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歐陽修范文

時間:2023-04-04 04:57:55

導(dǎo)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采桑子歐陽修,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xiàn),歡迎閱讀由公務(wù)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鼓子詞在宋代的發(fā)展

“鼓子詞特點是以同一詞調(diào)反復(fù)演唱,主要以鼓伴奏?!雹購男问娇垂淖釉~和變文相類似,韻散構(gòu)成,或說唱相間,或只唱不說,篇幅較為短小,每組詞大約有十章左右的歌唱,可能增益一二章。鼓子詞流行于宋代的民間,后來引起了文人士大夫的興趣。鼓子詞和社會聯(lián)系比較密切,以社會習(xí)俗、時令節(jié)序、風(fēng)景事物為主要題材。從現(xiàn)存的宋代鼓子詞看,最早見于歐陽修的創(chuàng)作,包括其《采桑子》十首、《漁家傲》十二首。之后的張掄、侯置、姚述堯均有作品留世。趙德麟的《元微之崔鶯鶯商調(diào)蝶戀花》是宋代鼓子詞的代表作。從音樂角度來看,鼓子詞包括多樣廣泛的表演形態(tài)和體制在內(nèi)。詞的連章數(shù)、樂器使用、表演體制等皆由創(chuàng)作者,即演唱者選擇。由于宋代的經(jīng)濟(jì)繁榮、市民階層的發(fā)展、國家重視文化的發(fā)展、社會的娛樂場所開始普及,文人們的活動也由單純的家庭聚會和朝廷組織等正式的活動,轉(zhuǎn)向市井的瓦舍勾欄,娛樂性明顯增加,因此鼓子詞就成了文人娛樂化很好的代言。歐陽修等政治文人也受其影響加入了其中,使得鼓子詞不僅具有了文人的氣息,又帶有了世俗的氛圍。

二、歐陽修的鼓子詞的創(chuàng)作

從詞的音樂性和形式看,歐陽修的《采桑子》十首、《漁家傲》十二首,可以被歸納到鼓子詞中。并且分屬于兩種形式特點的鼓子詞?!恫缮W印非暗摹拔骱钫Z”是有致語型的鼓子詞,《漁家傲》則是沒有致語的一種??梢詮奈膶W(xué)特色和音樂特色兩方面的結(jié)合來看著這些組詞的創(chuàng)作特色。首先,《采桑子》十三首是歐陽修晚年退居潁州時作。其中前十首在形式上都有“西湖好”并且內(nèi)容上都以歌頌西湖的美麗景色為主。后三首則是主要寫人生感悟,與前十首在形式上不是完全呼應(yīng),并且沒有鼓子詞的典型特征,不屬于聯(lián)章體,因為在此暫不劃分到鼓子詞中。從音樂的角度看,《采桑子》采用了聯(lián)章體的寫法,十首用同一形式,運用一個詞調(diào)。把詞的用韻和民間藝術(shù)的聯(lián)章很好地結(jié)合在了一起,使人讀之有一種音樂感和美感。鼓子詞與傳統(tǒng)文人詞最主要的區(qū)別是其可歌性,在宋代由于娛樂設(shè)施的完善,說唱藝術(shù)得到了空前的繁榮,一直忙于詩歌創(chuàng)作的文人們也深受這一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恫缮W印吩趧?chuàng)作的時候就符合這一可歌性的要求。其次,在歐陽修的鼓子詞里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他的《漁家傲》。關(guān)于《漁家傲》作為聯(lián)章體出現(xiàn)是在宋代民間,是作為一種敘述風(fēng)土民情的新腔。分別以正月、二月等為開頭,寫春耕、端陽、七夕、中秋和冬至等民俗節(jié)慶活動。《漁家傲》在民間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基礎(chǔ)上,以地方口語入詞,語言上清新活潑、自然樸實。把民歌的創(chuàng)作形式應(yīng)用到了詞的創(chuàng)作中。民間的各種風(fēng)俗被寫到了詞里,突破了文人詞被稱為詞為艷科,小技的范圍,把文人詞的寫作范圍做了更大的拓展。

三、歐陽修鼓子詞對宋代文人文學(xué)影響

篇2

二、昆侖之高有積雪,蓬萊之遠(yuǎn)常遺寒?!趿睢妒詈悼酂帷?/p>

三、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K軾《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

四、南湖秋水夜無煙,耐可乘流直上天?!畎住队味赐ズ迨住て?/p>

五、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ā额}破山寺后禪院》

六、最是繁絲搖落后,轉(zhuǎn)教人憶春山?!{蘭性德《臨江仙·寒柳》

七、穿天透地不辭勞,到底方知出處高?!T云山《詠瀑布》

八、魚澤灘頭嘶獵馬,省嵬城畔看黃河。——石茂華《九月九日登長城關(guān)》

九、寒雨連江夜入?yún)牵矫魉涂统焦??!醪g《芙蓉樓送辛漸》

十、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皆馈端{(diào)歌頭·平山堂用東坡韻》

十一、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蘇軾《蝶戀花·春景》

十二、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獜埨^《楓橋夜泊/夜泊楓江》

十三、明日隔山岳,世事兩茫茫。——杜甫《贈衛(wèi)八處士》

十四、錦江春*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杜甫《登樓》

十五、江深竹靜兩三家,多事紅花映白花?!鸥Α督溪毑綄せㄆ呓^句》

十六、黃河西來決昆侖,咆哮萬里觸龍門?!畎住豆珶o渡河》

十七、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鮮?!獨W陽修《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

十八、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拙右住恫缮徢?/p>

十九、澄江平少岸,幽樹晚多花。——杜甫《水檻遣心二首》

二十、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獎⒂礤a《望洞庭》

二十一、借問江潮與海水,何似君情與妾心?——白居易《浪淘沙·借問江潮與海水》

二十二、長江萬里東注,曉吹卷驚濤?!獏菨摗端{(diào)歌頭·焦山》

二十三、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畎住锻麖]山瀑布》

二十四、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王維《鳥鳴澗》

二十五、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畎住镀兴_蠻·平林漠漠煙如織》

二十六、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鯙场洞伪惫躺较隆?/p>

二十七、江湖多風(fēng)波,舟楫恐失墜?!鸥Α秹衾畎锥住て?/p>

二十八、滿目山河空念遠(yuǎn),落花風(fēng)雨更傷春?!淌狻朵较场ひ幌蚰旯庥邢奚怼?/p>

二十九、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飲酒·其

三十、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魇鍌悺短m溪棹歌》

三十一、三萬里河?xùn)|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懹巍肚镆箤猿龌h門迎涼有感》

三十二、黃河萬里觸山動,盤渦轂轉(zhuǎn)秦地雷?!畎住段髟涝婆_歌送丹丘子》

三十三、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王維《送梓州李使君》

三十四、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琵琶引》

三十五、引之于山,獸不能走。吹之于水,魚不能游?!l杜眯小?/p>

三十六、寒雨連天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醪g《芙蓉樓送辛漸二首》

三十七、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fēng)云接地陰?!鸥Α肚锱d八首·其

三十八、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蹙S《使至塞上》

三十九、惆悵南朝事,長江獨至今?!獎㈤L卿《秋日登吳公臺上寺遠(yuǎn)眺》

四十、庭前落盡梧桐,水邊開徹芙蓉?!焱ビ瘛短靸羯场で铩?/p>

四十一、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李白《關(guān)山月》

四十二、漁舟逐水愛山春,兩岸桃花夾古津?!蹙S《桃源行》

四十三、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钌屉[《夜雨寄北》

四十四、終南陰嶺秀,積雪浮云端?!嬖仭督K南望余雪》

四十五、群芳過后西湖好,狼籍殘紅?!獨W陽修《采桑子·群芳過后西湖好》

四十六、楊柳東風(fēng)樹,青青夾御河?!踔疁o《送別》

四十七、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x朓《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四十八、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拙右住洞侯}湖上》

四十九、八月長江萬里晴,千帆一道帶風(fēng)輕。——崔季卿《晴江秋望》

五十、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王勃《山中》

五十一、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鸥Α锻馈?/p>

五十二、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祆洹洞喝铡?/p>

五十三、何人解賞西湖好,佳景無時?!獨W陽修《采桑子·何人解賞西湖好》

五十四、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fēng)動客情。——葉紹翁《夜書所見》

五十五、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畎住顿浥?/p>

五十六、遠(yuǎn)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王維《畫》

五十七、記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處,空翠煙霏?!K軾《八聲甘州·寄參寥子》

五十八、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讟恪短靸羯场で铩?/p>

五十九、相呼相應(yīng)湘江闊,苦竹叢深日向西?!嵐取耳p鴣》

六十、孤帆遠(yuǎn)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畎住饵S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六十一、錦江近西煙水綠,新雨山頭荔枝熟?!獜埣冻啥记?/p>

六十二、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翖壖病端堃鳌さ墙蒂p心亭》

六十三、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獎⒂礤a《陋室銘》

六十四、日暮長江里,相邀歸渡頭?!獌怍恕督锨氖住?/p>

六十五、玉在山而草潤,淵生珠而崖不枯?!髯印秳駥W(xué)》

六十六、泉眼無聲惜細(xì)流,樹陰照水愛晴柔?!獥钊f里《小池》

六十七、山黛遠(yuǎn),月波長,暮云秋影蘸瀟湘。——蔡松年《鷓鴣天·賞荷》

六十八、云來氣接巫峽長,月出寒通雪山白?!鸥Α豆虐匦小?/p>

六十九、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鸥Α锻馈?/p>

篇3

2、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稌猿鰞舸人滤土肿臃健?宋·楊萬里

3、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宋·李清照

4、菱葉縈波荷飐風(fēng),荷花深處小船通?!恫缮徢?唐·白居易

5、此花此葉常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贈荷花》 唐·李商隱

6、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顿浐苫ā?唐·李商隱

7、風(fēng)含翠篠娟娟凈,雨裛紅蕖冉冉香。《狂夫》 唐·杜甫

8、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段髦耷?南北朝·佚名

9、畫船撐入花深處,香泛金卮?!恫缮W印ず苫ㄩ_后西湖好》 宋·歐陽修

10、荷花開后西湖好,載酒來時?!恫缮W印ず苫ㄩ_后西湖好》 宋·歐陽修

11、荷風(fēng)送香氣,竹露滴清響。《夏日南亭懷辛大》 唐·孟浩然

12、鏡湖三百里,菡萏發(fā)荷花。《子夜吳歌·夏歌》 唐·李白

13、昔日芙蓉花,今成斷根草?!舵∶?唐·李白

14、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fēng)愁起綠波間?!稊偲其较场ぽ蛰滔沅N翠葉殘》 五代·李璟

15、月明船笛參差起,風(fēng)定池蓮自在香?!都{涼》 宋·秦觀

16、若耶溪傍采蓮女,笑隔荷花共人語。《采蓮曲》 唐·李白

17、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xì)細(xì)香?!耳p鴣天·林?jǐn)嗌矫髦耠[墻》 宋·蘇軾

18、荷花嬌欲語,愁殺蕩舟人?!稖O水曲》 唐·李白

19、涉江玩秋水,愛此紅蕖鮮?!墩酆捎匈洝?唐·李白

20、四顧山光接水光,憑欄十里芰荷香?!抖踔菽蠘菚隆?宋·黃庭堅

21、綠竹含新粉,紅蓮落故衣?!渡骄蛹词隆?唐·王維

22、紅蓮相倚渾如醉,白鳥無言定自愁。《鷓鴣天·鵝湖歸病起作》 宋·辛棄疾

23、竹色溪下綠,荷花鏡里香。《別儲邕之剡中》 唐·李白

24、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端揆樖贤ぜ膽汛抻捍扌枴?唐·李商隱

25、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恫缮徢?唐·王昌齡

26、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妒诰徇€湖中作》 南北朝·謝靈運

27、棹動芙蓉落,船移白鷺飛?!恫缮徢?南北朝·蕭綱

28、圓荷浮小葉,細(xì)麥落輕花?!稙檗r(nóng)》 唐·杜甫

29、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督褡印そ啊?宋·蘇軾

30、波面澄霞,蘭艇采香去?!蹲S⑴_近·荷花》 宋·高觀國

31、藕花珠綴,猶似汗凝妝?!杜R江仙·雨停荷芰逗濃香》 五代·閻選

32、白鳥朱荷引畫橈,垂楊影里見紅橋,欲尋往事已魂消?!朵较场ぜt橋》 清·王士禎

33、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蓮?!端拶澒俊?唐·杜甫

34、田田初出水,菡萏念嬌蕊。《菩薩蠻·題畫》 清·龔翔麟

35、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赌呵铼氂吻?唐·李商隱

36、一番荷芰生池沼,檻前風(fēng)送馨香?!杜R江仙·一番荷芰生池沼》 五代·尹鶚

37、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詠同心芙蓉》 隋·杜公瞻

38、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fēng)荷舉?!短K幕遮·燎沉香》 宋·周邦彥

39、晚來妝面勝荷花。《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華》 宋·晏殊

40、東望鞭芙縹緲,寒光如注?!豆鹬ο恪ご岛嵢巳ァ?宋·劉辰翁

41、露清枕簟藕花香,恨悠揚?!队菝廊恕び|簾風(fēng)送景陽鐘》 五代·顧敻

42、夕陽倒影射疏林,江邊一帶芙蓉老?!短ど小ね砭啊?明·陳霆

43、湘女歸魂,佩環(huán)玉冷無聲,凝情誰訴。《過秦樓·黃鐘商芙蓉》 宋·

44、翠蓋佳人臨水立,檀粉不勻香汗?jié)?。《雨中荷花?宋·杜衍

45、無端隔水拋蓮子,遙被人知半日羞?!恫缮徸印ご瑒雍怃黉偾铩?唐·皇甫松

46、荷花芳草垂楊渡?!短ど小らe游》 宋·劉將孫

47、佳人反覆看荷花,自恨鬢邊簪不得?!稏|湖看荷花呈愿父》 宋·宋自遜

48、秀樾橫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靜年芳?!耳p鴣天·賞荷》 宋·蔡松年

49、草螢有耀終非火,荷露雖團(tuán)豈是珠?!斗叛晕迨住て湟弧?唐·白居易

50、菡萏香連十頃陂,小姑貪戲采蓮遲?!恫缮徸印ぽ蛰滔闵徥曏椤?唐·皇甫松

51、卻是池荷跳雨?!墩丫埂ぴ伜缮嫌辍?宋·楊萬里

52、白蓮種山凈無塵,千古風(fēng)流社里人?!稏|林寺二首其一》 宋·黃庭堅

53、空擎承露蓋,不見冰容,惆悵明妝曉鸞鏡?!抖聪筛琛ず苫ā?宋·劉光祖

54、水溢芙蓉沼,花飛桃李蹊。《昔昔鹽》 南北朝·薛道衡

55、今日方教花并蒂,遲遲,終是蓮臺大士慈。《南鄉(xiāng)子·戊申秋雋喜晤故人》 清·高鶚

56、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冻厣稀?唐·白居易

57、移舟水濺差差綠,倚檻風(fēng)搖柄柄香。《蓮葉》 唐·鄭谷

58、莫把碧筒彎,恐帶荷心苦?!恫匪阕印べp荷以蓮葉勸酒作》 宋·葛立方

59、蜻蜓立在荷花上,受用香風(fēng)不肯飛?!逗叀?宋·崔復(fù)初

篇4

(1)訓(xùn)練學(xué)生掌握詩歌鑒賞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2)通過課堂訓(xùn)練,提高學(xué)生初步鑒賞詩歌的能力。

【教學(xué)過程】

1體驗高考

【2011安徽卷】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8-9題。

瑯琊溪

【宋】歐陽修

空山雪消溪水漲,游客渡溪橫古槎。

不知溪源來遠(yuǎn)近,但見流出山中花。

這首詩圍繞溪水描繪了哪幾幅畫面?表達(dá)了作者怎樣的情感?(4分)

(2012山東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回答問題。

吳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補(bǔ)之

曉路雨蕭蕭, 江鄉(xiāng)葉正飄。

天寒雁聲急, 歲晚客程遙。

鳥避征帆卻, 魚驚蕩槳跳。

孤舟宿何許? 霜月系楓橋。

(1)開頭兩句描寫了怎樣的景色? 營造了怎樣的氛圍?(3分)

(2012湖南卷)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題目。

度破訥沙①

李益

破訥沙頭雁正飛,?鵜泉②上戰(zhàn)初歸。

平明日出東南地,滿磧寒光生鐵衣。

請從意境營造的角度,賞析全詩。

2考點呈現(xiàn)

描述意境類的試題:

(1)這首詩描寫了什么樣的景象?抒發(fā)了什么樣的情感?

(2)這首詩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在表達(dá)感情上有什么作用?

(3)這首詩營造了怎樣的氛圍?與詩歌所表達(dá)的感情有什么關(guān)系?

(4)從意境營造的角度賞析這首詩。

3經(jīng)典例題

3.1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

夢 回

林景熙

夢回荒館月籠秋,何處砧聲喚客愁。

深夜無風(fēng)蓮葉響,水寒更有未眠鷗。

注釋:夢回,夢醒。

本詩的景物描寫營造了怎樣的氛圍?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常見病例診斷:

(1)營造了夜晚冷清寧靜的氛圍,表達(dá)了作者的憂愁感傷之情。

籠統(tǒng)概括,缺少分析

(2)作者寫了旅館、明月、砧聲、蓮葉、鷗鳥等景物,營造了凄冷靜謐的氛圍,表達(dá)了傷心的感情。

形象羅列,表達(dá)不準(zhǔn)確

(3)夢醒以后,旅館上空,有明月籠罩;不知什么地方傳來砧的聲音,喚起了客人的愁緒。夜里無風(fēng),蓮葉仍發(fā)出了響聲,水很寒冷,沙鷗不能入睡。氣氛凄冷,感情憂傷。

生硬翻譯,缺少詩意

(4)作者寫蓮葉的沙沙聲,以聲襯靜,營造靜寂的氛圍;用擬人修辭寫鷗鳥未眠,表達(dá)自己憂愁難以入睡的心情。

審題粗糙,答非所問

(5)寫了旅館、明月、砧聲、蓮葉、鷗鳥等景物,烘托了凄冷的氛圍,渲染了作者愁苦的心情。(營造了悲愴、寂寞、憂愁的氛圍)

錯用術(shù)語,表達(dá)偏頗

3.3規(guī)范答案示例:

作者通過描寫慘淡的秋月、荒涼的驛館、雜亂的砧聲、晃動的蓮葉、未眠的鷗鳥等意象,營造了秋夜幽寂、荒涼、凄清的氛圍,抒發(fā)了異鄉(xiāng)漂泊的孤獨、憂傷和悲愴之情。

3.4總結(jié)同學(xué)們解答中存在的常見問題:

(1)籠統(tǒng)概括,缺少分析

(2)形象羅列,表達(dá)不準(zhǔn)確

(3)生硬翻譯,缺少詩意

(4)審題粗糙,答非所問

(5)錯用術(shù)語,表達(dá)偏頗

(6)意境不合,主觀猜想

(7)思路混亂,語序顛倒

3.5答題思路梳理:

第一步,抓住詩中的主要意象,借助其特征合理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詩中展現(xiàn)的圖景畫面。詩中描寫了“荒館”、“月”、“砧聲”、“蓮葉”、“鷗”等景物。詩人在一個秋天的月夜,借宿在荒涼的驛館之中,搗衣的砧聲撩起了詩人思鄉(xiāng)的情緒,夜深卻無法入眠,“深夜無風(fēng)”,未眠的水鷗也輾轉(zhuǎn)反側(cè),弄得枯荷沙沙作響,使人聽了倍感孤獨傷感。

第二步,用一兩個詞語(雙音節(jié)詞)概括這些景物所營造的情境的氛圍特點。景物的特點可概括為:幽寂、荒涼、冷清。氛圍特點可概括為:凄清悲涼。

第三步,根據(jù)意境氛圍的特點來品味作者的心境感情。在此種環(huán)境中的人應(yīng)是愁腸百結(jié)、鄉(xiāng)思無限,應(yīng)是孤獨、寂寞、傷感。

第四步,緊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規(guī)范表達(dá)。

3.6規(guī)范表達(dá)格式示范:

(1)①詩歌描寫了……意象;組成一幅……________________的畫面,②營造……的意境;③表達(dá)了詩人……的心境。(或揭示了……的道理。)

(2) ①這首詩選取了……等意象, ② 描繪了一幅……的畫面,渲染了……的氛圍; ③ 抒發(fā)了……的情感。

4課堂即時反饋

閱讀下面詩歌,回答問題

絕句

杜甫

遲日①江山麗,春風(fēng)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注釋:遲日,春日。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dá)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這首詩描繪了 山水秀麗、春風(fēng)和煦、花草芬芳,泥融土濕,燕子繁忙,鴛鴦安閑的景象,這是一幅明凈絢麗的春景圖,表現(xiàn)了作者愉悅閑適的心境。

5高效作業(yè),鞏固提高

閱讀下列這首寫景抒情詞,請你以命題老師的身份,從意象、意境的角度擬定一道“詩詞鑒賞”考題,并設(shè)置出答案,備學(xué)校命題中心選用。

《采桑子》

歐陽修

篇5

杜甫一生憂國憂民,所以他的詩作往往給人比較壓抑的感覺。不過,他也有些充滿歡快的詩歌,如,“好雨知時節(jié),當(dāng)春乃發(fā)生。隨風(fēng)潛入夜,潤物細(xì)無聲?!痹谶@里,杜甫高興的是農(nóng)作物得到滋潤,來年會有好收成,正如詩歌題目所說——“春夜喜雨”。

早春時候,細(xì)雨飄飄,景致最美,這是好雨。這些雨都使人感到“喜”,心暖則雨暖。但是不是所有的雨都能夠使人喜悅,在特定場合下,有些雨不但不使人感到喜,反而使人感到悲。

在古典詩詞中,雨似乎與分別有著親密關(guān)系,“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蔽汲堑挠昶教砹藗?,使人想到不知何年何月再相見,雨把離情別緒調(diào)配得別有一番滋味。另外,還有分別后睹雨生愁的,如,“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xì)如愁,寶簾閑掛小銀鉤 ?!庇陱奶焐舷碌叫睦飼r,眼睛濕了,心也濕了,密密的雨絲增無限情愁。

其實,雨不過是一個平凡的景物,只是進(jìn)入詩中就成為帶有詩人主觀色彩的抒情意象??从旰吐犛?,其實也是一種心境,不同的人在不同的遭遇、不同的情境下,感受也不同。同一景物會給人不同感受,是因為人本身的情感不同。正如歐陽修在《玉樓春》中所說“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guān)風(fēng)和月”,與雨有關(guān)的詩句表達(dá)的感情其實與雨無關(guān),雨只不過充當(dāng)了詩人抒發(fā)感情的工具。最能說明這個問題的是同一個詩人在不同心境下會對雨有不同感受,這在宋朝著名女詞人李清照身上表現(xiàn)得特別突出。

大家知道,以南渡為界,李清照的詞分為前后兩期。不管是前期還是后期,李清照都多次寫到“雨”這個意象,不同的是前期的雨以喜為主,后期的雨以悲為主。

在早期作品《浣溪紗》(淡蕩春光寒食天)中,李清照寫道:海燕未來人斗草,江梅已過柳生綿,黃昏疏雨濕秋千。這首詞是李清照年輕時寫的,這幾句寫的是室外風(fēng)物,用“疏”字來形容雨,既表明了雨不大,淅淅瀝瀝的幾點,又能從更深層反映出作者春閨中夢醒后的舒暢之情,可謂一舉兩得。這首詞作于新婚不久,婚姻幸福,心情愉悅,所以“疏雨”是喜雨。南渡以后,李清照顛沛流離,居無定所,“雨”在她的詞中變得凄涼起來。建炎四年,李清照逃至越州。這次逃難前后半年,行程數(shù)萬里,歷盡顛簸,飽嘗了流離失所之苦。她觸景感懷,寫下了一首《添字采桑子》: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點滴霖霪,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在這異鄉(xiāng)的土地上,在這孤單寂寞的夜里,獨自一人聽雨打芭蕉的聲音,離愁別恨,家國之仇同時涌上心頭。夜半三更,深懷著這種飄泊淪亡感的詞人起坐聽雨,她想到了什么?詞的尾句就這樣給我們留下了無盡的想象余地,也留下了詞人面垂兩行思鄉(xiāng)淚,坐聽雨打芭蕉聲的感人形象,收到“言已盡而意無窮”之效。

篇6

摘要:悼亡是中國古典文學(xué)殊的題材。悼亡詞作經(jīng)歷了千年演進(jìn),成為古典文學(xué)中的一朵奇葩。清初詞人納蘭性德創(chuàng)作了大量感人至深的悼亡詞,以情真意切和充滿詩性的語言,展現(xiàn)了人性最美的精神世界。本文重點對納蘭性德的悼亡詞的藝術(shù)特點進(jìn)行分析梳理。

關(guān)鍵詞:納蘭性德;悼亡詞;藝術(shù)特點

悼亡是中國古典文學(xué)殊的文學(xué)題材。悼亡本指生者對亡者的哀悼之意。在我國古代,悼亡特指悼念亡妻,歷代文人則約定俗成地將“夫妻間喪偶后,生者哀悼亡者的詩篇”1視為悼亡之作。納蘭性德詞作現(xiàn)存348首,內(nèi)容涉及愛情、友誼、邊塞、詠物、詠史及雜感等方面,最受人推崇的是愛情詞,而愛情詞中又屬悼念其亡妻盧氏的悼亡詞最具文學(xué)價值,納蘭性德的悼亡詞以其獨特的感傷之美和凄婉之致,閃耀著不朽的光芒。

一、真摯深切的情感是納蘭性德悼亡詞的靈魂和魅力所在

自古文人配得上“多情”二字的不乏其人,但納蘭悼亡之真情較之于其他人更深一層,是交織著夫妻之情與男女之愛的深厚情思。在中國古代,“夫妻”被列于傳統(tǒng)五倫之中,夫妻之間的愛往往在情愛之外,偏向一種互相依賴的親情。因而文人所作艷詩情詞的對象往往不是相伴左右的妻子,更多的是“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歐陽修《踏莎行》)的歌伎。他們的悼亡之作所流露出來的情感,與其說是男女之間的相悅相愛,不如說是一種感恩。如元稹《遣悲懷》中有表現(xiàn)夫婦共患難的詩句:“顧我無衣搜藎篋,泥他沽酒拔金釵。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奔{蘭性德對盧氏的感情去不同于傳統(tǒng)的“夫妻”之情,仔細(xì)品味納蘭性德的愛情詞不難發(fā)現(xiàn),他對妻子的愛是一種熱烈的男女之愛。如:《于中好•別緒如絲睡不成》。這首塞上懷遠(yuǎn)之作,寫出使邊城對閨中妻子的思念。邊塞將士面對漠漠風(fēng)沙,思鄉(xiāng)之情油然而生,納蘭尤甚,傾聽帳外雨聲潺潺,心思飛回千里之外的家中,首先想到的是閨中的妻子。于是挑燈寫信,訴盡相思,抒發(fā)離愁。一種真誠的愛,觸發(fā)對妻子的思念,化成詞,結(jié)作“偏到鴛鴦兩字冰”,相思空無計,遂心如寒冰,一個小細(xì)節(jié)、小動作,體現(xiàn)出納蘭夫婦之間的濃情。正是從愛情出發(fā)的抒寫角度,構(gòu)成了納蘭性德悼亡詞的獨特魅力。

二、納蘭性德悼亡詞不僅情感自切,而且自然清新,不事雕琢

納蘭性德詞清新自然,集中表現(xiàn)在口語、疊字與第一、二人稱的巧妙使用?!扒逅鲕饺亍钡馁澰~用在納蘭身上亦是貼切。王國維說:“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庇终f:“古今之大文學(xué),無不以自然勝?!?一部納蘭詞給人深刻印象的不是華麗的辭藻,不是純熟的技巧,而是一片自然真純,無繁復(fù)刻畫,不刻意雕琢,純?nèi)涡造`,無論寫景抒情,皆由肺腑流出。如《南鄉(xiāng)子•為亡婦題照》,全詞語言平易,好似一位平凡人家的年輕男子向人娓娓訴說著喪妻之痛,聊聊數(shù)語,卻如山澗流淌而過的清澈小溪,所經(jīng)之處沁人肺腑。疊字在納蘭詞中俯拾即是,如“判得最長宵,數(shù)盡厭厭語”(《生查子》),“茫茫碧落,天上人間情一諾”(《減字木蘭花》),“凄凄切切,慘淡黃花節(jié)”(《清平樂》)。疊字的使用不僅能更好地描畫環(huán)境事物的特點、人物的情感特征,并且造成音律的婉轉(zhuǎn)回環(huán),加強(qiáng)了音樂性。納蘭性德喜用第一、二人稱直接敘述,從而拉進(jìn)了讀者與作品的距離,使讀者有感同身受的效果。詞中巧妙運用“我”、“伊”、“卿”、“儂”等人稱代詞,使得自己與亡妻之間雖然天人相隔,但仍然仿佛近在咫尺,從而將對亡妻的哀悼表達(dá)得淋漓盡致。以《南鄉(xiāng)子•為亡婦題照》為例,詞中有“盈盈”、“更更”,前者形容舉止、儀態(tài)之美好曼妙,后者形容長夜之漫漫,兩者相對照,夜長無眠,睹物思妻,憶得生前姿態(tài),心傷不止。

三、悼亡詞之凄美,悲涼的意象和虛渺的意境是其中的關(guān)鍵因素

意象是詩詞構(gòu)成的基本元素,意象的組合能很好地展示詩詞的基調(diào)風(fēng)格。納蘭性德的悼亡詞中的意象呈現(xiàn)出凄淡灰暗的特點,這種意象特點反照出詞人內(nèi)心不可抑制的悲痛。青衫、寒雨、清淚、殘陽、落花、寒夜、西風(fēng)、空階、秋墳等意象在詞中出現(xiàn)頻率甚高,這些意象也常常出現(xiàn)在其他詞人的作品中以表達(dá)作者悲涼之情緒。獨具納蘭特色的是“梨花”意象。納蘭性德似乎對梨花有著別樣的情懷,“一別如斯,落盡梨花月又西”(《采桑子》),“從此傷春傷別,黃昏只對梨花”(《清平樂》),“到而今、獨伴梨花影,冷冥冥、盡意凄涼”(《青衫濕遍•悼亡》),“滿地梨花似去年,卻多了、廉纖雨”(《秋千索》),“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虞美人》)。梨花一般是純白色,“洛陽梨花落如雪,河邊細(xì)草細(xì)如茵?!保ㄊ捵语@《燕歌行》),“雪為天上之雪,此是人間之雪”。3“梨花”這一意象,既可見出納蘭與盧氏之間純潔的愛情,又有天人相隔的寓意。天上之雪人間之雪,一者冰涼無情,一者潔白氛香。逝者在天,再不能體會獨存者彌漫整個靈魂的思念,生者在世,也不得感受死者之悲戚,“天上人間俱悵望,經(jīng)聲佛火兩凄迷”(《夢江南》),在納蘭悼亡詞眾多意象中,使用頻率最高的當(dāng)屬“月”與“夢”?!皦艋鼐菩讶ü?,斷腸啼花飛處”(《菩薩蠻》),“醒也無聊,醉也無聊,夢也何成到謝橋”(《采桑子》),“雨歇微涼,十一年前夢一場”(《采桑子》),“明月多情應(yīng)笑我,笑我如今?!保ā恫缮W印罚靶潞薨惦S新月長,不辨眉間心上”(《清平樂》),“辛苦最憐天上月,一昔如環(huán),昔昔都成”(《蝶戀花》)。無論月或夢,都是虛無飄渺的意向,夢中所夢不可成真,月掛枝頭卻終不可觸。正是這種夢與月意象的觀照與折射,使納蘭詞具有了如夢般的意境,從而賦予詞夢一般的語言。在所構(gòu)建的意境中,“隱約可見蒼涼曠遠(yuǎn)深邃的宇宙情結(jié)和宏大開闊廣袤的情懷”4。

四、納蘭性德悼亡詞中的使事用典十分特殊

納蘭性德善用典故表現(xiàn)夫妻情深譴綣,如“不辭冰雪為卿熱”(《蝶戀花》),這是《世說新語》中的一個典故。荀奉倩和妻子的感情極篤,一次妻子患病,身體發(fā)熱,當(dāng)時正是十冬臘月,荀奉倩情急之下脫掉衣服,赤身跑到庭院,讓風(fēng)雪冷凍自己的身體,再回來貼到妻子的身上給她降溫。這個故事在《世說新語•惑溺》里被當(dāng)做反面教材,但納蘭卻喜歡這個故事,只因他也是這么一個深情之人。悼亡詞中還多處引用唐明皇與楊玉環(huán)的典故,以喻“天上人間一樣愁”(《減字木蘭花》),獨特而貼切。如《浣溪沙•鳳髻拋殘秋草生》,全篇以李楊二人之事為線,滲入詞人自身情感,表達(dá)詞人對亡妻的深切懷念。又如《鵲橋仙•七夕》:“親持鈿合夢中來,信天上人間非幻。”納蘭性德悼亡詞中的典故都有著相戀雙方一生一死或生死相隨的特點。韓憑的典故在納蘭詞中常常出現(xiàn),如《減字木蘭花》:“若解相思,定與韓憑共一枝。”干寶《搜神記》卷十一載,戰(zhàn)國時韓憑娶妻何氏,因何氏的美貌,引來康王搶奪。韓憑隨后自殺。于是妻子陰腐其衣,一日與康王登臺,自投臺下。遺書中希望尸骨與韓憑合葬。康王怒,反使兩冢相望相隔。然而,一夜之間,有大樹生于兩冢之端,第二天兩樹相抱,根交于下枝錯于下,又有鴛鴦,恒棲樹上,晨夕不去。后人常以此典故喻男女相愛、生死不渝,納蘭性德以此典寄寓對妻子生死相依的深情。

五、善設(shè)色點染是納蘭詞的又一藝術(shù)特點

納蘭性德喜用表達(dá)色彩的詞匯。描寫女子外貌特征和閨房物件時,多用暖色,使詞作呈現(xiàn)出溫暖平和的氣質(zhì)。如“紫玉釵斜燈影背,紅綿粉冷枕函偏。相看好處卻無言。”(《浣溪沙》)納蘭詞中從來不乏色彩,哪怕是感人至深的悼亡詞也不盡是一片素色。色彩的點染使人讀詞如賞畫,于濃淡中味出真意。其實并非在字里行里明確嵌入表示顏色的詞才可見出色彩,納蘭詞中更多的是在景物事物的設(shè)計中,使人自然而然地想到那般絢爛。以《蝶戀花》為例?!靶量嘧顟z天上月。一昔如環(huán),昔昔都成。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

無那塵緣容易絕。燕子依然,軟踏簾鉤說。唱罷秋墳愁未歇,春叢認(rèn)取雙棲蝶?!比~以素淡之色為主,月光清淡,月輪皎潔,只見青白月色。再見簾前雙燕依然,春天的燕子,帶著過去春天的艷麗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已是十分美好的景色,最后又讓我們看見春叢雙蝶的想象中色彩絢爛的特寫,相襯之下,更顯得分外美麗,而納蘭性德就是在這份美麗中注入了對亡妻的深深悼念,美麗中透著憂傷。

六、納蘭性德善于化用前人佳句入詞

古之大家有不少化用他人成句而造就千古名言之人,納蘭性德大量化用他人詩句,但絕非濫引亂征,而是恰如其分,契合詞境,緊扣題旨,從而達(dá)到了增強(qiáng)詞作的說服力和意境美的效果。納蘭詞中多化用李商隱、晏幾道、元稹等人成句,且多是以情見長的詩句,李商隱、元稹也寫有數(shù)首纏綿凄婉的悼亡之作。納蘭詞多化用,如“月淺燈深,夢里云歸何處尋。”(《采桑子》)化用晏幾道《清平樂》:“夢云歸處難尋,微涼暗露香襟?!庇秩纭皫讜r相見,西窗剪燭,細(xì)把而今說?!保ā肚嘤癜浮罚┗美钌屉[《夜雨寄北》:“何當(dāng)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唱罷秋墳愁未歇,春叢認(rèn)取雙棲蝶?!保ā兜麘倩ā罚┗美钌屉[《偶題二首》:“春叢定是雙棲夜,飲罷莫持紅燭行?!比儆嗍准{蘭詞中“化用前人詩詞文語句的有131處,數(shù)量之多,比例之高,實屬罕見?!?

通觀整個清代詞壇,納蘭性德可謂獨樹一幟,這個生于富貴之家、有權(quán)有勢的馬背名族的后代,卻顯露出許多漢族文人所不及的婉轉(zhuǎn)愁腸,萬千惆悵化為一聲長嘆,動人心魄。納蘭詞以其真摯的感情和自然脫俗的表現(xiàn)力廣受后人青睞,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成為清初詞壇甚至中國詞史上的美錦奇葩。(江西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江西;南昌;330022)

參考文獻(xiàn):

[1] 納蘭性德.納蘭詞箋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9.

[3] 王國維.人間詞話[M].內(nèi)蒙古: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1.

[6] 嚴(yán)迪昌.清詞史[M].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2001.7.

[14] 李曉明,王喜伶.論納蘭詞的化用之美[J].中國韻文學(xué)刊,2008,22,(2):84-90.

[4] 葉嘉瑩.清詞叢論[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8.4.

篇7

相思詩詞中借景抒情、詠物抒情等含蓄的抒情方式十分多見,而最為特別的方式就是“無”中生“有”,即通過想象或者聯(lián)想,形成一個并不真實存在的場景或心境,讓人體會到其中真實存在的情感。“有”與“無”本是一對矛盾對立的狀態(tài),但在古代相思詩詞中它們卻以獨特的方式共生并立,使得相思詩詞的情感表達(dá)魅力無窮。而這種含蓄的抒情方式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造夢與相思

相思詩詞中含蓄的抒情方式首先體現(xiàn)在夢境中。主人公多通過“入夢”的方式來抒發(fā)自己的情感。“夢”是人物心理、情感的曲折化。正如佛洛依德所說:“夢,它不是空穴來風(fēng)、不是毫無意義的、不是荒謬的……它完全是有意義的精神現(xiàn)象。實際上,是一種愿望的達(dá)成。它可以算是一種清醒狀態(tài)精神活動的延續(xù)。雖然夢境并不是真實存在,但卻承載了現(xiàn)實世界所要表達(dá)的真情?!?/p>

唐代令狐楚《閨人贈遠(yuǎn)》中寫道:“綺席春眠覺,紗窗曉望迷。朦朧殘夢里,猶自在遼西?!泵枥L了一位初醒的女子,紗窗外一片朦朧,她的夢境也模糊不清,在這殘缺不全的夢里,她記得自己見到了情郎,久久不愿清醒,幻想著自己還在遼西陪伴著情郎。夢中的甜美與夢醒的苦澀,將一個情深意切的思婦的傷感與無奈表現(xiàn)得絲絲入扣。正是通過這一個不真實的夢境讓她釋放出了深埋心底的真情。

唐代金昌w的《春怨》同樣采用了這樣的抒情方式:“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秉S鶯兒的啼叫打擾了思婦的夢,使她無法與在遼西的情郎相聚。相隔千里,思婦只能在夢里與情郎短暫相聚,可她竟然連這種虛幻的安慰也得不到,讓她怎能不把一腔悵恨向著黃鶯兒發(fā)泄呢?

在詞作中,利用夢境來傳遞情感同樣常見。無論是“枕上片時中,行盡江南數(shù)千里”中千里追尋夢中人的執(zhí)著,還是“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中夢里情郎早已逝的唏噓;無論是“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中物是人非的繾綣情深,還是“夢入江南煙水路,行盡江南,不與離人遇”中佳人難見的苦痛無奈,都因為夢境與現(xiàn)實這一對“有”與“無”的統(tǒng)一,使相思至深,令人動容。

夢的“無”與情的“有”,使相思詩詞的情感表達(dá)更為委曲婉轉(zhuǎn),扣人心弦。

二、荒謬與真情

在相思詩詞中常常會看到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舉動或心理,看起來荒謬至極,細(xì)細(xì)思考,卻情真意濃。正如賀裳《皺水軒詞筌》中寫道:“唐李益詩曰‘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右啊兑粎不ā肪淠┰疲骸梁藜?xì)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fēng)?!私詿o理而妙?!?/p>

李白在《春怨》中寫道:“白馬金羈遼海東,羅幃繡被臥春風(fēng)。落月低軒窺竹盡,飛花入戶笑床空?!被ǘ洳o情感,而思婦卻將隨晚風(fēng)飄入窗戶的花朵說成是對自己空房的嘲笑,這種看似荒謬無理的責(zé)備,卻讓讀者體會到了思婦對自己連花朵都不如的悲痛與感傷,同時感受到了思婦對于久別的情郎的思念之深。

這在詞作中也頗為多見。呂本中《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樓月,南北東西。南北東西。只有相隨無別離。恨君卻似江樓月,暫滿還虧。暫滿還虧。待得團(tuán)圓是幾時?!钡降资窃妇平瓨窃逻€是不似?自相矛盾,恨得不講道理。但細(xì)細(xì)想來,這樣的荒謬不正是把一個戀愛中的女子患得患失的形象描繪得更為生動嗎?而那些胡言亂語,不正是因愛生怨的情到深處自然癡嗎?

三、目之不及與心之所向

在交通工具有限的古代,一座大山、一條大河,都會成為阻擋思婦和旅人相見的障礙。也正是由于這種目所不能及的“無”的狀態(tài),造就了一種情在心中的“有”的境界。

歐陽修在《踏莎行》下闋寫道:“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欄倚。平蕪盡出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蹦瞧绞彵M頭的青山已經(jīng)是極遠(yuǎn)之地了,但思念的人卻還在春山之外。山是阻擋視線之物,奈何思婦登上高樓,踮起腳尖也還是繞不過那座山,但是在淡淡的無奈中,我們感受到的卻是思婦對那春山之外“行人”的無盡牽掛。

同樣,劉采春的《羅y曲》云:“那年離別日,只道住桐廬。桐廬不見人,今得廣州書。”不斷變化著的地址,沒有一個是思婦所能到達(dá)的,但那追不上情郎腳步的埋怨中,卻深藏著對于情郎的惦念,無論在何地,思婦的深情都藏于心中。

篇8

關(guān)鍵詞:詩歌;通感;英譯文;再現(xiàn)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xiàn)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18(2012)07-0300-01

一、引言

孔子說:“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怨” 。通常,為了增強(qiáng)詩歌的形象性和藝術(shù)性,詩歌中會用到許多修辭手段,如“比喻、擬人、夸張、含蓄或淡化、通感” 等。又有人道:“詩善醉”,說“太清‘醒’的人是難以進(jìn)入詩的世界的”?!巴ǜ小奔催@種“醉”意的表現(xiàn)之一。現(xiàn)實生活中,有時會出現(xiàn)通感現(xiàn)象。例如:嗓子很“甜”,這種通感在英譯中的再現(xiàn):sweet voice。但由于英詩與漢詩在結(jié)構(gòu)形式及表現(xiàn)手法上差異極大,在翻譯中完全保持原詩的形式幾乎是不可能的。如名聲不好即“臭名”,叫硬漢子為“響當(dāng)當(dāng)?shù)暮脻h”,卻不能直譯作olid reputation和clangorous bawcock。所以,通感手法在漢語詩歌和其英譯文中的應(yīng)用不能完全相同。適當(dāng)?shù)母淖儾粌H允許,也是實踐中不可避免的結(jié)果。

二、詩的通感

詩的通感加進(jìn)了詩人的提煉與強(qiáng)化,它來源于現(xiàn)實,同時又高明于現(xiàn)實——詩的通感更細(xì)致,更靈動,更豐富。通感的美學(xué)本質(zhì)在于感官感覺的溝通、交錯與應(yīng)和。當(dāng)靈感襲來,詩人“視通萬里,思接千載”,各種感官的感覺的界限退到一旁,于是在詩人神游的世界里,花朵有了聲音,聲音有了形狀,泉水飄著香味,香味閃著色彩。何其芳的《圓月夜》有這么兩行:

你聽見金色的星隕落在林間嗎?是黃熟的槐花離開了枝頭。

有趣的手法:前一行是“醉”的,后一行則是“醒”的。詩中,詩人把槐花落地看成是星星隕落,詩從現(xiàn)實中得到了超脫,于是詩味便出來了。更進(jìn)一步,詩人用的是“聽見”星星隕落的聲音。落花是無聲的,同樣,星星的隕落也是無聲的。詩人無音而音,從而獲得濃烈的詩味。

由此可見,詩歌的通感是一種具有重要美學(xué)價值的技巧。它可以增強(qiáng)詩歌表達(dá)詩人主觀感情世界的能力,還可以開辟詩歌語言創(chuàng)新的途徑。

三、漢語詩歌中的“通感”在英譯文中的再現(xiàn)

在漢語詩歌中,??梢姷健巴ǜ小毙揶o手法的運用。例如,高觀國《霜天曉角》中的前兩句:“春云粉色。春水和云濕”。詩人開篇寫了春天西湖的典型景物:春云與春水。作者與朋友一起“輕舟短棹”,泛舟西湖。作者低頭看春水,竟然看到了粉麗輕柔的春云。原來是春水倒映著春云。一個“和”字很自然地把“水”與“云”連接在一起,巧妙地表現(xiàn)了水天一色,云映水中的景象。真如歐陽修《采桑子》中說的:“行云卻在行舟下,空水澄鮮,俯仰流連,疑是湖中別有天?!敝档靡惶岬氖恰皾瘛保阂浴皾瘛弊謱懺?,使春云游蕩春水的景象生動地再現(xiàn)于眼前,使人的視覺、觸覺、感覺全在這剎那間溝通,確是一字千金,令人叫絕。許淵沖、許明將其譯為:

Spring’s rosy clouds are high,

Yet wet with vernal rain.

以“wet”對譯“濕”字,無論從意思還是整首詩的神韻都達(dá)到了相同的效果。

再有,張先《相思令》中有佳句:“重倚朱門聽馬嘶。寒鷗相對飛?!?“寒”字倒并非實寫天氣之寒,應(yīng)是主人公心寒的外化?!苞t”為白色,屬冷色調(diào),確實也帶給人清冷之感。連那寒鷗都能自由自在、成雙成對地飛舞,更加映照出主人公的形單影只、孤寂寒苦。這里是“顏色”與“感覺”的通感運用。在將它翻譯成英文時,許淵沖、許明采取反向思維,由white這一“冷色”感覺到“寒冷”:

Leaning again on the door,I hear the horse neigh,

And see the gulls white two by two in flight.

有的漢語詩歌中的“通感”在翻譯成英文時,不能輕易地實現(xiàn)“再現(xiàn)”。但稍作變動,仍然能夠達(dá)到相似的效果。宋祁在《木蘭花》中有詩句: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一個“鬧”字,不僅寫出紅杏的眾多和紛繁,寫盡春光的明媚,春景的更把生機(jī)勃勃的大好春光盡數(shù)點燃。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著一‘鬧’字兒境界全出?!倍獙⑦@樣一個寫出杏花爭鮮斗艷之神,也表現(xiàn)出作者欣喜之情,境界全出的詩句等效地翻譯成英文中的“通感(synaesthesia)”也絕非易事。許淵沖、許明將次句譯為:

Beyond green willows morning chill is growing mild;

On pink apricot branches spring is running wild.

不僅句末的mild同wild構(gòu)成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更可貴的是“鬧”字被巧妙地譯成了running。人們似乎能看到一只歡快的小鹿奔跑在綠色的原野上,又像聽到溪流嘩啦啦地流動。此句中的“通感”修辭也得以再現(xiàn),堪稱傳神之譯。

四、結(jié)語

何其芳教授曾發(fā)問:“詩歌,這種高度精巧地由語言來構(gòu)成它的美妙之處的藝術(shù)”,我們怎么才能“找到我們所需要的那些既忠實地表達(dá)了原來的內(nèi)容,又巧妙地保持了原來的語言之美形式之美的譯文呢”?譯詩大概只有通過再創(chuàng)造的方式才能成功。譯詩的忠實不能只著眼于詞語、韻律、形式。更重要的是詩的內(nèi)涵、詩的意境。在譯詩時要注意分析原詩的形式和語言特征,包括詞法、句法、詩節(jié)、詩篇的結(jié)構(gòu)和使用的修辭手段等。詩的形式與思想內(nèi)容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翻譯時應(yīng)盡可能采用相應(yīng)或近似的形式,以求保持原作的韻味。如同文中舉例,對“通感”這種修辭手法再現(xiàn)問題的分析。

參考文獻(xiàn):

[1]孔子.詩經(jīng).

[2]陳新.英漢文體翻譯教程[M].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9:426.

[3]呂進(jìn).新詩文體學(xué)[M].花城出版社,1990:19.

篇9

所以,對詩歌的閱讀鑒賞,必須以解讀詩歌意象為突破口,以熟知詩歌意象為突破點。下面我們來歸納一些常見的意象,它們往往能表達(dá)相近的情感。

樹木類

柳樹

以折柳表惜別。

《送別:》詩:“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由:廠“柳”“留”諧音,古人在送別之時,往往折柳相送,以表達(dá)依依惜別的深情,這一習(xí)俗始于漢而盛于唐。漢代還有《折楊柳》的曲子,以音樂的形式表達(dá)惜別之情。

松柏

堅挺、傲岸、堅強(qiáng)、有生命力是松柏的特點。松樹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眾人謳歌的對象。

《論語?子罕》中說:“歲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焙笫涝姼璩S盟砂叵笳鞴轮蹦秃钠犯?。劉禹錫:“后來富貴已凋落,歲寒松柏猶依然?!崩钌狡郑骸肮聵?biāo)百尺雪中現(xiàn),長嘯一聲風(fēng)里聞。桃李謗她真是佞,藤蘿攀爾亦非群?!崩畎住顿洉逃S裳》:“愿君學(xué)長松,慎勿作桃李?!表f黃裳一向諂媚權(quán)貴,李白寫詩規(guī)勸他,希望他做一個正直的人。三國人劉楨《噌從弟》:“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痹娙艘源司涿銊钐玫芤袼退砂啬菢訄载懀谌魏吻闆r下保持高潔的品質(zhì)。

芭蕉

常常與孤獨憂愁特別是離情別緒相聯(lián)系。

南方有絲竹樂《雨打芭蕉》,曲調(diào)有凄涼之音。孿清照曾寫過:“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卷有舍情?!蓖ㄟ^芭蕉把傷心、愁悶的感情一古腦兒傾吐出來。葛勝沖《點降唇》:“悶愁幾許,夢逐芭蕉雨。”雨打芭蕉本來就夠凄愴的,夢魂逐著芭蕉葉上的雨聲追尋,更令人覺得凄側(cè)。

芳草

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多比喻離愁別恨。

《楚辭?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親人未歸,不免讓人登樓佇望。樂府《相和歌辭?飲馬長城窟行》:“青青河邊草,綿綿思遠(yuǎn)道?!币浴扒嗲嗪舆叢荨逼鹋d,表達(dá)對遠(yuǎn)方親人的思念。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以遠(yuǎn)接天涯、綿綿不盡、無處不生的春草,來比喻離別的愁緒。

梧桐

象征凄涼、愁苦、悲傷的情感。

白居易《長恨歌》:“春風(fēng)桃李花開日,秋葉梧桐葉落時?!鼻飼r冰冷的雨打在梧桐葉上,好不令人凄苦。李煜《相見歡》:“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睖赝ン蕖陡┳印贰拔嗤?,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子一聲聲,空階滴到明?!崩钋逭铡堵暵暵肺嗤└婕?xì)雨,到黃昏,點點滴滴?!笨梢娗镉甏蛭嗤瑒e有一分秋滋味。

花草類

象征著堅強(qiáng)和面對逆境的不屈不撓。

梅花在嚴(yán)寒中最先開放,然后引出爛漫百花,因此梅花與一樣,受到了詩人的敬仰與贊頌?!耙曰ㄙF,自戰(zhàn)國始”,到梁、陳時期,出現(xiàn)了大量的詠梅詩。這一時期的梅花詩大都是對花本身的描寫或用于贈別,尚無明顯的象征寄托。到了唐宋時期,梅花已成為一種高潔人格的象征。張耒:“何以伴高潔,清曉頌《黃庭》。”張澤民:“一白雪相似,獨清春不知?!碧K軾:“詩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綠葉與青枝。”陸游:“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他們都在對梅花的描寫中寄托了一種高潔的品格。

表示隱逸、高潔、脫俗。

雖不能與國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與身價百倍于它的蘭花并論,但作為傲霜之花,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青睞,有人稱贊它堅強(qiáng)的品格,有人欣賞它清高的氣質(zhì)。

屈原《離騷》:“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詩人以飲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純潔。唐人元稹《》:“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北磉_(dá)了詩人對堅貞、高潔品格的追求。宋人鄭思肖《寒菊》:“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中?!彼稳朔冻纱蟆吨仃柡蠖住都拍瘱|籬濕露華,依前金靨照泥沙?!苯鑱砑脑⒃娙说木衿焚|(zhì),這里的無疑成為詩人一種人格的寫照。

由于“蓮”與“憐”音同,所以古詩中有不少寫蓮的詩句,借以表達(dá)愛情。

南朝樂府《西州曲》:“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薄吧徸印奔础皯z子”,“青”即“情”。這里采用諧音雙關(guān)的修辭,表達(dá)了一個女子對所愛的男子的深長思念和愛情的純潔。

紅豆

常用以象征愛情或相思之情。

紅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的愛情信物,《南州記》中稱其為海紅豆,史載:“出南海人家園圃中”?!侗静荨贩Q其為“相思子”。王維《相思》詩:“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痹娙私枭谀蠂募t豆,抒發(fā)了對友人的眷念之情。

丁香

指愁思或情結(jié)。

唐人牛嶠《感恩多》:“自從南浦別,愁見丁香結(jié)。

動物類

蟬比喻人品行的高潔。

古人以為蟬餐風(fēng)飲露,是高潔的象征,所以常以蟬的高潔表現(xiàn)自己品行的高潔。駱賓王《在獄詠蟬》:“無人信高潔?!崩钌屉[《蟬》:“本以高難飽”“我亦舉家清”。虞世南《蟬》:“居高聲自遠(yuǎn),非是藉秋風(fēng)。”他們都是用蟬喻指高潔的人品。

秋后的蟬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蟬兒便剩下幾聲若斷若續(xù)的哀鳴,命在旦夕。因此,“寒蟬”就成為悲涼的同義詞。唐人駱賓王《詠蟬》起首兩句:“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以寒蟬高唱,渲染自己在獄中深深懷想家園之情。宋人柳永《雨霖鈴》開篇:“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息?!边€未直接描寫別離,“凄凄慘慘戚戚”之感已充滿讀者心中。

杜鵑

常與悲苦之事聯(lián)系在一起。

杜鵑俗稱布谷,又名子規(guī)、杜宇、子鵑。春夏季節(jié),杜鵑徹夜不停啼鳴,啼聲清脆而短促,喚起人們多種情思。如果仔細(xì)端詳,杜鵑口腔上皮和舌部都為紅色,古人誤以為它蹄得滿嘴流血。湊巧杜鵑高歌之時,正是杜鵑花盛開之際,人們見杜鵑花那么鮮幻,便把這種顏色說成是杜鵑啼的血。

李白詩云:“楊花飄落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biāo)過五溪?!庇秩纭妒竦离y》:“又聞子規(guī)啼夜月,愁空山?!卑拙右住杜眯小罚骸岸霹N啼血猿哀鳴?!鼻赜^《踏莎行》:“可堪孤館閉

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蔽奶煜椤督鹆牦A二首》:“從今別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倍霹N的啼叫又好像是說“不如歸去,不如歸去”,這種聲音很容易觸動人們的鄉(xiāng)愁鄉(xiāng)思,宋代范仲淹詩云:“夜人翠煙啼,晝尋芳樹飛。春山無限好,猶道不如歸?!?/p>

鴻雁

表示孤獨和思念之情,也有音信和消息之意。

鴻雁,即書信,表示對親人的思念?!稘h書?蘇武傳》載:匈奴單于欺騙漢使,稱蘇武已死,而漢使者故意說天子打獵時射下一只北方飛來的鴻燕,腳上拴著帛書,是蘇武寫的。單于只好放了蘇武。后來就用“鴻燕”“雁書”“雁足”“魚雁”等指書信、訊息。如晏殊《清平樂》:“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鴻雁在云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崩钋逭赵~云:“雁字回時,月滿西樓?!?《一剪梅》)另一首詞云:“好把音書憑過雁,東萊不似蓬萊遠(yuǎn)。”(《蝶戀花》)大雁在這里是傳書的信使。

鴻雁也是大型候鳥,每年秋季南遷,常常引起游子思鄉(xiāng)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之情。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xì)w》:“人歸落雁后,思發(fā)在花前。”早在花開之前,就起了歸家的念頭;但等到雁已歸北,人還沒有歸家。詩人在北朝做官,出使南朝陳時,寫下這思?xì)w的詩句,含蓄而又婉轉(zhuǎn)。

燕子

燕屬候鳥,隨季節(jié)變化而遷徙,喜歡成雙成對,寄居在人家屋內(nèi)或屋檐下,因此為古人所青睞,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古詩詞中?;蛳Т簜?,或渲染離愁,或寄托相思,或感傷時事,意象之盛、表情之豐,非其它物類所能及。

篇10

一、推敲“煉字”之傳神

一首詩詞當(dāng)中,常常有一個或幾個耐人尋味的關(guān)鍵詞,這些往往就是“詩眼”和“詞眼”,它既與語言有關(guān),又與內(nèi)容有關(guān),有“一字遞情,千古傳誦”的美贊。對這些字詞的理解,往往會影響到對整首詩的理解和感悟,所以命題者通常喜歡考查對關(guān)鍵詞的理解,簡稱“煉字”題。??嫉摹盁捵帧睂ο笥校簞釉~、形容詞、數(shù)量詞、疊詞、擬聲詞等等。此類字詞,各有傳神之處。

如動詞,多常用擬人的修辭手法,能使意象化靜為動,形象生動,賦予畫面動態(tài)感,使意境特點更加鮮明。比如2012年湖北卷:“賈島注重用字推敲,請對第三聯(lián)中的‘藏’‘透’二字作簡要賞析?!?參考答案:“藏”字,運用擬人手法,描繪人行之跡很快便為大雪覆蓋的邊塞雪景,寫景生動,頗有畫意;一個“藏”字,已包含大雪紛飛、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蘊?!巴浮弊?,極為傳神地展現(xiàn)了林間朔風(fēng)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時還隱含風(fēng)急、天寒、衣單等內(nèi)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

形容詞的妙處在于能夠繪景摹狀,化抽象為具體,化無形為有形,使人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觸其物,如歷其境。如2012年安徽卷:“請賞析‘軟紅光里涌銀山’中‘軟’‘涌’二字的妙處?!逼渲小败洝钡拿钐帪椋阂杂|覺寫視覺,生動地寫出了夕陽余暉可感可觸、柔和溫暖的獨特美感。又如2012年四川卷:“本詩第二聯(lián)中的“空”字極富韻味。請結(jié)合詩句簡要賞析?!眳⒖即鸢福骸翱铡弊旨葌魃竦孛枥L出貪夫倦聽卻不得不聽的矛盾之態(tài),又形象地表達(dá)出了貪夫徒勞無奈、難以排遣的惆悵之情。這里值得一提的是形容詞當(dāng)中的顏色詞也是考查的重點,常常能表現(xiàn)詩人的心情,增強(qiáng)畫面感,渲染氣氛。例:兩只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杜甫《絕句》)

疊詞的妙處為增強(qiáng)語言的韻律感,或起強(qiáng)調(diào)作用。例: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李清照《聲聲慢》)擬聲詞妙處為使詩文更生動形象,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例: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李煜《浪淘沙》)數(shù)詞的精妙之處準(zhǔn)確傳神,突出強(qiáng)調(diào)內(nèi)容。例:“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齊己《早梅》)

“煉字”題一般的答題模式:1.找出該字。(已經(jīng)給出就直接分析)2.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如果字表意義淺顯,可以省略此步驟)3.展開聯(lián)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情狀。4.點出該字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烘托了怎樣的意境,達(dá)到了怎樣的表達(dá)效果或表達(dá)了怎樣的感情。

例:王維《過香積寺》“不知香積寺,數(shù)里入云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問:古人評詩時常用“詩眼”的說法。所謂“詩眼”往往是指一句詩中最精練傳神的一個字。你認(rèn)為這首詩第三聯(lián)兩句中的“詩眼”分別是哪個字?為什么?請結(jié)合全詩簡要賞析。參考答案:① “詩眼”分別是“咽”、“冷”。②山中的巖泉由于巖石的阻攔,發(fā)出低吟,仿佛嗚咽之聲。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顯得陰冷。③ “咽”、“冷”兩字繪聲繪色、精練傳神地顯示出山中幽靜孤寂的景象。

二、品讀“煉句”之精妙

詩歌的語句具有跳躍性、含蓄性的特點,所以要欣賞詩,首先必須要了解“詩家語”的特點,發(fā)揮聯(lián)想和想象,讀懂難以理解的詩句。省略句和倒裝句就是難句中的常見典型。

1.省略句

詩句中的省略,可以留給讀者大量可供聯(lián)想、想象的空白。古人喜用實詞表達(dá)意象,并省略虛詞在彼此間的連綴。如“洛城一別四千里”(杜甫《恨別》)省略了介詞 “自、在、之外”,可翻譯為“自洛陽一別我已在四千里之外”?!案≡朴巫右狻?(李白《送友人》)省略了比喻關(guān)聯(lián)詞“如”,可翻譯成“游子如浮云”。有時動詞也會省略,如“風(fēng)”“雨”“日”“月”后面常常省略“吹”“下”“曬”“落”,翻譯時譯成什么動詞則要視上下詩句內(nèi)容而定。表示人與景、人與物的關(guān)系或行為的動詞也往往省略,如“人跡板橋霜”(溫庭筠《商山早行》), “足跡”與 “板橋、霜”之間就省略了動詞“踏”和“印”。省略還有互文省略,即在上下文中兩個事物只出現(xiàn)一個而省略另一個。一是詞的省略,如“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古詩十九首》),上句省略了“皎皎”,下句省略了“迢迢”。二是句子的省略,如“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木蘭詩》),上句省略了“坐我東閣床”,下句省去了“開我西閣門”。在意象并置的詩句中省略往往最多,如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fēng)大散關(guān)” (陸游《書憤》),全聯(lián)大多由名詞構(gòu)成,省去了表方位、處所、關(guān)系的虛詞和人物活動的動詞,做到?jīng)]有一個“閑”字。

2.倒裝句

有不少的詩句為講究押韻和平仄,使語言精妙、耐人尋味,其詞語排列常顛倒了現(xiàn)代漢語的順序。在理解的時候,重新調(diào)整一下語序,句意的理解會輕松很多。常見的倒裝句有:主語后置如“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凄凄鸚鵡洲”(崔顥《黃鶴樓》)意為“晴川漢陽樹歷歷,鸚鵡洲芳草凄凄?!?賓語前置如“清輝玉臂寒”(杜甫《月夜》)應(yīng)為“清輝寒玉臂”。主賓換位如“秋色漸將晚,霜信報黃花”(葉夢得《水調(diào)歌頭》)應(yīng)為“黃花報霜信” 。定語后置 如“一夜飛渡鏡湖月”(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應(yīng)為“一月夜飛渡鏡湖” 。狀語后置如“雙燕歸來細(xì)雨中”(歐陽修 《采桑子》)應(yīng)為“雙燕細(xì)雨中歸來”。因果倒裝如“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書懷》),是因為平野遼闊,所以才感受到星星顯得格外低垂;是因為大江奔流,才覺得月亮也隨江流在涌動,所以應(yīng)該是“平野闊星垂,大江流月涌”。

只有讀懂詩句,方能品讀出“煉句”的精妙之處。“煉句”主要考查主旨句、具有隱含信息的語句,描寫精彩的語句以及上述的特殊句式。

“煉句”題常見的答題模式: 1、描述詩句描繪的意境2、抓住最突出的一點(或詩眼或?qū)懛ǎ┖單觥?、分析該句的效果作用、表達(dá)的情感主旨。

例:2012江蘇卷溫庭筠《夢江南》“千萬恨,恨極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風(fēng)空落眼前花。搖曳碧云斜?!眴枺赫埡喴p析這首詞的結(jié)句。參考答案:碧云在空中飄忽不定,最終消沉在天邊,結(jié)句利用象征的手法,用“碧云斜”象征人的心情消沉;用碧云的飄忽不定象征人的心神不寧。以景結(jié)詞,委婉含蓄,蘊味悠長,而又情景交融。

三、賞析風(fēng)格之神韻

“風(fēng)格”是指由于作者的生活經(jīng)歷、藝術(shù)素養(yǎng)等造成的不同的創(chuàng)作特色。每個詩人在寫詩過程中形成了自己韻味獨特的語言風(fēng)格,有的樸實無華,有的華美絢麗,命題者通過考查考生對詩歌語言特色的把握,也同時考查了考生對作家語言風(fēng)格的了解。

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而是要品析整首詩表現(xiàn)出來的整體語言風(fēng)格。而一首詩的語言風(fēng)格往往和詩人的總體語言風(fēng)格相一致,因此我們要了解一些常見詩人的語言風(fēng)格,如陶淵明的詩清新自然,白居易的詩通俗易懂,王昌齡的詩雄健高昂,李商隱的詩朦朧隱晦,溫庭筠的詩綺麗香艷,李清照的詞纏綿婉約,杜甫的詩沉郁頓挫,李白的詩豪邁飄逸,杜牧的詩清健俊爽,王維的詩詩畫一體,高適的詩悲壯蒼涼,陸游的詩悲壯沉郁等等。同時還要牢記不同類型的詩的常見風(fēng)格。如宮廷詩:纏綿婉轉(zhuǎn),山水詩:清新優(yōu)美,田園詩:恬淡溫馨,邊塞詩:悲涼慷慨,諷喻詩:沉郁激憤,詠史詩:雄渾壯闊,懷古詩:幽深綿長,送別詩:意蘊深遠(yuǎn)。當(dāng)然詩歌的語言風(fēng)格也遠(yuǎn)不是這些詞語所能全部概括的,平時要多積累。

解答這類題目一般要考慮以下三個步驟:1.用一兩個詞準(zhǔn)確點明語言特色。2.用詩中有關(guān)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3.指出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感情。