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鄉(xiāng)村教育思想形成
時間:2022-03-11 08:27:00
導語:試析鄉(xiāng)村教育思想形成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晏陽初是民國時期著名的教育家,他所提出的獨具特色的鄉(xiāng)村教育思想,為我國教育的現(xiàn)代化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在推行平民教育的實踐中,他提出了四大教育、三大教育方式的鄉(xiāng)村教育思想體系。其鄉(xiāng)村教育思想的形成主要受到了中國古代儒家思想和西方基督教教義的影響。
[關鍵詞]晏陽初;鄉(xiāng)村教育;思想;形成
在《九十自述》一書中,晏陽初自己說:“‘三C’影響了我一生,就是孔子(Confucius)、基督(Christ)和苦力(Coolies)”。比較具體地說,“三C”就是指中國古代的儒家民本思想、西方傳教士的榜樣和來自四海的民間疾苦與智能。他經(jīng)常自承:孔子的道理給予他做中國人的基本性格;耶穌的積極戰(zhàn)斗,不惜犧牲自己的精神,指引他為國為民服務的正確道路;而全世界人民的疾苦使他終生致力于推行平民教育。在深入了解農(nóng)村后,晏陽初認為農(nóng)村存在的問題是形形色色、五花八門的,主要是愚、窮、弱、私的問題,因而提出了“四大教育,三大教育方式”的鄉(xiāng)村教育思想體系。也就是,對受教育者施行文藝教育、生計教育、健康教育、公民教育,通過學校式教育、家庭式教育、社會式教育來付諸實施??偟膩碚f,晏陽初鄉(xiāng)村教育思想的形成主要受到了中國古代儒家思想和西方基督教的影響。
一、儒家思想的影響
晏陽初出身于書香世家,父親是他的啟蒙老師,從小就熟讀《論語》《孟子》《大學》《中庸》《詩經(jīng)》等儒家經(jīng)典,受儒家思想的影響較深。他說:“我讀的古書雖然有限,但他們卻悄悄地,在我幼小的心田中,埋下一粒微妙的火種,要經(jīng)過一、二十年,我才發(fā)現(xiàn)它的存在和意義。那是什么呢?就是儒家的民本思想和天下一家的觀念。平民教育運動、鄉(xiāng)村建設運動,不論在中國,或是在海外,都是民本思想的實踐,而以天下一家為最高宗旨?!?/p>
(一)“民本”思想。晏陽初深受儒家民本思想的影響,“民本”一詞來源于《尚書·五子之歌》:“民為邦本,本固邦寧”,及《春秋谷梁傳》:“民者君之本也”等語。二戰(zhàn)期間,他在法國從事為中國勞工服務的工作中發(fā)現(xiàn)那些所謂的苦力具有偉大的力量,只是沒被開發(fā)而已,因此,他決心回國從事開發(fā)人民“腦礦”的事業(yè)。他在《鄉(xiāng)村改造運動十大信條》中指出“人民是國家的根本,要建國,先要建民;要強國,先要強民;要富國,先要富民。世界上無論任何國家,都是一樣,從來沒有哪一個國家,是國勢強而人民衰弱與人民貧困”的。自1840年的鴉片戰(zhàn)爭之后,中國屢屢遭受外國列強的入侵,面對亡國滅種的危機,晏陽初不得不思索救國救民的真理何在?在《農(nóng)民運動與民族自救》一文中,晏陽初分析到:“現(xiàn)在國家所以弄到如此地步,主要的原因就是‘忘本’,整個的國家,人口有四萬萬之眾,可是一點力量也沒有,任何人可以侵入中國如入無人之境,妥協(xié)屈服,不知伊于胡底。我們要救亡圖存,必須認清癥結所在?!駷榘畋尽?,而這雖是一句老生常談,可是我們不能因時間的變遷而抹煞其含有的真理。過去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之所以落后,就是因為設施沒有著眼于民眾;民眾偉大的力量,非但從來沒有運用過,而且根本沒有發(fā)現(xiàn)過?,F(xiàn)在我們就要抓著這偉大的潛勢力,教育他們,訓練他們,組織他們,發(fā)揮其應有的力量?!彼J為:“‘本’即不固,‘邦’又何能寧呢?欲從根本上拯救和建設中國,只有從‘民本’上求一個解決方法?!?/p>
(二)“仁”的思想?!叭省笔强鬃铀枷氲暮诵?,“仁者愛人”,愛人就是對人的生命的珍惜和愛護,真誠地把人當人看,尊重人的尊嚴和人格,愛護、同情、幫助他人,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愛人包括愛自己,愛由親始,然后由近及遠,推己及人,以至推及“泛愛眾”、“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的廣大范圍?!叭省币仓競€人或整個人類充分仁化而達成的高尚理想境界,如“大同”世界,天下一家,這正是儒家所要達到的理想藍圖。晏陽初不僅深受儒家愛人思想的影響,而且還把這種思想傳播到了世界各地,他認為:不只是中國的人民處于疾苦之中,世界上大多數(shù)的人民也處于疾苦之中,因此,他要不分種族地負起天下一家的使命。不僅在中國做工作,還要跑到外國,到菲律賓、南美和非洲去工作,因時、因人、因地去做適合各國國情的四大教育工作,去開發(fā)世界的民力,共享治國的甘苦。
(三)“有教無類”?!坝薪虩o類”是孔子著名的教育主張,意思是說教育對象不分貴賤、不分貧富、不分愚智、不分恩怨、不分老少、不分民族、不分國籍都可給予教育,一視同仁,沒有區(qū)別?!墩撜Z》說:“人乃有貴賤,宜同資教,不可因其種類庶鄙而不教之也。教之則善,本無類也?!敝袊f時的教育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享有,而是少數(shù)人所專有。中國號稱是有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國,但是卻有四分之三的人是文盲。晏陽初認為中國的廣大農(nóng)民不是不可教,而是無教。“勞苦大眾所需要的,不是腦筋,而是機會,受教育的機會”,特別是居住在廣大農(nóng)村地區(qū)的農(nóng)民更應該接受教育,改變貧窮落后的狀況。于是他親自跑到農(nóng)村和農(nóng)民一起居住,在自己先農(nóng)民化的基礎上,去改造農(nóng)民,把農(nóng)民培養(yǎng)成有文化有教養(yǎng)的“新民”?!靶旅瘛笔顷剃柍跬菩朽l(xiāng)村教育的目標,什么是新民呢?他說:凡是四力兼?zhèn)涞?,即有知識力、有生產(chǎn)力、有健康力、有團結力,這四力兼?zhèn)涞娜司褪切旅?。所以,他在中國的口號是一方面除文盲,一方面做新民。二、基督教的影?/p>
基督教是提倡愛的宗教,愛是整個基督教教義的靈魂。其基本內(nèi)涵就是要愛所有的人,愛上帝,包括愛你的友人甚至是你的仇人,要愛人如己。正如《馬太福音》中講到的:無論任何事,你們愿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你們不愿意人們恨你們,愿意人們愛你們,那么你自己首先要做到愛人,而不是恨人。不管朋友也好,敵人也好,都是上帝的兒子,對仇敵也不能恨,也要愛他們。由此可見,基督教的愛是一種博愛,不要求任何回報的愛。晏陽初對人民的愛就是這種愛,是不計任何回報的。他從小就受到了基督教文明的洗禮,1903年他父親就送他到中國內(nèi)地會創(chuàng)立的西學堂求學,跟隨姚牧師(Rev.w.H.Aldis)學習了四年,在姚牧師的言傳身教下,晏陽初決定接受洗禮,成為基督教徒。1907年,十四歲的晏陽初到成都美國以美會設立的中學讀書,在這里他結識了傳教士史梯瓦特(J8Xlle$Stewart),并給史梯瓦特取了一個中文名“史文軒”,作為對史梯瓦特誠摯友誼的報答和紀念。事實上,史文軒的言行對晏陽初的一生極有影響。正是由于這些傳教士獻身于宗教事業(yè)的精神激勵了晏陽初,使他一生都執(zhí)著于平民教育事業(yè)。
由上述可知,儒家的“仁愛”觀和基督教的“愛人”思想都是要求人們用愛心去待人、去尊重人,實質都是要取消人們之間的差別,達到人我的融合統(tǒng)一。正是由于儒家的仁愛和基督的博愛影響了晏陽初的人生觀,使他把自己的畢生都奉獻給了平民教育事業(yè),把他的愛灑向了整個世界。在《九十自述》一書中,晏陽初說:“我心中的大事業(yè),是體現(xiàn)儒家的仁和基督的愛”,“愛是人間最偉大的力量,能克服一切;恨是人世間最可怕的力量,能毀滅一切?;秸f:愛你的敵人。我沒有敵人。若說是真有敵人的話,那是無知無識所造成的貧苦和歧見。我愿以仁化敵為友,以愛化苦為樂??鬃?、基督、姚牧師、文軒兄、塔夫特教授所揭示的要理,對我而言,只是一個,那就是:愛人、愛民、愛貧苦大眾。”晏陽初用自己的一生來實踐這個諾言,把他的愛無私地奉獻給了全世界的貧苦人民。
晏陽初不僅受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儒家思想的熏陶,還曾出國留學,深受西方文化的影響。他把自己全部的愛都奉獻給了中國需要教育的廣大民眾,這種甘于平淡、甘于寂寞、無私奉獻的精神正是今天大多數(shù)鄉(xiāng)村教師所缺乏的。而面對中國教育的不平等,改變農(nóng)村絕大多數(shù)人都是文盲的狀況,他一直努力追求教育的平等權,抨擊中國教育由少數(shù)人專有的不平等現(xiàn)象,提倡大眾教育。盡管晏陽初的鄉(xiāng)村教育理論及實踐并沒有能從根本上解決民國時期的鄉(xiāng)村教育問題,但是他敢于面對中國現(xiàn)實,執(zhí)著追求并為之獻身的精神,既令人欽佩,又發(fā)人深省,為新世紀新階段中國的鄉(xiāng)村教育提供了借鑒??傊?,晏陽初的鄉(xiāng)村教育思想在中國教育史上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是值得后人學習和借鑒的!
- 上一篇:淺析俄語教學教育研究論文
- 下一篇: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