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觀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5 06:33:0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jù)多年的文秘經(jīng)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時空觀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chuàng)文章,歡迎參考。
馬克思社會時空觀
一、社會時空問題的提出
對馬克思何以提出社會時空觀,或社會時空觀何以可能,國內(nèi)學者有不同見解,具有代表性的是以下兩種:
1.從哲學的時空框架中邏輯地推出。
劉奔在《時間是人類的發(fā)展空間:社會時一空初探》(《哲學研究》1991年第1期)一文中提出:哲學的時空范疇,是物質(zhì)運動的規(guī)律性的表現(xiàn),那么作為運動高級形式的社會當然也有自己特有的時空結(jié)構(gòu)。社會時空特性,無非是社會運動的規(guī)律性在時空關(guān)系上的體現(xiàn)。
劉奔是從時空與物質(zhì)運動的關(guān)系入手,將這一理論“推廣”到社會歷史領(lǐng)域的。
2.時空來源于人的社會實踐。
馬克思時空觀新論
在馬克思一生浩如煙海的著述中,除了早年的博士論文以外,直接談及時空問題的,迄今未見。這是個不爭的事實,但也是個謎團,令人疑惑不解。時空觀如同物質(zhì)觀、意識觀、運動觀、真理觀一樣,是哲學構(gòu)成的基本板塊,為一切完備的哲學體系所必需。馬克思哲學思想博大精深,實是不可能存在時空空場的。那么,馬克思的時空觀在哪里呢?它應該是什么樣的形態(tài)呢?下面試作一間接的探尋和演繹。
物質(zhì)時空:物質(zhì)存在的基本形式
恩格斯在《反杜林論》序言中說:“本書所闡述的世界觀,絕大部分是由馬克思確立和闡發(fā)的,而只有極小的部分是屬于我的,所以,我的這部著作不可能在他不了解的情況下完成,這在我們相互之間是不言而喻的。在付印之前,我曾把全部原稿念給他聽,……在各種專業(yè)上互相幫助,這早就成了我們的習慣.”(注:《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47、556、392頁。)而《反杜林論》恰恰是恩格斯集中論述時空問題的著作,那里曾專辟一章《自然哲學·時間和空間》。既然馬克思對《反杜林論》全書,其中包括時空這一章已經(jīng)“聽”了,有所“了解”,并未提出異議,那么就可以認為,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所闡發(fā)的時空觀也就是馬克思所贊同的時空觀。
馬克思贊同恩格斯的時空觀不是偶然的,而是有著深刻的時代背景和學理意義。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把時空定義為“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并在批判杜林的過程中深刻地論述了空間的無限性和三維性以及時間的永恒性與一維性等原理。恩格斯對時空本質(zhì)和特性的表述是對歷史上唯物主義時空觀的批判繼承,代表了當時對時空認識的最高水平。
古代不可能有時空觀,古人只能從自身活動和對自然界的變化的觀察和體悟中形成順序、間隔、距離、規(guī)模等模糊的時空意識。德謨克利特開獨立的空間概念之先河,他的原子—虛空說實際上是把虛空理解為空間,認其為原子運動的場所。從此開始,對時空的研思越來越獨立化、抽象化,走上了純粹的哲學致思之路。
歷史上一切唯心主義哲學家的共同特點是否認時空的客觀性,把時空看成是主觀感覺或意識的產(chǎn)物。貝克萊把他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的命題運用于時空,認為時空僅僅是人們心中的觀念。他的名言是:“離開了心中觀念的前后繼承,時間是不存在的。”還說:“廣袤所在之外……即是在他心中的?!笨档乱卜磳r空的客觀性,認為時空不過是人類先驗固有的“感性直觀的純粹形式”,在他看來,抽去感性,時空就不存在。黑格爾不僅認為時空是絕對觀念的外化,還杜撰了時空分離論,認為自然界先有空間,絕對觀念外化為人類社會以后才出現(xiàn)時間。
馬克思社會時空觀研究探討論文
【內(nèi)容提要】本文從以下幾方面總結(jié)回顧國內(nèi)近年來馬克思社會時空觀研究狀況:馬克思社會時空觀問題的提出;國內(nèi)學者對馬克思社會時空觀的理論特色、時代意義、發(fā)展階段以及內(nèi)涵的闡釋;學者在社會時空的特征、社會時空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數(shù)字化與時空觀等問題上的新探索,虛擬時空是虛擬實踐引起的社會時空的新變化,這是數(shù)字化哲學研究的一個熱點和難點問題,也是社會時空理論的當展面臨的重大問題。
【英文摘要】ThisarticlerecallsandsummarizesrecentresearchonMarxistconceptionofsocialtimeandspaceinChinafromthreeperspectives,namely:(1)theriseofMarxistconceptionofsocialtimeandspace,(2)theinterpretationofitsdefiningfeatures,significanceoftheera,developmentalstagesandconnotationofMarxistconceptionofsocialtimeandspacebyChinesescholars,and(3)newexplorationsintoissuessuchascharacteristicsofsocialtimeandspace,relationofsocialtimeandspacewithsustaineddevelopment,andrelationbetweendigitalizationandconceptionoftimeandspaceaswell.Amongtheresearchtopicsisvirtualtimeandspace,whichreferstothenewchangesofsocialtimeandspacegivenrisetobyvirtualpractice.Itisahotanddifficultresearchtopicfordigitalizedphilosophy,andaseriousissuedealtwithbythetheoryofsocialtimeandspaceinitscourseofdevelopment.
【關(guān)鍵詞】社會時空/社會形態(tài)/自由時間/時空轉(zhuǎn)化/虛擬時空/socialtimeandspace/socialform/freetime/transitionoftimeandspace/virtualtimeandspace
【正文】
長期以來,國內(nèi)對馬克思時空觀的研究和傳統(tǒng)教科書對該理論的闡釋僅停留在辯證的自然時空觀上,對馬克思的社會時空理論則很少有人問津。20世紀90年代初,盡管個別學者曾對馬克思社會時空觀問題做了較為深入的探討,但沒有引起學界應有的回應和對該理論足夠的重視。隨著近幾年數(shù)字化和虛擬哲學研究的興起,馬克思的社會時空理論終于又浮出水面,重新引起理論界的興趣和關(guān)注。為此,回顧和總結(jié)近十年來國內(nèi)對這一問題的研究狀況,為這一理論在當代的深化和拓展提供一個基礎(chǔ)和平臺,顯然是很有必要的。
一、社會時空問題的提出
馬克思時空觀研究論文
【關(guān)鍵詞】物質(zhì)時空/實踐時空/信息時空/時空適度
【正文】
在馬克思一生浩如煙海的著述中,除了早年的博士論文以外,直接談及時空問題的,迄今未見。這是個不爭的事實,但也是個謎團,令人疑惑不解。時空觀如同物質(zhì)觀、意識觀、運動觀、真理觀一樣,是哲學構(gòu)成的基本板塊,為一切完備的哲學體系所必需。馬克思哲學思想博大精深,實是不可能存在時空空場的。那么,馬克思的時空觀在哪里呢?它應該是什么樣的形態(tài)呢?下面試作一間接的探尋和演繹。
物質(zhì)時空:物質(zhì)存在的基本形式
恩格斯在《反杜林論》序言中說:“本書所闡述的世界觀,絕大部分是由馬克思確立和闡發(fā)的,而只有極小的部分是屬于我的,所以,我的這部著作不可能在他不了解的情況下完成,這在我們相互之間是不言而喻的。在付印之前,我曾把全部原稿念給他聽,……在各種專業(yè)上互相幫助,這早就成了我們的習慣。”(注:《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47、556、392頁。)而《反杜林論》恰恰是恩格斯集中論述時空問題的著作,那里曾專辟一章《自然哲學·時間和空間》。既然馬克思對《反杜林論》全書,其中包括時空這一章已經(jīng)“聽”了,有所“了解”,并未提出異議,那么就可以認為,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所闡發(fā)的時空觀也就是馬克思所贊同的時空觀。
馬克思贊同恩格斯的時空觀不是偶然的,而是有著深刻的時代背景和學理意義。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把時空定義為“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并在批判杜林的過程中深刻地論述了空間的無限性和三維性以及時間的永恒性與一維性等原理。恩格斯對時空本質(zhì)和特性的表述是對歷史上唯物主義時空觀的批判繼承,代表了當時對時空認識的最高水平。
馬克思社會時空觀研究論文
【內(nèi)容提要】本文從以下幾方面總結(jié)回顧國內(nèi)近年來馬克思社會時空觀研究狀況:馬克思社會時空觀問題的提出;國內(nèi)學者對馬克思社會時空觀的理論特色、時代意義、發(fā)展階段以及內(nèi)涵的闡釋;學者在社會時空的特征、社會時空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數(shù)字化與時空觀等問題上的新探索,虛擬時空是虛擬實踐引起的社會時空的新變化,這是數(shù)字化哲學研究的一個熱點和難點問題,也是社會時空理論的當展面臨的重大問題。
【英文摘要】ThisarticlerecallsandsummarizesrecentresearchonMarxistconceptionofsocialtimeandspaceinChinafromthreeperspectives,namely:(1)theriseofMarxistconceptionofsocialtimeandspace,(2)theinterpretationofitsdefiningfeatures,significanceoftheera,developmentalstagesandconnotationofMarxistconceptionofsocialtimeandspacebyChinesescholars,and(3)newexplorationsintoissuessuchascharacteristicsofsocialtimeandspace,relationofsocialtimeandspacewithsustaineddevelopment,andrelationbetweendigitalizationandconceptionoftimeandspaceaswell.Amongtheresearchtopicsisvirtualtimeandspace,whichreferstothenewchangesofsocialtimeandspacegivenrisetobyvirtualpractice.Itisahotanddifficultresearchtopicfordigitalizedphilosophy,andaseriousissuedealtwithbythetheoryofsocialtimeandspaceinitscourseofdevelopment.
【關(guān)鍵詞】社會時空/社會形態(tài)/自由時間/時空轉(zhuǎn)化/虛擬時空/socialtimeandspace/socialform/freetime/transitionoftimeandspace/virtualtimeandspace
【正文】
長期以來,國內(nèi)對馬克思時空觀的研究和傳統(tǒng)教科書對該理論的闡釋僅停留在辯證的自然時空觀上,對馬克思的社會時空理論則很少有人問津。20世紀90年代初,盡管個別學者曾對馬克思社會時空觀問題做了較為深入的探討,但沒有引起學界應有的回應和對該理論足夠的重視。隨著近幾年數(shù)字化和虛擬哲學研究的興起,馬克思的社會時空理論終于又浮出水面,重新引起理論界的興趣和關(guān)注。為此,回顧和總結(jié)近十年來國內(nèi)對這一問題的研究狀況,為這一理論在當代的深化和拓展提供一個基礎(chǔ)和平臺,顯然是很有必要的。
一、社會時空問題的提出
馬克思時空觀分析論文
【關(guān)鍵詞】物質(zhì)時空/實踐時空/信息時空/時空適度
【正文】
在馬克思一生浩如煙海的著述中,除了早年的博士論文以外,直接談及時空問題的,迄今未見。這是個不爭的事實,但也是個謎團,令人疑惑不解。時空觀如同物質(zhì)觀、意識觀、運動觀、真理觀一樣,是哲學構(gòu)成的基本板塊,為一切完備的哲學體系所必需。馬克思哲學思想博大精深,實是不可能存在時空空場的。那么,馬克思的時空觀在哪里呢?它應該是什么樣的形態(tài)呢?下面試作一間接的探尋和演繹。
物質(zhì)時空:物質(zhì)存在的基本形式
恩格斯在《反杜林論》序言中說:“本書所闡述的世界觀,絕大部分是由馬克思確立和闡發(fā)的,而只有極小的部分是屬于我的,所以,我的這部著作不可能在他不了解的情況下完成,這在我們相互之間是不言而喻的。在付印之前,我曾把全部原稿念給他聽,……在各種專業(yè)上互相幫助,這早就成了我們的習慣?!?注:《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47、556、392頁。)而《反杜林論》恰恰是恩格斯集中論述時空問題的著作,那里曾專辟一章《自然哲學·時間和空間》。既然馬克思對《反杜林論》全書,其中包括時空這一章已經(jīng)“聽”了,有所“了解”,并未提出異議,那么就可以認為,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所闡發(fā)的時空觀也就是馬克思所贊同的時空觀。
馬克思贊同恩格斯的時空觀不是偶然的,而是有著深刻的時代背景和學理意義。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把時空定義為“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并在批判杜林的過程中深刻地論述了空間的無限性和三維性以及時間的永恒性與一維性等原理。恩格斯對時空本質(zhì)和特性的表述是對歷史上唯物主義時空觀的批判繼承,代表了當時對時空認識的最高水平。
馬克思社會時空觀研究論文
【內(nèi)容提要】本文從以下幾方面總結(jié)回顧國內(nèi)近年來馬克思社會時空觀研究狀況:馬克思社會時空觀問題的提出;國內(nèi)學者對馬克思社會時空觀的理論特色、時代意義、發(fā)展階段以及內(nèi)涵的闡釋;學者在社會時空的特征、社會時空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數(shù)字化與時空觀等問題上的新探索,虛擬時空是虛擬實踐引起的社會時空的新變化,這是數(shù)字化哲學研究的一個熱點和難點問題,也是社會時空理論的當展面臨的重大問題。
【英文摘要】ThisarticlerecallsandsummarizesrecentresearchonMarxistconceptionofsocialtimeandspaceinChinafromthreeperspectives,namely:(1)theriseofMarxistconceptionofsocialtimeandspace,(2)theinterpretationofitsdefiningfeatures,significanceoftheera,developmentalstagesandconnotationofMarxistconceptionofsocialtimeandspacebyChinesescholars,and(3)newexplorationsintoissuessuchascharacteristicsofsocialtimeandspace,relationofsocialtimeandspacewithsustaineddevelopment,andrelationbetweendigitalizationandconceptionoftimeandspaceaswell.Amongtheresearchtopicsisvirtualtimeandspace,whichreferstothenewchangesofsocialtimeandspacegivenrisetobyvirtualpractice.Itisahotanddifficultresearchtopicfordigitalizedphilosophy,andaseriousissuedealtwithbythetheoryofsocialtimeandspaceinitscourseofdevelopment.
【關(guān)鍵詞】社會時空/社會形態(tài)/自由時間/時空轉(zhuǎn)化/虛擬時空/socialtimeandspace/socialform/freetime/transitionoftimeandspace/virtualtimeandspace
【正文】
長期以來,國內(nèi)對馬克思時空觀的研究和傳統(tǒng)教科書對該理論的闡釋僅停留在辯證的自然時空觀上,對馬克思的社會時空理論則很少有人問津。20世紀90年代初,盡管個別學者曾對馬克思社會時空觀問題做了較為深入的探討,但沒有引起學界應有的回應和對該理論足夠的重視。隨著近幾年數(shù)字化和虛擬哲學研究的興起,馬克思的社會時空理論終于又浮出水面,重新引起理論界的興趣和關(guān)注。為此,回顧和總結(jié)近十年來國內(nèi)對這一問題的研究狀況,為這一理論在當代的深化和拓展提供一個基礎(chǔ)和平臺,顯然是很有必要的。
一、社會時空問題的提出
馬克思時空觀分析論文
【關(guān)鍵詞】物質(zhì)時空/實踐時空/信息時空/時空適度
【正文】
在馬克思一生浩如煙海的著述中,除了早年的博士論文以外,直接談及時空的,迄今未見。這是個不爭的事實,但也是個謎團,令人疑惑不解。時空觀如同物質(zhì)觀、意識觀、運動觀、真理觀一樣,是構(gòu)成的基本板塊,為一切完備的哲學體系所必需。馬克思哲學思想博大精深,實是不可能存在時空空場的。那么,馬克思的時空觀在哪里呢?它應該是什么樣的形態(tài)呢?下面試作一間接的探尋和演繹。
物質(zhì)時空:物質(zhì)存在的基本形式
恩格斯在《反杜林論》序言中說:“本書所闡述的世界觀,絕大部分是由馬克思確立和闡發(fā)的,而只有極小的部分是屬于我的,所以,我的這部著作不可能在他不了解的情況下完成,這在我們相互之間是不言而喻的。在付印之前,我曾把全部原稿念給他聽,……在各種專業(yè)上互相幫助,這早就成了我們的習慣.”(注:《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47、556、392頁。)而《反杜林論》恰恰是恩格斯集中論述時空問題的著作,那里曾專辟一章《哲學·時間和空間》。既然馬克思對《反杜林論》全書,其中包括時空這一章已經(jīng)“聽”了,有所“了解”,并未提出異議,那么就可以認為,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所闡發(fā)的時空觀也就是馬克思所贊同的時空觀。
馬克思贊同恩格斯的時空觀不是偶然的,而是有著深刻的背景和學理意義。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把時空定義為“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并在批判杜林的過程中深刻地論述了空間的無限性和三維性以及時間的永恒性與一維性等原理。恩格斯對時空本質(zhì)和特性的表述是對上唯物主義時空觀的批判繼承,代表了當時對時空認識的最高水平。
淺談時空觀念初中歷史教學
時空觀念是歷史學科的五大核心素養(yǎng)之一,它能否在課堂中有效“落地”事關(guān)學生能否對所學知識進行宏觀認識與微觀理解。正如廣東省深圳科學高中姚曉嵐老師所言,時空觀念素養(yǎng)的形成有益于“讓學生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認識歷史;能在不同的時空條件下對史事作出合理的解釋;能運用時空觀念洞察歷史趨勢,認清歷史方位和時代主題,從而增強歷史自覺性”。[1]那么,究竟該如何去培養(yǎng)初中學生的時空觀念呢?在教授部編版九年級上冊歷史教材時,筆者精心設(shè)計了相關(guān)的教學案例。此處,筆者不揣淺陋,與諸位同仁分享自己的一些做法。不當之處,懇請指正。
一、精選史料搭平臺,厘清先后次序
在備課《古代印度》時,筆者發(fā)現(xiàn)本課立足于文明史觀,相繼介紹了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森嚴的種姓制度、釋迦摩尼創(chuàng)立佛教三種不同類型的文明。如此內(nèi)容設(shè)置,有助于學生宏觀認識古代印度的文明。唯一不足的是,本課沒有清晰的時間線索,這種缺失容易導致學生形成錯誤的時空觀。例如,有關(guān)孔雀王朝基本統(tǒng)一印度的內(nèi)容被放置于第一部分,而佛教創(chuàng)立則被置于第三部分。如若不采取相關(guān)教學措施,學生依據(jù)定勢思維,則會顛倒二者的先后次序,誤認為佛教創(chuàng)立在孔雀王朝之后。為此,筆者摘取了相關(guān)史料,以此來搭建二者間的關(guān)聯(lián)。古代印度摩揭陀國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國王,早年好戰(zhàn)殺戮,統(tǒng)一了除南亞次大陸的整個印度,晚年篤信佛教,放下屠刀。又被稱為“無憂王”。阿育王在全國各地興建佛教建筑,據(jù)說總共興建了84000座奉祀佛骨的佛舍利塔。為了消除佛教不同教派的爭議,為佛教在印度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阿育王邀請著名高僧目犍連子帝須長老召集1000比丘,在華氏城舉行大集結(jié)(此為佛教史上第三次大結(jié)集),驅(qū)除了外道,整理了經(jīng)典,并編撰了《論事》。[2]通過上述材料的呈現(xiàn),學生最終構(gòu)建出了以下思維導圖:理解歷史史實應該置于當時當?shù)氐臍v史情境中加以考察,與此同時我們又應該從整體的角度思考這一歷史史實與其前后的時間聯(lián)系、與世界其他地區(qū)的空間聯(lián)系。在歷史教學中,依托“四向評史”法審視歷史史實,既能把握整體與局部的辯證關(guān)系,又能較好地培養(yǎng)學生時空觀念這一核心素養(yǎng),這也成為讓時空觀念核心素養(yǎng)真正落地生根的一個有效實現(xiàn)路徑。又如,在學完第18課《美國的獨立戰(zhàn)爭》、第19課《法國大革命與拿破侖帝國》后,部分學生始終認為法國大革命早于美國獨立戰(zhàn)爭。此外,由于啟蒙運動內(nèi)容被穿插于第19課的第一子目,如若我們不補充相關(guān)材料的話,學生可能會誤認為美國獨立戰(zhàn)爭發(fā)生于啟蒙運動之前,他們也更難以知曉啟蒙運動在美國獨立戰(zhàn)爭及民主共和制建立中所發(fā)揮的作用。有鑒于此,筆者精選了相關(guān)啟蒙思想在北美十三塊殖民地廣為傳播的史料,以此來避免學生形成錯誤的時空觀念。由此可知,適當提供相關(guān)課外史料,并據(jù)此來建立邏輯關(guān)系易混項之間的聯(lián)系,這將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時空觀念。當然,在選取史料時,我們一定要注意它是否能搭建起邏輯關(guān)系易混項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最后,在史料閱讀的基礎(chǔ)上,讓學生構(gòu)建思維導圖,厘清歷史事件發(fā)生的先后次序。
二、創(chuàng)造歷史情境,回到“歷史現(xiàn)場”
在學完拜占庭帝國后,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對所學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帝國存有張冠李戴的現(xiàn)象。給其提供疆域圖,竟不能分清亞歷山大帝國與羅馬帝國,遑論它們與波斯帝國、拜占庭帝國、阿拉伯帝國之間的關(guān)系。為此,筆者給學生提供了這些帝國的疆域圖,并布置了以下問題:穿越時空,如果你生活在不同時代的拜占庭城市(公元前6世紀、公元前4世紀、公元2世紀、公元6世紀、公元7世紀、公元1453年),請結(jié)合所學,發(fā)揮想象,描述一下你在不同時代的所見所聞。此問充分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在筆者的幫助下,學生大都交出了滿意的答卷。示例:(1)如果我生活在公元前6世紀,此時我們正被波斯帝國所控制,它是一個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帝國,在公元前525年,帝國攻占埃及,埃及滅亡。(2)如果我生活在公元前4世紀,此時我們正被崛起于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帝國所控制,它曾在伊蘇斯戰(zhàn)役中以少勝多打敗波斯帝國皇帝大流士三世。隨后,我們的帝國又攻占了北非埃及,最遠打到了印度河流域,最終它成為了一個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帝國。東西方文明也隨之走向交匯。(3)如果我生活在公元2世紀,此時我們正被羅馬帝國所統(tǒng)治。而在此前,隨著亞歷山大帝國的滅亡,羅馬共和國和羅馬帝國先后崛起。直至此時,我帝國已成為一個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帝國,地中海已成為我帝國的內(nèi)湖。我帝國最北可抵達不列顛。(4)如果我生活在公元6世紀,此時我們已隸屬于東羅馬帝國,也就是拜占庭帝國,我的家鄉(xiāng)也是帝國的都城。我的帝國雖不及羅馬帝國那么遼闊,但仍然地跨三大洲。此時最有名的皇帝是查士丁尼,他曾頒布了四部法典,合稱為《羅馬民法大全》。(5)如果我生活在公元7世紀,此時的拜占庭帝國已經(jīng)面臨外部危機,阿拉伯帝國日益崛起,并開始侵占我帝國控制下北非及西亞等處的領(lǐng)土。帝國已岌岌可危。(6)如果我生活在公元1453年,此時拜占庭帝國已被土耳其人所建立的奧斯曼帝國所滅亡,我的家鄉(xiāng)被土耳其攻占,并改名為伊斯坦布爾。以上示例是某一學生的作品,語言盡管不夠老練,但從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已經(jīng)進入“歷史現(xiàn)場”,以當事人的口吻來描述他們所親歷的那些事兒?;谝陨献龇?,我們拉近了學生與歷史的距離,歷史已不再是那些死氣沉沉的知識。筆者相信,通過以上做法,學生已熟悉各大帝國政權(quán)更迭的史實,時空觀念也在不斷形成。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我們要多設(shè)置一些開放性的問題,打開學生的思維之窗,以此來發(fā)展學生的時空觀念素養(yǎng)。
三、加強中外關(guān)聯(lián),放大時空視角
馬克思社會時空觀理論探究論文
【摘要】:馬克思的哲學時空觀可以分為辯證的自然時空觀和社會時空觀兩個部分。社會時空觀是馬克思哲學時空觀的重要維度,它具有屬人性,歷史性,可轉(zhuǎn)換性,價值性等一系列新的特點,是我們透視社會歷史現(xiàn)象的新視角,新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及實踐意義。
【關(guān)鍵詞】:社會時空;意義;時空觀
在當今社會,國際間的競爭日趨激烈,社會的發(fā)展問題已經(jīng)成為世界的突出主題之一。這樣,盡最大可能地促進社會發(fā)展也就成為各國的目標,而馬克思主義時空觀無論是對社會整體的持續(xù)發(fā)展,還是個人的全面發(fā)展都很重要,所以,深入地研究馬克思主義時空觀與社會發(fā)展的關(guān)系是完全必要的。
一.傳統(tǒng)哲學教科書關(guān)于馬克思主義時空觀理論解讀的局限性
傳統(tǒng)教科書中時空理論的科學性在于:強調(diào)時空與運動的不可分離性,根除了牛頓“絕對時空”觀認為時空與運動無關(guān)的錯誤觀念;強調(diào)時空存在的客觀性,否定了康德把時空理解為先天直觀形式和馬赫把時空理解為整理感覺材料的工具的過分夸大主觀性的錯誤;強調(diào)了時空的無限性,否定了黑格爾認為自然界的發(fā)展是在空間以內(nèi)、時間之外的觀點和杜林認為世界在時間上是有開端的、在空間上是有界限的時空觀。
但是,傳統(tǒng)教科書時空理論也存在嚴重失誤:它沒有從根本上走出舊哲學從物質(zhì)和運動出發(fā)來闡述時空理論的基本思路。它在強調(diào)時空客觀實在性時又把時空絕對化、抽象化了。這種與人的活動相分離的、始終是以抽象的物質(zhì)或抽象自然界作為載體的時空觀,必定是超越社會歷史的。所以,傳統(tǒng)教科書中的時空觀是對馬克思時空觀的誤讀(或片面理解),它沒有從根本上反映馬克思的時空理論的全貌和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