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教學管理中實施人文素質教育的思索
時間:2022-03-03 03:21:00
導語:探討教學管理中實施人文素質教育的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我們今天的教育存在著重理輕文、重教育而輕人文教育的傾向,存在著重智育輕德育、重知識傳授輕人格培養(yǎng)的傾向。教育的功利性色彩日益濃厚,人文屬性漸趨模糊。因此加強中小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已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緩。作為我國基礎教育的具體組織實施者--中小學校的班主任,對學生加強人文素質教育更是責無旁貸,任重道遠。
關鍵詞人文素質教育;人文精神;班級管理
人文素質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只有全面和健康發(fā)展的人,才會給人類帶來繁榮與和諧,而人的全面發(fā)展離不開人文素質教育。因此我們有必要了解什么是人文和人文素質教育。
一、人文和人文素質教育
所謂人文,廣義上講是指與人類社會有直接關系的文化,狹義上通常包括文學、藝術、法律、哲學、歷史等等。人文素質是指人所具有的人文知識和由這些知識所反映的人文精神內化在人身上所表現(xiàn)出的氣質、修養(yǎng),主要指一個人的思想品位、道德水準、心理素質、思維方式、人際交往、情感、人生觀、價值觀等個性品格。
人文素質教育的要旨在于培養(yǎng)人文精神,它致力于用人類在漫長社會活動中所積累的智慧精神陶冶人、教育人,強調人的道德精神價值,注重對善與美的理解,引導人們求真、從善、愛美,使人能洞察人生的目的與意義,找到正確的生活方式。
二、我國中小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現(xiàn)狀
目前我國社會正由傳統(tǒng)社會向現(xiàn)代社會急劇轉型,人文素質教育遠沒有跟上時代的要求,于是國人中出現(xiàn)了許多不良傾向。這種國民的不良傾向或多或少地反映在了青少年學生身上,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一些方面:“讀書無用論”重新抬頭,進取心差,厭學逃學現(xiàn)象嚴重;缺乏誠信,考試舞弊行為滋長;崇尚自我,卻又缺乏遠大的人生理想;自我意識膨脹,功利心強,缺乏責任感和愛國熱情;追求物質享受,吹捧西方價值觀,沉迷于游戲,缺乏求實和吃苦耐勞的精神;不尊重信任別人,公德意識差,缺乏愛心等等。這些現(xiàn)象嚴重制約著當前我國教育的健康發(fā)展。
因此,中小學生人文素質的現(xiàn)狀,要求班主任在自身教育教學實踐中必須勇敢地承擔起中小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重擔,努力提高中小學生的文明程度與文化修養(yǎng),以此推動社會進步。
三、加強人文素質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人文教育的成功與否關系到學生個人人生的成敗。當前我們的教育往往忽視了人文價值,帶來人文精神的長期缺失,從而培養(yǎng)出大量有能無德的“人才”,例如清華大學學生劉海洋用燒堿潑熊便是其中的典型案例。
(一)人文素質教育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關注人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一切為了學生”,這就要求我們在班級管理中必須關注每一位學生,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yǎng)成。在班級管理上,新課程強調尊重、民主,強調幫助、引導,強調合作,這意味著我們必須實行人文化的班級管理,從人出發(fā),以人為本。
(二)人文素質教育是時展的需要
與“工業(yè)時代”片面強調科學精神不同,目前的“知識經濟”時代,更呼喚人文精神的回歸。具有高度科學文化素質和人文素養(yǎng)的人,對于21世紀人類發(fā)展則具有越來越關鍵的意義。
(三)當前的班級管理存在諸多亟待解決的弊端
反思現(xiàn)在的班級管理制度,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其存在的弊端,突出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以“分”為本,盛行分數(shù)管理,極大地阻礙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二是以“章”為本,形式主義泛濫,班主任形同監(jiān)工,將“依法治班”變成“以罰治班”。三是以“權”為本,權力至上。班主任用命令代替民主,用權威壓制個性,排斥教育民主化和管理科學化。
由此可見人文化的班級管理勢在必行。
四、班主任開展人文素質教育的策略
愛因斯坦在《論教育》中指出:"從學校走出來的不應該只是一個專家,而應該首先是一個和諧的人。"確實,教育除了傳授知識、培養(yǎng)技能以外,更重要的任務是對學生進行人格的培養(yǎng)、情操的陶冶、品德的磨礪、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這就給我們班主任提出了一個嶄新的課題--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質?
(一)轉變教育觀念,善于在學科教學中滲透人文素質教育
班主任一般也是任科教師,因此在教學學科知識的同時,還應善于挖掘學科課程中蘊涵的豐富的人文知識,尋求恰當?shù)臅r機,采取合適的方式進行拓展,有的放矢地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質。比如針對中學生的早戀現(xiàn)象,是語文老師的班主任就可以在教《致橡樹》等有關愛情的課文時相機引導,既肯定愛情的崇高美好,又引導學生把這種美好情感轉移到學習上去。此時班主任應盡量與學生展開平等對話,深層交流,在教學中"潤物細無聲",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公務員之家
(二)以身作則,身教重于言教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卑嘀魅巫陨砭捅仨毷且粋€在各方面都值得推崇的模范。因此在實施人文素質教育的過程中,班主任要通過自身獨立的思想,淵博的學識,健全的個性,寬廣的胸懷,深厚的愛心,以及對待工作、名利、生活、挫折等的積極態(tài)度,展現(xiàn)良好的人格形象,以自身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
(三)創(chuàng)設良好的班級文化氛圍,堅持活動育人
班級在學生的生活中相當于一個小社會,良好的班級環(huán)境會給學生潛移默化的作用。為此,班主任應與學生一起精心打造班級人文環(huán)境,比如每天一句富于哲理啟迪的班訓,張掛名人名言、科學家及偉人畫像,定期舉辦生動活潑的黑板報等等;學生置身于這既整潔雅致又充滿著濃郁人文氣息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中,會自然而生愉悅向上的情感,從而逐漸塑造健康人格。
加強中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全社會給以高度重視,更需要得到教育決策部門的高度重視,還需要教師的一致認同,綜合協(xié)調,切實推進。
總之,無論是多么偉大的人,無論是多么平凡的人,都需要以健康的人格來支撐。教育應該幫助學生成為具有人性的人,教育的努力絕不可以制造出學識淵博的怪物,多才多藝的心理變態(tài)狂,知識只有在能使孩子更具有人性的時候,才具有價值。
【參考文獻】
[1]汪青松,張國定,從文科綜合到人文教育[M].工業(yè)大學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2]上官子木,《創(chuàng)造力危機中國教育現(xiàn)狀反思》,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3][美]霍爾戴維斯,《道德教育的理論與實踐》,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 上一篇:市政道路施工中的管理探索
- 下一篇:市政工程質量管理監(jiān)督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