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民族大學生道德意識
時間:2022-01-01 03:33:05
導語:小議民族大學生道德意識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本文作者:努力.賽買提工作單位:新疆伊犁師范學院學生工作處
新疆少數民族大學道德意識方面存在的問題
(1)封閉保守滿足現狀問題依然存在。由于受到成長環(huán)境的影響,部分學生道德意識與道德行為向著更加保守、封閉的趨勢發(fā)展,對外來新事物缺乏敏感性,不利于民族間交流與融合,容易導致民族矛盾與沖突發(fā)生。(2)較高民族認同,較低自我意識。如前所述,少數民族大學生對本民族及成員有較強的認同感,這對凝聚、約束與維持本民族地區(qū)社會和諧穩(wěn)定有積極作用,但也很容易導致保守,制約自主個性發(fā)展;由此導致學生對學業(yè)、就業(yè)缺乏開拓進取意識,缺少為理想奮斗的自信、激昂與刻苦精神,學生學習動力不足。(3)個人價值觀過分趨于功利與實用。部分少數民族大學生個人價值觀受市場經濟負面影響較大,利己主義、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等深深地影響了少數民族大學生。部分學生過分夸大個人作用,認為事業(yè)成功取決于個人,忽視社會環(huán)境與集體主義在其中的重要性;還有部分表現出價值觀念上的模糊與搖擺不定,思想和行為上很容易依從他人。(4)學生道德認知與道德行為相脫節(jié)。多數少數民族大學生的道德認知和道德情感方面是非常令人滿意的,但其表現出的道德行為卻令人擔憂;有強烈的愛國情懷,但缺乏主人翁意識與責任感;有真、善、美的道德認知,卻缺乏良好的行為習慣;有成就一番事業(yè)的良好愿望,卻缺乏實干精神。
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道德意識問題對策
(1)引導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及愛國觀。首先,結合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民族理論與黨的民族政策引導教育學生,保證學生樹立擁護中國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的信念。其次,努力營造民族間團結友愛、互助合作的氛圍、思想與風氣。第三,借宣傳維護邊疆穩(wěn)定、祖國統(tǒng)一之機,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維護民族團結、社會穩(wěn)定的使命感與責任感。(2)繼承發(fā)揚本民族優(yōu)秀文化,提高學生自我教育能力。文化是教育資源,但其所具有的教化、激勵與導向功能,對振奮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道德意識教育應立足于本民族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圍繞本民族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活動。如:開展環(huán)境保護教育,可以結合伊斯蘭教、佛教等宗教中有關環(huán)境保護的內容,與當代環(huán)境理論、狀況整合起來,合情合理詮釋教育學生??傊?,少數民族學生道德教育工作者應充分挖掘與利用少數民族優(yōu)秀文化內容,在學生道德意識教育過程中,重視與組織好本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活動,肯定與贊揚優(yōu)秀的、美好的民風民俗,找出傳統(tǒng)文化與現代文化的結合點,做到既尊重少數民族學生民族情感、維護學生民族自尊,又做到轉變其觀念接受現代先進文化。(3)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給予充分的尊重、寬容與支持。少數民族學生道德教育工作者,在工作開展過程中要充分照顧少數民族特點,處理好教育規(guī)律、思想與民族教育特殊性之間的關系。少數民族大學生受到成長環(huán)境、基礎教育以及歷史上曾有的民族地位不平等性等多種因素影響,尊重他們心理層面的需要就顯得格外重要。盡量采取適合少數民族學生特點的教育形式、教育內容以及教育模式,因材施教,發(fā)揮學生自身主動性優(yōu)勢,以尊重、寬容、鼓勵、支持與欣賞的態(tài)度開展教育活動,消極否定的直接評價要少用或不用,從學生角度理解學生,理解學生的錯誤,理解錯誤可能產生的原因。教育過程中要允許學生不同言語與行為的存在,注意保護學生的探索問題熱情;與少數民族學生建立平等友愛的師生關系,避免造成學生緊張、壓力、焦慮與恐懼的體驗,保證學生個性心理品質的健康發(fā)展。(4)知行統(tǒng)一,加強少數民族大學生社會實踐平臺建設。社會實踐有效地將課堂教育、課外教育與社會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把社會實踐納入到少數民族學生道德教育范疇,在考核中社會實踐要占一定比例。少數民族大學生除參加學校組織的校園文化活動加入學校學生社團外,對其形式和內涵還要予以進一步豐富;如:組織、引導學生走進社社區(qū)、走進社會參加義工活動,到社區(qū)機構服務等;定期組織學生到農村牧區(qū)接受勞動教育,接受民風民俗、民情教育,升華少數民族大學生的質樸善良、尊老愛幼、誠實勇敢等樸素感情為理性選擇;最終使少數民族大學生通過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服務活動,教育學生認清責任、理解義務,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情感,磨練學生的道德行為,實現學生道德認知與道德行為上的統(tǒng)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