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原創(chuàng):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初中科學教學中的主體性作用

時間:2022-08-27 10:16:00

導語:獨家原創(chuàng):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初中科學教學中的主體性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獨家原創(chuàng):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初中科學教學中的主體性作用

【摘要】科學課程是以培養(yǎng)學生科學能力為核心的學科,教學中要十分注重學生主體性作用的發(fā)揮。本文中,筆者結合初中科學課程教學工作實踐,從新型師生關系的建立、課前教學準備、課堂教學的實施、習題和實驗設計、課外活動延伸、改進科學課程評價等六個方面,對如何發(fā)揮學生在初中科學教學中的主體性作用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科學初中學生主體性對策

現代教學論認為,要明確倡導在教學活動中確認與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初中科學是以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為核心的學科,教師更注重發(fā)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性作用,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活動的主人。這就要求在教學活動中,尊重學生在中的主體地位,通過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發(fā)展學生的主體能力,培育和提高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從而成為教育活動的主體和自身發(fā)展的主體,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主體。為此,筆者結合初中科學教學工作的實踐,就如何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性作用談幾點淺見。

一、建立新型師生關系。融洽的師生關系是順利完成教學活動的重要保證。要在科學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教師應牢固樹立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的觀念,充分尊重學生,既要悉心指導,又要更多給予鼓勵。同時,要注意師生的情感交流,著力營造民主的教學氣氛。另外,教師要像朋友一樣關心和幫助學生,能與學生分享探究知識的歡樂與憂愁,分享成功的喜悅。建立親密的師生關系,有助于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主性,使學生在親師愛師的基礎上,產生探究知識的興趣和動力,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二、周密進行課前準備。首先,要精心設計教學模式。目前,初中科學教學模式中主要是以教師講授和以學生為主體的啟發(fā)探究式教學兩種,教師要將兩種有機結合起來。應著力于從設計學生的活動出發(fā),結合學生的具體實際和學科知識的內容,調動學生參與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培養(yǎng)學生獨立的思維能力和科學素養(yǎng)。根據學科的特點,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調動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變教師的“獨角戲”為師生互動的課堂知識探究、發(fā)現,讓學生在主動探索中獲得成功和快樂。其次,要精心設計教案。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個性、興趣、心理特點、思維品質及生活環(huán)境等因素,通過對教材深入分析,將學科的知識內容性有機地融合在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活動中。

三、精心組織課堂教學。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形象直觀性、啟發(fā)性、獨立性、互動性。一是形象、直觀性:要針對初中生的認識特點,貼近學生的生活實踐,多以實驗演示為基礎,讓學生對自然現象有充分的感受,為啟發(fā)學生的探究發(fā)現作準備。二是啟發(fā)性:教師要通過自己的引導,啟發(fā)學生去發(fā)現科學的原理,學會科學的學習思維方法,勤動腦、多思維,形成科學的學習思維品質,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習慣。三是獨立性:在課堂提問中,多采用“對這個問題你有什么看法?”,“你怎么理解?”等提問方式;對學生的回答的問題,能肯定其思考的價值和閃光點,并指正其理解誤區(qū)的產生原因;在教學中,要結合對學生的課內讀書指導和獨立動手實驗的教學,達到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增強學生的獨立意識。四是互動性:教師要發(fā)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方法,充當好“導演”的角色,調動學生去探究發(fā)現知識規(guī)律和發(fā)展自己的能力。

四、科學組織練習和實驗。一是要注重習題教學的客觀性和生活性??茖W離不開生活實踐,學生的學習活動也不應該脫離生活的實踐。模型化、抽象化的理論習題,脫離生活實踐,缺乏開闊的生活氣息和背景,容易挫傷學生對科學知識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所以在習題教學中,應貼近學生的生活,努力從生活的實例出發(fā),讓學生盡可能多地從生活實踐中抽象出知識理論。二是注重實驗教學的實踐性和探索性。青少年學生天真好問,對世界充滿了好奇與渴望,他們學習的最初動機在于對陌生事物的好奇。因此,教師應針對科學實驗的特點,激發(fā)學生對自然界奧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學生實驗中,要盡可能讓每一位學生獨立進行實驗操作,對部分實驗指導學生自主設計改進,進行多種途徑的嘗試探索。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培養(yǎng)學生對實驗現象的動手,動腦和觀察能力和熱愛自然,探索自然的科學精神。

五、加強課外活動指導。課外教學活動是主體性教學的必要補充和延伸,是主體性教學的廣闊天地。主體性教學本身具有開放性。開放性的社會需要開放性的人才,而開放性的人才需要開放性教育來培養(yǎng)。所以我們在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同時,要把學生從課堂引向廣闊的課外實踐,通過課外的教學實踐活動,豐富學生的知識,開闊學生的視野,活躍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鍛煉學生的意志品質,從而加速學生主體性學習的成熟過程。科學可結合學生主體性發(fā)展的需要,組織科普知識講座、實驗操作技能比賽、科技小發(fā)明小制作活動及相關勞動技能、課外實踐等活動,讓學生親近自然、觀察自然、探索自然。在課外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發(fā)揮引導作用,為學生在課堂教學的基礎上主動地、生動活潑地進行探究學習,用所學科學知識去進一步觀察、分析乃至解決社會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展示其主體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提供機會和舞臺。通過這些課外活動來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交際能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學生自信、進取、合作、創(chuàng)新的個性品質。

六、改變課程評價方法??茖W學科的學習成果是一個動態(tài)、多元的結果,學生的學習所得,可能與我們預期掌握知識點的要求有所差異或也可能出現一些錯誤的結論或意外的現象。教師要對學生做出全面的評價,肯定學生的成績,對不足和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設性的意見或讓其他學生補充。要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從個人建構主義學習論出發(fā),在肯定學習者存在著個體的差異、以及先前認識經驗和認知結構差異的同時,肯定個人主動探究過程,調動起學生主動建構的積極性及潛能,讓每一位學生學會有效地建構自己的知識。

當然,影響主體性教學實施的因素很多,良好的主體性教學的教學環(huán)境,完備的教學儀器、實驗器材、實踐場所,會對主體性教學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

綜上所述,活動是學生主體的發(fā)展的載體,是學生主體性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在學科中實施主體性教學,始終要以調動學生參與各類學習活動,促使其主體得到良好的發(fā)展。從某種意義上講,主體性教學就是通過創(chuàng)設學生發(fā)展的各種因素,對主體的學習活動進行優(yōu)化組織、規(guī)范、和引導,使學生通過自主地、生動活潑地參與各類教育活動,得到全面的、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展,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

參考文獻:

1.《科學》初中課本,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年。

2.《科學學科標準》教育部編,2004年7月。

3.《教育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

4.《心理學》,華東師大出版社,1999年。

5.《探索初中科學教學即時評價》,周建秋著,現代中小學教育,2006年。

6.《現代教育理論》,扈中平等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