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笳十八拍作品文學價值及發(fā)展規(guī)則

時間:2022-05-30 05:58:00

導語:胡笳十八拍作品文學價值及發(fā)展規(guī)則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胡笳十八拍作品文學價值及發(fā)展規(guī)則

署名蔡琰的《胡笳十八拍》是中國古代一首重要的詩歌,在后世引發(fā)了一系列的模擬作品,如唐劉商,宋王安石、李綱、文天祥等人都有擬古詩《胡笳十八拍》流傳到今天。在這一系列作品中,只有蔡琰的《胡笳十八拍》受到研究者的高度重視,其余幾種都很少甚至還沒有進入研究者的視野。在把握蔡琰《胡笳十八拍》的基礎上,對這些同題擬作進行研究,不僅是對《胡笳十八拍》研究領域的拓展,而且有利于揭示《胡笳十八拍》系列作品的發(fā)展特點和規(guī)律,以便把相關問題的研究推向深入。

1蔡琰《胡笳十八拍》的文學價值

蔡琰是漢末著名學者蔡邕之女,博學多才,又妙于音律,但生逢亂世,頗為不幸。經歷了亡夫、喪父的遭遇后,又在漢末戰(zhàn)亂中被匈奴擄去,被迫嫁與左賢王,在那里痛苦地生活了十二年,并且生有二子。被曹操贖回后,她實現(xiàn)了重歸故里的夙愿,卻陷入骨肉分離的極度悲痛之中。蔡文姬命運多舛,作品也大多佚失。流傳至今署名蔡琰的作品僅有3首:五言、騷體《悲憤詩》各一首,琴曲歌辭《胡笳十八拍》一首。琴歌《胡笳十八拍》是一首長達1297字的敘事詩,敘述的正是蔡琰戰(zhàn)亂中被擄、胡地思鄉(xiāng)、忍痛別子歸漢的悲慘遭遇。最早收錄于郭茂倩《樂府詩集》,注明作者為蔡琰,朱熹將其收入《楚辭后語》。從唐代開始,蔡琰的《胡笳十八拍》就逐漸受到關注,至現(xiàn)當代甚至成為古代文學研究的一個熱點,產生了很多的研究成果。僅筆者所見,就有文學研究討論專集一本,其余期刊論文約160篇。這些成果涉及的范圍很廣,如關于作品真?zhèn)蔚挠懻?、關于其與音樂關系的討論等方面,都取得了較大的成績。雖然關于《胡笳十八拍》的真?zhèn)紊写嬗袪幾h,但該作品的內容、價值、影響都是不容忽視的。其文學價值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1真實反映了蔡琰身陷匈奴的苦難經歷和豐富復雜的思想世界

蔡琰《胡笳十八拍》敘寫漢末戰(zhàn)亂中其被掠、沒胡、歸漢的悲慘經歷,抒發(fā)了難以遏止的悲憤?!案筛耆諏べ獾缆肺?,民卒流亡兮共哀悲……對殊俗兮非我宜,遭惡辱兮當告誰”﹙第一拍﹚。其詩“通過個人不幸反映了時代人民的苦難,見證了個人與時代所共同經歷的巨大創(chuàng)傷”[1],廣泛而深刻地反映了社會現(xiàn)實生活?!笆卸馁獍肪?,去住兩情兮誰具陳”﹙第十二拍﹚,蔡詩凸現(xiàn)了其“別子歸漢”時的兩難抉擇和心中的悲痛苦楚,在返回故國和母子團聚的矛盾中,她萬般無奈割舍母愛,選擇了回歸故國的道路?!皳岜Ш鷥嘿馄抡匆隆徊揭贿h兮足難移”﹙第十三拍﹚,從母親的角度以第一人稱描寫非常情境中的母愛,真切再現(xiàn)了母子生離死別的悲慘境況和對親生骨肉難以割舍的母性情懷?!拔募w漢”這一千古佳話是其“愛國的赤子之心終于戰(zhàn)勝了母子間的私情……閃耀著崇高的民族精神的光芒”[2]。蔡琰忍痛別子歸漢的愛國之心和民族精神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人,愛國詩人杜甫、李綱、文天祥都深受其影響,其詩在飽經戰(zhàn)亂、充滿國仇家恨的宋代得到了空前的認同和接受。此外,蔡詩反映女性主題,以女性心理和女性視角敘述親歷事件,表現(xiàn)戰(zhàn)爭給婦女帶來的苦難,充滿強烈的女性意識和獨特的女性情感體驗,是女性文學中的不朽詩篇。總之,蔡詩內涵豐厚而深刻,沉痛描述了蔡琰苦難的人生經歷,道出了其心靈的聲音。

1.2開創(chuàng)了《胡笳十八拍》這樣新奇獨特的詩歌形式

《胡笳十八拍》是由十八拍合成的長詩,也是一首七言和騷體結合的敘事詩,其自創(chuàng)新格的新穎形式歷來倍受矚目,影響很大。一個題目,分成十八節(jié),組成一篇一千二百多字的長詩,騷體與七言結合而參有雜言,句式長短參差,在東漢詩中未曾有過這樣的體式。應是蔡琰在當時各種詩體的啟示下,結合胡笳的聲調和音樂的形式,創(chuàng)造出適應抒發(fā)悲痛感情的新體裁。郭沫若認為:“蔡文姬是在騷體和七言民歌的基調之上樹立了她獨創(chuàng)的風格?!保?]34胡笳悲涼的音調、騷體特有的強烈抒情意味、長短自由參差錯落的句式將文姬被迫居胡十二年的巨大痛苦展現(xiàn)無遺。其藝術形式獨具匠心,具有開創(chuàng)意義,對后世也產生了很大影響。劉商、王安石、李綱、文天祥等均仿其體制作有同題詩。明謝榛云:“杜子美《七歌》,本于《十八拍》?!保?]杜甫《同谷七歌》、文天祥《六歌》的結構形式也受其影響。

1.3《胡笳十八拍》是真情與音樂結合的藝術絕唱

蔡詩獨特的藝術魅力使其在燦若星河的詩海中綻放異彩,經久不衰。其中最撼人心魄的是真切沉痛的感情,“那像滾滾不盡的海濤,那像噴發(fā)著融巖的活火山,那是用整個的靈魂吐訴出來的絕叫”[3]2“其最大的特色就是強烈的主觀抒情色彩”[5]第八拍直接抒情,“為天有眼兮何不見我獨漂流?為神有靈兮何事處我天南海北頭?”連續(xù)的反問,把詩人的悲憤推向極點,問天責神,感情沸騰,措辭激烈。“苦我怨氣兮浩于長空,六合雖廣兮受之應不容!”字句中飽含血淚,怨憤之情天地難容,“悲寫獨吊,凄愴動人,譬之聽哀猿征雁,既無激于中亦不能不為之下淚也”[6]。深入、細膩的心理描寫使詩中的感情更加真實感人。其中對歸國與別兒悲喜交織的心理描寫最為真實生動,“喜得生還兮逢圣君,嗟別二子兮會無因”“今別子兮歸故鄉(xiāng),舊怨平兮新怨長”,反復渲染了自己矛盾復雜、痛苦難禁的心情。“夢中執(zhí)手兮一喜一悲,覺后痛吾心兮無休歇時?!蓖ㄟ^夢境表現(xiàn)夢中見子乍喜、醒后失子乍悲的思兒之苦。《胡笳十八拍》是音樂文學,音樂與詩歌共述悲憤之情、以悲音襯悲情等音樂與文學相結合的表現(xiàn)手法,把詩中的悲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她讓人們從音樂美感角度去體悟詩歌的意蘊美;她又以詩歌對音樂進行描摹,詮釋音樂的內涵,使音樂更富于文學性內蘊,創(chuàng)造真正的詩情旋律,以致詞曲相諧,聲情并茂,在情感與境界上達到了一致且相互補充。詩歌與音樂相契相諧,成就了這部作品獨特的藝術魅力?!保?]詩中的真情與音樂完美結合,譜就了文學史上的千古絕唱。正因為《胡笳十八拍》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所以深受后世詩人的重視,甚至引發(fā)了一系列模擬作品的出現(xiàn)。

2歷代《胡笳十八拍》文獻考察

在蔡琰《胡笳十八拍》的影響下,后世又有劉商、王安石、李元白、王慎中、李綱、文天祥等人的擬作《胡笳十八拍》?,F(xiàn)分別加以考察。

(1)唐劉商《胡笳十八拍》,今存。劉商,字子夏,中唐詩人。劉商曾進士及第,大歷初任合肥令,貞元中任汴州觀察推官、檢校虞部郎中。后為道士,卒于元和二年(807年)之前。[8]劉商《胡笳十八拍》今傳本較多,僅在敦煌遺書中就有三個寫本,即伯二五五五、伯三八一二、伯二八四五。《胡笳十八拍》乃劉商早年所著。武元衡《劉商郎中集序》云:“今所編錄凡二百七十七篇,及早歲著《胡笳詞十八拍》,出入沙塞之勤,崎嶇驚畏之患,亦云至矣?!保?]王勛成《從敦煌唐卷看劉商〈胡笳十八拍〉的寫作年代》進一步考證出該作乃大歷四五年間“劉商罷盧州合肥縣令后所作”[10]。劉商《胡笳十八拍》曾廣為流傳。宋李昉《太平廣記》載:“(劉商)有《胡笳十八拍》,盛行于世,兒童婦女,咸悉誦之?!保?1]

(2)宋王安石《胡笳十八拍》,今存。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慶歷二年(1042年),登進士甲科,熙寧三年(1070年),拜禮部侍郎,在神宗支持下,進行變法改革,遭致反變法派猛烈攻擊。七年四月,罷相,出知江寧府。元豐三年(1080年),封荊國公。元祐元年(1086年)四月卒,年六十六,贈太傅。[12]31集句到宋代最為盛行,王安石是文學史上第一個大量創(chuàng)作集句詩的作家,其集句《胡笳十八拍》歷來倍受贊賞,嚴羽《滄浪詩話》稱贊說:“集句惟荊公最長?!逗帐伺摹坊烊惶斐?,絕無痕跡,如蔡文姬肺肝間流出。”[13]王安石《胡笳十八拍》雖是集百家衣,卻無拼湊之痕跡。連不喜歡集句的賀裳也盛贊此詩:“余最不喜集句詩,以佳則僅一斑斕衣,不且百補破衲也。惟王介甫集《胡笳十八拍》,一氣生成,略無掇拾之跡,且委曲入情,能道琰心事?!?/p>

(3)宋李齊《胡笳十八拍》,已佚。李元白名齊,寧化人,具體生活時間不詳?!队窈!肪硪话僖皇八纬僮V”條云:“《胡笳十八拍》四卷,漢蔡琰撰。琰幽憤,成此曲入琴。中唐劉商、皇朝王安石、李元白各以集句效琰體,共四家?!保?5]劉商的仿作并非集句,李元白的集句已失傳。陳鳴鶴《東越文苑》卷四云:(李元白)雅不喜應舉言,而肆力于詩,宗之杜甫。初王安石作集句體,元白效之,以《集杜句》為一編行于世,又集《大觀升平詞》進之天子,天子以為奇,授元白初品官,元白遂歸故廬,終身不仕。[16]兩相對照,可知其“《集杜句》”即是《胡笳十八拍》,因為有“十八拍”,即18節(jié)之多,所以單獨成為“一編”。

(4)宋王寅《胡笳十八拍》,已佚。王寅,字慎中,湓城(今江西九江)人。黃庭堅《跋王慎中胡笳集句》云:“湓城王寅慎中,擬半山老人集句《胡笳十八拍》,其會合宛轉,道文姫中心事,甚妙。慎中文士,孝友清修,年三十八,未嘗知女色。葷羶不入口,一粥一飯,三十年奉身如山中頭陀,初無玷缺。山中人初不接世事,故其行易持。觀慎中詩語,所道閨闥中意,不應是鐵人石心,然能護持如此,所以為難?!保?7]安磐《頤山詩話》亦載:“黃山谷謂王慎中擬半山《集句十八拍》,會和宛轉,能道文姬心事。惜其今不傳也?!?/p>

(5)宋李綱《胡笳十八拍》,今存。李綱,字伯紀,號梁溪居士,南宋政治家,詩人。政和二年(1112年)進士,授鎮(zhèn)江教授。靖康元年(1126年),為行營參謀官,除尚書右丞,力主抗金,除親征行營使。高宗即位,拜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為相才七十五日,因反對避地東南,復落職居鄂州。紹興十年卒(1140年),年五十八,贈少師,謚忠定。[12]317《胡笳十八拍》收在《李綱全集》卷二十一,詩序云:“昔蔡琰作《胡笳十八拍》,后多仿之者。至王介甫,集古人詩句為之,辭尤麗縟悽婉,能道其情致,過與創(chuàng)作,然此特一女子之故耳。靖康之事,可為萬世悲,暇日效其體集句,聊以寫無窮之哀云?!睆钠湓娦蚩煽闯觯湓姴皇菍懖涛募?,而是借《胡笳十八拍》寫北宋覆國的河山之痛。

(6)宋文天祥《胡笳十八拍》,今存。文天祥,號文山,南宋末年民族英雄、愛國詩人。寶祐四年(1256年),舉進士,理宗親擢為第一。開慶元年(1259年),為寧海軍節(jié)度判官,堅決主張抗元。德祐二年(1276年),除右丞相兼樞密使。端宗即位,復除右丞相,以樞密使同都督諸路軍馬抗元。景炎三年(1278年),于五嶺坡被俘。囚禁三年余,終不屈,獄中編詩有《集杜》二百首。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就義,時年四十七。[12]86-87《胡笳曲﹙十八拍﹚》乃文天祥被囚元大都時應汪元量之請而作,其序云:“庚辰(1280年)中秋日,水云慰予囚所,援琴作《胡笳十八拍》,取予疾徐,指法良可觀也。琴罷,索予賦胡笳詩,而倉促中未能成就。水云別去,是歲十月復來。予因集老杜句成拍,與水云共商略之。蓋囹圄中不能得死,聊自遣耳。亦不必一一學琰語也。水云索予書之,欲藏于家。故書以遺之。浮休道人文山?!保?0]明安磐《頤山詩話》載:“文文山亦有《十八拍》,集句意不逮荊公,其體制、聲氣俱非文姬口中語。”[18]466其詩乃是借《胡笳十八拍》,抒亡國之痛。從以上所考可知,后世受蔡琰《胡笳十八拍》影響產生的同題擬作至少有6種,保存到今天的尚有4種。從現(xiàn)存的4種作品看,相對于蔡琰的《胡笳十八拍》,這些擬作的文學價值要低一些,但他們仍然在一些方面有發(fā)展和突破,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這些作品與蔡琰的《胡笳十八拍》共同構成了《胡笳十八拍》系列作品,在文學史上具有獨特的價值和意義。

3《胡笳十八拍》系列作品的文學特點和發(fā)展規(guī)律

從蔡琰的《胡笳十八拍》到文天祥的同題作品,歷代《胡笳十八拍》數(shù)量雖不算很多,但構成了一個獨特的系列,形成了自己的一些文學特點和發(fā)展規(guī)律?!逗帐伺摹废盗凶髌肪哂幸恍┕餐奈膶W特點:

(1)其皆是由十八拍合成的長詩,都是自由且具有音樂節(jié)奏的詩歌形式。五篇作品均是同一個題目分成十八節(jié),詩節(jié)勻稱、句式靈活,富于音樂節(jié)奏。

(2)其均是關于戰(zhàn)爭、亂離題材的長詩,感情基調都是沉重悲傷的。蔡詩、劉詩、王詩寫漢末戰(zhàn)亂,抒懷悲憤;李詩感“靖康之事”,抒河山之痛;文詩傷元兵滅宋,抒亡國之慟。其全是感傷亂離之作,都抒發(fā)了悲痛的感情。

(3)同題作品都涉及漢族和異族之間發(fā)生戰(zhàn)爭,國土受到侵犯,人民飽受苦難。其均表現(xiàn)了強烈的民族精神和愛國情懷。蔡詩、劉詩、王詩敘寫胡人侵入中原,李詩有感金人南下,文詩感傷蒙古軍滅宋,都表現(xiàn)了深厚的愛國之情和不屈的民族精神。蔡詩自述亂離身世,抒懷悲憤。劉作內容與蔡詩相似,形式變?yōu)槲娜藰犯?。王詩是集句,能道琰心事。李作亦是集句,感“靖康之難”,寫無窮之哀。

文詩集杜句成拍,學琰語以自遣。從《胡笳十八拍》系列作品的發(fā)展過程中,亦可以總結出以下規(guī)律性的認識。

(1)從作者自言其事到他人代言。蔡詩是自言其悲的首創(chuàng)之作,其后的均是擬作,大部分是為文姬代言。劉商、王安石代文姬立言,李綱借《胡笳十八拍》寫其憂國的哀鳴,文天祥代言時另言其志。“戎羯逼我兮為室家,將我行兮向天涯?!辈淘娮匝云溆H身經歷的悲痛?!短撇抛觽鳌份d:劉商“擬蔡琰《胡笳曲》,鲙炙當時。”[21]“馬上將余向絕域,厭生求死死不得?!眲⑸痰臄M作是為蔡琰代言?!爸欣捎信軅鳂I(yè),顏色如花命如葉?!蓖踉婇_篇便言文姬命如葉薄,悲憫其遭遇?!扒С巳f騎出咸陽,百官跣足隨天王。”李綱的擬作中忽略了蔡琰的故事,取而代之的是靖康之事。文天祥在代言時抒發(fā)了自己亡國的哀思,“自有兩兒郎,忽在天一方”,“漢主山河錦繡中,可惜春光不相見。自胡之反持干戈,一生抱恨空咨嗟”?!霸诖涛募Я⒀缘耐瑫r,融進了文天祥自己的經歷,傾注了文天祥自己的感情。”

(2)詩中的悲情從“一人之悲”變?yōu)椤凹覈?。蔡琰、劉商、王安石詩作中表現(xiàn)的是蔡琰“一人之悲”,李綱、文天祥的擬作中體現(xiàn)出“家國之悲”?!皬耐醢彩?、李綱到文天祥,宋代文人以集句的形式繼承與創(chuàng)新了蔡琰《胡笳十八拍》的主題。”[23]王安石、李綱的擬作中大量采用杜詩,文天祥全引杜詩。同樣因戰(zhàn)亂慘遭國破家亡,李綱、文天祥繼承和發(fā)揚了杜甫詩歌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和愛國主義思想。自蔡琰而杜甫,宋人擬作時學習典范開始轉移,詩中的悲情也有變化。擬作者結合所處時代背景和自己的經歷,在傳統(tǒng)故事中傾注了自己的感情,增加了新的內涵。從中可看出,“以女性在戰(zhàn)爭中的亂離身世為題材的寫作,如何被移位至男性的家國憂患意識”[24]。

(3)從個人創(chuàng)作到采用集句的方式。漢魏和唐朝詩歌創(chuàng)作繁榮,蔡琰、劉商《胡笳十八拍》均是個人創(chuàng)作。集句詩在宋代逐漸盛行,王安石等人的擬作都采用了集句的方式。集句詩是集他人詩句成詩,起源很早,但歷代罕有作品流傳,至北宋時發(fā)展、繁榮,風行一世。明安磐《頤山詩話》云:“集句始于宋人王荊公為妙,荊公集句近百首《胡笳十八拍》為妙?!保?8]466“從王安石開始,集句詩才真正成為詩歌的正式文體?!保?5]25王安石創(chuàng)作了大量“如出一手”的集句詩,世人爭相效仿。李綱詩序中高度評價了王安石的擬作,并且“效其體集句”?!澳纤我院?,集杜詩又發(fā)展成為新的品類”,[25]28文天祥《胡笳曲》160句全部援引杜甫詩句。

此外,其形式隨著時代的變遷、詩體的演變發(fā)展為不同的詩體,藝術風格也各不相同。蔡詩是騷體與七言合流的形態(tài),語言淺易,凄婉動人;劉作是句式整齊,“高雅殊絕”的樂府詩;王安石的集句詩哀婉工巧,不著痕跡;李作亦是集句,沉郁悲涼;文詩全是集老杜成句,悲壯慷慨?!逗帐伺摹废盗凶髌肪哂泻芨叩奈膶W價值,在這些由十八拍組成的幾首長詩中,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始終像一條紅線貫穿于詩歌中。“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系乎時序?!保?6]《胡笳十八拍》系列作品的發(fā)展,無論是從詩人自言到代言,從“一人之悲”變?yōu)椤凹覈?,還是從個人創(chuàng)作發(fā)展為集句,都受到不同的時代背景、社會風尚、文學思潮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