽媽》,主要是通過故事鞏固認識青蛙的外形特征和生長過程。利用實物實地觀察,受時間等條件的限制無法進行,而借助電教手段的再現性功能,幼兒再次仔細觀察青蛙,了解其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幼兒接受得較快,達到了突破重、難點的目的。

總之,運用電教手段進行語言教學,能達到豐富幼兒語匯,發(fā)展幼兒口語表達能力和觀察、分析等思維的目的,更能優(yōu)化語言教學,提高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