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體育團隊建設策略分析
時間:2022-06-22 10:31:26
導語:初中生體育團隊建設策略分析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為探究“團隊建設策略”對中學生體育學習投入水平的影響,應用文獻資料法、教學實驗法、問卷(量表)法、綜合分析法、數(shù)理統(tǒng)計法等多種方法,并引入行為管理學有關(guān)理論對初中學生的體育學習投入進行了分析;研究得出“團隊建設策略”的實施對初中生體育學習投入(認知投入、行為投入、情感投入)的總體水平具有促進作用,實驗組班級學生的體育學習投入水平較未實施“團隊建設策略”的班級要高。認為在初中進行體育教學,改變傳統(tǒng)教學方式嘗試“團隊建設策略”對提高初中生體育學習的參與性,對增強其身體素質(zhì),形成學生終身體育思想具有積極作用。
關(guān)鍵詞:團隊建設策略;初中生;體育學習投入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身體和心理發(fā)育的不成熟階段,部分學生個性突出、有自我思想表達等青春期的叛逆心理特征。他們對體育學習的態(tài)度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其體育學習投入的水平。[1]在現(xiàn)代社會日益強調(diào)“合作”“團隊協(xié)作”的大背景下,如何調(diào)動好初中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利用“群體”具有的優(yōu)勢達到提高初中體育教學的高效性是廣大一線初中體育教師急需解決的問題。有調(diào)查顯示:目前初中男生無法完成一個標準引體向上的超過一半,越來越多小胖墩、豆芽菜等體型的學生。人是社會性動物,具有社群屬性,初中生也會因個人興趣愛好、運動能力水平接近等而形成群體或“圈子”,也即“團隊”。[2]因此,在體育學習過程中如何利用團隊(“圈子”)進行體育教學,提高學生的體育學習投入水平是本研究探討的重點。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本研究的對象為“團隊建設策略”教學方法在初中生體育“學習投入”的心理影響。(二)研究方法。1.文獻資料法。利用學校圖書館、網(wǎng)絡電子期刊論文等搜索到與本研究相關(guān)的大量文獻資料,在對文獻資料進行認真的審閱、綜述的基礎上進行本研究的構(gòu)思。2.專家訪談法和問卷測量(量表)法。本研究在教學實驗的設計和調(diào)查量表的編制過程中,請教了福建師范大學體育教學論領域的部分專家學者。根據(jù)前人研究得出的量表進行修訂,使之成為符合本研究需要的調(diào)查量表。并且在量表正式測量發(fā)放前進行了專家效度檢驗和克隆巴赫信度檢驗。經(jīng)過專家(體育教學、教育心理學專家教師等)效度檢驗,普遍認為該量表對學生體育學習投入的調(diào)查具有較強針對性、結(jié)構(gòu)合理,教師給出的效度分平均值達9.57分(總分10分制);而信度調(diào)查本研究采用內(nèi)部一致性檢驗克隆巴赫α系數(shù),Cronbach’sAlpha=0.867>0.8,信度值在0.8以上,說明本量表在內(nèi)容結(jié)構(gòu)上具有較高的信度。3.教學實驗法。從福州時代中學2017級初一年段所任教班級隨機抽取四個班作為實驗對象,配對形成實驗組和控制組進行教學實驗。運用庫恩法(keen)進行團隊組建,確定團隊成員。通過對實驗組進行“團隊建設策略”(每次課的開始部分融入團隊游戲及最后考核以團隊形式進行)進行教學,控制組則采用常規(guī)教學模式,一學期結(jié)束后測試相關(guān)學習投入形成實驗前后實驗組與控制組的體育“學習投入”水平的對比得出結(jié)論。4.邏輯分析法對查找到的文獻資料、訪談獲得的信息以及量表測量獲得的數(shù)據(jù)進行推理演繹分析,探索數(shù)字背后的真相。5.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法借助SPSS16.0統(tǒng)計軟件對量表的信度進行檢驗、對回收量表的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處理,具體應用為對實驗前后數(shù)據(jù)的對比、用一般線性分析、LSD-t值多重比較分析等。
二、研究結(jié)果與分析
“團隊建設策略”的實施對初中生體育學習投入三個維度(認知投入、行為投入、情感投入)在時間、組別(教學實驗時間,對控制組、實驗組)上引起的變化,運用一般線性分析(GLM)和多重比較分析(LSD-t值)進行三個維度,不同時間、不同組別的數(shù)據(jù)分析,詳細結(jié)果如下:(一)“認知投入”維度實驗組與控制組的前后測。對比、LSD-t值分析1.初中階段學生雖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等尚未定型,但都已基本具備一定的認知能力,對外界的事物有自己的是非辨別觀。這一階段的認知應該包括科學的健康觀(良好生活習慣、規(guī)律飲食、合理運動)、生命觀的形成,而體育學習的認知投入高低是其最直接的反映。通過對實驗組和控制組的教學實驗得分數(shù)據(jù)對比分析后,發(fā)現(xiàn)初中生的體育學習投入“認知投入”維度上得分的分值都有所提高,且在前后測的時間上具有高度顯著性差異(詳見表1);實驗組和控制組在“認知投入”維度上經(jīng)過一定的教學實驗周期后,前后測得分值具有顯著性差異,而多重比較的“組別”間,“時間*組別”則都未表現(xiàn)出顯著性差異,詳見表2。2.對初中生體育學習“認知投入”應用一般線性模型(GLM)的RepeatedMeasures過程實現(xiàn)重復測量的方差分析,并用LSD-t值進行多重比較分析,結(jié)果為:(1)初中生體育學習“認知投入”在時間維度上(前后兩次測試結(jié)果)具有高度的顯著性差異(Sig.P=.000,P<.01),即無論是實驗組還是控制組在實驗后測成績優(yōu)于前測成績,說明初中生體育學習投入程度隨時間的變化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2)初中生體育學習“認知投入”在組別(實驗組、控制組)具高度有顯著主效應(Sig.P=.311,P>.05),通過LSD-t值多重比較(MultipleComparisons)檢驗結(jié)果為,實驗組和控制組學生在組別上不具有顯著性差異。(3)初中生體育學習“認知投入”在時間*組別對初中生“體育學習投入”上不具有顯著主效應(Sig.P=.219,P>.05),通過LSD-t值多重比較(MultipleComparisons)檢驗結(jié)果為,實驗組和控制組學生在組別上不具有顯著性差異。圖1認知投入實驗組與控制組的前后測“廣義線性模型的M-估計”圖(注:組別1=實驗組,組別2=控制組,下同)上圖說明經(jīng)過“團隊建設策略”的教學實驗后,實驗組初中生和控制組初中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在體育學習投入的“認知投入”這一維度上前后測得分顯示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實驗組和控制組在經(jīng)過多重比較分析后,組別間不存在顯著性差異,這可能是實驗組和控制組的任課教師是由同一位教師執(zhí)教產(chǎn)生的影響;實驗組和控制組在時間*組別也不具有顯著性差異,這反映時間對初中生在“認知投入”上產(chǎn)生的影響不起主效應作用。(二)“情感投入”維度實驗組與控制組的前后測。對比、LSD-t值分析1.初中階段處于青春期的學生們,這一階段也屬于其心理發(fā)育的第二叛逆期,初步有了一定的思想和個人主見,情感開始豐富,學習過程容易感情用事,當然也會有專注于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的執(zhí)著。[3]他們在體育學習項目選擇上會有自己的好惡傾向,如女生喜靜不好動,而男生則喜歡具帶有競賽色彩的體育活動,具有一定的爭強好勝心理。從執(zhí)行“團隊建設策略”教學實驗的前后測的數(shù)據(jù)看實驗組實驗后情感投入的得分有所提高,而控制組實驗后的情感投入得分有所降低(詳見表3),實驗組和控制組在前后測的結(jié)果不具有顯著性差異(Sig.P=.123,P>.05),而實驗組和控制組在“組間”,在“時間*組別”上都體現(xiàn)了主效應,具有顯著性差異,顯著性水平分別為Sig.P=.002,P<.05和Sig.P=.000,P<.05,詳見表4。2.對初中生體育學習“情感投入”應用一般線性模型(GLM)的RepeatedMeasures過程實現(xiàn)重復測量的方差分析,并用LSD-t值進行多重比較分析,結(jié)果為:(1)初中生體育學習“情感投入”方面得到反饋是在“時間”維度上兩組學生的體育學習投入在“情感投入”在實驗前后兩次測試結(jié)果不具有顯著的主效應(Sig.P=.123,P>.05),盡管實驗組在實驗后“情感投入”的得分高于實驗前,而對照組的情感投入得分在實驗前后也有所變化,但是都不具有顯著效應。(2)初中生體育學習“情感投入”上實驗組和控制組在“組別(實驗組、控制組)”具高度有顯著差異性(Sig.P=.002,P<.05),通過LSD-t值多重比較(MultipleComparisons)檢驗結(jié)果為,實驗組和控制組學生在實驗前后的組別上具有顯著性差異。(3)初中生體育學習“情感投入”上實驗組和控制組在“時間*組別”對初中生體育學習“情感投入”不具有顯著主效應(Sig.P=.000,P<.05),而通過事后比較LSD法,多重比較(MultipleComparisons)檢驗結(jié)果為,實驗組和控制組學生在組別上具有高度顯著性差異。圖2情感投入實驗組與控制組的“廣義線性模型的M-估計”圖上圖可見經(jīng)過“團隊建設策略”教學實驗后,兩組在實驗前后測試的結(jié)果,并不具有顯著性,但在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組間多重比較后體現(xiàn)出顯著差異,并在“時間*組別”上體育學習投入的“情感投入”維度上具有顯著性差異。這也是說明若教學實踐時間持續(xù)延長,實驗組學生的體育學習投入在“情感投入”維度上還將會有顯著的效應表現(xiàn),初中體育教學采取“團隊建設策略”更能刺激學生體育學習的積極性,“情感投入”更高。(三)“行為投入”維度實驗組與控制組的前后測。對比、LSD-t值分析1.思想和行動具有內(nèi)在聯(lián)系性,思想可以指導行動,而行動又是對思考的一種反饋結(jié)果。[4]初中體育教學采取“團隊建設策略”的教學實驗,實驗組是經(jīng)過教師精心設計的團隊管理、心理管理建設的諸如“團隊孵化”“信任背摔”“大蜈蚣”等課程內(nèi)容,因此其對學生體育學習的“行為投入”這一維度的影響值得深入討論。[5]從實驗組和控制組在實驗前后的“行為投入”得分的分值情況看,實驗組和控制組的得分分值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詳見表5;實驗組和控制組在“行為投入”維度上經(jīng)過一定的教學實驗周期后,前后測得分值具有高度顯著性差異,而進行多重比較的“組別”間,“時間*組別”也都表現(xiàn)出了高度顯著性差異,詳見表6。2.對初中生體育學習“行為投入”應用一般線性模型(GLM)的RepeatedMeasures過程實現(xiàn)重復測量的方差分析,并用LSD-t值進行多重比較分析,結(jié)果為:(1)初中生體育學習“行為投入”對實驗組和控制組的兩組學生的體育學習投入在“行為投入”這一維度在“時間(前后測)”具有高度顯著性差異(Sig.P=.000,P<.05),無論是實驗組還是對照組在實驗后體育學習投入的“行為投入”的得分分值都高于實驗前。(2)經(jīng)過“團隊建設策略”的教學實驗后,實驗組和控制組在體育學習投入的“行為投入”維度上在“組別(實驗組、控制組)”組間也具有高度有顯著性差異(Sig.P=.000,P<.05)。(3)經(jīng)過“團隊建設策略”的教學實驗后,實驗組和控制組在體育學習投入的“行為投入”維度上在“時間*組別”對初中生體育學習“行為投入”也具有高度的顯著性差異(Sig.P=.000,P<.05)。圖3行為投入實驗組與控制組的前后測“廣義線性模型的M-估計”圖上圖可見,經(jīng)過“團隊建設策略”教學實驗后,在實驗周期“時間”內(nèi)實驗組學生體育學習投入的“行為投入”分值表現(xiàn)明顯增長快于控制組的水平,但兩組在試驗后的成績均優(yōu)于實驗前,這也說明體育教學即使未采取“團隊建設策略”學生的體育學習投入在“行為投入”上也會有所增強,但采取“團隊建設策略”的實驗組學生體育學習投入“行為投入”水平明顯更高。
三、結(jié)論與建議
(一)結(jié)論。1.基于“團隊建設策略”的教學實驗,實驗組和控制組在體育學習投入的“認知投入”維度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運用LSD-t值檢驗顯示組別間不存在顯著性差異;時間*組別也不具有顯著性差異,這反映“時間”(教學實驗的時長)對初中生在“認知投入”維度上產(chǎn)生的影響不起主效應作用,產(chǎn)生這一結(jié)果的可能原因是教學過程實驗組和控制組的教學行為均由同一位教師執(zhí)行,保證其在教育教學理念上能保持相對的穩(wěn)定性,這提示我們體育教學過程體育教師個體的教育教學理念對學生的體育學習認知有一定程度的影響。2.基于“團隊建設策略”的教學實驗,實驗組和控制組在體育學習投入的“情感投入”維度上“時間*組別”上具有顯著性差異,說明隨著教學實踐時間的持續(xù),實驗組學生的體育學習投入在“情感投入”維度上還將會有顯著的效應表現(xiàn),即“情感投入”更高;因此,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團隊建設策略”實施的階段持續(xù)時間,持續(xù)時間較長的“團隊建設策略”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生體育學習情感投入,這可能與學生體育學習過程中感受到“參與體育運動”的情感歸屬有關(guān)。3.基于“團隊建設策略”的教學實驗,實驗組和控制組在體育學習的“行為投入”分值曲線變化上分別表現(xiàn)出了“急速”和“平緩”兩種曲線模式,但實驗組和控制組的“行為投入”得分分值均優(yōu)于實驗前,說明體育教學即使未采取“團隊建設策略”學生的體育學習投入在“行為投入”上也會有所增強,但是采取“團隊建設策略”的實驗組學生體育學習投入“行為投入”明顯更強,說明體育教學采取“團隊建設策略”是快速增強學生體育學習投入行為的有效手段之一,對學生的體育學習行為投入具有積極的導向作用。(二)建議?!皥F隊建設策略”作為促進現(xiàn)代中學生體育學習投入的一種管理學、心理學的輔助教學手段,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合理應用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學生的體育學習投入水平。在當前中學生“喜愛體育不愛體育課”、學生課業(yè)繁重、升學壓力大的背景下,中學體育課嘗試“團隊建設策略”的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對提高學生的體育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對增強學生體質(zhì)、培養(yǎng)學生運動興趣愛好,對形成中學生終身體育的思想和行為習慣具有積極的意義。
作者:吳忠燕 單位:福州時代中學
- 上一篇:服裝專業(yè)教學模式與教學團隊建設思考
- 下一篇:高校圖書館群體學習空間建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