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原創(chuàng):淺談如何實現(xiàn)小學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有效整合

時間:2022-07-07 09:24:00

導語:獨家原創(chuàng):淺談如何實現(xiàn)小學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有效整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獨家原創(chuàng):淺談如何實現(xiàn)小學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有效整合

【摘要】如何將小學語文課程與信息技術有效的進行整合,從而改進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提高教與學的效率,改善教與學的效果,并進而推進教師備課、課堂教學、知識結構、課程安排、能力評價、協(xié)作學習、師生關系等方面發(fā)生質的變化就擺在了我們每一位小學語文教師的面前。本文力求通過本人在多年來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經驗與體會與廣大的同行探討如何把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融為一體,讓內容豐富的語文課堂作為信息技術的載體,又把信息技術作為語文課堂的一種嶄新的支撐。從而轉變教學理念,改變學習工具,提高教學效率,構建新型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探索一條基于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學與教的新路子。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語文教學整合

【正文】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xiàn)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xiàn)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毙W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通俗地說就是要把信息技術完美地融合到課程之中,也就是根據學科教學需要,充分發(fā)揮計算機工具性能,利用網絡資源,搜集信息、處理信息,從而提高教學質量,促進語文教學改革,培養(yǎng)具有現(xiàn)代素質的學生。

本人在多年來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實踐的基礎上,就如何實現(xiàn)小學語文教學信息技術的有效整合的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與探索,并總結出了一些有益的經驗。

一、以人為本,探索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整合的新途徑

在實踐中我們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以計算機、網絡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為手段,以先進的教育科學理論為指導,探討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學科整合的途徑、方法。經過研究學生不論在提高學生識字和用字的能力方面,還是在閱讀、作文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突破,不僅促進了語文教學結構的改革,較大幅度地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而且使學生在學習語文的同時提高了信息素養(yǎng)。

1、識字教學方面。識字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由于漢字音、形脫節(jié)、字型多,結構復雜,類似性大,多音多義字不少,學生學習起來有很大的困難。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的融合,尤其是使用計算機多媒體識字教學軟件(課件),學生可以通過這些軟件(課件)自由選擇學習生字的筆畫、筆順、部首、間架結構、正確讀音和漢字編碼,同時跟隨教學軟件進行聽、說、讀、寫、打(打字)的訓練,通過人機交互進行自我學習、自我檢查和自我提高。

2、閱讀教學方面。在閱讀教學中,要完成教學目標,關鍵是要讓每個學生都能全身心參與學習過程。在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中,學生有充分的時間主動感悟、搜集和分析相關的信息,對所學的問題進行思考、討論,提出各種假設并努力加以驗證,再經過引導步入新的知識境界。使學習主體參與教學,形成發(fā)現(xiàn)問題——積極探究——追求創(chuàng)意的模式,促進學與教的優(yōu)化。具體表現(xiàn)為:首先,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對教材進行分析找出與信息技術相結合的“點”來,把教學內容細化為具體“學習任務”,通過“校校通”或“校園網”用課件、網頁等形式呈現(xiàn)給學生;學生接受了學習任務以后,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個別化和協(xié)作式相結合的自主學習,并利用信息技術完成任務;最后,師生一起進行學習評價、反饋。如:《小猴子下山》的教學過程:

(1)朗讀入手,整體感知,體會特點。學生在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通過有感情地自讀課文找出小猴子下山后都做了些什么,找出文中描寫小猴子特點的詞句。

(2)創(chuàng)設情境,自主理解。根據課文內容,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段課文,通過計算機打開教師自制的課件,自主學習理解相關段落。教師先要求學生從文中圈出描寫小猴子動作的詞:掰、扛、扔、摘、捧、抱、追。要求學生各自通過操作看小猴子做的這些動作,再自己做做這些動作,分析扛、捧、抱的不同之處。然后請一位學生朗讀課文,其它學生用上“桃子、玉米、西瓜”等學具上臺表演課文內容:小猴子掰玉米扛玉米,摘桃子捧桃子,摘西瓜抱西瓜,看到小兔追小兔,以及小猴子空手而歸的掃興樣子,掀起了課堂教學的高潮。學生通過說說演演,深刻地理解了這些動詞。表演的學生把“扛、捧、抱”等動作演得準確而傳神,活靈活現(xiàn)??吹膶W生津津有味,興趣盎然,注意力格外集中。這樣促使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加深了對詞語的準確理解;同時使學生的認識水平得到了提高,思維得到了發(fā)展。

(3)討論匯報,深化理解。最后老師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fā),先將小猴子的行為與小學生的實際掛鉤,這種由物及人,從課文內容到生活實際的過渡,是同一現(xiàn)象的類比,屬生動直觀的感性認識,易被學生接受。再引導學生認真討論,闡明自己的觀點,把感性認識升華為理性認識,從中悟出一個道理,實現(xiàn)了認識過程中的第一次飛躍。然后,用“不論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始有終,認認真真地去做,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這樣才能有收獲”的哲理指導學生日常行為。這一教學過程既體現(xiàn)了唯物主義的認識論,又進行了思想教育。

3、作文教學方面。作文是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我們在課程整合中也做了大膽的嘗試。首先,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無論是打草稿、寫文章,還是檢查語法,都能較為方便地在計算機上進行。同時,在使用電子媒體工具的寫作中,讓學生能夠使用符號、圖像、聲音乃至三維動畫等各種形式創(chuàng)作出豐富多彩的寫作內容。比如在科學、數學的寫作中插入專業(yè)符號,在藝術與科學的寫作中配上插圖等。在這種模式下寫作的學生,比使用傳統(tǒng)的寫作工具更能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其次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運用多媒體教學軟件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學生興趣,讓學生看情境講述或看情境寫話。利用多媒體軟件的友好交互界面和多媒體的超文本結構,采用網上互評、互議、互改的方式,讓學生開展協(xié)作學習,提高鑒賞能力及寫作水平,同時,培養(yǎng)學生收集、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積累寫作素材。比如:學生在上描寫景物的作文課時,教師讓學生上網自由搜索,選擇自己喜歡的景點資料,包括文字、圖片、聲音、視頻資料等,像世界之窗、民俗文化村、野生動物園、黃山、故宮、頤和園等旅游風景區(qū)都有自己的網頁。在這種教學環(huán)境中學生表現(xiàn)出很高的參與熱情,寫出了很多高水平的文章,收到了傳統(tǒng)作文教學無法比擬的效果。

課程的整合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獲取知識、提高能力的方式和渠道。學生到社會中搜集民間故事,到街頭去搜集廣告牌的錯別字,到圖書館去查閱資料,到網上去說自己想說的話,探討自己喜歡的問題,這些都可以成為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整合的新途徑。

二、轉變理念,總結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整合實驗新體會

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學科整合的實踐研究,推動了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的更新,構筑了新型的教學系統(tǒng),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提高了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同時得到了一些體會:

1、轉變了教學理念。隨著教育信息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在探索把信息技術與學科教育有機融合的過程中,打破了“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觀念,樹立了“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為學生的自由、和諧、全面發(fā)展提供了可能。

2、改變了學習工具。通過整合,把語文學科和信息技術有機地融為一體,強調信息技術服務于具體的任務,學生以一種自然的方式對待信息技術,把信息技術作為認知工具,學生使用計算機獲取、處理信息就像使用鉛筆、橡皮那樣自然,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學生綜合處理問題的能力。第斯多惠說:“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學生的興趣”?!芭d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一種渴求知識,探索事物的心理傾向。學生一旦對學習發(fā)生興趣,就會由被動學習轉化主動學習,甚至達到樂此不疲,廢饑忘食的地步。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發(fā)揮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優(yōu)勢,創(chuàng)設情境,以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誘發(fā)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在教學一年級下冊《誰來了》一課時,為使學生領悟教學內容,明白事物之間的關系,我為學生播放了制作的動畫片,看著生動活潑的動畫,學生很快進入了一個美好、有趣的童話世界,孩子們興趣盎然,課堂氣氛活躍,從而達到“課伊始,趣亦生?!钡木辰?。而在教學《美麗的武夷山》一課時,我先讓學生們觀看一段有關武夷山風光的錄像?!澳銖钠锌吹搅四男┟谰澳?”隨著我的提問,學生的眼里閃爍出興奮的光彩,紛紛舉手暢談?!拔铱吹搅嗣利惖木徘!薄拔铱吹搅诵蹅サ拇笸醴?。”“我看到了造型奇特的鷹嘴巖?!薄晿樊嬐降难菔纠L聲繪色,仿佛把學生帶到了美麗的武夷山。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為進一步的理解課文打下了基礎??梢?,在教學中發(fā)揮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優(yōu)勢,以圖、文、聲并茂的三維方式呈現(xiàn)教學內容,可以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充分激發(fā)學習語文的興趣,更好、更快、更深地把握教學中的重點、難點,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3、建立了新型模式。在實驗中,采用“任務驅動”和“合作學習”的教學策略,構建新型教學模式,通過各種各樣的主題"任務"驅動教學,有意識地開展信息技術與學科相聯(lián)系的橫向綜合教學。每個學生都有主動參與、自我表現(xiàn)的機會,為學生尋求答案、解決疑難問題提供了舞臺。

4、培養(yǎng)了創(chuàng)新精神。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是課程整合的目的之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根據學生特點,在網絡環(huán)境下,發(fā)揮多媒體及網絡交互性強、資源豐富的優(yōu)勢,創(chuàng)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學生通過主動地建構知識,提高了創(chuàng)新能力及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

5、培養(yǎng)了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精神

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一個很重要的教學目標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與他人協(xié)同作業(yè)的合作精神。如教師可指導學生進行語文信息資料的搜集、加工、處理或者利用計算機進行自主式閱讀與寫作。同時,還可以通過網上合作學習和小組協(xié)同作業(yè)來培養(yǎng)中小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學生借助于電子郵件能夠進行大規(guī)模的協(xié)作學習,通過校園網或Internet來實現(xiàn)一個班的學生與另一個班、另一個學校甚至另一個國家的學生交換意見、看法,在交流中共同完成學習任務。這樣,學生在使用各種信息手段進行學習的同時,也提高了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能力?!墩Z文課程標準》強調指出:“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薄皩W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學生在課堂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如在教學《我是什么》一課時,我引導學生探究,你還知道哪些有關水的知識?于是,學生充滿好奇的上網查詢,通過網上閱讀,他們紛紛發(fā)言,“我知道了在地球的溫度變化下,水可以以三種不同的形態(tài)在地球上出現(xiàn),這就是冰、水和水蒸氣?!薄拔抑懒四蠘O的冰山就是水的固體形態(tài)!”“我還知道水的用處很大,工業(yè)生產離不開水,農業(yè)灌溉也離不開水,就連我們人體百分之七十也是水?!薄@樣的教學培養(yǎng)了學生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主動獲取所需知識的能力,并促使學生形成了自主探究的學習意識。時代的發(fā)展決定了成功必須是相互合作的道路,群體合作的合作學習更是不可缺少的。如在教學《青青的山》一單元時,我請學生為我們家鄉(xiāng)美麗的黃山設計一個旅游廣告,于是孩子們先在網上查閱了黃山的相關圖像資料,認真閱讀后進行了交流,然后他們自己尋找合作伙伴結合成小組,開始了設計工作。由于小組每個成員的特長各不相同,有的擅長文字描述,有的熱衷于圖片設計,大家寫的寫,畫的畫,忙的不亦樂乎,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幅幅圖文并茂的廣告設計出來了,看著孩子們這些充滿智慧和想象的廣告設計,我感到這節(jié)課真正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性,他們在合作中得到學習,在合作中得到提高。

總之,信息技術課程為語文教學提供了強有力的學習工具和方法,給語文教學帶來了新的生機和活力。隨著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任務從單一學科知識的學習向學生信息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培養(yǎng)的轉變,我們要改變原先那種過分強調學科體系的課程組織形式,將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與其他課程相整合,探索以課程整合為基本理念,以信息技術為認知工具、以優(yōu)化學科知識的學習過程為目標的新型教學模式,以此來培養(yǎng)中小學的信息技術素養(yǎng)并促進他們綜合素質的發(fā)展。課程整合無疑將是信息時代中占主導地位的課程學習方式,必將成為今后學校教育教學的主要方法。放眼21世紀,語文教學應該有一個更高的起點,更新的局面。將信息技術引入課堂與語文教學進行整合,對于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發(fā)揮網絡教學優(yōu)勢,促使學生自主閱讀;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和合作學習的學習能力,都起到了重要的意義。隨著網絡教學理論的深入研究,學習活動將更加個性化、情境化、多樣化、綜合化。愿我們的學生快樂自主的學習,愿我們的課堂煥發(fā)新的生命。

參考文獻

[1]李謹,《縱論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何克抗教授專訪》[J]《教育技術通訊》,2002,6,

[2]馬寧、余勝泉,《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層次》

[3]余勝泉余冠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何處是通途》《中國教育報》[N],2001,10

[4]《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5]《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學習與輔導楊再隋等編著語文出版社

[6]《創(chuàng)新學習:21世紀學習觀------重慶市啟動“創(chuàng)新學習研究與實驗”》龔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