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幾點思考
時間:2022-12-16 09:26:46
導語: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幾點思考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不同于初高中,受限于小學生的知識儲備和認知水平,小學生往往難以理解信息技術知識中的一些概念,給小學生的信息技術知識學習,造成了極大的認知困難。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實踐的過程中,通過分析小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xiàn),及課下對信息技術知識的運用,結合自身的教學體驗與反思,對小學信息技術教學進行了思考。
【關鍵詞】小學教育;信息技術;教學與反思
在小學階段開展信息技術,其重要性不在于讓小學生掌握多少計算機操作要點與知識,而在于培養(yǎng)小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使小學生在操作計算機的過程中,逐漸摸索與創(chuàng)造,以激發(fā)小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在實際的教學中,小學生雖然對信息技術有著較為濃厚的興趣,但其關注的焦點在于“玩”,并非是對信息技術的學習。因而要提升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有效性,需要信息技術教師根據(jù)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創(chuàng)新信息技術教學方法。
一、寓教于樂提升學生學習信息技術主動性
小學階段的學生有著其獨特的教學特點,對于信息技術教學工作來說,傳統(tǒng)的信息技術教學未能有效激發(fā)學生對于這一學科的興趣,也未能真正的培養(yǎng)起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因而需要在分析信息技術學科特點的基礎上,采取寓教于樂的教學理念。信息技術的教學內容雖然有著較多的理論化、概念化內容,但信息技術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課程,理論與概念的學習,是為了更好的開展實踐活動,讓小學生掌握計算機的相關操作知識。教師要將信息技術的相關概念與實踐操作密切相結合,注意精心設計教學活動,貼近學生的認知水平、興趣愛好,以學生能夠接受的語言和教學方式,開展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活動。如在“Flash”相關的教學上,教師可在課堂上播放使用Flash制作成的動畫,可播放小學生們所感興趣的《喜羊羊與灰太狼》,然后詢問學生想不想自己也來制作喜洋洋、懶洋洋、灰太狼等,在得到學生的肯定答復以后,教師可使用Flash軟件制作喜洋洋跑動的動畫,并將制作好的動畫,播放給學生,以此激發(fā)學生對Flash學習的興趣。然后教師再教授學生使用Flash制作動畫的技巧,并為學生的實踐操作提供素材,讓學生也制作一個喜洋洋跑動的動畫。
二、給予學生更多的學習自主權
小學生有著豐富的想象力,對于未知知識有著較強的好奇心,尤其是在信息技術課堂之上,小學生往往喜歡“自由發(fā)揮”,面對這一情況,信息技術教師要有較強的包容心,能夠正視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xiàn),將之視之為學生具有較強自主性,并尊重和滿足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在維持好課堂紀律的前提條件下,應給予學生更好的學習自主權,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之中,自由發(fā)揮、暢所欲言,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在教師的正確指導下,完成課堂學習任務和探究內容,從而構建更加高效的小學信息技術課堂。如在“Word”的課堂教學上,教師可要求學生們來制作Word所使用的素材,鼓勵學生們自己選取優(yōu)秀的短文,或是自己的作文,將其錄入到Word之中,然后提供給教師和同學們,將其作為Word教學所使用的素材,以此來激發(fā)學生使用Word進行學習的動機。在使用Word進行文字處理的教學上,教師在教授學生基本的操作方法之外,可鼓勵學生根據(jù)自己所想要的展示效果,使用Word對文字素材、圖片素材進行加工處理,嘗試使用Word的一些功能,并注意觀察Word中各功能所帶來的不同效果。在信息技術課堂之中,需要信息技術教師注意的是,給予學生學習自主權,并非完全的放縱,而是有目的的引導,讓學生能夠將精力集中于學習之上,并非是沒有目標,或是出于好玩而進行的操作。
三、巧用實例演示功能
在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學上,教師要善于運用實例演示功能,為小學生細致的演示計算機軟件的操作流程,便于小學生從教師的演示中,掌握計算機軟件的操作要點。如在PowerPoint的教學上,PowerPoint常常被運用于課件制作,信息技術教師可使用一個內容豐富的課件導入,讓學生瀏覽與欣賞制作精美的課件,在勾起學生的興趣以后,信息技術教師可使用PowerPoint進行課件制作的展示,讓學生仔細觀看課件中文字的輸入、圖片的插入、信息的處理與加工等,并對每一個重要步驟做細致的解釋,待學生理解以后,可讓學生在自己的電腦上進行操作,然后再進行下一個階段的教學。待PowerPoint的實例演示完成以后,教師要組織學生使用PowerPoint進行實踐操作。此時可讓學生選擇語文、數(shù)學、英語、自然等課程,使用PowerPoint制作一個精美的課件。學生在使用PowerPoint制作課件的過程中,若遇到不會的問題,可要求學生們自行討論解決,若討論不出結果,此時信息技術教師再介入,指導學生完成相應的操作。
四、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性開展層次性教學
傳統(tǒng)的講授式教學過于強調和突出教師的課堂主導作用,小學生在信息技術課堂中,只能被動的接受知識。且小學生所學習的信息技術知識,多為教師教授的內容,很少有超出教材,或是讓小學生自主探究的內容。教師教授的內容,多為面向班級整體,甚少將信息技術知識進行分層。因而不利于根據(jù)小學的個體差異,開展不同層次的信息技術教學,無法滿足各個層次的小學生對信息技術的需求。為此在信息技術教學中,信息技術教師應將所教授的知識,按照難易程度,分為A、B、C三個層次,其中A層次針對學習能力較強,且對信息技術較為感興趣的小學生;B層次針對具有一定學習能力,且樂于學習信息技術的學生;C層次針對學習能力較弱,對信息技術興趣缺乏的學生。然后按照所分的層次,對所教授的內容進行分層,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不同的探究任務,讓A層次的學生“吃好”、B層次的學生“吃飽”、C層次的學生信息技術的掌握基本知識。
五、巧設情境注重對學生的引導
引導式教學不同于講授式教學,針對小學生在信息技術學習中所展現(xiàn)出的特點,教師可采取情景化的教學方法,即將信息技術教學內容情境化,以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讓小學融入到信息技術的學習之中。如在教授Word的圖片、表格插入的內容時,教師可創(chuàng)設“如何運用Word讓圖形變色”、“如何在Word中制作精美的表格”等教學情境,先是向學生展示使用Word制作的精品圖形和表格,讓學生在欣賞的同時,思考如何使用Word制作變色圖形和精美表格。然后教師向學生演示W(wǎng)ord中制作圖形變色、制作表格的工具、功能,讓學生掌握以后,教師可鼓勵學生,使用同桌或自己的照片,制作圖形變形;編寫一組表格數(shù)據(jù),將所編寫的表格數(shù)據(jù),制作成精美的表格。從而創(chuàng)設出充滿探究氣氛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課堂之中,能夠擺脫課堂的約束,大膽的想象與嘗試,敢于使用計算機軟件進行創(chuàng)作。需要注意的是在情境課堂之中,教師要把控好課堂秩序,并在學生完成探究以后,應注意給予學生展示的時間,讓學生之間能夠彼此交流學習心得,更有利于學生的信息技術課堂學習。在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學上,面對新課程改革下的教學工作,信息技術教師應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陣地上,不斷的進行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上的革新,探究更適合現(xiàn)階段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學方法,以發(fā)揮出信息技術對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胡乾苗.淺析微課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設計與應用[J].學周刊,2018(11):7-9
作者:馬躍 單位: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吳忠市紅寺堡區(qū)新莊集鄉(xiāng)中心小學
- 上一篇:合作學習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運用
- 下一篇:語文作文教學困境與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