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安全生產機電事故風險管理研究
時間:2022-06-15 11:30:07
導語:煤礦安全生產機電事故風險管理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安全是煤礦生產的基礎,根據近十年來我國煤礦安全事故的統(tǒng)計數據,可以看出煤礦機電事故排名第五位,但是不能忽視的是煤礦機電事故往往是引起煤礦瓦斯爆炸的首要因素。煤礦瓦斯爆炸事故中,接近50%的原因均為機電事故中常見的電火花,而電力事故引起人員死亡的概率約為8%。在國外的煤礦中,在機電設備的建設、檢修和維修作業(yè)過程中造成的死亡人數在煤礦總死亡人數中的占比很大。隨著我國煤礦自動化進程的加快,已出現與國外發(fā)達國家類似的局面,急需構建相應的事故風險管理體系,對煤礦安全生產機電事故進行全方位的管控,降低煤礦機電事故的發(fā)生率,確保煤礦的生產安全。
關鍵詞:煤礦安全;機電事故;管理
1煤礦機電事故的特征
第一,由于自動化設備比例的增加,煤礦機電事故在煤礦安全生產事故的總體比例正在不斷上升, 這是在煤礦安全生產機電事故風險管理體系建設時需要特別注意的一點。第二,煤礦機電事故發(fā)生的時期和場景較多,難以一一羅列。當前煤礦使用的機電設備較多,在設備的安裝、調試、維護和檢修的過程中均可能出現機電事故。由于設備眾多,操作環(huán)節(jié)相對比較繁瑣,要在短時間內完成所有事故隱患的列舉較為困難。第三,零星事故較多,事故的規(guī)律性不強,事故防范較為困難。第四,同類事故重復出現的頻率較高,為尋找其中的規(guī)律提供了部分線索。
2煤礦機電事故的風險識別過程
煤礦機電事故的風險識別是建立煤礦安全生產機電事故風險管理體系的第一步,是在機電事故發(fā)生之前,通過識別感知、經驗判斷和歸類總結的方法,對可能發(fā)生的機電安全事故的原因和隱患進行分析,其主要分為兩個環(huán)節(jié),風險感知和風險分析。煤礦機電事故可分為機電設備失爆、機械設備運行、供電系統(tǒng)可靠性和保護性、其他類型四類風險。
2.1機電設備失爆風險
煤礦機電設備失爆風險通過感知可以發(fā)現其最主要的表現是設備打火,也就是設備運行時出現火花。通過對該風險進行分析,不難發(fā)現主要是因為電路短路、繼電保護裝置失效或者設備外殼失去耐爆、隔爆性能而產生的,造成這類事故的原因多是設備線路老化或者維護、檢修不當。
2.2機電設備運行風險
機電設備運行風險范圍較廣,可能是造成人、財、物受到傷害的事故,如碰撞、斷裂、卷入、切割等,這類的風險較為容易感知,卻由于單個類型的事故發(fā)生概率較低,十分容易被忽視。此類風險一般是由于運行或者維護檢修人員未按照相應的規(guī)章制度進行操作,忽略了操作規(guī)范中的重要步驟,造成事故的發(fā)生。
2.3供電系統(tǒng)可靠性和保護性風險
供電系統(tǒng)的可靠性風險會導致煤礦大面積的停電,繼而嚴重影響煤礦的生產。煤礦停電就意味著煤礦的通風、排水系統(tǒng)停止運行,如果時間過長,會引起瓦斯?jié)舛冗^高,進而發(fā)生爆炸事故。當然輸電線路被擠壓、彎曲、老化和受潮等情況后,可能造成供電系統(tǒng)的保護性風險,這些大多數都是由于人員的違章操作所引起的。
3機電事故風險評估方法與可能性分析
在機電事故風險識別過程完成后,需要通過風險評估方法對機電事故的風險可能性進行計算,并最終確定每個風險對應的等級。煤礦機電事故可以通過統(tǒng)計學與經驗值對風險進行定性和定量的評估,這里主要運用了技術隱患分析、實地隱患排查、比較與趨勢分析和專家頭腦風暴法進行煤礦機電事故的風險評估。機電事故的風險評估前需要對風險的基本情況進行收集,包括風險的名稱、類別、編碼、設備發(fā)生的具體位置、在煤礦中所處的位置。除此之外還需要對風險進行定性的評估描述,包括風險描述、自然屬性、社會屬性、誘導因素、發(fā)生頻次和應對策略,如暫無應對策略的,應組織相關部門進行風險應對應急預案的編寫。根據某煤礦515例機電事故的統(tǒng)計數據顯示,人為因素占476例,機電設備因素占36例,環(huán)境因素占0例,管理因素僅占3例,說明人為的操作和檢修失誤是造成機電事故的首要因素。同時還需要對機電事故風險的等級進行劃分,以某煤礦515例機電事故為例,特別重大事故占0例,重大事故占10例,中等事故占89例,一般事故占411例,小型事故占5例,由此可以看出一般事故發(fā)生的比例較高,需在風險管理體系中重點預防。風險矩陣可以將損失后果值與發(fā)生可能性值相乘得到該事故的風險值。一般來說,風險等級的確定需要參照事故的風險值。以機電設備事故中的主要誘因——人為因素為例,人在機電事故的不安全行為主要分為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兩個部分。內在因素包括其自身的安全生產意識、身體健康程度、心理波動程度、對待生產安全的態(tài)度以及專業(yè)知識的掌握程度等。外在因素則包括煤礦安全生產的管理制度體系和執(zhí)行情況、煤礦企業(yè)內部的安全培訓以及現場作業(yè)環(huán)境是否安全。通過對某煤礦以前的數據進行比較與趨勢分析,通過專家的打分,得出機電事故風險可能性最高的因素分別為安全意識、安全態(tài)度和管理規(guī)范。從上述因素中,可以得到煤礦安全生產機電事故風險管理體系建設的重點應集中在安全管理規(guī)范的制定和改進上,并通過制度體系規(guī)范員工的安全意識并以制度的形式體現出對于安全態(tài)度的激勵。
4機電事故的風險應對和管理控制策略的提升
機電事故的風險應對主要根據其自身的概率和影響程度,并根據風險的性質和煤礦對于該風險的承受能力,運用回避、接受、降低和分攤的方式對煤礦的各類機電事故進行風險應對,風險應對是煤礦機電事故風險管理體系建設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這四種風險應對的措施都離不開煤礦安全生產機電事故管理控制策略的提升,只有從管控的源頭抓起,才能回避、接受、降低和分攤風險。
4.1機電設備失爆風險的管控策略提升
首先,需要做到管理制度的提升,對于新安裝的機電設備必須做好驗收的流程,對防爆電氣實行臺賬管理,做好使用前、后的對照工作。定時做好防爆器具的檢驗工作,檢驗合格后方能頒發(fā)合格證。建立機電設備的防爆制度,并定期進行動態(tài)臺賬的檢查。其次在技術手段上做好防爆措施,運用技術手段提前檢查,將風險扼殺在搖籃之中。最后是做好防爆應急預案的準備,定期進行機電設備失爆的應急演練。
4.2機電設備運行風險的管控提升策略
首先,需要在員工中樹立牢固的生產安全意識,這需要依靠風險管理體系中的制度進行約束。當然對于存在安全隱患的設備,必須在第一時間進行檢修。正常運轉的設備需根據規(guī)定的維保時間進行檢查和保養(yǎng),這些都需要依賴于嚴格的管理措施。其次,技術人員應從設備的使用角度出發(fā),嚴格執(zhí)行設備臺賬的記錄和復核工作,堅決制止設備帶病工作的行為。最后,做好設備運行風險各種情況的預案,防止設備發(fā)生故障時,人身和設備受到二次傷害。
4.3煤礦供電系統(tǒng)的管控提升策略
供電系統(tǒng)的風險管控也需要從樹立正確的用電意識開始,煤礦的供電系統(tǒng)通常較為復雜,除定期進行用電安全教育和科學用電培訓外,還需要在技術上保證重要系統(tǒng)的冗余電源,如排風機、排水泵等均需要準備主備電源。在智能技術快速發(fā)展的今天,煤礦的供電安全實時監(jiān)測系統(tǒng)可以為煤礦的供電安全提供保障。當然定期對電纜、電線和供電設備的檢修也必不可少。在風險發(fā)生時,需要根據預先設定的流程,進行用電隔離,確保人身安全和設備的正常運行。
5結語
總之,在煤礦機電事故風險管理體系的建設過程中,需要采取預防為主,預防與應對、控制并存的措施。只有不斷完善風險識別、評估、應對和控制各階段的內容,增加煤礦企業(yè)級別的風險管控規(guī)章制度,分類別做好風險應對的緊急預案,才能使煤礦的機電事故風險的發(fā)生率會逐步下降。
作者:姚創(chuàng)業(yè) 單位:山西潞安集團蒲縣新良友煤業(yè)公司
- 上一篇:煤礦機電技術管理在煤礦安全的應用
- 下一篇:地測防治水與煤礦安全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