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進一步提高我市科學民主決策水平
時間:2022-07-21 04:31:00
導語:淺談進一步提高我市科學民主決策水平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決策是黨委政府工作的核心,決策的正確與否,是經濟發(fā)展乃至事業(yè)成敗的關鍵,正確決策是各項工作成功的重要前提?!耙恢簧?,滿盤皆輸;一著占先,全盤皆活。”用這句話來形容決策的重要性最恰當不過。經過多年努力,我們的科學民主決策水平已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在新的歷史發(fā)展階段,如何實現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至關重要,這是事關地方經濟社會發(fā)展全局的一個重大問題。下面我就如何進一步提高科學民主決策水平談談自己的粗淺認識和體會。
一、建立健全公眾參與、專家論證和政府決定相結合的行政決策機制
決策是指決策主體使用科學方法,在對決策對象獲取足夠信息的基礎上,從若干方案中選擇一個最具合理和可行的方案分析、判斷和抉擇的過程。其認識過程復雜,而個人智慧有限,單靠個人或少數人決策,勢必很難取得對事物的真理性認識。因此,要實現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就必須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廣泛集中民智、切實珍惜民力的決策機制,增強決策民主意識,發(fā)揚民主作風,廣泛聽取意見和建議,集思廣益,博采眾長,確保決策的科學性、民主性和可行性。
(一)提高行政機關的決策能力和水平。行政機關是行政決策主體,是行政決策的最終決定者。必須提高行政機關特別是各級行政首長的科學、民主決策能力和水平。決策前,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走群眾路錢,深入調研,廣泛聽取意見,特別是基層的意見,進行反復比較、鑒別和論證。決策中,要嚴格執(zhí)行民主集中制,充分發(fā)揮民主,認真聽取不同意見,在民主的基礎上實行正確的集中,防止久拖不決。決策后,必須堅決執(zhí)行,防止各行其是。因此,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必須建設一支合格的、素質較高的決策干部隊伍,選拔那些德才兼?zhèn)洹槿嗣穹?、有科學民主決策素質和能力的干部。一要注意提高政治思想素質。領導決策和參與決策的班子必須不斷提高政治思想素質,做到不唯上,不唯書,不為名,不為利,只唯實。必須具備辯證的科學思想方法,打破舊框框、突破老經驗,開辟新思路,奠定科學決策的堅實基礎。二要注意提高決策能力?,F在社會發(fā)展一日千里,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決策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方面面建設,這對決策者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一是必須在加強學習中提高決策能力。一方面要學習好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熟悉和掌握現代決策理論、方法和技術,努力提高自己的政策理論水平;另一方面要堅持學以致用,定期安排各種知識和業(yè)務培訓,鼓勵干部參加黨校學習,專門聘請專家授課,在實踐中積累經驗、磨煉意志、提高水平。二是必須在調查研究中提高決策能力。正確的決策往往來自調查研究,實事求是。同志講“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作為領導干部必須樹立調查研究是“謀事之道,成事之基”的意識,帶動整個領導班子在決策中形成“先調查、再議事;先知實情、再謀對策”的工作作風。三是必須在注重創(chuàng)新中提高決策能力?!八街?,可以攻玉”,決策者必須善于借鑒他人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力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借鑒本身是一門學問,因而借鑒他人必須先要注意與客觀實際相結合,一切“生搬硬套”或“依葫蘆畫瓢”都是不可取的。領導干部要以世界眼光、現代思維,堅持兩手抓,一手抓“引進來”一手抓“走出去”,到先進地區(qū)考察學習和取經,要把人家的“神”學到家,包括正確決策的方法方略和有益做法,不要光停留在學人家的“形”;要結合實際認真研究和借鑒消化,把握好決策規(guī)律進行創(chuàng)新。
(二)強化專家在決策論證中的作用。專家具有比較超脫,專業(yè)性、技術性強的優(yōu)點,比較容易得出較為符合實際的決策意見。決策必須依靠專家學者“智囊團”的力量,充分利用“外腦”的智慧,虛心請教。如西方發(fā)達國家,政府往往借助社會咨詢機構幫助政府決策,各種官方非官方的咨詢機構在政府的決策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很值得參考借鑒。目前,在健全行政決策機制過程中,我國現行的法律已經作了一些規(guī)定。各級黨委政府一定要加強研究咨詢機構建設,充分發(fā)揮專業(yè)咨詢機構在行政決策中的作用,為科學決策、民主決策提供依據。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現有的研究、咨詢機構的專家力量,建立專家數據庫,為行政決策提供“外腦系統”;另一方面要繼續(xù)加強專門研究咨詢機構建設,培養(yǎng)一大批決策咨詢人才。一是建議成立專家決策智囊隊伍,充分利用現有科技專業(yè)人才,組建一支“內部智囊隊伍”,經常向征詢他們對如何推進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意見建議。尤其是在重大決策作出之前,要請調研部門的同志注意收集這些專家和科技人員的意見,充分調動他們出謀獻策的積極性,保證決策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可行性。二是要發(fā)掘一批“外部智囊團”,可高薪聘請一批專家學者作為市委市政府和所屬各企業(yè)的經濟技術顧問,設立專家接待公寓,并與他們建立長期的聯系,邀請他們常來講學,為企業(yè)提供經濟技術信息和合作項目。
(三)保障人民群眾參與決策。人民群眾參與決策既是決策科學化的保障,也是決策民主化的體現。“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善于聽取來自各方面的意見特別是不同意見,既是決策者豁達胸懷的體現,更是提高決策科學化、民主化的有效途徑之一。要不斷擴大人民群眾實際參與政府決策的機會和條件,完善人民群眾參與政府決策的制度。各級政府領導班子要以身作則,身體力行,輕車簡從,深入一線開展調查研究,直接聽取群眾意見,獲取第一手信息;要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工作路線,傾聽群眾呼聲,反映群眾意愿,集中群眾智慧。如立法法規(guī)定,起草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要采取聽證會、論證會、座談會等多種方式廣泛聽取意見。行政許可法規(guī)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享有陳述權、申辯權;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規(guī)定實施行政許可應當聽證的事項,或者行政機關認為需要聽證的其他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行政許可事項,行政機關應當向社會公告,并舉行聽證;行政許可直接涉及申請人與他人之間重大利益關系的,行政機關在作出行政許可決定前,應當告知申請人、利害關系人享有要求聽證的權利,申請人、利害關系人在被告知聽證權力之日起5日內提出聽證申請的,行政機關應當在20日內組織聽證。價格法規(guī)定,制定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公用事業(yè)價格、公益性服務價格、自然壟斷經營的商品價格等政府指導價、政府定價,應當建立聽證會制度,由政府價格主管部門主持,征求消費者、經營者和有關方面的意見,論證其必要性、可行性。這些法律制度都為公眾參與政府決策提供了法律依據。
二、健全制度,切實保障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
健全的行政決策機制是正確決策的基本前提。實現行政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是健全行政決策機制的目標。堅持科學民主決策必須從決策機制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關鍵部分入手,建立和完善各項決策制度,確保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政府應通過建立完善民情民意反映制度、重大事項公示制度、專家咨詢制度、決策論證和評估制度、決策監(jiān)督制度、決策責任追究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把決策過程納入規(guī)范化、制度化、程序化軌道。
(一)科學合理界定全市各級政府的行政決策機制。權力的合理配置是實現決策科學化、民主化的前提。現行行政管理體制仍然不能完全適應市場經濟發(fā)展的客觀要求,政府管著許多不該管也管不好的事,政府職能越位、錯位、缺位的現象尚未從根本上解決,政府與市場、企業(yè)、社會的關系沒有完全理順,政府職能交叉、重疊、上下一般粗的問題尚未得到根本糾正。推進科學民主決策,必須進一步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從根本上轉變政府職能,切實把政府職能轉到經濟調節(jié)、市場監(jiān)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上來。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充分發(fā)揮社會組織和中介機構的自律作用;才能克服官僚主義和決策失誤的現象,確保政府集中力量,把政府該管的事管住、管好。對確需由政府承擔的職責,要科學合理界定各級政府、政府各部門的管理權和決策權,積極探索相對集中決策權的模式,打破過去政府部門職能重疊交叉、上下一般粗、力量分散的決策格局,做到一項事務或者相同相近的事務原則上由一個部門決策,防止政出多門。要進一步明確政府組成集體、行政首長的決策權力,規(guī)定哪些問題必須集體討論決定,哪些問題實行分工決策,規(guī)范需要集體決策的重大事項范圍(包括干部的任免獎懲、集體資產的出讓、市重大基建項目工程、其它使用大額度資金的項目等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全局性的重大問題),建立和完善重大問題集體決策制度,使之制度化并嚴格執(zhí)行。這樣,既防止對重大問題個人說了算和行政首長搞“一言堂”,又防止議而不決,降低效率。凡是涉及上述范圍的決策事項,都必須由集體進行決策,防止領導個人拍腦袋、獨斷專行。
(二)嚴格規(guī)范決策程序,實現決策科學化、民主化。完善的行政決策程序是科學民主決策的實體保障。程序化是堅持科學決策和民主決策的基本條件。決策是一個過程包括決策前、決策中、決策后,在每個階段都有一套嚴格的程序。決策前,規(guī)定必須經過調查研究、綜合論證、征求意見、法律審查四個程序。決策中,先由有關同志對要決策的事項進行說明,然后進行充分討論,根據討論情況,進行歸納集中,提出決策草案,最后按規(guī)定表決。決策后,要進行社會公示、決策信息反饋以及決策糾錯改正、決策失誤的追究問責等。在履行決策程序時,堅決做到不嫌麻煩、決不馬虎。在執(zhí)行過程中條條程序都要過,決不偷工減料,決不走過場、流于形式。
一要建立和完善行政決策公開制度。行政決策從性質上是一種行政行為(或者是抽象行政行為或者是具體行政行為)。行政決策的公開是指行政機關的行政活動或者決策過程和結果的公開,其本質是對公眾知情權、參與權和監(jiān)督權的保護。除依法應當保密外,決策事項、依據和結果要公開,公眾有權查閱。
二要建立和完善行政決策專家論證制度。行政決策涉及面廣、影響重大,決策方案的制定要做到具有前瞻性和可行性,盡可能保持與先前決策的連續(xù)性,并充分考慮對經濟和社會可能產生的影響。為了保證決策的科學性,涉及全市或者地區(qū)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重大決策性事項以及專業(yè)性較強的決策事項,應當事先組織專家進行必要性和可行性論證。
三要建立和完善行政決策聽取意見制度。行政決策的聽取意見制度既是公開制度的要求,也是提高行政決策質量的保證。人民政府的行政決策必須也只能是人民意志的體現,這樣的行政決策才能得到人民的認同并普遍執(zhí)行。必須設置有利于充分反映民意的決策程序,這是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要求。涉及面廣、與人民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決策事項,應當向社會公布或通過舉行座談會、聽證會、論證會等形式廣泛聽取意見。
四要建立和完善重大行政決策合法性論證制度。所謂行政決策的合法性論證,是指行政機關在行政決策過程中,要對決策權限是否于法有據,決策程序是否依法進行,決策結果是否符合法律規(guī)定等進行論證,防止違法決策。重大行政決策在決策過程中要進行合法性論證。政府和政府部門法制機構作為政府和政府部門的領導在依法行政方面的參謀助手和法律顧問,也應當是政府和政府部門領導在行政決策方面的參謀助手和法律顧問,做好政府和政府部門領導重大行政決策的合法性論證。政府和政府部門領導應當充分發(fā)揮政府法制機構在行政決策方面的參謀助手和法律顧問的作用,以保證行政決策的合法。
三、建立健全決策跟蹤反饋和責任追究制
決策跟蹤和責任追究制度是決策制度機制的延伸,也是保證決策科學民主的關鍵。為了提高行政決策的科學性、民主性、合法性,健全決策反饋和責任追究制度非常必要。
(一)健全決策跟蹤反饋制度。當行政決策作出后,決策活動并沒有完結,還必須要有一個反饋、評價和調整的過程。這就要求建立決策跟蹤反饋制度,對行政決策的社會效果進行跟蹤、搜集社會對行政決策的評價,并根據實施過程中反映出來的問題,適時進行調整和完善。同時,經濟社會變動不斷,形勢變化了,決策依據的前提改變了,決策也需要適時作出調整。行政機關應當確定機構和人員,定期對決策的執(zhí)行情況進行跟蹤與反饋,并適時調整和完善有關決策。
(二)健全決策責任追究制度。責任追究制度是提高決策科學性、合法性和合理性的后盾。如果沒有有效的監(jiān)督和責任追究,堅持科學民主決策的效果必然會大打折扣。當前,許多決策不能落實,許多決策者敢于輕率決策,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監(jiān)督和責任追究制度缺乏,一些重大決策失誤得不到追究和只追究單位責任不追究決策人責任的現象。決策監(jiān)督包括對決策主體以及對整個決策過程的監(jiān)督。在決策時,決不能搞“一錘定音”;在具體的決策過程中,要將每個決策環(huán)節(jié)公開化,將每個決策細節(jié)置于監(jiān)督之下,真正做到“陽光決策”。加強對行政決策活動的監(jiān)督,嚴格責任追究,是堵塞決策漏洞,克服利用決策權力搞腐敗的重要途徑。只有人民群眾監(jiān)督政府,政府才不會濫用手中的決策權力。只有加強監(jiān)督,政府才能更好地聚民意、集民智、凝民心,提高決策水平和效率,減少和防止決策失誤。因此,要按照“誰決策、誰負責”的原則,建立健全決策責任追究制度,實現決策權和決策責任相統一。貫徹這一規(guī)定,要建立健全具體的責任追究辦法,明確每個決策者在決策中的作用和權限以及應當承擔的相應責任,哪個環(huán)節(jié)發(fā)生決策失誤就追究哪個環(huán)節(jié)的責任。對超越法定權限、違反法定程序,損害國家、集體利益和公民合法權益的決策行為,要嚴肅追究決策者的黨紀責任、政紀責任和法律責任,保證行政機關清正廉潔。
四、總結經驗,不斷改進決策手段,促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
實行科學決策、民主決策是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一項基本內容,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fā)展的客觀要求,也是建立法治政府的一項重要目標?!扒败囍b,后事之師”。隨著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加入世貿組織的新形勢,對決策創(chuàng)新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一是現代社會的信息量越來越大,信息交流越來越快,信息內容也不斷變化。在這樣的新形勢下,要處理成千上萬、變化萬千的信息,解決各個領域的問題,已不能僅僅依靠傳統的經驗決策手段和方法,那種根據一個人、一個小集體的直覺、經驗、才識、情感來進行決策,出現失誤在所難免。要深刻總結經驗教訓,注重運用現代決策理論和科學方法,借助現代計算機技術、計算機網絡以及專家論證咨詢等決策信息支持系統,不斷提高決策水平。二是受傳統的決策體制、機制和方法、觀念的影響,一些地方和部門在行政決策方面難以適應新時期的要求,隨意決策、濫用決策權、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的現象時有發(fā)生,人民群眾反映強烈。解決這些問題,必須提高認識,加大決策工作力度,建立健全科學民主決策機制,進一步提高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促進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