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容器與電容教案
時間:2022-03-02 10:59:00
導語:電容器與電容教案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學三維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2、知道電場能的概念,知道電容器充電和放電時的能量轉換;
3、理解電容器電容的概念及定義式,并能用來進行有關的計算;
4、知道平行板電容器的電容與哪些因素有關,有什么關系;掌握平行板電容器的決定式并能運用其討論有關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
結合實物觀察與演示,在計算過程中理解掌握電容器的相關概念、性質。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會電容器在實際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培養(yǎng)學生探究新事物的興趣。
重點:掌握電容器的概念、定義式及平行板電容器的電容。
難點:電容器的電容的計算與應用
教學過程:
(一)復習前面相關知識
要點:場強、電勢能、電勢、電勢差等。
(二)新課教學:
第七節(jié)、電容器與電容
展示各種電容器.并做解釋:這是一種能容納電荷的容器,今天我們來學習它——電容器以及描述它容納電荷本領的物理量——電容
1、電容器
(1)構造:任何兩個彼此絕緣又相隔很近的導體都可以看成一個電容器。
(2)電容器的充電、放電
操作:把電容器的一個極板與電池組的正極相連,另一個極板與負極相連,兩個極板上就分別帶上了等量的異種電荷。這個過程叫做充電。
現(xiàn)象:從靈敏電流計可以觀察到短暫的充電電流。充電后,切斷與電源的聯(lián)系,兩個極板間有電場存在,充電過程中由電源獲得的電能貯存在電場中,稱為電場能.
操作:把充電后的電容器的兩個極板接通,兩極板上的電荷互相中和,電容器就不帶電了,這個過程叫放電.
現(xiàn)象:從靈敏電流計可以觀察到短暫的放電電流.放電后,兩極板間不存在電場,電場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量.
提問:電容器在充、放電的過程中的能量轉化關系是什么?待學生討論后總結如下:
板書充電——帶電量Q增加,板間電壓U增加,板間場強E增加,電能轉化為電場能
放電——帶電量Q減少,板間電壓U減少,板間場強E減少,電場能轉化為電能
2、電容
與水容器類比后得出。說明:對于給定電容器,相當于給定柱形水容器,C(類比于橫截面積)不變。這是量度式,不是關系式。在C一定情況下,Q=CU,Q正比于U。
定義:電容器所帶的電量Q與電容器兩極板間的電勢差U的比值,叫做電容器的電容。
公式:
單位:法拉(F)還有微法(F)和皮法(pF)1F=10-6F=10-12pF
(4)電容的物理意義:電容是表示電容器容納電荷本領的物理量,是由電容器本身的性質(由導體大小、形狀、相對位置及電介質)決定的,與電容器是不是帶電無關.
3、平行板電容器的電容
(1)[演示]感應起電機給靜電計帶電(詳參閱P29圖1。7-4)
說明:靜電計是在驗電器的基礎上制成的,用來測量電勢差.把它的金屬球與一個導體相連,把它的金屬外殼與另一個導體相連,從指針的偏轉角度可以量出兩個導體之間的電勢差U.
現(xiàn)象:可以看到:
保持Q和d不變,S越小,靜電計的偏轉角度越大,U越大,電容C越小;
保持Q和S不變,d越大,偏轉角度越小,C越小.
保持Q、d、S都不變,在兩極板間插入電介質板,靜電計的偏轉角度并且減小,電勢差U越小電容C增大.
(2)結論:平行板電容器的電容C與介電常數(shù)ε成正比,跟正對面積S成正比,跟極板間的距離d成反比.
平行板電容器的決定式:真空介質
4、常用電容器(結合課本介紹P30)
(三)小結:對本節(jié)內(nèi)容要點進行概括
(四)鞏固新課:1、引導學生完成問題與練習。
2、閱讀教材內(nèi)容。
3、作業(yè)紙
教后記:
1、電容的物理意義的理解在上課前就意識到是個難點,所以采用了類比法,幾次使用類比法的效果都是比較理想的。
2、對于電容變化引起的電壓帶電量電場強度的變化因使用的公式較多,學生掌握還有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