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原創(chuàng):淺談學校體育課程的心理健康教育

時間:2022-10-19 09:14:00

導語:獨家原創(chuàng):淺談學校體育課程的心理健康教育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獨家原創(chuàng):淺談學校體育課程的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的過程中,健康體魄是青少年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基本前提,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xiàn)。因此,在校體育教學中,應該將體育教育和健康教育緊密結合起來,以體現(xiàn)出塑造學生強健的體魄、完整的個性、頑強的毅力、穩(wěn)定的情緒、良好的適應能力和機敏的應變能力。從而形成以身體鍛煉,體育保健和心理健康有機結合的學校體育教育。同時,根據(jù)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在體育教學的探索中,要積極拓展體育的功能,優(yōu)化體育模式,整合體育資源,根據(jù)學生的興趣愛好充分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學生戰(zhàn)勝自我、戰(zhàn)勝苦難、吃苦耐勞、團結協(xié)作等方面的意志和品質,使校體育達到身心并育的目的,調試和治療學生的心理困惑和障礙是本文探討所在。

【關鍵詞】體育心理健康

面對21世紀的激烈競爭,社會的發(fā)展,未來人才不僅要掌握現(xiàn)代化的科學技術,具有較全面的能力,而且要有強健的體魄、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質。在當前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的形勢下,怎樣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真正促進學生身心兩健,是高校體育教學的一項重要課題。

一、當前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

在對學校學生心理狀況調查與分析中發(fā)現(xiàn),由于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緊張的人際關系,激烈的競爭等客觀因素的影響,以及學生個性心理發(fā)展的不均衡,相當一部分學生不同程度的存在著心理健康問題。如部分學生對一些事物在心理上反映比較敏感,復雜,害怕競爭,沒有上進心,缺乏自我心理調節(jié)能力。在人際交往方面膽怯、不合群,最終使自己身心受損,導致各種不良行為的產生。有數(shù)據(jù)表明,近一半的學生缺乏自我心理調節(jié)能力,對學習的競爭感到焦慮不安,五分之一的學生處于防范別人,懷疑自己的自卑心理;特別是女大學生的依賴性強,缺乏獨立性及對社會和集體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怕苦怕累,意志薄弱,處事以自我為中心,只愿別人關心自己不懂得去關心他人,心理承受能力差,稍不如意就會怨天尤人,悲觀失望,表現(xiàn)出偏激、狹隘、自私的個性特征。這些不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嚴重制約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

二、體育運動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用

目前,國內外研究認為運動鍛煉能改善人的心理狀態(tài),消除心理障礙和治療心理疾病。美國一位心理學家?guī)姿鶎W校的學生作跑步試驗,發(fā)現(xiàn)跑步能成功減輕學生在考試期間的焦慮情緒。那么在高校體育運動中,它對學生有何作用呢?

(一)促進身體發(fā)展,保障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發(fā)展,必須以正常發(fā)展的身體素質為爐鼎,以通過體育運動,減緩和治療某些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使緊張、憂愁、焦慮、壓抑、沮喪等不良情緒得以宣泄,使人輕松愉快,心情舒暢。為促使身體正常、健康地發(fā)展,為心理發(fā)展提供堅實基礎。

(二)體育運動推動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

體育運動與日常自然的身體運動相比,無論內容和形式都不盡相同。所以,原有的心理水平往往不能滿足所學習的運動項目需要。幾乎任何運動項目,都要求運動員有勇敢、堅持、自制、不怕困難等良好的意志品質和樂觀、友愛、愉快、同情等多樣的感情。所有這一切,就一個人的自然發(fā)展水平來說,當然不能滿足運動學習和運動競賽的需要。但是,在學生為了不斷提高自己的運動水平或戰(zhàn)勝對手而進行的運動活動中,原有的心理水平便慢慢獲得提高。也就是說,體育運動的新需要與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推動了學生心理健康的發(fā)展。

(三)體育運動推動自我意識發(fā)展

體育運動有助于學生認識自我,體育運動大多是集體性。競爭性的活動,自己能力的高低、修養(yǎng)的好壞,都會明顯的表現(xiàn)出來,使自己對自我有一個比較符合實際的認識。此外,體育運動還有助于自我教育,在比較正確地認識自我的基礎上,便會自覺或不自覺地修正自身的認識和行為,培養(yǎng)和提高社會所需要的心理品質和各種能力,使自己更符合社會的需要。

(四)體育運動能培養(yǎng)良好心理素質及意志品質

體育一般都具有艱苦、疲勞、激烈、緊張相對抗以及競爭性強的特點。學生在參加體育鍛煉時,總是伴隨著強烈的情緒體驗活動的緊張氣氛。在這一過程中,學校體育通過教學和各項體育競賽等身體活動形式,采用公開的、共同認可的方式和規(guī)則,進行挑戰(zhàn)極限、超越自我的競爭活動,使學生體驗生命存在的價值、生命延續(xù)的價值和超越生命的價值,使他們承受挫折與失敗的能力得到鍛煉,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紀律性與自制力,培養(yǎng)人的勇敢果斷、堅毅頑強的意志品質,培養(yǎng)公平競爭與創(chuàng)新意識以及團結協(xié)作與開拓進取的精神。因此,通過體育運動,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克服困難的思想作風,和機智靈活,沉著果斷,謙虛謹慎等意志品質。促使學生保持積極健康向上的心理狀態(tài)。

三、以體育課程引導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需要社會、學校和家庭等各方面的配合和關注。學校體育教學要確定相應的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更好地為學生心理健康服務,使他們擁有健康體魄、健全心理和完善人格,以便更好適應急劇變化的社會環(huán)境。

(一)精選體育教學內容

體育教材要適合學生身心特點,照顧他們體育興趣,滿足現(xiàn)實的體育需要。盡可能擴大選取范圍,特別是游戲性教材內容。如利用游戲,培養(yǎng)學生的健康心態(tài)。游戲是學生喜愛的活動項目,通過游戲,學生的思想、智力、意志、體力得到鍛煉提高,特別是對那些有自卑感、較孤僻的學生,多讓他們參加集體性的游戲活動,因為在游戲中,讓學生分成幾小組,每一組的學生為了在集體比賽中獲得好成績,就會互相督促,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形成好的群體力量,同組的同學就會互相吶喊助威,從而促使學生間進行正常的感情交流,形成情感互動,行為互動,克服了一些不良的個性品質,使情感得到升華,促進了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個性發(fā)展。

(二)精簡競技體育內容

由于競技體育內容大多對身體素質要求很高,技術的結構比較復雜,學生很難掌握,且易發(fā)生運動損傷,造成很多學生對此望而生畏。因此,在選擇教學內容時,要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減少競技體育的內容,降低動作技術難度,突出體育課程健身與娛樂的功能。內容要少而精,易于掌握,易于開展,利于終身鍛煉,并且效果明顯,使更多的學生在體育活動中獲得最大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從而達到鍛煉身體、促進身心健康的目的。

(三)適度進行課外延伸

課外活動有著趣味性和實踐性的特點,學生容易接受,愿意積極參與。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與愛好參加課外活動同時,它不受課堂教學中的時間、空間、形式上的極限,更能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在活動中的體驗和感受深刻,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使教學活動由課內向課外自然延伸,由硬性統(tǒng)一課業(yè)向自主選擇課業(yè)轉變。學生盡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實際能力,選擇活動內容和形式,甚至在玩的過程中完成某種“練習”,使大量無效流逝的間隙時間變得充實有意義,使玩所涉及的人、物、事變成促進自我素質提高和能力發(fā)展的活教材,把自己置身于社會大課堂中接受錘煉,使身心健康成長在課外活動時間。

結論

總之,在體育教學中有組織地對學生施加有影響的實踐活動,對學生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影響,可以使學生掌握較多體育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建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并能促進學生智能和個性品質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蘭自力-學校體育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N]-西安體育學院報-2002

[2]薛雨平高風華-學校體育的社會化取向[J]-《體育與科學》-2002

[3]王啟明-體育與心理潛能開發(fā)[N]-人民體育出版社-2003

[4]楊雨豐-淺談高校體育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經濟研究導刊》-2008

[5]鄭成偉-淺談在體育教學中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J]-《中國校外教育》-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