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條范文10篇

時間:2024-02-10 21:47:0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jù)多年的文秘經(jīng)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教條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chuàng)文章,歡迎參考。

論馬克思哲學教條研究

我們的生活捉摸不定,世界變化無常,我們需要賦予世界以意義。為此,人們最常使用的心智策略就是“二分法”,通過把事物和世界區(qū)分為晝與夜、黑與白、現(xiàn)象與本質(zhì)、惡與善、真與假等二元對立關系,使復雜的世界呈現(xiàn)出“秩序”,顯現(xiàn)出易為人所把握的“意義”。然而,“二分化”實質(zhì)上是一種“知性方法”,把本來是“整全”的事物“一分為二”,所導致的必然后果便是“事物本身”具體、豐富的內(nèi)容的遺漏和喪失。在馬克思哲學的研究中,我們運用這種“二分化”,形成了一系列的知性對立關系,并由此逐漸演化為種種理論教條。我們認為,馬克思哲學研究的進一步發(fā)展,亟需超越這些由二極對立思維方式所形成的理論教條。本文僅通過對兩個教條的分析,來引發(fā)人們對此問題的關注。

一、“成熟”與“不成熟”二元對立的教條及其超越

在馬克思哲學研究中,影響最大的一對二元對立關系無疑是所謂“不成熟馬克思”與“成熟馬克思”的對立。它認為,在“早期馬克思”與“晚期馬克思”之間存在著一種內(nèi)在的斷裂,“早期馬克思”是“不成熟的馬克思”,只有“晚期馬克思”才是“成熟的馬克思”,因此今天理解馬克思,最重要的闡發(fā)“成熟馬克思”的思想并自覺地與“不成熟的馬克思”劃清界線并對之采取批判態(tài)度。這種觀念在馬克思哲學研究中長期以來具有重大影響,甚至被視為理所當然的理論教條而被接受下來。

需要予以反思的是,把馬克思思想?yún)^(qū)分為“成熟的馬克思”與“不成熟的馬克思”,我們所賴以依靠的根據(jù)或標準是什么?這種根據(jù)或標準是否具有充分的合法性?

綜合以往種種觀點,人們主要提出了如下三種有代表性的“標準”。

第一,以“成熟的馬克思”為標準。以“成熟的馬克思”為參照,來區(qū)分“成熟”與“不成熟”,這是人們通常采取的一種做法。它假定,馬克思的思想以時間為次序,遵循著不斷拋棄不成熟的舊哲學,尤其是費爾巴哈人本主義的痕跡,越來越走向成熟的過程,因此,以“成熟的馬克思”為坐標,即可十分清楚地確定“成熟”與“不成熟”的分野,從而達到清除“不成熟”的成分并保留“成熟”成果的目的。

查看全文

從教條思維中解放出來

保持馬克思主義政治經(jīng)濟學的科學性,根據(jù)時代的發(fā)展變化發(fā)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jīng)濟學,就必須擺脫教條思維的束縛。1886年,恩格斯指出:“我們的理論不是教條,而是對包含著一連串互相銜接的階段的發(fā)展過程的闡明。”1887年,他又說:“我們的理論是發(fā)展著的理論,而不是必須背得爛熟并機械地加以重復的教條?!狈此奸L期以來我們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jīng)濟學的教學內(nèi)容,不少人習慣于教授“背得爛熟并機械地加以重復的教條”,所欠缺的恰恰就是對“包含著一連串互相銜接的階段的發(fā)展過程的闡明”。其結果是,把豐富生動的經(jīng)濟理論變成了呆板的教條宣講,嚴重窒息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jīng)濟學的生命力。

當前,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jīng)濟學教材的編纂過程中,在探討如何繼承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jīng)濟學的問題上,馬克思、恩格斯生前對那種教條式“馬克思主義者”的批評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注意。例如,1890年8月27日,恩格斯在談到當時德國社會內(nèi)形成的“青年派”所搞的“馬克思主義”時評價道:“關于這種馬克思主義,馬克思曾經(jīng)說過:‘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馬克思主義者?!倍鞲袼篂槭裁催@樣說呢?因為德國社會自1878年以來一直處于俾斯麥反社會黨人非常法的恐怖鎮(zhèn)壓下,但由于工人運動的蓬勃發(fā)展,1890年反社會黨人非常法被廢除。但德國社會內(nèi)形成的代表小資產(chǎn)階級半無政府主義的“青年派”,卻不顧黨的活動條件已經(jīng)發(fā)生了極大變化,仍然否認利用合法斗爭形式的必要性,甚至在社會人在國會選舉中獲得壓倒多數(shù)的勝利、俾斯麥被迫辭職的情況下,還號召工人在5月1日舉行總罷工。對于這種扭曲的“馬克思主義”,恩格斯寫道:“馬克思大概會把海涅對自己的模仿者說的話轉(zhuǎn)送給這些先生們:‘我播下的是龍種,而收獲的卻是跳蚤’?!?/p>

可見,僅有發(fā)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jīng)濟學的信念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具備馬克思那種科學嚴謹?shù)难芯糠椒?。這種方法的精髓不僅是從抽象到具體等,還貫穿著與時俱進的精神。因而,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發(fā)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jīng)濟學,必須徹底擺脫教條主義的束縛:

其一,馬克思主義政治經(jīng)濟學研究需要最新數(shù)據(jù)支撐。例如,馬克思在著作發(fā)表前,總是要把直到最后一天的所有材料都搜集齊全。恩格斯認為《資本論》第二卷遲遲沒有出版的原因,除了馬克思的身體生病之外,就是馬克思的研究態(tài)度極為嚴謹。為了用最新的數(shù)據(jù)來說話,馬克思參考的俄國統(tǒng)計學方面的書籍就有兩個多立方米。

其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jīng)濟學研究必須關注最新的歷史事件。例如,馬克思通常總要等到自己的著作快付印的時候再作最后的校訂,因為那時最新的歷史事件會按照必然的規(guī)律為他的理論闡述提供最現(xiàn)實的例證。

其三,馬克思主義政治經(jīng)濟學對于重大的經(jīng)濟現(xiàn)象,要根據(jù)長期發(fā)展的歷史事實來加以確定和研究。例如,恩格斯早在19世紀40年代在曼徹斯特就看到了倫敦交易所的先生企圖否認金融市場也會有自己的危機,但恩格斯認識到,金融貿(mào)易和商品貿(mào)易一分離,它就有了自己的發(fā)展以及它自己的本性所決定的特殊的規(guī)律和階段。所以,經(jīng)過長期的考察,恩格斯在19世紀90年代提出,對于金融危機問題,“特別是要根據(jù)近20年的歷史來加以確定和研究”。

查看全文

蒯因的“兩個教條”批判及其影響

[摘要]蒯因在《經(jīng)驗論的兩個教條》中,對分析陳述與綜合陳述的截然二分以及還原論或意義的證實說做了最尖銳、最內(nèi)行、充滿智慧的批判。他批判的真正意圖是:從拒斥同義性到拒斥意義,摒棄語句的意義這個概念;拒斥一切先驗認識,把所有知識直接間接地奠定在感覺經(jīng)驗知識的基礎上。對其批判的有效性的質(zhì)疑主要在于:他要求一個過于嚴格的分析性定義標準;用來批判還原論的整體論本身也存在著嚴重的理論困難。無論從蒯因哲學內(nèi)部還是從整個分析哲學的發(fā)展來看,蒯因的批判都產(chǎn)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他的這篇論文因此被稱為“20世紀哲學中最有影響的論文之一”,樹立了“一塊哲學史上的里程碑”。

[關鍵詞]分析陳述,綜合陳述,還原論,整體論,后分析哲學

1951年,蒯因(W.V.Quine,1908—)發(fā)表一篇著名論文《經(jīng)驗論的兩個教條》,對分析陳述與綜合陳述的截然二分以及還原論或意義的證實說做了最尖銳、最內(nèi)行、充滿智慧的批判。他批判的真正靶子是邏輯經(jīng)驗主義的意義理論,后者認為分析性只是根據(jù)命題中所含詞項的意義為真。他的批判是這樣進行的:首先,他證明分析陳述和綜合陳述的區(qū)分迄今沒有得到清楚的刻畫與闡明;其次,他證明認為需要作出這一區(qū)分是錯誤的。他用整體論批判還原論,認為后一綱領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它基于一種有關理論如何與經(jīng)驗相聯(lián)系的錯誤觀點。他批判的真正意圖則是:從拒斥同義性到拒斥意義,摒棄語句的意義這個概念;拒斥一切先驗認識,把所有知識直接間接地奠定在感覺經(jīng)驗知識的基礎上。有人認為,蒯因的這篇論文是“20世紀哲學中最有影響的論文之一”,樹立了“一塊哲學史上的里程碑”。本文將考察蒯因的批判及其所產(chǎn)生的影響。

一、“第一教條”批判及其評價

蒯因的批判從考察分析性的背景開始。盡管從源流上看,分析陳述和綜合陳述的區(qū)分既與萊布尼茨的推理真理和事實真理的區(qū)分有聯(lián)系,同時也與休謨關于觀念聯(lián)系和事實問題的區(qū)分有關,但在哲學史上第一次明確作出這一區(qū)分的是康德,他從主謂式命題的角度把一切命題區(qū)分為分析命題和綜合命題。分析命題“通過謂詞不給主詞的概念增加任何東西,它只是把我們在主詞中所已經(jīng)始終思考著的內(nèi)容(雖然是不清楚地)分析為那些構成分析命題的概念?!倍C合命題“給主詞概念增加一個我們在任何方式下都沒有思考過的謂詞,并且這個謂詞不能用分析的方法從主詞中抽引出來?!辈⑶?,康德認為,一切分析命題都是必然的、先驗的,而綜合命題都是偶然的、經(jīng)驗的。但他容許有例外存在,這就是先驗綜合命題,即謂詞不是從主詞分析出來的、但又必定和主詞聯(lián)結著的命題,也就是指既增添新內(nèi)容、又具有普遍必然性的命題??档抡J為,一切科學知識都是由這類命題構成的。邏輯經(jīng)驗主義者接受了康德的區(qū)分,但對其作了兩個不算小的修改:第一,重新定義分析命題和綜合命題,使這一區(qū)分適用于包括主謂式命題在內(nèi)的一切形式的命題。他們認為,“當一個命題的效準僅依據(jù)于它所包括的那些符號的定義,我們稱之為分析命題;當一個命題的效準決定于經(jīng)驗事實,我們稱之為綜合命題?!钡诙?,排斥先驗綜合命題的存在,認為任何必然命題無例外地都是分析命題。這樣,他們就把分析命題和綜合命題的區(qū)分,與必然命題和偶然命題、先驗命題與后驗命題的區(qū)分完全等同起來了。在他們看來,凡分析命題都是必然的、先天的,凡綜合命題都是偶然的、后驗的。他們企圖憑借上述區(qū)分,既堅持徹底的經(jīng)驗論立場,又承認邏輯和數(shù)學命題的真理性和必然性。因為邏輯和數(shù)學命題不包含任何經(jīng)驗內(nèi)容,因此總是被經(jīng)驗空洞地證實著,它們是必然的、先天的。至于其他綜合命題,由于包含經(jīng)驗內(nèi)容,其真假取決于經(jīng)驗證實,因此是后驗的、偶然的。正因如此,分析命題與綜合命題的區(qū)分就成為是邏輯經(jīng)驗主義的基石。

查看全文

馬克思哲學教條管理論文

【內(nèi)容提要】運用二元對立的知性思維方式來理解馬克思哲學,并由此而形成抽象的理論教條,直接妨礙馬克思哲學研究的進一步擴展和深化。本文著重反思和分析了在馬克思哲學中有著重要影響的兩個教條,即“成熟”與“不成熟”二元對立的教條、“解釋世界”與“改造世界”二元對立的教條,指出二者并無充分的學理根據(jù),也違背哲學存在和發(fā)展的本性,因此,克服這類抽象的理論教條,是推動馬克思哲學健康發(fā)展的重要前提。

【英文摘要】ThefurtherexpansionanddeepeningofthestudyofMarxistphilosophyarehindereddirectlybytheintellectualthinkingmodeofbinaryantinomywhichisusedtounderstandMarx''''sphilosophyandeventuallytoformtheabstracttheoreticaldogmas.ThisarticleemphaticallyreviewsandanalyzesthetwodogmaswhichhaveimportantinfluencesinMarxistphilosophy,namelythebinaryantinomydogmasof“mature”and“immature”,aswellasthatof“explainingtheworld”and“transformingtheworld”.Thefactisalsopointedoutthattherearenosufflcientfoundationsofscientificprinciplesbetweenthetwodogmasandtheyviolatethenatureofexistenceanddevelopmentofphilosophyaswell.Therefore,overcomingthisabstracttheoreticaldogmaisanimportantprerequisiteofpromotingMarxistphilosophyanddevelopitinahealthyway.

【關鍵詞】二元對立/“成熟”與“不成熟”/“解釋世界”與“改造世界”/binaryantinomy/“mature”and“immature”/“explainingtheworld”and“transformingtheworld”

【正文】

中圖分類號:B0-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0-7504(2004)01-0034-05

我們的生活捉摸不定,世界變化無常,我們需要賦予世界以意義。為此,人們最常使用的心智策略就是“二分法”,通過把事物和世界區(qū)分為晝與夜、黑與白、現(xiàn)象與本質(zhì)、惡與善、真與假等二元對立關系,使復雜的世界呈現(xiàn)出“秩序”,顯現(xiàn)出易為人所把握的“意義”。然而,“二分化”實質(zhì)上是一種“知性方法”,把本來是“整全”的事物“一分為二”,所導致的必然后果便是“事物本身”具體、豐富的內(nèi)容的遺漏和喪失。在馬克思哲學的研究中,我們運用這種“二分化”,形成了一系列的知性對立關系,并由此逐漸演化為種種理論教條。我們認為,馬克思哲學研究的進一步發(fā)展,亟需超越這些由二極對立思維方式所形成的理論教條。本文僅通過對兩個教條的分析,來引發(fā)人們對此問題的關注。

查看全文

馬克思哲學教條研究論文

【內(nèi)容提要】運用二元對立的知性思維方式來理解馬克思哲學,并由此而形成抽象的理論教條,直接妨礙馬克思哲學研究的進一步擴展和深化。本文著重反思和分析了在馬克思哲學中有著重要影響的兩個教條,即“成熟”與“不成熟”二元對立的教條、“解釋世界”與“改造世界”二元對立的教條,指出二者并無充分的學理根據(jù),也違背哲學存在和發(fā)展的本性,因此,克服這類抽象的理論教條,是推動馬克思哲學健康發(fā)展的重要前提。

【英文摘要】ThefurtherexpansionanddeepeningofthestudyofMarxistphilosophyarehindereddirectlybytheintellectualthinkingmodeofbinaryantinomywhichisusedtounderstandMarx''''sphilosophyandeventuallytoformtheabstracttheoreticaldogmas.ThisarticleemphaticallyreviewsandanalyzesthetwodogmaswhichhaveimportantinfluencesinMarxistphilosophy,namelythebinaryantinomydogmasof“mature”and“immature”,aswellasthatof“explainingtheworld”and“transformingtheworld”.Thefactisalsopointedoutthattherearenosufflcientfoundationsofscientificprinciplesbetweenthetwodogmasandtheyviolatethenatureofexistenceanddevelopmentofphilosophyaswell.Therefore,overcomingthisabstracttheoreticaldogmaisanimportantprerequisiteofpromotingMarxistphilosophyanddevelopitinahealthyway.

【關鍵詞】二元對立/“成熟”與“不成熟”/“解釋世界”與“改造世界”/binaryantinomy/“mature”and“immature”/“explainingtheworld”and“transformingtheworld”

【正文】

中圖分類號:B0-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0-7504(2004)01-0034-05

我們的生活捉摸不定,世界變化無常,我們需要賦予世界以意義。為此,人們最常使用的心智策略就是“二分法”,通過把事物和世界區(qū)分為晝與夜、黑與白、現(xiàn)象與本質(zhì)、惡與善、真與假等二元對立關系,使復雜的世界呈現(xiàn)出“秩序”,顯現(xiàn)出易為人所把握的“意義”。然而,“二分化”實質(zhì)上是一種“知性方法”,把本來是“整全”的事物“一分為二”,所導致的必然后果便是“事物本身”具體、豐富的內(nèi)容的遺漏和喪失。在馬克思哲學的研究中,我們運用這種“二分化”,形成了一系列的知性對立關系,并由此逐漸演化為種種理論教條。我們認為,馬克思哲學研究的進一步發(fā)展,亟需超越這些由二極對立思維方式所形成的理論教條。本文僅通過對兩個教條的分析,來引發(fā)人們對此問題的關注。

查看全文

馬克思哲學研究教條及超越論文

【內(nèi)容提要】運用二元對立的知性思維方式來理解馬克思哲學,并由此而形成抽象的理論教條,直接妨礙馬克思哲學研究的進一步擴展和深化。本文著重反思和分析了在馬克思哲學中有著重要影響的兩個教條,即“成熟”與“不成熟”二元對立的教條、“解釋世界”與“改造世界”二元對立的教條,指出二者并無充分的學理根據(jù),也違背哲學存在和發(fā)展的本性,因此,克服這類抽象的理論教條,是推動馬克思哲學健康發(fā)展的重要前提。

【英文摘要】ThefurtherexpansionanddeepeningofthestudyofMarxistphilosophyarehindereddirectlybytheintellectualthinkingmodeofbinaryantinomywhichisusedtounderstandMarx''''sphilosophyandeventuallytoformtheabstracttheoreticaldogmas.ThisarticleemphaticallyreviewsandanalyzesthetwodogmaswhichhaveimportantinfluencesinMarxistphilosophy,namelythebinaryantinomydogmasof“mature”and“immature”,aswellasthatof“explainingtheworld”and“transformingtheworld”.Thefactisalsopointedoutthattherearenosufflcientfoundationsofscientificprinciplesbetweenthetwodogmasandtheyviolatethenatureofexistenceanddevelopmentofphilosophyaswell.Therefore,overcomingthisabstracttheoreticaldogmaisanimportantprerequisiteofpromotingMarxistphilosophyanddevelopitinahealthyway.

【關鍵詞】二元對立/“成熟”與“不成熟”/“解釋世界”與“改造世界”/binaryantinomy/“mature”and“immature”/“explainingtheworld”and“transformingtheworld”

【正文】

我們的生活捉摸不定,世界變化無常,我們需要賦予世界以意義。為此,人們最常使用的心智策略就是“二分法”,通過把事物和世界區(qū)分為晝與夜、黑與白、現(xiàn)象與本質(zhì)、惡與善、真與假等二元對立關系,使復雜的世界呈現(xiàn)出“秩序”,顯現(xiàn)出易為人所把握的“意義”。然而,“二分化”實質(zhì)上是一種“知性方法”,把本來是“整全”的事物“一分為二”,所導致的必然后果便是“事物本身”具體、豐富的內(nèi)容的遺漏和喪失。在馬克思哲學的研究中,我們運用這種“二分化”,形成了一系列的知性對立關系,并由此逐漸演化為種種理論教條。我們認為,馬克思哲學研究的進一步發(fā)展,亟需超越這些由二極對立思維方式所形成的理論教條。本文僅通過對兩個教條的分析,來引發(fā)人們對此問題的關注。

一、“成熟”與“不成熟”二元對立的教條及其超越

查看全文

馬克思哲學研究教條論文

【內(nèi)容提要】運用二元對立的知性思維方式來理解馬克思哲學,并由此而形成抽象的理論教條,直接妨礙馬克思哲學研究的進一步擴展和深化。本文著重反思和分析了在馬克思哲學中有著重要影響的兩個教條,即“成熟”與“不成熟”二元對立的教條、“解釋世界”與“改造世界”二元對立的教條,指出二者并無充分的學理根據(jù),也違背哲學存在和發(fā)展的本性,因此,克服這類抽象的理論教條,是推動馬克思哲學健康發(fā)展的重要前提。

【英文摘要】ThefurtherexpansionanddeepeningofthestudyofMarxistphilosophyarehindereddirectlybytheintellectualthinkingmodeofbinaryantinomywhichisusedtounderstandMarx''''sphilosophyandeventuallytoformtheabstracttheoreticaldogmas.ThisarticleemphaticallyreviewsandanalyzesthetwodogmaswhichhaveimportantinfluencesinMarxistphilosophy,namelythebinaryantinomydogmasof“mature”and“immature”,aswellasthatof“explainingtheworld”and“transformingtheworld”.Thefactisalsopointedoutthattherearenosufflcientfoundationsofscientificprinciplesbetweenthetwodogmasandtheyviolatethenatureofexistenceanddevelopmentofphilosophyaswell.Therefore,overcomingthisabstracttheoreticaldogmaisanimportantprerequisiteofpromotingMarxistphilosophyanddevelopitinahealthyway.

【關鍵詞】二元對立/“成熟”與“不成熟”/“解釋世界”與“改造世界”/binaryantinomy/“mature”and“immature”/“explainingtheworld”and“transformingtheworld”

【正文】

我們的生活捉摸不定,世界變化無常,我們需要賦予世界以意義。為此,人們最常使用的心智策略就是“二分法”,通過把事物和世界區(qū)分為晝與夜、黑與白、現(xiàn)象與本質(zhì)、惡與善、真與假等二元對立關系,使復雜的世界呈現(xiàn)出“秩序”,顯現(xiàn)出易為人所把握的“意義”。然而,“二分化”實質(zhì)上是一種“知性方法”,把本來是“整全”的事物“一分為二”,所導致的必然后果便是“事物本身”具體、豐富的內(nèi)容的遺漏和喪失。在馬克思哲學的研究中,我們運用這種“二分化”,形成了一系列的知性對立關系,并由此逐漸演化為種種理論教條。我們認為,馬克思哲學研究的進一步發(fā)展,亟需超越這些由二極對立思維方式所形成的理論教條。本文僅通過對兩個教條的分析,來引發(fā)人們對此問題的關注。

一、“成熟”與“不成熟”二元對立的教條及其超越

查看全文

馬克思主義教條化清算論文

摘要

本論文借鑒結構主義的一些方法,抱著歷史唯物主義的態(tài)度,從考察馬克思論述政治經(jīng)濟學的話語結構入手,抽離出“自然·歷史”、“共時·歷時”、“一般·特殊”、“抽象·具體”四組基本的話語組合方式,為了貫徹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馬克思把闡釋歸入“歷史/歷時/特殊/具體”,而排斥“自然/共時/一般/抽象”,但并不意味著馬克思放棄對于“一般/抽象”的探求。他從黑格爾那里繼承了辯證法,并把它作為政治經(jīng)濟學的敘述動力所在,而辯證法恰恰是“共時/一般/抽象”的研究方法,那么,“辯證”的敘述動力能否承載歷史唯物主義的訴求,馬克思是如何在“辯證法”的運動中納入“歷史”的聲音,我將通過對商品價值理論和剩余價值理論的解讀來回答這兩個問題,從中可以看到馬克思突破文本的敘述抵達歷史的艱辛,這對于語言學轉(zhuǎn)型以來處理文本與歷史的關系,以及在后結構主義解構“宏大敘事”的策略下重新找回歷史唯物主義的信念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

自然-歷史、共時-歷史、一般-特殊、抽象-具體、辯證法、歷史唯物主義、抽象人類勞動、剩余價值、能指/所指/歷史參照物

引言

生活在中國的現(xiàn)實語境中,對于馬克思、馬克思主義以及《資本論》的態(tài)度不得不帶有復雜的情感。改革開放是在批判“”歷史的基礎上開啟的,而在思想領域則伴隨著對于馬克思主義教條化的清算,以至于在新時期以來很長一段時間,馬克思主義不再成為知識人的普遍信仰,但是隨著90年代市場化在中國的全面展開,一些曾經(jīng)借助馬克思主義批判和拒絕的東西浮現(xiàn)出來,中國究竟是在“發(fā)展主義”2的歷史允諾中走向“更美好的明天”,還是掉進了“現(xiàn)代化的陷阱”3,于是,一部分對社會持有批判立場的知識分子又重新認識到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的價值,并把其作為介入社會批判的工具,在這個意義上,“馬克思的幽靈”4又回來了(按照法國哲學家德里達的說法,“馬克思的幽靈”從沒有離開過),或者借用《資本主義的終結》一書的結尾語“因為馬克思主義指引我們思考剝削,而剝削還沒有終結”5,可以說,馬克思主義并沒有被歷史想象性地“終結”6。

查看全文

堅決破除一切形式“教條主義” 與時俱進沒有句號

我們必須堅決破除各種各樣、各種形式的“教條主義”和“僵化思想”,“東教條”、“西教條”、“古教條”都在我們反對之列。

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新時期最突出的標志是與時俱進”。什么是與時俱進呢?其本質(zhì)就是黨的思想路線,即:“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理論聯(lián)系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fā)展真理。”黨的思想路線是制定黨的政治路線及各項方針、政策的前提和基礎。從一定意義上講,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所取得的所有成就,都是堅持黨的思想路線的結果,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結果。報告還指出:“實踐永無止境,創(chuàng)新永無止境?!边@也就是說,實踐和創(chuàng)新都沒有句號。在改革開放取得巨大成就的今天,我們?yōu)槭裁催€要強調(diào)與時俱進呢?

這主要是因為中國人民、社會主義中國、中國共產(chǎn)黨的面貌發(fā)生了歷史性的變化,當今世界也正在發(fā)生廣泛而深刻的變化。從一定意義上講,我們正在干我們的前人從來沒有干過的事業(yè)。我們這艘社會主義的巨輪駛向了波濤洶涌的經(jīng)濟全球化的大海。我們有著難得的發(fā)展機遇,但也面臨著許多可以預料或難以預料的嚴峻挑戰(zhàn)。別的理論無法解決我們的問題。因此,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堅持和創(chuàng)新正確的理論。

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就要反對僵化、教條的思想。在當代中國,僵化、教條思想有各種表現(xiàn)。其中之一就是教條主義地對待馬克思主義,我們可以把這一現(xiàn)象稱之為“東教條”。這種僵化、教條的思想,主張一切從本本出發(fā),正像列寧所說,抱著昨天的某種結論不放,把馬克思主義詞句背得爛熟并機械地加以重復;忽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創(chuàng)造性運用,想用馬克思主義當時講的具體辦法,來解決我們當前的所有問題;用空洞的革命詞句、僵化的個別結論來剪裁豐富多彩的生活、審視復雜多變的實踐、評價生動發(fā)展的理論。這種教條主義也勢必導致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否定。由于教條主義用照搬照抄馬克思主義的詞句和辦法不能解決今天的問題,因而就懷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正確性和指導作用。這就是一些人常常從“左”跳到右的思想根源,結果成了機會主義。教條主義地對待馬克思主義,實踐已經(jīng)證明很有害、行不通。對馬克思主義不能搞教條主義,對其他主義和理論思潮則更不能照抄照搬。

而有的人雖不贊成對馬克思主義照抄照搬,卻對西方理論和經(jīng)濟政治制度等采取教條主義的態(tài)度。我們也可以把這一現(xiàn)象稱之為“西教條”,亦即“食洋不化”。毫無疑問,我們對世界各國所有文明都要大膽借鑒,但這種“西教條”,總認為外來的東西才是好的,并不顧中國國情,要全盤照搬。這樣的人的主張也是配套的,即經(jīng)濟上的私有化、政治上的西方多黨制、指導思想的多元化等。

還有的人教條主義地對待中國文化傳統(tǒng)。我們可以把這一現(xiàn)象稱之為“古教條”,也就是“食古不化”。這種“古教條”不能區(qū)分中華民族文化傳統(tǒng)中的精華與糟粕,主張全盤繼承,甚至是去其精華,取其糟粕,企圖從封建社會意識形態(tài)中尋求現(xiàn)實社會發(fā)展的根本道路。

查看全文

馬克思哲學研究中兩個教條分析論文

【內(nèi)容提要】運用二元對立的知性思維方式來理解馬克思哲學,并由此而形成抽象的理論教條,直接妨礙馬克思哲學研究的進一步擴展和深化。本文著重反思和分析了在馬克思哲學中有著重要影響的兩個教條,即“成熟”與“不成熟”二元對立的教條、“解釋世界”與“改造世界”二元對立的教條,指出二者并無充分的學理根據(jù),也違背哲學存在和發(fā)展的本性,因此,克服這類抽象的理論教條,是推動馬克思哲學健康發(fā)展的重要前提。

【英文摘要】ThefurtherexpansionanddeepeningofthestudyofMarxistphilosophyarehindereddirectlybytheintellectualthinkingmodeofbinaryantinomywhichisusedtounderstandMarx''''sphilosophyandeventuallytoformtheabstracttheoreticaldogmas.ThisarticleemphaticallyreviewsandanalyzesthetwodogmaswhichhaveimportantinfluencesinMarxistphilosophy,namelythebinaryantinomydogmasof“mature”and“immature”,aswellasthatof“explainingtheworld”and“transformingtheworld”.Thefactisalsopointedoutthattherearenosufflcientfoundationsofscientificprinciplesbetweenthetwodogmasandtheyviolatethenatureofexistenceanddevelopmentofphilosophyaswell.Therefore,overcomingthisabstracttheoreticaldogmaisanimportantprerequisiteofpromotingMarxistphilosophyanddevelopitinahealthyway.

【關鍵詞】二元對立/“成熟”與“不成熟”/“解釋世界”與“改造世界”/binaryantinomy/“mature”and“immature”/“explainingtheworld”and“transformingtheworld”

【正文】

我們的生活捉摸不定,世界變化無常,我們需要賦予世界以意義。為此,人們最常使用的心智策略就是“二分法”,通過把事物和世界區(qū)分為晝與夜、黑與白、現(xiàn)象與本質(zhì)、惡與善、真與假等二元對立關系,使復雜的世界呈現(xiàn)出“秩序”,顯現(xiàn)出易為人所把握的“意義”。然而,“二分化”實質(zhì)上是一種“知性方法”,把本來是“整全”的事物“一分為二”,所導致的必然后果便是“事物本身”具體、豐富的內(nèi)容的遺漏和喪失。在馬克思哲學的研究中,我們運用這種“二分化”,形成了一系列的知性對立關系,并由此逐漸演化為種種理論教條。我們認為,馬克思哲學研究的進一步發(fā)展,亟需超越這些由二極對立思維方式所形成的理論教條。本文僅通過對兩個教條的分析,來引發(fā)人們對此問題的關注。

一、“成熟”與“不成熟”二元對立的教條及其超越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