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建設探索
時間:2022-04-09 03:43:57
導語: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建設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促使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轉變工作理念,創(chuàng)新工作方法,開展線上線下并行的教學和服務體系。本文通過對高職院校學生特點及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特點的分析,探索如何在“互聯網+”背景下建構適合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模式,充分運用新媒體工具開展適合學生的線上教育服務體系,以期提高高職院校工作效率和針對性,提升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關鍵詞:“互聯網+”;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近些年,隨著招生人數的不斷增加以及不斷凸顯的學生心理問題,對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過去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多采用被動干預模式即出現問題之后再解決問題,加之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使得越來越多的學生依賴于甚至“生存”于網絡,以往的那種線下的被動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當下學生對心理健康的需要。因此,在當今“互聯網+”背景下,轉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理念、創(chuàng)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法成為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亟需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1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特點及現狀
1.1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特點。對比本科生和??粕覀儾浑y發(fā)現,本科生具備較高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控能力,對自己的就業(yè)目標定位較高,相對地,心理壓力較大,而且因為他們較強的理性思維能力,使得本科院校的學生在面對外界壓力的時候更容易過度思考,產生學業(yè)壓力、就業(yè)迷茫、戀愛困惑等心理困擾。高職學生的自控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較弱,對就業(yè)目標要求不高,他們更多地困擾于人際關系,而且因為他們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使得他們在面對外界壓力的時候往往選擇直接行動,而非過度思考,因此,相對而言,高職學生的心理困惑要小于本科院校學生。教育對象以及辦學條件的不同決定了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點是通過公共必修課程宣傳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側重于團體活動,個體心理咨詢則作為輔助手段。1.2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現狀。1.2.1心理咨詢機構普遍存在,但相關工作開展不足。自2011年教育部正式下發(fā)《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設標準(試行)》文件以來,高校心理咨詢中心的建設正式納入到學校相關行政部門的考核指標中,因此高校心理咨詢中心像雨后春筍般出現,但是與本科院校相比,高職院校心理咨詢中心普遍存在領導重視不足、經費緊缺等問題,導致相關工作開展流于形式,更有甚者空有掛名機構而并未開展實質性工作。1.2.2心理教師數量多,但專業(yè)性不足。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個體心理咨詢及相關團體心理活動一般依賴于輔導員、思政教師或校內具有心理咨詢師證書的兼職教師,具有心理學專業(yè)背景的教師較少。他們雖然具有一定的心理學理論基礎,但是未受到專業(yè)的心理學訓練,所以學生往往在熱鬧的活動結束之后未能有深層次的內心體驗,心理活動的影響力和效力有限。1.2.3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式單一,效果甚微。在很多高職院校中心理健康工作就是每年一次的心理普查、每周幾次的心理課程、定時更新的心理網站資料以及固定開展的心理活動,工作開展形式單一,活力不足,學生歡迎度和受益度有限。比如有些高職院校雖然具有自己的網絡心理平臺,但是這些平臺多半是用來一些信息,給學生做些心理測試或是宣傳一些心理知識,使用率不高,對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效果有限。
2“互聯網+”背景下高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內涵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第4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fā)展狀況統計報告》發(fā)現,截至2017年12月,我國網民規(guī)模達7.72億,普及率達到55.8%,在所有網民群體中,學生群體比重最大。我國的互聯網模式不斷創(chuàng)新、線上線下服務融合,加速讓教育也融入“互聯網+”的大浪潮中,將創(chuàng)新多元的“互聯網+”思維方式與傳統的教育模式相結合,必將會帶來教育的一場新的變革。作為學校德育工作中重要部分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在受到這場新變革的影響?!盎ヂ摼W+”背景下的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基于高等職業(yè)教育的現實以及高職學生的特點,運用互聯融合的互聯網思維,打破傳統教學思想和固有模式,開展全新的、內容豐富多元的教育教學,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實現教與學的互動,提升教學效果[1]。
3“互聯網+”背景下高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建構實踐探索
3.1搭建心理健康教育網絡平臺。以校內學籍系統數據為基礎,依托學校校內平臺搭建心理健康教育專屬模塊。有一項針對湖北省7所高職院校學生微信使用情況的問卷調查中顯示,學生微信使用率高達到100%[2]。微信已經成為學生生活必備的社交網絡媒介,而很多高校擁有自己的微信公眾號,以校內微信公眾號為依托,在公眾號中搭建專屬心理健康教育模塊。除微信公眾號這一大平臺外,還可以以各類學生團體交流平臺如QQ群、微博、微信群作為子平臺,以便輔助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整體安排,實現網絡平臺的輻射作用。3.2建立心理檔。心理健康教育網絡平臺的第一模塊即入校后就建立心理檔案,學生通過手機進行心理普測,測試完成后學生能夠看到自己的心理測量報告和建議,學生心理檔案傳入數據后臺中備份,利用大數據對異常學生做出篩選和重點監(jiān)測,對異常學生心理動態(tài)的掌握歸屬不同層級,并做到定時反饋。3.3與線下課程有機結合,相輔相成。心理健康課程作為高職院校心理健康宣傳的主要陣地,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梢岳脤W校已有教學網絡資源,從網絡課程中篩選出優(yōu)秀的心理健康教育相關課程,進行多樣化的整合,讓學生可以依據興趣選擇相關資源自主學習。除了學習其他優(yōu)秀心理課程之外,也可以把本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線上線下相互融合,教師可以在上課之前把教學內容中的心理測試環(huán)節(jié)或是課后作業(yè)等環(huán)節(jié)放到班級心理課程微信群中,讓學生提交自己的課程感受、提出自己的疑問或是拍攝某些與心理課程作業(yè)相關的視頻,增加教師和學生的互動性,提高教學質量。另外,也可以邀請知名心理教師或專家開展“微課堂”或“微直播”,通過網絡把在現實中難以請到的專家學者請到“微課堂”中,讓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平臺自由發(fā)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3.4打造層層遞進的校園宣傳服務平臺。線上心理知識的宣傳是心理健康教育宣傳工作的第一層,比如定期通過微信平臺推送相關心理學文章,讓學生在良莠不齊的網絡環(huán)境中掌握對學習有益且正確的心理學知識;或是建立一些固定的欄目如大學生心理故事案例,把大學期間學生在不同年級易出現的心理問題編成心理案例并提供解決方式和建議,學生只需要輸入關鍵字就可以查找到相應的案例。開展有針對性且系統化的線上心理活動是心理健康教育宣傳工作的第二層,很多研究都發(fā)現團體心理輔導對于改善個體的情緒狀態(tài)、人際關系的效果顯著,但如果在線下開展團體心理輔導會受場地、人員、經費等限制,使得團體心理輔導很難在大范圍內開展。我們可以針對大學生常見的情緒管理、焦慮情緒、自信心等問題設計出系統化、有針對性的線上團體心理輔導,讓更多的學生在團體心理活動中受益。比如像情緒管理專題活動,事先在校內各個平臺宣傳并招募愿意參與此項活動的學生,為了保證學生的參與動機,告知學生若能夠完成全部的活動將會得到相應的獎勵(或是讓學生在參與之前繳納一定的小額“押金”,如果能夠完成全部活動將返還押金)。一期活動有七天,參加的學生需要在這七天內每天抽30分鐘參與活動,活動包括每日10-15分鐘音頻知識學習、5-10分鐘相關圖文信息或案例解讀、15分鐘主題任務訓練及討論。根據心理學中的情緒理論,設計系統科學的情緒訓練方案,比如第一天是從了解情緒、掌握情緒詞匯開始,訓練任務是區(qū)別事情、想法以及情緒;第二天是學習情緒是如何產生的,訓練任務是進行認知行為記錄;第三天是了解和識別不合理信念,訓練任務是找到自己常見的不合理信念;第四天是學會與自己對話,學會把自己堅信的不合理信念變得更客觀,訓練任務是自我對話和理性回應;第五天是學會如何帶著情緒溝通,訓練任務是學會在具體情境中表達;第六天是學會正面看待事情,訓練任務是記錄正面情緒;第七天是學習當中遇到不可控的情境時我們可以使用什么樣的情緒應對,訓練任務是總結和回顧整個活動。
心理咨詢“一鍵式預約”服務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第三層。第一層和第二層模式的建構是秉承著發(fā)展性的原則,是以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為出發(fā)點,第三層的構建則是以干預性為原則,是為了解決學生面對的心理問題,排除心理危機。在預約模塊中,學生可以了解到心理咨詢的原則、限制、心理咨詢師個人信息及擅長領域等,讓學生可以輕松獲得心理咨詢服務。高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臨著重視程度不夠、資金和師資力量短缺、教育資源和內容匱乏、系統化程度不高等這樣那樣的困境,但“互聯網+”背景下改革的春風必然會吹進教育領域,這既是一場異常艱難的挑戰(zhàn),也是一次難得的機遇,高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以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這場改革,并充分利用“互聯網+”的技術創(chuàng)新和思維模式,構建適合于高職院校特點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線上線下模式,提高工作效率和針對性,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參考文獻
[1]李喜梅.“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析[J].青島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7,30(1):32-34.
[2]簡璐絲,曾智.微信在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應用研究———以湖北三峽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19(24):214-215.
作者:羅小婧 黃雪飛 孫克波單位:1.安徽工業(yè)經濟職業(yè)技術學院學生處 2.安徽工業(yè)經濟職業(yè)技術學院財經學院
- 上一篇:協同育人家庭教育探索
- 下一篇:家校聯動心理健康教育途徑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