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壁鳩魯?shù)目鞓穫惱眢w系論文

時間:2022-07-20 05:28:00

導語:伊壁鳩魯?shù)目鞓穫惱眢w系論文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伊壁鳩魯?shù)目鞓穫惱眢w系論文

摘要:伊壁鳩魯把人生的快樂和幸福視為最高的善,視為人生追求的目標,建立了一個完備的快樂主義倫理體系。但是,他的快樂觀倫理思想,在歷史上一直受到種種歪曲。文章試圖從伊壁鳩魯?shù)难哉摵蜕罘绞剑忈屍淇鞓分髁x倫理思想。

關(guān)鍵詞:伊壁鳩魯;快樂主義;享樂主義

伊壁鳩魯在倫理學方面以對快樂主義的論證最為著名,并一直為許多流派所繼承和沿用,至今仍有一定的影響。但是,人們往往把他的快樂主義簡單地等同為享樂主義。實際,伊壁鳩魯考察了人類心理,對友誼進行科學地分析,強調(diào)哲學與科學能把人從恐懼和迷信中解放出來,引導人們獲得快樂。

一、對伊壁鳩魯快樂主義思想的誤解

伊壁鳩魯(公元前341~270)是古代希臘晚期偉大的唯物主義者、無神論者和啟蒙者。他在哲學方面的貢獻主要是直接繼承并發(fā)展了德漠克利特的原子論,這在哲學史上已形成共識。但是,其快樂主義的倫理思想,在歷史上卻受到種種的誤解和批判,把它等同于享樂主義。西塞羅對伊壁鳩魯倫理學的批判就很具有代表性:“一種美德,卻要迎合感官上的快樂,它處于一種多么可悲的奴役狀態(tài)??!而且,智慧的功能將是什么呢?在兩種感官上的快樂之間做技巧嗎?就算可能沒有什么比這種選擇更令人愉悅的了,但試想,對智慧來說,還有什么比這種作用卑賤呢?”類似的誤解和批評,至今仍未完全消除。因此,對伊壁鳩魯?shù)目鞓分髁x倫理進行梳理,還它以本來面目,消除人們長期以來對它所形成的錯誤理解和不公正評價是非常必要的。

二、快樂主義產(chǎn)生的背景及根源

伊壁鳩魯身處希臘剛淪亡于馬其頓的亂世,社會動蕩不安,人們普遍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

首先,長期的經(jīng)濟衰退和社會動亂,使得許多人失去了對從前那種自由城邦公共事業(yè)的熱情,因此,由脫離痛苦的外界生活轉(zhuǎn)向隱匿的內(nèi)心生活,并在那里尋求安寧和幸福,就成為當時的一種很有影響的社會思潮。哲學不能不反映這種思潮,倫理思考的問題也發(fā)生了轉(zhuǎn)向:原來熱心于城邦的公共事業(yè)和幸福,致力于實現(xiàn)奴隸主階級的道德理想和政治理想;現(xiàn)在人們所能治理的只是自己的精神世界,個人的倫理已成為主要的、突出的課題,哲學家的任務(wù)主要不再是探求“統(tǒng)治的藝術(shù)”,而是向每個人提供如何治理自己、掌握自己命運的原則和忠告。伊壁鳩魯提出的“快樂是最高的善”,其倫理思想就是這一時期的代表。

其次,當時社會存在神秘主義和悲觀主義的思潮。宗教、占星術(shù)、巫術(shù)等神秘主義的東西經(jīng)由統(tǒng)治者的倡導廣為流傳,人們普遍認為神能干擾人世,保護道德,神與死已成為希臘人內(nèi)心恐懼的根源。伊壁鳩魯敏銳地意識到了這一點,認為要從根本上獲得心靈的寧靜和快樂,就必須消除導致靈魂紊亂和恐懼的根源,理性地對待侵擾人們靈魂的主要因素,即對神的恐懼和對死亡的恐懼。伊壁鳩魯從認識論出發(fā),認為感性知覺是判斷善惡和選擇行為的準繩,那么選擇人生的目的也必須依據(jù)直接感知經(jīng)驗的證據(jù),思考所得的結(jié)論必須與這種證據(jù)相聯(lián)系,不然就會陷入困惑與混亂。從這個前提出發(fā),他認為肉體的快樂和感官的快樂是一切起源和基礎(chǔ),沒有感性的快樂,就不會有其他的快樂和幸福。

三、快樂主義的內(nèi)涵與性質(zhì)

伊壁鳩魯倫理學的中心是人生問題。他認為,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快樂,快樂就是人生最高的善。他指出快樂是幸福生活的開始和目的。因為我們認為幸福生活是我們天生的最高的善,我們的一切取舍都從快樂出發(fā);我們的最終目的乃是得到快樂。如果到此為止,把“快樂”說成唯一的倫理原則,并把它抽象化,那就不僅可能,而且必然得出結(jié)論說伊的倫理學說是享樂的,甚至是非道德的。然而,快樂不是空洞的同一,不是不可繼續(xù)分解的基礎(chǔ)單位,存在著許多快樂,而且其質(zhì)量也是不同的。如果不是看心理形式,而是看其社會內(nèi)容,就尤其如此。所以全部問題就在于:快樂的原則包含什么內(nèi)容,而且怎樣實行快樂?

關(guān)于快樂的規(guī)定,伊壁鳩魯所說的快樂,并不是指奢侈放蕩的快樂。用他話來說就是“我們所謂的快樂是指身體的無痛苦和靈魂的無侵擾”。從理性出發(fā),他把人的欲望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自然的也是必要的欲望。這是為了維持人的生命和健康所必需的物質(zhì)條件,如吃飽穿暖,渴飲困睡,其目的在于消除體內(nèi)的痛苦?!耙磺猩频母炊际强诟沟目鞓?,哪怕是智慧與文化也必須根植于此”。

第二類是自然而不必要的欲望。如奢侈的宴飲、過度的物質(zhì)享受。伊壁鳩魯一方面強調(diào)基本物質(zhì)的需要,另一方面又反對過度縱欲。

第三類是既非自然又非必要的欲望。如貪財、貪權(quán)等,認為這種欲望違背了人的天性。伊壁鳩魯反對把錢財和奢侈生活看得比靈魂的“寧靜”更重要,因為在他看來,痛苦來自于欲望的不能滿足。欲壑難填便會產(chǎn)生道德上破壞性的動機,就會因不能主宰自己的命運而產(chǎn)生痛苦。

因此,伊壁鳩魯極力主張把人欲減少到最低限度,即自然而必要的欲望。這樣,一方面消除了那些難以滿足的、徒勞的非份欲望,避免了與他人的沖突,保持了平靜的心境;另一方面,因為它很容易得到滿足,并且一旦滿足,就能給人帶來很大快樂?!懊姘退斔鼈儽环湃腽囸I的嘴唇時,就能帶來最大可能的快樂。習慣于樸素的、簡單的飲食就可以保障為健康所需要的一切,能使一個人滿足生活必需品而不挑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