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1 00:30:3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jù)多年的文秘經(jīng)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性能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chuàng)文章,歡迎參考。

性能

空心樓板性能

一、

無梁樓蓋體系是近年來發(fā)展較快的一項建筑結構新技術,也叫板柱結構體系。與傳統(tǒng)的梁板結構體系相比,它有整體性好,建筑空間大,可有效地增加層高等優(yōu)點。采用無梁樓蓋體系的建筑物,其地震效應也明顯小于層高較大的梁板結構體系的建筑物。在施工方面,無梁樓蓋具有施工支模簡便,鋼筋綁扎及管線安裝方便,提高施工速度。因此,在大跨度,大空間這類特殊要求的結構,采用無梁樓蓋具有明顯的經(jīng)濟和社會效益。特別是箱型樓蓋,更具有優(yōu)勢。在此,主要目的是針對普通無梁樓蓋的受力性態(tài),分析改良其性能的辦法和途徑。給出一般實心無梁樓蓋結構構造,并采用ANSYS對其建模,分析其力學性能特點,得出一些結論,以便今后的研究發(fā)展方向。

二、無梁樓蓋結構的構造

無梁樓蓋目前有實心和空心之分,空心的性能較實心好,加預應力效果更好。因跨度一般比較大,此種板較一般普通板厚些??裳乜v橫雙向布置暗梁,以提高鋼筋和混凝土的相互作用效果。板在邊梁上部配負筋,彎錨入混凝土暗梁或通長;在板底配通長鋼筋。上部負彎矩鋼筋和下部受力筋均按照彎矩計算配設,板厚按剪力計算配設。也可用一些暗梁將板分成若干塊,板和暗梁共同構成無梁樓蓋。本文為了建模分析方便,采用配筋率反映結構的配筋量。平面為10200mm×10200mm雙向板,厚300mm,分三層,上下配筋率均為0.01;其周圍為寬200墻或梁,作為剛性體處理。

三、力學性能分析

板有混凝土和鋼筋兩種不同的材料構成,結構主要利用混凝土的抗壓強度好和鋼筋的抗拉強度好這一特點,主要讓混凝土承擔壓力,鋼筋承擔拉力。將鋼筋和混凝土材料性質試驗所測定的本構關系應用與構件,不考慮鋼筋和混凝土的相互影響、加載速度和持續(xù)時間等的變化,忽略混凝土收縮、徐變、溫濕度變化引起的內應力和變形狀態(tài)。板在均布豎向荷載作用下,中部彎矩較大,在縱橫兩個方向都將彎曲,撓度大;端部剪力較大,截面上部存在拉應力;這些是影響無梁樓蓋板承載力的主要考慮因素。在彈性階段,中部底板存在拉應力,頂板沿邊緣存在拉應力;在塑性階段,中部底板出現(xiàn)沿塑性鉸的裂縫,頂板沿邊緣塑性鉸出現(xiàn)裂縫;考慮到這種力學性能,板的設計中,鋼筋布置主要沿拉應力方向,發(fā)揮材料的性能。

查看全文

鋼纖維混凝土性能

一、鋼纖維增強混凝土的基本理論

(一)復合力學理論

復合力學理論是以連續(xù)纖維復合材料理論為基礎,結合鋼纖維在混凝土中的分布特點形成的。該理論是將復合材料視為以纖維為一相,基體為另一相的兩相復合材料。

(二)纖維間距理論。纖維間距理論又稱纖維阻裂理論,是1963年由J.P.Romualdi和J.B.Batson提出來的。該理論根據(jù)線彈性斷裂力學理論解釋纖維對裂縫發(fā)生和發(fā)展的約束作用,認為欲增強混凝土這種本身帶內部缺陷的脆性材料的抗拉強度,必須盡可能地減少內部缺陷的尺寸,提高韌性,降低裂縫尖端的應力強度因子、減少裂縫尖端的應力集中作用,故在裂縫處用纖維連接,受拉時跨越裂縫的纖維將荷載傳遞給裂縫的上下表面,使裂縫處材料仍能繼續(xù)承載,這樣,因裂縫的出現(xiàn)孔邊應力集中程度就緩和,隨著橋接裂縫纖維數(shù)目的增多,纖維間距越小,緩和裂縫尖端應力集中程度越大,對裂縫尖端產(chǎn)生的反向應力場也越大,當纖維數(shù)量增加到密布于裂縫時,應力集中就會消失,進一步表明纖維的阻裂效應,即在復合材料結構形成和受力破壞的過程中,有效地提高了復合材料受力前后阻裂引發(fā)與擴展的能力,達到鋼纖維對混凝土增強與增韌目的。

(三)界面應力傳遞的剪滯理論。鋼纖維混凝土中鋼纖維周圍的水泥基體結構與自身結構是不相同的,即在鋼纖維與基體之間存在著界面層。鋼纖維混凝土的性能主要取決于混凝土基體性能、鋼纖維含量以及它們之間的界面特性。假定界面是一層厚度可以忽略的薄層,但具有一定的力學性能。當荷載作用于鋼纖維混凝土時,荷載一般先施加于低彈性的基體,然后通過纖維-基體的界面,把一部分荷載傳遞給高彈模的纖維,使纖維和基體共同承擔荷載,從而起到增強的作用。

二、鋼纖維混凝土的應用

查看全文

水刺玻纖復合濾料性能研討

1引言

水泥行業(yè)是粉塵排放的大戶之一,在“十二五”期間將面臨著更加嚴格的排放標準的考驗。袋式除塵器作為最高效的除塵設備之一,將發(fā)揮重要作用,而濾料則是影響除塵器性能的核心因素。一直以來,針刺玻纖復合濾料、玻纖覆膜濾料在水泥窯頭、窯尾袋式除塵器中的應用十分廣泛,但普遍存在壽命短、壓差高等問題,本文以新型高強水刺玻纖復合濾料為研究對象,通過性能對比,闡述了高性能水刺玻纖復合濾料的性能優(yōu)勢,為水泥行業(yè)提供了一種高效低阻長壽命的復合濾料。眾所周知,針刺是以剛性的帶鉤刺的刺針在纖網(wǎng)中往復運動使纖維之間相互纏結而成氈的,是通過選擇不同的針板布針形式與刺針規(guī)格、形狀以及調整不同的工藝(如針頻、針密、針深等)手段來獲得不同的品質要求的,因此其剛性刺針的上下往復運動與柔性纖網(wǎng)的連續(xù)水平運動的組合必然會對纖維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傷并在布面留下針痕,特別對于脆性較大的玻璃纖維的加工,纖維損傷大,因此導致最終產(chǎn)品強度較低,氈層密實度差,大大影響壽命和過濾性能。水刺工藝技術原理則是以“水”為主要的加工工具,利用高壓高密的“水針”使纖維互相進行柔性纏結,因此,在纖維的損傷程度上和密實度上得到了極大的改善,有助于延長使用壽命和提高過濾效率。

2實驗部分

2.1實驗樣品

2m水刺玻纖復合濾料(代號GL—S);2m針刺玻纖復合濾料(代號GL—Z)。

2.2主要儀器

查看全文

民用住宅的抗震性能剖析

摘要:5.12汶川大地震已經(jīng)過去有兩年的時間了。讓我們看到慘不忍睹的是由于地震導致的眾多房屋倒塌,給人們帶來的災難。所以,民用建筑抗震性能的好壞,直接影響著人們的生命和財產(chǎn)。本文就幾種常見結構的抗震性能進行了分析,重點闡述了抗震性能密切相關的幾個因素,也就是人們在選擇和使用建筑結構時應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民用建筑;結構;抗震性能

通過對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發(fā)生建筑破壞調查,認為此次系列地震震害較重的主要原因是結構沒有按規(guī)范建設,包括抗震構造措施不合理、施工質量不高、結構設計不合理、建筑規(guī)劃和選址不當?shù)?。汶川大地震中因建筑損毀所帶來的嚴重人員傷亡,建筑抗震性已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很多市民都認為高層比磚混好,其實不是這個道理。雖然磚的強度比混凝土弱一些,但是抗震性能高低主要取決于建材質量的好壞及承重結構的連接形式、施工質量和地基的狀態(tài)。而磚混結構的建筑,則通過增加圈梁、柱子的數(shù)量,增強房屋的整體性。因此在設計規(guī)范中,不同建筑結構的樓盤抗震標準是一樣的,建筑結構工程師都會保證抗震性能,沒有“塔樓比磚混結構的多層效果好”等說法。本文結合實踐,分別對抗震性能密切相關的結構形式和應注意的幾個要素分別進行了闡述。

一、幾種常見結構的抗震性能

目前,民用建筑最常見的建筑結構形式主要包括:鋼結構、框架結構、磚混結構和磚木結構。這4種結構的建筑在抗震方面有著一定的區(qū)別:

1、鋼結構建筑的抗震性能。鋼結構建筑被譽為21世紀的綠色建筑之一,其獨特的可循環(huán)使用的建筑結構,符合發(fā)展節(jié)能省地建筑和經(jīng)濟持續(xù)健康發(fā)展的要求。鋼結構建筑一是重量輕、強度高。用鋼結構建造的住宅重量是鋼筋混凝土住宅的二分之一左右,使用面積比鋼筋凝土住宅提高4%左右。二是抗震性能好。由于鋼材料的勻質性、強韌性,可有較大變形,能很好地承受動力荷載,具有很好的抗震能力。從國內外震后調查結果看,鋼結構建筑倒塌數(shù)量最少。從理論上講鋼結構的建筑比框架跟磚混的結構結實的多,使用年限也長。不過,由于鋼結構建筑的造價相對較高和其它原因,目前應用不是非常普遍。隨著高科技的發(fā)展,人們的觀念與生活方式也將不斷更新與變化,對建筑總體質量的要求也將不斷提高,鋼結構建筑將是人們的首選結構形式。

查看全文

建筑材料性能影響研究

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在建筑混凝土結構工程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混凝土裂縫現(xiàn)象,如果裂縫寬度在0.05mm以內,那么不會危及到建筑工程。如果裂縫寬度較大,則會影響到建筑工程的整體安全,需要及時采取針對性的處理措施。而混凝土早期裂縫的出現(xiàn),很大一個原因是建筑材料性能,因此,需要充分研究建筑材料性能對混凝土早期裂縫的影響,以便有效預防和控制混凝土早期裂縫的出現(xiàn)。

1混凝土早期裂縫容易出現(xiàn)的部位

具體來講,混凝土施工過程中出現(xiàn)的裂縫即為早期裂縫,一般在連接部位,拼接縫等地方出現(xiàn)。第一,箱型梁腹板。如果有較大的溫差出現(xiàn)于頂板和底板之間,那么就容易有開裂問題出現(xiàn)于箱型梁腹板位置。底板只有較薄厚度的話,開裂問題容易出現(xiàn)于腹板上部。底板有較大厚度的話,開裂問題則容易出現(xiàn)于腹板下部。和薄腹板相比,厚腹板會在更大程度上阻礙到底板溫度,進而導致裂縫問題出現(xiàn)。第二,厚,薄構件連接部位。薄構件具有較快的溫度變化速度和較強的收縮性,這樣拉力的影響就會大大增加,進而導致裂縫問題的出現(xiàn)。第三,錨固區(qū)。本部位因為交接著新老混凝土,對拉力無法有效承受,在提升拉力的過程中,混凝土裂縫問題就容易出現(xiàn)。第四,大體積混凝土。澆筑大體積混凝土時,養(yǎng)護工作沒有科學開展,導致有較大的溫差存在于混凝土內外部,如果混凝土抗拉強度小于溫度應力,混凝土開裂問題就容易出現(xiàn)。

2建筑材料性能對混凝土早期裂縫的影響

2.1水泥性能。研究發(fā)現(xiàn),混凝土收縮裂縫會直接受到水泥的影響,主要包括這些性能因素,第一,水泥品種?;炷潦湛s性能會受到水泥礦物成分的影響,如果水泥含有較高的C3A含量,那么就會增大混凝土收縮率,降低混凝土抗裂性。如果水泥中含有較高的C3S含量,那么就會降低混凝土收縮率,提升其抗裂性。水泥品種的不同,會有差異化的性能參數(shù),混用的話,開裂問題出現(xiàn)幾率大大增加,因此在工程施工中盡量使用同一種水泥。第二,水泥細度。水泥如果擁有相同的成份,那么越細的顆粒,就會有更快的水化和凝結速度,進而提升水泥的早后期強度。但過細水泥顆粒的話,又會增加空氣中的收縮性,進而導致混凝土裂縫的出現(xiàn)。2.2骨料。研究發(fā)現(xiàn),混凝土收縮性會直接受到骨料中砂率,砂細讀,粗骨料級配等因素的影響,與早期裂縫的產(chǎn)生也有直接的關系。第一,砂細度。骨料具有較大的細度,那么就會有較大的比表面積,進而需求更多的水泥材料。在增加水泥用量的過程中,會顯著加大混凝土收縮性,這樣裂縫問題更加容易出現(xiàn)。而骨料細度較小的話,就會減小混凝土的收縮性。因此,就需要合理配置混凝土,將中粗砂運用過來,以便有效控制早期裂縫。第二,砂率。粗骨料能夠對混凝土收縮性有效的抵抗,在其他材料不變的情況下,增大砂率過程中,會顯著增大混凝土干燥收縮性。因此,為了對混凝土干縮性有效控制,就需要對粗骨料的用量進行增加,對砂率進行降低。第三,粗骨料級配。水泥用量直接影響到粗骨料級配,關系到混凝土的收縮性。如果采用的骨料具有較小的粒徑,那么就會有較大的比表面積,需要將大量的膠凝材料運用過來,進而增加混凝土收縮性。因此,配置骨料的過程中,需要對骨料級配,粒徑合理選擇,促使水泥用量得到減少,這樣既可以有效控制混凝土收縮,同時成本造價也可以顯著降低。2.3粉煤灰。相較于其他材料,粉煤灰直接影響到混凝土的早期裂縫。如果能夠將粉煤灰合理運用于混凝土中,那么就會有兩次水化反應出現(xiàn)于粉煤灰與水泥中氫氧化鈣之間,導致有膠體產(chǎn)生,進而促使混凝土中的毛細孔,空隙得到填充,混凝土的密實度得到提升,混凝土的收縮性得到減少。如果沒有合理的使用粉煤灰,那么就會從負面角度影響到混凝土裂縫。首先降低了混凝土早期強度,這樣在施工荷載作用下,早期裂縫就容易出現(xiàn)。其次,澆筑振搗混凝土過程中,相較于水泥來講,粉煤灰具有較小的密度,在混凝土表面懸浮,對混凝土的水化反應速度造成影響。蒸發(fā)混凝土水分的過程中,塑性收縮容易出現(xiàn),進而導致張拉應力產(chǎn)生于混凝內部,且混凝土不具備足夠的強度,就容易導致表面裂縫產(chǎn)生。

3混凝土早期裂縫的控制措施

查看全文

輔助微波法制及抗菌性能

本文作者:曹雪玲謝瑩劉發(fā)現(xiàn)工作單位:吉林化工學院化學與制藥工程學院

有關利用微波法制備不同大小、不同形貌的納米粒子的報道有很多。如HuBo等[11]以L-賴氨酸及L-精氨酸為還原劑,可溶性淀粉為保護劑,硝酸銀溶液為前驅體,通過微波照射法制備了均一的、單分散性的銀納米粒子;另外,司民真等[12]以硝酸銀及檸檬酸三鈉作為反應物,利用微波加熱法根據(jù)加熱時間及加熱方式的不同,制備出了5種納米銀溶膠樣品。實驗發(fā)現(xiàn),加熱時間較短時,納米銀表面帶正電,加熱時間較長時納米銀表面帶負電,且加熱時間增加時紫外吸收峰紅移,納米銀粒子尺寸增大。納米銀膠的尺寸介于原子簇和宏觀微粒之間,它作為一種典型的納米材料,它集合了納米材料和單質銀的特性,具有很高的表面活性、表面能和催化性能,應用領域十分廣泛,可應用在催化劑材料[13-14]、電化學[15]、醫(yī)用材料[16]及抗菌材料[17]等。納米技術出現(xiàn),使銀在納米狀態(tài)下的殺菌能力產(chǎn)生了質的飛躍。納米銀粉本身無毒、無味、對皮膚無刺激性、不分解、不變質、熱穩(wěn)定性好且價格便宜。納米銀粉作為抗菌劑,具有特殊的性能和優(yōu)良的化學品質。極少的納米銀可產(chǎn)生強大的殺菌作用,這給廣泛應用納米銀來抗菌開辟了廣闊的前景,是最新一代的天然抗菌劑[18-20],因而對納米銀膠抗菌性能研究十分必要。

材料與試劑硝酸銀:廣東省德慶縣東風金屬冶煉廠;檸檬酸鈉:天津大茂;試劑均為分析純;饅頭、豆?jié){、西瓜:市售。儀器與設備TU-1810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北京普析通用公司;JEM-2000EX透射電子顯微鏡TEM、CDIC數(shù)碼生物顯微分析系統(tǒng)電子:日本電子株式會社。方法納米銀膠的制備及純化量取80mL蒸餾水加入微波爐牛奶杯,再量取10mL0.01mol/L硝酸銀標準溶液加入裝有蒸餾水的微波爐牛奶杯并搖勻,再加入10mL0.01mol/L檸檬酸鈉標準溶液并搖勻,放入微波爐中加熱即得。取出10mL納米銀膠,放在離心管中,采用10000r/min離心機分離10min后,倒出離心管中的上層清液,滴入少量的去離子水,由于有一部分銀膠體粒子被吸附在離心管壁,因此放入超聲清洗機中,超聲振蕩10min,取出放入離心分離機中再次分離。重復以上的操作3次,純化納米銀膠。納米銀膠的表征用透射電鏡表征納米銀膠,首先用特制的銅網(wǎng)撈取一定量的納米銀膠,放在紅外燈下烘干0.5h后,將銅網(wǎng)放到樣品槽內,工作電壓調為200kV,獲得透射電鏡圖像;紫外可見光掃描范圍為300~600nm;電子顯微鏡選擇100倍的目鏡觀察。納米銀膠的抗菌性能取抗菌樣品若干份,分別加入相同體積的無菌水和反應8、15、20min制得的納米銀膠,然后用保鮮膜密封,每天觀察細菌生長情況,并用電子顯微鏡觀察抗菌效果。

納米銀膠的UV-Vis分析隨著反應時間的推移,納米銀膠的最大吸收波長也在紅移,所以選擇具有代表性的3個相差較大波長下的納米銀膠做抗菌試驗。圖1為微波輔助法制備的納米銀膠分別在反應時間為8、15、20min是的最大吸收波長。納米銀膠的TEM分析為了確證銀納米顆粒的形貌,使用透射電鏡表征銀納米顆粒。圖2分別給出了反應物濃度比為1:1,反應時間為8、15、20min制備的納米銀膠透射電鏡圖。從透射電鏡圖可以清楚地看出所得的銀納米顆粒是球形或類球形的。圖4不同反應時間的納米銀膠對西瓜的抗菌效果圖圖2納米銀膠的TEM圖2.3納米銀膠的抗菌性能納米銀膠對饅頭的抗菌性能在室溫條件下,空白饅頭貯存36h時稍有異味產(chǎn)生,表面有點黏,但未見菌斑;到50h時有明顯的異味,饅頭表面有黃色菌斑,很黏手;貯存72h時,饅頭有非常明顯的餿味,表面有多處黃色菌斑,內部有細絲黏連,且饅頭表面有一兩處青霉霉斑。據(jù)文獻報道饅頭變質是由霉菌和細菌所引起的,還有部分的大腸桿菌、乳酸菌、醋酸菌等。霉菌包括黃曲霉、黑曲霉、黑根霉、青霉和白毛霉。經(jīng)過觀察,3d以后饅頭空白樣變壞,并且比較嚴重,其余樣品變壞程度依次為20、15、8min。說明反應8min的納米銀膠對于饅頭發(fā)霉后產(chǎn)生的霉菌和細菌抗菌效果最好。納米銀膠對豆?jié){的抗菌性能豆?jié){樣2d后變壞,采用顯微鏡觀察,結果如圖3所示。反應20min的納米銀膠具有最好的抗菌效果,其次為8min的,次之為15min的,空白加無菌水樣品生成發(fā)的細菌最多。豆?jié){變壞后生成的是3株腐敗細菌(革蘭陰性菌),地衣芽孢桿菌、短小芽孢桿菌和短芽孢桿菌,說明反應20min的納米銀膠對這3種細菌具有最好的抗菌作用。納米銀膠對西瓜的抗菌性能西瓜樣品放置2d后開始變壞,采用顯微鏡觀察,結果如圖4所示。從圖4可以看出,空白樣品生成的菌最多,而加入反應8min的納米銀膠的樣品生成的菌最少。

本文采用微波輔助法制備納米銀膠,具有簡單易行等特點,并利用UV-Vis和TEM對在3種反應時間下生成的納米銀膠進行了表征,說明改變相應的反應條件,可以得到不同的納米銀膠。對制備的納米銀膠抗菌性能進行了初步研究,以豆?jié){、饅頭和西瓜作為抗菌對象,發(fā)現(xiàn)納米銀膠對于多種細菌均具有抗菌作用,為以后的納米銀膠在抗菌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

查看全文

鋼纖維混凝土性能論文

[論文關鍵詞]鋼纖維混凝土增強理論應用

[論文摘要]鋼纖維混凝土是一種新型的復合建筑材料,其物理和力學性能優(yōu)于普通混凝土,通過介紹鋼纖維增強混凝土的基本理論,闡述鋼纖維混凝土在多個領域工程中的應用。

鋼纖維混凝土(SteelFiberReinforcedConcrete,簡寫為SFRC)是在普通混凝土中摻入適量短鋼纖維而形成的可澆筑、可噴射成型的一種新型復合材料。它是近些年來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性能優(yōu)良且應用廣泛的復合材料。其中所摻的鋼纖維是用鋼質材料加工制成的短纖維,常用的有:切斷型鋼纖維、剪切型鋼纖維、銑削型鋼纖維、熔抽型鋼纖維等。鋼纖維在混凝土中主要是限制混凝土裂縫的擴展,從而使其抗拉、抗彎、抗剪強度較普通混凝土有顯著提高,其抗沖擊、抗疲勞、裂后韌性和耐久性有較大改善,使原本屬于脆性材料的混凝土變成具有一定塑性性能的復合材料。

一、鋼纖維增強混凝土的基本理論

(一)復合力學理論

復合力學理論是以連續(xù)纖維復合材料理論為基礎,結合鋼纖維在混凝土中的分布特點形成的。該理論是將復合材料視為以纖維為一相,基體為另一相的兩相復合材料。

查看全文

光的軟裝飾性能思索

室內光環(huán)境的發(fā)展與過去相比有了長足的進展和質的飛躍。其作為室內軟裝飾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對室內整體環(huán)境的營造和襯托發(fā)揮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但人們對光藝術的重要性認識卻并沒有隨著其運用程度的廣泛化而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一、光作為室內軟裝飾的一項重要表達方式的原因

光能夠作為室內軟裝飾的一項重要表達方式,主要取決于光的兩大特性——物理特性和藝術特性。

1.光的物理特性光具有照明作用,這是光的最基本的物理特性。室內軟裝飾品的表達首先要借助于光的照明作用而存在;其次,軟裝飾品的豐富變化要借助于光的不同照度值和亮度值來產(chǎn)生。

2.光的藝術特性這是在光滿足了照明的第一目的之后,隨著科技發(fā)展及建筑文化觀念的更新等因素而逐漸發(fā)展起來并成為室內軟裝飾的一種新型裝飾表現(xiàn)手法。經(jīng)過藝術加工后的光,除起到簡單的照明、界定和分割空間等作用外,還擁有著不同的或柔性、動感,或單一、復雜、靈活多變的特質,這些藝術特質的表現(xiàn)為其成為室內軟裝飾的一項重要內容提供了先決條件。

二、光的軟裝飾性能在室內環(huán)境中的具體體現(xiàn)

查看全文

透析住宅性能的認定辦法

【摘要】住宅性能認定是中國的住宅產(chǎn)業(yè)現(xiàn)代化系統(tǒng)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技術保障體系、建筑體系、部品體系、質量控制體系和性能認定體系中,性能認定體系是整個大系統(tǒng)的核心。在新的《住宅性能評定技術標準》尚未頒布之前,有必要對住宅性能的認定方法進行探討。

【關鍵詞】住宅性能認定制度價值工程思路

一、住宅性能認定的概念

商品住宅性能認定是指按照國家的商品住宅性能評定方法和統(tǒng)一的認定程序,經(jīng)過評審委員會對商品住宅的綜合質量進行評審和認定委員會的確定,授予相應級別證書和認定標志。性能認定將住宅的綜合質量即工程質量、功能質量和環(huán)境質量等諸多因素歸納為五個方面來評審:適用性、安全性、耐久性、環(huán)境性和經(jīng)濟性,其中又細分了多項指標,能夠對住宅做一個較為科學的、完整全面的同時又是公正的評價。A級住宅應符合節(jié)約能源、資源,保護環(huán)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原則。一旦得到性能認定標志的住宅就說明這個項目是在這一檔次中性能品質優(yōu)良的住宅。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住宅產(chǎn)業(yè)現(xiàn)代化,提高住宅質量若干意見”的標志著我國住宅性能認定制度的確立。文件明確指出要“重視住宅性能評定工作,通過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制定住宅性能評定標準和認定辦法,逐步建立科學、公正、公平的住宅性能評價體系”。建設部“關于印發(fā)《商品住宅性能認定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進一步確定了住宅性能認定制度的宗旨、組織機構、工作程序等運作機制。在建設部的“建設事業(yè)‘十五’計劃綱要”中,也把住宅性能認定作為住宅產(chǎn)業(yè)需要繼續(xù)建設的五大體系之一。住宅性能認定制度的根本任務是提高住宅的品質和質量,以促進住房消費,拉動經(jīng)濟增長。

二、住宅性能認定制度

查看全文

混凝土性能影響分析論文

1引言

聚丙烯纖維是一種新型的混凝土增強纖維,被稱為混凝土的“次要增強筋”,適用于路面橋面、襯里護壁、地坪等工程部位,近幾年在我國市政、公路和建筑工程中已有較多應用。從1997年至今,僅在天津市道路和橋面工程中,聚丙烯纖維混凝土的用量已達到10多萬m2,聚丙烯纖維的總用量近20噸,絕大部分工程應用效果良好。

由于摻入聚丙烯纖維改善了混凝土的品質,使混凝土的綜合使用性能得到提高。美國聯(lián)邦公路戰(zhàn)略計劃(SHRP)通過大量試驗研究和工程經(jīng)驗總結后認為,可將聚丙烯纖維等有機纖維增強混凝土當作路面高性能混凝土的一種〔1〕。但作者通過和施工、設計人員的現(xiàn)場交流,發(fā)現(xiàn)一些工程技術人員對聚丙烯纖維在混凝土中的效應認識不足,認為聚丙烯纖維的功能僅是阻止混凝土發(fā)生塑裂,而對硬化混凝土的性能無積極作用;或者將聚丙烯纖維和鋼纖維的增強效果進行對比,以摻入纖維對混凝土抗折(抗拉)強度的提高程度作為評價標準。經(jīng)分析后認為,有關人員對聚丙烯纖維功能認識上的片面性,主要源于現(xiàn)行混凝土試驗評價方法的局限性和長期形成的以硬化混凝土靜載強度為目標的思維定勢。本文就有關問題進行討論,并闡述作者的看法。

2聚丙烯纖維的阻裂效應

同常用的鋼纖維相比,聚丙烯纖維的特點是細度高(當量直徑0.02~0.1mm)、數(shù)量多(常用的0.9kg/m3的摻量充分分散可獲得700~3000萬根纖維單絲)、在混凝土中的纖維間距小。上述特點使聚丙烯纖維能有效限制早期(塑性期和硬化初期)混凝土由于離析、泌水、收縮等因素形成的原生裂隙的發(fā)生和發(fā)展,減小原生裂隙的數(shù)量和尺度。而原生裂隙通常是混凝土破壞或性能劣化的起源。從此角度理解,可認為聚丙烯纖維的上述阻裂效應的意義,不僅在于有效地阻止了早期混凝土塑性裂縫的發(fā)生和發(fā)展,其意義更在于通過提高材料介質的連續(xù)性,能使硬化后混凝土的性能得到顯著改善。對于路面和橋面混凝土,由于所承受的彎拉荷載和反復沖擊荷載,對混凝土內原生裂隙數(shù)量和尺度的敏感性較高,原生裂隙在數(shù)量和尺度上的減小對提高其使用性能是非常有利的。

存在的問題是:①聚丙烯纖維的阻裂效應得以發(fā)揮的必要條件,是混凝土在硬化早期同時處于變形受限和失水收縮的狀態(tài),而這樣的條件室內或現(xiàn)場制作的小試件并不具備。這種差異實際上體現(xiàn)了用小試件評定實際結構物中混凝土強度或耐久性的不足之處,對聚丙烯纖維混凝土這種傾向性更為明顯,其結果造成了對聚丙烯纖維在混凝土中作用的低估。②聚丙烯纖維的阻裂效應尚很難通過試驗進行定量的評價。雖然有關人員模擬現(xiàn)場條件制作了各種試驗裝置,進行聚丙烯纖維阻裂效應的研究,但受各種偶然因素的作用,試驗結果的再現(xiàn)性不佳。以上因素造成了對聚丙烯纖維使用效果的低估和認識上的模糊。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