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理念在化學教學中的重要性
時間:2022-05-11 10:43:10
導語:新課改理念在化學教學中的重要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通過對人教版化學教材的使用,對于新課改理念有了一些更深刻的認識,對自己以前的教學過程進行反思,總結出新課改理念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新課改理念;化學教學;應用
在化學新課改教學中,我深深體會到化學新課程是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為主旨,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幫助學生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和方法,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使學生獲得進一步學習和發(fā)展所需要的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引導學生認識化學在促進社會發(fā)展和提高人類生活質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過化學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社會責任感,提高未來公民適應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能力。
1更新教學觀念,抓住探究本質
化學新教材的設計,有利于培養(yǎng)探索精神,有利于學生得到各方面的刺激、體驗與激勵,更有利于興趣的培養(yǎng)和鞏固。
1.1探究活動要符合認識規(guī)律,講求真實性:在探究電解水實驗時,舊的版本中“通電后電極上出現(xiàn)氣泡,一段時間后,試管1和試管2中所收集的氣體體積比約為1:2。對兩種氣體進行實驗。試管1中的氣體可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證明是氧氣;試管2中的氣體移近火焰,氣體能燃燒,火焰呈淡藍色,這是氫氣?!边@需要我們先完成知識積累、準備,搜集證據,明確氧氣、氫氣的性質??山虒W中有的同學會提出:“為什么試管1中的不移近火焰,試管2中的氣體不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是誰先知道試管1中的是氧氣,試管2中的是氫氣?”一語通破了天機,這對九年級學生來說,認識有些混亂了,由未知到有知要有過程,自古成功在嘗試,當時對于這樣的學生應該表揚,有疑乃進。隨后在新的版本中,作了改進“在電解器玻璃管里加滿水,接通直流電源,收集一定量氣體后,切斷電源,用燃著的木條分別在兩個玻璃管尖嘴口檢驗電解反應中產生的氣體?!?,改進后的實驗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解除了心中的疑惑。
1.2探究設計應有懸念,指導教師要有靈活性:如果說時間影響探究活動,那么一節(jié)課探究不完的要有個交代處理,靈活地改為二節(jié)或一部分放在課下。老師不敢越雷池一步,怎叫學生好創(chuàng)新。例如在探究質量守恒定律的活動中,如果認識命題本身就是定律,難道還想探究出相反的結果嗎?如果就事論事,學生毫無興趣,簡直是一潭死水,就是在驗證!我在上課時舉例煤燃燒后變輕,銅絲灼燒后變大,那到底是怎么樣一個結果呢?從而激起同學們的探究欲望。
2正確面對評價,促進學生發(fā)展
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不僅是多層次的,而且是多方面的。我們在教學中有時也會發(fā)現(xiàn),學生沒按教師的思路做實驗,教師大發(fā)雷霆;學生對某個問題刨根問底時,教師不耐煩地敷衍學生。所以,德國心理學家海內爾特說:“今天的學校忽視了促進創(chuàng)造力,而且常常跟創(chuàng)造力做對”。海內爾特的話應該引起我們的深思。在我們不正確的人才觀的指導下,在我們的訓斥下,有多少創(chuàng)造思維的火花被熄滅,有多少人才被埋沒……,是轉變人才觀的時候了。學生不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只坐在教室里被動地接受教師的傳道授業(yè)的徒弟,而是處于復雜關系中具有豐富情感背景的學習者、實踐者。因此,我們化學教師傳遞知識的同時,還要傳遞文化,賦予學生豐富的文化底蘊。學生既是個體文化的創(chuàng)造者,也是民族文化的創(chuàng)造者,要讓學生繼承和發(fā)揚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而不是做書本的奴隸。我們身處的世界是一個開放的世界,科技的世界,沖突的世界,關系的世界。我們不能將學生關在課堂里,關在書本中,而應該用開放的方式,多元的方式進行培養(yǎng)。學生也同樣擁有豐富情感,有思想的生動活潑的人,因此學生和老師是平等的,人格首先要受到足夠的尊重,不能受到絲毫的忽視和損害。教學中要和學生溝通,建立和諧的師生感情,進行情感熏陶。學生和老師教學相長的關系,老師在教學生怎樣做人,怎樣學習,怎樣生活的同時,學生也教會了教師怎樣教書,有人呼吁:向孩子學習!在我們教學的不同階段,我們可以采取不同的評價手段,但不論是形成性評價,診斷性評價還是終結性評價和系統(tǒng)性評價,都應遵循心理學家布魯姆所說的“評價作為一種反饋—矯正系統(tǒng)用于教學過程中的每一步驟上判斷該過程是否有效;如果無效,則必須采取什么變革,以確保過程的有效性”。在評價的方式上,適當地將學生個人自我評價的“自控”,小組同學相互評價的“互控”及教師和學生共同組成的評價反饋矯正網絡的“調控”三種方式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學生自身,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的三維主體評價反饋矯正網絡,促進教學中主客體適時的相互轉換,調動教與學的積極性。
3新過程與新活動,培養(yǎng)新的學習方法
課堂中,教師與學生個體、教師與學生群體、學生個體與學生個體、學生個體與群體、學生群體與學生群體之間的互動發(fā)揮到淋漓盡致,則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和任務的完成必然相對圓滿。教師應在課堂上營造和創(chuàng)立一種寬松和諧的氛圍,把緊張的學習過程轉變?yōu)橛淇斓膶W習,精心設計游戲、實驗、情景,讓學生感到學習有趣味、有意思,現(xiàn)在流行的諸如“愉快教育法”、“幽默教學法”、“快樂學習”等則體現(xiàn)了教師不再以講為主,而是以導為主,變“講師”為“導師”,學生不再以聽、抄、記為主,而是以練、思為主,自己動手、動腦、動口,自己閱讀、思考、質疑,使課堂真正成為學堂,使學生活動成為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在寬松、自然、和諧的氛圍中,讓知識、方法、能力如泉水般流進學生的心田?;顒诱n不足限于校園,而應走出校園,融入社會,不局限于一般的活動,而應廣泛的,涉及到研究性學習、社會實踐、網絡與信息等領域,圍繞著學生與自然、與社會等序列來開展活動,從而使學生與自然、社會、生活聯(lián)系得更加緊密。它的實施過程,是教師和學生在現(xiàn)實的情境中不斷地創(chuàng)生新的教育經驗的過程,是學生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基于活動而不斷生成的過程,因此它是開放性的活動觀,實踐性的活動觀,創(chuàng)新性的活動觀。以上是我在平時的教學中一點短見,但也是我的真實感受。新課程改革的思想告訴我們教育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學會生活、學會用科學的眼光觀察社會,而我們化學教育教學的目的不過是培養(yǎng)學生用化學的眼光觀察社會,從化學的角度認識我們的世界,并能用化學知識解釋生活常見現(xiàn)象的一種能力。讓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有自己獨特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去認真解讀化學新課程標準,努力為開創(chuàng)新形勢下的化學教育教學新局面而奮斗。
作者:劉國棟 尤玲作 單位:臨沂第十二中學北校區(qū)
- 上一篇:PBL教學法在醫(yī)用化學教學中的運用
- 下一篇:化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