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黑客現(xiàn)象的哲學思考研究論文
時間:2022-09-14 05:54:00
導語:網絡黑客現(xiàn)象的哲學思考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網絡在社會生活中的充分應用,網絡黑客現(xiàn)象也隨之應運而生。而網絡技術的不斷成熟與普及,掌握網絡技術的青年人也愈來愈多,從而導致黑客行為的泛濫,給信息安全造成了極大的憂患。文章以辯證的觀點,從認識根源、思想根源、社會根源、經濟根源和技術根源的角度剖析黑客現(xiàn)象,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網絡道德觀,提高網絡安全意識和法制觀念,杜絕黑客行為。
關鍵詞:網絡黑客;網絡道德;網絡犯罪;網絡環(huán)境
1993年互聯(lián)網進入中國,上網用戶不斷增加。人們工作與生活融入到以互聯(lián)網為中心的現(xiàn)代信息化社會之中。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穩(wěn)定對信息的依賴性越來越強,始終伴隨著信息化的信息安全問題特別是黑客問題已成為抑制社會信息化進程發(fā)展的重大障礙。據(jù)風險管理公司MI2G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2004年黑客通過木馬病毒的入侵和攻擊等手段,專門從事網絡詐騙、竊取政府和企業(yè)信息和出售惡意程序代碼等,導致網絡癱瘓,給全球造成了169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這些黑客大部分是青年人,他們的平均年齡只有17歲,而且大部分都是在校學生。
黑客是“喜歡探索軟件程序奧秘、并從中增長其個人才干的人。他們不像大多數(shù)電腦使用者,只規(guī)規(guī)矩矩地了解別人指定了解的狹小部分知識?!睘槭裁磿泻诳瓦@樣的群體?人們如此痛恨的黑客卻在青少年學生中受到歡迎?本文試圖從黑客產生的根源和特點來解釋網絡黑客現(xiàn)象。
一、網絡黑客產生的根源
(一)認識根源
黑客是信息化社會的特有產物,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及通信技術的發(fā)展,原來的獨立計算機及小型局域網成為互聯(lián)網中的一員,每個上網的人既是信息的獲得者,也是信息的傳播者,都可以通過網頁、網絡游戲、實時交流軟件如QQ、MSN等網絡軟件了解整個網絡社會并參與網絡社會的活動。由于青少年的認知局限性,他們無法區(qū)分現(xiàn)實社會與網絡社會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網絡社會是虛擬的社會,它不是由某一個人或某一個團體建立的,而是眾多網民們一起把它“織”起來的,每個參與者都在織這個網,所以它的本性就是開放的。因此,在網絡社會中不需要相互認識,不需要相互認證,更不需要相互鑒別真?zhèn)?。但是,網絡社會也是現(xiàn)實社會的延伸,是現(xiàn)實世界的升華和提高,兩者是互相競爭又互相依存的關系。
(二)思想根源
由于青少年不了解網絡社會與現(xiàn)實社會的關系,認為網絡是一個虛擬的社會載體,網上的人看不見自己,所以可以濫用權利、為所欲為,甚至可以發(fā)表不負責任的言論,可以編造謊言,導致青少年誠信意識淡薄,缺乏社會責任感、缺乏正確的理想和價值觀、缺乏自律意識和抵抗誘惑的能力。我們每個人,無論是年輕人還是年長的人,都應當通過現(xiàn)實的努力來改變現(xiàn)實,讓這個現(xiàn)實更符合人心的愿望。這種真實的努力,需要付出艱辛的勞動才能獲得理想的收獲,有時還不一定成正比,但可以輕易地在網絡世界里找到理想的社會狀況,所以說,如果覺得現(xiàn)實是不盡如人意的,就到網上去。他們在網上的時候,才覺得自己在過著社會生活。然而,他們總還得下網。下網之后仍然孤獨。久而久之,他們喪失了在現(xiàn)實中進行社會交往的能力。他們覺得在現(xiàn)實中與人打交道有很多障礙和門檻,似乎總跨不過去。但他們仍需要交往,于是,還是回到網上。他們總想通過網絡社會來證明自己的存在,總想引起現(xiàn)實社會的注意,這樣就產生了網絡入侵等事件。
(三)社會根源
不管是現(xiàn)實社會還是虛擬的網絡社會,都把黑客分為紅客與駭客兩類,一致認為紅客是利用所掌握的網絡技術幫助維護網絡安全、彌補系統(tǒng)漏洞,服務網絡,服務社會,造福人類,其行為符合道德規(guī)范的黑客,而把濫用所掌握的網絡技術破壞網絡安全、攻擊計算機系統(tǒng),危害國家和人民利益,擾亂社會,違反網絡安全法,甚至構成網絡犯罪的那群人稱為駭客(Cracker)。甚至有人把2006年的中美黑客大戰(zhàn)稱為具有愛國主義精神的一場網絡戰(zhàn)爭。對此我不敢茍同,黑客就是黑客,沒有經過別人的同意擅自進入別人的電腦或網站空間,即使沒有搞破壞,也沒有竊取別人的資料,這也是一種不道德的、不文明的行為,可以說是一種違法行為。如果說紅客帶來網絡技術的進步,駭客帶來網絡的毀滅是對的,那么現(xiàn)實社會中的盜亦有道也是無可厚非的。在現(xiàn)實社會中,如果要推動防盜門技術的發(fā)展,最好辦法是不經過主人的同意,利用防盜門的缺陷打開防盜門進入主人的房間,不拿主人的一針一線,然后在客廳上寫上“某某到此一游”離開。這種行為的結果勢必會導致整個社會的混亂,造成人人自危。同樣這種黑客行為不僅沒有維護網絡安全、彌補系統(tǒng)漏洞,反而導致網絡社會的混亂和網絡犯罪的滋生。如果真正的要發(fā)展網絡技術,只能在實驗室中進行研究,不能用在廣大的網民身上。
除此之外,現(xiàn)實社會的某些網絡營運商為了個人的私利,為黑客的發(fā)展和壯大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在網絡上利用搜索引擎,可以搜索到大量的如“黑客工具”、“黑客教程”、“黑客基地”等很多提供黑客技術的網站,如同在現(xiàn)實社會上建立學校專門傳授偷盜技巧。由于網絡本身的特性,使得現(xiàn)實世界中的法律和道德價值標準在網絡社會中往往行不通,同時與網絡發(fā)展相適應的價值規(guī)范和文化體系還沒有形成,以至有人說網絡是一個“沒有法律沒有邊界的新大陸”。在這塊新大陸上,他們制造病毒、傳播色情信息,進行在線欺詐、網上跟蹤,無所不為。而現(xiàn)實世界的法律又往往難以制裁他們,即使一些與網絡相關的法規(guī)也往往沒有真正考慮到網絡的特性而成了一廂情愿的規(guī)定。
(四)經濟根源
病毒、黑客和流氓軟件這三個“火”,已經開始拉幫結伙地騙取計算機用戶和網民的鈔票。瑞星網站公布的《中國大陸地區(qū)2005年度計算機病毒疫情暨網絡安全報告》顯示,利用“僵尸網絡”賺錢的“黑客經濟”產業(yè)鏈條已經在2005年底初步形成。與過去那種惡性病毒突然爆發(fā)相比,目前這種“悄悄潛入”的“商業(yè)病毒”給全社會造成了更大的實際損失。它們在后臺運行,沒有任何提示信息,一般用戶根本察覺不到機器已經中毒。這些木馬病毒偷偷記錄用戶的輸入信息,比如QQ密碼、網絡游戲賬號、網上銀行卡賬號等,并將這些信息直接發(fā)送到黑客手中,給用戶帶來直接經濟損失。
(五)技術根源
網絡社會是開放的社會,其開放性是以計算機網絡技術為基礎,以網絡安全為保障。但是,由于在網絡技術及通信技術的發(fā)展過程中必然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從而會滋生各種各樣的未知網絡漏洞,如操作系統(tǒng)漏洞、應用軟件漏洞、數(shù)據(jù)庫漏洞、服務器漏洞等。利用新出現(xiàn)漏洞的網絡犯罪能力更為強大。但是,因為它并沒有導致大規(guī)模的傳播也就沒有引起媒體的注意,所以大部分用戶自然也就不知道問題的嚴重性,從而放松警惕未能及更新系統(tǒng)。
二、網民帶來無法預知的危害
(一)網絡黑客的的特點及社會危害性
1.主體的多樣性及低齡性。以前,黑客是少數(shù)計算機專家的專利。然而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和網絡的普及,各種職業(yè)、各種年齡、各種身份的人都可能實施黑客攻擊,而且黑客的年齡向低齡化發(fā)展,這是由網絡較差的可控性和青少年的好奇性決定的。
2.隱蔽性。由于黑客是通過漏洞攻擊、植入木馬、遠程控制等手段實施網絡的“偷、騙、搶”等行為,黑客只需通過植入的木馬病毒遠程控制目的主機,使一般人很難覺察到計算機內部軟件上發(fā)生的變化,由于網絡開放性,不確定性,超時空性等特點,使得網絡犯罪有極高的隱蔽性。黑客入侵目的主機獲取所需資料如Q幣、游戲幣、網上銀行帳號及密碼后,迅速刪除入侵的信息痕跡,用戶根本不知電腦已被黑客入侵并偷盜過,給取證帶來很大的困難。公務員之家
3.整體性和經濟性。黑客由過去的單兵作戰(zhàn),無目的的攻擊轉為有目的的、具有針對性的攻擊,并且形成一整套以黑客為中心的“傳、攻、銷”的經濟產業(yè)鏈。傳是指傳授黑客攻擊技巧、在網上交流入侵心得;攻擊是指針對目的主機制定共同的入侵方案,使用網絡上的幾臺電腦或上百臺電腦同時對目的主機實施漏洞注入方案,獲取機密資料;銷是銷售黑客程序、轉讓網絡游戲裝備、Q幣、游戲幣等以獲取經濟利益。團體既是固定的,也有臨時的,具有明確的分工,他們彼此之間不需謀面,形成一個完整的網絡黑客團體。以前的黑客是以炫耀計算機網絡技術為特征,而現(xiàn)在的黑客是以卻財、斂財為目的,甚至連以前共享的黑客軟件如今都要花錢下載。
4.社會危害性。網絡的普及程度越高,網絡犯罪的危害也就越大,而且網絡犯罪的危害性遠非一般的傳統(tǒng)犯罪所能比擬,不僅造成網絡秩序的混亂,而且會造成網絡癱瘓。涉及財產的網絡犯罪,動輒就會造成上百萬、上千萬甚至上億元的損失。網絡犯罪不僅會造成財產損失,而且會危及公共安全和國家安全,甚至會發(fā)動導致人類滅亡的核戰(zhàn)爭。
(二)預防措施
1.加強網絡法規(guī)、網絡道德的宣傳教育。一方面,加強對學生網絡道德、網絡安全和網絡法規(guī)教育的基礎上,制定相應的校內網站管理規(guī)則、網絡安全運行制度、保密制度、網站工作人員的職責,教育引導學生,杜絕黑客行為;另一方面,加大技術防范力度,依靠技術手段,加強對網上信息的過濾、凈化網上環(huán)境,形成有效的網絡信息“防火墻”;培養(yǎng)學生明辨是非和自我控制能力,加強學生對網絡垃圾的自我防范意識,提高他們免疫力。
2.加強網絡運營商的社會責任感。加強網絡運營商的監(jiān)督管理能力,消除網絡不良信息,杜絕黑客教程、黑客軟件等在網絡的傳播,凈化網絡環(huán)境。用正確、健康的思想占領網絡陣地,增強思想教育主旋律在互聯(lián)網上的宣傳和影響,充分發(fā)揮技術優(yōu)勢,共同營造和諧網絡“綠色家園”。
3.正確引導青少年上網行為。對學生的網絡道德教育可以從正面引導為主,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有選擇的向學生推薦網上信息。一是鼓勵、幫助、指導學生上網和如何利用網絡獲得需要的知識,教會學生批判性看待網絡信息;二是針對已經出現(xiàn)的個別不良現(xiàn)象加強思想教育,提高學生的認識,健全學生的人格;三是對自制能力較弱的學生進行一定程度的監(jiān)督和限制,已經出現(xiàn)問題的要進行有針對性的幫助工作,如心理咨詢,建立社會、家庭的幫教體系;四是能夠經常性地舉辦與網絡有關的講座,讓學生了解網絡技術的發(fā)展,說明你通過網絡了解世界,世界也通過網絡來注視你,讓學生做到“慎獨”。
4.發(fā)揮學生自我管理的功能,實現(xiàn)自我完善。一般說來,在社會熱點問題出現(xiàn)之后,反應最快的是網絡。要用先進的思想教育人,用先進的科技、文化引領網絡潮流,讓學生的興趣與教育著的思路合拍,繼而把正面教育內容傳遞給他們。事實證明,發(fā)揮學生自我管理的功能,是一種自我完善、自我約束的行之有效的好辦法。學生們擁有熟練的網絡技術,他們在年齡、興趣愛好和心理特點上有著相似之處,容易被相互認可。讓學生黨員發(fā)揮應有的作用,可以使我們的網上宣傳教育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思想工作者一定要掌握網絡技術,這樣才能走進網絡者的世界,才能發(fā)現(xiàn)并幫助他們遇到的思想問題。利用網絡豐富的信息資源,積極組織師生力量建立學生教育主題網站,幫助學生解決有關政策、人際關系、傳統(tǒng)文化、政治理論等方面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孫鐵成.計算機網絡的法律問題[J].法學前沿,1999,(3).
[2]趙黎.黑客技術與網絡安全衛(wèi)[J].計算機與數(shù)字工程,2004,(2).
[3]江雨燕.計算機網絡黑客及網絡攻防技術探析[J].計算機應用與軟件,2003,(3).
[4]蔣文保,范勇.評價網絡黑客現(xiàn)象[J].自然辯證法通訊,2001,(1).
[5]黃林元.網絡道德教育刻不容緩[J].科學大眾,2000,(4).
[6]高廣生.未成年人良好網絡道德規(guī)范的培養(yǎng)[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6,(6).
[7]戴汝.網絡安全與網絡道德的思考[J].中國科技信息,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