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肺通氣時不同潮氣量對呼吸力學及血氣的影響
時間:2022-03-18 08:09:00
導語:單肺通氣時不同潮氣量對呼吸力學及血氣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關鍵詞】單肺通氣
摘要:目的:觀察單肺通氣(onelungventilation,OLV)時不同潮氣量對呼吸力學、血氣及血液動力學的影響。方法:選擇28例擇期開胸手術病人,ASAⅠ~Ⅱ級,麻醉誘導后雙腔支氣管插管,潮氣量均采用10ml/kg、呼吸頻率12次/分。OLV期間在保持分鐘通氣量不變的情況下,所有病人均先采用OLV1(VT=10ml/kg,f=12次/分)通氣30分鐘,后改為OLV2(VT=8ml/kg,f=15次/分)通氣30分鐘,最后改為OLV3(VT=6ml/kg,f=20次/分)通氣30分鐘。在OLV前以及每組通氣30分鐘后分別進行血氣分析,同時監(jiān)測Ppeak(氣道峰壓)、Raw(氣道吸氣阻力)及血液動力學變化。結果:Ppeak及Raw隨潮氣量增加而升高(P<0.05),PaO2及PaCO2在OLV1、OLV2組無顯著性差異,OLV3時PaCO2則增高(P<0.05),呼吸力學無顯著性差異。結論:單肺通氣時采用OLV2(潮氣量8ml/kg、呼吸頻率15次/分)對呼吸力學及血氣的影響相對其他兩組較小。
關鍵詞:單肺通氣;潮氣量;呼吸力學;血氣
單肺通氣是胸內(nèi)手術麻醉普遍采用的通氣方式,它能防止患側(cè)肺的分泌物流入對側(cè)肺,有效地把患側(cè)肺和健側(cè)肺隔開,保護健側(cè)肺不受污染,并使手術野保持相對清晰,有利于手術操作。單肺通氣時若仍采用雙肺通氣(TLV)時的潮氣量有可能會導致肺泡過渡膨脹引起氣壓傷,潮氣量過小又可能會引起小氣道過早關閉。本研究擬排除手術、體位及藥物等的影響,觀察單肺通氣時潮氣量對呼吸力學、血氣及血液動力學的影響,探究單肺通氣病人的最佳呼吸參數(shù)。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情況
選擇28例擇期胸科手術的病人,其中肺癌23例,食管癌5例。行左側(cè)臥位12例,右側(cè)臥位16例(食管癌均行右側(cè)臥位)。男性20例,女性8例,年齡37~68歲,體重61.03±7.2kg,SASⅠ~Ⅱ級。所有病人術前心功能正常,肺功能基本正常。
1.2麻醉方法
術前30分鐘肌注托品0.5mg、安定10mg?;颊呷胧液蠼㈧o脈通道,行心電圖(ECG)、血壓(BP)、脈搏氧飽和度(SpO2)監(jiān)測,麻醉誘導靜脈注射咪唑安定0.1mg/kg、異丙酚1.5~2mg/kg、芬太尼4~5μg/kg及愛可松0.8mg/kg。氣管插管選擇Mallinckrodt雙腔支氣管導管,導管型號男性選擇F37號,女性選擇F35號。插管后用纖維支氣管鏡確定導管位置后固定。所有病人均于右側(cè)行鎖骨下靜脈或頸內(nèi)靜脈穿刺,監(jiān)測中心靜脈壓(CVP),橈動脈穿刺置管以備采動脈血進行血氣分析。術中麻醉維持采用安氟醚吸入濃度為1%~2.5%、維庫溴銨1.5~2.5mg/h恒速泵注,根據(jù)手術需要調(diào)節(jié)麻醉深度。所有病人氣管插管后潮氣量均采用10ml/kg、呼吸頻率12次/分,吸呼比1:2,吸入氧濃度100%,氧流量為2L/min。健側(cè)肺OLV均先采用潮氣量10ml/kg、呼吸頻率12次/分(OLV1)進行通氣30分鐘,然后改為潮氣量8ml/kg、呼吸頻率15次/分(OLV2)進行通氣30分鐘,最后改為潮氣量6ml/kg、呼吸頻率為20次/分(OLV3)進行通氣30分鐘,均保持每分鐘通氣量不變。OLV未通氣側(cè)氣管導管開口開放于空氣中以保持術側(cè)肺塌陷。
1.3監(jiān)測項目
連續(xù)監(jiān)測ECG、BP、CVP、SpO2、氣道峰壓(Ppeak)及氣道吸氣阻力(Raw)。所有病人分別于OLV前及OLV期間每次調(diào)整潮氣量后30分鐘取動脈血進行血氣分析,同時記錄所有參數(shù)。
1.4統(tǒng)計處理
所有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ˉx±s)表示,應用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軟件SPSS11.0forwindows進行分析,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以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
2結果
相對于TLV,OLV后所有病人的PaO2均呈明顯下降,與TLV相比有顯著性差異(P<0.01);而PaCO2則呈上升趨勢,其中OLV3與TLV相比有顯著性差異(P<0.01)。OLV時三組通氣方式所測的PaO2、SaO2及SpO2相較均無顯著性差異。OLV1時PaCO2與OLV2時PaCO2相比較無顯著性差異,OLV3時PaCO2與OLV1及OLV2相比較有明顯增高,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OLV三組不同潮氣量Ppeak及Raw與TLV相比均明顯增高(P<0.05),OLV1時Ppeak及Raw顯著高于OLV3(P<0.05),而OLV2和OLV3相比無顯著性差異。表1不同潮氣量時各項參數(shù)的變化注:與TLV比較,*P<0.05,**P<0.01;OLV期間與OLV1比較,△P<0.05。所有病人在麻醉過程中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BP、HR、CVP等均無顯著性差異。
3討論
單肺通氣時灌注無通氣側(cè)肺的血液沒有經(jīng)過氧合就回到左心,造成靜脈血參雜,從而使動脈血氧分壓降低,易發(fā)生低氧血癥。同時,體位、手術以及吸入麻醉藥等均會影響肺內(nèi)分流,加重低氧血癥。盡管許多學者嘗試著采用各種方法改善動脈氧合,但仍有9%~27%的病人術中發(fā)生低氧血癥[1]。本研究通過對28例胸科手術的觀察,認為與TLV相比,OLV后PaO2呈顯著性下降,而PaCO2則呈增高趨勢,同時Ppeck、Raw亦呈顯著性增高。在單肺通氣時,當潮氣量過小時可引起通氣不足,引起小氣道過早關閉,使通氣/血流比例失調(diào),導致低氧血癥;而當潮氣量過大時又可能使氣道壓力過高,壓適肺泡內(nèi)小氣管,加大健側(cè)肺的血管阻力,使右心血液分流至患側(cè)肺,加重低氧血癥2]。同時潮氣量過大,氣道壓力過高,也可導致氣管支氣管損傷,術后將引起肺呼吸功能不全[3]。故在單肺通氣時應避免潮氣量過大而導致氣道壓過高,只要PaCO2在允許范圍內(nèi)即可。胸科手術單肺通氣管理應使用最小的功,達到最佳的通氣效果4]。高嵐等[5]對10例胸科手術進行觀察,在單肺通氣期間采用潮氣量15ml/kg,同時施加呼氣末正壓(Positiveend-expiratorypressure,PEEP)7cmH2O,與潮氣量10ml/kg、不加PEEP進行對比,認為前者可改善氧合。蘇躍等[6]認為相對降低呼吸頻率(f=12次/分)、延長吸氣時間(I∶e=1∶1.5),可以提高肺順應性和通氣量,降低氣道壓力,但過分降低(f<12次/分)則使氣道壓力明顯增大,肺順應性反而降低。本研究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通過預試驗觀察,認為當VT>10ml/kg時可引起通氣側(cè)肺過度通氣,增加肺血管阻力,使血流向非通氣側(cè)肺,加重低氧血癥,同時氣道壓力相對過高,肺泡容易造成損傷;而當VT<6ml/kg時則會引起通氣不足,導致CO2蓄積,導致低氧血癥。故將觀察病人在分鐘通氣量不變的情況下,按潮氣量及呼吸頻率分為3組,擬找出對通氣/血流比例影響較小、同時對肺損傷較小的潮氣量,對臨床提供參考。本實驗結果顯示,在單肺通氣時,當VT=10ml/kg,f=12次/分時,雖然能獲得較好的通氣效果,PaO2、SaO2、SpO2及PaCO2均較滿意,但氣道峰壓及氣道吸氣阻力明顯增高。當VT=6ml/kg,f=20次/分時,雖然氣道峰壓及氣道吸氣阻力低于其他兩組,但PaCO2明顯增高,PaO2及SaO2亦有下降趨勢,其原因可能是通氣相對不足引起CO2蓄積,從而導致PaCO2增高。雖然均在正常范圍內(nèi),但仍應引起重視。與VT=10ml/kg,f=12次/分相比,VT=8ml/kg,f=15次/分時PaO2、PaCO2、SpO2及SaO2均無顯著性差異,可以達到滿意的通氣效果,同時氣道峰壓及氣道吸氣阻力相對低于前者,對肺的損傷也相對較小。因此,在單肺通氣時采用OLV2(潮氣量8ml/kg、呼吸頻率15次/分)對呼吸力學及血氣的影響相對其他兩組較小,是較為合適的通氣方式。
參考文獻
1SlingerP,TrioletW,WilsonJ.Improvingarterialoxygenationduringong-lungventilation.Anesthesiology,1988,68(2):291~295.
2SaitoS,IwaiR,NaitoH.Effectsofpositiveairwaypressureonhemo-dynamicsandrightventricularfunctionduringong-lungventilation.An-esthesiology,1992,77:A109~112.
3BenumofJL.Mechanicalventilationandweaning.In:BenumofJL,ed.Anesthesiaforthoracicsurgery.Philadelphia:WbSaunders,1995,720~756.
4TugrulM,CamciE,KaradenizH,parisonofvolumecon-trolledwithpressurecontrolledventilationduringone-lunganaesthesia.BrJAnaesth,1997,79(3):306~310.
5高嵐,于德水,張親范,等.胸科手術單肺通氣期間不同通氣方式的比較.中華麻醉雜志,2000,20:658~660.
6蘇躍,耿萬明,劉偉,等.全麻下單肺通氣對肺功能的影響.中華麻醉雜志,1999,19:161~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