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精神病患者失眠原因探析論文
時間:2022-11-09 04:05:00
導語:住院精神病患者失眠原因探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關(guān)鍵詞】精神??;患者;失眠;干預
【摘要】目的探討導致住院精神病患者失眠的相關(guān)因素,提出護理對策。方法對245例住院精神病患者進行臨床觀察,接觸交談,分析影響睡眠的因素,制定相應護理干預措施。結(jié)果入睡困難86例(35.10%),早醒78例(31.84%),時睡時醒11例(4.48%),徹夜不眠18例(7.35%);失眠與精神癥狀、社會、環(huán)境、心理因素、軀體狀況、藥物不良反應等因素的影響有關(guān);及時控制精神癥狀,消除疼痛和藥物不良反應,加強心理疏導,創(chuàng)造良好的睡眠環(huán)境,培養(yǎng)良好的睡眠習慣是控制失眠的有效措施。結(jié)論做好住院精神病患者的睡眠狀況監(jiān)測,可防止意外的發(fā)生,保證治療的順利進行。
【關(guān)鍵詞】精神??;患者;失眠;干預
失眠指入睡困難、早醒、時睡時醒、徹夜不眠[1]。對精神病患者來說,失眠是十分常見的癥狀,且睡眠好壞是判斷病情變化的一項直觀指標。因此,對精神病患者失眠的有效護理,有利于鞏固療效,促進疾病康復,防止意外發(fā)生。作者通過對精神病患者失眠原因的分析,提出了相應的護理對策,現(xiàn)報告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245例患者均為2000年1月~12月我院住院精神病患者,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CCMD3)各類精神障礙診斷。其中男137例(55.92%),女108例(44.08%);年齡15~78a,平均28.62±6.35a;病程6d~32a,平均5.72±3.54a;文化程度:文盲8例,小學62例,初中123例,高中31例,中專以上21例;婚姻:未婚105例(42.86%),已婚140例(57.14%);診斷:精神分裂癥159例(64.89%),情感障礙51例(20.82%,其中躁狂發(fā)作30例,抑郁發(fā)作21例),心因性精神障礙10例,酒精依賴性精神障礙9例,分裂樣精神障礙8例,其他病種8例;本次住院時間:90%>2mo。
1.2方法
對入組患者進行臨床觀察,通過接觸交談,分析影響睡眠的因素,制定相應護理干預措施。
2結(jié)果
2.1245例患者中入睡困難86例(35.10%),早醒78例(31.84%),時睡時醒11例(4.48%),徹夜不眠18例(7.35%)。
2.2引起失眠的因素
2.21精神疾病因素
136例受妄想、幻覺支配,出現(xiàn)焦慮、恐懼、憤怒,導致患者緊張、坐臥不安、難以入睡;42例因心境惡劣、悲觀失望等憂郁情緒出現(xiàn)入睡困難,時睡時醒和早醒;30例躁狂發(fā)作及53例精神分裂癥患者,因興奮躁動難以入睡,甚至徹夜不眠;14例老年期患者常白天嗜睡,夜間不眠,到處亂走或做些無目的的事情。
2.2.2社會心理因素
新入院患者因缺乏自知力,否認有病,當明白與其共室者為“精神病患者”時,表現(xiàn)恐慌擔憂,怕被傷害而不敢入睡;37例因其他患者吵鬧或換了新環(huán)境而入睡困難;17例因思念親人,擔心孩子無人照管或獲悉親人去世等而輾轉(zhuǎn)反側(cè);39例因即將出院而既喜又憂,心理活動復雜,擔心工作、學習、家庭、婚姻及疾病是否復發(fā)而難以入睡[2],也有部分自知力恢復良好的患者因怕出院后受歧視,出現(xiàn)自責、悲觀等病后抑郁情緒,導致失眠。
2.2.3軀體因素
23例因軀體不適而失眠,如頭痛、牙痛、腸胃不適、饑餓等。也有因發(fā)病后社會功能受損,生活懶散,缺乏梳洗導致周身皮膚不適而失眠。
2.2.4藥物因素
部分患者出現(xiàn)明顯的錐體外系不良反應,如急性肌張力增強、靜坐不能;心血管不良反應,如傳導阻滯;神經(jīng)系統(tǒng)不良反應及皮膚過敏、尿潴留等。輕則有身體不適感,重則可影響日常生活、語言活動和進食等。31例患者因發(fā)生藥物不良反應后出現(xiàn)明顯的焦慮、坐臥不安、抑郁等而失眠。
2.2.5其它因素
5例女性患者月經(jīng)前后出現(xiàn)失眠;個別患者為了逃跑、自殺等而假裝入睡。
3護理對策
3.1創(chuàng)造良好的睡眠環(huán)境
環(huán)境既可治病也可致病。舒適、安靜、整潔、安全的環(huán)境有利于睡眠[3],夜間值班人員應做到“四輕”,即:走路輕、操作輕、說話輕、關(guān)門輕,這樣才利于患者的睡眠。
3.2對癥處理
3.2.1消除疼痛或藥物不良反應
患者出現(xiàn)失眠時應了解是否有軀體不適,是否因疼痛或藥物不良反應所致。要及早發(fā)現(xiàn),及時處理。
3.2.2控制精神癥狀
如果失眠是由于興奮、恐懼、憂郁、緊張、焦慮、妄想、幻覺等精神癥狀所致,可在加強精神病治療的同時給抗失眠藥物,如臨床較常用的苯二氮艸[]卓類的阿普唑侖、艾司唑侖等。早醒、時睡時醒、徹夜不眠的患者可使用氯硝西泮、地西泮等。
3.3支持鼓勵疏導
對于新入院的患者,護理人員要熱情接待,詳細介紹周圍環(huán)境,生活上給予關(guān)心和照顧,創(chuàng)造一個“生活家庭化”的氛圍,促進患者情緒盡快穩(wěn)定。要尊重患者,盡早取得患者信任,減少或消除陌生、恐懼和不安全感。對個別恐懼情緒嚴重者,可暫時陪伴于患者床前直至入睡。對于思念親人者以安慰,并與家屬聯(lián)系早日來院探視。對恢復期患者,護理人員要根據(jù)患者的不同知識水平、個性和社會背景,使用相應的言語啟發(fā)、鼓勵,幫助正確認識疾病,正確處理生活事件,適應社交活動。
3.4安排規(guī)律生活,培養(yǎng)良好的睡眠習慣
早晨空氣新鮮,應組織患者做操、跑步。上午精力充沛,可鼓勵患者種植、搞衛(wèi)生、做手工等工療活動;中午督促患者午睡;下午組織患者唱歌、跳舞、打球、下棋、做操、看書刊、欣賞字畫,組織工休座談會等娛樂活動,以豐富精神生活;晚飯后散步、聽音樂;睡前避免看刺激性的電視、信件和長時間交談。老年患者尤其要注意不睡懶覺,避免白天睡多晚上入睡困難而加劇焦慮或抑郁情緒。
3.5加強巡視和觀察
蓄意自殺或逃跑的患者,內(nèi)心矛盾激烈,為了掩蓋真相可能佯裝入睡,護理人員值班時一定要了解患者的病情,仔細巡視觀察患者睡眠狀態(tài),發(fā)現(xiàn)眼臉震顫或蒙頭大睡的患者要提高警惕,避免發(fā)生意外。
綜上所述,對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失眠狀況要做好睡眠監(jiān)測,有的放矢地進行心理治療和護理,保證各項治療的順利進行,促進患者的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張文秀.護理精神病學[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989:193
[2]揚金滿.精神病人睡眠障礙分析及護理[J].四川精神衛(wèi)生,1997,10(4):281
[3]陳淑清.精神科護理學[M].長春:吉林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1994:266
- 上一篇:原發(fā)性青光眼護理論文
- 下一篇:精神分裂癥初產(chǎn)婦護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