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肌瘤切除術范文

時間:2023-04-08 06:17:5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子宮肌瘤切除術,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子宮肌瘤切除術;護理

【key words 】 hysteromyomectomy;nurse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3)12-0295-01

子宮肌瘤(uterine myoma)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見的良性腫瘤[1],又稱子宮平滑肌瘤,常見于30~50歲婦女,20歲以下少見。絕大多數(shù)子宮肌瘤是良性的[2]。但由于子宮肌瘤傾向于多發(fā),因此,在育齡女性,隨著年齡增長,肌瘤可能逐漸增大增多,肌瘤剔除手術亦有可能復發(fā)。子宮肌瘤的惡變(即肉瘤變)率很低,約為0.4-0.8%。但仍需警惕惡變風險。子宮肌瘤通??煞譃闈{膜下肌瘤、肌壁間肌瘤、粘膜下肌瘤或?qū)m頸肌瘤、闊韌帶肌瘤等,由不同類型的子宮肌瘤可表現(xiàn)出月經(jīng)過多、下腹部包塊或排尿、排便困難等臨床表現(xiàn)。治療方法西醫(yī)以手術切除子宮為主,而這此中年婦女擔任家庭社會雙重角色,手術對于她們來說會對工作、生活、性生活產(chǎn)生重大壓力,導致手術期處于焦慮恐懼憂郁狀態(tài),因此,術前術后心理護理對子宮肌瘤手術患者尤為重要。

為了對子宮肌瘤患者有效的進行術后護理,提高子宮肌瘤患者對相關知識的認識,我們對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100例子宮肌瘤病人給予了精心的護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介紹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100例子宮肌瘤患者年齡30~67歲,平均(38.65±9.21)歲。肌瘤發(fā)病部位:子宮體部肌瘤82例,宮頸肌瘤18例。常見合并癥:貧血76例,其中重度病例150例, 輕度24例;伴月經(jīng)改變89例,巨大包塊6例,附件包塊23例。單純子宮肌瘤無并發(fā)癥者4例。100例均采取手術治療,腹式手術88例,陰式手術12例。子宮及雙附件切除術4例,子宮及一側(cè)附件切除術10例,子宮次全切及雙附件切除術12例,肌瘤挖除術4例,單純子宮次全切除術70例。術后病理證實均為良性腫瘤,無1例惡性病變。

2 術前護理

2.1心理護理

子宮對于女性來說,大多都認為是不可缺少的,一旦得知患子宮肌瘤,甚至切除子宮,在心理上難免出現(xiàn)恐慌焦慮。據(jù)調(diào)查,在子宮肌瘤患者中,焦慮和抑郁心理最為突出[2]。當患者得知患子宮肌瘤時,首先害怕肌瘤是惡性的,隨之在選擇治療方案時,有無助感或為需手術治療而恐懼不安,迫切需要咨詢指導[3]。有些病人則擔心術后改變影響夫妻間的性生活,給家庭帶來不和諧。因此,腫瘤知識及性生理知識的宣教就顯得非常重要。護理人員要主動熱情,耐心地與病人交談,向病人講解手術治療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項,手術治療方式和麻醉方式,通過交談了解患者心態(tài),根據(jù)病人的不同心理反應給予疏導,消除病人對手術的恐懼心理及手術后的顧慮,手術治療對今后的生活沒有影響,增強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使病人處于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接受手術。

2.2 術前準備

子宮肌瘤手術治療術前陰道準備是必不可少的,目的是為了防止術后感染。術前陰道準備得越充分、術后合并感染機會就越少,常做以下準備:(1)常規(guī)術前三天,每天陰道灌洗或陰道涂碘伏兩次;(2)手術前一日做好手術部位皮膚準備,并作頭孢類等藥物過敏試驗;(3)術前8小時禁食,4小時禁飲,術前晚上遵醫(yī)囑給安眠藥,保證充分睡眠;(4)手術前一日晚上和手術日早晨給清潔灌腸后再行陰道灌洗一次,根據(jù)情況在宮頸及陰道后穹隆部涂紫藥水,術前30分鐘導尿并留置尿管,執(zhí)行醫(yī)囑給麻醉前用藥[4]。(5)取下身上飾物:項鏈,戒指,發(fā)夾,手表,眼鏡及假牙。(6)手術晨起更換手術衣,腹帶帶入手術室。

3 術后護理

3.1 麻醉后護理

病人回病房后根據(jù)病情給予心電監(jiān)護,吸氧,去枕平臥6小時,頭偏向一側(cè),防止嘔吐物吸入氣管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同時注意觀察以防意外發(fā)生。

3.2 術后觀察

病人回病房后了解麻醉方式和手術情況,嚴密觀察生命體征,血氧飽和度監(jiān)測:SPO2

3.3

病人術后回病房后,應先了解麻醉情況,協(xié)助麻醉師將病人移至床上。若病人術中為全麻,應讓其頭偏向一側(cè),去枕平臥至清醒;若為硬膜外麻醉,則應去枕平臥6 h~8 h,防止降低顱內(nèi)壓,使血管擴張而產(chǎn)生頭痛。病人情況好,次晨可取半臥位。無論何種,至少應每2 h協(xié)助病人翻身一次,防止褥瘡發(fā)生,也可促進腸蠕動,防止腸粘連。術后24小時后取半臥位,使腹肌松弛降低切口張力,減輕傷口疼痛,有利益切口愈合,為防止手術部位殘端出血或內(nèi)出血,術后可適當延長下床活動時間,鼓勵病人床上活動,可促進胃腸蠕動恢復,增進食欲。

3.4 飲食

手術后合理得當?shù)娘嬍晨纱龠M切口愈合及體力恢復,陰式手術后6小時可進流質(zhì)飲食。腹式手術當日禁飲食,排氣后可進流質(zhì)飲食,例如米湯、稀藕粉、菜汁 等。禁忌含產(chǎn)氣食物(例如牛奶、豆?jié){、糖等)第二天進半流質(zhì)飲食,大便后可進普食,營養(yǎng)要均衡,易消化,無刺激性的食物,如果為肉類應剁碎,菜應切細。應注意不易油炸及過分油膩的食物,干豆類及辛辣氣味濃烈的調(diào)味品,如辣椒、芥末等。在不能進食或進食不足期間,應給予靜脈補充,防止電解質(zhì)紊亂。

3.5 活動

(1)術后早期活動根據(jù)每個人的耐受情況,確定活動的時間、范圍、強度,術后6小時后血壓和心率及呼吸平穩(wěn)者取半臥位。

(2)術后第二天:早晨扶患者坐起,讓其自行刷牙,洗臉,并給予拍背,進行四肢的主動活動。輸液完后,協(xié)助患者從半臥位移坐床邊,雙下肢下垂,做前后左右搖擺和伸屈運動及腳的上下伸屈,然后雙腳放在地面,當患者垂做時,要觀察患者面色,脈搏及坐起后的反應。有引流管的注意防止引流管扭曲,脫出。

(3)術后第二天:早晨讓患者坐起,慢慢移向床邊,扶患者下床,在床旁凳上坐一會,然后扶床沿來回做一圈,最后上床休息,下午可讓患者自行下床,然后攙扶在室內(nèi)走一圈,休息 片刻再自行走一圈,活動時間不宜過長,活動時在護士的注視下,讓患者穿好衣服,避免受涼。

(4)術后第三天:讓患者自行下床室內(nèi)活動后到室外,如陽臺、走廊等。

3.6 保持會陰清潔和留置導尿管通暢

陰式子宮全切除術后一般留置尿管3~5天,在保留尿管期間、要保持尿管通暢,防止受壓和脫出,注意觀察尿液性狀、顏色、并記錄尿量,發(fā)現(xiàn)血性尿液及尿液異常,立即通知醫(yī)生及時處理,保持外陰清潔干燥,留置尿管24小時后每天給膀胱沖洗并更換遠端尿管及尿袋。

3.7 術后并發(fā)癥的監(jiān)測護理

3.7.1 腹脹

早期協(xié)助患者進行床上活動,如勤翻身,床上坐起,以后逐漸下床活動,以促進腸蠕動恢復。如術后第3天仍未排氣,可針刺足三里,也可肌注新斯的明0.15~1mg。生理鹽水低位灌腸;肛管排氣。

3.7.2 尿潴留

一般術后留置尿管2 d~3 d,少數(shù)病人拔除尿管后,由于局部刺激或應用止痛泵,可引起尿潴留。若出現(xiàn)此種情況,可讓其聽流水聲或用溫水沖洗會,熱水袋敷下腹部,輕輕按摩下腹部刺激膀胱平滑肌收縮,也可針刺三陰交穴,若無效,可用開塞露40 ml塞肛,多能自解小便。若經(jīng)以上處理無效,可在無菌操作下行導尿術。

3.7.3 術后咳嗽

術后病人怕咳嗽引起切口疼痛,甚至切口裂開,因而有意識地抑制咳嗽。因此,應向其說明及時排痰,可防止墜積性肺炎的發(fā)生,鼓勵其深呼吸,同時協(xié)助翻身、拍背,指導病人咳嗽時用雙手輕輕按壓切口部位。必要時可口服祛痰劑或行超聲霧化吸入療法。

3.7.4 傷口感染啊

術后1-2日體溫升高,一般不超過38.5℃[5],不作任何處理,大多為手術熱。如體溫持續(xù)升高超過38.5℃,或發(fā)現(xiàn)針眼紅腫,應檢查傷口情況并及時應用抗生素。

3.7.5術后心理

術后患者清醒,麻醉過后往往感覺切口疼痛難忍,煩躁不安,給予心理疏導,同時給強痛定100mg肌肉注射。鼓勵病人早下床活動,有利于腸功能恢復,正確有效的咯痰。向患者耐心講解術后的注意事項,積極做好解釋,穩(wěn)定病人的情緒,安心養(yǎng)病,以便早日康復。

3.8 出院指導

出院后要保持良好心態(tài),適當體育鍛煉,避免受寒,感冒。選擇高蛋白、多維生素飲食,同時多食水果、蔬菜。出院休養(yǎng)期間,如出血量多、發(fā)熱、傷口疼痛或紅腫、硬結(jié)等,及時就診。3個月內(nèi)禁止性生活[6]及盆浴,手術后一個月來醫(yī)院復診。

4 護理效果

由于我們精心的護理,采取必要的措施,本組100例子宮肌瘤切除患者,陰道分泌物少,無臭味,切口愈合均為甲級愈合。術后無一例并發(fā)癥發(fā)生。平均住院日由2010年的9天下降至2011年的7天,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由2010年的90%上升至2011年的98%。

5 小結(jié)

對子宮肌瘤切除術的護理,術前準備需要全面、周到、細心,同時應結(jié)合有效的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以解除患者心理恐懼和焦慮情緒,增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主動配合手術。術后密切觀察病情,加強飲食護理和心理護理,指導患者早期下床活動,可以預防和減少并發(fā)癥,使患者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 黃喬華,陳祿英.310例子宮肌瘤臨床分析.中國婦幼保健.2007,22(5):582-583

[2] 莫久鳳,劉慶蓮.子宮肌瘤手術前后的護理體會[J].實用醫(yī)技雜志,2004,11(11):233

[3] 南小平.子宮肌瘤患者圍手術期心理護理[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03,(923):64.

[4] 鄭修霞.婦產(chǎn)科護理學[M].北京:北京醫(yī)科大學出版社,2000,195

篇2

【關鍵詞】子宮肌瘤;切除術患;者護理

子宮肌瘤是一種常見的良性腫瘤,也是人體最常見腫瘤之一,育齡婦女常見,30~50歲多見,嚴重威脅著女性健康(1)。持續(xù)的雌激素作用,短時間可引起子宮內(nèi)膜增生過長,長期則發(fā)生子宮肌瘤為了防止瘤體的繼續(xù)生長與惡變,對于該病臨床上多采用手術治療。子宮肌瘤通過手術方法可以達到根治的目的且效果較好這就需要我們護理人員做好相應的手術護理工作,對預防術后并發(fā)癥及促進健康起重要作用。

1 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本組病例為2011年7月―2012年 10月5月收治46例子宮肌瘤患者,年齡在35-53歲,平均46歲,其中肌壁間肌瘤33例,漿膜下肌瘤12例,粘膜下肌瘤1例,經(jīng)子宮全切除或次全切除術,效果滿意。

1.2 手術方法 46例患者中23例行子宮全切除術,22例行子宮次全切除術,1例行陰式子宮全切除術,術后均痊愈出院。

2 術前護理

2.1心理護理:手術前患者心理波動大,表現(xiàn)為恐懼、緊張,少數(shù)患者處于更年期,情緒不穩(wěn)定,易怒。對此,護理人員應加強心理護理,主動向患者及其家屬解釋,手術是為了防止病變發(fā)展造成不良后果,是治療疾病的最好途徑。多與患者溝通,盡量滿足患者的需要,態(tài)度要誠懇,讓患者有歸屬感,增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2.2 根據(jù)手術方式有重點地進行皮膚準備,術前3天沖洗陰道,1次/天。術前1天晚餐應減量或進流質(zhì),手術前一晚要清潔灌腸。術前禁食12小時、禁水4~6小時,并囑其排空膀胱待患者進入手術室前留置導尿管。

3 術后護理

3.1 全麻術后采取去枕平臥,頭偏向一側(cè),直到病人完全清醒。第二天可取半臥位,以減輕傷口的張力,有利于局部血液回流。臥床時要勤翻身,24小時后可酌情下地活動,以防止腸粘連和下肢血栓形成術后咳嗽,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2)。

3.2 密切觀察病人生命體征變化,每30~60分鐘測量一次,待平穩(wěn)后每天測量1~2次。注意觀察病人面色、意識、表情變化及肢體溫度、末梢循環(huán)狀況,如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報告醫(yī)生。

3.3 注意觀察陰道流血及傷口滲血情況,如流血過多應立即通知醫(yī)生處理。

3.4 注意觀察尿液的色、量、性狀有無改變。保持外陰清潔衛(wèi)生,每日用0.02%碘伏棉球擦洗會陰1次,直至尿管拔除,以免感染。

3.5 及時向病人說明術后傷口疼痛的原因、可能持續(xù)的時間,告誡病人止痛藥不宜多用的原因,鼓勵病人用毅力戰(zhàn)勝疼痛,幫助病人使用耳壓療法止疼。術后24小時內(nèi)可根據(jù)病人疼痛情況及醫(yī)生的醫(yī)囑給予止痛劑幫助患者緩解疼痛。

3.6 向病人介紹營養(yǎng)配餐及提供足夠營養(yǎng)的重要意義。術后第一天靜脈補液,第2~3天給予半流食,三天后可進食普食。未排氣前禁食牛奶及甜食,以免產(chǎn)生腸脹氣。鼓勵病人多食高蛋白等營養(yǎng)豐富的食物,多食水果蔬菜,促進傷口愈合。

4 術后并發(fā)癥的護理

4.1 腹脹 早期協(xié)助患者進行床上活動,如勤翻身,床上坐起,以后逐漸下床活動,以促進腸蠕動恢復。如術后第3天仍未排氣,可針刺足三里,也可肌注新斯的明0.15~1mg。

4.2 尿潴留 利用條件反射讓患者聽流水聲或用熱水袋敷下腹部,輕輕按摩下腹部刺激膀胱平滑肌收縮;也可針刺三陰交穴,如以上方法無效,可在無菌操作下進行導尿。

4.3 術后咳嗽 腹部手術由于刀口疼痛,病人不敢咳嗽,易致痰液淤積,導致肺炎發(fā)生。術后囑病人咳嗽時,應用雙手壓住切口兩側(cè),以利于用力將痰液咳出(3)。

4.4 傷口感染 若術后2~3d發(fā)現(xiàn)刀口疼痛,體溫升高,應及時檢查切口,發(fā)現(xiàn)針眼紅腫,應及時用抗生素。

4.5 其它 不要吃辛辣生冷和有刺激性的食物,保持下身的干凈衛(wèi)生,不要激動,更不可以同房,注意環(huán)境,不要感冒,要有足夠的睡眠。

5 做好出院宣教

子宮肌瘤傷口一般術后6~7天拆線,拆線后患者可回家休養(yǎng)。此時,護士應為患者及家屬提供以下健康指導:

5.1 飲食 除醫(yī)生特別指定外不需要任何禁忌,建議多攝取高蛋白、高纖維食物。

5.2 復診 定時服藥、定期復查,如出現(xiàn)高熱、大量陰道流血、休克、異常分泌物或傷口紅腫、疼痛、化膿等情況應立即返診。

5.3 休養(yǎng) 居室保持清潔,通風良好。注意個人衛(wèi)生,可于出院后一周沐浴,但要注意保護傷口。生活規(guī)律、睡眠充足、家庭和睦、心情愉快均有利于身體盡早康復。

5.4 運動 術后2日內(nèi)避免提重物、抱小孩、拖地板、登高取物等動作,以防止傷口開裂。半年內(nèi)避免從事增加骨盆充血的活動,如久坐、跳舞等。

6 討論

就子宮肌瘤而言,手術治療是當今最有效的治療方法之一,而科學的手術期護理是提高手術成功率、減少并發(fā)癥重要保證。對子宮肌瘤手術期患者護理的正確有效與否,關系到療效和患者的康復。所以作為醫(yī)務人員,我們有義務也有責任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并追求人性化的服務,關心體貼患者,配合醫(yī)生以達到患者早日康復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吳媛媛,喬福元,劉海意,等.晚期妊娠合并子宮肌瘤193例治療分析[J].實用婦科雜志,2010,1(26):40.

篇3

[關鍵詞] 子宮肌瘤;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婦科再造膠囊

[中圖分類號] R737.3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1)36-57-01

Clinical Research of Fuke Zaizao Jiaonang Assisted Laparoscopic Hysteromyomectomia in Treatment of Uterine Fibroids

LIU Xianghui DU Dan CHEN Weiqun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Haizhu District Maternal and Child Care Service Centre in Guangzhou City,Guangzhou 51024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Fuke Zaizaojiaonang assisted laparoscopic hysteromyomectomia in treatment of uterine fibroids. Methods All of 50 cases of uterine fibroids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laparoscopic hysteromyomectomia,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Fukezaizaojiaonang assisted laparoscopic hysteromyomectomia. Results Recurrence rate of fibroid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 After surgery six month,E2 level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 treated with of Fukezaizaojiaonang assisted laparoscopic hysteromyomectomia in treatment of uterine fibroids curative.

[Key words] Uterine fibroids;Laparoscopic hysteromyomectomia;Fukezaizaojiaonang

有文獻[1]表明,根據(jù)不同病例的特點和要求,運用不同的術式,在腹腔鏡下行子宮肌瘤切除術可取得滿意的臨床療效,但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仍存在術后易復發(fā)等弊端。本文中,筆者采用婦科再造膠囊佐助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治療子宮肌瘤患者,結(jié)果取得較佳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病例選擇

納入標準:符合子宮肌瘤的診斷標準[2];癥狀性肌瘤;直徑≥4cm,≤7cm;肌瘤≤3個;漿膜下肌瘤或肌壁間肌瘤。排除標準:宮頸肌瘤、闊韌帶肌瘤、子宮內(nèi)膜惡性病變、合并有嚴重危及生命的疾病的患者。

1.2 臨床資料

選取2009年1月~2011年3月本院收治的子宮肌瘤患者50例為研究對象,患者年齡26~40歲,均在知情同意的情況下,按就診順序隨機將患者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25例,平均年齡(37.2±4.3)歲,肌瘤數(shù)量:1個7例、2個16例、3個2例;對照組25例,平均年齡(36.9±4.7)歲,肌瘤數(shù)量:1個8例、2個15例、3個2例。兩組子宮肌瘤患者的年齡、肌瘤數(shù)量等一般資料差異不顯著(P>0.05),具有可比性。

1.3 方法

對照組行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方式的基礎上,加用婦科再造膠囊(貴陽德昌祥藥業(yè),國藥準字:Z20050639)口服,10丸/次,2次/d,一個月經(jīng)周期為一療程,經(jīng)前一周開始服用。

1.4 療效標準

術后半年隨訪,觀察月經(jīng)改善情況、B超觀察有無肌瘤復發(fā)。月經(jīng)過多癥狀緩解標準參考文獻[3],放射性免疫法觀察月經(jīng)周期1、2d檢測血生殖激素(LH、FSH、E2)[4]。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研究數(shù)據(jù)采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兩組子宮肌瘤患者療效的比較,采用χ2檢驗或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觀察組肌瘤復發(fā)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P<0.05);術后半年,觀察組E2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P<0.05),F(xiàn)SH和LH水平差異無顯著性(P>0.05),觀察組未發(fā)現(xiàn)與婦科再造膠囊有關的不良反應情況。見表1。

3 討論

楊炯蘭等[5]認為腹腔鏡手術具有損傷小、疼痛輕、住院時間短、術后康復快、并發(fā)癥少、美觀等優(yōu)點;李麗等[6]比較腹腔鏡和開腹子宮肌瘤切除術的臨床效果,結(jié)果表明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具有創(chuàng)傷小、術后康復快、疼痛輕等優(yōu)點,安全有效,但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也有不少缺點,如術中出血、殘腔縫合等,而且由于腹腔鏡手術不能直接用手觸摸子宮,易遺漏小肌瘤,成為復發(fā)源;陸劍鋒等[7]認為子宮肌瘤切除術后復發(fā)與手術時年齡、肌瘤個數(shù)、手術方式及術后是否妊娠有一定關系。

婦科再造膠囊主要成份為當歸、香附、白芍、熟地黃、阿膠、茯苓、黨參、黃芪等,具有養(yǎng)血調(diào)經(jīng),補益肝腎,曖宮止痛之功效。胡穎等[8]觀察婦科再造丸對實驗性大鼠子宮肌瘤的作用,結(jié)果表明婦科再造丸對E2、P負荷誘導的實驗性大鼠子宮肌瘤有顯著的抑制作用,其作用可能與改善性腺軸的功能狀態(tài)相關。本研究中,筆者在觀察組采用婦科再造膠囊佐助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治療子宮肌瘤患者,而對照組僅采用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治療,結(jié)果發(fā)現(xiàn)觀察組肌瘤復發(fā)率低于對照組,術后半年,觀察組E2水平高于對照組,而且觀察組未發(fā)現(xiàn)與婦科再造膠囊有關的不良反應情況。提示婦科再造膠囊佐助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治療子宮肌瘤患者療效佳,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

[參考文獻]

[1] 劉莉. 腹腔鏡下不同術式子宮肌瘤切除術51例分析[J]. 中國計劃生育和婦產(chǎn)科,2011,3(1):46-48.

[2] 阮潔,焦賢春. 血清CA-125及B超在診斷子宮腺肌病中的價值[J]. 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09,34(09):809-810.

[3] 樂杰,謝幸,豐有吉. 婦產(chǎn)科學[M]. 第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18.

[4] 甄小文,吳綺霞,馮滿歡,等. 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中先行子宮動脈阻斷治療子宮肌瘤的臨床體會[J]. 腹腔鏡外科雜志,2011,16(5):333-336.

[5] 楊炯蘭,張艷梅. 68例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的圍術期護理[J]. 腹腔鏡外科雜志,2009,14(8):632,635.

[6] 李麗,馬樹強,周曉梅. 腹腔鏡與開腹子宮肌瘤切除術的臨床對比研究[J]. 腹腔鏡外科雜志,2009,14(1):67-68.

[7] 陸劍鋒,朱云龍. 子宮肌瘤切除術后復發(fā)因素探討[J]. 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0,24(12):1242-1243.

篇4

【關鍵詞】 剖宮產(chǎn);子宮肌瘤切除術;安全性;臨床觀察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3.063

子宮肌瘤是生育期婦女最常見的盆腔良性腫瘤, 妊娠合并子宮肌瘤的患者占妊娠患者的0.5%左右[1], 隨著我國婦女生育年齡的延后及剖宮產(chǎn)率的升高, 剖宮產(chǎn)術中發(fā)現(xiàn)子宮肌瘤的患者也逐漸增多。本院對部分子宮肌瘤患者在剖宮產(chǎn)術中同時行子宮肌瘤切除術, 采用了子宮動脈結(jié)扎術結(jié)合藥物縮宮及雙重縫扎方法止血, 效果顯著, 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05年9月~2014年9月在沈陽市婦嬰醫(yī)院住院80例妊娠合并子宮肌瘤的患者作為觀察組, 另取同期80例妊娠未合并子宮肌瘤產(chǎn)婦作為對照組。所有病例均無嚴重內(nèi)外科合并癥、凝血功能障礙、前置胎盤及貧血。觀察組子宮肌瘤直徑3~10 cm, 其中直徑3~6 cm 62例, 直徑6~10 cm 18例;肌壁間肌瘤64例, 漿膜下肌瘤13例, 黏膜下肌瘤3例;肌瘤位于宮體部70例, 宮底部6例, 宮頸部4例。兩組剖宮產(chǎn)手術指征除子宮肌瘤阻塞產(chǎn)道外, 孕婦年齡、孕產(chǎn)次及孕周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觀察組剖宮產(chǎn)中同時切除子宮肌瘤, 對照組僅行剖宮產(chǎn)術。兩組剖宮產(chǎn)手術操作及麻醉方式相同。均采用恥骨聯(lián)合上橫切口、子宮下段橫切口。觀察組先行剖宮產(chǎn)術, 然后切除子宮肌瘤。子宮肌瘤切除操作同非孕期, 縫合方法以間斷8字縫合關閉瘤腔后連續(xù)鎖邊縫合切口, 出血點采用7號絲線在切口兩側(cè)平行切口方向分別縫扎, 然后再將切口兩側(cè)絲線相對打結(jié)。根據(jù)子宮收縮情況, 給予縮宮素、卡前列氨丁三醇宮壁注射, 或卡貝縮宮素靜脈側(cè)管, 宮縮無好轉(zhuǎn)行子宮動脈上行支結(jié)扎術。其中18例直徑6~10 cm子宮肌瘤切除前預防性行子宮動脈上行支結(jié)扎術, 另有2例縫扎及縮宮藥物止血治療無效, 行子宮動脈上行支結(jié)扎術。對照組常規(guī)行剖宮產(chǎn)術, 縮宮素促宮縮治療。

1. 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及術后出血量、抗生素使用時間、血紅蛋白下降情況, 術后排氣時間、術后發(fā)熱、輸血及住院時間情況。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jié)果

2. 1 觀察組手術時間較對照組長,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觀察組及對照組有3例輸血病例, 均為巨大兒導致子宮收縮乏力引起。兩組術后發(fā)熱、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觀察組無子宮切除病例。

3 討論

為適應胎兒-胎盤循環(huán)的需要, 妊娠期子宮血管擴張、增粗, 子宮血流量增加, 不易止血, 此時行子宮肌瘤切除術, 易造成產(chǎn)后出血及感染, 甚至子宮切除, 過去一般多不主張剖宮產(chǎn)術中同時行肌瘤切除術, 除非是帶蒂漿膜下子宮肌瘤[2], 馮雪萍等[3]報道合并子宮肌瘤組產(chǎn)后出血率為31.06%, 而對照組僅為0.69%。然而隨著剖宮產(chǎn)手術操作的熟練, 多種止血方式的應用及推廣, 這一觀點逐漸發(fā)生轉(zhuǎn)變。Kaymak等[4]研究認為, 對于有經(jīng)驗的產(chǎn)科醫(yī)生在剖宮產(chǎn)同時行子宮肌瘤切除術, 通常不會帶來嚴重并發(fā)癥及極大的危險。本院研究結(jié)果亦表明如果止血效果確切, 減少出血, 解決了出血多、易感染的問題, 剖宮產(chǎn)術中同時行肌瘤切除術是可行的。例如縫合方法, 本院采用關閉瘤腔后連續(xù)鎖邊縫合切口, 出血點用7號絲線在切口兩側(cè)平行切口方向分別縫扎, 然后再將切口兩側(cè)絲線相對打結(jié), 較單純縫扎止血點效果明顯。另外, 積極進行藥物促宮縮治療, 如卡前列氨丁三醇(欣母沛)、卡貝縮宮素。周圍血管豐富的肌瘤及直徑>6 cm的肌瘤, 估計切除子宮肌瘤出血多的病例預防性行子宮動脈上行支結(jié)扎。觀察組病例均取得成功, 無一例子宮切除。

有研究表明產(chǎn)后隨著孕激素水平的下降子宮肌瘤會自動縮小, 但大量研究表明如果剖宮產(chǎn)時不剔除子宮肌瘤會影響子宮復舊, 導致惡露增多、盆腔感染機會增加, 甚至需再次手術摘除子宮肌瘤[5]。徐寶蘭、姜鴻雁[6, 7]認為雖然產(chǎn)后激素含量減少使肌瘤體積減小, 但是肌瘤不會自行消退, 仍會發(fā)生肌瘤扭轉(zhuǎn)或月經(jīng)過多等并發(fā)癥, 需要采取手術進行治療。所以, 剖宮產(chǎn)術中切除子宮肌瘤既減少因子宮肌瘤帶來的產(chǎn)褥期并發(fā)癥, 又可避免日后患者的二次手術, 減少患者再次接受手術的痛苦及經(jīng)濟負擔, 一舉兩得。

綜上所述, 在技術成熟、有條件的醫(yī)院, 由經(jīng)驗豐富、掌握多種止血方法、應變能力強的醫(yī)生有選擇性地行剖宮產(chǎn)。術中同時切除子宮肌瘤是安全、可行的,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樂杰.婦產(chǎn)科學.第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8:272.

[2] Cunningham FG, Gant NF, Leveno KJ, et al. Williams Obstetrics. 21st Edi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2001:930.

[3] 馮雪萍, 吳小容, 陳梅綺, 等.妊娠合并子宮肌瘤的母兒結(jié)局分析.中國實用婦科與產(chǎn)科雜志, 2003, 19(11):695-696.

[4] Kaymak O, Ustunyurt E, Okyay RE, et al. Myomectomy during cesarean section . Int J Gynecol Obstet, 2005, 89(2):90-93.

[5] 宋雪凌, 楊孜.妊娠合并子宮肌瘤.中華婦產(chǎn)科臨床雜志, 2005, 6(4):309-311.

[6] 徐寶蘭.妊娠合并子宮肌瘤80例在剖宮產(chǎn)術中的處理.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 2011, 27(3):339-340.

篇5

[關鍵詞] 子宮肌瘤;腹腔鏡;開腹手術

[中圖分類號] R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5)09(c)-0059-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therapeutic effect and clinical value of laparoscopic myomectomy. Methods 76 patients with uterine fibroids admitted to this hospital between February 2013 and February 2014 were randomized to undergo traditional open surgery (the control group, n=38) and laparoscopic myomectomy (the observation group,n=38). We analyzed the operation and postoperative recovery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peration duration was longer, but th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and postoperative exhaust time and hospital stay were short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 Uterine fibroids; Laparoscope; Open operation

子宮肌瘤是常見女性生殖器官良性腫瘤,患者主要表現(xiàn)為下腹墜脹、腹部包塊、壓迫及子宮出血。子宮肌瘤發(fā)病率極高,特別是中年女性,發(fā)病率達75%左右,嚴重影響女性的生活質(zhì)量及生殖健康[1]。子宮肌瘤主要采取積極手術方案切除治療,以往主要實施開腹切除術,創(chuàng)傷大,術后并發(fā)癥較多,導致術后恢復較慢,不利于術后恢復。隨著外科微創(chuàng)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腹腔鏡手術開始逐漸應用于臨床,其創(chuàng)傷小,安全性高,作為首選子宮肌瘤手術方案[2]。該組研究對子宮肌瘤患者分別實施開腹手術及腹腔鏡手術治療,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整群選擇該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76例子宮肌瘤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實用婦科學》[3]中子宮肌瘤診斷標準。隨機分為對照組38例,觀察組38例,觀察組:年齡23~47歲,平均年齡(31.5±4.7)歲;孕次0~6次,平均孕次(2.3±0.5)次;單發(fā)肌瘤23例,多發(fā)肌瘤15例;對照組:年齡24~48歲,平均年齡(31.1±4.2)歲;孕次0~5次,平均孕次(2.6±0.7)次;單發(fā)肌瘤21例,多發(fā)肌瘤17例;納入標準:符合子宮肌瘤診斷標準;與該組研究配合;18~60歲;排除標準:嚴重免疫性疾病及血液疾病者;心、腎、肝功能不全者;妊娠期、哺乳期女性。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實施氣管插管全麻,對照組:根據(jù)病灶位置選擇切口,分離肌瘤系膜,直接切除,隨后徹底止血、清洗腹腔,最后逐層縫合創(chuàng)口;觀察組:取膀胱截石位,臍窩部縱形切口,置入套管及腹腔鏡設備,分別取兩側(cè)操作孔,置入腹腔鏡設備,使用6U垂體后葉素注入肌瘤切口部位,經(jīng)縱軸切開肌瘤表面基層,直至瘤體,肌瘤作完整剝離后,使用雙極電凝止血。瘤腔縫合時,使用可吸收線作切緣內(nèi)翻卷折填充瘤窩縫合法,可起到壓迫止血作用,保持創(chuàng)面平滑。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及手術時間等手術治療,術后排氣時間及住院時間等恢復指標,了解術后切口感染、切口紅腫、盆腔粘連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術后隨訪1年,記錄兩組患者術后妊娠情況。

1.4 統(tǒng)計方法

數(shù)據(jù)完全錄入SPSS19.0軟件做統(tǒng)計學處理,計數(shù)資料率(%)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t檢驗,用(x±s)表示,P

2 結(jié)果

①觀察組術手術時間較對照組長,但是術中出血量較低,術后排氣時間及住院時間明顯較對照組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②觀察組術后出現(xiàn)切口感染、盆腔粘連、切口紅腫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0.53%,較對照組26.32%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3 討論

子宮肌瘤是發(fā)生率較高的婦科良性腫瘤,以往主要實施開腹手術切除,創(chuàng)傷大,術后恢復較差,難以被患者所接受。近年來,外科技術的微創(chuàng)化發(fā)展,使腹腔鏡手術廣泛應用于臨床[4]。腹腔鏡手術為完全腹腔內(nèi)操作術式,因操作難度大,對技術要求高,導致早期使用受到限制。雖然腹腔鏡技術不斷成熟,但是在縫合過程中,依然存在一定弊端[5]。該組研究實施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發(fā)現(xiàn)單純連續(xù)縫合易松動,而間斷縫合的打結(jié)次數(shù)較多,難以拉緊,均難以完全閉合瘤腔,且完成縫合后,極易產(chǎn)生創(chuàng)面出血癥狀,導致出血量增加。該組研究選擇切緣內(nèi)翻卷折填充瘤窩的方式進行縫合,可起到壓迫止血作用,也可保持縫合面光滑,控制術后盆腔粘連發(fā)生率。

腹腔鏡子宮切除術的出現(xiàn),完全克服了傳統(tǒng)子宮肌瘤切除術存在的弊端,其創(chuàng)傷小,術后恢復美觀,可早期進食,利于患者術后早期康復[6]。該組研究顯示,觀察組手術出血量及術后排氣時間、住院時間等指標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

該組研究有26例患者存在不孕史,實施子宮肌瘤切除術,具有改善不孕及保留生育功能的作用。有學者研究認為[7],占8%的不孕癥與子宮肌瘤相關,漿膜下及壁間子宮肌瘤可影響孕卵的種植,占60%不孕患者實施子宮肌瘤切除術后可順利妊娠。因此,子宮肌瘤切除術的優(yōu)劣,與術后妊娠質(zhì)量密切相關。有學者研究發(fā)現(xiàn),開腹手術及腹腔鏡手術對術后妊娠結(jié)局的影響無差異。但創(chuàng)面縫合不當是早產(chǎn)及流產(chǎn)的主要因素。創(chuàng)面縫合不佳,則可能導致創(chuàng)口難以取得良好的愈合效果,可能會形成子宮切口裂開、術后妊娠破裂等,特別是腹腔鏡下縫合難度大,更易產(chǎn)生以上問題[8]。以往開腹手術均實施間斷性縫合方法,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高,該組研究顯示,觀察組術后盆腔粘連、感染及紅腫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較對照組低(P

綜合上述,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的安全性高,創(chuàng)傷小,并發(fā)癥少,利于患者術后恢復,提高妊娠率,利于遠期預后,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劉祿斌,張光金,徐惠成,等.腹腔鏡下子宮動脈阻斷術輔助子宮肌瘤挖除術對患者生育功能及肌瘤復發(fā)率的影響[J].重慶醫(yī)學,2012,41(15):1517-1519.

[2] 宋光輝,張松英,李百加,等.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后妊娠結(jié)局及相關因素分析[J].中華醫(yī)學雜志,2013,93(35):2816-2819.

[3] 俞梅,朱蘭,郎景和,等.GnRHa用于大子宮子宮肌瘤腹腔鏡手術前治療療效的前瞻性研究[J].實用婦產(chǎn)科雜志,2014,30(8):588-591.

[4] 粱鋒.子宮肌瘤剝離器在腹腔鏡子宮切除術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山東醫(yī)藥,2011,51(31):91-92.

[5] 李孟慧,冷金花,史精華,等.腹腔鏡與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后肌瘤殘留、復發(fā)及妊娠結(jié)局的比較[J].中華婦產(chǎn)科雜志,2011,46(9):669-673.

[6] 李銀鳳,劉改文,高麗麗,等.改良雙孔腹壁皮下懸吊式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臨床分析[J].中華醫(yī)學雜志,2014,94(11):852-854.

[7] 尹香花,顧揚,宋晶哲,等.腹腔鏡下子宮動脈阻斷聯(lián)合肌瘤剔除術治療子宮肌瘤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內(nèi)鏡雜志,2010,16(3):317-319.

篇6

[關鍵詞] 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術;整體護理;體會

[中圖分類號] R472.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3)18-136-02

臨床女性生殖器官良性腫瘤疾病類型中,子宮肌瘤占較高比例,選擇一項科學有效的方案治療是消除癥狀、改善患者生存質(zhì)量的關鍵[1]。近年來醫(yī)療科技取得了巨大進步,腹腔鏡技術研究不斷深入和完善,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具有微創(chuàng)、出血量少、并發(fā)癥少、術后可盡快恢復等優(yōu)點,已成為常規(guī)術式。但受患者情緒波動或手術侵襲的影響,若未引起重視,極易誘導各種并發(fā)癥發(fā)生,故提高圍手術期整體護理質(zhì)量是保障手術成功實施的關鍵環(huán)節(jié)[2]。對我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腹腔鏡下行子宮肌瘤切除術的40例患者,分組就常規(guī)護理及整體護理進行比較。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選擇的研究對象共40例,年齡28~50歲,平均(33.7±6.2)歲,經(jīng)磁共振成像(MRI)、陰道B超及婦科雙合診檢查確診。其中漿膜下肌瘤10例,肌壁間肌瘤28例,子宮頸部肌瘤2例。肌瘤直徑平均為(6.7±2.3)cm?;颊咝g前無盆腔手術史及其他合并癥,術后子宮肌瘤均經(jīng)病理檢查證實。所有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0例。兩組在一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應用婦科常規(guī)方案護理,包括日常生活護理、對癥支持治療護理、健康宣教及出院指導等;觀察組給予整體全面的護理,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1.2.1 術前護理 (1)環(huán)境淮備:病室內(nèi)保持安靜、整潔,定時通風換氣,保持空氣新鮮,避免對流風。(2)心理干預:加強術前訪視;護理人員積極和患者及家屬溝通,向他們介紹疾病基礎知識、腹腔鏡手術優(yōu)點、圍術期需配合的要點、注意事項等;介紹同類型治療成功的病例,使患者知曉腹腔鏡手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增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同時做好家屬的工作,取得其積極配合,給予患者更多關愛,以保持積極樂觀情緒,提高醫(yī)護依從性[3]。(3)皮膚護理:術前備皮,清潔術野皮膚,腹腔鏡通常于臍區(qū)做切口置入,故需將臍孔污垢徹底清潔,可用碘伏擦洗后用酒精擦凈,需細致操作。(4)腸道準備:囑患者術前12h禁食、禁飲,術前1d晚給25%硫酸鎂80~100mL+溫開水1000mL口服,術晨清潔灌腸一次,以確保腸道內(nèi)積氣、積便排空。(5)尿管留置:術前30min行尿管留置,接引流袋,保持為持續(xù)開放狀態(tài),以為觀察麻醉中尿量提供條件,同時取阿托品0.5mg+苯巴比妥鈉0.1g在術前30min肌注[4]。

1.2.2 術中護理 協(xié)助患者取平臥位,完成腹部充氣穿刺操作,后轉(zhuǎn)為頭低臀高位。注意必須穿刺針確定在腹腔內(nèi)方可充氣。護理人員需對是否為CO2氣體進行核對,氣體壓力在12~14mm Hg左右,通常進入量為2~3L。氣體充入后患者腹部漸膨隆,若充氣過速,患者有嗆咳、呼吸氣促、皮膚青紫等表現(xiàn),需停止操作,警惕空氣栓塞,立即吸入氧氣糾正,并取左側(cè)臥位,取地塞米松10mg靜脈注射,可使癥狀迅速緩解。

1.2.3 術后護理 (1)基礎護理:術后去枕平臥6h,頭偏向一側(cè),以防窒息。氧流量設置為2~4L/min,常規(guī)給氧6~8h,以促進CO2排出,提高氧分壓。密切監(jiān)測生命體征變化[5]。(2)飲食指導:子宮肌瘤腹腔鏡下行切除術對胃腸道刺激較小,早期進食可加速恢復胃腸功能。術后禁食6h,6h后可適當進流質(zhì)飲食,以提供機體康復所需的營養(yǎng),應避免食用牛奶、豆?jié){等產(chǎn)氣食物。(3)病情觀察:密切監(jiān)測生命體征,術后心電監(jiān)護8h。(4)導尿管護理:導尿管在全麻術后需妥善固定,加強觀察,保持導尿管通暢,防止受壓、堵塞、滑脫。保持會清潔,會用碘伏擦洗,2次/d,預防逆行感染。鼓勵患者多飲水、自解小便,以盡快恢復膀胱功能;導尿管在術后24h內(nèi)拔除。若有尿痛、尿頻等不適,需遵醫(yī)用藥,若尿液性狀及量有異常,需及時通知醫(yī)生處理。(5)協(xié)助患者早期床上活動并加強活動指導。

1.2.4 術后并發(fā)癥預防及護理 (1)術后出血:術后24h穿刺孔易出血,護理人員要注意觀察切口敷料有無滲液滲血液,如敷料潮濕應及時更換,必要時給予壓迫止血。(2)肩背部疼痛:多由CO2氣體殘留對膈神經(jīng)產(chǎn)生刺激作用所致,術后可按摩肩部,低流量吸氧,鼓勵并協(xié)助患者勤翻身,促使CO2氣體排出,通常無需特殊處理。(3)皮下氣腫:多于腹部、胸部發(fā)生,由CO2氣腹所致,少量氣體無需處理,通??勺孕形?,臨床癥狀較為明顯者可取半臥位,低流量持續(xù)吸氧即可緩解[6]。(4)術后放置盆腔引流管(可用胃管)保持引流管通暢,術后觀察引流液的性狀及量,記24h引流量,于每日醫(yī)生查房后在嚴格無菌操作下更換引流袋一次,72h后拔除引流管,并做好局部的護理。

1.2.5 出院指導 (1)囑患者在術后休息3個月,避孕2年。(2)注意個人衛(wèi)生,保持會清潔。(3)囑患者進食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熱量飲食。(4)囑患者于術后2個月來院復診;若有反復發(fā)熱、腹痛等異常情況及時就診。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手術創(chuàng)口愈合情況、恢復排氣時間、平均住院時間及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進行觀察。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數(shù)據(jù)采用()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x2檢驗,P

2 結(jié)果

兩組手術創(chuàng)口均愈合。觀察組切口感染并發(fā)癥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3 討論

子宮肌瘤行腹腔鏡切除術因其創(chuàng)傷小、愈合快等優(yōu)點,已成為常規(guī)手術方式,但因氣腹、穿刺等誘導的多種并發(fā)癥仍需引起臨床重視。同時,患者健康及維權(quán)意識增強,對護理的安全性及舒適性有了更高的要求。腹腔鏡手術為新型微創(chuàng)手術方式,部分患者及家屬認識不足,尚存有顧慮及懷疑態(tài)度。針對患者不同情況給予心理護理,可使患者情緒放松,避免焦慮、緊張狀態(tài),降低手術應激反應。術后密切生命體征監(jiān)測,對生命體征嚴密觀察,血氧飽和度、呼吸、血壓監(jiān)測并記錄,心肺功能差者需嚴格控制輸液速度。對精神狀況、面色進行觀察,及時咳出痰液,保持呼吸道通暢。并加強活動指導,協(xié)助患者早期在床上活動,促進腸道功能恢復,并對雙下肢進行輕捏式按摩,防止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視患者情況制定活動量及活動時間,注重勞逸結(jié)合。

加強全面、整體的護理干預是新型“以患者為中心”的醫(yī)學模式體現(xiàn),除重視手術本身的護理外,也關注精神、心理方面的干預。本次研究中觀察組加強術前環(huán)境護理、心理護理、充分術前準備,術中密切配合及生命體征監(jiān)測,術后基礎護理、飲食指導、并發(fā)癥預防,出院指導等。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切口感染并發(fā)癥率低于對照組,恢復排氣時間及平均住院天數(shù)明顯早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兩組手術創(chuàng)口均愈合。表明對于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術患者,采用整體護理在切口感染并發(fā)癥率、恢復排氣時間以及住院天數(shù)方面顯著優(yōu)于采用常規(guī)護理,顯示出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術整體護理的優(yōu)越性。

綜上所述,加強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術的整體護理干預,可顯著提高護理質(zhì)量,保障手術成功實施,降低不良事件率,促進患者康復,具有非常積極的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1] 莫建英.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19(26):139-140.

[2] 馮俊珍,康紅青,劉霞.子宮肌瘤患者腹腔鏡手術治療的臨床觀察及護理[J].當代護士,2009,8(專科版):35-36.

[3] 蘭巧玲,韓獻琴.子宮肌瘤患者圍手術期心理支持及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7,4(9):81-82.

[4] 張桂榮,張媛,任改英.心理干預對腹腔鏡圍手術期患者的影響[J].腹腔鏡外科雜志,2008,13(2):165-168.

[5] 劉小棉,吳千苗.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術的圍手術期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13(27):135-136.

篇7

[關鍵詞] 傳統(tǒng)式子宮切除術;改良式子宮切除術;子宮肌瘤;卵巢功能

[中圖分類號] R737.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3)07(a)-0020-02

The influence of ovarian function in hysteromyoma patients by traditional hysterectomy and modified hysterectomy

LI Xiao-qin

Department of Gynecology,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Xiangtan City of Hunan Province, Xiangtan 4111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ovarian function in hysteromyoma patients by traditional hysterectomy and modified hysterectomy. Methods One hundred hysteromyoma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at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2 and January 2013 were chosen as research object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50 cases)and the control group(50 cases) by random number table,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traditional hysterectomy, the patients in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given modified hysterectomy,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wo groups were evaluated. Results The operation tim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andexhaust time of two groups compare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P

[Key words] Traditional hysterectomy; Modified hysterectomy; Hysteromyoma; Ovarian function

近年來,子宮肌瘤的發(fā)病率呈明顯的上升趨勢,有70%~80%的患者發(fā)病于30~50歲[1]。子宮肌瘤治療以手術為主,子宮切除術是最有效最常用的的方法之一。本院對傳統(tǒng)的子宮切除術進行了改良,并在2012年1月~2013年1月進行臨床實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100例子宮肌瘤患者,年齡35~65歲,平均(46.2±5.6)歲,均已婚育,已絕經(jīng)者25例,所有患者均實行子宮切除治療。對照組50例患者進行傳統(tǒng)式子宮切除,實驗組50例進行改良式子宮切除。兩組患者年齡、子宮大小、凝血功能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采用硬膜外阻滯麻醉,取仰臥位。對照組:取患者下腹適當位置進行切口,將無齒卵圓鉗進入其腹腔把患者的子宮提出,并將患者雙側(cè)的子宮血管夾持住,以暫時性阻斷子宮的血液循環(huán);鉗夾將位于子宮左右側(cè)的圓韌帶,進行切斷和縫扎,以便于將膀胱剪開后反折腹膜,隨后分離剪開闊韌帶前葉和后葉,將其膀胱下推后鉗夾卵巢周圍的韌帶及輸卵管,同樣進行切斷和縫扎;為下推直腸,先將骶韌帶間腹膜剪開,鉗夾、切斷、縫扎子宮附近血管,此處如為次全切除術,則不需要做下推直腸到骶韌帶間腹膜剪開步驟,如不是則繼續(xù)以下步驟,對宮骶韌帶、主韌帶進行以上相同處理,并切斷陰道壁,完成全子宮切除;對陰道斷面和盆腔后腹膜進行手術后縫合。實驗組:開腹和提拉子宮的步驟和對照組相同,將卵巢固有韌帶、輸卵管進行鉗夾、切斷并對遠殘端雙重縫合;如不需要保留附件,則對子宮兩側(cè)的骨盆漏斗韌帶鉗夾、切斷,同樣對遠殘端雙重縫合;隨后采用與對照組相同方法實現(xiàn)膀胱下推并剪開闊韌帶后葉。如在筋膜內(nèi)進行子宮全切除術,則對子宮血管的處理方式比較容易,以縫線不接觸宮頸筋膜為標準對子宮附近的動靜脈切斷縫扎。如在筋膜外進行子宮全切除術,則要求對宮頸骶韌帶、主韌帶分開處理,而陰道斷面和后腹膜則采用和對照組相同的處理方法。

1.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及患者住院時間等,并在術中與術后測定卵泡刺激術(FSH)、黃體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5.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組間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 以P <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 兩組患者手術及術后恢復情況的比較

實驗組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均較對照組減少,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表1)。

2.2 兩組患者術前及術后1個月生殖激素水平的比較

兩組患者手術前生殖激素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而術后1個月兩組患者生殖激素水平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8.003,9.576,24.478,P < 0.05)(表2)。

3 討論

子宮和卵巢對于女性而言,不僅是一個器官,也是女性激素的分泌系統(tǒng),可幫助女性維持良好的身心健康[2]。實行子宮切除術的患者性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明顯下降。有學者發(fā)現(xiàn)[3-4],實施傳統(tǒng)子宮切除術的患者絕經(jīng)比正常者早4年,34%的患者2年之內(nèi)卵巢衰竭,4年內(nèi)該比例上升到54%,且患者較正常人群更易出現(xiàn)重度更年期癥狀,這均由于性激素水平下降導致[5]。本院對傳統(tǒng)子宮切除術進行相應改良,并且獲得良好效果。首先改良式子宮切除術很好地保留了患者的子宮血管,對卵巢功能進行了保護,減小了患者手術之后性激素水平的變化,減輕了患者的更年期癥狀[7-8]。結(jié)果表明,改良式子宮切除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均較傳統(tǒng)子宮切除患者明顯減少,減輕了患者的手術痛苦,達到了改良的目的。

總之,改良子宮切除術不僅保護了卵巢功能,而且減輕了患者的手術痛苦,且手術操作簡單易行,安全性高,術后并發(fā)癥少,是一種較好的術式選擇。

[參考文獻]

[1] 王冬梅.改良陰式子宮切除術45例臨床分析[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2012,21(11):1184-1185.

[2] 陳鳳芹,王桂云,白崇梅,等. 改良子宮切除術臨床應用[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09,3(4):71-72

[3] 張爾杰,駱萌東,楊素梅,等.改良陰式子宮切除術臨床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chǎn)科雜志,2008,24(11):853-855.

[4] 劉高焰,楊揚,王以群,等.改良保留子宮動脈上行支子宮切除術的臨床應用[J].醫(yī)學信息:中旬刊,2010,5(10):2667

[5] 張亞東,王麗芝.改良陰式子宮切除術22例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0,5(23):89-90.

[6] 冷金花,郎景和,李華軍,等.三種不同全子宮切除術式對患者圍手術期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和衛(wèi)生經(jīng)濟學研究[J].中華婦產(chǎn)科雜志,2008,12(5):236-237.

[7] 韋靜,曾定元.腹腔鏡下保留子宮動脈全子宮切除術對卵巢近期功能影響的臨床研究[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1,10(18):287-288.

篇8

目的:探討加速康復外科(FTS) 理念和措施在子宮肌瘤切除術患者圍手術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選擇2009年8月至2013年6月棗陽市婦幼保健院婦產(chǎn)科因子宮肌瘤行子宮肌瘤切除術的患者138例,分別采用加速康復外科和傳統(tǒng)的圍手術期處理原則,比較兩組患者術后惡心、嘔吐的發(fā)生、術后排氣時間、住院時間、住院費用以及手術并發(fā)癥。結(jié)果:兩組患者均治愈出院。加速康復組患者與傳統(tǒng)組相比,術后惡心、嘔吐的發(fā)生、術后排氣時間、住院時間以及治療費用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關鍵詞:加速康復外科;子宮肌瘤;圍手術期處理

【中圖分類號】

R45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8-0113-02

加速康復外科(fast tracksurgery,F(xiàn)TS)也可稱為快速康復外科,快通道外科,在國內(nèi)已被用于胃結(jié)腸直腸手術,甲狀腺手術,疝修補術等[1],但在婦產(chǎn)科領域的應用尚鮮有嘗試。本研究旨在觀察加速康復外科這一理念在子宮肌瘤切除術中的作用。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09年8月至2013年6月期間在我院婦產(chǎn)科因子宮肌瘤行子宮肌瘤切除術的患者138例,年齡25~47歲,既往體健。入組前均取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患者及其家屬的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采用區(qū)組隨機化分組將患者隨機分成兩組:FTS組和對照組,每組分別為69例。兩種處理方法見表1。

1.2 手術操作: 嚴格手術指征,手術由同一組醫(yī)師完成。均采用腰麻,平臥位,子宮肌瘤切除手術均成功。

1.3 觀察指標: (1)手術指標: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2)臨床指標:術后惡心、嘔吐、排氣時間、術后住院時間、住院費用、術后并發(fā)癥。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結(jié)果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統(tǒng)計方法采用t檢驗和卡方檢驗。P

3 討論

3.1 FTS理念將圍手術期一系列的處理措施進行優(yōu)化,盡力使機體更接近生理狀態(tài),降低圍手術期處理及手術治療對患者引起的應激反應,從而達到患者快速康復的目的。狄文等[2]曾對FTS理念在婦產(chǎn)科領域中的應用進行了研究,同時提出了FTS在婦產(chǎn)科領域應用中的處理原則。借鑒其研究經(jīng)驗,同時參考其他領域的研究結(jié)果,結(jié)合婦產(chǎn)科手術的實際情況,針對子宮肌瘤患者圍手術期的應激原,我們在研究中采用以下處理原則:術前術后宣教,縮短禁飲食時間,微創(chuàng)手術,合理的麻醉方式和術后鎮(zhèn)痛,術中保溫,控制輸液量,盡量避免放置引流管或盡早拔除,適當使用止吐藥,短期應用抗生素,術后早期進食,早期活動等。

3.2 子宮肌瘤患者術前除對手術有恐懼心理外,很多人會擔心術后能否妊娠、術后能否復發(fā)等問題。術前由專業(yè)護士及主管醫(yī)師對患者進行宣教及心理疏導,向患者解釋手術過程,術后注意事項,出現(xiàn)手術并發(fā)癥時及時向患者及家屬解釋病情及治療計劃,減輕其心理負擔,大大減輕了患者對疾病及手術的恐懼,同時增加了患者對醫(yī)務人員的信任程度,并能更好的配合治療。術中低體溫會增加切口感染、心血管并發(fā)癥、出血,延長住院時間。而術中保持正常體溫有利于減少這些并發(fā)癥。我們在術中注意保持適宜的室內(nèi)溫度,溫水沖洗,輸注加熱液體。這些措施目的均在于減輕患者圍手術期的應激反應。傳統(tǒng)的術前腸道準備(瀉藥、灌腸)及術前整夜禁飲、禁食起源于1946年并沿用至今。然而近20年的臨床實踐證明禁食時間與誤吸并無相關性,且這種長時間禁食、禁飲給患者心理及生理上帶來一些潛在的危害。美國麻醉醫(yī)師協(xié)會及歐洲麻醉學會近年來紛紛提出新的術前禁食指南,我國的醫(yī)務工作者也進行了大量的研究[3],認為術前6h禁食、術前2h禁飲不增加誤吸風險。我們在患者充分知情同意的基礎上對FTS組的患者實行術前2h禁飲,術前2~3h給予10%葡萄糖200~300mL口服,且術后早期進水進食,事實證明這不但不會增加術中胃內(nèi)容物反流及窒息的風險,反而能減輕患者的饑餓感及緊張焦急心理,促進術后腸蠕動恢復,更符合現(xiàn)代麻醉禁食指南,有利于術后康復。

3.3 傳統(tǒng)的圍手術期液體治療,圍手術期補液的量有術前缺失量、生理需要量、第三間隙丟失量和血液丟失量等組成,但近幾年的研究對這種補液方案提出了質(zhì)疑。有研究表明限制性補液可減少術后并發(fā)癥及術后住院日。圍手術期補液的標準目前仍存在爭議,盡管很多研究證明圍手術期大量補液是沒有必要的,但還缺乏大樣本的研究報道,需要進一步研究[4]。FTS組與對照組比較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無明顯差別,在本研究中FTS理念的應用并不增加手術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因FTS涉及多個學科,需要臨床醫(yī)生麻醉醫(yī)生專業(yè)護士等人員更多的相互溝通及配合。目前我們在加強多學科配合,進一步優(yōu)化FTS處理措施,加大樣本量的基礎上,正著手進行子宮肌瘤切除術的臨床路徑制定。并希望在不遠的將來,逐漸摸索出婦產(chǎn)科較大手術以及有合并癥的婦產(chǎn)科手術的圍手術期優(yōu)化處理措施,并制定相應的臨床路徑?;贔TS理念的臨床路徑的執(zhí)行,能夠顯著加快患者術后器官功能的康復,減少術后并發(fā)癥,同時大大節(jié)約醫(yī)療資源。

參考文獻

[1] 張盛苗,陳 龍,孫聚萍,等.加速康復外科理念在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中的作用[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chǎn)科雜志,2012,28(10):782-783.

[2] 單秋旺,張森.加速康復理念在腹腔鏡外科的應用現(xiàn)狀及展望[J].腹腔鏡外科雜志,2012,17(4):317-318.

篇9

【關鍵詞】腹腔鏡;大子宮肌瘤切除術;戈舍瑞林;術中出血

【中圖分類號】R737.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3-0557-02

隨著腹腔鏡器械和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越來越多有保留子宮要求的大子宮肌瘤患者選擇采用腹腔鏡手術切除[1]。本院自2007年4月至~2013年1月施行腹腔鏡大子宮肌瘤切除術217例,其中109例,術前預先腹前壁皮下注射戈舍瑞林預處理,取得良好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7年4月至~2013年1月經(jīng)超聲確診為大子宮肌瘤并要求行腹腔鏡手術的患者109例作為研究組,術前預先腹前壁皮下注射戈舍瑞林3.6mg,每28天1次,共3次做預處理,如果必要可使用局部麻醉,然后住院行腹腔鏡大子宮肌瘤切除術;同期直接住院行腹腔鏡大子宮肌瘤切除術108例進行對照。所有患者均無心、肺、肝、腎等疾病,術前已超聲明確診斷并了解肌瘤的位置、數(shù)目、大小、形態(tài)及活動度,同時行有出血者行分段診刮除外內(nèi)膜及宮頸病變;無出血者行宮頸細胞學檢查除外宮頸惡性病變,宮腔診刮除外內(nèi)膜病變;貧血者給予輸血提高血色素達到80g/L以上。兩組患者平均年齡、孕產(chǎn)次、肌瘤大小及大小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O.05)。

1.2 操作方法 研究組術前三個月預先腹前壁皮下注射戈舍瑞林3.6mg,每28天1次,共3次,做預處理,然后再住院行腹腔鏡大子宮肌瘤切除術。對照組直接住院行腹腔鏡大子宮肌瘤切除術。手術方法:選擇氣管插管靜脈全麻,取頭低足高位,建立人工氣腹,在大子宮肌瘤表面漿膜下以長穿刺針注入稀釋的垂體后葉素(生理鹽水20ml+垂體后葉素12U),使子宮肌肉組織收縮,沿子宮縱軸在子宮肌瘤最突處以電鉤切開子宮肌瘤表面漿肌層達瘤體,并與子宮肌瘤直徑等長,如肌瘤向漿膜下突出且較大時取棱形切口,利于切除肌瘤后以對合平整;大抓鉗鉗夾突出的肌瘤結(jié)節(jié),用力向上提拉,術者另一手或助手用撥棒將肌瘤包膜剝開,分離過程中有較大血管出血,則雙極電凝止血,分離至基底部后剪斷,將剝除肌瘤結(jié)節(jié)暫放于子宮直腸窩處,沖洗瘤腔,明顯出血處電凝止血;1-0號可吸收線連續(xù)縫合關閉瘤腔,最后用組織粉碎器將肌瘤結(jié)節(jié)粉碎成條狀后取出,醫(yī)用幾丁糖涂抹子宮縫合切口以減少術后盆腔粘連的發(fā)生。

1.3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10.0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x2檢驗。

2 結(jié)果

所有病例均在腹腔鏡輔助陰式下順利完成手術,無一例中轉(zhuǎn)開腹,均未發(fā)生鄰近臟器的副損傷,見表1。

由表1可以得出,研究組術中術后出血量及手術時間均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

3 討論

3.1 迄今為止,手術仍是子宮肌瘤最有效的治療方法[2]。傳統(tǒng)的手術方式是開腹子宮肌瘤切除術或子宮切除術。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患病的婦女希望保留子宮,有完整的生理功能。子宮肌瘤切除術不僅保留了患者生育能力,更重要的是維持子宮許多生理功能,保留生殖器官的完整性。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術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出血量少,盆腔視野清晰,不易損傷鄰近器官,保持體內(nèi)內(nèi)環(huán)境穩(wěn)定,不過多干擾盆腔,且術后疼痛輕微,住院時間短,恢復快,因此成為患者更愿意選擇的一種手術方式。大子宮肌瘤單純應用腹腔鏡手術仍存在著爭議,肌瘤的部位、大小、個數(shù),視野難以暴露,術中出血量多等都是可能造成手術困難的原因,臨床上通常將腹腔鏡子宮手術子宮大小超過3個月孕周的相對性巨型子宮肌瘤列為腹腔鏡手術的禁忌證[3]。筆者施行腹腔鏡手術切除大子宮肌瘤,術前預先腹前壁皮下注射戈舍瑞林3.6mg,每28天1次,共3次,然后住院行腹腔鏡大子宮肌瘤切除術,對生育年齡婦女或年齡為50歲以下雖無生育要求但癥狀不明顯、肌瘤數(shù)目為單發(fā)、且本人又要求保留子宮者,既能保留生育功能和生殖器官的完整性,又不影響卵巢血運,保持性激素的分泌功能。

3.2 戈舍瑞林是一種合成的、促黃體生成素釋放激素的類似物,長期使用可抑制垂體的促黃體生成激素的分泌,從而引起血清雌二醇的下降,停藥后這一作用是可逆的[4]。戈舍瑞林作為大子宮肌瘤患者的術前輔助用藥的主要機理是:(1)明顯縮小子宮及子宮肌瘤體積。這種作用可能是由于藥物通過抑制雌激素水平而使子宮的血流和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減少引起。安慰劑對照研究顯示,術前經(jīng)3~6個月的戈舍瑞林治療后,子宮及子宮肌瘤的體積可縮小52%至77%[5]。子宮及肌瘤體積的縮小不僅降低了手術難度,而且從某種程度上改變了手術觀念,使術者更傾向于選擇簡單、創(chuàng)傷小而且美觀的術式,甚至開辟新的手術途徑。有研究提示,用戈舍瑞林治療后陰式子宮切除術的比例增加,即使開腹手術,腹部橫切口的比例也較多。同時,肌瘤的縮小還增加了內(nèi)窺鏡手術的可行性和適應證。對于較大的子宮肌瘤,戈舍瑞林使其體積縮小后即有可能通過腹腔鏡或者宮腔鏡進行切除。Donnez等[6]甚至提出,對不在宮腔內(nèi)粘膜下的最大直徑肌瘤利用戈舍瑞林能使肌瘤縮小的作用,在技術上也可經(jīng)宮腔鏡用激光分兩次切除,從而免于開腹手術。(2)減少子宮血流,使術中出血量明顯下降。對比研究顯示,術前3~6個月戈舍瑞林治療后,子宮切除術的術中出血量可減少50%左右[7]。這樣,即減少了輸血的可能性及需要量,同時也減少了術后與貧血有關的并發(fā)癥。(3)提高血紅蛋白濃度并改善貧血的相關癥狀。研究表明,術前用戈舍瑞林治療6個月后,56%的貧血患者血紅蛋白濃度可明顯上升[8]。其機理主要是由于藥物誘導的閉經(jīng)引起。雖然戈舍瑞林可明顯縮小子宮肌瘤,但停藥以后肌瘤會迅速增長,停藥4個月左右肌瘤即恢復至用藥前大小,故完全取代手術目前看來還不現(xiàn)實。

3.3 腹腔鏡下大子宮肌瘤切除術前應用戈舍瑞林作預處理,對手術危險性很大的重度貧血的大肌瘤患者,可提供一個機會,使其全身情況改善到足以勝任手術。此外,戈舍瑞林誘導閉經(jīng)并顯著改善肌瘤相關癥狀,使患者能在相對正常的狀態(tài)下結(jié)束常規(guī)工作并選擇方便的時間手術,術中出血量少,縮短手術時間,降低手術輸血機會,術后疼痛輕,并發(fā)癥少,住院時間短,身體恢復快,盆腔粘連發(fā)生率低,并最大程度地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和生殖器官的完整性,是一種行之有效且較安全的方法,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黃舜佩,陳筱波.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剝出術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1,26(18):2864-2865.

[2] 豐有吉,沈鏗主編.婦產(chǎn)科學[M].八年制第二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1:331.

[3] 李玉虹,王仁,梁海霞等.曲普瑞林用于腹腔鏡大子宮肌瘤切除術前153例[J].中國藥業(yè),2012,21(7):50-51.

[4] 游建冰,游春慧.腹腔鏡輔助陰式較大子宮肌瘤切除聯(lián)合藥物防治術后出血60例臨床對比研究[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0,8(13):74-75.

[5] 杜錦麗,葉寄生.腹腔鏡下大子宮肌瘤切除術前應用曲普瑞林的臨床研究[J].海峽藥學,2011,23(6):215-216.

[6] Nkemayim DC,Hammadeh ME,hippach M,et a1.Uterine rupture inpregnancy subsequent to previous laparoseopie electromyolysis:case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Arch Gynecol Obstet,2000,264(3):154―156.

篇10

【關鍵詞】子宮肌瘤;切除術;腹腔鏡;開腹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1-0033-01

子宮肌瘤又稱子宮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常見的一種良性腫瘤,發(fā)生率25%~40%[1]。近年來子宮肌瘤切除術由單一的、有創(chuàng)的開腹式手術向微創(chuàng)的方向發(fā)展,現(xiàn)將我科分別行開腹和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術患者的手術效果,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按照患者是否愿意接受腔鏡下子宮肌轡剔除術分為兩組,LM組(n=62)和TAM組(n=58)。兩組患者年齡、產(chǎn)次、腫瘤大小、腫瘤最大直徑、體重、腫瘤位置等差異無明顯特異性(P>0.05)。

1.2 手術方法 術前做宮頸液基細胞學檢查、HPV檢查排除宮頸惡性病變,宮腔鏡檢查以除外子宮內(nèi)膜病變。

1.2.1 LM組 取臍窩上緣橫切口10mm穿人氣腹針,造CO2氣腹,維持壓力12mmHg

(1mmHg=0.133kPa),穿刺10mm Trocar,置人腹腔鏡,分別于右下腹部麥氏點、左中下腹部取穿刺孔置器械操作。宮腔置入簡易舉宮器找出并游離子宮動脈上行支,于輸尿管上方以鈦夾行暫時阻斷。切除腫瘤時先用單極電鉤電切肌瘤表面的假包膜,鈍性加銳性分離出肌瘤,用有齒抓鉗夾持肌瘤并提起,肌瘤經(jīng)粉碎器旋切后自Trocar取出。O號薇橋線連續(xù)鎖邊縫合和雙層縫合子宮創(chuàng)口,取下鈦夾,不留死腔,沖洗腹腔,關閉穿刺孔。

1.2.2 TAM組 按常規(guī)操作。

1.3 觀察指標 ①住院時間。②術中出血量:LM組術中出血量采取計量法(負壓吸引瓶里術后的總液體量減去沖洗液的量),TAM組術中出血量采取計量法加紗布的總吸血量。③術后血紅蛋白( HB)下降量計算:下降量=術前HB值一術后兩天HB值。④術后胃腸恢復時間:以恢復排氣時間計算。⑤術后隨訪半年,如發(fā)現(xiàn)腫瘤復發(fā),不管復發(fā)腫瘤多少都按照一例計算。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11.5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采用t檢驗方法,計數(shù)資料采用x2檢驗。

2結(jié)果

腹腔鏡組術后住院時間、排氣時間、體溫恢復正常時間均明顯短于開腹組,兩組差異有顯著性(P

3討論

子宮肌瘤剔除術主要適用于希望保留子宮功能或有生育要求的年輕女性,主要包括TAM和LM。TAM具有切口大、創(chuàng)傷大、對腹腔臟器干擾大、術后恢復慢等缺點,但是有其適應證廣、手術風險小的優(yōu)點。盡管本實驗得出半年后子宮肌瘤復發(fā)率TAM和LM比較無特異性,但是由于隨訪時闖較短,隨訪樣本總量較少,希望能有更長時間和大樣本量的隨訪實驗來驗證,是否LM的復發(fā)率與TAM相似。LM具有腹壁切口小、美觀、創(chuàng)傷小的優(yōu)點,可保持機體內(nèi)環(huán)境的穩(wěn)定,對腹腔臟器干擾小、恢復快。對于肌瘤直徑>10cm的肌壁間肌瘤或數(shù)量在4個以上或靠近黏膜下的肌瘤、宮頸肌瘤多被認為是腹腔鏡手術的禁忌證。然而在本實驗中,LM組宮頸肌瘤手術成功率100%,未出現(xiàn)術中及術后并發(fā)癥。有資料顯示:LM組的患者手術時間與術中出血均明顯少于TAM組[3]。在本實驗中,LM組手術時間長于TAM組,統(tǒng)計學差異(P=:0.0224)明顯,LM組術中出血與TAM組術中出血相比無明顯差異(P=0.095)。

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的手術技巧:術前要確定子宮的大小、肌瘤類型、數(shù)目及位置,分析手術成功的可能性。術者應具備良好的腹腔鏡操作技能和嫻熟的縫合技術,術中要根據(jù)肌瘤的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個體化方案進行手術。因為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的另一關鍵在于殘腔的處理,這不僅可以止血,而且還可關閉局部的子宮切口,恢復正常解剖形態(tài)。目前切除肌瘤可用電刀或剪刀切開后自穿刺孔取出,也可用電動粉碎器粉碎后取出。本組大多經(jīng)子宮肌瘤粉碎器粉碎后從15mm套管取出,無需另行切口,避免了新的創(chuàng)面形成。

綜上所述,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術,雖具有創(chuàng)傷小、出血少、術后恢復快等優(yōu)點,但因其手術適應癥范圍相對較窄,手術的實施對術者的技術和器械要求較高,因而存在一定局限性,且國內(nèi)外也常見有關腹腔鏡手術中轉(zhuǎn)開腹的報道,故目前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術還不能完全替代傳統(tǒng)開腹手術。本組篩選病例較為嚴謹,故未發(fā)生中轉(zhuǎn)開腹情況。

參考文獻

[1]曹澤毅,中華婦產(chǎn)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9:180.

[2]劉彥,實用婦科腹腔鏡手術學[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9: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